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捐款修建宗祠捐款倡议书烈士纪念碑违法吗

您当前的位置:
记者热线:
编辑热线:
投稿邮箱:.cn
平果县红七屯村民筹资20余万为18名烈士建碑(图)
艰难筹建烈士纪念碑&如果再不建,我们这一辈人走后,谁能保证我们的后代还能记住这段历史?&这是陈世英去年5月份第一次与村民开会商讨建纪念碑时讲的一句话。为了筹建这个纪念碑,村里一共开了8次会,经过商议,大家决定以募捐的形式筹集资金。他们跑了相关的部门,多数领导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一谈到资金的问题,没有人能给一个准信。于是村民决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场特殊的&战役&又在红七屯打响了。在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过程中,陈世英带头拿出了家里面的5万多元养老钱,山营村村主任陈忠安出了6万多元,红七屯屯长黄瑞许也从家里挤出了3万多元。日,建设纪念碑的工程正式动工。建碑工程一共花费了20多万元,现在还有5万多元的材料和装修费没有结清。6位老人参与设计施工红七屯革命烈士纪念碑的施工图纸,是陈世英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一笔一划设计出来的。为了建好纪念碑,他多次跑去外地考察,去跟搞建筑设计的人请教,设计图经过了数十次易稿,才最终确定下来。屯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出去打工了,负责施工的是屯里的5位老人,年纪最大的70岁,最小的也已经55岁。65岁的黄瑞谊是&长沙惨案&领导人黄元春的孙子,修建纪念碑的一年来,他几乎是全程参与,&我跟老伴商量了,田里的农活她来干,什么时候修好纪念碑,我就重回农田帮忙。&在黄瑞谊家客厅的正墙上,还整齐地挂着黄元春被授予革命烈士的证书。黄元春牺牲时,他还没出生,父亲当年才5岁。他和现今70岁的哥哥黄瑞昌,听着奶奶讲的这段历史长大,对爷爷和其他烈士都是深怀敬仰之情。记者在采访当天,邻近村一些村民和县城放了暑假的学生,也过来瞻仰红七屯革命烈士纪念碑。陈世英说,这里就是现成的红色教育基地,后人都应该铭记这段历史。而&长沙惨案&当年激战的地方原本还有一排围墙,是当年抗战时期为狙击敌人而建的,数十年前已经倒塌,村里也正打算给它恢复原貌。 
编辑:利雪娟&
作者:欧其锦】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高清图集推荐解决我军烈士遗骨遗物难存现状勿酿社会问题
&解放烈士陵园& 建设组织者贾雪阳少将
  军网记者频道2月28日电(范慧卿 申雪锋 解放军报记者 彭丹 严德勇)&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65年前的冬天,华北大地见证了我军解放战争中第一个城市攻坚的生死决战,无数革命先烈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石家庄的解放。然而,鲜血流尽的勇士们却永远地倒在这片热土上。
  青山处处埋忠骨。平山县河渠村,华北平原上一座普通村落,却拥有着全国唯一一座专门纪念在解放石家庄战役中牺牲烈士的陵园, 110位烈士的忠魂长眠于此。
  东风暗换年华,随着时间的推移,烈士们的容颜、名字、事迹和精神,越来越远离人们的记忆。为了永久的纪念,记者跟随修建解放石家庄战役烈士陵园的主要组织者,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原副主任贾雪阳少将一起来到陵园,共同打开尘封的历史,追寻昔日英烈的足迹&&
对烈士的态度折射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
  &日,我军打响了解放石家庄的战役。经过6天6夜的残酷激战,石家庄宣告解放。期间,仅设在河渠村的战地医院,就接收了1000多名重伤员进行救治。当时,医疗条件差,没有手术刀,就用剃头刀代替;没有消炎药和麻醉药,就用盐水洗切开的伤口;没有镊子,就用铁丝往外一粒粒地掏伤口的子弹和弹片。在这种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很多昏迷的战士口中仍不停地喃喃:我要回前线杀敌&&&贾老说,这些村里老人口口相传的英烈事迹,震撼他儿时心灵的同时,也烙下了深深的记忆。
  硝烟退去人不在,河渠村村民抹去110名烈士身上的血迹和战尘,卸下门板捐出石料,怀着深情厚葬了烈士的遗体,并各自立碑铭记,形成了当时的烈士墓群。
  光阴荏苒,由于无专人维护管理,一年年的风刮雨淋使得很多坟丘失去了标志,墓碑也已丢失。到了上世纪90年代,年轻的一代人已然不知村东头的故事&&记录历史的只有几片长着荒草的墓地,仅剩的几块歪斜墓碑,以及无声长眠的烈士忠魂。
  入伍参军回家探亲的贾雪阳,看着残破的墓群,心痛无比。他知道,如果任由这些保存着遗骨的墓群消失,那么接下来湮灭的,就有可能是为国捐躯的精神。
  1998年,贾老发起并带头捐款筹资,组织村民和爱心人士对石家庄战役阵亡烈士墓群进行修葺整理,将这华北大地上唯一仅存的纪念解放石家庄烈士的墓群建成了永久性烈士陵园。
  谈到修复解放石家庄烈士陵园的初衷,贾老动情地说,对烈士的态度折射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献身,必须将承载着烈士革命精神的遗骨、遗物保存好,因为我们的人民需要能传承烈士精神、弘扬烈士事迹的地方,需要拥有向先烈、向英雄跪拜的地方,需要能够让人们心灵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净化的地方。
国家需要健全保护烈士遗骨、遗物的有关政策和配套措施
  作为民间修葺烈士陵园的实践者,贾老告诉记者,在陵园的修葺过程中,由于缺乏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和协调,他和其他修建的人员走了不少弯路,其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资金,最遗憾的事就是无法为有些烈士找到亲属。
  &以1998年修建&解放石家庄烈士陵园&为例,它的经费来源全是民间筹集的。当地老百姓听说要维修烈士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没力的出主意。许多生活并不富裕的大爷、大娘,掏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一些包着零票的报纸甚至是五十年代的!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动,但这项事业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些人、某些组织的义举,它更需要国家建立健全烈士遗骨、遗物保护的有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由个人义举变为国家行为,才能彻底解决有些地区烈士陵园遭破坏或长期无人看管的现状。&贾老语重心长地说。
  陵园的成功修建并没有变成休止符,贾老仍然持续着对这项事业的关注和思考。他既是实践者,更是这项事业宏观层面的一位思考者和研究者,积极为国家献计献策:
  &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机构。这个机构可以一部分是国家公务人员组成,另一部分吸收民间对烈士具有深厚感情的人士,特别是在烈士墓地保存方面作出贡献的人士来组成,这样既可以不增加国家更多的负担,也可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热情、经验和能力干好这项工作&&&
  &要有相应的制度和规定。现在国家对于文物保护有相应的规定,那么为什么烈士陵园、烈士墓就不能够当作文物来看待?我们的法律、规定、制度需要更加健全&&&
  &必须有相应的经费保障。国家需要加大对于烈士纪念物的正常维护和环境的整治资金投入&&&
修建国家烈士公墓,是对国民进行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曾出访过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青年们在婚礼时会穿着婚纱自发祭扫无名烈士墓。那些国家的年轻人没有忘记过去,他们把烈士当成崇拜的英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把烈士纪念物保护好,把烈士墓建好,真正把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勇于献身的高尚精神永远留住。&
  贾老认为,我们应该修建国家烈士公墓、设立国家公祭日,组织干部群众集体祭奠革命英烈。以国家名义公祭英烈并制度化,这种将历史与现实、仪式与精神结合的文化行为,是对国民进行国防教育的最佳途径,据我所知,不少国家都已经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当谈到国家如何更好地修建国家烈士公墓时,贾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应该根据各个墓群的特点进行修建,分门别类地把烈士纪念物和烈士的牺牲地等信息进行全面的统一调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如果是特别有影响力的单个烈士墓,修葺和管理上应该加强和突出自身意义;如果是普通烈士墓,应该根据相同属性进行相对集中,成片管理&&&
  采访行将结束时,贾老动情地告诉记者,烈士们用鲜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决不能忘记过去。现在物质生活好了,&贫穷&的是我们的道德水准,是献身精神,是传统,这些方面我们做得远远不够。
  他还说,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大家共同关注和解决烈士遗骨、遗物保存和烈士精神传承的社会问题。
  记者非常理解他的心情,如果没有专门管理机构,没有制度规定,仅有个人的爱心、热情,那烈士墓的维护能否长久、烈士的精神是否永远能得到传承&&
  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有了英雄却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作为社会瞭望者的传媒人,我们发自内心地希望他的义举如同蝴蝶效应,辐射出能推动全社会的力量。
责编:刘昆
环球兵器库为天下军迷,倾力打造环球第一兵器数据引擎!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历史不能忘记!南宁这个村的村民自发捐款建烈士纪念碑-ZAKER新闻
ZAKER南宁 郑芳 程勇可
南宁晚报 /ZAKER 南宁 记者 郑芳 / 文 程勇可 / 图3 月 25 日,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联团村韦启瑞烈士纪念碑落成仪式在村里举行,300 多名村民及师生自发前往缅怀先烈。韦启瑞早期参加农民运动,在领导农民起来闹革命的斗争中,建立了丰功伟绩。村民为纪念先烈曾筹划很久,并通过自发捐款修建了纪念碑,今年清明节前终于修建完成。300 村民师生缅怀先烈记者在联团村八兰坡看到,韦启瑞烈士纪念碑建在村口一个小山坡上。当天中午,听说纪念碑落成剪彩,联团村的党员干部及近 300 村民、五象中学的师生自发聚集到这里参加活动,敬献鲜花,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还进行了党员团员宣誓活动。记者看到,这座烈士纪念碑高 4 米左右,碑文上刻着韦启瑞烈士的生平及光荣历史。五象中学党支部书记韦祥是联团村人,也是活动组织者之一。昨日该校组织师生在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他告诉记者,韦启瑞曾是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早期参加农民运功,在领导农民起来闹革命的斗争中,建立了丰功伟绩,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革命颂歌,是联团村的英雄。村民自发为烈士修建纪念碑是希望更多的人记住他们,并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以后还要在纪念碑周围栽种树木,还计划对韦启瑞故居进行修缮。村里人记忆中的韦启瑞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韦启瑞()又名韦元,字灵五,1900 年 8 月出生于广西灵山县下宁练屯统坡村(现邕宁区蒲庙镇联团村)。1920 年起在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就读期间接受进步思想,参加学生运动。1923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4 年 7 月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期学习,结业后在广州从事农民运动工作,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到清远县负责农民运动工作,组建清远县党小组并担任组长。1925 年 1 月兼任共青团清远县特别支部书记,10 月当选为共青团广东省区委执行委员,任中共清远支部书记。1926 年 1 月任广东省农民协会西江办事处主任,5 月当选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领导西江各县的农民运动。1927 年 4 月 14 日,韦启瑞参加省农协紧急会议后从广州赶回肇庆部署应变,当晚被国民党反动军警逮捕,数天后在江门县英勇就义。时年 27 岁。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追认韦启瑞为革命烈士。而在村里老人的记忆中,韦启瑞出生在一个壮族的农民家庭,父亲韦兆驱务农为生,家里有三男三女,韦启瑞是长子。韦启瑞 7 岁开始在本村读私塾,幼小的心灵就被家长及社会给他灌输读书作求取功名、升官发财的至高无上的大事。而韦启瑞却认为,读书是为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他读书刻苦用功,写的文章常常令人称赞不已,就连启蒙老师都无法批改,自叹弗如,只好自动请辞。除了上学,韦启瑞每天早早起床,独自到村外僻静的山间做操、练拳,练就了好身手。村里人自发捐款建纪念碑建立韦启瑞烈士纪念碑,一直都是村里人的心愿。目前修建韦启瑞烈士纪念碑已花费了 7 万余元。81 岁的村民韦启参老人说,修建韦启瑞烈士纪念碑提出来以后,村民都积极捐款,有捐一两百也有捐一两千的,当地政府也给予了支持。而联团村在外工作的人员不仅捐款还成立了基金会进行管理,既为修建纪念碑、组织相关活动出钱出力,基金会每年还拿出一定资金奖励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在这次采访中,记者见到了韦启瑞的侄子韦康林。他说,为了建好韦启瑞烈士纪念碑他曾多次到广东大伯工作、战斗过的地方走访,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韦康林激动地说,村里建纪念碑,对烈士的亲属来说是一种慰藉。这几年韦祥为修建韦启瑞烈士纪念碑一直在奔波,他说,下一步,村里还要把纪念碑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青少年继承和发扬韦启瑞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重庆新闻5分钟前
福州1小时前
重庆新闻6小时前
河源热点昨天
长沙17小时前
沈阳18小时前
长沙14小时前
上海16小时前
资讯贵阳7小时前
哈尔滨1小时前
南昌头条10小时前
热点石家庄13小时前村民个人集资20万建烈士陵园_网易新闻
村民个人集资20万建烈士陵园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盂县上社镇北教场村战争年代11人为革命事业献身
本报讯 7月7日这天,盂县上社镇北教场村民来到村西山梁上新建的烈士陵园,栽植柏树,缅怀在晋盂大地抛头颅洒热血的16位抗战英烈。原来,这个陵园是北教场村民个人捐资20多万元修建的。
北教场村是山西早期创建中共党组织的村庄之一,1937年建立党的支部,1938年村里有党员28人,占当时盂县党员总数的5%。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全村党员达93人,占村人口的1/3,其中女党员就有25人。战争年代,全村有30人参加八路军、解放军,29人担任了区、县、分区的党、政、军领导,11位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最小的牺牲时年仅17岁。他们有的被枭首示众,4位烈士的遗体仍在他乡,有一位虽已回乡安葬,但无头颅。烈士孙占龙被敌人用铁丝捆绑手脚,并用刺刀活活捅死,就义时仍大骂小日本。还有两位烈士被日军包围后,拉响手榴弹壮烈牺牲。
北教场村烈士陵园于去年秋动工,今年8月竣工,总投资20多万元。为节约用地,陵园选在村西的山梁上,面积200多亩。一面2米高、1.2米宽的花岗岩石碑,记载了北教场村的革命斗争历史和革命烈士、干部、军人和共产党员名单。陵园竖立烈士纪念碑16块,分别镌刻烈士籍贯、身份和牺牲时间、地点、经过等,其中5块为牺牲在当地的外籍八路军指战员设立。
修建陵园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北教场村现有200多口人,经济收入低,虽有不少在外工作,也多是工薪阶层,但北教场村民对革命先辈的特殊情感激发了大家修建陵园的热情,村民和本村籍在外人员170多人踊跃捐款,50、100、1000元……最多的上万元。
在京老干部张采银生前就有修建烈士陵园的意愿,这次家属把他生前积蓄5万元捐了出来。年近九旬的湖南籍离休老干部王每文女士从兰州寄回8000元,民营企业家王保双捐款捐物2万多元。不少社会有识之士深受感动,也纷纷帮忙献力,如16块烈士纪念碑是本县西潘乡一位石匠按成本价出售的,牌楼石料是河北平山县石材厂低于成本价售给的。 (梁贵斌)
作者:梁贵斌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当前的位置 :
缅怀革命烈士弘扬革命精神 吉安县永和镇一农村集资建烈士纪念碑
字体:&& |
新闻热线:
权威网络媒体 吉安新闻门户 热线:
站长:曾风()
革命烈士纪念碑
  中国江西网吉安讯 记者彭南报道:吉安县永和镇超果村先后有20名烈士为国捐躯,村民为纪念先烈集资建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9月21日,记者走进超果村,在这座纪念碑前瞻仰了革命先烈。
  村支书曾春根告诉记者,长眠于此的烈士集中在上世纪30年代,都是红军,其中级别最高的曾国民烈士在广州起义时牺牲,他当时是红三十军政委。谈到为什么会修纪念碑,曾春根说:“2015年吉安县民政部门有零散烈士的经费,每位有4000块钱,当时我得到消息后,查询到我们超果村烈士有20位,能不能一起立个碑,好让我们后人立碑祭英灵,善曲励后人,让我们子孙后代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后来跟村民商量,大家听了以后都表示同意,成立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退休老师、工人代表、群众代表,总共5个人的烈士纪念碑的理事会,具体去做一些倡导,做一些募捐。”曾春根表示,募捐倡议书发出后,村民便自发捐款,还有一些外地热心人士也参与进来,总共捐了24万多元,再加上民政下发的每位烈士4000元经费,靠这些钱,纪念碑就立起来了,目前资金还有点缺口,他们也在想办法解决。
  据了解,超果革命烈士纪念碑今年建成,清明起村民、学生都自发到此祭奠烈士。下一步村里还要以此纪念碑为主,在周边建立一些附属配套设施提供给村民,包括小公园,村民活动室等。
  王信唐是积极主动募捐建纪念碑的村民之一,他告诉记者,在超果,每年大年初一都要敲锣打鼓到军烈属家中、退伍军人家里去拜年,就是教育子孙后代,每年都要纪念烈士的精神、纪念烈士的功绩,让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村民刘正财的祖父便是超果20名烈士之一,他告诉记者,他祖父牺牲后坟都没有,以前清明他们家也只是烧点纸钱,现在革命烈士纪念碑立起来了,他们家清明冬至便在这纪念祖父,也同时纪念那些牺牲的革命先烈。
  据部分村民介绍,革命烈士纪念碑占地面积有600平米左右,以前这里有座“兴隆庵”,后来破败了,他们觉得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在此选址,集资建碑。在村民看来,现在生活好了,为革命先烈立碑,弘扬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意志,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3元/月
<font color="#、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font color="#、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font color="#、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2
稿件请投:
中国江西网吉安分站新闻热线
主编:曾风 手机:
热忱欢迎广大网友提供新闻线索!
中国江西网吉安分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备案号: 药品信息服务证
文网文[2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
江西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祠堂修建捐款功德碑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