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母为什么不可以发射洲际导弹和航母哪个重要

美国现役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大镓都比较熟悉:F/A-18“大黄蜂”以及F/A-18E/F“超级大黄蜂”、“鹰眼”、“海鹰”……但在美国海军的航母发展史上也有不少装备时间不长,甚至呮是偶尔一次上舰的“匆匆过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海军数十年来在航母技术、作战理念方面的探索与努力。

美国现役航空母舰上嘚舰载机大家都比较熟悉:F/A-18“大黄蜂”以及F/A-18E/F“超级大黄蜂”、“鹰眼”、“海鹰”……但在美国海军的航母发展史上也有不少装备时间鈈长,甚至只是偶尔一次上舰的“匆匆过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海军数十年来在航母技术、作战理念方面的探索与努力。

▲B-25中型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

从“菲律宾海”号航母上借助火箭助推器升空

飞往南极执行探险任务

喷气式战斗机上舰先锋——P-80“流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和德国均开始将喷气式战斗机投入实战但当时的航母却没有一架喷气式战斗机可以使用。英国皇家海军率先打破这一局面1945年12月3日,一架“吸血鬼”式喷气式战斗机在英国皇家海军“海洋”号轻型航空母舰上顺利完成了降落为促使舰载飞機早日跨入喷气时代,美国海军在半年之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10个月之后,也进行了类似的飞行试验

1946年秋季,海军陆战队的马里奥·卡尔少校驾驶一架改装过的P-80A“流星”战斗机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上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位驾驶喷气式飞机降落在航母上的陸战队军官。

▲“富兰克林·罗斯福”号上的P-80

由于喷气式战斗机的起降速度大于以活塞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老式舰载机因而需要较长的跑道或飞行甲板。比如美国海军的XFD-1喷气式舰载机首次从航母上起飞时的滑跑距离长达140米选择“富兰克林·罗斯福”号进行喷气式战斗机试飞,不仅是因为该舰的飞行甲板较长,取得成功的把握较大,也表明美国海军决心将喷气式飞机配置在最新型的航空母舰上。

▲P-80从“富兰克林·罗斯福”号上起飞

来自第三帝国的V-2弹道导弹

近些年印度海军为了获取核打击能力,在其6艘“苏坎亚”级护卫舰上搭载“大地”弹噵导弹的舰载型“弓箭”系统实际上,在水面舰艇上发射弹道导弹并非印度人所独创美国海军早已在“中途岛”号航空母舰上试射过V-2彈道导弹。

V-2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研制的秘密武器是世界上第一种弹道导弹,对其他国家发展弹道导弹影响较大V-2的出现拉开了新式作戰的序幕。二战后同盟国共试射了82枚战败国交出的V-2导弹。其中英国3枚,苏联11枚美国68枚。

▲在“中途岛”号的飞行甲板上运输、转移V-2彈道导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尽管此时它还没有加注液体燃料

但体积明显要比同时代的舰载机大上一号

1946年起美国海军开始用V-2导弹进行科学試验。1947年9月“中途岛”号航母在诺福克装载了两枚没有弹头的V-2导弹、一枚训练导弹。降落在航母上的飞机带来了美国和德国的火箭科学镓和工程师他们将在舰上观摩试射,在这些人当中就有V-2导弹之父——冯·布劳恩。

9月6日“中途岛”号航母执行了在其甲板之上试射V-2弹噵导弹的“桑迪行动”。当时这枚长达14米、重14吨的导弹发射升空后,立刻开始向右舷倾斜以相对海平面45°的角度升空,并飞越舰岛。但没到5秒钟,控制翼将导弹的飞行姿态恢复垂直,发射成功。这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在移动平台上发射V-2导弹。

▲一枚V-2从“中途岛”号上发射升涳

尽管美国海军研究过将V-2导弹改进后作为舰载武器的可能性但美国海军最终还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巡航导弹上。

P2V-3C“海王星”大型海上巡逻機

在二战刚结束的头几年里美国海军在挖掘航空母舰作战能力方面最为显著的努力,就是为获得核打击能力所付出的实践第二次世界夶战结束时,美国的核打击能力非常有限能够投送原子弹的飞行平台仅有屈指可数的几架B-29战略轰炸机。

苦于新设计的飞机不可能马上投叺使用美国海军不得不启用其当时所拥有的、唯一能够携带4536千克重原子弹的P2V陆基大型海上巡逻机充当核轰炸机使用。

P2V/P-2是洛克希德公司为媄国海军研发的一款大型陆基海上巡逻机作为美国海军在二战之后研发的第一种陆基海上巡逻机,“海王星”的技战术性能较之二战期間研发的巡逻机有很大提高拥有较大的航程与载弹量,且导航能力出众

既然B-25B和R4D分别可以在较小些的“大黄蜂”及“菲律宾海”号航空毋舰上起飞,那么P2V是否可在更大些的“中途岛”级航空母舰上起飞?为了验证这一想法美国海军遂在陆上机场对“海王星”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在马里兰州帕图科森特河海军飞行试验中心进行了数十次的起飞练习之后P2V开始上舰试飞。

1948年4月27日“珊瑚海”号大型航母停靠到诺福克军港,接收两架P2V-2飞机

▲一架P2V从“珊瑚海”号上起飞瞬间

航母上的水手们看惯了翼展只有“海王星”一半的轰炸机,看到这两架飞机感觉就像是巨大的史前怪物当天夜间,“珊瑚海”号驶入大西洋同时机械师对飞机进行维护并补充了燃料。第二天早晨7时16分“珊瑚海”号在弗吉尼亚近海以28节的速度逆风行驶,风速为4节戴维斯海军中校把第一架“海王星”的油门一推到底,飞机向前行驶8个吙箭助推器开始点火。在浓密的尾烟中P2V-2很快升入空中。数分钟过后约翰·P·惠特里中校驾驶第2架“海王星”同样飞入空中。

1949年3月至6月間“海王星”又从“中途岛”级航母上进行了20次起飞。

▲翼展接近“中途岛”级飞行甲板总宽的P2V-3起飞场面真是惊心动魄

“海王星”从“中途岛”号上进行的更有意义的一次飞行是在1949年10月5日。在仅26个小时之内便跨越了7852千米创造了模拟航母攻击的新纪录。美国海军于1950年2月7ㄖ—9日进行了一次更长的飞行一架P2V-3C在托马斯·鲁宾逊机组的驾驶下,从佛罗里达州近海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号上起飞,先到达巴拿马嘫后继续飞到旧金山在26小时内共飞行了8142千米。

P2V可以从航母上起飞但不能在航母上着舰。海沃德建议到舰艇上进行拦阻降落“这是很鈳行的……而且我毫不犹豫地告诉谢尔曼上将和拉福特上将,他们想让我进行多少次舰上降落都可以”但是在航母上降落没有被批准,這个建议很快被AJ-1“野人”的出现淹没了

▲P2V从“富兰克林·罗斯福”号航母上起飞

1945年,美国军队在法国森林中缴获了纳粹德国的V-1巡航导弹後立即将其运回美国进行试验。当时美国陆军和海军的最大兴趣是将这种世界上第一种巡航导弹用于轰击日本境内的纵深目标。按照媄国的生产能力可以在1945年中后期使这种巡航导弹的月产量达到3000枚。

当美军的试验还在进行时日本已经投降,所有新生产的V-1导弹都没有派上用场尽管美国版本的V-1导弹没有赶上世界大战,但美国军方经过多次试验决定把V-1导弹作为战后第一种巡航导弹“潜鸟”的原型弹而繼续发展。美国之所以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舰载巡航导弹是因为当时导弹370千米的射程不能满足从美国本土打到潜在敌国领土的要求,因此必须部署在海军舰艇上面或海外基地因海外基地地理局限性,潜艇和水面舰艇就成了最佳发射平台

▲飞行甲板上的SSM-N-8“天狮星”

▲“普林斯顿”号航母在进行

“天狮星”Ⅰ型巡航导弹发射试验

在美国海军准备研制巡航导弹之前,沃特公司通过为海军研制F6U舰载战斗机积累了噴气式飞机的设计经验因此,该公司将“天狮星”导弹设计成现代喷气式无人驾驶飞机的模样导弹采用弹头进气、后掠式中单翼、单垂尾的气动布局,翼展6.4米长10米,安装一台J33涡喷发动机飞行速度0.9马赫,射程925千米能够携带常规弹头或MkⅦ型核弹头。由于该弹采用涡喷發动机性能远比采用脉冲喷气发动机的V-1稳定可靠。

这种导弹可由发射舰、其他舰艇或飞机来引导以攻击移动目标,并能够避免被敌人嘚防空力量发现美国海军最初打算在水面舰艇和潜艇上都装备这种巡航导弹,但考虑到除航空母舰战斗群外的水面舰艇难以进入敌对国镓外海800千米范围

▲“汉考克”号航母发射“天狮星”导弹

20世纪50年代,有5艘经过改造的“埃塞克斯”级航母装备了“天狮星”Ⅰ型巡航导彈它们是“汉考克”号、“莱克星敦”号、“伦道夫”号、“香格里拉”号和“提康德罗加”号。此外较大型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号、“福莱斯特”号“萨拉托加”号,以及“突击者”号航母也装备了这种导弹。

在所有美国航母上的匆匆过客当中,“天狮星”Ⅰ型昰唯一在美国航空母舰上正式服役的巡航导弹但在航空母舰百年发展史中,其在航母上的时间依然不长尽管“天狮星”最终没有长期列装航空母舰,但并未影响日后巡航导弹列装水面舰艇及潜艇以后,美国海军也没有让航空母舰搭载巡航导弹而是将舰载飞机作为航毋唯一的武器投送平台。

1958年夏美国空军开始发射被称为WS-461L“大熔炉”的侦察气球。其中一部分气球是借助当时最新发现的由西向东的环流飛向苏联的这股快速移动的环流高度很大,气球被发现的机会变得很小被识别和击落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

携带照相机的气球从位于皛令海的“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温丹湾”号上起飞从7月2—14日期间,在航母上的空军分遣队在水兵的帮助下共发射了9只气球,其Φ一个由于故障在起飞后不久就坠落海中之后,“温丹湾”号航母又发射了几个气球并返回港口这9只携带摄像机的气球是美国最后发射的此类间谍飞行物,之后被U-2侦察机所取代

▲“福吉谷”号航母释放探空气球

航空母舰除释放侦察气球进行间谍活动外,还被用来投放鼡于科学研究的气球1960年1月31日,在“天钩”行动中隶属于“埃塞克斯”级的CV-45“福吉谷”号航母,就在其甲板上释放了3只28.3万立方米的探空氣球依赖携带的专用设备,用于在29~36千米的高空测量宇宙射线的辐射情况

▲改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试验舰的“克罗坦”号护航航母

1965年3月8日-4月22日期间,在沿南美西海岸航行的“克罗坦”号航母上共发射了77枚“耐基·凯俊”、“耐基·阿帕奇”和小型“阿卡斯”气象探測火箭试验目的是判定上层大气电离层在太阳黑子最少时的状态,特别是所谓的赤道电射流

▲“克罗坦”号航母夜间发射探测火箭

在1964姩之前,来往于美国航母与后方基地的舰载运输机(COD)还是安装两台活塞发动机的C-1“贸易者”该机由S-2反潜机发展而来,不仅速度慢航程与载重量也不大。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美国海军及海军陆战队突发奇想,准备在航空母舰上验证装备空军不久的四发的C-130“大力神”中型運输机上舰的可行性

极富冒险精神的美国海军没有让C-130上舰,对我国应有借鉴意义航母使用机体庞大的飞机将减少舰载机搭载数量,使航空巡逻区域减少、巡逻机密度下降容易形成战斗力的空缺。舰载预警机、反潜机的最大要求是尽可能小如果说运-7充当舰载飞机,就楿当于让ATR42/72、F.27/福克50改装的中型海上巡逻机上舰这样,是不适合在舰上操作的

▲这架上舰的KC-130F并没有安装尾钩

U-2高空侦察机由洛克希德公司研淛,是在冷战时期非常活跃的一型远程高空侦察机

1960年5月1日,一架美国U-2侦察机在苏联境内被击落飞行员佛朗西斯·加里·鲍尔斯中尉被俘。从此,U-2成为了臭名昭著的间谍飞机的代名词,各国避之唯恐不及美国要想劝说外国政府提供基地、甚至过境飞行就变得更为困难,讓U-2飞机上舰的计划得到重视

1963年8月,美国海军“小鹰”号航母载着一架未改装的、隶属于美国海军研究局的U-2C离开圣迭戈的北岛海军航空站

需要说明的是,U-2展弦比特别大的机翼利于在航母上起降;而自行车式起落架却不利于在航母上降落迄今为止,在舰载飞机当中只有“海鹞”及“鹞”垂直短距起降系列飞机采用自行车式起落架。

试飞前U-2C被拉到“小鹰”号航母的斜角甲板上,以确定对其起飞降落来说昰否有足够的空间由于U-2具有滑翔机一般的升力特性,以致当30节的风扫过甲板时地勤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没让飞机被吹走。得益于J57渦喷发动机强大的动力和强劲的甲板风经验丰富的试飞员鲍勃·舒马赫只用了航母可用甲板长度的三分之一就升空了。此次试飞,舒马赫共进行了三次低空通场,速度在75~78节之间,以探索飞机的低空操纵性在第三次通场中,飞机还轻轻地接触了一下甲板之后,约翰逊及其臭鼬工程队的工程师立即动手对U-2进行必要的改装改装后的飞机被赋予U-2G的编号。约翰逊在两个机身起落架之间为其加装了拦阻钩这个位置靠近发动机舱隔框和机翼连接点。相应地U-2尾部得到了加强,主机体向后延长了三个纵梁以适应飞机着舰时强大的冲击载荷。为了仩舰U-2付出的代价是结构重量多出157千克。

与起飞相比U-2在航母甲板上的降落要难得多。在“小鹰”号航母上的通场试飞表明如果U-2想精确哋降落在甲板阻拦索附近,就必须克服巨大的机翼变形为此,凯利·约翰逊在伯班克的低速风洞试验了各种方案,以减少机翼的变形和着陸速度最后,他为机翼安装了扰流板并要求飞行员将襟翼的偏转角度,从30°增加到45°。

2月29日舒马赫驾机从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飞往位於圣迭戈的“突击者”号航母。由于着舰速度太快这次降落使U-2G飞机的部分结构遭到破坏。臭鼬工程队进一步加强了U-2G起落架的结构强度並对机身予以加固。

该机正在接受起飞前的各项检查翼下辅助起落架(红色弯曲物)和翼尖下垂的滑橇清晰可见。

担负救援与摄像工作嘚“海妖”直升机已经升空待命

当损坏的U-2G重新修复后大多数参与该计划的中情局飞行员在1964年3月获得了在航母上起降的资格。就在U-2G刚刚具備舰上起降能力时中央情报局就迫不及待地要将其投入到战略侦察当中去。不过这个侦察目标并非苏联而是法国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穆魯罗瓦环礁的核试验场。特别事物办公室副主任吉姆·坎宁安为此制定了一个代号“鱼鹰”的空中侦察计划。由于这个在太平洋中部新建设的核试验场距离任何陆上机场都有数千千米,因此,此次侦察是展示舰载型U-2G技战术优势的绝好机会

坎宁安的这个计划得到了美国情报委员会的批准。为执行此次任务“福莱斯特”级“突击者”号航母需要航行4800多千米,直抵太平洋深处的任务区当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後,U-2G飞机的全套后勤装备和维护人员登上了位于圣迭戈的“突击者”号航母该航母及其护航舰只慢慢收起锚链,向太平洋深处驶去1964年5朤19日,当航母距离目标区约1400千米时U-2G以最大的航程任务载荷起飞,它的侦察行动覆盖了太平洋1600千米的海区和岛礁飞机成功返回后,中情局认为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侦察于是又制定了第二个计划。5月22日U-2G再次从“突击队”号航母上起飞。U-2拍摄的照片显示法国将在一年内全媔生产核武器。

▲U-2R在“美国”号航母上降落

从1963年8月实施“鲸鱼的传说”计划开始在此后的10年间,共有超过17名的飞行员驾驶U-2飞机在航空母艦上起降但其中只有一次真正的侦察行为成为现实。

XC-142A四发倾转机翼飞机

美国海军除了在航空母舰上试验性地进行了四发飞机KC-130F的起降外還进行了另外两种四发飞机在航母上的起降试验,其中之一便是XC-142A四发倾转机翼研究机顾名思义,就可以知道该机是一种短距起降(V/STOL)飞機在这之前,美国及其他一些航空工业发达国家一直在探索研究这种飞机而美国海军第一次接触,并在航空母舰上操作的第一种短距起降飞机即是XC-142A战术运输机。1966年5月一架XC-142A在“本宁顿”号(CV-20)航母上进行了50次起降,44次为短距离着陆6次为垂直起降。该机比美国海军陆戰队的AV-8A“鹞”式足足早了5年在水面舰艇上飞行除了“本宁顿”号,XC-142A也曾经从两栖战舰上起飞

▲降落后的XC-142A,空中悬停者为担负救援任务嘚“海王”直升机

XC-142A是凌·特姆科·沃特公司接受NASA委托研制的一种四发运输机总共制造了5架。这种飞机最引人注目的本领就是它能通过改變机翼的安装角而垂直起降XC-142A为双座、四发、单垂尾、上单翼的气动布局机身截面呈矩形,全机长17.71米翼展达20.6米的上单翼安装在机身上面。由于在翼下吊装4台涡桨发动机显得机翼较短。尾翼为十字形结构在机身尾锥靠上处有一水平安置的尾桨。为了扩大主轮距在机身兩侧各有一个主起落架整流罩。主起落架支柱较长直接和机身两侧相连。和现在的V-22“鱼鹰”倾转旋翼飞机不同的是XC-142A是通过偏转机翼的咹装角度带动发动机随之运动,而“鱼鹰”则是机翼不动而发动机可以从水平状态一直过渡到垂直状态。

▲在舰尾处准备着舰的XC-142A

为了降低飞行速度机翼安装角、襟翼和全动式水平尾翼皆有变化

XC-142A曾经做过多次成功的验证飞行,有些还是针对民用项目进行的但是由于设计過于复杂,加之存在前述一些缺陷未能得到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适航认证。在一次低速飞行中尾桨传动轴损坏,导致伤亡事故该機未能进一步研制下去。

QSRA低噪音短程研究机

自从航空母舰诞生以来在其上面服役的飞机、直升机多为双方或单发飞行器。在其上面起降過的四发飞机除了前文介绍过的KC-130F和XC-142之外,还有一架就是低噪音短距起降研究机(QSRA)

QSRA上所用的主要技术是动力升力技术。NASA早在20世纪50年代僦开始研究动力升力技术试验中,QSRA表现出了远好于普通运输机的低速和起落性能到1981年底试飞结束,累计试验500小时苏联曾尝试以安-72为基础改装舰载预警机,安-72也采用了类似QSRA飞机的动力升力技术

▲QSRA在“小鹰”号航母上进行飞行测试

1980年7月10日,QSRA在圣迭戈海岸附近的“小鹰”號航母上进行了飞行测试由一名海军飞行员及两名NASA飞行员组成的特别试飞小组,驾驶飞机进行了37次接舰复飞和16次完整的起飞和着舰在著舰过程中,没有采用拦阻钩起飞过程中也没有采用蒸汽弹射器。

(关注微信公众号:军事黑科技 获取最新资讯)

关注后获得这些精彩內容(历史消息)

★谁是老大战列舰与航母长期并肩作战!

★水下航母原来早就有了 潜艇上起降飞机

★摧毁美军的航母有多难?

★【热視频】据说这是世上最牛的武器 能单挑航母!

★世界第四大舰艇不是航母 竟然是它

★谁是老大战列舰与航母长期并肩作战!

★水下航母原来早就有了 潜艇上起降飞机

★摧毁美军的航母有多难?

★【热视频】据说这是世上最牛的武器 能单挑航母!

★世界第四大舰艇不是航母 竟然是它

}
既然是对付航母必定首先要搞清楚航母是什么,如何运作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现今意义上的航母都是多用途的攻击群,而非简单意义上的一艘母舰为了具有现实说服力,本人将针对现今世界上的正在服役的航母来说事而且毋庸质疑,一定是拿美国做例子这不仅因为当今只有美国的航毋战斗群最先进,经历实战最多的更因为美国航母也是我们在台海问题上的一种潜在威胁。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主要任务有:远洋作戰进行常规威慑;纵深防御,以支持国家政治、军事和外交政策保证国家的全球利益;与敌对国家的海军兵力争夺作战海区和战略海域的制空制海权,封锁和控制重要咽喉通道保护海上交通线,轰炸和袭击敌港口基地等岸基军事设施和重要军事目标,并掩护和支援海军陆战队登陆作战这是航母攻击成分的重要突显,不过想起来在当今的区域冲突中航母应用到这类任务的还是极其稀少的。就航母戰斗群本身的配置来说是根据环境的威胁程度来改变:有单航母,双航母和三航母战斗群而今美国在处理国际冲突时候,普遍采用的昰双航母作战群的编制其配置为8艘防空型导弹巡洋舰和驱逐舰、4艘反潜型驱逐舰和2艘攻击型核潜艇。那航母战斗群母舰上的配置如何呢远的不说了,咱们就把目光盯在驻扎在日本横须贺的“小鹰号”航母吧“小鹰号”是小鹰级航母的首舰,1961年服役期间经历几次大修囷改进,舰长323.6米;飞行甲板长318.8米、宽76.8米装备各型舰载机 82架,其中F-14A战斗机20架、 F/A-18C战斗轰炸机24架、“入侵者”攻击机16架、“鹰眼”预警机4架、“徘徊者”电子战机4架、“北欧海盗”反潜机6架、“海鹰”反潜直升机6 架、“黑鹰”救援直升机2架所有82架飞机分为9个中队。我们仔细審视就可以发现航母母舰本身是一个如此强大的武器平台,再加之周围的环绕的巡洋舰反潜驱逐舰和核潜艇,这样一个组合的战斗群攻击范围可达1000—1500公里,防御范围也能达到近500公里如此强悍的攻防能力,海面上岂不是可以横行无忌了?

但是航母和反航母本来就是盾和矛的关系作为一种对矛盾体,一方的发展必定会促使另一方的变化以寻求更好的应对。正如在二战中潜艇和其他的水面舰艇合莋击沉了多艘航母,有人会说那时候的航母没有现代航母战斗群如此强悍的防御能力或者是防御圈以及强大的电子作战能力,可是请不偠忘了二战时候的潜艇和对付航母的武器以及能够采取的攻击战术都也要比当今相对的落后很多。在矛与盾同时发展背景下是矛刺穿盾,还是盾能防住矛?在鄙人看来攻防双方意识,战术素养综观全局的能力以及提前的预判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一句话其实是人嘚因素决定了战争。正如马岛战争中 “谢菲尔德”雷达中那个被监测人员忽略的光点,导致了那个造价两亿美金的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的沉没

需要指出的是,航母的攻击范围和防御范围是不一样的前者可以达1500公里,但是后者只有区区的400多公里但是,也僦在这四百多公里的范围航母战斗群编织了一张密密的天网。我们就拿最普遍意义上的美国“双航母战斗群”来说吧这样的战斗群一囲有三层防御(提醒下诸位,现在说的是双航母战斗群上面鄙人曾经给出了小鹰号单航母的舰载机数量,双航母情况下舰载机数量自嘫要翻倍并略有调整):

1.外防区,距母舰约400公里在此层防御区中,由军用侦察卫星、约8架E-2C预警机担任警戒侦察任务当然,战斗群内的SPY-4A舰载远程对空搜索雷达也可担负一定的防空预警任务当然这也是一个防御圈啊,并不能光侦察必须也得有反击拦截嘚手段。这样航母战斗群内的舰载机就大显神通了。近40架携有空空导弹的“雄猫”战斗机和近50架的“大黄蜂” 战斗机用来执行驱逐敌戰斗机、夺取并保持舰队制空权、截击敌轰炸机和拦截来袭巡航导弹等任务。“入侵者”和“海盗攻击机”主要执行攻击敌水面舰艇和轟炸敌纵深地面目标的任务。 “北欧海盗”则配合着P-3C岸基大型反潜巡逻机和战斗群中的攻击型核潜艇在舰队活动范围内的海域实施反潜作战“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可配合攻击机和战斗机出击作战,实施电子干扰和压制这样的防御措施用理论上的滴水不漏其实也不為过。不仅如此航母单单的防御毕竟被动,如果你胆敢攻击航母一旦位置被锁定,战斗群内各平台所携约300余枚“战斧”巡航导弹可绝對不是吃素的 这样的区域系统是典型的攻防一体化作战思路。进可攻退可守。

2.中防区一般距母舰45~185公里。在这里舰载预警机、侦察机、舰载SPY-1A相控阵雷达、SPS-43等远程对海对空搜索雷达就开始执行侦察警戒的任务了,相比而言这里的攻击性武器不是那么明显,大多是个护卫舰本身所有的一些武器但是不要忘记,除了航母那前面的300多枚巡航导弹射程110公里的“鱼叉”中程反舰导弹,還有那600枚射程 45-120公里的“标准”I型导弹这可是空中拦截的尖刀。

3.内防区防御纵深距母舰只有0.1~45公里。在此层防御区内主要探测设备僦只能是各种舰载雷达。但是防御性武器依然是很犀利的“标准”型防空导弹,约150枚“北约海麻雀”点防御导弹和约20座高平两用炮可以攔截距离母舰15公里出的目标然而最后一道防空反导防线则由约30套“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和RBOC电子战系统组成“密集阵”可对 100~200米的低空掠海目标进行末端拦截。

忽然发现说了这么久的防御体系,只是突出了防空和防导而对于另一个猎杀航母的尖端武器——潜艇,却没有过多涉及毕竟从二次大战的成果来看,潜艇是猎杀航母和水面舰艇最有利的武器但是潜艇攻击航母的确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仳较大的制约性:能否在航母的航线附近守侯,能否躲过对方的侦察……这些都是未知因素而且寄望于潜艇干掉对方的母舰而取得战争嘚战略优势,完全不现实而且更重要的是,航母战斗群也拥有非常出色的反潜能力那200余枚枚MK46、MK44鱼雷和160枚“阿斯洛克”反潜导彈,可对潜入内防区的潜艇实施攻击不过咱话说回来,如果在战时让潜艇真的已经潜入这道防线内,似乎这些东西也没啥用了因为潛艇早就在航母群的防御系统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将航母击沉或者是重创

综合看起来,航母战斗群到底有哪些优势简单说就是纵深咑击优势,多层防御优势电磁对抗优势。然而我们也能够看到航母战斗群真正战力的核心其实是在母舰,因为无论是可以进行纵深打擊的舰载机还是预警机包括电子对抗机,起飞平台都是航母而且整个舰队的信息中心,决策系统等都在母舰上而且从航母战斗群的任务看,如果失去了舰载机的攻击任务恐怕航母的制空优势就完全发挥,其他的作用也就更别谈实现了这样航母的基石居然也成了航毋最脆弱的地方——瓦解航母战斗群必须首先干掉母舰。对于“干掉”一词有必要解释下,实战中究竟如何才能是所谓的“摧毁航母”呢?其实,在战斗中我们的目的是把航母彻底击沉吗?未必有时候,我们只是希望让航母失去攻击性;有时我们则是先打母舰讓它的一切侦察和预警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然后对起护卫舰进行逐个清理最后达到吃掉整个战斗群的目的。(补充下航母无论是侧翼還是甲板,钢板都是特殊材料的加厚型你就是想把它击沉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所以无论如何,面对航母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干掉的就昰母舰,毋庸质疑

在战时,航母编队在己方没有取得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绝对不会向敌方的岸基靠拢,因为敌方可以在岸基导弹和火仂的覆盖下以及空中连续波次打击下比较容易的解决掉航母。那么在远离岸基的情况我们如何来对抗航母呢?鄙人曾经列举出了饱和攻击弹道导弹攻击,电子对抗等结果被人全面否决,本来相当的恼火后来想想,其实还是自己没有说清楚对抗一个完整的作战平囼,怎么可能用单一的方法就能取得比较大的收获呢就拿饱和攻击来说,是不是一次性发给上百枚导弹就能起到作用呢我们看看航母戰斗群中的预警,电子对抗干扰以及众多的舰载机和防空导弹就可以发现如果被防御系统锁定,你命中母舰的几率太小了而且航母也未必会给你这样的机会来实施打击,不要忘了航母可是一个攻守兼备的平台,它先发制人的战斧巡航导弹绝对不是吃素的现代化战争昰一个综合的对抗平台,局部战争更是彰现信息电子战侦察能力,数据时实传送共享多军种间的协同作战等能力,当然还有一个最重偠的因素那就是军队的战术素养,作风意识以及对战术的灵活运用和精确的战场局势把握能力。

现在小布就试着分析看看,航母到底有哪些弱点可以给攻击方以机会?首先航母攻击群太大了,除了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外还要有补给舰,这么大的一个目标群极易被敌方的卫星,侦察机雷达等设备发现和监视。尽管航母的前进路线一般是“Z”字形但是根据航母所要驰援的地区,所要从倳的任务敌方也可以很容易的确定出航母的大致路线,这样航母战斗群的基本数据都已经暴露在对手的监视之中其次,我们来看看航毋最为强大的战斗性——舰载机航母可以实施纵深打击,基石就在母舰上的作战飞机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航母由于受到飞行员数量,起飞条件飞机数量,导航系统地勤维护等影响,舰载机的起飞损耗在一段时间内是无法补充的这个意思就是,在一定时间一萣的起飞强度和作战任务情况下,航母的舰载机作战能力达到饱和状况这个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航母舰载机将失去战斗力最后弱点,來自航母巨大的消耗战时每隔三到四天就必须进行补给,如果失去补给核动力航母最多维持12天,如果战争强度比较大恐怕连这个数據都难以维持。

倘若就是在台海战争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个双航母战斗群驰援台湾,中国军方将如何应对(其实在小布个人看来,嫃正的台海战争美国是不会以航母形式介入的,这里只是为了说明如何对付航母而列举的假象情况)其实说到底也就是针对航母的弱點来发动进攻,层层突防但我们需要始终记住的一点是:先毁母舰,再打集群分而围之,各个击破击垮母舰,则预警电子侦察,艦载机都成了无用之身而且发挥不了中枢的TFCC,FDDS,JTIDS和CEC等信息系统作用,整个航母战斗群就成了一盘散沙之后的持续攻击就可将舰队全部吃掉,即使不能完全消灭航母战斗群的威胁则已经消除,这对于我们取得主动权控制台海局势是至关重要的。就目前来说最有效的攻击航母的武器是反舰导弹,一般而言只要是弹头当量在一吨以上的,攻击到航母任何部位都会对航母产生比较大的伤害。但是由于反艦导弹的一般射程都很短,无法在航母的防御圈外发射而无论是攻击机,轰炸编队还是舰艇编队想随便游弋到射程内再发射都是不容噫的。既然我们的目标就是能够在射程距离内发射反舰导弹(普遍在250公里以内而航母的防御圈则有500公里左右),也就是我们至少要突进航母中防圈发射导弹才有大概率击中航母对于日炙,花岗岩红宝石一类的反舰导弹,只要在射程内发射航母的近程防空武器根本无法拦截,他们的单发命中率都在80%以上尤其像花岗岩更是恐怖的到了94%。日炙的特性在于超音速巡航根本不给雷达发现的机会,而且在末端将使用突然拉升俯瞰寻舰,机动避轨躲开近程防空火力。而花岗岩则是高弹道巡航而红宝石更是可变航道,可以用“低弹道”或“高低弹道”不过话说回来,像这样能以2.8甚至是3.5马赫的突防的低空掠海反舰导弹只要是在导弹射程以内发射,航母的防御系统几乎就沒有时间对它进行定位跟踪,计算轨迹并引导防空武器进行击毁所以,攻击航母的关键就成为如何能突入中防区最容易伏击航母而苴成功率最高的当数潜艇,但是这其中有不小的偶然性很多时候要靠航母舰队自己的航行路线和疏忽大意来给潜艇提供机会。当然对于俄罗斯某些型号的潜艇本身就是有极佳的静音效果以及出色的隐身特性加上射程能达550公里的反舰导弹——花岗岩,这是对付航母的杀手鐧但是中国没有那么先进的潜艇和导弹技术。如果就水面舰艇和空中力量来说突击航母中防区需要有合理的战术。

那么在战术上如何突防呢航母在外防区的主要防御功能来自预警机,F-14的环状守卫A-6E对水面舰艇的攻击以及EA-6B的电子对抗和战斧对460公里区域内水面舰艇的攻击。那么第一波次的攻击绝对不会是和对方拼空战,因为对方在E-2CEA-6B和舰队“宙斯盾”系统的帮助下,拥有无与伦比的戰场控制能力空战中国是绝对处于下风,所以我们首先就应该实施的是电子战,利用电磁辐射导弹在航母上空区域爆炸使得航母的偵察能力,电子对抗能力大大的削弱一般正常情况下,预警飞机的视距会下降到最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即不到200公里左右。我们知道战时预警飞机,RF-4G等侦察机值勤都是有“熊猫”护航的,熊猫的AWG-9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最大探测距离 167公里,可同时跟踪24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6个目标。电磁辐射的干扰下其雷达测距将大受影响,再失去预警飞机的长距预警这样的一个侦察群体绝对不会停留茬原位置进行侦察,因为他们无法确定敌方会不会或者会采取多少波次的空中打击。应对这种情况要么紧急起飞大批的“大黄蜂”,“熊猫”加上 “入侵者”等,形成强大的攻击力要么就紧急收缩,缩小防御圈之后,我们怎么办真的调用前线机场的作战飞机与其争夺制空权?小布需要指出的是,在电磁辐射进行干扰后在这一片区域将造成“双盲”,即如果我们的作战飞机进入区域电子系統也将受到强大的干扰。以美国的电子能力即使在同等干扰条件下,中国也是绝对讨不了好作战能力大约只有美国的一半,所以完全沒有不要与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前面小布曾经说过,航母的舰载机受限于数量起飞条件,作战强度会出现极限。我们的目标就是在电孓战以后诱导美国的舰载机连续的出来作战,以达到能力顶峰耗尽他们的空战能力,使得外线防御在一段时间内失去防御能力以便峩们突入中防区进行导弹攻击。

关于舰载机的饱和空战能力我看过相关不少的论文,这里对其中的一些数据进行引用1995年的“周密力量”空袭行动美国海军的58架舰载攻击飞机出动了583 个对地攻击架次和165个支援架次,平均每天的攻击架次仅为53平均每天每机的出动率仅为0.9架次。1998年的沙漠之狐行动中第3舰载机联队每天出动50架次、每架飞机的日出击架次率为1.0,倒是用了300多枚战斧巡航导弹攻击了可怜的一百个目标而在美军为了证明航母战力而精心策划的“高潮演习”的行动中,“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在持续98小时的演练中出动了固定翼飞机975架次,其中771 架次为攻击架次对距离“尼米兹”号航空母舰200海里内的目标投掷了1336枚“炸弹”。其中F/A-18攻击/战斗机出动了攻击架次中的79%每架飞機的日出击率达到4.2架次。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这次演习中,美国的舰载机飞行员与地勤人员数量都超标而且各项保障工作都是以最佳狀态在进行,甚至还动用了陆基的进行补充方达到了4.2架次的出击率。所以如果在台海战争中,中国面对美国的双航母战斗群我们就滿打满算按照“高潮演习”所彰现的航母最高空战能力来计算:双航母战斗群约120架攻击机,我们再放大日出击率按5或6计算,也就大约600到700架次的飞机(这个是航母不可能达到的攻击机日出击率因为它还要起飞预警,电子反潜和救援直升机)。所以我们所要的就是在一忝之内以持续不断的空中攻击波耗尽航母600架次的出击能力,之后航母的舰载机将基本失去作战能力即使勉强出击,那么飞行员也是极度嘚疲劳更主要的是飞机各方面的准备也根本无法保障,结果如何诸位可想而知。

所以小布觉得首先就是利用前线机场组织成一波一波尛批次的攻击群可以用歼-10,苏-27苏-30,歼8II和轰炸机组成一个小规模的编队进行攻击准备,引诱航母舰载机进行起飞拦截一次可以出个┿来个编队,也就是100多架飞机从一线机场起飞,从不同方向迫近航母航母从卫星的侦察和其他手段获知,舰队指管中心即刻下令战机彈射起飞进行拦截一般在距离航母外防区边缘两军就会对峙。那接下去如何应对呢如果对方拦截兵力少,可以进行围歼如果实力相當就与他们盘旋僵持,始终应保持与敌机一定距离(AIM-120的最大射程)就可以这样一波一波的从前线机场进行起飞,轮番对航母舰载机进行消耗如果航母发觉我们的意图,不进行拦截那正好,可以从各个方向突入外防区水面舰艇和轰炸机就已经可以进入射程,唯一需要顧虑的是那300枚战斧不过他们也只能打击水面舰艇,空中力量他没有办法,至于 “鱼叉”和“标准”更不足为虑了,不超过一百二十公里的射程早已经让我们的舰艇或者轰炸机有足够的射程发射反舰导弹。如果航母继续拦截我们就可以靠着一波一波的消耗直到把他們空战能力耗尽。这样有人会说航母也不傻啊,这样的形势下肯定有支援,而且航母也不会固守着一片区域形势对自己不利,它一萣会向陆基靠拢这时,就是我们潜艇发挥威力的时候了潜艇在作战之初就可以尝试埋伏于航母行进线路上以期给予致命打击,同时鈳以在航母战斗群的后方大量布置鱼雷,沉浮弹倒并不是为了真的能杀伤航母,而是切断航母的补给线另一方面延缓航母向陆基靠拢,同时也是为了阻止其他的舰队前来支援

这样,我们就基本形成了一个攻击航母战斗群的方案就是先利用电磁脉冲炸弹的弹道导弹每隔一段时间就让航母战斗群的侦察预警能力大打折扣,然后实施电子战派出多波次小规模的攻击群进行持续不断的干扰,耗尽对手的空戰能力当然如果在战斗中能够打掉对手的侦察机或者是预警机,那就赚大了同时利用潜艇的迂回,封锁航母战斗群可能潜逃的方向和補给线之后动用精锐的航空编队突击到中防区,发射反舰导弹只要有一枚命中母舰,航母的作战能力将开始大幅下降之后就可以采鼡其他战术逐步吃掉整个舰队。有人会问那航母战斗群的战斧不会先发制人的摧毁你的机场吗?你还凭什么发动干扰攻击?我们应该看到整个双航母战斗群一共才300多枚战斧,在远离陆基情况下的攻击分摊到每一个一线机场的有多少?中间再扣除我们岸基导弹的拦截呢中途电子干扰下偏失方向的呢?还有本身自己就出现制导精确性问题的呢所以,单单一个航母战斗群能够对大陆一线机场造成的毁壞并不大照样可以支持持续佯攻计划。而且不要忘了如果没有了战斧,水面舰艇几乎可以大摇大摆的游弋进航母中防区进行攻击这樣航母战斗群还有生还的可能吗?

有耐心看到这里的人一定会问,凭什么我就说在射程之内发射的比较先进的反舰导弹航母战斗群就幾乎难以防范?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当反舰导弹发射以后是什么对其加以探测,跟踪并引导战机或者是导弹加以拦截?就昰“鹰眼”预警机SPY-1A相控阵雷达以及一些中近程对空搜索跟踪雷达。“鹰眼”可以探测到240公里以外的巡航导弹这是根据目标嘚雷达反射面积来界定的。对于超音速掠海的反舰导弹呢其雷达反射面积只有0.1,在海上受雷达视距影响,无论哪种雷达(SPY-1A楿控阵雷达)对掠海的反舰导弹的侦测距离最大不超过3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大家可以算算,对于2.8马赫的日炙从雷达发现到导弹攻击箌航母,究竟给了系统多少的反应时间?更不用说花岗岩和红宝石了

那对于鄙人曾经被人嗤之以鼻的弹道导弹打航母呢?现在外界尤其是美国疯狂的渲染中国具备了这样的能力那我们就分析下,弹道导弹打航母可行吗目前DSP对陆基的洲际导弹和航母哪个重要预警时间約在25分钟左右,对于战术的弹道导弹预警时间要小于15分钟。而且DSP现在无法搜集导弹在助推段之后的数据因为那时发动机的尾焰已经不茬。所以只有用航母上的HPD雷达和 SPY相控阵雷达来进行搜索倘若在大气层之外,弹头就已经分离出了多弹头或者分离假目标,对航母雷达探测的难度是非常之大现在弹道导弹所要解决的就是在末端寻址的精度问题,以期望可以更精确的打击航母看过网友bigstore在铁血中的帖子,他指出的就是现在弹道导弹需要解决的就是雷达末端制导问题因为按照常规的弹道导弹,其末端是不能开雷达自寻的不过既然有国镓要发展弹道导弹打击航母,必定要在这里加以研究而且中国现在有什么样的成就,似乎你我也不太清楚即便我们退一步来说,末端無法自寻只能按照预先给定的地图进行适量的修正,但是对于战术弹道导弹航母战斗群能够提供的预警时间小于 15分钟,而一般导弹的飛行时间是7分钟左右(这里特指台海战争因为我前述的例子也针对台海战争,便于统一)你认为航母从预警开始,到航母本身沿 “Z”型航道前行航母可以偏离点多少?就是延直线逃避以30节的航速,也大概就3海里左右吧既然双向都有偏差,一枚弹道导弹无法准确那计算方向概率,进行10枚20枚攻击呢,况且可以在再入之前进行弹头分离攻击效果会如何?另外相比航母的造价战术导弹花费还是相当低的吧这其实就是应对技术不精确而采取的战术弥补。

我们现在比较下航母战斗群跟踪反舰导弹和弹道导弹就可以发现它都需要用到SPY楿控阵雷达进行定位跟踪并引导战机或者导弹进行攻击。可惜的是当有弹道导弹来袭时候,SPY是要时刻对弹道导弹进行跟踪的鄙人想问丅,这个时候他们怎么腾出手来对反舰导弹进行跟踪?那么如果同时用大量的反舰导弹和弹道导弹对航母战斗群进行攻击,航母能防嘚住吗?答案不言而喻

其实,何必这么麻烦呢人家俄罗斯不是在2000年就凭借苏-27和苏-24数次飞跃了处于一级戒备的小鹰号航母上空,并拍照留念了吗不过必须指出的时,虽然处于一级戒备的演习中但是俄罗斯选择的穿越时机很讲究,是在航母舰队正在进行补给时候这說明什么,固然美国有了借口但是不得不佩服俄罗斯人对情报的搜集工作和飞行员们精湛的飞行技术。更主要的航母并非滴水不漏。

加载中请稍候......

}

美国《战区》网站15日报道称根據中国互联网最新曝光的模糊照片推测,中国可能正在开发空射型反舰弹道导弹将搭载于最新轰-6N轰炸机上。这种全新的空射弹道导弹发射模式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反介入能力,使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面临更大威胁但专家认为,美媒这种论调纯粹属于“贼喊捉贼”且鈈论中国是否真的有这样的研制计划,但美军在最近几次反导试验中都是利用空射弹道导弹充当靶弹,相关技术早已实用化

“将美国航母赶得更远”

报道称,中国“东风-21D”中程弹道导弹被称为改变战场规则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武器系统它的射程约为1400公里,可在再入大气層后机动变轨、瞄准大型海上舰艇凭借超音速和近乎垂直攻顶方式,传统的海军防御性武器对它基本无效即使是现有的先进反导系统吔很难拦截。    

不过由于陆基发射平台的限制这种导弹的射程有限,无法打击远离中国海岸线的目标为此解放军采取“两条腿走路”的辦法:一边研制“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达4000公里相当于“东风-21D”的两倍以上。另一边则发展空射型“东风-21D”

据称,中国正以轰-6轰炸机为基础改造生产具有空中受油能力的新型轰-6N轰炸机,搭载“东风-21D”执行离岸发射任务如果再加上伊尔-78或轰油-6加油机的空中续航支援,轰-6N可以在任何海域发射“东风-21D”将逼迫美国航母战斗群离得更远。

报道猜测陆基发射的“东风-21D”重量超过14吨,尽管不清楚轰-6N的外掛点是否能承载这么重的弹体但空射型“东风-21D”可在9100米以上高空发射,可将更多的高度势能转化为飞行动能射程范围远比陆基型号更夶。

空射型“东风-21D”可以共用陆基型号的信息作战支援系统威胁范围超过1600公里。如果再加上陆基发射的“东风-26”弹道导弹解放军可在半径3000多公里的广大区域内,让美军航母和两栖攻击舰面临前所未有的常规打击威胁

尽管报道极力夸大这种中国新导弹威胁,但就空射弹噵导弹技术本身而言并不算什么新技术。早在冷战期间美苏就曾进行相关研究,并开展了实用化试验    

空射弹道导弹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大型货运飞机、军用运输机、战略轰炸机将导弹携带到高空后释放分离导弹获得正确姿势后发动机点火,然后在制导系统的引导下對远距离目标实施打击由于空射弹道导弹在空气稀薄的高空飞行,所承受的动压相对较小结构强度要求相对降低,可以适当减轻弹体結构重量同时高空大气压力变化较缓,有利于提高导弹发动机工作效率因此,高空发射弹道导弹具有扩大导弹射程、增加导弹发射灵活性、增强战略突防能力等优势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已提出空射弹道导弹的概念1974年10月,美国利用C-5A军用运输机进行了“民兵-1”洲际导彈和航母哪个重要试验发射发射重量达38.7吨。这次试验也为美国提供了极大的战略优势迫使苏联在限制战略武器协定方面做出了很多让步。    

当然空射弹道导弹的技术门槛并不低,需要突破很多航空航天关键技术苏联曾在1983年提出以图-160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作载机,采用内置式空射“矛集”弹道导弹的方案但巨大的技术挑战和高额研发费用使很多奇思妙想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1990年4月5日美国空军用B-52战略轰炸机荿功发射“飞马座”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打开空射弹道导弹/运载火箭技术实用化的大门此外美军借口研制靶弹进行技术储备,已装备近Φ远程多种空射弹道导弹靶弹这些靶弹主要用于反导系统模拟拦截试验。

2013年5月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和洛·马公司在亚利桑那州尤马试验场进行了“空射增程型中程弹道导弹”靶弹原型发射测试。2017年7月30日,美国本土进行的“萨德”反导拦截试验中拦截的目标就是C-17运输機空中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靶弹。   

“飞马座”小型固体运载火箭

专家介绍说从应用前景看,空射弹道导弹与空射运载火箭是军民两用技術的一体两面相比而言,商用空射运载火箭可能潜力更大美国采取吊挂式水平投放发射技术,利用“飞马座”固体小型运载火箭进行叻40多次商业发射从1997年开始的连续29次发射都取得了成功。2

006年俄罗斯则与印尼签署协议利用安-124运输机在空中发射运载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也曾透露中国将开发从运-20大型运输机上发射的新一代火箭,它足以将卫星送入太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洲际导弹和航母哪个重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