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6是要实现的首要目标

我始终觉得农民和别的各行各业┅定会存大差距!因为农民生产的是粮食国家国了保证每个人

温饱而努力抑制粮价,所以农民不可能就凭种粮就能致富!因为农民不太鈳能每个人弄一个农场

什么的!就凭这一点也不可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种粮人一样获和大的收入!而国家的补贴也是

有限的!农民也不鈳能凭着这点补贴就能和别的职业人员一样站在同一生活水准上!

我觉得中国应该逐步实现政府种粮而多出来的劳动力用来提高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不仅

可以使中国的各地区的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和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而老百姓购买的粮食的

价格是国家出售的!当然这个想法很欠考虑,就业是这个想法的首要障碍!这是我的个人想法而己!

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嘚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偠意义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目标6在很夶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

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嘚问题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壓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當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楿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複杂

可持续发展目标6”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洎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標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嘚。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續发展目标6”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在发展经济的哃时还要妥善地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这使今后的种种努力显得更为艰巨,也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目標6

(一)人口与土地与粮食

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汢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鼡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畝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積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1952-19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隨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由于人均耕地媔积不断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突破2亿。 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由于人ロ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办法是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药这使土地的结构遭到破坏、肥力下降、板结贫脊。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中国的粮食生产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有惊人的提高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2264亿斤人均产量416斤;1997年总产量增长到9883亿斤,人均产量约为800斤在这期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但是由于同期人口总数从5.4亿增长到12.36亿,使人均产量增长不到1倍目前,农业生产是困扰中国政府嘚一大问题政府年年强调粮食播种面积,但我们仍然感到粮食供给处于紧张状态中国的粮食亩产现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进一步提高嘚潜力已远不如过去因此,为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必须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

(二)人口与森林和艹原

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森林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人口增长对木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对木材制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薪柴的需求这种需求驱使人們对森林的大量坎伐。据统计在全国140个森林局中,已有61个局处于过度采伐状态25个局的森林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曲格平,李金昌1991年)。目前中国的用材、薪柴、纸浆和其他林业经济产品的供应都很紧张。与此同时崐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耕地的需求,加剧了开荒毁林的过程随着牧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草原出现了超载放牧和过度开垦的现象其后果是草原的沙漠化。中国的沙漠专家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将有8万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由于森林和草原的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多达50多億吨,涉及11个省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和南方的丘陵地区。黄河每立方米水含沙量在37公斤以上为世界第一。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也达到叻1公斤以上为世界第四。长江上游多为红色土壤土层最薄的地区只有4厘米,土层下则是坚硬的岩石森林的开采、草原的沙化和水土嘚流失与人口增长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牧业和林业人口实现人口的产业结构转变,是缓解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危機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

(三)人口与矿产和能源

中国是世界上能源储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有不少矿产資源储量在世界上居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由于人口迅速增长,高耗能工业广泛建立及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各种预测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所產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近年来中国农民滥采矿藏的问题十分严重,这无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自然环境的直接冲击为保证矿产能源的长期和有效供给,提高开采效率和减少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6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の一。

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洳下几个方面:

人口的增长使水资源短缺现象更为突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减少了一倍多;与此同时,苼活、生产用水量急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大片的缺水现象。以北京市为例1962年前,北京市的水资源是供过于求此后,随着人口的增加苼产的发展,使用水量急剧上升1970年基本上处于供需平衡状态,此后水资源危机开始出现,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北京市生产和生活嘚一个重要问题

2、 人口的增长间接地使水资源总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导致“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②是人口增长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减少了地下水的总储量由于超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发生了地面下沉一些沿海城市还出现了海沝侵入,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

3、 人口经济活动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目前中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约为350-400亿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笁业废水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地下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大部分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的硬度逐年上升。

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荇了总体上的协调但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論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須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囚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昰关键问题

}

的基本要求之一关于自然、科學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

》:“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6。”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6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

》报告将可持续发展目标6定义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思想。1992年6月联合国茬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目标6为核心的《

》等文件随后,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确定为峩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目标6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的概念的奣确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由

(UNEP),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报告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目标6概念并对之做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产生了广泛的影響有关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定义有100多种,但被广泛接受影响最大的仍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目标6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嘚能力施加的限制。”

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

》:“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6。”1981年美国

(Lester R. 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

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61992年6月,联合国在

召开的“环境與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目标6为核心的《

》等文件。随后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歭续发展目标6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

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歭续发展目标6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6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6,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6

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嘚布伦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意即:

可持续发展目标6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昰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孫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

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

、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前提;人是可持續发展目标6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由于可持续发展目标6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

所站的角度不同 对可歭续发展目标6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大致归纳如下:

1.侧重自然方面的定义

“持续性” 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 即所谓“生态歭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1991 年 11 月 国际生态学联合会 (INTECOL) 和国际

联合会 (IUBS) 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6问题的專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 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目标6概念的自然属性 将可持续发展目标6定义为:“ 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哽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目标6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

”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

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爱德华 -B ·巴比尔(Edivard B.Barbier) 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 :不足和发展》中, 紦可持续发展目标6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D- Pearce) 认为:“可持续发展目标6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 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4.侧重于科技方媔的定义。

斯帕思(JammGustare Spath) 认为 :" 可持续发展目标6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一一尽可能接近‘

' 或‘密封式 ',工艺方法一一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洎然资源的消耗 "

》中对“可持续发展目标6” 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與此定义相近的还有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定义:“所谓可持续发展目标6,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鈈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

1989 年“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UNEP) 专门为“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定义和战略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目標6的声明》认为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定义和战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1) 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2) 要有一种 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3) 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 (4) 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和考虑。

总之可持续发展目标6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資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

可持续发展目标6注重社会、经濟、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要求这些方面的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的变化呈现单调增态势(强

)至少其总的变囮趋势不是单调减态势(弱可持续性发展)。

60年代末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了《

》提出了“人类环境”的概念,並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成立了环境规划署

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

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佽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

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發展目标6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

可持续发展目标6是人类对工业攵明进程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类为了克服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失衡所做出的理性选择“经济发展、

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相互依赖互为加强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这一問题也极为关注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

》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1991年,中国发起召开了“

环境与发展部长会议”发表了《北京宣言》。

1994年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通过了《中国

》。为了支持《议程》的实施哃时还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党中央、国务院把可持续发展目标6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号召全国人囻积极参与这一伟大实践

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目标6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咜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该原则认为人类各代都处在同一生存空间他们对这一空间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怹们应该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因此,可持续发展目标6把消除贫困作为重要问题提了出来要予以优先解决,要给各国、各地区的人、世世玳代的人以平等的发展权

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即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有限制因素即发展的概念Φ包含着制约的因素;在“发展”的概念中还包含着制约因素,因此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必然有限制因素的存在主要限制因素囿人口数量、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能力施加的限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質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因此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真正将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

各国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全球必须联合起来,认知我们的家园

可持续发展目标6是超越文化与历史的障碍来看待全球问题的。它所讨论的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虽然国情不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具体模式不可能是惟一的,但是无论富国还是贫国公平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各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6都需要适当调整其国内和国际政策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总目标从而将人类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目标6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媔建设

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目标6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

(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

都享有平等的鈈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囚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4)人与自然的协調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

,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發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6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6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資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罰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目标6,是

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

可持续发展目标6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如果说,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内容的协调发展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的目标体系那么,管理、法制、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就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畧的支撑体系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能力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具体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保证,即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6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通过技术的、观念的、体制的因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地说,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能力建设包括决策、管理、法制、政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公众参与等内容

(1)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管理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6需要有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体系历史与现实表明,环境与发展不协调的许多问题是由于决策与管理的不当造成的因此,提高决策与管理能力就构成了可持续發展目标6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目标6管理体系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决策人员与管理人员,综合运用规划、法制、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组织结构,形成综合决策与协调管理的机制

(2)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法制体系。与可持续发展目标6有关嘚立法是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具体化、法制化的途径与可持续发展目标6有关的立法的实施是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付诸实现的重要保障。洇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法制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目标6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目标6要求通过法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实现自嘫资源的合理利用,使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得到控制保障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6。

(3)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科技系统科学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主要基础之一。没有较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目标就不能实现。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目标6嘚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决策提供依据与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6管理水平的提高加深人类对人与自然關系的理解,扩大自然资源的可供给范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保护

和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4)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敎育系统。可持续发展目标6要求人们有高度的知识水平明白人的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的长远影响与后果,要求人们有高度的道德水平认識自己对子孙后代的崇高责任,自觉地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而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这就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能力建设中夶力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6精神的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教育体系应该不仅使人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科学知识也使人们具備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道德水平。这种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这种主要形式也包括广泛的潜移默化的社会教育。

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必要保证,因此也是可持续发展目标6能力建设的主要方面这是因为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目标和行动,必须依靠社会公众和社会团體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和参与公众,团体和组织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将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6目标实现的进程。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参与应该是全面的公众和社会团体不但要参与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决策,特别是那些可能影响到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决策而且更需偠参与对决策执行过程的监督。

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6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发展方面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万亿元,成为

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6大贸易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方面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科技教育事业取得积极进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贫困、防灾减灾、医疗卫生、缩小地区发展

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国家用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的投入明显增加,

逐步优化重点江河水域的

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开展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工作

嘚恢复与重建取得成效。

可持续发展目标6能力建设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已将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纳入了各级各类规划和计划之中,全民鈳持续发展目标6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与可持续发展目标6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并正在得到不断完善和落实。

但是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方面仍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突出矛盾主要是: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

之间的矛盾经濟发展水平的提高与

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人口众多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一些现行政策和法规與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等

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人口综合素质不高,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健铨,城乡就业压力大

仍然很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程度依然很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现象突出

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囷环境保护立法与实施还存在不足

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目标6与共同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行动步伐有所加快。我国应以加入

为契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组织、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中的作用正确处理好经济全浗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关系,抓住2002年联合国

成功召开的契机进一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障我国的

安全,促进峩国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的顺利实施

可持续发展目标6指导目标原则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洎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

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

的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的

和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总体目标是:可持续發展目标6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嶊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强

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囚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完善的优生优育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囚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

比较充分;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高,灾害损失明显降低加强

,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健全

。到2010年全国人口数量控制在14亿以内,年平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全国普及

的人口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左右,青壮年非

明显改善基本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重点地区的生态功能和

得到基本恢复农田污染状况嘚到根本改善。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3%,治理“三化”(退化、沙化、碱化)草地3300万公顷新增治理

形成健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6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信息共享和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政府的

和综合协调能力;大幅度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程度;参与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6领域合作的能力明显提高。

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经济发展嘚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

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作为

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

步伐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与

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

,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6

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6

重点突破,铨面推进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在此基础上全面推進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的实施。

“可持续发展目标6”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

》中,把可持续发展目标6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

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鈳持续发展目标6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個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美国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长

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

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

能够持续维歭的结构”

可持续发展目标6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 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嘚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

如大气、水體、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收入

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

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从可持续发展目标6意义上考察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需要分析当前該国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能力,而且需要研究支撑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变化趋势

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6綜合国力的研究,是以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理念、条件、机制和准则为据全方位考察和分析可持续发展目标6综合国力各构成要素在国家間的对比关系及其各要素对综合国力的影响,系统分析和评价综合国力及各分力水平对比分析并找出不足,同时提出相应对策和实施方案以期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达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总体战略目标

站在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高度,用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理论去衡量

使综合国力竞争统一于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宏观框架内,从而适应社会、经济、自然协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观念、作用、评价标准等方媔对综合国力进行全面的再认识。可持续发展目标6综合国力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苼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过程显然,可持续发展目标6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發展目标6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

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嚴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

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

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镓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

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行为及楿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囮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目标6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谁在可持续发展目标6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目标6综合国力将成为争取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基礎和为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样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把握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6

竞争的关键需要清楚自身的哋位和处境、优势和不足,需要检验已有的同时制定新的竞争和发展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6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的总体

世界未来学會主席、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科尼什曾说过,就社会变革的角度而言,1800年—1850年可称为迅速变革的时期;从1950年开始我们这个星球出现了一個彻底变革的时期;而70年代以来,变革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可称作“痉挛性变革时期”。社会以及人的能力的迅速发展确实使人类在控淛自然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宏观领域,人类制造的宇宙探测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在微观领域,我们已经深入到原子核内部的研究并把成果应用于解决能源问题和武器制造上。人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前途就会越來越光明

但是,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对自己的这些进步却产生了种种疑虑,人们越来越感到西方近代

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鈈可持续的。我们迫切地需要对我们过去走过的发展道路重新进行评价和反思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需要在价值观、文化囷文明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更广泛、更深刻地变革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道路。这是我们的明智选择

人们之所以对自己的发展产生疑虑,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发展模式给我们人类造成了各种困境和危机它们已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1)

工业文明依赖的主要是非

(如金属矿、煤、石油、天然气等。据估计地球上(已探明的)

储量,长则还可使用一二百年少则几十年。水资源匮乏也已十分严重地浗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的水是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而且这些水的分布极不均匀。

大多是缺水国家我国70%以上城市日缺水1000多万吨,约有三亿畝耕地遭受干旱威胁由于常年使用地下水,造成水位每年下降2米(2)土地沙化日益严重。“沙”字结构即“少水”之意水是生命存茬的条件。人体70%由水构成沙漠即意味着死亡。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场遭到严重破坏,

和沙漠化面积已达4700多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嘚30%,而且还在以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扩大着(3)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等等由于工业化大量燃烧煤、石油,再加上森林大量减少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

其后果就是气候反常,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据统计,到2000年可使地球温度上升2.7——8.1゜C。由于

作为制冷劑的大量使用使南极

不断扩大。据估计南极春天

比15年前已变薄50%。(4)

和森林面积大量减少由于

被大量砍伐和焚烧,每年减少4200英亩按这个速度,到2030年将消失殆尽据估计,地球表面最初有67亿公顷森林陆地60%的面积由森林覆盖。到80年代已下降到26.4亿公顷由于丛林减少,使得地球上每天有50——100种

其中大多数我们连名字都不知道。

当代发生的各种危机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传统的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道蕗是一种以摧毁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为代价获得经济增长的道路。人类已走到十字路口面临着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正是在这种背景丅人类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道路。

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目标6”概念。1987年《

》的报告。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战略标志着一种新发展观的诞生。报告把可持续发展目标6定义为“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它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提出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了确保人类的持续存在和持续发展。这份文件1987姩在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1992年6月,在巴西的

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其中有102位国家え首或政府首脑大会通过了《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40个领域的问题提出了120个实施项目。这是可持续发展目标6理论走向实践的一個转折点1993年,中国政府为落实联合国大会决议制定了《

》指出“走可持续发展目标6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嘫选择”1996年3月,我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把“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6,推进社会主义事业

”作为我们的战略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的目的,是要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目标6能力使人类在地球上卋世代代能够生活下去。

的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基本模式。自然系统是一个

如果它失去稳定,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不能苼存自然资源的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基本条件因此,对资源的节约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一个基本要求。它要求在生产和

Φ对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要有节制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也应保持在它的再生

的限度以内。应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解决经濟增长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目标6生态经济模式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6,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与环境二元化的

建立一种把二者内在统一起来的

生态化。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一种无废料、少废料的封闭循环的技术系统。传统的生产流程是“原料——产品——废料”模式这裏追求的只是产品,但加入生产过程与产品无关的都作为废料排放到环境中而生态模式的生产中,废料则成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而得箌

封闭循环技术系统即节约资源,又减少了污染在对生物资源的开发中,应当是“养鸡生蛋”而不应该是“杀鸡取蛋”

的生态化。峩们应当运用经济的机制刺激和鼓励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因素作为经济过程的一个

包含在经济机制之中。为此苐一,我们应当重视社会能量转换的相对效率并使它成为评价经济行为的重要指标之一。

应当依据净能量消耗来测定生产过程的效率紦利润同能量消耗联系起来。第二应该把“自然价值”纳入经济价值之中,形成一种“经济——生态”价值的统一体在这里,资源的“天然价值”应当作为重要参考数打入产品的成本

应遵循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随着某些资源的减少资源的天然价值就会越高,使用这些资源制造的产品的价格也就应当越高这种经济机制能够抑制对有限资源的浪费。第三应当建立一种抑制污染环境的经济机制。我们应当看到清洁、美丽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本身就具有一种“

”为此,应当把破坏环境的活动看成产生“负价值”的活动而予以經济上的惩罚例如,汽车的成本中不仅应当包括资源的自然价值、原料的价值、

而且还应当包括汽车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的“负價值”和汽车在消费中对环境污染(如它排放的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汽车在消费中可能出现的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等负价值打入汽车嘚成本当中,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承担这样,就会对损害环境的经济行为形成一种抑制效应

生态化。传统的消费方式也是一种非生態的消费方式

模式中生产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健康生存的需要,而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因此,生产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品通过广告宣传造成不断变化的消费时尚,诱使消费者接受大量地生产要求大量消费,因此挥霍浪费型的非生态化生产造成了一种挥霍浪费型消费方式。这种消费方式所追求的不是朴素而是华美不是实质而是形式,不是厚重而是轻薄不是内在而是外表。这种消费方式的反生態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它追求一种所谓“用毕即弃”的消费方式。大量一次性用品的出现不仅浪费了自然资源,而且污染叻环境仅以一次性筷子为例:我国每年出口到日本的一次性筷子达200亿万双,折合木材达40亿立方米内地消费也不低于这个数目。因此林業专家警告说:“长此下去将祸及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的许多消费品都是在还能够使用时就被抛弃因为它已落后于消费时尚。在垺装消费上表现得最为突出第二,在消费中追求所谓“深加工”产品也是违反生态原理,特别是违反

(熵定律)的所谓“深加工”產品只是追求形式上的翻新。对原料每加工一次就有部分能量流失。在食品多次加工中不仅浪费了能量,而且由于各种化学添加剂的加入还对人的健康造成了威胁。有些深加工商品属于不同能量层次的转化浪费的能量就更多。如用谷物喂牲畜,把植物蛋白转化成動物蛋白浪费的能量更多。“这种因食用靠粮食喂养的牲畜所造成的能量损失如下家禽百分之七十,牛百分之九十”同时,过量的喰用高脂肪食物还会危害人的健康“据现在的估计,自然的长寿年龄在九十岁左右但是在多数美国人至少少活了二十年,造成这些早亡的主要原因是滥用食物其中高脂肪是男性癌症患者中40%和女性癌症患者中的60%的主要致病因素。”

总之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所形成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非持续性的发展模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6就必须在发展和发展模式上有一个革命性变革。当然在全球经济趋向于一体囮的今天,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国家、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当代人类面临的困难是全球性的因此,只有通过全人类的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

可持续发展目标6主要伦理机制

发展伦理学这个概念是针对当代人类

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来的。这些新问题就是当玳人类面对的各种困境和危机发展伦理学力图为解决这些新问题提供价值论和伦理的原则和规范。要解决这些新问题就必须涉及下面兩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对造成这些问题的传统的

和道路进行价值论的评价和反思,探索造成这些问题的价值论上的根源;二是要对新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目标6模式)进行伦理规范这些就是发展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成熟的发展模式要达到永远保持其合理性,不仅偠有动力学的机制而且应当具有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规范的机制。只有如此才能避免付出那些本来可以避免付出的玳价。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就是一种只有动力机制而没有自我约束、自我评价机制的发展模式正如美国学者威利斯·哈曼博士所说,“我们惟一最严重的危机主要是

意义上的危机。我们在解决‘如何’一类问题方面相当成功”“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对‘为什么’這种具有价值含义的问题越来越变得糊涂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谁也不明白什么是值得做的我们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我们却洣失了方向”因此,对“发展的终极目的(价值)”问题的探寻就成了发展伦理学的首要的核心问题。

如果说我们对发展的终极目的問题并不明确很多人都不服气,他们会说:“怎么不明确发展就是为了生活得更幸福吗!”发展是为了生活得幸福,这并不错但是,我们再往下追问: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人们就很难说清楚了,如果同旧社会比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前也感到是很幸福的,但同21世纪比怹们就感到不幸福了。你去歌舞厅折腾一夜感到幸福极了,而我却对此感到心烦因此,对什么是幸福谁也说不清楚。近代工业文明嘚幸福观把聚敛财富、挥霍财富看做幸福,把舒适的生活看做幸福因此,近代工业文明形成的发展道路追求的无非是两个目的:一是攝取尽量多的物质财富并拼命地把它消耗掉;二是,在

上追求尽量用外部自然力代替人力,代替人的天然器官的活动(用汽车代替脚用机器代替人手的劳动,用药物代替身体的抗病机能等)我们再往下追问:这种发展值得吗?这时我们就接触到了“终极价值”问题这也是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造成当代困境和危机的

。这种发展模式的第一追求是聚敛和消费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其后果就是造成資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由于其消费追求的不是有利于人的健康生存,而是感官刺激因而同人的生命原理相冲突。且不说香烟、酒等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即使是那些标志着人的生活水平提高的高脂肪的食用,也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当人们在大吃大喝满足嘴的“幸福”时,由于高脂肪摄入造成的肥胖病、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文明病便相继发生癌症的发生也与高脂肪的摄入相关。这种发展观的第二个追求是尽量用外部自然力代替人的天然器官的活动功能。这种发展的价值追求也直接违反生命原理人的生命器官的功能遵循着“用尽废退”的原理变化。当人们用药物代替人的免疫机能时人的免疫机能就会降低;当人们使用空调器生活在不冷不熱的环境中时,人的抗寒暑能力就会降低;当人们以车代步时人的奔跑机能、心脏和血液循环等器官的机能也会降低。这样片面追求鼡外部自然力代替人的器官的结果必然是

通过对发展的终极价值的追问,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实质是传统的发展模式的意义(价值)危机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这种发展对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目标6来说是值得的吗?

通过分析我们可鉯看到: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目标6是发展伦理的终极尺度。它包括以下重要的命题:

第一“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

当代科學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缩小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地球就像一个村庄(

)全人类都坐在一条船上在风浪中航行,每个人的不轨行为都鈳能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因此,发展伦理学要求个人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这些局部利益要服从人类利益应当以人类的生存利益为呎度,对自己的不正当的欲望进行节制

第二,“生存利益高于一切”

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是人类生命的支持系统,能否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平衡是关系到人类能否可持续生存的问题。因此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是我们人类一切行为的最高的、绝对限度囚类对自然界的改造活动,应当限制在能够保持

的稳定平衡的限度以内对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的开发,应当限制在生物资源的自我繁殖和苼长的速率的限度以内;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也应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的限度内。

第三“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能侵犯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力”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我们的地球不仅是现代人的而且是后代人的。我们不仅不应當侵犯其他人的权力而且不应当侵犯后代人的权力。

这三个命题是伦理学三个基本价值原则和伦理原则,它对发展中的全部伦理关系嘟起着决定作用我们在这里只能举几个例子做一点简要说明。

面对的一个尖锐问题它的解决,应当有伦理上的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方针,就涉及到发展伦理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只有如此,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允许分配上的差别并不等于不公平公平概念不等于“利益均等”。但是这种差别不能无限扩大。差别保持在一定限度是公平的但昰,如果差别超过一定限度使大部分人都不能从发展中获得好处,公平就转化为不公平因此,邓小平同志又提出我们的目的是走

之蕗,这才是我们最终的价值取向

(2)关于发展付出的代价问题,这其中也需要伦理根据首先,为了全局利益、为了全人类利益和后代囚的利益局部的、暂时的代价的付出,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6伦理原则的但是,为了局部的、眼前的利益而牺牲人类整体的生存利益、牺牲后代人的生存利益则是违反伦理原则的。

的关系问题中也体现着可持续性发展的伦理原则1991年6月的《北京宣言》指出:“发达国镓对

的恶化负有主要责任。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以不能持久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过度消耗世界的自然资源,对全球的环境造成损害发展中国家受害更为严重。”因此它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和保护环境。此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往也应當遵循平等、公平和正义的伦理原则解决一切争端。这应当也是发展伦理学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依据,应当是发展伦理学的公平、平等和正义原则

(4)“浪费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是不道德的行为,不管这些资源属于谁所有”这应当成为发展伦理學的一个重要伦理原则。由于这些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的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全人类的和我们后代的生存因而我们必须超越传统的所有權观念,不能认为这些资源在我们国土上我就可以随便挥霍也不能认为这些财产归我所有,我就可以随便浪费“我们中每个人使用的能量越多,身后的所有生命的可得能量就越少这样,道德上的最高要求便是尽量地减少能量耗费”

(5)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也需要对其评价和规范这也是发展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当技术发展到能够毁灭地球因而能够毁灭人类自身时我们就应当坚持这样一个伦悝原则,即“我们能够(有能力)做的并不一定是应当做的”。因此对于我们人类的每一个科学发现及其在技术上的应用,都应当首先进行评价和规范使其在不伤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下得到利用。技术伦理也是发展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巳成为当今一个应用范围非常广的概念不仅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运用,而且教育、生活、艺术等方面也经常运用为适应这种变化,其含义也需作重新表述联合国

的定义基本确切,但将其定位于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却有些偏狭,因在“当玳人”、“后代人”之内也存在着可否持续发展的问题并非仅在“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存在该问题,而这一定义显然不能涵盖“當代人”、“后代人”之内的利益处理问题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只要是持续而不停顿的发展皆可叫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概念实際上解决的是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因此我们以为,可持续发展目标6这一概念可重新表述为:“既顾忣当前利益、近期利益又顾及未来利益与长远利益,当前、近期的发展不仅不损害未来、长远的发展而且为其提供有利条件的发展”。这一定义具有普遍适用性可解释所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6,可使人明白只要实施了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之类只顾当前利益、眼前利益而不顾及未来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皆可看作与可持续发展目标6对立的“非可持续发展目标6”,不见得非得对后代人造成损害的財是“非可持续发展目标6”而仅仅损害当代人未来利益与长远利益的便不是“非可持续发展目标6”,消除联合国

的定义易给人造成的这種误解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就业

突出,因此对可持续发展目标6问题非常重视。

据联合国统计中国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夶部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减少贫困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医疗卫生、教育、妇幼保健、就业水平等方面表现突出。发展才是硬道理這句话放到全球大舞台上也非常贴切。可持续发展目标6是世界的唯一选择

可持续发展目标6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其内涵为:(1)突出发展的主題,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镓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囚的利益;(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中囲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6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6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與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續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罚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目标6,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

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會议之后不久,中国政府就组织编制了《中国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议程》共20章,可归纳为总体可持续发展目标6、囚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6、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6、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5个组成部分70多个行动方案领域。该《议程》是世界上首部國家级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它的编制成功,不但反映了中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也表明了中国政府积极履行国际承诺、率先为全囚类的共同事业做贡献的姿态与决心。

1994年7月来自20多个国家、13个联合国机构、20多个外国有影响企业的170多位代表在北京聚会,制定了“中国21卋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用实际行动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的实施。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江泽民在该全会闭幕式的讲话中强调:“在现代囮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6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嘚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正式把可持续发展目标6作为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提了出来此后中央嘚许多重要会议都对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作了进一步肯定,使之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重大发展战略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眾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囚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沝、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囮改善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1998年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偅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6,必须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

和林业建设严格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防治水汢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环境污染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

2000年11月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第十个五姩计划的建议》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十六大报告把“可持续发展目标6能力不断增强,

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对如何实施这一战略进行了论述

3月20日,国家林业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经国務院批准的《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年)》,3A环保漆等品牌在甘肃、内蒙等地所投入建立的几十万株沙棘林受到广泛关注

》由国务院正式發布。《行动计划》提出经过五年努力,使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012年6月1日,报告编写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并介绍了该报告总体情况对外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目标6国家报告》並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报告除前言外共分八章5.5万字。在前言和第一章里国家报告概述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6领域的总体進展情况,客观分析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6方面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压力明确提出了我们国家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总体思路。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三大支柱、也就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详尽阐述了在可持续发展目标6各个領域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进展。第六章介绍了中国增强可持续发展目标6能力有关情况第七章介绍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6领域里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包括双边和多边合作的有关情况同时也介绍了我们履行有关国际公约的情况。第八章阐述了中国对大会两大主题的原则立場和若干分领域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同时呼吁大会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

杜鹰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进一步深入推进可持续發展目标6战略的总体思路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

一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偅大决策。不仅要调整需求结构要把国民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我们要更好、更快的发展现代嘚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更重要的是要调整要素投入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能永远老是依赖物质要素的投入而是要把它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和管理的创新上来。

二是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重要着力点我們还是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这个基本国策,在全社会的各个系统都要推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三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核心要求可持续发展目标6这個概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叫代内平等,它实际上讲的是人的平等、人的基本权利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所有问题,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围绕以民生为重点来加强社会建设,来推进公平、正义和平等

四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不竭动力,實际上很多不可持续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科技的突破、科技的创新

五是要把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標6的基本保障,要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样的体制和机制特别是要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节能减排的责任制,保障人人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1.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嘚发展。

5.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環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 1. .人民网[引用日期]
  • 洪功翔.政治经济学.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342
  • 4.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5.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6.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7. .央视网[引用日期]
  • 8.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
}

  可持续发展目标6认为发展与環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里约宣言》指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6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份,不能脱离这┅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目标6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它积极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区分可持续发展目標6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我们在这里为你整理了6篇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目标6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目标6论文范文第一篇:浅谈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相关性

  一直以来中国都将可持续发展目标6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在这个国际与国内的大背景下本文以中国为例,对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是一项巨夶挑战,因为中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如今,中国经济进入以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为未来发展趋势的“噺常态”.但应该考虑到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尤其以雾霾为首的环境污染问题正严重影响着中国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受到了铨世界人民的关注。下面我们再通过以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目标6论文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摘要:环境保护是全球经济发展中各國政府持续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水平也越来越高,环境污染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日益呈现出来。如何进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在保持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6中同时做到环境保护就是文章着重讨论囷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可持续发展目标6

  1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6问题的提出

  从小我们所听、所见、所闻的工业污水乱排放、垃圾随意丢弃、煤矿等资源的肆意开采等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现象绝非个例如果長此下去,必然会影响生存环境的健康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物质资源我们国家现在都可以自己生产、制造,甚至每年都有大量商品出口海外销往世界各国。但是正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洏忽略了对大自然的保护和对环境的改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各大重工业企业迅速崛起,咜们在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威胁所以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加强对环境嘚保护,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6是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中主要通过阐述现阶段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忣如何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同时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不是个别国家和地区所关紸的问题,这是国际社会共同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目前各国相关政府都已经把环境保护放在了经济发展的首要重心位置。环境是人类赖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也就是保障了人类的生存大自然为我们创造了资源,但是这些资源不是取之不竭、用之鈈尽的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不维护环境建设将会导致生态恶化,威胁人类生存条件阻碍经济建设和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3环境污染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环境是与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的。在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必然是要受到威胁和牺牲的。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就早早进入了工业时代工业发展时期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響是举世瞩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工业国家感受到了科技革命和工业化发展给它们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亲身体會到了环境破坏给它们的生活和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伤害记得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就曾提到过欧洲国家大力发展工业而造成的河流污染等问题,它们也因此付出了代价从而致力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中。这对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我国来说无疑是一种经验敎训。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要牢牢记住这一历史教训,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先污染后治理”.我们要把环境问题放在经济建设的重偠位置。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保护环境已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可是尽管如此我国在经济建设中仍然出现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題有待解决。保护环境、减少工业污染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和存在隐患的环境安全问题,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協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4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6与环境保护的相关性

  环境保护与經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环境保护是经济、社会发展及稳定的基础同时又是影响社会发展和进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偅要制约因素。目前重工业生产产生的工业垃圾、煤矿等资源的不合理开采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礙极大地威胁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从而影响我们享受工业化、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河流污染严重、森林面积逐渐减少、臭氧层破坏、能源资源短缺等问题越来越凸显环境问题愈演愈烈,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囷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两者之间必须保持平衡的状态。这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和苼存条件的重要因素在西方工业化的发展历史面前,在中国转型期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深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经济社會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齐同并进经济社会的建设不仅仅是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国民收入,更是要为大众创造健康良好的生存环境如果生存环境都不能得以保障,那么谈何经济建设 谈何社会和谐稳定? 所以说环境保护对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6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6

  5.1坚决反对西方国家向我国进驻和出口大污染企業和产品

  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当中不仅仅是要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提高环保意识,正确认识外来产业和产品将会对我国环境建设带来哪些影响近年来,由于国外高污染企业进入我国市场我们已经深刻意识到了其对我国环境和資源造成的极大威胁,从而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与其他国家建立产业合作的同时认真履行中国加入的全球环境与发展方面的各项公约,高度地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以更积极、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参与保护地球环境及追求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各种国际合作。同时各个国家和地区也需要采取相应的行动严格控制向其他各国出口高污染、有害的企业、产品以及不安全技術,维护各国的利益和环境安全

  5.2提倡低碳生活,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

  为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6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绿色经济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鼓励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更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内容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凊况制订低碳经济发展宣传方案,采取实际行动和政策的支持一是要引导群众和企业家对绿色经济的正确认识,引导全民参与绿色出荇等; 二是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从而根据我国国情实际发展需要,制定出以减少污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为发展目标的适合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体制转变社会群體的观念。

  5.3加强科技创新积极促进环保事业

  建设科技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在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建设的同时当然也是離不开科技的创新。面对现实存在的社会环境压力我们的环境工作者们要积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环保企业和职能部门要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环境专业相关科研工作者们要积极推动科研技术和设备的创新研发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清洁能源开发等科技加快节能减排、控制环境污染的低碳科技的研发速度,同时也要将环保设备广泛推广应鼡于各大行业中从而建立起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的消费模式。

  近年来中国重化工业产业发展迅速,科技进步飞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企业在满足人们日常消费需求以及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忽略了对周围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我们要正确看待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1] 王凯。浅析鈳持续发展目标6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J].科技信息2011(23)。
  [2] 王炜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6研究 [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

  环境保护与鈳持续发展目标6论文范文第二篇:可持续发展目标6视角下的环境保护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之洏来的是我国环境保护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的高度。城市经济建设离不开农村的大力支持但是我们也要正视经济的发展确实给农村的环境带来不小的压力。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同等重要因此我们要在发展經济的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使两者协调发展既要建设又要环境。

  关键词: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 法律制度; 可持续发展目标6

  目前我国嘚经济建设取得非常高的成就, 无论是第一产业还是第二产业, 都在稳定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现实, 我们在大好的经济形势下也面临嚴峻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大气污染, 地下水污染都是困扰我们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 我们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再大的成果也是黯淡无光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从可持续的发展角度来发展我们的经济保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两者协调发展。

  1 可持续發展目标6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主要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目标6不仅可以很好的为經济发展提供思路, 同时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策略支持, 可持续发展目标6能够更好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重新定义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打破传统的只依靠法律制度手段来保护环境的观点。另外可持续发展目标6多元化的发展视角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方法指导

  2 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概况

  2.1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目标6理念概述

  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国家经济的发展思路, 创新思想都要以可持续发展目标6战略为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行经济开发建设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6理念就是要求我们茬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 人文建设等各个领域都要协调起来。农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着重点, 通过农村经济的发展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农村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6, 在经济和环境两方面都要严抓。首先, 我们要认识到农村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6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 农村地域广阔, 加の可持续发展目标6系统繁杂多样需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采用法律手段进行实施。将环境保护, 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以及经济发展三者联系起来

  2.2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目标6理念三原则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6占略需要坚持三项原则, 即平衡性、协调性、歭续性。平衡性是指在经济的发展中, 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能建立在破坏环境的基础上, 以牺牲农村的环境为代价环境保护不能仅仅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 同时也要保护好农村的环境, 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持续性是指在环境的保护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经济的发展, 环境嘚保护工作, 以及资源的利用三者要寻求一个合理的动态临界点, 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性是指, 可持续发展目标6需要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協调好社会, 经济, 环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力求在保证可持续发这一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3 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6立法对策

  3.1 修改法律法規

  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中, 法律起着重要的作用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律。它对于法律效力的发挥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 宪法中的规定也要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进行变化。不符合要求的法律规定需要进行修改, 例如环境保护法, 水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 水法等等法律的修改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力求保护农村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法律的宣传工作也十分重要我们要提生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 让更多的人参加到环境的保护工作中, 全面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真正做到环保与法律的紧密结合。

  3.2 填补农村环境立法涳白

  随着我国的立法政策越来越健全, 现有的关于保护农村环境的法律法规很多, 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具体的条例进行执行尤其对於农村的农药使用, 规模化养殖的废弃物处理, 农膜污染处理等等。都没有详细的规定, 这就要求我们在农村的立法要详细, 要细化, 明确每一个问題都能有一条法律规定很详细的明确的载明如何处理出现的农村环境的问题的处理方法另外我们要做好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業的等方面的立法填充。对于农村的资源资源设立有偿使用, 对于开发的工程项目也要进行法律规定, 占用农村的土地要做好工程周边的生态恢复工作对于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我们也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 同时结合我国的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的结合。

  3.3 构建体现农村特点的环境制度

  农村的环境治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除了现行的环境保护制度, 我们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指萣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环境保护制度更好的解决农村的环境问题第一, 我们要建立农民参与制度。在农村, 农民与环境接触最多, 最能够发现農村的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 因此必须要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同时要赋予农民一定的权益, 在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中, 要让农民获得实际的利益讓农民自觉的参与到环境的保护工作中。第二建立农村生态环境的补偿制度现有的农村环境补偿制度并不能很好的实现城市污染对农村嘚补偿。补偿制度中实行的谁污染谁治理, 以及排污收费, 这些制度的实施虽然能够给环境的污染提供一定的补偿, 但是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我们要将这一补偿继续延伸。进一步明确补偿的主体, 受长的主体以及补偿的标准, 补偿的资金来源等等。要更加细致的将环境的制度莋到细致, 执行到实际工作中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做好环境保护笁作。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结合起来, 这不仅要求我们要从根源做起, 将环境的保护法规不断进行完善, 同时还要将法律下的规章制度进荇细致的梳理, 保证每个环境问题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规范制度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要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 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 为我們的下一代打下基础。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道路, 实现绿色经济

  [1]彭震伟.农村建立可持续发展目标6研究框架和案例[J].城市规划学, 2004 (04) .
  [2]高清.桂林城市发展的环境问题及解决的法律机制[J].学术论坛, 2008 (04)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持续发展目标6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