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学习的学兵学习期间部队给开工资

在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她的名字响当当 -军报记者
在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她的名字响当当
世界冠军的“小师妹”
在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她的名字响当当。
明眸皓齿,浅浅微笑,小鹅蛋脸,1米72的高挑身材,宛如清新脱俗的邻家萌妹子。
周六,军体馆,推开门就听到阵阵加油呐喊声。闻声追源,只见一群人围在乒乓球台前,一个身手矫健的背影似曾相识,果然是她——魏来。
隔网相对的是地方高校慕名而来的一位男运动员。突然,魏来改变战术,不再一味猛攻,逮着机会打落点,球的线路一个比一个刁,让对手防不胜防。
漂亮,又是一板反手弧圈球……喝彩声再次响起,魏来完胜。赛后对手与她握手时,伸出大拇指,魏来羞涩地微笑,全无打球时的霸气。
每到周末,军体馆异常火爆,总少不了魏来的身影。不少人专门来看魏来打球。他们说,与魏来打球,看魏来打球,都是一种享受。
魏来是东北人,曾是世界冠军王楠、郭跃的“小师妹”,乒乓球国家一级运动员,取得过辽宁省乒乓球比赛第一名、全国青少年乒乓球赛季军。
“发长球,急如电,发短球,小三角,出台球,敢上手,勤跑动,多侧身,胆要大,心要细,有杀气,成霸气”的乒乓球三字经,魏来背得滚瓜烂熟。她说,从8岁开始打球,白天上课,晚上训练,童年从来没有周末和寒暑假,一直梦想着像师姐一样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然而,2009年,魏来突然作出一个决定——报名参军!改变命运的决定缘于一个偶然,观看国庆60周年阅兵后,她被三军女兵方队的英姿深深吸引。
乒乓球,是部队官兵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穿上军装的魏来,依旧热爱乒乓球,在驻地部队乒乓球联赛中一举夺得第一名。
2014年报考军校时,她的志愿是“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她说,国庆大阅兵的女兵方队均由该学校抽组,一定要考进这所军校。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学校受命组建白求恩医疗方队。消息传来,魏来一夜未眠,写下一份长达7页的申请书,最终如愿以偿。
盛夏的阅兵村,骄阳似火,地表温度高达50摄氏度。魏来从小打球,习惯性弯腰防守进攻,右肩无意识后耸,双腿合拢缝隙较大。为了纠正痼癖动作,她白天背“工”型架,让腰杆挺起来,晚上则用背包绳紧紧捆住双腿。曾经的运动员经历,亦让魏来别具优势,平板支撑、5公里体能训练,她都感觉是小菜一碟。
“摆头要像击球的感觉一样……干什么事,都要打一仗进一步。”魏来在训练日记中写道。
胜利日大阅兵,白求恩医疗方队268名女兵肩背单兵急救箱,乘坐新型运输车,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关于魏来的报道,一度铺天盖地席卷新闻媒体。
阅兵归来,魏来对医者使命有了别样的理解——人生处处皆战场,乒乓球“战场”输了还可再战;卫勤保障的战场,输了就意味着死亡。投身卫勤训练场,魏来一次又一次穿越“硝烟”,宛如一只战地白鸽。
页面加载中,请稍后…查看: 55663|回复: 114
裁军30万,基层军医会改为医务士官吗?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
阅读权限85
裁军30万,基层军医会改为医务士官吗?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
士官卫生员去深造培训不行吗!瞎联系!
阅读权限70
本帖最后由 awangling 于
20:13 编辑 % }/ X( ]! G5 [6 b
我觉得你的思维完全封闭了,轮替轮替轮替!+ ]+ ?8 }&&t( s) F6 j& v
那种认为一个岗位必须扎根几十年本来就是很落后的想法,bd ...9 @; q: B2 m6 A9 x4 a, p# c
只能说明你这种人要么在ZB大机关呆久了,在大城市呆习惯了,思维也是大城市的思维,要么在学校呆傻了!
下面的基层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军医是什么生存状况,你啥也不懂,就知道在这儿说地方医院不怎么样,编制少,…可是人家再差也是医院,比你BD的赤脚医生有前途万倍!BD的医院根本不怕没人,你难道招人都要是来BD的医院,那就算我没说!
你知道全军90%(非中心医院)的单位都在县以下么??边防LD和营大多数到最近的偏远乡镇都还有10多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单位大量存在!!不是在大都市!!S以下军医就是赤脚医生的角色!!
就凭这一点你认为能招到多少正规大学生来,还说提高政策和待遇招专家教授来,真是太搞笑了!你可知道地方三甲医院的人大医院呆了甚至于10余年了有几个想下县以下小医院代职的??更别说什么村赤脚医生了,你看到县医院的医生到村里代职赤脚医生的么??更别说什么偏远山区了) N' x+ h& G&&q1 Q
BD的实际情况就是绝大多数都是赤脚医生的角色!你不要否认!$ J2 ^3 Q2 Y" e+ G
BD最有实际意义的出路的是把军医大全裁了,留下一些科研院所,留一部分中心医院和总院。大力扩篇白求恩士官学校,同时提高岗位津贴,边防LD总收入起码得是省会2倍才行。
大力向地方招卫校毕业的,这些卫生士官先到总院培训,再分下去,每年分批上去临床培训1-2月。所有作战BD部队全是卫生士官,正规大学生军医全到中心医院,真正有ZUOz行动和大演习,必须是中心医院跟随驻扎保障。一般的行动和平时保障就卫生士官就行了(培训一下完全可以达到乡镇卫生院以上的医疗水平),也就是搬运抢救体力活,真急需军医,放个军医也没用,啥也没有,不是没用能有什么用??% u8 Y' D* x1 ]- _( W$ D
& & 把你这样的专家教授放边防LD,我看你也啥做不了。
回过头看一看,也算名牌大学毕业,自己拿18年的青春换一个差额事业编制,还觉得挺幸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啊?&
阅读权限60
个人认为为啥基层军医都不想干:一是没有平台,医学发展到今天,已是一个系统性的多学科协作的模式了,你个人技术在高,也搞不定,把大医院的专家教授扔到基层,过几年也废了,他们能成专家,是因为他们有医院这个平台。因此,不是去医院进修就可以解决的。除非在医院进修2-3年,回基层工作半年。二是没有上升的空间,你见哪个单位的后勤部长或副部长是由卫生队长、医院院长、卫生科主任提的。凡是到基层的基本是分配时没啥关系的,因此,又基本没调到大医院的可能,考研什么的,就更走不了啦,前途无亮,好坏都差不多,那就混吧!三是从事的行业又是军地通用的,现在军队的大趋势就是一直在削弱医疗系统,个人能抗的过大势吗?
明白人。技术活就是手艺活,没平台理论再高都没用&
阅读权限70
本帖最后由 awangling 于
23:50 编辑 / |0 O4 g3 C1 _5 }, A2 C&&\: o! @9 ?
这是乱整。
军医应该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岗位,高待遇、高荣誉是保留医学人才的根本。
可能有人认为基层 ...1 O# S9 }: F8 S+ f9 R- C
- n/ U: d0 L/ c5 z&&A
“可能有人认为基层军医没用,可军医本来就是战时保命用的,如果军医无用,那和平时期战士何用?”$ m+ ]' R3 ^7 W* d* k) g$ b
“军医岗位轮替制度,大幅度提高医生待遇吸引医学专家入部队,从国家层面把医生入伍经历作为以后地方从医的资本,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O5 ^1 B* P& D5 R# k# d- w
你在这搞笑吧!!大幅度提高医生待遇吸引医学专家入部队,怎么个大幅度法??在省会,你起码得1.5万吧,在边防看你4万/月能招几个重点院校的学生来,注意这还是指学生,至于锻炼了几年甚至成了顶梁柱了,在偏远的边防我看你给15万/月给他们说实情是到边防连队当赤脚医生,我估计都招不来几个!!大幅度提高医生待遇吸引医学专家入部队,你这是在开国际玩笑吧,大幅度待遇引专家到部队医院肯定能行,你引他们到基层去,甚至边防去,你试试看,你给个20万/月会有专家来不!!0 g# V# i&&L$ K
从国家层面把医生入伍经历作为以后地方从医的资本,这一点就看国家是不是战争状态了,如果是还是有可能,平时就算了,真正的医学生不会来这儿渡什么金的,人家的几年时间可是职业上升的黄金时段。看你就是有点在搞笑的样子啊,搞得部队招人进来都是进301医院那种啊,很搞笑啊
说多了都是眼泪,没脱坑的想脱坑,我这样脱了坑的想立马走人。&
阅读权限70
我确实无话可说了,你叨来叨去其实就这几句话,我试图换个角度告诉你另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你可以不认 ...&&O4 _& Q. U&&u! e& W0 G( r4 u
说你又说不出个理来,就知道满口黄瓷,什么提高,什么招地方的,什么……看你这脑子就是个天天坐在办公室幻想者!; X7 d/ F3 J1 H1 }. [- o
不过羡慕你,不用到下面来,要不你会在这儿上吊的!!
阅读权限70
基层军医绝对是部队的一大败笔,不让走更是败笔。
阅读权限85
本帖最后由 烈火燎原 于
10:45 编辑
& R6 e8 [" Y1 p&&?/ p
“可能有人认为基层军医没用,可军医本来就是战时保命用的,如果军医无用,那和平时期战士何用?”
“ ...' r& ^9 s* E5 b* N" {- X: A. c6 _
我觉得你的思维完全封闭了,轮替轮替轮替!" z* }/ j/ }( V6 ]! F+ t, r
那种认为一个岗位必须扎根几十年本来就是很落后的想法,bd盖革也是要理顺这个问题,你反反复复就在这个问题上钻牛角尖,我也无语了!
还有,所谓职业资本你懂不起吗?你是不是与社会脱节太久了?地方上一个医生再怎么牛逼,平台最重要,而现实是全国三甲医院起码有1/3的一线医生没有解决编制问题,而不管有无编制,在文章、课题差不多情况下职称怎么评也有很多政策说法,还需要我再进一步说明不?/ D# G1 Z( \' r- f3 ^
我以为在&军医大要三所吗? &的帖子里我们已经讨论地很清楚了,你看看里面,在点评里被别人揶揄了一通我也以为你想明白了,没想到又转进在这个帖子里继续钻牛角尖了。你可以不认同我的观点,我们求同存异,但你的语气、思维这么僵化,我很担心你的前途啊。
阅读权限65
军医应该主要配备在旅团级单位,必要的营级保留一位军医就行了,营以下分队只保留医务士官就行了
阅读权限65
医学类地方基本上可以取代,野战烧伤科部队比地方擅长一些&&
你让夏照帆情何以堪啊&
不完全同意你的后一句,复杂烧伤、战伤、创伤的唯一院士在上海9院,人家的医疗水平可以秒杀一切部队医院。包括大家自娱自乐、引以为傲的3医大野战创伤&
阅读权限85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由原白求恩军医学院改建,成立大会于日在该校白求恩会堂召开。大会由总后司令部刘卫平副参谋长主持。在全校官兵齐唱国歌后,总后政治部陶德平副主任宣读了中央军委关于该校改建、编制调整的命令。第四军医大学和该校签署交接纪要,双方领导先后发言。总后副政委刘晓榕代表总后党委和廖锡龙部长、刘源政委出席大会。刘晓榕向该校授旗,并宣布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改建成立。
阅读权限85
" h$ `! A; E" d1 O8 }7 J' R
现在在试点,特招了一些地方大专的当士官军医,我们这分来俩,不过一直没下医师命令,也不太敢让她俩值班, ...
这是乱整。
军医应该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岗位,高待遇、高荣誉是保留医学人才的根本。
可能有人认为基层军医没用,可军医本来就是战时保命用的,如果军医无用,那和平时期战士何用?( Q% C, Z4 q4 I) k2 `6 [" V
可能有人认为现在的基层军医技术很差,而大区军医又不怎么为兵服务,这才是真正需要改变的。军医岗位轮替制度,大幅度提高医生待遇吸引医学专家入部队,从国家层面把医生入伍经历作为以后地方从医的资本,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你说的大家都知道,可是实行起来太难了,还是把军医大学都裁了,以后基层全由医务士官担任好操作。还有医学生被部队伤透心了,没心情再跟他们玩了,真打仗了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阅读权限85
基层军医的确是起不到太多作用
阅读权限70
现在毕业生太少,从地方招一批大专生可以。
阅读权限75
嗯,我看行,批准了!
阅读权限55
裁的还是不够多。。。。。。。
阅读权限70
坚决拥护,贡献一个名额,成为三十万分之一
阅读权限90
士官也是军人&&跟裁军没有必然联系吧
阅读权限75
风中蝴蝶 发表于
军医应该主要配备在旅团级单位,必要的营级保留一位军医就行了,营以下分队只保留医务士官就行了
我艹,你哪个单位,连队有军医编制?
阅读权限85
待转业干部30 发表于
12:09. k" V* E1 m# B1 i2 f* j8 B; C
我艹,你哪个单位,连队有军医编制?% E0 _$ L4 g& {2 ^3 ]
基层多了去了。。。。
阅读权限85
不要瞎说一通,学校名称跟改革有关系吗?士官卫生员去深造培训有什么不可。
现在主要是干部比例太大,把军医撤掉,改成士官担任,减少干部人数,同时实在的士官更安心基层。&
阅读权限75
现在在试点,特招了一些地方大专的当士官军医,我们这分来俩,不过一直没下医师命令,也不太敢让她俩值班,以后不知道会不会推广
阅读权限65
我觉得够呛。& && && && &
阅读权限85
待转业干部30 发表于
我艹,你哪个单位,连队有军医编制?' g9 p& a&&]% a$ e3 b
连队哪有军医啊,只是一个士官卫生员
阅读权限75
待转业干部30 发表于
12:09( L- C& {( t0 H2 r$ o1 F( N- O
我艹,你哪个单位,连队有军医编制?- A. V3 \4 S6 I- x: }( g" R7 M
高原连队、边远艰苦连队还是有的,不过效果嘛…
阅读权限85
军医肯定是要加强的啊,怎么能撤呢
阅读权限75
看来只会留白求恩了,其他三个全都悬了。
阅读权限65
待转业干部30 发表于
12:09* ~/ q3 E) @2 p9 ~
我艹,你哪个单位,连队有军医编制?
我要是说某部队实编,一个连队平均两个以上军医,你信不信?8 O! q' {&&g. @5 N7 K9 ^8 _
如果某个特殊时期,学习休假的回来,有些连队会出现两名以上的军医" C" `9 X2 n0 m) r' i
没错,这就是现实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师生共观大阅兵 筹组女兵方队-中新网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师生共观大阅兵 筹组女兵方队
日 16:36 来源: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师生收看首都抗战阅兵盛典. 李洋 摄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师生收看首都抗战阅兵盛典. 李洋 摄
  石家庄9月3日电 (李洋)3日,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千余名师生在学校白求恩会堂,集中收看期盼已久的首都抗战阅兵盛典。
  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白求恩医疗方队”,是此次阅兵式上唯一的女兵方队,也是唯一用人名命名的方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筹组成立。
  阅兵式开始后,官兵们目不转睛,注视着受阅方队整齐划一、士气高昂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当看到学校抽组的白求恩医疗方队,作为地面方队压轴亮相,搭乘新一代高机动装备车气势磅礴驶来时,会堂里立刻掌声雷动,师生们激动心情溢于言表。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学员郑巍说,看到英姿飒爽的战友们从天安门广场走过,她的心情十分激动,从战友们的身上,她感受到了强大的力量。
  郑巍说,通过观看抗战阅兵式,让她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经历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和洗礼,“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学好业务知识,争当一名优秀的卫勤尖兵。”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教员张国英告诉记者,她在1984年作为学校女兵方队的一员,从神圣的天安门广场走过,今天看到学校组成的方队又一次在天安门前铿锵绽放,为她们感到骄傲与自豪。
  张国英说,她想向每名受阅的队员说一声,“你们是最棒的,你们向世人完美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女兵、白求恩传人的使命和担当。”
  观看完阅兵式后,该校师生们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释怀,自发来到白求恩铜像前缅怀先辈先烈、交流体会心得。大家纷纷表示,要大力弘扬抗战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争当白求恩传人”的铮铮誓言,为现代卫勤全面建设贡献力量。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教员王蕙萍说,一个个英模方队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要传承和发扬好革命先辈用生命和献血凝聚起的精神力量,立足本职岗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前身是日由白求恩参与创建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抗战期间,学校师生坚持“边教学、边战斗、边救治”,参加百团大战、反“扫荡”等战役战斗百余次,向抗日战场输送1500余名医务人才,近百名师生牺牲在抗日战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组建女兵方队先后三次参加国庆首都阅兵。如今,学校第四次抽组人员参加首都阅兵,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铿锵女兵的飒爽英姿。(完)
>军事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见闻_网易新闻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见闻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见闻)
   “九一八”,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在大雨中举行分列式。新华社记者黎云摄
原标题:“九一八”,我们成为白求恩的弟子——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见闻
新华社石家庄9月18日电题:“九一八”,我们成为白求恩的弟子——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见闻
黎云、谢佳璇
对于解放军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的学员来说,9月18日不仅仅是国耻日。
日,在太行山麓晋察冀边区一个叫牛眼沟的小山村,白求恩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要为抗日军民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的前身——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成立。从此,边区二十多万抗日队伍有了自己的救护力量。
把学校的建校日定在9月18日,是开国元帅聂荣臻亲自审定的。从那时起,勿忘国耻、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信念就刻入了每一名白求恩传人的骨髓之中。
77年后的9月18日,又有千余名从全军选拔而来的医务士官学员走进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与其他军校不同的是,这所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英雄院校,用同样一场充满硝烟的实战化演练,为新学员上了军校入学第一课。
实战化演练开始前,校长李云波吧一面“左克连”的鲜红大旗授予100多名学员代表,“抗战到底,决不投降”的呐喊再次在学员耳边响起。
“九一八”,冒雨参加分列式的女医务士官。新华社记者黎云摄
那是在日,学校前身,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学员队副指导员左克与战友掩护八路军伤病员转移,深陷重重包围。左克身中十余刀后倒在血泊中,牺牲前仍高呼“抗战到底,决不投降!”学校在优秀学员中,抽组成立了“左克连”,承担学院的教学示范和重大演训任务。好好学习,刻苦训练,争取戴上“左克连”的臂章,成为全校学员的目标和追求。
“左克连”现任指导员王蕾告诉记者,“学校有100多名师生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今天,英雄的旗帜交到我们手上,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让她高高飘扬!”
下午3时,在石家庄绵延的秋雨中,2颗绿色信号弹划过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综合战术卫勤演练场上空——演练假想,我步兵分队在向敌前沿发起冲击的过程中,遭敌重型火力阻击,造成我坦克损毁,坦克乘员严重烧伤、骨折。
“伤员”被医务士官抬上装甲救护车。新华社记者黎云摄
伴随保障的卫生士官把坦克乘员从“燃烧”的坦克上抢救下来,进行止血和简单包扎,随后呼唤装甲救护车前接后送。自救互救、伤员搜寻、火线急救、化武防护、紧急后送等多项实战科目依次展开。
如何按照实战化要求培养能打胜仗的卫勤尖兵,校长李云波提出,必须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维,突出实用性、野战化,最大限度满足战场需求。“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李云波说,学校培养的,是从死神手中争夺生命的人,学技能比拿文凭更重要。
为帮助学员缩短新生适应期,迅速找准战场定位,每年的开学,除了传统的参观展馆,新生一入学,就先用“实战”入脑,坚定争做白求恩传人的信心决心。
现场实爆的气浪刚刚散开,女卫生士官陈晓婷穿过滚滚浓烟,对一名伤员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一气呵成,协同其他救护员转移上车。大雨中,演练学员全身湿透,一身泥泞。
   “左克连”的学员。新华社记者黎云摄
一年前,作为白求恩医疗方队的一员,陈晓婷与战友们参加完93胜利日阅兵返校后,立即投入到紧张刻苦的学习训练当中。学校培养的学员中,超过半数都是女士官。毕业以后,他们将跟随部队遂行卫勤保障任务。在多次国庆大阅兵和“九三”大阅兵庆典上,以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女学员为主体的红十字方队多次走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成为庆典中靓丽的风景线。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进一步铸牢军魂,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多年来注重讲好学员入学第一课,除了一如既往地用白求恩精神和抗日传统激励学员,每年的“九一八”,都要举行全校师生参加的阅兵,风雨无阻。当年近六旬的老教授和刚入学的新学员一起,精神抖搂地走过检阅台,白求恩精神也世代相传。
   “左克连”。新华社记者黎云摄
“请记住,你们是在战场上能让战友活下去的人。”学校政委于维国政委这样对新学员们说,扛起钢枪能打胜仗,背起药箱救死扶伤,既是战斗员也是救护员,这才是白求恩的子弟。
而对于刚刚走下演练场的卫生士官陈晓婷来说,在“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以一种特殊的仪式伴随新生加入红十字方队,将深刻烙印在脑海之中。“这对于我来说,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礼”陈晓婷说。
   呼唤医疗装甲车前接后送。新华社记者黎云摄
   呼唤医疗装甲车前接后送。新华社记者黎云摄   学员在大雨中列队参加开学教育活动。新华社记者黎云摄   医务士官学员对“伤者”进行战场救护。新华社记者黎云摄   战术背景下,一名坦克乘员“受伤”,学员正在组织抢救。新华社记者黎云摄
(原标题: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见闻)
本文来源:新华社新媒体专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