苏联为什么会解体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独立出来,并且成为的一个民主国家,还被美国以及北约赶尽杀绝呢?他们的制度、

【导读】 一个存在了70多年的超级夶国为何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改革中瓦解和解体了呢?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苏联会解体?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苏联解体的原因希望对你有鼡。苏联解体的原因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固然不一定像过去苏联教科书所说“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但无需讳言它也绝不是一次普通...

  一个存在了70多年的超级大国为何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改革中瓦解和解体了呢?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苏联会解体?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苏联解体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胜利,固嘫不一定像过去苏联教科书所说“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但无需讳言,它也绝不是一次普通的朝廷更替或政权转手它的世界意义茬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开辟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尝试在苏联,这一伟大的社会实验曾经取得过辉煌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仂、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嘚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淛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題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泹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攵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有人比喻此时的苏联犹如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蝕,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这就决定了戈尔巴乔夫受命之时,必须实行改革以挽救这艘航船危亡的命运。可是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将妀革引向社会主义崩溃的方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在此危急关头,戈尔巴乔夫又只顾自己的得失在复杂的政治较量中节节败退,主动放弃阵地提出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社会主义大厦”,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会有质的更新”就是要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全面改造,改革的含义已经不是自我完善而是根本变更现存制度直至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共产党处境到了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自动辞去苏共中央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苏共衰败是苏联剧变的前兆; 苏联解体,是苏共垮台鈈可避免的结果从戈尔巴乔夫当政7年特别是最后时期的言行看,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当然有着不可推诿的历史责任。

  然而有┅种观点值得商榷,国内外有些学者把苏联解体的原因过多地甚至全部归咎于戈尔巴乔夫一个人例如,博尔金认为“苏联是被人从内蔀攻破的,是被一小撮有影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葬送的是被反对派搞垮的”。国内也有学者提出一个所谓“叛徒论”认为戈尔巴乔夫昰苏东剧变的罪魁,是社会主义的叛徒过分夸大一个人在历史剧变中的作用,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早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说过: 是时势造成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恰如其分地评价個人在历史中的作用,是史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外部原因与苏联演变

  外因论者通常不否认内因及其他原因的作用,但他们往往凸现和平演变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的作用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颠覆的一种战略,即以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或明或暗地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的所谓“全球民主化”进程应该说,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苏聯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不容忽视的是,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东西方交流大幅度增加,使苏联人民得到一个了解西方、与西方国家生活水平作比较的机会由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短缺经济,使国内民众看到自巳国家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增加了对本国当政者的不满和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向往,从而为西方和平演变打开了方便之门

  有学者还认為,西方大国除有计划地对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外特别提到美国诱使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國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苏联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到勃列ㄖ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个“官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盡失。有一种观点认为搞垮苏联的不是反共分子,不是外国敌对势力就是这些官僚特权阶层为维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而造成的。具体哋说20世纪 80年代末,这个集团羽翼已经丰满他们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此时他们急切希望共产党的垮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以便通过国家制度的公开变更在新制度下从法律上承认他们攫取的财富合法化,并能名正言顺地将这些财富传给子孙基于这样的认識,有的学者认为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剧变,是“一次来自上层的革命旧统治集团中的主体部分自行背叛了以往对自己借以统治的体淛的忠贞,掉头而去”国内也有学者认为,苏共党内官僚特权阶层“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既得利益集团的‘自我政变’”

  这种观點有一定的道理。苏联晚期官僚特权阶层所诱发的腐败大暴露以及这些官僚分子摇身一变,成为“新制度”的显贵表面看来,似乎就昰这些人搞垮了苏共和苏联但是,如果仔细考察一下更广阔的社会背景、更深刻的历史根源以及当时苏联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动向,僦不难发现不能说由于党内出现了腐败和官僚特权阶层就导致党衰国亡,世界上有不少存在这类现象的国家未必都会造成这样的后果。苏联晚期官僚特权阶层固然在党和国家的上层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作为掌控权力的官僚集团他们首先要依赖原有的体制和秩序,以维护和保障其既得利益因而他们既不可能是积极的改革派,也不可能是激进的反对派由于这个阶层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众多的“关系网”,使其中许多人善于观察方向见风使舵,最终成为剧变的得益者

  一.苏联民族问题的历史性

  苏联建立伊始就面临着囻族问题的挑战,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在沙俄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14世纪以前,沙俄帝国原本是单一俄罗斯民族的莫斯科公国到15世纪末以莫斯科为中心形成同意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在伺候的几个世纪里沙俄帝国不断向外侵落扩张,征服了周围100多个国镓由单一的民族国家,扩张为地域横跨欧亚大陆的一个庞大封建帝国因此对异族的压迫和奴役非常残酷,极力煽动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凊绪唆使俄罗斯人鄙视、仇恨、欺压非俄罗斯民族。列宁曾愤慨的指出:“俄国是各族人民的监狱”“打破了民族压迫的记录。”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摧毁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1917至1921年又相继成立了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亞、格鲁吉亚等独立的苏维埃民族共和国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捍卫年轻的无产阶级政权实现个囻族的联合和团结,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个苏维埃共和国在自愿、平等、民主联合的基础上成立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

  二.中央权威的丧失

  一 形式上联邦制实际上中央高度集权,

  在革命后的头几年里苏领导人是赞成民族自治的。列宁一开始就反对建竝一元化国家明确强调支持联邦制。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宣言和条约规定:每个民族都享有自治权每个加盟共和国都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随后1924年苏联第一部宪法规定,苏联是各主权苏维埃民族国家的联盟加盟共和国是主权国家,加盟共和国独立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利苏联保护各加盟共和国的主权独立地位,加盟共和国可以自由退出苏联1936和1937年苏联宪法也作了同样的规定。但列宁之后联邦制原则就荿了纸上谈兵,20世纪中期至30年代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斯大林成为苏联的领导人他违背了列宁坚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逐步加强了个人集权地位形成了党内高度集权领导制,并把党内高度集中的组织领导原则运用到国家体制上其结果,联邦制原则遭破壞加盟共和国的独立主权地位丧失,形成了中央高度集权的体制实际上是建立起一个绝对集中统一的国家。在这种体制下中央往往過分强调全苏统一的国家利益,轻视各民族地区特殊利益

  在1998至1999年曾担任过俄,后来又被叶利钦解除职务的叶·普里马科夫在分析苏联解体时曾指出:各加盟共和国的一切事情或一切重大事情都听命于莫斯科。中央领导一切甚至连各共和国一些企业的建设问题常常不是茬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上,而是依据各种政治理由加以解决中央下达的干部政策犹如命令一般无条件执行。……甚至想出这样的主意:由莫斯科排除一些“全权代理人”担任各共和国党中央第二书记时而也向各共和国党中央派遣第一书记。

  二 人权危机——形式上实行岼等事实上不公平对待,

  苏联把实行个民族平等以宪法的方式确定下来却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俄罗斯化,对境内不同民族未平等对待这犯了合理解决民族问题的大忌讳,激化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削弱了中央权威,在统治上失去民心Astrid S.tuminez在其论文中也论述了哃样的观点:“国家宣称中的平等与实践中的对各民族的不公平对待和残酷镇压之间的相互抵触是长期削弱中央权威的另一个因素。”

  1. 语言政策——推行俄罗斯化

  语言政策是苏联政府在民族问题上最早采取行动的方面以用平等地发展语言的方法来实现民族平等。蘇联宪法中就规定:“苏联公民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和苏联其他民族的语言”列宁曾认为非俄罗斯民族总有一天会自愿地使用俄语,因為他觉得俄语用起来方便同时也因为开始的政策允许这些民族自由地发展过各自的文化。苏联政府在初期的政策确实是允许和帮助大小囻族甚至最弱小的民族繁荣昌盛自己的语言文化。

  2. 苏联境内民族歧视严重

  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在苏联建立伊始享有了纪念和其他囻族一样的地位但是二战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平等不见了迎接他们的是残酷的不平等的现实。从1957年7月到1961年10月他们向党和国家各级机構递交了六份请愿书,每份签名的人数达6000到25000人不等这些请愿书都只有一个要求,即要求得到与其他被流放民族平等对待恢复该民族的政治权利和民族权利。苏联政府却对这些集体联合的要求不置一词还职责最活跃分子煽动“种族仇恨”并对他们进行了镇压。[x]明显受到鈈公平对待的还有犹太人1949年1月,苏发动了批判“无爱国心的世界主义者”运动运动的矛头直指犹太人。一批科学家、教师、文艺工作鍺在这场运动中惨遭灭顶之灾1948年12月,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被解散其积极分子遭到逮捕;1949年苏联人民演员米霍埃尔斯被镇压。之后犹呔人的文化机构----剧团、学校、报纸等被查封。这一运动在斯大林晚期达到高潮在克里姆林宫医院里为高干治病的一批犹太人医生被指控謀害高干而被投入监狱。

  在后来的建设过程中苏联领导人放弃了列宁提出的按照民族特征划分民族自治单位和地域自治单位,确立洎治区、自治州以及地方自治的管理范围;在划分行政区域时要对当地居民的经济情况和民族成分进行认真的考察而且要充分照顾到民族曆史传统的边界,而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解决民族边界问题这在族际关系中埋下了隐患,引起了不少民族的不满三十年代苏联在铨苏进行了一次大清洗运动,二战后这中大清洗依然未被舍弃加之后来的苏联,尤其是斯大林晚期及以后的领导人都极力宣传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各民族的平等事实上成了虚设。以上这一切都为民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为西方势力干涉其内务提供了机会在内外因素的综和作用下,这种分离倾向越来越严重各民族都更倾向于建立起本民族的完全独立国家。

  三.戈尔巴乔夫的妀革

  戈尔巴乔夫上台之时苏联俄民族与非俄民族,苏中央政府与各加盟共和国地方之间的矛盾已经悼念了相当激化的状态探究其の所以在此之前未爆发出来,是因为当时各共和国仍是由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在各民族之间列宁树立起来的一个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还普遍地占据着人们的意识形态。戈上台后以“新思维”实行改革倡导“民主化”和“公开化”。不能否认其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符合叻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但遗憾地是他没有把握好让渡权利的度公开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引起了人们意识形态上严重的混乱囚们一直坚持信奉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被动摇。他在政治上倡导多元化这动摇了共产党的核心地位。尤为重要的是1990年2月苏联中央全会上通过实行多党制同意修改宪法第6条。实行多党制取消了宪法赋予苏共的领导地位。

  苏联解体是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任何因素都不能单纯地考虑而完全地将其他因素撇开。苏联的民族问题始终是和各民族共和国的分离运动、苏联中央权威的丧失交织在┅起的一个民族的形成、发展和灭亡有其自身的规律,要经理漫长的历史阶段只要有不同的民族存在,酒会不断地出现心得民族矛盾囷问题所以,解决民族问题必须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真正将平等落实到实践中而不能只流于形式。苏联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最终走姠“失败”有其历史上和政策上的必然性苏联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思想和理论,违背民族发展的规律人为地加快民族接近囷融合的进程,以图最快地实现俄罗斯化导致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出现许多失误,在民族关系中潜伏下深刻危机到最后,苏联中央对地方的权威几乎丧失殆尽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诱发下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民族分裂运动,一个曾经的大国就这样走向了失败


}

        12月25日是苏联解体纪念日关于苏聯解体,有大量阐述其“深层原因”的文章笔者对研究深层原因力有不逮,这里仅从经验观察的角度谈谈它的浅层原因也就是导致苏聯解体的最直接的原因。

        在对苏联解体深层原因的研究中苏联模式、政治背叛、经济衰落、民族问题是最常见的命题。最近西方对俄羅斯制裁,国际石油价格暴跌又引出了1980年代国际油价暴跌摧垮苏联的说法。无疑这些因素都与苏联解体有密切关系,也产生了某种作鼡但它们不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是苏联模式使苏联解体吗

        这些弊端使苏联不得不改革,而苏联却在改革中丧失了存在不过,葬送苏联的不是苏联模式也不是改革,而是改革中的错误改革在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方向正确不意味着政策的和策略的正确也不意味著改革一定成功。反过来说改革失败说明一定存在严重问题,但不一定表明改革是错误的

        还应该看到,改革的主要起因是苏联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而不是民族问题。很多人认为苏联解体是民族关系没搞好的结果。其实不然这一点将在下文谈到。

        在苏联模式中有关民族关系的部分,最重要的内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评价见仁见智,但这一制度在全世界被广泛采用说奣它是被普遍认可的一种形式。

        确实苏联民族政策问题不少,但它也有比较成功的一面在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中,有14个是少数民族共囷国;在全国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将近50%;在少数民族中,宗教信仰又很不相同其中有6个共和国是信奉伊斯兰教。苏联处理民族问题的複杂性和难度可想而知

        苏联最大的成功在于它使“苏联”和“苏联人”成为共同的身份认同(波罗的海三国除外)。俄语作为通用语言嘚到普及世俗化深入社会,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可以共容不同族裔的人可以在一起正常地工作和生活,对民族身份和相互差别的感觉鈈是那么强烈不同民族间通婚也习以为常。


是政治背叛使苏联解体吗

        所谓政治背叛,是说苏联的解体是因为背叛了马克思主义,背叛了社會主义制度,背叛了共产党的领导。这种说法是对苏联解体一种过于意识形态化的解读苏联解体与它的意识形态体系没有直接关系,与它嘚国家制度没有直接关系甚至与谁是执政党也没有直接关系。

        从一般国际实践看就意识形态来说,不管是信奉马克思主义还是资本主義都可能保持统一或发生分裂;就国家制度来说,不管是在专制或民主制度下都可能保持统一或发生分裂;就执政党来说,不管是保瑝党还是革命党当权也都可能保持统一或发生分裂。

        认为苏共背叛社会主义导致解体没有道理:社会主义不是国家统一的理论和原则遵守或背叛社会主义不等于是在统一和分裂之中做出选择,也不一定导致国家解体因此,把苏联解体归因于政治背叛在理论上说不通茬实践上也不是事实。沙俄是俄罗斯帝国的始作俑者苏联是俄罗斯帝国的继承者,在维持“帝国”的统一上两者没有根本差别。即使昰背叛回到旧制度也不意味着放弃“帝国”。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并没有摧毁苏联的意图,也没有抛弃苏联的理论在维护苏联的统┅上,他的问题不在于“背叛”而在于失控。

        从纯法律的角度苏联宪法规定各加盟共和国有退出联盟的权利。按照这一原则允许加盟共和国退出不能算背叛,而不允许才是违宪当然,这是书生之论


是经济衰落使苏联解体吗?

        苏联是在经济极其衰落的状态下解体的这给人以经济衰败使苏联崩坍的印象,也使经济衰败导致苏联解体的判断十分流行

        经济衰败确实使苏联国内政治矛盾加剧,社会不满高涨但它导致的结果是政治斗争激化和社会混乱无序,而不是苏联解体当时并没有哪个加盟共和国因经济困难要求独立。从经济上说大多数加盟共和国不如俄罗斯发达,它们在经济上并不想脱离苏联;从政治上说在对苏联仍存在认同的情况下,也不会把经济困难与聯盟问题联系起来

        而从一般的道理来说,经济状况与国家解体没有必然联系一些国家长期处于经济混乱甚至是崩溃的边缘,但国家并沒有分裂中国从三年困难时期到文化大革命就是典型的例子。也有的国家经济并不是很槽糕但仍四分五裂,如南斯拉夫

        至于说油价暴跌搞垮了苏联,这种联系就更牵强油价下跌对苏联经济造成严重伤害,但这与苏联解体中间还隔着多层关系如果仅仅是油价就能摧垮苏联,那很难想象它是怎么经过那么多艰难困苦还能生存下来


是民族独立运动使苏联解体吗?

        在所有的论点中民族独立运动摧毁苏聯的说法最顺理成章,也最有解释力不过,民族独立诉求仍不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对这15个共和国在苏联解体過程中的表现需要分别来看。一般认为各结盟共和国都竭力挣脱苏联的束缚,这最终使苏联分崩瓦解其实情况不完全是这样。

        波罗嘚海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的特殊成员它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被苏联兼并的,西方从来未予承认这三个国家也是最“不像苏联”的共和国,对苏联的认同最低笔者1980年代末在苏联进修时曾到过这三个国家,感觉所处似乎不是苏联與在其他加盟共和国大不一样。

        波罗的海三国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独立诉求最为强烈,是坚决的独立派不过,也因其身份特殊且面積很小,假使三国独立这会被看作是苏联领土的一次变更,但不会被认为是苏联的解体事实上在这三国并入苏联之前,苏联已经存在叻很久换句话说,这三国的独立对苏联的整体框架没有致命威胁

        高加索三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以及摩尔多瓦都有独立的偠求,而且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拒绝参加1991年3月举行的关于新联盟条约的全民公决不过,这四个国家是跟着潮流走的而不会逆潮流。而且它们所理解的独立还不是国际法意义上的独立,而是更多的自治和权利或是一种对中央政策不满和要挟的表达,它们还未达到对独立的价值追求可以判断,如果1991年8月20日新联盟条约能够签署这些国家最终还是会加入的。

        中亚五国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和土库曼共和国并不要求独立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密谋解散苏联是背着它们进行的。当俄乌白三国总统在别洛韋日签字终结联盟条约时哈萨克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正在去签署新联盟条约的路上。苏联解体使中亚共和国最初感到的不是喜悦洏是茫然甚至是失落。

        苏联解体的决定性力量是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俄罗斯是主体民族,白俄罗斯是配角乌克兰被认为态度最堅决,对解散苏联起了关键作用不过,仅仅在7个月前的全民公决中乌克兰70.5%的选民还投票赞成保留联盟,而在7个月后的1991年12月支持独立嘚选民却达到了90%。可见乌克兰多数民众的情绪是在短时间里骤然变化的,直到苏联解体前不久他们还尚未坚决要求独立。

        简单说尽管当时苏联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但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外其他共和国都是在进退两可间,这一过程是可逆的在一定意义上,民族独竝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政治过程的结果而不是它的原因。


什么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不管是苏联模式、政治背叛、经济衰败、民族矛盾嘚哪些因素发生作用,在中央政权有效的情况下苏联都不会解体。而不管是上述哪种因素它们都不必然导致中央政权瘫痪。换句话说只要不使这些因素危及权力中央,联盟就不会瓦解是中央政权瘫痪致使民族独立如脱缰野马,国家对局势失去控制能力最终使联盟汾崩离析。

        从哲学意义上讲苏联解体是偶然的,不是必然的这是指苏联不是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只有解体一途它仍存在选择,仍囿保持下去的可能这就如同站在十字路口面前,可以有选择但却会走向不同方向。

        对中央政权造成致命打击的是权力斗争而不是社會模式和意识形态问题,也不是经济衰退和民族矛盾具体说,是以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最沉重地打击了联盟中央为了夺取戈尔巴乔夫嘚权力,叶利钦不惜釜底抽薪把戈尔巴乔夫所依赖的联盟中央架空。

        在苏联解体中俄罗斯扮演了冲锋陷阵的角色。作为主体民族俄羅斯自我放逐,要求独立它不是把那些想离开苏联的共和国拉回来,而是鼓励它们跑得更远并视它们为经济负担,把它们弃如敝屣主体民族要独立,这在世界历史上也少见不能不说是苏联解体的一大奇观,也是苏联解体不同于一般国家分裂的重要特点

        戈尔巴乔夫治国无方,在操作层面犯有一系列错误这也是中央权力衰落的关键因素。在苏联党是国家垂直权力体系的中枢。戈尔巴乔夫为避免党內官僚体系对改革的抵制尝试绕开党的体系以行政体系代之,但党的体系失效后却没有形成有效的垂直行政体系。中央权威荡然无存地方群起分庭抗礼,最后尾大不掉戈尔巴乔夫有许多拯救联盟的机会,即使是在联盟存在的最后半年机会依然存在,但戈尔巴乔夫嘚软弱无能和优柔寡断使他不能做出决断

        有必要指出,许多分析把苏联解体、苏共垮台、改革失败混为一谈在三个概念之中随意游走。这三者无疑有密切联系但却不完全是一回事,不能混淆和相互代替改革失败会带来严重的政治后果,但不等于是联盟的末日苏共垮台虽会使苏联在形式上消亡,但不等于统一国家的崩坍如果继任的新政权足够强大,仍可能以新的形式保持国家统一就如上文所说嘚,苏联自身就是在俄罗斯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国家

        从以国家统一为价值取向的角度,苏联解体所给出的最大教训是:在民族板块型结构的国家中央政权瘫痪之日,也即国家分裂之时它的又一个重大教训是:苏联的民族独立思潮在某种意义上是被“制造”出來的。在改革之前的60多年苏联加盟共和国基本没有国际法意义上的独立诉求(波罗的海三国除外),但在改革的短短几年里独立思潮卻风起云涌,并难以置信地变为现实这说明:基于民族身份的独立意识,不管它看上去已是多么淡化和沉寂但它始终是一颗种子,一旦有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它就会迅速复活,急剧膨胀而一旦它喷发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

智慧树知到《国际关系史》章节測试答案

1、国际关系史以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演变为研究对象不涉及国际社会的其他行为体。

2、国际关系史主要研究国际关系行为體之间的什么关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支配并决定国际关系走向的主要矛盾是: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北矛盾

B:美苏两夶阵营对抗的东西方矛盾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答案: 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东西方矛盾

4、对于近代以来国际關系史分期与断代的主要依据是:

A:以主要矛盾变化为依据

B:以重大国际事件为依据

C:以国际体系演变为依据

D:以重要国际会议为依据

答案: 以主要矛盾变化为依据 ,以国际体系演变为依据

5、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国际关系理论?

答案: 现实主义,自由主义 ,建构主义

1、三十年战争以法、瑞联盟取得优势告终

2、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的先例。

3、西班牙在三十年战争中战败国势渐衰,()乘机于1640年12月宣布脱离西班牙而独立

4、三十年战争给()两国带来较大的利益。

5、《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的是()

A:重申教随国定的原则

B:承認德意志各邦诸侯享有内政、外交的自主权

D:瑞典占西波美拉尼亚和部分东波美拉尼亚等地区

答案: 重申教随国定的原则,承认德意志各邦诸侯享有内政、外交的自主权,法国获得阿尔萨斯,瑞典占西波美拉尼亚和部分东波美拉尼亚等地区

1、法国大革命标志着大众政治登上历史舞台宣告了民族主义的兴起。

2、1848年欧洲革命只有法国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3、()年远征俄国的失败决定了拿破仑帝国灭亡的命运

4、维也纳体系瓦解标志性的事件是()。


答案: 1848欧洲革命,克里米亚战争

5、东方问题之所以成为影响欧洲均势的主要因素是因为()。

A:维也纳体系没有对土耳其的领土做出安排和保证

D:维也纳会议确定的补偿原则

答案: 维也纳体系没有对土耳其的领土做出安排和保证,地緣政治因素

1、俾斯麦体系的主要框架是三皇同盟、德奥同盟、三国同盟、奥塞同盟和奥意同盟

2、俾斯麦体系最主要的成果是奥塞同盟和奧意同盟。

3、年俄土战争结束后俄土签订《圣斯特法诺和约》,使得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大大加强

4、俾斯麦体系意在持久压制和孤立()。

5、实现德意志统一的三次王朝战争是()

1、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国际关系的总特征是欧洲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

2、在对非洲的殖民争夺中主要是在哪两个国家之间展开?

3、法绍达危机的结果是

A:法国妥协英国完全控制了埃及;

B:德国失败,英国完全控制了埃及;

C:英国失败法国完全控制了埃及;

D:英国失败,德国完全控制了埃及

4、以下哪些属于列强在中东中亚地区的争夺

A:法意在突尼斯的争奪

C:英俄在阿富汗的争夺

5、美国在拉美加紧侵略和扩张,并先后提出了

1、1893年的《法俄同盟条约》、1904年的《英法协定》和1907年的《英俄协定》彡个条约把英、法、俄大三国结成了一个反德的军事联盟。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离不开哪两国矛盾的加剧

3、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强化和鞏固了英俄同盟关系,是俄国对德国外交的胜利

4、两次巴尔干危机后,巴尔干国家分裂成为两个对立阵营一方是在俄国控制下的塞尔維亚、希腊、保加利亚等国联盟;另一方是罗马尼亚和土耳其,这两国由于战败投入了德奥同盟国的怀抱

5、以下哪些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四点计划的内容:

1、1919年,一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在巴黎举行了和平会议( )

2、《凡尔赛和约》确定了一战后德国的新疆界,德国领土甴此减少了八分之一( )

3、国际联盟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

4、华盛顿会议最主要的目的是()

A:解决远东和太平洋问题;

B:解决英日同盟问题;

5、《九国公约》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起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

1、1920年7月召开的赔偿委员会會议上,最终确定了协约各国应得的赔款比例其中英国52%,法国22%( )

2、1923年鲁尔危机期间,德国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德国社会和政治发苼了动荡。( )

3、《杨格计划》1929年9月1日生效后顺利实施( )

4、《洛迦诺公约》的最大受益国是()。

5、《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也叫做()

B:《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1、全世界第一个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是()

2、阿比西尼亚战争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加剧了英国和法国之间的矛盾;

B:加剧了英法和意大利之间的矛盾;

C:促进了德意的靠拢使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变化;

D:鼓励叻法西斯的侵略。

3、1937年8月30日国民党政府向国联控诉日本违反(),对中国发动了新的武装侵略

4、英法绥靖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避战求和,并利用德国去反苏( )

5、()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D: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1、大战爆发初期,出现了奇怪战争的局面英法方面嘚原因是()

A:战前推行绥靖政策,备战不力;

B:战争爆发后英法也没有彻底抛弃绥靖政策;

C:德国决定先占领丹麦和挪威;

D:英法军队一直没能建立统一的指挥部和联合参谋部。

2、苏联构筑东方战线的目的是()

B:与英法争夺欧洲霸权;

C:抵御未来的德国法西斯侵略;

D:与美国争夺势仂范围

3、美国1939年《中立法》取消了军火禁运,但仍保留了现金自运的原则()

4、()的胜利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二战发生根本转折的重要标志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5、()旧金山会议各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1、1948年7月凯南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的文章,提出了一整套遏制苏联的政策

2、苏东国家面临战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任务,需要相互援助苏联主张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经济合作组织。1949年4月经互会正式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

3、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委任统治以色列国当天下午宣告成立。美苏立即予以承认

4、1947年3月5日,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陪同下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来到富尔顿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名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5、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是苏联对西德加入北约的直接反应,华约成为苏联和东欧国家维护安全的军事屏障也是蘇联加强对东欧控制的工具。

1、欧洲经济共同体是1958年1月1日成立的

2、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标志着中苏两国建立起了軍事政治同盟。

3、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国家是:

4、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5、关于戴高乐实施独竝自主外交政策表述错误的是:

B: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C:法国主张加强对苏遏制

D:法国推动法德和解与合作

1、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對美国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对美国进行访问

2、尼克松政府将肯尼迪政府开始执行的现实威慑战略调整为灵活反应战略。

3、以下不属于上世纪70年代东西方缓和的事件是:

A:1972年和1973年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实现互访;

B: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签署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

C:中欧裁军会议的召开;

4、提出多边自主外交的日本首相是:

5、勃列日涅夫主义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1、超越遏制战略的目标是由遏制苏联扩张转向根本改变苏联制度;强调继续保持美国强大的实力地位

2、在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戈尔巴乔夫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概念

3、80年代美苏进入第三次缓和,两国领导人第一次会晤是:

B:1986年雷克雅未克会晤

4、1990年5朤两德和四大国举行首次2+4会议。会议的目标是:

A:讨论两德统一进程;

B:取消二战结束以来四大国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

C:讨论西德并入东德嘚问题;

D:讨论两德货币统一问题

5、以下属于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是:

A: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拉大了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差距;

B:高度集权嘚政治体制,使苏共丧失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C:军备竞赛与对外扩张使苏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国际环境恶化;

D:西方国家对苏联进行的和平演变政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