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禅堂比较注重坐香的寺院禅堂有哪些?求各位善知识推荐。(以持戒坐香禅定为主,不讲经说法,)

终南山古观音禅寺(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禅修(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编者按:一个佛学专业的在读女博士,一直认为净土只是一种梦想,在一片混沌的写作状态中,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对佛学的理解,不过是从一本书到另外一本书。于是,她决然收拾起行囊,掸一掸肩头残留的对红尘挥之不去的依恋,开始了一场说走就的远行。当她的导师,凤凰佛教主笔吴言生教授推荐她的这篇文章时,凤编很有些质疑,一个女博士的禅七自述,肯定又是佛头佛脑的老套路,能有什么可读性?没想到,开篇就被触动,通篇下来更是酣畅淋漓,佛教圈已经很久没有这种从容、理性、真诚、不羁的文字了。以下是作者正文。

也许是命中注定的机缘,我在没有太多准备的情况下,参予了导师主持的《中国佛教六宗祖庭研究》课题,开始了对佛教净土宗的研究。这项课题是陕西省宗教局委托给老师的,时间紧,任务重,老师把我们督促得也很紧。我攻读博士以来,每天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阅读和写作中。

然而,几个月的光阴弹指间就过去了,我对“极乐净土”的扎扎实实的体证依然没有落到实处。我一直相信净土只是一种梦想,一直无法说服自己净土是一份真真切切的存在,禅净双修的修行也完全成了纸上谈兵。还好在一片混沌的写作状态中,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对佛学的理解,不过是从一本书到另外一本书。

是时候要打破这样的状态了!在冰冷抽象的理性思维中,我必须破茧成蝶,必须直面和还原佛教中真实的、活泼泼的体验,来一场说走就的远行。我毅然决然地收拾起行囊,掸一掸肩头残留的对红尘挥之不去的依恋,咬咬牙,一头扎进了古观音禅寺。

走进古观音禅寺:从敬而远之到毅然“匍匐”

古观音禅寺座落在终南山的沣峪和高冠峪之间,在历史的风雨中不知不觉地走过了千年。当年唐太宗亲手栽种的银杏树,扎根在寺院,阅尽了千年沧桑,如今已然成为寺院最独到的风景。几年前我最早来到这所寺庙的时候,见到的还是破败的院墙,和各处散乱堆砌着的砖瓦。在庙门口的一处古老的石制灯柱上,透过道道斑驳的刻痕,我仿佛听到了欲言又止的无奈和叹息。然而才短短几年的光景,当我再次见到它的时候,它俨然变得整洁起来。虽然寺外时不时尘土飞扬,而寺内却已经是纤尘不染远离喧嚣的佛门圣地了。

初见禅寺的住持悟宣法师,蓦然发现他并没有我想像的,法师其实是一个在相貌上很质朴简单的僧人。他胡须不长,却十分浓密,消瘦而又凹凸不平的面容,总给人风尘仆仆、胡子拉碴的印象。他体格浑厚,步履如风,典型的国字脸与朴厚的身形,使他在一群僧人中十分显眼。他的声音却非常地柔软,与他略显阳刚的气质形成了一种对立而又统一的存在。

最早见到悟宣法师的时候,我不太能够理解这种相悖的感觉,然而在进一步地明白了佛门慈悲与清规戒律并行不悖后,我慢慢地体会到了这种看似对立却圆融不悖的妙趣,以至于每每想起他,内心都会涌动着深深的感动与尊敬。

悟宣法师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实修派。没有深厚的理论修养,没有舞文弄墨的文艺修为,只是凭着一颗为善修福的赤子之心,用沉默无言的禅门实修来复兴这所古寺,用他多年的功力来传承禅门的功夫。在他的努力下,寺院的面目已然焕然一新,僧人们也僧仪整肃地体证佛门禅修的三昧了。

在悟宣法师的带领下,禅寺在每年的五一、十一甚至春节期间,都会组织全国范围的“禅七”修行,吸引了十方信众到这里体验临济宗的禅修之法。禅寺在每年的暑假、寒假,和每周的周末,也时常组织大大小小的佛教学习班。信众从四面八方涌来,鱼贯而入,脸上无一例外的洋溢着一股安静虔诚的期盼。更是有许多信众,当在寺院中偶遇法师的时候,立刻颔首低眉,虔诚跪拜。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到寺庙里来做义工,从客堂忙到斋堂,从庭院忙到佛殿,用她们停不下的脚步和双手,增添了整个寺庙的庄严。

同很多俗人一样,我总是带着一种神圣和敬畏之心去阅读佛经,去思考佛法的深意;但每当看到信众们以敬畏的心匍匐在法师的脚下时,内心深处总是涌起一股怀疑和抵触。我对佛门宣讲的种种修行之法,从来都是敬而远之。而现在,当我不可避免的要深入佛教修行生活中的时候,直面这种“匍匐”也就不可避免。我对此曾经深深的畏惧和逃离,而现在,我决计转过身来,不再做一个单纯好奇地窥探着的门外汉,而是向佛教敞开着的大门走去。所以,当我看到古观音禅寺“五一禅七”的活动信息时,就毫不迟疑地报了名。

禅堂规矩:当头棒喝令人闻风丧胆

禅七,又称打七、打禅七,是禅宗自宋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一种修行方法,以七天为期限,在七天内,进行集中的高强度的禅定修行,以期证悟。七,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上帝在七天创造出万物,释迦牟尼坐禅七日成佛。参禅,也要在七天里桶底脱落,脱胎换骨。

观音禅寺坐禅的最常见方式分有坐禅和行禅两种。因为每一次坐禅都用燃香来计时,所以,在禅堂里最地道的叫法就是“行香”和“坐香”。行香就是绕着佛龛、佛像由慢而快地行走,坐香就是在禅堂内静坐入定。 

悟宣法师是禅宗临济宗的第四十五代传人,在他的引领下,古观音禅寺的禅七活动不可避免的烙上了临济宗的强烈色彩,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棒喝”。在禅堂内,有坐禅的人,也有护禅的人,这些护禅人也叫护香人,他们的手里都持着一长条形的木板(香板),在行香的过程中,双手紧握香板并放置在胸前,走在整个行香队伍的最外侧,只要看到任何一位行香人的步伐、姿势等稍稍有异,便会一个板子拍打在行香者的肩头或背上,以示警策。在坐香时,护香人会在幽暗的光线中静静中轻轻地环着禅凳行走,宛如武林高手踏雪无痕,听不见任何声音,但见有一团雾影缓缓地飘移而过。护香人细心敏锐地观察每一位坐香人,如果见到有人昏昏沉沉,就会悄悄的来到他的身边,以一记响亮的板子,赶走坐香人的昏沉。这记响亮的板子,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当头棒喝。

事实上,棒喝并不仅仅限于对参禅者的拍打警策。在每一次的行香、坐香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候,都有一位护香人手持木板,在桌子上啪地打出一记清脆的响声。紧接着,又有一位护香人在响声发出之后,自行绕着禅堂中央的佛龛行走一圈,然后使香板垂直磕地,发出“咣……咣咣咣……”的声音,来表示开始和结束。这记或是清脆或是浑厚的响声,也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棒喝。

决计逃离:天天挨打哪有什么佛家慈悲?

维那师就是这样一位最严厉的棒喝者。他个头不高,瘦小的身板略带一丝单薄,清瘦的面容中透出一股矍铄之气。他总是板着脸,默默的在禅堂中忙来忙去,手中握着用墨笔写着“维那”两字的香板,用傲兀而又犀利的眼神在禅堂中四处扫掠,凛凛生威。

我从佛龛前的上直直走出堂门,背上就莫名其妙的挨了一板子。“从佛像前走时,不能用背部对着佛,要从左右两侧侧身走出,这是规矩,没跟你们讲过吗!”维那禅师厉声说道。我笑了笑,低头侧过身走开了。这禅门的规矩,真是讲究的迂腐!

从室外回禅堂时,看到维那禅师在和其他人一起挂门帘。我赶紧凑上前去,想着要搭把手,顺便在禅师面前表现一下,留个好印象。手刚一伸过去,维那禅师一个板子就拍过来了:“你这不是打闲岔吗,谁派你过来了?”我顿时一脸的尴尬。打闲岔?连这都有错!原来禅门的规矩,是真的丝毫马虎不得的。后来我才明白,这是维那师的慈悲,他是不让参加禅七的人有丝丝毫毫的分心。

很快,我就又吃了一大板。在行香的时候,我突然很好奇在行香的时候维那师是怎么行走的,忍不住偷偷瞄了一眼维那师。刚一抬头,就看到维那法师凌厉的眼光瞬间扫射过来。我感觉情况不妙,背上跟着就挨了重重的一记香板,脑袋便觉“嗡”的一响!这一次开始多多少少有些领悟,我第一次感觉自己犯了错。护香人之所以要严厉地捍卫禅堂规矩,就是要警示参禅者,在行住坐卧中,心思不能有稍稍的放逸。参禅讲究内省于心,因此禅堂里最忌讳东张西望。明白了这些,我咬咬牙,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这就算是修行的代价吧。

又是一次长时间的坐香,在结束的板子响起的时候,我收拾好坐垫,站在了佛龛前,忍不住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立即就感到身边袭来一阵冷风,就看见维那禅师瘦小的身躯夹着一个竖得高高的木板几乎朝我奔过来,“咣,咣,咣”三记香板重重的打在我的背上,然后就听见一阵严厉的喝斥:“这可是佛龛啊,你怎么敢在佛前这样子?你这个人啊!” 

我怔怔的看着维那禅师的香板,心里噌地升起了一股无名火,什么佛龛,不就是一个泥像嘛,至于吗!我是来军训的吗?你有没有一点点的慈悲心吗?我心里感到一阵委屈,眼泪跟着就涌了上来。

我决定要逃离了。这些沉重的规矩,简直是一种巨大的束缚,让人透不过气来。这是在求解脱吗,这是求自在吗?在接下来的打坐中,我思绪万千。不,这些清规戒律在我看来完全是一种折磨,如此的棒喝毫无温情可言,这不是我想要的慈悲!再加上几天来止不住的腰酸背疼,我决计要逃离。

在打禅七第五天的晚上,我偷偷开溜了。

神秘体验:在彻骨彻髓的疼痛中醒悟

禅院夜色如墨,我深一脚浅一脚,顺着廓子,隐隐约约看到了一线灯光从一扇门缝中透了出来,这是护持禅七的义工们住宿的地方。轻轻地推门而入,一个中年模样的女人正在床上双盘静坐,听见开门声就睁开了眼睛。屋里只有我们两人,我在她的对面坐了下来,一股脑儿将自己的各种委屈倒给她听,并说明天就要回去,离开这个让人伤心的地方。

她静静地坐着,看着我一把鼻滴一把泪的说着挨打的经历,脸上流露出无限的宁静与慈祥。等我终于停了下来的时候,她说:“你知道吗,当年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坐禅的时候,魔王波旬想尽各种办法来干扰破坏,佛陀以他坚定的力量,排除了种种干扰,这才大彻大悟。现在的情况也是这样。每当寺里打禅七的时候,魔宫都会震动,八万四千的妖魔鬼怪会从四面八方蜂涌而来,试图破坏正法,捣乱禅修。维那是禅堂中最大的护法,你只看到他在拿香板打你,是你心迷眼浊啊。你怎么可能知道,其实他打的不是你,他打的是附在你身上的魔啊!”

这模样毫不起眼的中年女人竟能说出这样的一段话!我心中一惊,抬起泪眼,问道:“魔是什么呢?”

她摇了摇头,不再说话。我若有所悟,不再纠结,很快就睡下了,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我睁开眼睛一看,昨晚那位义工坐的禅榻上,早已杳无人影。唯有一尊观音像,在袅袅的香烟中低眉,含笑,不语。

我心中陡然一惊:“莫非昨晚的那位义工妇人,竟是……”

我没再逃离,步履如风地来到了禅堂,不想几乎所有的人都已入座。我忐忑地走过维那禅师的身边,维那禅师用香板示意我停下来。我站在维那禅师面前,局促不安。

“跪下!”维那禅师道。这一次,我内心毫无抗拒地跪下了。“咣咣咣!咣咣咣!”六大板子重重的打在我的肩头,痛的史无前例。“你要打禅七就好好打,我问你,你昨晚去哪里了?”维那禅师质问我,我哑口无言。

是的,我无话可说,心悦诚服。我终于意识到,从一开始,我是何其的肤浅狂妄。在对禅门戒规傲慢的怀疑中,放纵着自己的懈怠和无礼。这难道不是自己的心魔在作怪吗?维那师的香板,打掉的不正是这样的心魔吗?

在一连串的挨打中,我骤然醒悟,禅定的功夫不仅仅在于行香、坐香,起心动念、行住坐卧,无不是禅,无不是修行,无不是功夫!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参禅悟道吧,精严地持戒,不仅仅是对佛陀“以戒为师”的遵循,更是对自我人格的提升和塑造。

我毫无怨意,站起身,对着维那师,深深的鞠了一躬!感恩维那师的棒喝,让我在彻骨彻髓的疼痛中体悟到了佛门严格戒律后深藏着的热忱与关爱!

香板响时业障消。一瞬间,我觉得整个人彻彻底底地轻松了起来。

打掉千生万劫的业障,赤裸裸净洒洒的佛性才会明明白白地显现出来。

念佛是谁?禅定的钥匙你有吗?

念佛,是净土宗修行的最主要的方式。你想当下消除业障吗?请念阿弥陀佛!你想摆脱身心烦恼,出离五浊恶世吗?请念阿弥陀佛!你想往生极乐世界,永远清净喜乐吗?请念阿弥陀佛!

然而这种说法,毕竟太过于宗教性,不得不引起人们逆反性的怀疑。什么是净土?什么是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到底是谁?前往净土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到底要怎么样来“念”佛?念阿弥陀佛的“我”又究竟是谁?

当进一步深度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禅定的力量,就一定会发挥出它的妙用。永明延寿大师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禅净双修,修的是念佛的功夫,也是禅定的力量!

参悟“念佛是谁”的话头,是禅宗和净土宗融合的重要体现。这一话头是禅宗的内容,也是净宗的秘钥。古观音禅寺的禅七修行,就是牢牢建立在参悟“念佛是谁”的话头上。念,不仅仅是口念,更是心念。在禅堂里,因为要止语,就只有心念。当心中的“阿弥陀佛”的佛号声响起的时候,究竟是谁在念佛?

是我吗?“我”到底是什么?是我的心,我的口,我的意识,我的手……这些全部都是“我的”,可这个“我的”的“我”,又到底是什么呢?

是我的心吗?当渐渐进入禅定的时候,万籁俱静,便会感到佛号声从胸中汨汨涌出。这时候的“心”,到底是身体上的肉团心,还是意识中的缘虑心?还是本觉妙明的真心?

事实上真正的参悟与这些思考截然相反。参念佛是谁,是要绝解起行的,必须离开心意识去参的,如蚊子叮铁皮,全无下嘴处。银山铁壁,蓦地和身透入,方知自己就是银山铁壁,方知无我无物,虚空粉碎,大地平沉!

在禅堂打七结跏趺坐的时候,在腿上盖裹一条小棉被。坐禅到最后,常常是浑身大汗淋漓。禅师说,这个时候如果思维意识很活跃,就是妄念太重,会引起严重的上火。我起初根本不相信这一说法,一直到自己静坐了两天,就突患起严重的口腔溃疡后,才真切地体验到了禅定的威力!

所以,参话头,首先就要放下话头。

念佛是谁?是谁,是谁?是谁?

不是幻觉:我看到了真实的净土世界

放空一切的心念,禅坐之时,任何的心念都是妄念。放下妄念,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去悟,自然而然的感受着呼吸的节奏,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流淌……这是多么宁静而又欢喜的时刻啊!

不知不觉间,身体骤然变得空灵,好像只剩下了一团气体,世界变得无比的寂静。刚开始时出入的呼吸还像起起伏伏的山峦,到后来变成了一片坦途,空气清新,万物和美。渐渐地,身体里似乎有微尘一样大的光点在闪烁,越来越多,光点越积越亮,却没有一丝炽热的感,只有不断增多的光明,这与日月星辰的光明又完全不一样!

难道我是在做梦吗?我暗中轻轻掐了掐自己,不,不是的,我没有在做梦!这时候的我比任何时候都清醒,头脑到清明与冷静,身体异常的澄净与轻灵。我突然想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经》上记载说,极乐世界,是一望无际的坦途,是无法言喻的光明,极乐世界中所有人身体轻盈、心灵清净、欢喜自在。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中说道:“以迷倒妄见五浊,名住娑婆;悟五浊空,本来清净,即名极乐!”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地藏经》说,“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原来,当我们被愚昧吞噬,看不到生命的真相而滋生八万四千烦恼时,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是娑婆秽土;而当我们用佛法的智慧和修行来证悟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本来面目时,我们当下就离开了浊世,一超直入到了极乐净土!

经由了七天严酷的禅七修行,我豁然开朗:净土,不仅仅是距离我们十万亿国土之外的那个美好的所在,也是当下就活泼泼地现量呈现的一个澄明的心境。要达到这个境界,就必须把坐禅和念佛融为一体。坐禅之时,身心脱落,脱落身心;念佛之时,如子忆母,一往情深。在禅定的三摩地中,净土当下就会呈现在眼前!

“啪”,一记响亮的香板声传来,禅七生涯中最后的一炷香的坐禅结束了,我把一瓣心香也永远地留在了观音禅寺的禅堂里。从从容容地整理好坐垫,带着喜悦与空明,缓缓地走出了禅堂。夜,已经深了。禅院的夜晚,分外的静谧,空气里飘着五月的甘洌。月光如水,泼染在禅院背后的观音山,把天地浸润得一片澄明。一句禅语蓦然涌上心头:

感恩古观音禅寺,感恩那一记记香板,感恩殊胜的因缘,让我在七天里彻骨彻髓地完整地体验了禅七修行,让我的心窗打开,让晶莹的月色照亮了我的生命。

净土在何处?念佛者是谁?

我莞尔无言,会心一笑,把自己浸到了如水的月色中。

}
  寺院的中心为禅堂,是为了求得见谛、悟道所在。禅堂有四大法器:钟板、香板、散香、慧命台上坐木鱼。    禅堂内分东西两大广单,中有佛龛,内供毗卢遮那佛,佛龛后有维摩龛,广单上每年请职贴单条,分东西两序。东序有堂头大和尚等列职;西序有首座、西堂、后堂、堂主。
    禅堂每日以钟板作为禅者行坐参修的主要生活引导,因此,禅堂的钟板就是大众的号令。《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载:“于布萨、诵经、集合众僧、饭食等,皆可敲鸣钳椎”,所谓“龙天耳目”,必须相当尊重。钟板的配合有时是临济宗的“一钟一板一木鱼”,有时是“二板一钟一木鱼”,或者“三板一钟一木鱼”,都代表了一些特殊的意义。总之,禅者的生活,不用语意,每天在单纯的号令下,井然有序。
    禅堂司钟板法则:    钟板者,乃引领大众梵唱、行坐参修之法器,行者一天的作息,全凭钟板号令行事,凡司钟板者应谨慎尽职,如法敲打。临济钟板,一天作为“四止四开”。从一板一钟至三板一钟止静,及扬板开静,不得错乱。当值司钟板,应听由维那招呼行事,不得擅自敲打。
    司钟板的当值,起香前应打三阵叫香,集众入堂,叫香应由慢至快,由大声至小声,每阵二十四下。当值司钟板的轻重,应板打八分,钟敲六分,速度不得参差不齐。当值司钟板,逢行香时,如有和尚或班首师父在场,送位应如法。凡司钟板,声响不得软弱无力、无精打采,亦不得匆促急躁、尖锐刺耳,打人闲岔。司钟板如法,能作为行者的助道因缘,令其摄心正念,精进办道,集诸胜因良缘,反之,则动人道念,覆行者慧命,不可不慎!
    禅堂法器名称    钟板:钟板悬挂于香桌上方,钟上板下,规格随禅堂的大小而有所不同。禅门五家钟板,各有特色,横式代表“横遍十方”,直式代表“竖穷三际”,圆式代表“圆满报身”。钟板是禅堂大板香、起香,挂二板讲开示、止静及扬板所用。临济宗钟板一日作息“四止四开”的主要讯号。
    催板:靠近钟板,挂在墙上的一块较小的板,为跑香中站板及讲开示后,催促再次跑香之用。    木鱼:放置于维那香桌上,为起香、抽解、小香止静、开静之用。
    叫香:以两片长方形木块互击出声,为集众进堂、跑香中催香;抽解小净后,警示进堂坐香及开静后,维那示意下坐之用。    引磬:如碗状的小钟,以小铁枹击之。于其底部中央贯纽,附有握柄,便于把持。为大板起香、扬板与钟板三结三交及开静,问讯出堂之用。
    香板:禅林用以警策修行之木板,形如宝剑,依使用目的不同,分有多种。    巡香香板:用以巡查坐禅昏沉者。  
  监香香板:于禅七时使用,一般由方丈、首座、西堂、维那等执行。    清规香板:是属较严重者,犯了清规时,才会请清规香板来处罚。    堂规香板:用以惩诫违规者。
    维那香板:以职取名,维那专用。    警策香板:用以警策用功办道者。  
  禅堂钟板讯号    禅堂外的讯号:寺院的打板,分为一板、二板、三板、四板、五板等。  
  起一板:大众开大静养息时,由巡夜人员敲击的讯号。    起二板:夜巡完毕的讯号。    起三板:通知厨房典座人员起床的讯号。
    起四板:通知大众起床的讯号。    煞五板:完成起四板的讯号。    接报钟:禅堂回应堂外的讯号。
    打接钟:钟声讯号与报钟相接,共一百零八下。    打叫香:示意早斋将开始的讯号。  
  开梆:饭头敲击悬挂在斋堂外的大木鱼梆,通知大众即将开饭的讯号。    禅堂内的讯号  
  起香:大板香(一板一钟二木鱼)、小香(二木鱼)。    挂二板:大板香(二板一钟),为讲开示的讯号。    站板:(一槌小板)小香跑香进行中停止的讯号。
    催板:(二槌小板)听开示后,再行跑香的讯号。    抽解:(一槌木鱼)禅坐前上净房的讯号。  
  止静:大板香(三板一钟)、小香(三槌木鱼),为静默坐禅参修的讯号。    开静:大板香(一槌引磬)、小香(一槌木鱼),禅者停止坐禅,听许散动下座之讯号。  
  扬板:三阵(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临济钟板四止四开,一日作息四次大开静的讯号。    禅堂乃是选佛场,禅宗要地,规矩严谨,所谓:“开万圣之圆乘,阐佛祖之慧命,弘宗门之大范,造学者之佛国”。举止要有规则,自然肃静无声,大众方能安心参禅,克期取证,行住坐卧,自班首乃至清众,均有仪规可循。
    行香    行如风,如风之行止无迹,不得回互盼顾,穿长褂不能抄手,须徐徐行步,轻轻摆手。行香摆手左手摆三分,右手甩七分,须顺圈子而走,不得穿堂直过。进堂不问讯、不合掌,不得抄手而行,须两手垂直,不得东张西望,不得低头或昂脑,不得掉头顾视,不得交头接耳,必须将头靠衣领,端严整肃。行走与前人相距三块砖,行走近人之前,而失行之威仪。
    住立    立如松,如松之挺直无有偏斜,不得以两手抄后,不得叉手而立,必须双手垂直,站立脚跟对齐,前八后二站定,端正无偏则心地公直矣。
    坐香    坐如钟,如钟之安稳,不稍动摇,凡坐香皆跏趺坐,单跏趺即右脚在下左脚在上;双跏趺即先左脚放右大腿上,再右脚放在左腿上。将底下两大服角,先包右腿,后包左腿,再包两膝,名为“两把半”。膝头平位边,头靠衣领,手捧弥陀印,坐香必须端身正坐,身端则心正,心正因直,因直则果自不纡曲矣。不但坐香,即一切处,人前背后亦然。
    卧    卧如弓,佛制四大威仪,卧时皆右手枕头,左手搭膝,两腿相叠,不得掉举,不得仰睡,仰睡名修罗睡;不得左手枕头右手搭膝,此名畜生睡;不得覆睡,覆睡名饿鬼睡;不得伸两脚睡,伸腿名死人睡,皆不吉祥卧。吉祥卧者,十方诸佛同卧,历代祖师同卧。不依吉祥卧者,乃蠢动含灵,六道四生同卧,所以天堂、地狱,凡圣两途,只在卧时一念。
    禅堂的规约    繁不胜举,如“禅堂出入往返仪规”、“禅堂上下广单日行仪规”、“禅堂调香仪规”、“禅堂期头大进堂仪规”等等。若依来果老和尚所订《高旻寺四寮规约》,禅堂规约有近百条。
    每年七月期头,大进堂人数稍多,要齐集韦驮殿学习进堂,演练规矩。如和尚教规矩,即云:“今天演习禅定日行规矩,此一堂佛事大非等闲,何以开万圣之圆乘,阐佛祖之慧命,弘宗门之大范,选学者之佛因。然老参师父或诸方住过丛林之大众,虽大同小异。初发心之人,要加倍留心,眼晴要看好,耳朵要听好。老住的人可在位上坐,新进堂的人,一齐站在佛前来。”和尚言毕,即教规矩。
    所教如下:    第一散香演习,请交、敲、卓散香之规矩;    第二散香演习,散杯、倒茶、收杯。
    第三散香演习,吃包子。    第四加香后散香事。    第五巡香演习,请香板、下香板、巡香大小规矩、散杯子数、倒茶、收杯子、卓香板、交香板。
    第六吃茶事。    第七加香后同巡香装香事,又巡香四种香板:冲盹打呼、前冲后仰、东歪西斜、靠壁扒位。  
  第八铺卷棕垫蒲团。    第九演习衣、袍、具之搭抽及使用时机。    第十演练盘腿方法。
    第十一位子上下。    第十二广单上下。    第十三演习帘子之推放。
    第十四演习架房规矩。    这些规矩是禅者必修的仪规。    禅门的规矩是为了奋迅而设,因此有“禅七”,克期取证之禅修。禅七,通常以七天为单位,可连续七个星期,长达四十九天。禅七中只能在吃饭、大小解,离开禅堂,余此都在禅堂内跑香、坐禅。打七期间不上早晚殿,早晚殿由悦众师父诵持。
    为了禅七做好准备,增加一回合的跑香和静坐,是打“禅七”的预演,称为“加香”。加香将至,和尚表堂警策,并招呼大众演习加香法则。维那拟好监香名单,呈和尚审定。    十五日,起养息香,挂过二板吃茶毕,等茶壶出堂,维那表堂道:“班首师父慈悲,恭喜师父们,常住替你们加香了。加香这一堂佛事,专为你们加功进步,平时动静闲忙,总有一点疏散,加香后请各监香发心,成就你们的道念,你们当要向道上会。被监香,下香板不能稍有动念。监香共有八种香板,那八种呢?轻昏点头,弹指抓痒,静中讲话,嘻笑放逸,冲盹打呼,东倒西歪,前冲后仰,靠壁扒位。如有犯此八事,监香尽可下香板。稍刻收过杯子,各监香听报过名字,就位站定。正副悦众捧香板跟维那后走,交监香。交待过了,各人留心记好。”
    维那表堂毕,卓杯子,候杯篮出堂。取监香名单,即报云:“奉和尚命,请内外寮各监香,请某某书记……为监香。”    一一唱过名字,众监香一齐就位站定。维那便从东绕到佛龛西前,悦众捧监香香板随后。维那横持监香香板,对监香。监香对维那持的香板问讯,维那后将香板掉头交监香,监香横持向上一举,维那对监香香板问讯。从西前到西后,又从东后到东前,交香板。交时新报名的监香就位站起立定,不动脚不转脸。监香按过香板,随将香板横放位后,就位坐下。
    维那交过香板后,归位坐下。警策表堂云:“监香师傅,既受常住职,必当尽职,不得有误公事。轮到监香时,答‘起’字时,必奋勇向前,不能一日退后。香板头上出祖师,到下香板时,必审定仔细,如下到那一位的香板,他有争香板之处,立即告诉我,虽是助道,定要耐烦。交代过了,各人留心记好。”
    当值打催板,大众跑香四、五个圈子。维那催香,打“连二香板”,即喊头一个“起”字,众监香和后,和尚、班首次第而喊。当值师平常经行跟维那后,至加香日起,不走维那后,就在外圈经行,但听末后“起”字尾音,打钳锤。散香不卓,维那候和尚到本位放香板,方举步,从东绕西。散香、监值二人随维那后,走至门边,如常站立。惟散香不卓,维那归位卓香板。监值挂帘子,进堂铺拜垫。散香至堂外,敲同平常,大众小圊回堂坐香。
    当值师敲三板一钟止静,行礼毕,监值收蒲团,关门归位。当值出香盘。巡香出位请香板,从东绕西,检看草鞋可齐,至门口立定。稍后,监香下位,与巡香并立。皆依监香先动步为主,开步二人监巡。监香有一半警策,略谓八种香板:轻昏点头,弹指抓痒,静中讲话,嘻笑放逸,冲盹打呼,东倒西歪、前冲后仰、靠壁扒位,巡香下后四种香板。
    巡香香板,手拿悬肩,香字平耳朵。监香合掌香板,侧掌当胸,板尖齐眉。凡监香、巡香,行步离人之坐位二尺许,在第三块砖上行。如靠近了则有衣风,如离远则不够下香板,打香板要指实掌空。下香板时,须限领缝为度,正打在肩膀挑担的部位,不得伤人颈耳,不得打在脊背上。见有昏沉,前冲后仰,东倒西歪,低头打呼者,如欲下他的香板,必手速眼快,胳膝对胳膝,脚到手到,下过便走,不准互相眦望。既下香板,须当响亮,操手香板,不可太多,多则令人动念,亦不可久立,立久则巡照不周。不得观望不清,便乱下香板,亦不得见已有昏沉者不下香板,亦不得打报复香板,亦不得无故打人,既受斯职,必须认真发心供养,乃助道因缘。
    监香看香不多,先行归位。巡香候香到开静交香板。大众吃包子毕,维那打叫香三下,放腿子,凡加香后,放腿子皆听叫香。大众行香,至打站板,众人听钳锤一响,即立定,犹如铁柱一般,不得动摇,面前有空地者罚。班首站在四角,监香靠两边位立,香板平执。和尚讲开示,如和尚不在堂,即班首开示,各依次讲。前人在堂,后人无事不可外出。如班首不在堂,维那立本位讲规矩,如班首替代维那可出位开示。当值听招呼打催板,香到打抽解止静。巡香请香板走过,监值铺棕垫,打开一、二尺,不可太长。监香下位同上。到开大静钳锤后一拜,当值不拜,听悦众打引磬问讯,接木鱼两下,起六枝香。在开大静当值扬头阵板时,散香师至佛前请散香,煞二阵板,散香请下问讯。煞三阵板到佛龛后听二椎木鱼,西敲三下,东敲三下。诸师小圊吃开水,回堂经行不跟圈子。
    大众散行,惟监香一位跟着维那。喊“起”字时,维那与监香平喊平答。第一个“起”字在香桌前,维那先喊,监香后答。第二个“起”字,到司水角,监香先喊,维那后答。第三个“起”字与第一个相同。    打抽解,维那卓香板,大众不出门,各归位坐。散香出外,敲三阵,收一下进堂,交过归位坐香。当值打木鱼止静,监值关门,巡香请香板,走草鞋圈子如常。监香不下位。六支香三个圈子,行坐共三寸香。巡香不下香板,香板斜持胸前,大头向下。见稍有轻昏点头,对面丁字步,站形如虎势,卓香板一下。彼人即下位至棕毡跪参。如彼不知,死睡不醒,用手推醒,将彼草鞋拖出,三圈皆如是。至开静交香板,开门挂帘子进堂,众人下位,听引磐礼佛三拜毕,各人小圊养息。
    次日早起吃开水毕,收过杯子煞报钟。巡香下位请香板,不走草鞋圈子。三个圈子巡法皆一顺,从西至东。左肩搭衣,倘有昏沉,不便下钳锤,故而香板决定下在右肩,皆下顺手香板。走圈子,耳朵要听大钟,快钟站佛前,慢钟走圈子,扣好钟毕,听挂二板一钟,交香板,余者照常。
    起七    是禅七的开始,按照江西云居山《云居暂行仪规》的规定:  
  起七的当天早上,僧众早晚殿后回到禅堂,班首、维那在佛龛前站立,众人分东西站立,不问讯,等候传牌。大和尚的侍者捧“起七”牌进堂,居中一举,再向西一举,中间一举,向东一举,中间一举。走向佛龛东边,向维那一举。维那合掌问讯接牌,向上一举,维那师将“起七”牌交给香灯师,接放佛龛东边,后挂禅堂门口。同时,当天上午洒净,晚上礼祖,然后到方丈楼向大和尚“告生死假”,表明自己的决心,希望通过禅七中的修行,能够了脱生死。
    僧众回到禅堂后,在佛龛两边站好,监香出位行礼。然后,维那师率领悦众或方丈寮,迎请大和尚主七。到达禅堂,大和尚执香板,然后说法。说后,将香板卓地立:“起”!当值师催板,众监香答“起”。这也是改变脚伐的号令。僧人低着头,身弯三分,两手重于腿侧,踮脚跑,每一个班首喊一个“起”,从首座顺序喊,维那末后接一个“起”字。维那喊“起”字时,随手将香板绕一圈,走向香桌。这时有去解手的可以出堂,称为“小圊”。维那还喊“小圊赶快”,催众抓紧时间。所有的人回到禅堂,开始坐禅,称为“养息香”。开静后,护七散杯子,勘茶水、发包子,吃过,收杯子,开始跑香。
    禅七开始后,每天坐香12支香,跑香12支,总共24支。坐禅的12支香分别称为:早课香、早板香、早四支,早六支香,午板香、午四支香、晚课香、养息香、晚四支香、晚六支香、晚八支香、晚十支香。  
  禅七每天所行的二十四支香,有着完整规矩,这是一个寺院主修特点。规矩者可参考《云居暂行仪规》。    经过一个禅七或七个禅七的磨炼,主七和尚要考察大众的成就,这称为“大总考功”。主七大和尚考完后,还有持香板打警策,讲开示等。
    大众开静后,排班到韦驮殿请主七大和尚解七。主七和尚到禅堂后,先说法,然后直指圆相,说道:“解”!接着,大众礼拜感谢主七和尚、班首等职事的奉献。晚殿前,还要礼祖,到方丈楼“消生死假”。整个禅七就告一个段落。  
  有关法卷    据法光法师讲,法卷肇始于龙池幻有禅师,他是明末人,他年轻时,从江苏乘船逆江而行,至湖北荆州,本想去终南山习定,因患眼疾,又遭明.武宗灭法,隐住于荆州乡下的一个缝鞋匠家中数载。武宗灭法后,有一天,他问缝鞋匠,你去城里缝鞋,看见是否有出家人,答道:已看见,师说:我有一物要卖,货卖出家人,不卖俗人。说着从衲衣中打开背心一处。一块黄布上有四字“正法眼藏”,你明天进城放在担子前面。第二天,鞋匠照办,坐在城南门口做活,不一会儿来了一个“癞头和尚”,一见此物,便问鞋匠,您这物从何处得来?鞋匠答曰:是住在我家的师父,今日要我卖给出家人,价钱由我师父面定。随后二人回到鞋匠家,这时幻有禅师坐在堂中,出家人随即三拜,幻有禅师就势按住那和尚的头,说:“好一个癞瓜”。那人休息二天,收拾背架接幻有禅师乘船而去江浙,弘宗演教,续佛慧命。那个和尚名叫“密云悟祖”。
    法卷有两种写法,虚云老和尚是传统写法:“正法眼藏,佛祖源法”,八个大字。从释迦牟尼佛灵山拈花,迦叶尊者破颜含笑,始为西天初祖,至廿八达磨菩提,至慧能六祖一花开五叶,五宗各宗的祖师传承顺序而写。  
  如,传临济第四十、传曹洞四十、传沩仰第、传云门第、传法眼第,再写法偈一首,某某禅人善自护持,后书法派,佛历:岁次  年  月吉日,盖寺院及传法师父的印章。谨识!    另一种写法是:“正法眼藏”大字写在黄绫上,从上诸祖备在传灯,兹不重出,略书近代,以表源流。传临济正宗第四十几世,空林堂上第几代,再写付法偈一首,某某禅人善自护持,后书法派,佛历岁次  年  月吉日,后盖寺院大印章,正法眼藏大印,传法师父印章。谨识!    五个宗派敲板和钟的规矩也不一样: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每日四次,即早课后、早粥后、午斋后和晚课后。每次的敲法是一板一钟、二板一钟、三板一钟,共九下,四次共三十六下。豹仰宗、云门宗每日三次,即早粥后、午斋后和晚课后。每次的敲法是一板一钟、二板二钟、三板三钟,共十二下,三次共三十六下。这些规矩都是不能随意变动的。故《禅门日诵》上说:“五家钟板,总同三十六下。若多若少者,非为佛子之道也。西来大意,正法眼藏;人天路上,佛法为尊;祖师清规,尊重尊重。”照板,长约一尺四寸,高约八寸,厚约二寸,上书“谨白大众,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各宜醒觉,慎勿放逸”字样,属于报时的板。此板由巡照师掌握,每天打两次。第一次在凌晨,绕寺院一周,边走边敲。每敲四下,好像是在呼唤:“上、座、师、请起!”然后再打一次催板,将起床信息交给禅堂报钟。第二次在晚上,接止静的钟声,最后打五下,收板。
    签    签在丛林寺院中的作用非常特殊,它朗是僧众生活起居的信号,又是晓偷僧众遵守丛林清规的执法象征。签由签板和签片两部分组成。签板是用一根长约五尺的大斑竹或摘竹对剖、打磨、上漆而制成,凸面的上部刻着“铁面无私”四字;凹面的上部刻着“徇情者罚”四字。签片长约丫尺,宽约八分,共二十四片;每十二片重叠为一组,将两组并列,用丝绳通过板孔固定在签的中上部。签片二十四块,分写《丛林清规》二十四条:
    一、破根本大戒者出院。    二、不遵圣制、破坏清规者出院。    三、住不满期会、私逃者摈。
    四、刁唆是非、斗构两头者摈。    五、私立徒众者摈。    六、出言粗犷;交拳撕打者罚,执拗不受罚者摈。
    七、恶口骂詈、我慢自高、搅群乱众者罚,执撤不受罚者不许共住。    八、私自化缘入己,错昧因果者不许共住。  
  九、饮酒食肉者不许共住。    个、有犯清规、不遵议罚者不许共住。    十一、细小不忍、动气发粗者罚。
    十二、您情散诞、恶人警策者罚。    十三、大小执事,如不尽力者罚。  
  十四、驰骋机锋、混滥佛法者罚,    十五、闻犍椎声避懒坡事,不随众者罚。    十六、有事他出,归期违限者罚。
    十七、殿堂廊庑及山门间三五成群,闲谈杂话者罚。    十八、以常住化缘,私用者罚。  
  十九、两序执事,不上方丈告假,去三五日,私应外缘者罚斋供众,如过半月不回,去职随众。    二十、无事窜寮者罚。    二十一、司职不尽职者罚。
    二十二、侵损常住及破期告假者罚。    二十三、不体惜常住什物等件者赔。  
  二十四、犍椎错乱、梆板参差者巡寮跪香。    巡签一般由丛林的僧值(又名纠察)师担任。僧值师拿上签边走边摇,以签片、签板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警醒僧众。每天巡签三次:第一次是在早晨,当寺院的鼓楼敲第一阵鼓时,僧值师巡视僧众是否都起床,并作好上殿课诵的准备。第二次是在傍晚,当大殿的钟敲第三响时,僧值师巡视僧众是否都已穿袍搭农,陆续去大殿上晚课了。第三次是在晚间,当钟楼响完“止静”的钟声后,僧值师巡视僧众是否都进入睡眠了。
    在三次巡签中,若发现有僧人违犯《丛林清规》二十四条处,僧值师首先对其进行规劝,若不听从,即按“铁面无私”和“不徇私情”的原则给予处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寺院禅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