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叉是捷疾鬼,疾,快疾病。疾风之刃魅罗刹吧是恶心鬼。欲来恼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恶眼化慈眼观众生?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二十五浅释-宣化上人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二十五浅释-宣化上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0:14:4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二十五浅释-宣化上人
官方公共微信印光大师、宣化上人告诉你——鬼是什么?
&&&&&&&&&&&&&&&&&&&&&&&&&
家家有鬼,人人周围随时有百千万鬼
鬼道并不是都作恶, 都怀恶心, 鬼道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菩萨和佛陀都曾在鬼道里呆过, 我们都在鬼道里呆过.
对放生的小动物, 我们有象慈母般的善眼柔心看待.
对待鬼道, 难道除了惧怕鬼道, 就不应该对有他们柔软友好的善眼看待么
你拿恶眼看鬼道, 鬼道怎么可能拿善眼看你, 善行护你?
就像你本来不是坏人,没做坏事,可别人就认定你是坏人,把你当毒瘤一样避之不及,那你还能对他好吗?
佛陀告诉你——一切人民所居住的房舍屋宅,通通都有鬼神居住其中,没有任何一所舍宅是没有鬼神的。一切的街道巷弄及十字路口,屠宰场、市集及山丘坟墓,也通通都有鬼神居住其中。一切的树木,即使树干小得像车轴一样,也都有鬼神依止其上。一切的人刚生下来时,不管是男是女,也通通都有鬼神跟随保护。当人快死的时候,守护他的鬼,就会把他的精气摄走,这时人就死了。
"精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
此系普结孤魂缘者。小则蒙山,中则焰口,大则水陆,同是一事。常结孤魂缘,则常吉祥矣!人不敢念者,意恐招鬼。不知鬼与人混处,无地无鬼,即不招鬼,谁家无鬼乎。鬼比人当多百千倍,人若怕鬼,当积德行善,则鬼便敬而护之。人若做暗昧事,鬼便争相揶揄,故难吉祥。人若知此,虽在暗室,亦不敢起坏念头,况坏事乎。此种鬼,乃善鬼,人来则让开,人去则又遍占其地。若厉鬼发现,则有大不吉祥。放蒙山,若至诚,虽厉鬼,亦当谨遵佛敕,不复为厉。是以凡怨业病,医不能愈者,至诚念佛、念观音,即可速愈,乃怨鬼蒙念佛恩,得生善道而去耳。可知人人面前,常有许多善鬼、或恶鬼。怕鬼之人,当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所有之鬼,通成卫护之人矣。此鬼唯恐不多,越多越好,用怕作么"
宣化上人: 一九八一年二月五日
鬼的种类很多。一般人皆以为鬼是狰狞可布、青面獠牙,其实这不一定。有时鬼能化作人身。乍看之下,以为是个人,其实是鬼。若你是开了五眼的人,鬼就不能欺骗你了。鬼又能变畜生,诸如马牛羊犬、鱼类、小白兔等。为什么能变呢?因为他有神通。或者变为蚂蚁、蚊虫、苍蝇、雀鸟、蜜蜂等。譬如:春天时百花盛开,在花丛中有一群蜜蜂在采蜜,其中就有很多是鬼的化身。在花丛里有真的蜜蜂,也有假的蜜蜂。真的蜜蜂是循业受报;假的蜜蜂是鬼所变化。它们到各处去吃花蕊、饮花露。故不要以为鬼一定是看不见的。你天天与他打对面,还不认识哩!所谓“对面不识观世音”,也可以说:“对面不识鬼”!
  现在有人说:“法师,你这样讲,我真的不敢相信!唉!你不相信就罢了,何须谓“不敢相信”呢?我也没有勉强你去信,只是说说道理,好教你提高警觉,不要天天撞鬼还懵然不知。有人说:“啊哟!法师,你这么一说,简直把我吓坏了,晚上也不敢睡觉了。”那就干跪不要睡觉,修般舟三昧好了。
  我若是说真话,你们一定不相信的,故少说真话;那么,是不是说假话呢?不是的,假话更不要说。少说真话,假话连一点也不要说,真话说多了,人也是不相信的。
  再者,妖魔鬼怪也会变种种动物。大家是否记得一九七六年,我们初搬到万佛城,当时有居士买来一群乌龟放生。其中一只乌龟翻了过来,四脚朝天。当时冯冯居士也在场,他就看见一位身穿绿衣服的人,向他求救命。冯冯乃到处去观察,发现原来就是那只乌龟翻了过来。且看!那只乌龟也有灵性,所以懂得找冯冯求救命。这么多年来谁也未注意这件事情。但从此事当知,一切众生,各有其眷属。这是物以类聚,气机相引,依类显形的道理。
  大家现在细心研究楞严咒,才知道鬼也有千差万别,形形式式,他们都是感果受报,随类而现。楞严咒里多是鬼神王名字,其中有夜叉鬼(捷疾鬼),罗刹鬼(可畏鬼)、守魂鬼、守尸鬼、毗舍阇(瞰精气鬼)、鸠盘茶(瓮形鬼,又谓魇魅鬼)、大身鬼、颠鬼、臭鬼、富单那(恶臭鬼)、热鬼、寒鬼、影鬼、音乐鬼……;此外,还有食花鬼、食产鬼、食胎鬼、食脂鬼、食灯鬼、食五谷鬼……,其变化是无穷无尽,无量无边。
  未曾听楞严咒之前,还不知有那么多鬼。听了之后才知道鬼有那么多种!当然啦,鬼比人多。人造罪业,便堕到鬼道而不能自拔。佛在世时,某次抓了一把土,问弟子曰:“你说我手里的土多,还是大地土多?”弟子说:“当然是大地土多,世尊手上的土是很少的。”佛乃说:“得人身者,如掌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把人身失掉者,如大地土那么多。那么,丢了人身,去做什么呢?当然是去做鬼啦!这还要问吗?所以,鬼是比人多,就算用计算机也算不过来,除非用“神脑”。神脑,又叫“天脑”。有人说:“你什么时候发明这个‘天脑’?”不是我发明的。你不相信,尽管去天上看看好了。它是自自然然存在的。这个天脑也不需要人管理,不用去按键盘。你想知道什么,一作意它自然就能算出来,且毫不短少差错。你心想什么,它会立刻知道。因为它玄妙通灵,故称为“神”。可是,鬼的数目,恐怕用神脑也数不过来,因为太多了。刚刚一算,它就增加了千百亿。一秒钟后,又复增加千百亿,故无法子能算得准确。因为,鬼也是忽然而天,忽然而地,无有定法的。
  鬼也有鬼的眷属和朋友。他若是知道什么地方有东西吃,便请朋友一起去吃。譬如有一种吃花鬼,能化作蜜蜂或蝴蝶,到处去吃花蕊和喝花露。饿鬼所感的果报,是常被火焚,无有暂歇。它身体里面也有火,外面也有火,内外也有火,内外烈焰交煎,痛苦难言。为何有此果报?乃因为做人时脾气很大,所以死后变成鬼也不舒服,昼夜炽燃,永无了期,想躲也躲不开。可是,若吃一点花蜜、花露,能略减其热恼。纵使能获得一秒钟之清凉,他已经求之不得了。故善恶因果,如影随形,昭昭不爽。诸位,慎之慎之!
  又有一种鬼,专吃水果。首先略释四种食:一切众生,皆以食为依。食有四种,就是(一)分段食:有情众生,凡有血气形相者,皆是分段食。“分”,就是你有你一分,我有我一分。“段”,就是一段一段,或一顿一顿。好像,早上吃、中午吃、晚上吃,而中间留一段时间不吃,故为段。人及畜生,都是分段食。其它三种是(二)触食:接触一下,就能得食。鬼是触食。(三)思食:只要想一想,便吃饱了。天人是思食。(四)识食:连想也不用想了,就是在第八识内,有吃东西的机能。四空天是识食。
  畜生都有它的同类。就拿鸟来说罢,同类者则和平共处。非同类者,若想到它家里作客人,是不可以的,一定会打架的。记得在万佛城、万圣林里,那些白鹤有时与老鹰打架。去年一只白鹤被打伤了,也或者是从窝里摔下来而受伤了。小果陀往昔曾与它做朋友。果陀前生也许曾为鹤。但他听过一些佛经,故今生转为人,这也不一定的。他见到这个鹤朋友在受难,于心不忍,便把它送到医院去救治。可是,群医束手,爱莫能助,结果又把它送回树下。虽然大白鹤挺身保护,但也终于被老鹰擒去了。由此可知,一切众生,是各从其类,各有其眷属的。
  言归正传,众生都是依食而住。譬如吃水果。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水果,它是两个的。譬如一个苹果,它不单是一个。在苹果上面,还有另一个苹果。有人说:“我为什么没有看见呢?”你若看见了,便会偷吃啦!这两个苹果,其中一个是影子,又可称为苹果的“性”。同样,每个人不单是一个人,他还有一个灵性随身。可是人的灵性是藏在人的身体内,而不外露。这个灵性若是跑出来,就会被妖魔鬼怪吃掉。
  无论是什么种类变成的人,其背后仍然留着那个影子,又叫鬼魂(人有三魂七魄)。譬如生前为马,其背后就有一个马的影子。生前为骡,乃至牛羊鸡犬豕,背后仍然留着那个影子。开了五眼的人,一看便知道了。“啊!原来这个人前生是只狗!”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开五眼,因为恐怕他把别人前生的问题都揭穿了,所谓“天机不可泄漏”也!
  水果并非动物,它无血气,但也是生物。有生命者,就有“性”。把水果拿来祭鬼神,鬼神就吃了那水果的性,鬼不是拿着水果咬一口方为吃,他只要往前触一触,吸去水果的性,就是吃了。因之,拜过鬼神的水果,你再吃它就觉得没有水果的味道。
  我的故乡东北山上,有一种大熊。它吃东西也不用嚼,就是整个儿吞下去。山上长一种梨子,叫铁弹梨,十分坚硬。但熊也不用嚼,一咕噜就把那梨子咽下去。更妙的是,通便时也是整个出来,其形状如同未吞下去是一样的,毫不毁烂。但是,水果已经没有味道了。因为一且经过熊身体内的化学工厂(消化系统),精华已被吸去,故仅留其形,而不留其性了。从这一点便能明白佛、鬼神吃水果的情形。供过佛的水果,也不能放长久,很快便会坏烂。就像人一样,在生时他的灵魂不走;一旦死后,灵魂离体,尸骨便很快腐烂。有生性的水果不会那么快腐烂,但已被吸去生性的水果,就很快腐烂。
  在四种食中,鬼只须要嗅一嗅,触一触,就当吃过了。不像我们人,要咬它一口,又要咽下去,是很麻烦的。有人问:“你怎会知道这种情形呢?”那是因为我从前作过鬼,而我还记得嘛!鬼是触食,天人是思食,四空处天是识食。
  种种鬼神的业报,皆由其因缘所感。如是因,如是报。所谓“起惑、造业、受报”。是故当知,为善福随,作恶祸追,如响应声,受苦感乐,乃自造缘,岂他人所授?各位不愿做鬼,就不要造做鬼的业。
  今天只讲讲我往昔做过鬼的一小片段。诸位假若不厌其烦,将来我会告诉大家,往昔我怎样做过蚂蚁,怎样做过蚊虫、地狱、畜生等等,都会和盘托出。
  一切鬼神王,都具有大威德,能斩妖除害,制诸外道。他们用折伏法,降伏一切旁门左道、魑魅魍魉、牛鬼蛇神,凡是邪知邪见、邪术邪法的害群之马,他都能调伏。他能生善灭恶,折邪破魔。恶魔就像那些不讲理的人。凡是蛮不讲理、乖戾跋扈的人,都是恶魔转世。你对他再好,他也不觉得你好。乃至你把血肉也牺牲了给他,他还是不知足,不感恩,贪得无餍。为什么这样呢?此乃是历劫的恶习熏陶,根深蒂固,冥顽不灵所形成的劣性。
  楞严咒里的鬼神王,各率领其眷属,诸如天兵天将、天曹、金刚力士等等。他们皆守护十方,拥卫行人,绍隆道场。前面说这么多种类的鬼神和其眷属,轰知所有众生,各有其“鬼魂”。狗有狗的鬼魂,猫有猫的鬼魂,大众生,小众生,都有其鬼魂。虽然,人常谓怕鬼,其实人和鬼根本没有分开;鬼在阴间,人在阳界,但阴阳本是一体,无分轩轾,没有界限的。鬼是贪嗔痴重;比较起来,人是戒定慧多一点。因之,鬼成为一股阴气,而人及畜生,则禀气而成形。为什么有形相呢?因为有种种执着,故钻进五蕴的樊笼,而逃不出色、受、想、行、识的范围。这个五蕴网把我们自性遮障,有如乌云蔽日。其实,阴阳本是一体,而今被五蕴之云层所分开而已。人被五蕴阵所困,鬼也被五蕴稠林所缠,故在业海浮沉,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时为人,死时变鬼。但若能修行,就不需要作鬼。修行成功了,可以成佛,成菩萨,或证阿罗汉果。
  若能持五戒,修十善,便能生天为神。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是慈悲。不偷盗,是道义。不邪淫,是正人君子。不妄语,是忠信。不饮酒,就不会狂乱。杀生者,来生得宿殃短命报。偷盗者,得贫穷苦楚报。邪淫,得雀鸽鸳鸯报,雀鸟们都是好高骛远,此乃是前生专作私奸的行为破坏道德,才有这种业报示现。我常对你们说,但仍然有人不注意,故我不厌其烦地再重复一遍:
不要杀生!一切众生自无始劫以来,皆为我的父母亲友眷属。前生的父母造了罪孽,今生可能堕为猪、马、牛、羊,假如你恣情宰杀畜生,就等于间接弑害你的父母。
偷盗: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愿意人偷窃或抢夺你的财物,那么,你首先就不要偷他人之财物。
佛弟子可不可以供养礼拜外道鬼神?—— 可以,供养和皈依是两个概念
达真堪布开示:变鬼神为护法 与众生结善缘
我们皈依佛以后,不能皈依天魔外道,不能皈依世间鬼神,不能以他们为真正的皈依处,但是可以供奉他们。
皈依是四种决心:以佛为导师、法为道、僧为道友、上师为真正怙主的决心。我们对鬼神肯定没有这些决心,没有这些决心就没有皈依,在没有皈依的情况下可以供养、赞叹、礼拜他们。尤其是那些善神护法,他们虽然都是属于世间的,但是他们都护持佛的事业,都护持世间行善断恶的修行人。
很多人都有这种情况,以前家里供神,现在机缘成熟,皈依上师三宝了,要设佛堂供佛,但是又想继续供神,心里很矛盾,这没有什么关系。佛普度众生,那些神不也是众生吗?佛对每个众生都一样,没有一点点区别,佛对自己的亲生儿子的慈悲和对一切众生的慈悲是一模一样的,佛对自己父母的感恩和对一切众生的感恩是一模一样的。佛跟自己的儿女、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有什么不行的?我们总是用凡夫心来想这些。
供奉和皈依是两个概念,我们究竟的皈依处是上师三宝,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需要善神护法的帮助。神需要人的供奉和赞叹,人也需要神的护持和保佑——人和神不能分开。佛讲过很多供神的方式,密宗的修法当中也有很多供神的仪轨。我们天天念诵的《八吉祥颂》里面有:世间的八大护法,我恭敬地顶礼;世间的八大天女,我恭敬地顶礼。这是佛说的,佛也恭敬地顶礼了世间护法神,这是人和神之间的一种礼貌。人与人之间也是,应该有礼貌。以前人很有礼貌,现在末法时期,人与人之间没有礼貌、没有恭敬,所以人的福报越来越浅薄。
哪里都有神。每个人都有护持自己的神,每个家都有护持这个家的神,树也有树神,桥也有桥神,水也有水神,还有天神、地神、财神,很多很多。有的人用神通到了神的世界,看到有的地方的神特别穷,因为当地人不供奉他们;有的地方的神却特别富,因为当地人都供奉他们。
我们无论到什么地方,去寺院里也好,去居士家也好,去别的地方也好,做一些法事的时候都要先供地神,然后供天神。借他们的地方跟他们打招呼,请他们保佑帮助,那样的话法会就会很顺利、很圆满。
做事情之前先打个招呼,这不是很正常吗?人也是啊,你随便到一个地方,不打招呼就办事,那肯定会遇到麻烦;如果打招呼了、送礼了,然后办事就能顺利了,就好办了,道理一样!我们现在都是学佛人、修行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我们跟那些鬼神的关系搞好了,他们也会关心我们、帮助我们,不会给我们造成障碍。现在很多学佛人都有这种障碍,修持上有很多违缘,家里不平安,事事不顺利,自己的心情也不好,慢慢地,学佛修行的心就退了。
很多人都不懂装懂,“我信佛了!我才不供这些呢!”然后就轻视、毁谤、舍弃他们。他们有神通,知道你的想法和行为。他们还没有解脱,相续中也有我执我爱,也有贪嗔痴慢疑。尽管他们没有多大的能耐,但是也比你厉害,如果想找你麻烦,你根本没有办法对付。你想送走他们,哪有那么容易?你的家神也好、财神也好,如果跟你没有缘分的话,他不可能找到你,也不可能来到你家。你轻视、毁谤、舍弃他们,他们不可能不找你麻烦、不制造障碍。今天家里出事儿了,明天生病了,这些事大部分都是他们做的。这也是你自己的因果啊,本来应该结善缘的众生,你没有结善缘,却跟他们结恶缘了,恶有恶报,这都是报应!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一点点也不会有差错。你尊重他们、供奉他们、赞叹他们,让他们高兴、满意,跟他们结善缘,好好地跟他们相处,就象跟人相处一样,他们反过来也会敬重你,保护你,帮助你,那个时候他们都变成你的善神护法了。你跟他们结恶缘,他们就变成你的恶鬼了,肯定会伤害你、干扰你,找你麻烦。你把他们视为魔了,他们就是魔,就会折磨你。
如果你不仅自己学佛修行,还带着他们修,把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也是众生啊,知道你的心是那么善良、那么宽阔,肯定会感动。他们会伏在你的面前,跟你学、跟你修,这不就是救度众生吗?一定要伤害他们、送走他们吗?送哪里去?这就是他们自己的地方嘛!他们是这个家的神,特别愿意保护这个家。你认为是你的家,他认为是他的家,于是就发生矛盾了。但是你能争得过他吗?这是不可能的事。
财神也是。你认为这是你的财,他认为这是他的财,实际上是你们两个共同的财。有时候你赞叹赞叹他们,有时候供奉供奉他们,他们就会好好保护你的财产,这样就会吉祥,就会圆满,这么做不是很容易吗?其实跟他们很好相处,跟人相处才不容易呢。你看身边的人,有的是你的冤亲债主,你无论怎么做他也不满意,还会伤害你。这些鬼神都特别讲道理,你对他们好了,他们肯定对你好,很容易高兴,很容易满意,跟人不一样。你跟他们成为好朋友,人和神的力量结合在一起,那样一切都会顺利的。
这些鬼神也是众生,都有佛性啊,我们一切都要观清净嘛!你没有观清净,还把他们当成鬼,当成自己的障碍了,这都是自己的心!你把他当成鬼,他就是鬼;你把他当成佛,他就是佛。我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些,真正认识到了,他们就是佛;我们没有认识到,他们就是众生。我们不是对每个众生都发慈悲心、都发菩提心吗?那个时候你的慈悲心哪里去了?你的菩提心哪里去了?皈依法的时候说,不能伤害众生,一定要饶益众生,这个时候你怎么做的?这些不都是众生吗?你伤害了他们,这不是伤害众生了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宣化上人:第二十五卷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学佛网
宣化上人:第二十五卷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 9:32:00&&&nbsp
热度:634 &&
  第二十五卷&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这一品名叫做普门品,有很多的意思。现在先讲这个「药珠」。因为「药珠」,所以说「普门品」。  什麽叫「药」呢?「药」就是药王树;什麽叫「珠」呢?「珠」就是如意珠。什麽又叫药王树?这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到山上去砍柴,砍回来的柴,就担到街市去卖,遇到一位医生,医生看到他这一担柴里面放光,於是就把他这担柴买回去。到家里把柴打开来一看,里面有一棵药王树。这医生得到药王树後,无论任何疾病,只用这稞树在病人身上轻轻一敲,或者轻轻一打,无论什麽病就完全好了,救了不少人。就因为这样,所以叫「药王树」。  「珠」,就是如意宝珠。什麽叫做如意宝珠?如意,就是遂心如意,也就是令你欢喜、满意。满足你的要求,成全你的欲望。你想要吃好东西,如意珠就现出好的东西来,不用你去买。你想要穿好的衣服,只要你对这如意珠想一想:「我要一件最美丽、人间最稀有的衣服。」这时如意宝珠就现出你所欢喜穿的衣服。甚至你想要房屋,它也可以现出来。你想:「晚间我想住一间最豪华的房间。」这宝珠就现出房子,这一夜住宿以後,第二天房子也自动回到如意珠里去。你想吃东西,如意珠所现出的东西,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恰到好处。你穿衣服,也不必预备衣架子,只要把衣服脱下,它就自动回到如意珠里去,所以叫「如意」。如意珠有多大呢?是很小的一粒珠,可以随时带在身上,又不重、又不占地方,所以叫如意珠,遂心如意,妙到极点。总而言之叫「如意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就等於这棵药王树,这颗如意珠,能遂心满愿。只要你能诵念普门品,所求的事情,就能满愿。但可不是今天念,明天就有功效。必须先打一个稳固的基础,如造楼房要先打好地基,地基打不好,楼房也就没有法子建造了。「普门品」虽然好像药王树和如意珠这麽灵感,这麽不可思议,可是你要先念普门品,天天念,念得观世音菩萨他认为你合格了,认为你有这个诚心了,然後你就所求如意,遂心满愿。不是说平时也没有念过,到时候就想求感应,即刻便有灵感。那一定要你平时用功修行,到时候「普门品」就好像药王树、如意珠,有不可思议的微妙,不过首先要自己去念。  有人说:「佛教里面有太多东西要学了!又念楞严咒,又念大悲咒,现在讲『普门品』又要念普门品。这麽多功课,我们那有一这麽多时间呢?」你不需很多时间,只要每天少睡一个钟头、少讲一点闲话,这些工作都可以做到的。如果你不想遂心满愿,说我无所愿求,我没有贪心、_心,也没有痴心,那你根本就不需要念,那就没话可讲了。要是你觉得将来或者会遇到什麽事情,想求观世音菩萨或者佛帮忙,那你就应该多学一点佛法。佛法犹如大海,你连一滴都未喝就嫌多了,那将来这大海的水一定喝不完的。不过,只要尽你的力量,需要多少就饮多少,佛法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应尽你的力量来运用佛法。  因为「药珠」的意思,所以要说这普门品。  还有一个意思,叫「显密」。「显」,就是明显;「密」,就是秘密。这缘起你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的时候,得到明显的感应;有的时候,得到秘密的感应。明显的感应,就是人人能看见、人人都懂得。譬如观世音菩萨救护众生,在普门品上说:「设入大火,火不能烧。」楞严经上观世音菩萨述耳根圆通时也说:「火不能烧,性火真空,性空真火。」譬如,你正坐在房里,一心一意念观音菩萨,而无意中著了火,这时只要你能诚心念观音菩萨,那麽纵使邻居的房子烧了,你的房子也不会烧的。但这要无意中的而不是故意。如果你故意去点一把火试试看,我的房子会烧吗?那是必定会烧的!为什麽呢?因为你根本想试验观世音菩萨,就因为你信不真切,所以才要试一试。就好像有个人有一位朋友,想知道这位朋友对我是否有真心,是不是个「拾金不昧」的好人。於是等我这位朋友来了,便故意把五百块钱放在地下。我不必看著他,他要是个好人,就不会把钱拿走。为什麽你要试验你的朋友?就因为你对这朋友没有真正的认识,不知道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好人,所以才去试验他。观世音菩萨在经上说的:「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你若对这点没有信心,观世音菩萨也不会来管你这麽多闲事。你想自杀去跳海说:「我跳进大海中,看看是否得到浅处?」假如你以试验来推测观世音菩萨这种神通妙用,这表示你对菩萨没有信心。你若对菩萨没信心,他可是不愿意多管闲事的。你说:「我不试验怎能知道究竟是真的或是假的?」你知道是真的又怎样?你不知道是真的又怎样?你知道了一天还是要吃饭、穿衣服,才能活著,那你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明显,是人人都知道的,如邻居房子烧了而你的房子居然不烧,这不是「显」吗?大家都知道:「啊!那个人念观音菩萨有感应的,他信佛真是有点妙处。」有感应了,这就是「显」。  又有秘密的。秘密:是你本来有一个灾难,或者你应该掉到海里被水淹死,但无形中观世音菩萨感应了,令你不会遇到这种危险,秘密地把你的灾难消除了,这就叫秘密。这个人应该被火烧,但因为他信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就默默中把他的灾难解除了,这也是秘密感应。甚至你坐飞机,本来应该失事;现在交通虽然方便了,但死亡的人也多了。有的时候飞机失事、火车失事、巴士失事,很多人罹难丧命。在这种种情形之下,因为你念普门品,因为你念大悲咒,因为你信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便在默默中,又叫冥冥之中,总而言之,就是人所不知道的,他就为你化凶为吉。所谓:「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因此,为了「显密」的关系,所以说这部「普门品」。  普门品有「显密圆通」,显也圆通,密也圆通,显密都得到圆通,所以普门品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这普门品有种种妙用,大悲咒也有这种妙用。我说一件感应的事情。在我家乡东北,有一个种田的农人,家里颇为富裕。某年秋天,他把农作物装上车子,运到城市去卖。卖完了食粮便把钱带回来,正在此时,就离家约有三里路的前面,遇到很多土匪在打劫。这个财主看见前面有打劫――怎麽办好?逃吗?在土匪的监视之下也逃不了,但若不逃走,一定是被抢。於是乎他就念起大悲咒来,这个赶车的还照常往前去。走到快接近土匪时,忽然看见从土匪里走出来一个人,走到他的车前面说:「你把鞭子给我,我来替你赶车!」这个人也就让他执鞭赶马车,从土匪旁边走过去,而土匪们好像不见不闻似的,所以也没有打劫他。等这些土匪看不见了,这赶车的人又把鞭子还给他说:「你现在赶快走吧!没有事了。」这财主一看这个为他赶车的人是从土匪中跑出来的,一定是土匪了,就说:「先生,你今天对我这麽好来救我,使我没有被打劫,请问你贵姓?在什麽地方住?将来我好到你府上拜谢!」这个人就告诉他说:「我的名字叫阿逝孕。」  各位念大悲咒时,在大悲咒上不是有一位护法名叫「阿逝孕」的?在阿逝孕图月里,是在肩膀上长了两只翅膀的,这位护法就叫「阿逝孕」。可是当时这个财主想:「啊!谁叫阿逝孕呢?谁呢?」这时他忘记了,忘了这个阿逝孕就是大悲咒的一句咒语,也就是一个护法。等这位阿逝孕走了,看不见阿逝孕了,他才想起:「啊!这不是大悲咒里面的一个护法叫阿逝孕吗?」於是想去找阿逝孕,也找不著了,不知阿逝孕跑到什麽地方去?所以这是大悲咒里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假如这个财主想:「我念大悲咒看看灵不灵?」阿逝孕也就不会来救他了。正因为他没有考验的心,只抱一个信心:「我念大悲咒就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果然就遂心满愿,没有被土匪打劫。  这一部妙法莲华经,共有七卷,共分为二十八品,这一品文是二十五品,在经文的本子是第二十四品,因为其中少了一品「提婆达多品」。这一品显扬观世音菩萨的功德神通妙用,不可思议的境界。  在前面讲到「药珠」,现在再讲「人法」。什麽叫「人法」?「人」,就是观世音菩萨;「法」,就是普门所示现的法门。这观世音菩萨,他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所以是不可思议的人物。他又说普门示现有求必应,无感不通的法。这种「法」叫做不可思议的一种法。因为不可思议,所以叫妙法。因为这个「人」也是不可思议,故亦可称为妙人。既然是妙人、妙法,方堪名「普门」,才能名实相符。因为「人法」的因缘,观世音菩萨才说这「普门品」。  第二种的意思,就是「慈悲」。因为「慈悲」的因缘,所以观世音菩萨说这「普门品」。什麽叫「慈」呢?慈能予乐;什麽叫「悲」呢?悲能找苦。观世音菩萨救众生的七种难,解除三种毒,应众生两种求。这七难在经文里会详细的说明。简言之是:水难、火难、风难、枷锁难、黑风难.....等等有七种。解三毒,三毒是什麽?就是贪、_、痴三毒。应二求,就是求男、求女这两种求。  众生都有这三毒:贪、_、痴。若人多贪,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贪。若人多_,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_。若人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这个贪讲起来很多。_,讲起来也不少。这个痴,正好不多也不少。说它多也不算多,说它少也不算少。什麽叫痴呢?简单的说就是愚痴。什麽是愚痴?就是没有智慧,不明白,见理不真,所以叫愚痴。见到这理论不正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根据中国王阳明先生的学说:愚痴的人,乃是因为他未能「知行合一」。王阳明说,这个人为什麽没有去做呢?就因为他不知道,所以他就不去做。他若是知道就会去做。王阳明说他知道了而不去做,那还是没有真知道。若真的知道,就一定会去做的。王阳明在中国是一位很有名的学者,他的学说是「知行合一」:人若真知道了,他一定会实行;没有知道他才不去行。也就是说他要是真正明白了,就不会再做愚痴的事。他为什麽做愚痴的事情?因为没有明白。所以我说这是见理不真。试举出一个例子来讲,譬如这愚痴的人说:「好花常令朝朝艳,明月何妨夜夜圆,大地有泉皆化酒,长林无树不摇钱。」贪花的人,生出愚痴的心说:「我要这朵花,永远是鲜艳而不凋谢,要这朵花时时都开放著,朝朝都是这麽美丽。」那个贪月圆的人就这样说:「明月何妨夜夜圆?昨天晚上的那个月亮是圆的,若是每一天晚间的月亮都是圆的多好!天天到外面去赏月,这种月光辉映灿烂,也不必点电灯,又省钱,天然的光辉多好呢?」这不是愚痴吗?月有盈亏,花有荣凋。花开就有花谢的时候,月圆就有月缺的时候,这是一种天道循环。好喝酒的人就想:「我每天去买酒,买威士忌、白兰地,是很贵的,若是地上所有的水池变成酒池,这时候我想饮酒就到那水池取酒,这多方便!」还有贪钱的人,也就想:「我现在去做工赚钱,非常的困难,如果每一棵树变成摇钱树,树上都结成元宝、美金,若是我想用钱,便到那地方去取,这多方便!」这些是不可能的事情,都是愚痴的幻想。还有最简单的例子,有个人没有读书,甚至连小学都没有念过,中学更不要提,他就想要得到一个大学博士的学位。你说岂有此理呢!小学都没有读,大学的博士学位怎能就这样给你呢?还有一种人,他根本没有去种田,到时候就想收谷。这都是愚痴!甚至也没有买马票,到时候就想中头彩。这都是一种愚痴的想法。可是一般人多数犯这种妄想不劳而获的毛病,那麽该怎麽办呢?有这种毛病就应该把它改了。  观世音菩萨他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这就是一种大悲;也又利乐一切众生,令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一种大慈。因为大慈大悲的因缘,所以才说这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又有一种,是「福慧」的因缘。福,观世音菩萨所以能寻声救苦,分辨世间一切的音声:善声、恶声、苦声、乐声、是声、非声乃因为他有真正的智慧。他这种智慧是从什麽地方来的?是因为他普门的布施,以这个法施给众生,故他有此福报,而福德庄严。所以这是由於福慧的因缘来说普门品。  又有一个「真应」。真,是观世音菩萨以他真身的妙力来救度七难、解除三毒、满足众生之二求,这是以真身的妙力。他又现三十二种的应化身,这叫应身,用以教化众生,所以有这「真应」的因缘。  说这普门品又有「权实」。观世音菩萨以这个法身的力量,在默默中,就是秘密之中,来利益众生,这叫「实」。他又以三十二应化身来教化众生,这是「权」。权就是权巧方便,也就是说暂时用这个方法,不是永远的。又因为观世音菩萨以这权实的因缘,所以才说这普门品。  还有一个因缘叫「本迹」。什麽叫「本」呢?「本」就是根本,「迹」就是踪迹的迹。观世音菩萨以一法身而普度一切众生为「本」,他以应化身教化众生为「迹」。观世音菩萨的法身有如月光,他的迹就好像「月照千江」的道理。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一个月光照一切的水,而一切水里头的月,都是从这一个月的本身现出来。水里的月就是个「迹」,天上的月就是个「本」。这是以「本迹」的因缘,故说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以一法身来普现於一切众生心,令一切众生都改过自新,回新向上,离苦得乐,究竟成佛。讲到这个地方,有人就说:「啊!难怪我不改过自新,原来观世音菩萨他没有现到我的心里来,所以我有什麽过错也不愿意改。」抽香烟的人就想:「大概观世音菩萨不加被我,不帮我的忙。」好饮酒的人说:「我想学佛法,可惜我戒不了酒,这大概是观世音菩萨的罪过,他不帮我的忙!」於是他就对观世音菩萨生出一种仇怨的心说:「这观世音菩萨太不公道了,为什麽你帮忙别人,不帮忙我呢?」这真是愚痴上再加愚痴,这是双重愚痴。为什麽观世音菩萨不加被你?就因为你不听观世音菩萨的教化。你听见「观世音菩萨」这名称,就应该改过自新了,就应该清净头脑,「悟已往之不谏」,知道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算了。「知来者之可追」,将来的应该往善道上走。可是你明知故犯,那是罪上加罪。所以责怪观世音菩萨不保佑你,是一种错误。观世音菩萨时时都想保佑你,可惜你把你心里的门总是关著,不让观世音菩萨进来,观世音菩萨只好叹气:「啊!这个众生真是可怜愍者,太可怜了!」所以你不要怪观世音菩萨,应该怪你自己不争气。  以上说的是「本迹」。还有一种因缘就是「缘了」。「缘」就是缘因,「了」就是了因。什麽叫了因?就是把这个因断了,也可以说是明了因果的因。我们现在来听经闻法,有的从华盛顿州、西雅图来的大学生,有的读博士、硕士也来学佛法。为什麽一这些人要从老远来到此地,参禅打坐、学习经藏、研究佛法呢?就因为要了这个因。听经就是了因的种子。你有听经的因缘,这是个「缘」因。因为「缘了」的因缘,所以说普门品。  还有一种叫「智断」。观世音菩萨他以他的智慧、智德庄严,来教化众生,是位智慧的庄严者。「智」慧叫智德,即是「智」的德行。「断」,断德,即是断除一切无明。这断德又可以叫福德,因为他把无明断了,所以有真正的福德庄严,好像佛似的,福也足、慧也足。观世音菩萨虽然是菩萨,但是他有福德庄严也有慧德庄严,所以「智慧」,也叫福慧。  以上合起来共有十种的因缘,所以讲这「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尔时」:就是当尔之时,什麽叫当尔之时?就是当时无尽意菩萨在法华会上,请问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字的因缘的时候;也就是此时,在说完妙音菩萨本事品後,现在说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个时候。有一位无尽意菩萨,什麽叫无尽意?总起来有三种的无尽。第一是:「世界无边尘绕绕」:世界是无量无边的,我们不要以为这世界就是我们眼睛所看得见,耳朵所听得到的,这就是世界的一种边界。不是的,这世界有无量无边那麽多,有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诸国土,无尽无穷的,所以叫「世界无边尘绕绕」。什麽叫绕绕?绕,就是绕乱;绕乱就是不定的意思;不定也就是动的意思。尘就是不清净,世界上有很多微尘,试看太阳一出来,在阳光反射的光线上,可以看到无法计数的微尘,在空中上上下下,飘摇动荡,忽高忽低的。这些微尘是从什麽地方来的?  世界上这麽多尘土从那儿来呢?溯本穷源,追究这微尘的根源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切尘是从每一个众生心里所生出来的。为什麽?因为众生心里妄想太多了。妄想就好像尘一样,绕绕不安、恒常变动的样子。试看,我们所能察觉的妄想已是多得不知其数,所察觉不到的更不知有多少?有数不过来那麽多!在楞严经上说:在一念中就有九十个刹那。刹那,是一段非常短的时间,而一刹那之中就有九百个生灭,所以「世界无边尘绕绕」。  这世界是怎样有的?是因为我们众生依真起妄。一念的妄想,而变成有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一切的世界相继成立。这也叫「世界无边尘绕绕」。  第二是:「众生无尽业茫茫」:世界是无边的,就因为有世界,所以也就生出众生来。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有很多种的因缘和合而生。大概来讲有四种: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怎麽会有胎生呢?胎因情有,胎生是因为有这种爱情,因而有了新生命。卵因想生,是由想而成的。湿生是依湿而生,在那个有湿气的地方也就生出来了。化生即变化而生,是自然能变化而生的生命,不靠父母之缘而生。再详细的讲有十二类的众生,其余八种: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有这麽多的众生,到底是从什麽地方来的呢?众生是从佛性那儿来的,所以才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虽然所有的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不是说众生就是佛了,不是说不修行就成佛。必定要用功去修行、参禅、学佛法....这样才能返本还原而成佛。不是说众生现在就是佛,不用修行了,这简直是一种邪知邪见!而是必定要修行、学佛法、依教奉行,才能成佛。所以才说众生是从佛性出来的。  第三是:「爱河无底浪滔滔」:「爱河」,是指男女的爱;不单人类讲爱,就是异类、畜生也执迷不悟地执著这个「爱」,尤其畜生更不明理,所以其淫欲心非常重。鞘笔笨炭潭枷胄幸H裟芮逍墓延跃黄湫模畎嫌屠氤煞鸩辉读恕U狻赴印故敲挥械椎模较菰缴睿缴钤较蛳鲁粒敲挥小傅住沟摹!咐颂咸稀梗庵植颂咸鲜橇嗖欢系模拖袼恕N谗岷K匣嵊胁四?就因为众生心里有波浪。众生心里有波浪,就因为爱河有波浪,这个「爱」你想扯也扯不断!用再利的刀想把情爱斩断,还是不容易的。但你若真正有了智慧,对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所谓「慧剑斩情丝」。没有智慧的人,就掉在爱河里,越掉越深,掉到什麽地方呢?根本就没有个底。越掉越深、越深越掉,就是往下降,总而言之,没有完了的时侯,是故名为无尽意。  因为这三种意思,所以无尽意菩萨,欲把这无量世界,变成极乐世界。欲将无尽的众生,都教化成佛。又把这无底的爱河,统统填上。所以无尽意菩萨,名为无尽意。  菩萨,这两个字是简称,具足云「菩提萨省梗氰笪摹V形牡囊馑迹姓撸跻;萨者,情也。菩提,就是觉道。萨剩褪歉鲇星椤R簿褪怯镁跷虻牡览恚ゾ跷蛞磺杏星椤S米跃醯恼庵值览恚ゾ跷蛞磺兄谏>褪俏铱蛄耍乙蚕氚旆堂恳桓鋈硕伎颍饨凶跃蹙跛D趋崞腥执邮谗岬胤嚼吹哪?菩萨是从众生这儿来的。菩萨原来也是个众生,和你我他所有众生是一样的,没有分别。不过,他是众生里面的一位觉悟者,是有情中的一个觉悟者。我们这个众生,就是众生里面的迷昧者,还没有觉悟。你如果今天觉悟,今天就是菩萨;如果明天你觉悟,明天你是菩萨。觉悟什麽呢?觉悟这个无明。你能知道这个无明的来处,把无明破了,这便是「觉」。若不能破无明,就是「不觉」。把无明破了,法性也就自然现前,爱河也就乾竭了;爱河乾了智慧就现前,这就是觉悟。菩萨是觉悟有情,也是有情觉悟。来回讲都可以的。菩萨又叫「大道心」的众生,他的道心最大,又叫「开士」,他能以开众生的愚痴,而显现本有之佛性,这叫菩萨。  「即从座起」:在这法华会上,当无尽意菩萨听佛讲完了妙音菩萨本事品後,随即他就从他的座位上站起来。为什麽要站起来?无论在那一个大会场里,当你要说话时,必须先站起身来,不可以只坐在那地方,一举手,就问问题了。这样子太随便了!这时无尽意菩萨想要讲话,他不但即从座起,而且还「偏袒右肩」。为什麽要露出右肩呢?为了表示恭敬,这表示身业恭敬。  「合掌向佛」:接著无尽意菩萨就合起双掌。「而作是言」:对著佛就这样说了。  从「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此段是阿难尊者在结集经典时,他所写的。以此用来描述这个法会的因缘。由「世尊」开始就是无尽意菩萨所说的话。  无尽意菩萨称了一声:「世尊啊!」。世尊,就是世出世之尊,世间和出世间都最尊敬他。  「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无尽意菩萨称了一声世尊後,就说:「观世音菩萨有这麽大的威神力,他的慈悲愿力这麽大。他能够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十四无畏、十九说法,三十二应身,是以什麽因缘而叫『观世音菩萨』呢?」以何因缘,也就是请问观音菩萨在过去所修的是什麽法门,而他的名字叫「观世音」呢?  这是无尽意菩萨,向释迦牟尼佛请问的问题。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佛告无尽意菩萨」:此句是阿难尊者在结集经藏时,依照这文法写下来的。&「善男子」:是释迦牟尼佛称呼无尽意菩萨,说:「善男子啊!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若有」是假设之词,就是当有而末有,现在还没有,将来或者会有。将来或者有百千万亿那麽多数量的众生。这些众生包括: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十二类的众生皆包括在内。「受诸苦恼」:这个「诸」字,可以当「多」字讲,也可当作语助词讲。怎样叫语助词呢?这「诸」字就是指一个众生受苦,就是专门指那一个众生而言。  「受」是遭受到。  「诸」也可以指很多种的苦恼。这是不把它当作语助词说,每一个众生他受了那种苦恼。诸,也就指他所受的「那种苦恼」。  然而这「苦恼」有多少?大概有四种:?一人受一苦。?一人受多苦。?多人受一苦。?多人受多苦。一人受一苦的,如哑吧,他自己本人有苦自己知,也不能告诉人,所谓:「哑吧吃黄连」。一人受多苦,例如一个人无论走到什麽地方,都遭遇苦恼,不是天灾,就是人祸;不是盗贼,就是火烧。所有世间的苦恼,他都遍了。一个人而遍一切苦,这叫一人受多苦。多人受一苦,就好像现在的越南,发生战争,作战时飞机轰炸,枪林弹雨,生灵涂炭,死伤不知其数,甚可悲矣。在一个国家里的众多人,受同一种类的苦,这种苦恼叫多人受一苦。又有一种如瘟疫流行病,很多人皆受这种传染病的威胁,病得死去活来,这种苦恼,虽未至死,但疾病是非常痛苦,这也是多人受一苦。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苦恼,讲也讲不完,不胜枚举。这个世界就是个苦恼的世界。众生也多,苦恼也不少。究竟有多少种苦恼呢?根本没有数量可数的。总括起来讲有八万四千种。  那麽,受这种苦恼时,当怎麽办呢?谁都会有苦恼的。当我们受苦恼时,切切要牢记,不要忘了这位观世音菩萨。当我们受苦恼时,就应该「闻是观世音菩萨」。  「闻」:是自己本来不知道的,好像美国人究竟能有多少个听过这观世音菩萨的名字?找一找看,我相信在全美国,能听见观世音的,连百分之一都没有!你想一想,那麽多的人不能闻到观世音菩萨,而你现在闻到了,闻也就是明白了,知道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有三十二应身,这种自在的神力。这是「闻是观世音菩萨」。  「一心称名」:要紧就在此「一心」。这个一心最要紧,你不要二心,也不要三心,更不要四个心,你心越多,可不像你做功德似的,别以为越多越好。你造个心要是多了,越多越不好。为什麽?因为心一多就会发散,一散了就不专一。不专一就不灵了,就没有功效。你若「两心称名」也不灵了,「三心称名」更没有用。  「观世音菩萨」:观,就是观看。世,就是世间。音,音声。观看世间一切音声的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即刻就观察这个众生的音声。「皆得解脱」:所有一切一切的苦恼,都得到解脱。解脱,就是没有了。苦恼没有了,得到什麽?就得到快乐。这个解脱也就是得到真正的自由,无拘无束,无G无碍。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涌。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这一段经文,是说观世音菩萨救七难之中的火难和水难。「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者」:是指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这个人。若有,是现在没有,将来会有的。假如有这样的一个人,持是观世音菩萨名。持,是多持,就是不忘的意思。也就是心心念念都执持著:「南无观世音菩萨」。无论那一个人,想要解除这种七难的痛苦,先要常常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设入大火」:这是说你平时就念观世音菩萨,而不是说等到困在大火里,才念观世音菩萨。不是现烧香、现念佛。不是说我今天有了灾难,今天才念念观音菩萨。这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闲时一枝香也不烧,焦急了才临时要抱佛腿,求救你的难。这时虽然你抱著佛腿,但佛也不理睬你。为什麽?因为你在平时就没有修行,等有难时来求佛,这叫现烧香、现念佛。可是又有一种人,他平时也没有烧香,也没有念佛。但他有急难的时候,观世音菩萨一样救他,也一样令他离苦得乐。这又是什麽道理?你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有前因、後果。在前世或者他曾勇猛精进修道,拚命的用功,念观世音菩萨,甚至曾造了种种功德。所以今生虽然他没有念,而因为他前生念过,曾种下这种善根,所以他今生不念,观世音菩萨也来救他。这是因为有远因的关系。因,有远因,也有即因。远因是前世所种的因;即因就是今生所种下的因。  或有人说:「我前生或者已种下因了,故现在我不必念了。将来我有难时,观世音菩萨也会救我。」可是这不保险,你就是向我买保险,我也不卖的。如果你从今天开始诚心诚意的念,我则可以向你保证,必定能得到感应的,将来你有什麽灾难,观音菩萨一定会来救你。因为你不是现烧香、现感应,就绝对有感应的。  从前有个人,他一心想到南海普陀山去朝拜观世音菩萨。可是天下就有这麽巧的事情,就在他正要去朝拜南海普陀山那一天,刚上了船,家里的邻居便著了火。他的家人就跑来向他报告说:「不好了!你赶快回去呀!不要去朝普陀山啦,我们的邻居著了火,你要回来照顾啊!」这人说:「我为了想去朝拜观音,已吃了三年斋,现在我也上了船。家里著火,我若是下船,它应该烧也一样烧了。若不应该烧的话,观音菩萨会保护著我,我就是不下去,它也一样不烧的。我有这种诚心,宁可自己家里被火烧了,我也要去拜观音菩萨r!」  於是乎他家里著火也不管了,就决定一心去拜观音菩萨。他到南海普陀山朝拜观世音菩萨回来之後,一看左右邻里、前後所有的房屋,都被火烧光,唯独自己这间楼房,却没有烧。所以一般人就问他:「怎麽你的邻居房子都烧了,而你的房子却不著火呢?」他说:「我就因这次以最诚心去拜观音菩萨。我去的时候,什麽也不管,它要烧就让它烧,我把什麽都放下了。这是观音菩萨的保佑。因为观世音菩萨的力量,所以令我这房子没有著火。」这是「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的实证。  「由是菩萨威神力故」:因为什麽而火不能烧?就因为观音菩萨有大威神力,所以火不能烧。  「若为大水所漂」:如果你平时也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若在无意之中,不是有心要试验观世音菩萨,而去跳海,是否会灵验不沉呢?如果你怀有试验心,不是真信,那绝对不灵的,你去跳海毫无疑问是要淹死的。为什麽?因为你存一种试验菩萨的心。观世音菩萨并不是学生,你也不是老师,为什麽你要试验观世音菩萨?因为你不相信观音菩萨有这麽大的神通,所以你才要试验。你这一试验不要紧,可是把自己的生命也牺牲了!不要拿自己的生命来开玩笑,做赌注品。「称其名号,即得浅处」:你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在不知不觉中,就到达浅处了。在大海里不知怎样子就跑到岸上去了,这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力量,所以才有如此感应。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於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这一段文是说七难之中的罗刹鬼难,也可以说是黑风难。若有百千万亿众生,言其有这麽多的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七宝。世间的人,到处寻求,你争我夺,认为这是宝了,其实都是身外之物。你没有明白自性的实宝,而贪著外面的珍宝,就是得到了也没有什麽大作用,对你自性上是毫无关系。但是一般人都要求这个「金」。每一个国家都欢喜黄金,所以老百姓也认为这是一种稀奇少有的责重物,於是昼夜想法子求之。乃至於国家互相交战,也是为了这个黄金。为什麽人以为黄金是这样的可贵?就因为它最少,因为少所以就珍贵了。如果黄金像土那麽多,人就认为它不值钱。所谓:「物以稀为贵」,因为少所以人人就喜欢,甚至作梦也发了黄金梦,有的到非洲去掘金,有的到美国来掘金。以前听说旧金山的金子最多,所以就跑来美国,尤其中国人到美国来是专门为了掘金子。当美国的金子掘完了,便跑到澳洲去。美国有旧金山,澳洲又出了一个新金山。人就是专门搞金子。为了到美国来找金子,在海里也不知死了多少人。相信死的不少,因为以前交通没有现在这样方便,新闻消息也没有这样灵通,故死了很多人也没人知道。这都是遇到黑风之难,想去掘金在海上被巨风一吹,人船均毁。金为第一等的贵重物,银为第二种的贵重物。此外还有琉璃,中国人把琉璃称为「青色宝」,青色的宝贝。砗磲是一种宝石,其石上长著好像车的轮子走过泥土而现出一道一道的车辙痕迹,一条白的隔著一条透光,形成一道道沟似的,故云砗磲。虽然看上去像有沟条,可是用手摸石,却是平平滑滑,并没有沟,这是七宝之一。玛瑙是一种玉石,这种石长得像马脑,内有一条条的血线,白色石上带有一条一条的像血丝的斑纹,所以叫玛瑙。珊瑚是珊瑚树,有的三尺多高,我所见过的有一尺多高。珊瑚乃是由海里一种虫子变成。这也是一种化石,由虫子变成植物,像树的样子。其质料像玉石,故非常名贵。在中国有一个富人名叫石崇,最欢喜和人比较富贵。一天他到一位皇亲的家里赴宴,这位是皇帝的亲戚。当时皇帝赐他一棵珊瑚树,大概有两尺多高,因为是皇帝赐的,自然特别名贵。皇亲请石崇到他家里,饭後便摆出这棵珊瑚树给石崇看。岂知石崇用手拿起就摔烂了,使皇亲忧愁得不得了!乃说:「这是皇上赐给我的,你怎麽把它摔碎了,现在一钱也不值了。」石崇说:「你不要担忧,我再送给你一棵珊瑚树,明天请到我家去,随便你选,愿意要那一棵就拿那一棵。」  次日皇亲到石崇家里参观,整个客厅都摆满了三尺多高的珊瑚树!皇亲一看,心想:「哦!我虽然是皇亲,都没有你石崇这麽富有。」於是就选了一棵珊瑚树回去。结果石崇也就因为太有钱,被斗争死了。所谓「人为财死」。人为什麽而死?就为了这个「财」;「鸟为食亡」鸟因何而亡?就为这个「食」。众生就是这样颠倒。  琥珀,是一种黄褐色透明的矿物,系松树脂所变成的。真珠,是蚌壳内生出的一种圆体物质,玲珑透体,光亮可爱,名为珍珠。  「入於大海」:人因为想求这些财宝,就到大海里去找宝贝。海里的宝最多,故入海求宝。「假使黑风」:黑风,什麽是黑风?不错,就是黑色的风。可是这种黑色的风,每一个人都有。什麽叫「黑色的风」?就是你面孔板起来时,面孔发黑了。人因为有脾气,所以才有黑风。若没有脾气,也就没有黑风了。  这个「大海」是什麽?就是我们的「性海」――自性的性海。「黑风」喻众生的无明,讲来讲去还是这个,没有旁的。这个「无明」,又叫「烦恼」。你若生了烦恼,就是有黑风。若没有烦恼,在你自性大海里就风平浪静。怎样才能求到宝呢?就到你自性里去发掘自性的实贝。当你欲要发掘自性的宝贝,这时就会遇到魔障。为何会有魔障?乃因为自己的德行不够,德性不够,道德不够,功德不足。因为没有作功德,故、德行也不圆满。德行不圆满,所以才有黑风,才有魔障。你若是德大,黑风就化了。化为什麽呢?化成祥云,祥云瑞气。谚云:「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人的道行若高了,就是龙见到你也盘起来。龙本来是很厉害的,芊购!⒁粕降购!A粢挥蒙裢ǎ湍馨焉揭舶崃思遥R舶崃思遥粤氖屏芄愦蟆?墒悄闳粲小傅馈沟幕埃淙簧裢ü愦螅膊桓以谀忝媲笆就侠鲜凳档嘏唐鹄础@匣⑺淙蛔钚祝闳羰钦嬲挥衅⑵耍趋崂匣⒓侥憔捅涑赡闼拿ü芬谎狈蚰阋⊥飞阄沧骰队剑换嵋恪?墒悄阋姓庵值佬校呕嵯殖稣庵志辰纭H绻挥械溃膊慌蹋⒁膊晃粤恕  「德重鬼神钦」:你若德行够了,圆满了,就是鬼神见到你也都恭敬你,尊重你,向你叩头顶礼。故人最重要就是敦品立德。  「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罗刹鬼是n精气鬼,大多数是女性,专门吃人的精气。若在船上遇到了黑风,飘流到罗刹鬼国里去,如果其中只有一个人发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这一切的人,甚至有百千万亿众生,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这种的因缘,这位菩萨的名字叫观世音菩萨。  讲到「德行」,人人都应该注重道德,人之所以和禽兽不同,就因为有道德。如果不重道德,不讲道德,就和禽兽无分别了。而道德必需力行实践所积成,否则根本没有道德可言。在我东北的家乡,有一位和我最要好的朋友,他怎样成为我的知己?因为他和我是同道。我在家时曾为母亲守孝,而他也是在他母亲坟边守孝,所不同者,他在家时是一个土匪。他未守孝前曾做强盗,到处打劫,抢东西,掳人勒索。有一次在抢劫时与人战斗失败而受了伤,受伤後疗养了半年多也不好,这时侯他就发了觉悟心:「我大概做错事了,所以这伤总不能好。」於是下决心发愿道:「如果我这伤能痊K的话,从此以後我再也不做土匪的事了。」并且自己跑到父母亲的墓上守孝。他发了这愿後,果然不到几天,伤口自然好了。於是仍然继绩守孝。在守孝的期间有很多奇怪的事情发生。单举一件来说,是他为大众求天晴,割肉祭天的事。  他在守孝时,连下了几个月的雨,总也不晴天。他自忖道:「老百姓们所种的五谷都快被雨水淹死了。」乃决心为众求晴,向天发誓:「如果三天以内停雨,就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供养佛、天。」他一发这愿,很奇怪地真的不到三天,雨就停了。他便履行应尽之诺言,在佛前,拿刀从自己臂膊上,割下有一二两重的一块肉。他把肉割下後,因为剧痛过度,自己也昏倒过去。稍後才又醒过来。正在这时有位县长走到那地方,看见满地都是血,心想:这人把自己的肉割下,不知他在做什麽?还以为他发了狂。经过一问,才知他是为大众求晴而割肉供佛、供天。县长听後赞叹道:「啊!你真是最好的人!」对他印象特别好。随後不知从何处飞来一只小鸟,这鸟叫得很特别,叫声说:「多做德,多做德,做德多好。」整天就这样叫著,意思就是叫你多做好事,多做好事,好事做得越多越好。  所以为什麽我也不怕辛苦,白天做工,没有一点时间看佛经,而晚间来为大家讲经?因为想要多做一点布施,以法来布施。在美国,可以说是「法」最缺少!因此我发愿为你们布施佛法,再辛苦我也不会停止或罢工的。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这一段经文是说刀杖难。假使有这麽一个人将要被人杀害的时侯,他若能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彼所执刀杖」:彼,是指想要杀他的这个人。执刀杖,就是说其手里执持的刀刃或木棒,想要斩你的时候。「寻段段坏」:当你一称念观世音菩萨,自然而然地你的脖子就硬过他那把刀。本来是刀硬过脖子,可是现在当这刀砍到你脖上时,自然就折断了。若不信,可以试一试,看看你自己的脖子能不能这样坚固?这刀何以能一段一段的坏了?就因为观世音菩萨有大威神力,令你的脖子如铁石,所以他那把刀就自然折断。不但断了一段,还断了很多段,左一段、右一段,这刀甚至就碎了。「而得解脱」:就这样而得到解脱了这种刀杖难。什麽道理能解脱?就因他发心念观世音菩萨。有人怀疑:「念观世音菩萨就有这样的灵感吗?」不但这样灵感,比这个更灵感的事情更多著哩!只要你诚心相信,能诚心念观世音菩萨,就会有比这个更感应的事情发生。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这一段文是解除夜叉、罗刹诸鬼难,及解除械枷锁难。「若三千大千国土」:什麽叫三千大千国土呢?因为有三个「千」字,所以叫三千大千国土。我们这个世界有一个日月,一个须弥山,一四天下。一四天下就是:南赡部洲、北俱卢洲、西牛贺洲、东胜神洲等四大部洲。这四大部洲为「一四天下」,「一」者就是指:一个须弥山、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和四大部洲。有一千个须弥山、一千个日月、一千个一四天下,这叫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起来,算为一个中千世界。有一千个中千世界就算一个大千世界,因为有三个千字,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满中夜叉」: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里边,都充满了夜叉鬼。夜叉鬼有飞行夜叉、地行夜叉,和空行夜叉。这种鬼跑得特别快,就是现在的火箭也没他跑的速度那麽快,所以也叫速疾鬼或捷疾鬼。罗刹就是n精气鬼,他专门吃人的精气。「欲来恼人」:这种夜叉和罗刹鬼都是专门害人的,到处去找人麻烦。例如你想发菩提心,他一定会很不高兴,故意给你添麻烦,而想出种种方法阻止你,使你不能修行,叫你退道心。你本来发菩提心发得很勇猛,可是他一钻进你的身心,教你自然就起了妾想:「修行做什麽!学佛法有什麽用!还是不要学佛法了!到别的地方去,什麽事情都很自由自在的,愿意跳舞就跳舞,喜欢听音乐就听音乐。学佛嘛!这个也不可以做,那个也不可做,这麽多的不可以!又不可以看戏,又不可以喝酒,又不可以抽烟,你看这麽多事情都不可以做,这佛法真是越学越麻烦!」谁一有这种想法,就是夜叉、罗刹鬼来教你这样想的。有人想要出家做和尚。他就教你想:「啊!做和尚太苦了!一天到晚要做工,却又吃也不好,穿也不好,辛苦得不得了!你去做和尚有什麽用?」於是就退了道心。又有想做比丘尼的,这夜叉罗刹也就来教你想:「哎呀!还是去结婚好了,结婚每天有丈夫陪伴,遂心满欲。」他就是要令你不能发菩提心,这就是夜叉与罗刹的本事,专门损害菩提道心,破坏人的修行。所以说:「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有很多的夜叉和罗刹想要来恼人,给人添麻烦。可是他一听见你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你一念观世音菩萨,自然就大放光明,那鬼想看你也看不见了。因为他看你有如电灯放光似的,眼睛也睁不开了。故云「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他连眼睛也不能睁开,又怎能加害於你呢?自然就离开你跑得远远去了。故此你应该时刻都念观世音菩萨,才有所保障  「设复有人」:假使再有这样一个人。「若有罪若无罪」:无论是有罪或没有罪。「械枷锁」:有罪的人,理应被政府捉去,戴上手铐脚镣、披枷戴锁。有罪者指犯了罪,无罪者指被冤枉、被诬告,自己根本是没有犯罪,而给政府捉去囚到牢狱里,戴上手铐脚镣。、械、枷、锁,都是处罚罪人所戴的刑具,把人绑起来。你若在这时候能称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皆悉断坏」:这些械、枷锁,种种的刑具便自然的断坏了。「皆得解脱」:即时就得到解脱、自由。枷自动断了,锁也自动开了。总而言之,无论什麽刑具在你身上,自然地脱落了。这种情形我见过很多。某次我在南华寺遇到一位和尚,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时期,他被日军捉去,囚到监狱里,手脚被戴上铐镣。他在狱里一天到晚都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念念不断,就在一个晚间,忽然身上所有的枷锁都自动断坏掉落,监门也自己开了,所以他逃出监狱,得到解脱自由。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V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怫。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於众生。汝等若称名者。於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假若在这三千大千的国土里。「满中怨贼」:在这三千大千国土内的任何一个角落有怨贼。怨贼,是在往昔和你有怨债,所以今生做贼来抢你的东西。「有一商主」:有一个做买卖的人,带领很多做生意的人,又带了很多非常值钱的宝物,经过有土匪强盗的地方。但在这麽多的商人之中,有一个人,对著大众作如是建议,提议说:「你们各位善男子、诸位兄弟、好朋友们!请大家不要恐怖骇怕。我们大家,应该专一其心来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因为这一位观世音菩萨能以无畏的精神来保护所有一切的众生。现在我们所有的人,若是能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我们现在遇到这些怨贼,自当会得到解脱,而不受到土匪打劫或杀害。」这些行商的人听见後,大家都一起发声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因为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缘故,果然便免脱怨贼之难,没有被土匪所打劫。因为这是不可思议的灵感,故每人都应该发真信心,不要怀疑。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释迦牟尼佛,讲完以上的经文道理之後,接著又叫了一声:「无尽意!观世音菩萨他的威神之力,是非常之巍巍宏大!说也说不完,讲也讲不尽的。」  若有众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假若有一类众生,淫欲特别多。有的人一边学佛,一边生淫欲心,学的佛法越多,其欲心也越增越大,一天到晚总打淫欲的妄想,像流水似的川流不息。这是最坏的一种思想,行为和表现!那该怎麽办呢?你不要忧愁、不必担心。你只要「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可是,单诵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还不够,尚要拿出真诚的恭敬心,向观音菩萨多顶礼叩拜。顶礼佛菩萨是一种最恭敬的表现。然一般人不懂这个道理,尤其是外道的人,看见人家礼佛就猖狂批评说些瞎话:「这都是偶像、木刻泥塑的东西,拜它做什麽?」因为自己没有慧眼,看不到佛光普照之境界,反而生大我慢,甚至把自己看得比佛还大,故说何必要拜佛!这真是犯大错特错到极点的愚人!若能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你的淫欲心就自然会脱离了。有人说:「那可坏了!我就喜欢淫欲,现在没有了,该怎麽办呢?」你若欢喜有,也不必担心,还一样可以有的。若不欢喜有,就可以没有。你若喜欢有,又何必念观世音菩萨?就照常保持它好了。  若多_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_。  什麽叫_恚?_恚就是脾气,就是烦恼,也就是无明。_恚有如火那麽厉害。所谓:「星星之火,可烧功德之林。」古人也说:「千日打柴一火焚。」意思就是你砍了一千天的柴,但只需一点火就能一下子把所有的柴都烧尽。这是形容我们在平时所作的善业功德,虽然修持多时,可是你一发脾气,生了无明火,就把所积的种种功德都烧尽了。什麽样的人欢喜发无明火呢?就是阿修罗。每一个人都有他所趣向之一道。有的属佛道,其性格多数是慈悲。属仙道者爱好清闲。属人道者就和每一个人都有缘。属鬼道者多数是性奸滑,不愿吃亏,为人不老实,总是鬼鬼祟祟的。鬼祟,就是和鬼做祟。祟,也就像前面所讲的罗刹鬼,总想「欲来恼人」。属畜生道者其贪欲重,无论什麽他都不怕多,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贪得无厌。属修罗道者就好发脾气,这种人动不动就生起火来,大发脾气。像这一类人该怎麽办呢?有什麽方法可以改变呢?这部妙法莲华经,已详详细细把这法门告诉你。就是要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并且要时时刻刻念,毫不间断。常,谓之不断。每到某一庙上去,凡有供佛的地方,或供观世音菩萨的地方,便应该恭敬地叩头顶礼。也不要今天拜,明天不拜;今早顶礼,晚间就不叩头了。若能虔诚恒常敬礼诸佛菩萨,久而久之你的脾气毛病就没有了,连你自己也不知道怎麽回事?你们若不相信,我把自己一个经验说出来让诸位作为借镜。我以前也是脾气很大的人,说打人就打人,说骂人就骂人。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欢喜打架,无论你是多大的大人,和我在一起就要听我的指挥。不听我指挥,我就打!死了也要打,打到你降伏为止。这叫什麽?这就是一种修罗的行为。以後我学佛了,才觉悟这种恶脾气是不对的,也就改过自新,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所以现在做了师父也要修忍辱行。有时徒弟来欺负师父,先发脾气,可是我低声下气,忍耐到他慢慢明白,知道自己错了。以前我发人的脾气,现在被徒弟来欺负我,这可说是一种报应吧!有人问:「那一个徒弟欺负你呀?」那一个欺负我就是那一个。没有对我发脾气也就不算,你有发过我的脾气就会知道。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前面所讲的是贪和_,现在讲到痴,这叫三毒。这三毒把人的佛性,都毒得昏昧如睡觉了。为什麽我们没有觉悟,一生都在醉生梦死中?就因为有这三毒。贪,就是淫欲。本来这淫欲对自性上,为害最大,可是一般人却认为这是一种最高的享受,所以尽做出颠倒的行为,这尘垢一天比一天多,因此你自己的佛性光明就不显现了。这是贪毒的厉害。_毒也和贪毒一样,为害甚大。  现在讲的是痴毒。什麽叫「愚痴」?愚痴就是觉得自己不愚痴,这便是愚痴。认为自己是很聪明有智慧的人,实际上你问他:「你是从什麽地方来的?将来你到什麽地方去?」他不知道。来不知来,去不知去,你想这样的人最聪明吗?但他可不承认自己是个愚痴人。所谓:「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无人防。」在这世界上,求名求利虽是件小事,可是人就一天到晚为这个奔波劳碌,甚至去害人、杀人放火都是为这个「利」。不是为「利」就是为「名」。在这世间上所有的国家和人类是数不尽那麽多,可是合起来讲,就只有两个人。怎样说呢?一个是求名的,另一个不是求名,就是求利。名和利把所有人类都支配得颠颠倒倒,可是还不觉悟。从生到死都在挣扎。有的贪求做官,有的求发财,有的求男女以及求心理所倾向的快乐。一生渴望等待种种快乐,可是没有享受多久,就死了。死後到什麽地方去也不知道。活时总自命不凡,觉得自己真了不起。我是最有智慧,聪明的人。甚至在学校读书,我年年都考第一名,无论做任何事情,我都出人头地,都比人高一等。自以为异常聪明,其实连自己本来的面目也没有认识,你就再聪明都是假,这是假聪明。如果你真正有智慧,就不会觉得自己有智慧。那麽说觉得自己是愚痴吗?也不自觉是愚痴,更不自觉有智慧。虽然表面上看来和一般人是同一身体形状,但是你所抱有的思想观念是明白的。明白什麽呢?明白一切一切,如幻如化。知道所有一切是假的,你就不会贪著梦里的荣华富贵,贪图美色、争人我、争是非、争第一、争名夺利,而会明了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金刚经上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麽叫有为法?就是一切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都叫有为法。就像梦幻,水泡似的。大海里的水泡你说是真?是假?说是真的,它又会化为乌有。说是假的,它却有个水泡。虽然有水泡,可是不实在,没有真实的体性。影,也是虚幻的。又像露水似的,早晨有露水,可是太阳一出来它又消逝了。电,也是有的,可是电光石火转眼即逝,也非真实。若能作这样观想一切事物,又有什麽可执著呢?没有所执著,才是真明白。也不会想东想西,更不会想南想北,把一切尘劳妄想都放下了。放下了尘劳妄想,那时候你不想成佛也不可以了,想没有智慧也不可以了,自然就有了。  所以,当自己没有智慧,不要以为自己有智慧。智慧不是从外面得来的。不要生出一种骄傲心:「在一般人中,我最聪明,生得最美丽,我是一般人中的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我是与众不同的!」你若有这种思想,就是著相。相本来就是个臭皮囊,就如梦幻泡影。你一天到晚给它穿好衣服、吃好东西,尽心为它设备享受。可是到它要走的时候,它可不管你了。有人就专为这臭皮囊,又吸烟、又饮酒、又吃肉。一天到晚总在填这无底深坑,填了又漏,漏了再填,永远填不满。可是人就这样除旧换新、新陈代谢,为自己忙来忙去。  我为什麽一天吃一餐?就因为怕麻烦,所以少吃一点,省了很多麻烦。一般人认为吃好东西是最好的享受,我却认为是麻烦的事。怎样解释呢?若吃多了,肚里不舒服。吃少了又生出贪心:「这麽好吃,再多吃一点吧!」若不吃好的东西,就不会生出贪心,肚皮也不受罪了,所以这都是麻烦的事情。为什麽人会有这些烦恼?就因为自己太愚痴了,才贪享受、求富贵、求名利、求快乐,种种无非都是颠倒。你贪这贪那,结果又怎样?到时候还一样要死去。死的时候,一点把握也没有,这岂不是愚痴吗?如此愚痴该怎麽办?依照法华经上的方法: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你这愚痴就跑了,智慧就来了。谁能知道自己是愚痴,那才是真正认识自己。已经有了智慧才觉得自己是愚痴。你若自己没有智慧,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愚痴,就越跑越远。自己本来是愚痴,而自以为很聪明,岂不是愚痴上又加上愚痴?本来一个愚痴还不够,变成双料的愚痴。现在我们若想不愚痴,那就要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这是一个最妙、最灵的方法,绝对是如假包换,妙不可言的。  讲到愚痴和智慧。什麽是愚痴?什麽是智慧?我讲一个你们不相信的道理:「愚痴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愚痴。」为什麽这样讲?在心经上有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境界说明真色是从真空生出来的,真空是从真色而有的,所以二而不二。那麽愚痴与智慧是同样的道理。你若会用时,就是智慧,若不会用便是愚痴。愚痴和智慧也不是两个,就看你会用不会用?你若会用,愚痴也变成智慧;若不会用,智慧就变成愚痴。你若能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颠倒了。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释迦牟尼佛讲过以上的经文後,又叫了一声无尽意菩萨说:「观世音菩萨有前面所说的救七难、解三毒的种种威神力量,他还有很多很多饶益众生的神通妙用,所以众生心里应该常常念观世音菩萨。」在这里大家都要特别注意呀!「常应心念」:不是口头上念而心不念。若能心念口不念亦可。总之要念兹在兹,永远记得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若有女人设欲求男」:假如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想要求一个儿子。怎样求法才能如愿?就依照法华经上所说的法门,即是要礼拜,并以香花水果等,供养观世音菩萨,自然会得到一个福德智慧具足的男孩。若求女孩子,就会生一个相貌端正,鼻子长得像鼻子,眼晴长得像眼晴,耳朵像耳朵,嘴巴像嘴巴的女孩。那麽说难道眼晴还有不像眼晴的道理吗?若不信,试看有的三角眼,更有的鹰钩鼻、小耳朵、大嘴巴,甚至有的鼻子、眼晴、嘴巴、耳朵都长在一起。你说像这种相貌丑怪,教人见了都骇怕,这就叫不端正。「宿植德本,众入爱敬」:为什麽会生端正、庄严好看的相呢?这都是因为在前生,或者买过香花,用种种庄严具供养诸佛菩萨。由於往昔供佛积聚功德,故感生生相貌圆满,庄严好看,人见人爱。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昔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於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释迦牟尼佛讲完观世音菩萨以上的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之後,现在又说:「无尽意!这位观世音菩萨有如以上所说的力量。若有众生能以恭敬观世音菩萨,发心礼拜观世音菩萨,他的福报,一定会存在的,不会空过。因为这个缘故,所有众生都应该受持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你若能心里常常持念观世音菩萨,所得福报功德是不可思议,微妙难测的。  佛再叫一声:「无尽意!假使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里的沙数,那麽多的菩萨的名字。不只念诵,又能尽形寿以香、花、灯、果,或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四事供养三宝。在无尽意你的意思认为怎样?这一位善男子、善女人,他所得到的功德多不多呢?」  佛问完後,无尽意菩萨就回答说:「这个功德是很多的。」佛听了无尽意菩萨回答後,又说:「设有另外这样一个人,能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要说他尽形寿供养,就是能在最少的一段时间里,来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这两个人的福报是一样的。在於百千万亿劫,这种福报也不可穷尽。」  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释迦牟尼佛叫了一声无尽意菩萨说:「你能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得到像前面所说的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那麽多的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听佛这样说,於是又向佛请问:「世尊!这位观世音菩萨,他是怎样教化娑婆世界的众生?怎样为众生说法?他教化众生的方便因缘、方便力量,其事情是怎样呢?」  什麽叫做「娑婆世界」?「娑婆」是印度文,翻为中文意思是「堪忍」,也就是堪能忍受。言其这世界是最苦的,不容易忍受。  释迦牟尼佛听见无尽意菩萨这样问,回答说:「善男子!假使在这三千大千世界内的国土中,有这样一个众生,应该以佛身来度他,才可以成佛。观世音菩萨在这个时候就示现佛身,来为这个众生说法。」  讲到这里有人问:「观世音菩萨他是菩萨,没有成佛,怎可以现佛身而为众生说法呢?岂不是冒充佛吗?」不是的。因为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早已经成佛,佛号为正法明如来。成佛之後,因为不忘众生,所以他再次来此世界,把佛身隐起而现出菩萨身相来救护众生,这叫隐大示小。罗汉是回小向大;观世音菩萨是回大向小。他由佛身又倒驾慈航,这有如世人所说的:开倒车往回走似的,目的为了接引我们这一切苦恼众生。所以观世音菩萨虽然外现菩萨身,其实是内秘诸佛行。秘里是诸佛之行愿、诸佛之行为。这是观世音菩萨之所以能现化佛身为众生说法的缘故,并非是冒充佛来欺骗众生。  接著释迦牟尼佛又说:「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辟支佛在梵语原叫「辟支迦罗」,中文的义译是「缘觉」。「缘觉」又分有两种:生在有佛出世的时候叫做「缘觉」。生在无佛出世的时候叫做「独觉」。在有佛出世时是修十二因缘而悟道,他观察怎样会有无明?无明又怎样会有了行?又怎样有识?又有名色?有六入?怎样又会有了触?然後有受?受然後又有爱?有爱就有取?因为有个「有」,也就有「生」?有了来生,也就有老死?就整天如是来回反覆去观察这十二因缘,知道一切无非是苦、空、无常、无我的,所以把一切都放下,也就开悟了。因为观十二因缘而悟道,故叫「缘觉」。生在无佛的时候也是修这十二因缘,并且春天观看百花齐开,秋天万物凋零,观察种种自然的变化状态,所以就觉悟到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种种情形无一不是无常的,也就因此而觉悟了,这叫「独觉」。缘觉和独觉之分别,是在有佛与无佛出世的时候,故有不同的命名。  观世音菩萨因有天眼照见、天耳遥闻,知道某一个众生是应以辟支佛身得度,就现出辟支佛身来为他说法:「你不知道无明是从什麽地方来的吗?就是从你一念不觉那儿来的。因一念不觉,故在你的如来藏性中就生出了无明。有了无明,接著就生出『行』来,.....」就这样对这位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说法,令他开悟觉道。然後再启示他发菩萨心,回小向大。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什麽叫做「声闻」?声闻也是罗汉之一,缘觉也是罗汉之一,这是二乘人。声闻者,声是声音,闻是听见,也就是听见佛的声音而悟道。佛说的什麽声音?说的四谛法,闻此声音而悟道,故叫「声闻」。什麽又叫做四谛法?就是苦、集、灭、道。释迦牟尼佛当初为五比丘三转四谛法轮。当时x陈如还未出家,佛为他说法後,才出家做比丘。佛到鹿野苑对他说:「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此是苦逼迫性」:说这个苦是有强烈逼迫性的,令人受不了。苦,有苦苦、坏苦、行苦。又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等八种。所有的这些苦把人逼迫得动弹不得,喘不过气,令人终日烦烦恼恼。一切问题都由苦生出来,故说苦是逼迫性的。  「此是集招感性」:集,是集聚累积。什麽集聚在一起呢?烦恼集聚在一起。为什麽会有烦恼?就因为有个「苦」。先有苦,被苦压迫受不了时,就生出烦恼,就大发脾气。所以说这烦恼是一种招感性,是由集聚而成的。也就是从「苦」而有「集」。  「此是灭可证性」:灭,就是寂灭,寂灭烦恼无明,这种寂灭的快乐,涅盘的妙果,是可以证得的。  「此是道可修性」:这个道是人人都可以修的,没有一个人说是不可以修道的。任何人都可以修道,任何人都打以证到涅盘的理体。这是第一转法轮。  释迦牟尼佛只是现身说法,为这五比丘讲此四谛法,接著又说第二转:「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说是「这个苦,不是单单我成佛才知道,你也应该知道这个苦。你也应该断除集谛,应该求证涅盘之妙果,也应该修行这种菩提觉道。」  佛说第三转法轮:「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这个苦我已经知道了,这个集我已经断了,我知道这个苦就不会再被苦所迷。我把烦恼断尽,也就没有集谛了。这个灭我已经证得了,我已得到真正的寂灭之乐。这个道我已经修行了。  这五比丘听佛演说三转四谛法轮後,当时立刻就开悟了。因听佛声而悟道,故叫「声闻」。声闻和缘觉又叫二乘,也叫小乘。有大乘也有小乘,什麽是大?什麽是小?根本没有一个大,也没有一个小,只因为众生心里有大、有小。本来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不过我们凡夫没有能力用自己本有的如来藏性。有的只用一小部份,有的就用大部份,有的就用了全部,诸佛就能用於全部,因已返本还原了。能用多一部份的是菩萨,因为菩萨的智慧大,所以在他本有家珍的如来藏性也就多用一点。小乘所知道的很少,故也用得少。所以观世音菩萨遇到应以声闻身得度的机缘,也就现出声闻身来对他说四谛法。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梵王,就是大梵天王,他是作大梵天上的皇帝。「梵」者是清净的意思。他住在天上做王觉得很自在,观世音菩萨也就现大梵天王身来为他说法。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帝释,在弥陀经上称为释提桓因,在道教称为玉皇大帝。这位帝释不只是一个,而有很多很多位。我们所看见知道的这个天叫忉利天。忉利天的帝释,也就是一般人所信仰的天主。在楞严咒里有一句:南无因陀罗耶,「因陀罗耶」也就是天主的另一个名称。天上所有的事情都由这位帝释统领与管理,所以他的能力非常广大,权力也大,神通也大;可是他只能住在天上,而天人之寿命,将来还是有穷尽的时候。观世音菩萨看见这一类帝释身的众生机缘成熟了,於是就化现帝释身为他说法。为什麽要化现帝释身去为帝释王说法呢?因为同类的就容易接受劝导。就像我们人类也是一样,无论是那一行就和那一行的人容易做朋友。做生意的人就和做生意的人做朋友,读书人就找读书人做朋友,学佛的人就和学佛的人做朋友,赌钱的人就找赌钱的人做朋友,打劫的就与打劫的人做朋友。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朋」,同类者为朋。因为这种关系,所以观世音菩萨常现出与众生同类的化身,示现方便令众生容易接受度化。可是观世音菩萨不只用神通变化来现身说法,并不一定循声救苦才应化,他甚至分灵来到这世界上做人,也修学佛法,然後才教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譬如对於学士们,观世音菩萨就化身一个教授为他们演说佛法,谆谆善诱,渐渐地使一般学者对佛学感到兴趣,去疑增信,进而发心皈依,受持一戒、二戒、五戒,乃至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然後再依照观世音菩萨的法门去修行,又变出一个观世音菩萨来,观世音菩萨又多了一个化身。  怎样会有「千百亿化身」?就是你模仿他,向他学习,就变成他的化身了。所谓「法无定法」,这个「法」是无定的,不要执著。你若想执著一定的话,试问你自己一定可以不死吗?你若能一定不死那什麽事情都可为定。你说:「我不能,是必定要死的!」那就没有一定之法可言。故佛法也是无有定法。所以「千百亿化身」这个道理并不困难,只要你有恒心、毅力去学习观世音菩萨,弘扬佛法,救度众生,你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有百人学他就有一百个化身,有千人学他就有千个化身,只要有人肯仿逅胙锓鸱ǎ凼酪羝腥簿陀形蘖课薇吣趋岫嗟幕怼U馐前凑帐律侠此;若按照理性来讲,你若是成佛了,也真正地具足千百亿的化身。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什麽叫自在天身?即是天魔外道。我坦白地对大家说,这自在天身就是天主教、基督教的天主。大自在天王也是属於这类的宗教。他们的贡高我慢简宜不可思议,他们说没有佛、没有法,也没有僧,毁谤三宝。自认自己是最高无上,不可一世。为什麽会这样呢?就因为他们太自在了、太快乐了,的确是自在天身!但观世音菩萨并不见怪这类的众生,他们的机缘成熟了,一样为他们讲解佛法,令他们转迷成悟,归本还原。  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这「天大将军」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在天上做大将军。还有一种说法是天上的天神,他的天福享尽了,转到人间做大将军。观世音菩萨知道他们的因缘已宜度化,则现将军身为他们说法,破除迷津,觉悟无常,放下一切世间的快乐,发心修行,求证无上真正的快乐。  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毗沙门,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名字,也就是北方北俱卢洲的天王。四大部洲各有一位天王,即东天王、西天王、南天王和北天王。应以毗沙门身得到佛法度化者,观世音菩萨就现出北方的天王身为他说法。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小王身即指管理一国之王,仅仅在一国称王。应以小王身得度的,那麽观世音菩萨就现小王身来为他说法。  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  什麽叫做「长老」?在楞严经上说,凡是有道德、有智慧、有名望、姓也贵、年也高的人,长辈的人无不欢喜他,晚辈的人无不恭敬他。为什麽人人都对他好呢?就因为他心地慈悲、平等,对谁都一视同仁,热心帮助所有人,所以大家公认他为「长者」。如果有应该以长者身得度的人,观世音菩萨就现一个大富贵、大丈夫的长者相来为他说法。在大悲咒里有一尊观世音菩萨的大丈夫相,其相长有几尺的胡须,端然正坐,威风凛凛,这就是所谓的大富长者相。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就现出一个居士身来为这人说法。居士者,即居家之士,也就是在家信佛、守持五戒、奉行十善的人。什麽叫做五戒?就是戒杀、盗、淫、妄、酒五种大戒。什麽叫做十善?十善就是十恶的反面。十恶者即是身有三恶:杀生、偷盗、邪淫。意有三恶就是贪、_、痴。口有四恶业:绮语、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是所说的话尽是一些很不正当的邪语,专门讲男讲女令人想入非非。「妄言」就是打妄语。「恶口」就是粗口骂人。「两舌」是一个人有二个舌头。一个人怎会有两个舌头?并不是这人长了两个舌头,而是以一个舌头却说出两种不同的话,对某甲他就说某乙如何不好,对某乙他又说某甲如何不好,互相挑拨离间,所以叫两舌。口的四恶在十恶业里几乎已占了一半,身意恶业各有三种,口却有四种恶业。身有三恶、意有三恶、口有四恶合起来就是十恶。把十恶反过来就是十善。十善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贪、不_、不痴、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你不做恶也就是善了。做居士的一方面要奉持五戒十善,一方面才能护持三宝、拥护佛法、提倡佛教,使佛教一天比一天兴盛,这是我们每个做居士的责任。出家人的责任就是弘扬佛法。  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宰,即宰辖万化,就是做宰相或其他大官职。应以做官的这种因缘得度者,观世音菩萨也就现为一个做官或宰相身来为他说法。  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应该以一种在印度的旁门外道,志修清净梵行的婆罗门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就现这婆罗门的外道身来为这众生说法,令他明白佛法,依教奉行,将来好成佛道。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懂婆夷身而为说法。  比丘,是梵语,译为三种意思:?怖魔:因为有人出家修道,受具足戒则魔眷减少,故令魔王恐怖。?乞士: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疾风之刃魅罗刹裸身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