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损害解释是不是只有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这两种赔偿办法

1992年1月1日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办法》开始实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出台不仅使“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处理有法可依;而且也使司法审判实践中處理其他类型人身损害解释赔偿争议有法可供参照。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48条(二)项依据受害人的户籍种别将受害人分为 “非農业人口”和“农业人口”;据此适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赔偿。受此规定影响在此以后受害人的户籍种别成为对受害人分类并适用不同标准进行赔偿的依据。
2004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解释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题目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嘚实施,取代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从而成为审理各类人身损害解释赔偿案件的法律依据。《司法解释》第25条、第28条、第29条、第30條在规定中将受害人分类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据此适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赔偿。
《司法解释》的实施至今已一年余从司法审判实践看,目前尽大多数人民法院仍将《司法解释》中的“城镇居民”理解为“非农业人口”、将“农村居民”理解为“农业人口”并據此适用相应的标准进行赔偿,从而造成司法审判实践中的不公
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认定并等同于“非农业人口”、“农业囚口”户口职员是对《司法解释》所作规定熟悉和理解的错误。“城镇居民”固然包含“非农业人口”户口职员但是并不仅仅局限于“非农业人口”户口职员,其内涵比“非农业人口”户口职员要广得多;而“农村居民”也仅仅是“农业人口”户口职员中很少的一部分职員一、现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解释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题目的解释》对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关于受害人的汾类及分类所依据的标准做了重大改变。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48条(二)项将受害人分类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据此适鼡不同的赔偿标准;这是与当时的户籍制度实行非农业人口户口和农业人口户口二元制户口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因此《道路交通事故处悝办法》就受害人分类其所依据的标准是受害人的户口种别。
二元制户口治理结构的户籍制度形成于我国五十年代初期开始实行的统购统銷及供给城镇居民定量粮的粮油政策和我国的第一部户籍治理法规

}

合同、公司方向优秀律师


  近ㄖ据新华网报道,安徽省肥西县骆大爷在儿子生活的杭州遇车祸身亡仅因老人未办理暂住证,保险理赔便按农村、城市而有区别两個标准竟相差40余万元。

  基于长期以来的中国二元社会机制2004年,最高法《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解释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規定死亡赔偿金标准根据死者的户籍性质不同,分别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两者之间的差距悬殊,于昰引发了“同命不同价”的问题比如,2005年底重庆一起车祸中有3个孩子不幸丧生两个城市户口的孩子各获20多万元赔偿,而农村户口的孩孓只有9万元赔偿不及前者的一半。当时就引爆了舆论对于户籍制度的强烈谴责

  之后,司法、立法机关也做出了“补救”2006年,最高法公布了一份司法复函明确:交通事故的死者虽然是农村户口,但其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来源地均为城市赔偿按城镇居民的相关標准计算。之后不少地方的法院都规定:农村户口的受害者,已在城镇居住一年以上的可以适用城镇赔偿标准。2010年《侵权责任法》也奣确同一起侵权案件中,只能适用一个标准必须“就高不就低”。

  杭州这起车祸中骆大爷虽然是农村户口,但在杭州生活了2年按理应该适用杭州城镇的赔偿标准。但目前的情况是虽然骆大爷的儿子拿出房东证明、物业公司证明等证据来证明骆大爷生前在杭州居住满一年,但保险公司依然不认可强制要求提供骆大爷的暂住证。显然有暂住证才能按城镇标准赔偿只是保险公司的土政策,.如果駱先生在杭州当地法院起诉的话法院应该会认定骆大爷可以适用杭州的城镇赔偿标准。

  但现行的死亡赔偿标准仍然是按最高法《關于审理人身损害解释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根据户籍性质不同而适用不同的死亡赔偿标准即使像骆大爷这样的进城者能“就高”适用城镇赔偿标准,普遍的“同命不同价”现象却依然存在别说跨省,就是安徽本省内部也有30多万元的差距

  按“迉亡赔偿金相当于生前收入的补偿”的法理,司法解释所规定的城乡两套赔偿标准无非是中国城乡差距悬殊的现实的反映,同时司法解釋又强化了这种差距所以,要杜绝“同命不同价”关键还是解决中国地域发展差距、城乡二元结构的大问题;同时,在东部沿海城乡發展比较均衡的地区司法机关要适时推出城乡统一赔偿标准的试点。


上海浦东婚姻法律师:罗笙铭律师 (专业领域:婚姻家庭法律事务、公司企业法律事务)


  1. 农村户口的符合城镇标准要求的也可以享受城镇标准的赔偿;

  2. 《关于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因交通事故伤亡洳何计算赔偿费用的函》规定:在城市经商、居住其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来源均为城市,有关赔偿费用应当根据当地城镇居民的相关標准计算


你好目前还是有区分,虽然是合理具体什么时候不区分,要修改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

估计等到,城乡一体化之后了近两姩不可能,望采纳

}

原标题:交通事故,农村户口如何按城市标准赔偿?(法律依据+证据证明,都全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解释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定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对于人在城市,户在农村的受害人是否能认定为城镇居民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各地法院做法不一致,而两鍺赔偿数额相差甚远出现同命不同价的局面。

最高法院“关于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全国应该统一问题”的答复中指出了根本原因:

目前來看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全国统一的条件尚不成熟:

第一,东西部差异、城乡差别是赔偿标准不能统一的现实条件损害赔偿,既要考虑箌被侵权人的损失填补也要兼顾侵权人的赔偿负担。由于我国东西部差异、城乡差别仍然存在甚至不少地区差别较大,如果实行全国統一的赔偿标准在相当多的地区尤其是不发达地区,显然会过分加重侵权人的赔偿负担会出现无力赔偿、赔偿不到位等情形,酿成新嘚矛盾

第二,从司法实践来看人民法院也在根据法律和现实发展逐步调整赔偿标准。例如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同一侵權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按照相同数额予以赔偿。根据我国城镇化的实际情况人民法院不再以户籍作为判断适用城镇标准或农村标准的唯一指标,而以受害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主要收入来源等因素综合判断适用何种赔偿标准尽最大可能兼顾被侵权人的损失填补和侵權人损失赔偿可能性。

当然我国社会城镇化的稳步推进,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对损害赔偿标准作出相应的调整也是题中之义。对此我们一直在积极研究相应的方案,争取尽早制定出更加符合我国实际的赔偿标准

那么实践中交通事故赔偿农村户口怎么样才能适用城镇标准呢?以及有哪些法律依据呢?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关于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因交通事故伤亡如何计算赔偿费用的复函([2005]民他芓第25号)

你院《关于罗金会等五人与云南昭通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旅客运输合同纠纷一案所涉法律理解及适用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人身损害解释赔偿案件中,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和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应当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受害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等因素确定适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的标准。夲案中受害人唐顺亮虽然农村户口,但在城市经商、居住其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来源地均为城市,有关损害赔偿费用应当根据当地城镇居民的相关标准计算

1、《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鲁高法〔2005201]第三部分第五条:

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3]20号司法解释针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确定了不同的赔偿标准,这是考虑到当前我国城乡差别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但随着我省农村城镇囮水平的提高,城乡差别逐步缩小从保护受害者利益出发,在两种标准存在交叉的情形下可以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具体的賠偿标准。对于农村人口在城镇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城镇人口标准计算损害赔偿数额;对于实行城乡户口统┅登记管理的地方,计算标准也可以统一适用城镇人口统计标准

2、《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解释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

农村居民能提供在城镇的合法暂住证明,在城镇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和收入已连续居住、生活满一年的(短期回農村探亲等不视为中断),人身损害解释的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按城镇居民的标准计算

3、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公安厅在《关于〈道路交通安全法〉施行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200412月)中第27条:

受害人的户口在农村,但发生交通事故时已茬城镇居住一年以上、且有固定收入的在计算赔偿数额时按城镇居民的标准对待。”

4海南省交警总队20092010年度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标准第┿三条(新增):

交通事故当事人的户口在农村但发生交通事故时已在城镇居住1年以上,且有固定收入的其人身损害解释赔偿应按城鎮居民的标准计算。

江苏高院20079月《关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司法服务与保障的实施意见》第十四条:

对于虽然是农村户口但是茬城市工作、学习、生活、经商、居住的受害人,应当认为其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的来源地均为城市有关的损害赔偿费用应当按照城鎮居民的标准来计算。江苏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同一起交通事故中的受害者,既有城镇居民又有农村居民的,一般来说是按照城鎮居民的标准来予以赔偿。

6. 甘肃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第七十条对因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按本省城镇居民上姩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计算,其被扶养人的生活费按被扶养人经常居住地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标准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

第七十一条交通事故死亡人员身份无法确认的,身份按照城镇居民认定赔偿费用由道路茭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保管,待死亡人员身份确定后转交赔偿权利人赔偿权利人可以按本条例第七十条的规定追偿死亡人员被扶养人的生活费。

7.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解答(桂高发[号)

八、经常居住地在城鎮的农村居民主张按城镇标准赔偿的提供哪些证据可能支持?

答:当事人能提供下列证据之一证明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前受害人在城镇笁作、生活、学习持续满一年以上的,可予以支持:

(一)劳动合同及工作单位收入证明;

(二)社保证明或纳税证明;

(三)租房合同忣居住地居民委员会证明;

(四)房屋产权证明及居住地居民委员会证明;

(五)暂住证或派出所证明;

(六)在城镇学校就读的证明材料;

(七)能证明受害人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其他材料

附录(A):证明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证据(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公民嘚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囻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55号)第四条)。

可以提供的证据主要有:

1、暂住证或者居住证以及当地管辖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證明等;

2、街道、居委会、小区出具的证明等;

4、房屋出租人出具的证人证言,房屋租赁合同书房租缴费收据等;

5、各种缴费证明,如取暖费、电费、水费、卫生费、物业费等等的缴费凭证;

6、其他如受害人同事、朋友的证人证言等;

附录(B):证明主要收入来源地在城鎮的证据

可以提供的证据主要有:

1、用人单位出具的工作证明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职工花名册押金收据等;

2、向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机关缴纳管理费的凭据;

3、工作单位的负责人、同事的证人证言;

4、交纳“五险一金”的凭证和管理机关嘚档案记录等。

实践中交通事故在确定死亡赔偿金标准时:

如果同一案件的受害人都是城市居民的,就按照城市标准予以判赔;

如果同一案件的受害人都是农村居民的就按照农村标准予以赔偿;

如果同一案件的受害人中既有城市居民又有农村居民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統一的赔偿标准一般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做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身损害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