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武器做完怎么回去怎么交

深度:中国又从欧洲淘到最急需顶尖装备 美高度关注
中国空域集团与乌克兰“安东诺夫”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这一协议,著名的安东诺夫-225运输机的所有权已经被转交给中国。据中央电视台8月31日消息,安-225“梦想”飞机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目前只有一架。根据这一合同,安-225“梦想”飞机的所有权将转交给中国,其中包括飞机技术、图纸和产权等。由此,中乌双方打算进行长期合作,合作计划在第二架安-225“梦想”飞机现代化建造的第一阶段进行。在与乌克兰公司签署协议后,中国获得了在“飞机制造领域独一无二的技术。”根据计划,首架安-225飞机将在2019年上半年交付。据悉,中国和乌克兰的这次合作,已经引起了俄罗斯和美国的高度关注,甚至是整个世界都在关注这一事件的最新进程。
尽管很多人不信,尽管有人认为这又是一个“融资”的骗局,但是综合来看,这次中国与乌克兰达成的安-225飞机的技术转让协议,可能是真的了——中国真正淘到了世界最大的飞机的知识产权——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所有技术、图纸和产权都将转交中国。据悉,这次中国和乌克兰的合作,可能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重点将安-225所使用的D-18T发动机在中国产业化,二是将第二架也就是仅有的那架安-225半成品在中国组装完成力争在2019年上半年下线并试飞,第三就是当D-18T发动机在中国生产完毕而通过组装那架半成品获得技术经验后,安-225将在华进入后续批量生产阶段,也许在2020年后,该机将成为中国的出口拳头产品之一。臺灣自製武器-國家幹線
&國家之窗& ,提供各類工商資訊與低價廣告,熱誠服務大家。
国家之窗
新闻
農林渔牧
财經
影视娱樂
军事频道
台灣军事:
&&&&&&&&&&&&&&&&
&&&&&&&&&&&&&
臺灣自製武器 
中國自1979年與美國建交後,美方對臺灣地區的武器輸出受到中國大陸的阻撓。1982年,中國與美國簽署。如“八·一七”公報,限制美國對台軍售之範圍及數量,台急需之武器來源被中斷。但台獨心日益加劇的領導階層,為了能在武器裝備上占取優勢而阻撓中國大陸的統一歷程,開始了自發研製武器的歷史,以填補外購軍備困難的窘迫境況,所有研發任務均由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負責。 
臺灣自製武器基本可分導彈類、飛機類、艦艇類。
臺灣中山科學技術研究院在1982年從美國生產愛國者系統的雷錫恩公司獲得“愛國者”85%的設計技術後開始研製。分天弓I型、天弓II型和天弓III型(正在研製當中)。其中天弓I型是中低空中近程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天弓Ⅱ為中高空中遠端地空導彈武器系統,而目前正在研製的III型則是高空遠端地空導彈武器系統,類似于美國的愛國者系統。
&&&&&&&&&&&&&&&&
↑天弓一型高空防禦飛彈
&&&&&& ↑中科院自行研發天弓二型高空防禦飛彈
ATMB天弓三型防空飛彈
  天弓I型導彈系統於1985年3月首次試射成功,1988年定型,日首套天弓Ⅰ系統首次部署在臺北縣三芝鄉,1994年底第二套在大岡山擔負戰備,之後又在澎湖、枋寮、金門和東引等地部署。
主要用於與改進型“霍克”導彈、“愛國者”地空導彈配合使用,構成低層防空、反導火力。
該導彈長5.3米,彈徑0.41米,速度3.5馬赫,最大射程60千米(有效射程40千米),射高30
米至23千米,傾斜式發射方法,整個發射架總重900千克。
導彈採用一台固體火箭發動機,中段指令制導、末段半主動雷達尋的制導,戰鬥部為破片殺傷式,由近炸引信起爆。整個武器系統包括導彈、四聯裝發射架、長白相控陣雷達、照射雷達、戰術控制中心、電源車和導彈運輸裝填車等。該導彈的照射雷達是在美制改型“霍克”系統的大功率照射雷達(AN/MPQ46)的基礎上研製的,但功率比改型霍克的大60%,性能也有所提升,比如搜索距離更遠,辨別率更高,抗干擾能力更強等等。
該雷達採用先進的連續波體制、倒置接收機的半主動雷達導引頭,半主動雷達尋的制導,缺陷是在導彈飛向目標末段的時候照射雷達要始終跟蹤目標,直至目標被摧毀。而對付的目標數量則取決於裝備的照射雷達的數量,通常為2-6部。
  天弓Ⅱ地空導彈武器系統也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研製,1989年研製出樣機,1994年開始交付部隊使用。是一種全天候、多目標、高低空的防空導彈。整個系統重1.1噸,導彈長9.1米,彈徑0.41米。為了提高射程,該導彈在天弓Ⅰ導彈的基礎上加裝了一級固體火箭助推器,最大速度也達了4馬赫,最大射程達100千米(有效射程80
千米),有效射高25千米,制導方式為指令修正的慣性制導和主動雷達尋的。
由於採用了垂直發射方式,使得其火力發射密度大大增加,一個火力單元可同時對付6批目標,並且具有反應速度快、殺傷力強、命中精度高的特點。
該武器系統由導彈、戰術控制中心、單聯裝發射架、電源車、“長白”相控陣雷達(可同時追蹤一百個空中目標,執行敵我識別詢問,同時導控二十四枚導彈攔截來襲目標,搜索方位角涵蓋一百二十度,有效偵測距離達四百五十公里,接戰範圍超過二百公里,部署在臺灣南北及外島陣地內,可涵蓋大陸東南沿海空域的解放軍空中活動,是鳥瞰箝制台海空優的重要支柱)、導彈運輸裝填車組成。
台軍目前已完成在臺北縣三芝鄉、高雄大崗山、澎湖縣、屏東縣枋寮、金門和東引地區六處天弓導彈連陣地部署了天弓一型和二型導彈,不分平時、戰時,全天執行二十四小時戰備。共同使用一輛戰術中心/相控陣雷達車、兩輛照射雷達車、四部天弓Ⅰ發射架、四部天弓Ⅱ發射架和一輛電源車,與三套美制愛國者防空導彈構成中、高空防空傘,以提高對付多目標的能力。
目前該系統已全數納入整體空防系統,也就是空軍的“強網”防空系統,統一由空軍作戰司令部做戰術上的調配,未來臺灣陸軍還將配署6
套“天弓”武器系統。
  “天弓—Ⅲ”導彈則是在“天弓—Ⅱ”地空導彈的基礎上改進的具有反導彈能力的武器,臺灣希望未來能取代愛國著III系統。該導彈是在“天弓Ⅱ”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採用垂直發射,但相比天弓II作了以下改進:一是將固體火箭發動機改為大推力衝壓發動機,增大了殺傷空域和攔截速度。二是採用主動雷達加紅外雙模導引頭,提高了命中精度和抗干擾能力/三是改進引信和戰鬥部,使導彈具有攻擊常規戰術導彈能力。四是改進配套使用的相控陣雷達,提高了反應速度和抗干擾能力,其探測距離從160公里達到460—500公里,使“天弓—Ⅲ”具備了一定攔截射程在300公里以內的地地導彈,但不能攔截中國大陸大多數的地地導彈。
該系統已在1998年7月和9月進行了兩次實彈打靶,取得了一定成功,並於2001年少量生產,但目前臺灣仍在進一步
該導彈的性能。  
雄峰導彈系列:
  “雄風”系列反艦導彈是臺灣海軍主要制海武器之一,普遍裝備於大中小型作戰艦艇上。該導彈的研製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期,由中山科學研究院研製,共分I/II/III型。目前,I/II型已經服役,III型正在研製當中。
 “雄風—1”反艦導彈是1979年在以色列的“迦伯列”2型艦艦導彈的基礎上研製生產的,為臺灣海軍第一代反艦導彈。該彈是一種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最大飛行速度為0.7馬赫,最大射程約38千米,採用無線電指令半主動制導,共生產了約438枚左右,主要裝備在台軍部分老式的“陽”字型大小導彈驅逐艦和“龍江”、“瑞江”、“海鷗”級快艇上。該導彈性能不穩定,和以色列研製的“迦伯列”系列相比存在著很大差距、具有命中精度低、飛行速度慢、抗干擾能力差、容易被攔截等缺陷。目前該導彈的製造工作已經停止,臺灣海軍正準備以雄風II/III導彈取代它。
  “雄風—2”是在“雄風—1”基礎上加配以美國“魚叉”導彈核心元件生產的,於20世紀80
年代初開始研製。正式型號為MGB-2B,分為陸射型,艦射型和稍後出現的空射型(正式型號為MGB-2C)。和原I型相比,該導彈射程有所提升、飛行速度加快、抗干擾能力加強,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達到了西方國家同時期反艦導彈的水準。雄風II導彈長4.845米,彈徑0.34米,主翼展1.15米,控制翼展1米,重量695公斤。最大速度為0.85馬赫,射程12~80公里(發射後不管)—12~110公里(中繼制導)。
早期雄風二型的紅外線引導頭為外購,後來臺灣島內的坤儀公司達標後,後續的雄風二型均改用臺灣自製的引導頭,採用獨特的附加熱成像尋的主動雷達制導+慣性中制導和主動雷達末制導系統,精導精度及抗干擾能力較“雄風”I均有較大提高,戰鬥部為半穿甲爆破型,同時具備穿甲、爆炸及燃燒等三大功能,威力比雄風一型大得多。
動力系統採用法國授權生產的Arbizon
Ⅳ型渦輪噴氣發動機,重新設計進氣口,據稱推力比美制魚叉導彈使用的發動機推力大10%。採用主動雷達+紅外導引的雙重制導模式,具備發射後不管能力(Fire and
Forget)。紅外線引導頭設於彈體前上方,直徑約70毫米,與彈體中下方的外凸式進氣口形成不對稱設計外型。
  該導彈分艦艦型和岸艦型。艦艦型的“雄風”導彈裝備于台海軍“武進3”驅逐艦、“光華6”
號導彈艇、“成功”級和“康定”級護衛艦上。自1991年開始量產,是目前臺灣海軍反艦導彈中的主力彈種,
採用類似美制魚叉導彈的折迭式彈翼,導彈發射出後彈翼自動展開;彈體末端的輔助發動機在將導彈發射出彈筒約3~5秒後自動脫離,之後導彈打開續航發動機進入巡航狀態。
雄風二型導彈與美制魚叉Block1C導彈一樣,能預設3個轉捩點,作出之字型飛行路徑,增加了發射艦的隱蔽性。攻擊時導彈採用掠海飛行,在初期採用慣性導航,中途可利用資料鏈進行中繼引導(目前並沒有可以執行此功能的空中平臺),在接近目標時,高度可降為5~7米,並打開主動雷達引導頭,之後彈體前端上方的紅外線(IR)影像感測器也會打開,以雙引導頭的方式操作。
這種雙制導方式據說可以大大增強導彈的抗干擾能力,提升命中率。臺灣方面聲稱雄風二型在攻擊目標的最後階段,還可作出S型的機動規避動作,但不知是否屬實。
岸艦型的“雄風”導彈主要部署在包括東引、澎湖、小琉球及本島西岸在內的5處導彈陣地內,這些導彈陣地未來均將納入海軍大成指管通情系統中,並與強網系統連接,可構建完整的台海水面防護作戰能力。
  空射型“雄風”2於1994年首次對外公佈,但長期以來只有兩架第35夜攻中隊的AT-3雷鳴號攻擊機(機號為0902的AT-3A和機號為0825的AT-3B)能掛載為其配備的少數幾枚空射型雄風二型Markl導彈執行任務。
該機曾經進行過6次試射,\由於AT-3的機身不足以承受大型反艦導彈發射時的作用力,加上該型機並無精確的火控系統,所以一直沒有廣泛部署。
臺灣目前已為IDF配備該導彈,和美制RGM-84D捕鯨叉反艦導彈一起執行空中反艦任務。
  針對大陸購自俄羅斯的SS-N-22超音速導彈威脅,臺灣也自行研製了\超音速雄風III反艦導彈,為台軍機密軍事科研計畫“雄評計畫”的核心部分。
研製工作從1996年開始,在1998年進行了試驗彈的首次試飛,1999年,“雄風”III完成了“超音速自由飛行、巡航後俯衝、模擬攻艦低-高-低彈道飛行、超低空掠海飛行”等多項試驗飛行。2000年生產出6枚原型彈供測試。
&2001年4月舉行的漢光17號軍事演習中,於屏東縣滿州鄉的九鵬導彈試射場對該彈進行了首次實戰試射。“雄風3型”導彈於2004年至2005年正式編入台軍實戰部隊,裝配在台軍成功級驅逐艦、拉菲特護衛艦或者吉德級驅逐艦之上。
導彈採用垂直發射技術以及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的衝壓式噴氣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5馬赫,最大射程更是達到了臺灣導彈歷史之最的“300公里”
之遙。“雄風”III導彈制導方式目前仍未公開,但依據工程技術上的繼承性,可初步判斷它將沿用“雄風”II導彈引進核心部件進行技術開發的研製方式,並可能將“雄風”II原有的主動雷達尋的/熱成像尋的複合制導系統進行適當優化後運用於新導彈系統。
“雄3”導彈的研製成功,被台軍看作是繼“天弓2型”導彈、“雄風2型”
導彈之後,在自製武器發展上的又一項“重大突破”。臺灣目前正準備在該導彈的基礎上發展一型遠端地對地導彈,以增強其“決戰境外”和“先發制人”的作戰能力。
  “昆吾”反坦克導彈 是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以前蘇聯9M14型反坦克導彈(又名AT-3)為藍本自行研製的,其重量、尺寸、外形均接近AT-3,首次露路面是在臺灣1979年的閱兵式中。
導彈長880毫米,彈徑119毫米,彈重11.3公斤,初始速度120米/秒,有效射程500~3000
米。破甲厚度400~500毫米,戰鬥部重2.72公斤,採用2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制導方式為光學跟蹤或手控有線指令。
系統由導彈、控制設備和發射裝備組成,採取裸彈發射方式,採用錐形彈頭,前端有風帽。彈體上有一組大面積彈翼,位於彈體底部,翼面前緣後掠角有變化,先大後小,外緣與彈體軸線平行,後緣翼根部有切角。該武器系統主要安裝在M151型吉普車上,採用4聯裝發射器組,車上載有8枚導彈。亦可由步兵從地面發射,還可從直升機上發射,如OH-58、AH-
  自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以來,臺灣一共製造了約10000枚該導彈。但由於“昆吾”系統屬於第一代反坦克導彈,所以命中精度較低,故障率高,對射手的技能要求較高,訓練難度較大,就目前而言,其戰術與技術水準已經相當落後,正逐步被“標槍”反坦克導彈所取代。現在只有臺灣的機械化部隊的反裝甲連裝備有12部該導彈發射車。
  “天戟”地地導彈
  日,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在台軍屏東九鵬灣導彈試驗基地,首度秘密試射了其自行研製的中程導彈。據稱,該導彈射程達到600公里至900公里,可以涵蓋香港、上海及大陸東南沿海主要經濟區域。
試射一開始,導彈整體成功點火升空。誰知過了幾十秒鐘,當導彈上升至1.8萬米高空,成功實施助推器脫離之後,導彈主體攜帶的“擎天”衝壓引擎卻沒能如期點燃,使導彈失去了動力。眼看導彈像斷了線的風箏,一頭紮入了海中,台軍技術人員的心情頓時跌到了穀底。到場觀摩的多名台軍將領一言不發,憤然離去。
“天戟”地地導彈
則是在“天弓—Ⅱ”防空導彈的基礎上改裝的對地攻擊型號,計畫始於1996
年。導彈長約9.1米,彈徑0.41米,最大速度4.5馬赫,戰鬥部重150千克,最大射程為320
千米(也有說600公里的),採用固體燃料發動機,命中精度為1000米,比美俄現役洲際導彈的精度還差。和天弓II導彈相比,其外形尺寸沒有多大變化,但彈頭重量增大為一百五十至四百公斤。一旦研製成功,將部署到臺灣本島和澎湖地區,起到威脅作用。
&&&&& “天戟”地地導彈
  幾十年來,台軍為了研製自己的中程導彈,可謂是挖空心思,不遺餘力。由於目前尚未能攔截大陸地地導彈的防空武器系統,所以最好的防禦就是事先進攻,而這中程地地導彈無疑又是最好的選擇。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先後共提出/研製了4種地地導彈方案,分別是“青蜂計畫”、
“天馬計畫”、“逖靖計畫”以及“天戟計畫”。
&&&&&&&&&&&&&&&&&&
“青蜂”地地導彈
 “青蜂計畫”是“中山科學研究院”從1976年開始研製地地導彈的計畫代號。該型導彈是臺灣利用以色列提供的美國“長矛”導彈技術自行開發的一種地地戰術導彈,性能落後,早已被美軍淘汰。該系統於1979年完成設計,1981年臺灣“辛亥雙十慶典”活動時首度亮相。彈長6米,彈徑0.6米,翼展1.625米,全重2549公斤,彈頭重450公斤,發射重量1500公斤,最大射程130
公里,有效射程60公里。最大速度0.9馬赫。
制導方式為慣性和主動雷達,彈頭為常規高爆單彈頭,只配備一種400千克重的高爆戰鬥部,對有防護的目標毀傷效果較差,命中精度約150-300
米。發射方式固定陣地發射,間隔時間為半小時,底盤由M113裝甲輸送車改裝而成。
“青蜂”導彈 以營為單位配備到台陸軍軍屬炮兵部隊,每個營下屬2個—3個導彈連。每個連配備若干部發射架,每部發射架配備2枚—3枚導彈。雖說該射程只有短短120公里,但也讓臺灣當局的領導興奮了好一陣子。
  “天馬計畫”則緊跟其後,於“青蜂”導彈剛研製成功一周後便誕生了。該導彈是一種中程地對地彈道導彈,其最初設計射程為1000公里,起初研製計畫進展的十分順利,整個7年間臺灣一共是花費了180億新臺幣完成了導彈彈體、地面導引系統等試驗。
上個世紀70年代,臺灣秘密製造原子彈的“天馬”計畫被中情局在臺灣發展的間諜洩露出去。迫於美國方面的壓力,該計畫於1982年6月終止。但隨後的中山科學研究院又陸續推出了“天弓計畫”和“天劍計畫”,並研製成功了“天弓”一型、二型地對空導彈系統和“天劍”型空對空導彈系統。
進入90年代,中山科學研究院開始所謂反勝性武器的研發工作,即利用“天弓”型導彈的技術,發展反導彈系統,並於1998年起進行了幾次測試。90年代中期以後,李登輝又秘密指使臺灣軍方加快中程地對地導彈的研製,於是,“天馬計畫”得以重新拾起。
  在臺灣,導彈改導彈的專案還有代號為“雄升計畫”的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研製計畫。該計畫於2000年正式立項,預計到2005年分六個年度完成。但在2000年正式立項以前,已經進行了許多分系統的先期研發工作。臺灣“中科院”希望運用過去基礎計畫及先期研發成果,儘量以現有設備及能力來提升“雄二E/D”武器系統的性能,以提高精度、殺傷率及減少完成任務所需彈藥數,並增加射程和覆蓋區域。
“雄風”2E導彈長6.25米,直徑約0.5米,可攜帶500公斤重的彈頭,射程為873至1249公里。採用火箭/衝壓發動機,具有超音速飛行能力,射程可達370多千米。該導彈飛行中段為慣性制導,末段為主動雷達加被動紅外制導,並將採用GPS接收機。臺灣媒體於去年初披露一則消息說,台軍正以“雄風”二型導彈為掩護,研發一種長射程、亞音速、攻擊陸地目標的巡航導彈,即“雄風”二E機載巡航導彈,射程為300公里的“雄風”型巡航導彈的研發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並將在兩年內完成部署。
台軍內部人士透露,“雄風”二E型巡航導彈是由台“中山科學研究院”研製的第一種巡航導彈,“目前研發工作正處於關鍵階段”。2004年3月,雄風”二E機載巡航導彈圍繞一個周長為20公里的島嶼飛行了50圈,由此推算,其射程已達到1000公里。據《台海軍情》電子期刊報導,“雄風”二E巡航導彈,是一種遠射程、攻擊陸地目標的巡航導彈,其外形與性能類似美國的“戰斧”式巡航導彈。
  在巡航導彈的基礎之上,臺灣還借助美國的技術,研製精確制導導彈,計畫對現有的空對地導彈、反艦導彈、重型炸彈加裝精確制導裝置,比如賴基導彈、青蜂導彈等。臺灣又準備在“天弓III”導彈的基礎上,發展射程為1500千米的導彈,用以威脅大陸沿海二、三線軍事目標。臺灣在導彈動力系統、制導系統以及尖端材料三個方面都受到自身技術能力的限制,
很難完成中程導彈的自行研製。
  無人機
  臺灣的無人駕駛飛機總水準比較低,起步較晚,種類有限,現役力量主要從美國引進的,也有自行研製的,但臺灣軍隊不感興趣。 “麻雀”偵察機為臺灣最新研製的無人機,其機身寬只有6英寸(約20釐米),相當於成人的手掌大小。由輕質合成材料製成,以電動發動機為動力,在天空飛行時就像一隻黑色的小鳥,因此被臺灣軍方人士稱為“麻雀”。如果在它上面搭載輕型偵察設備,就可以執行偵察任務了。由於體積小,它在執行任務時的隱蔽性較高,也不容易被敵方擊落。特點是價格低、隱蔽性好。不足之處就是航程短,受天氣影響較大,執行任務的能力有限等。目前臺灣尚無該機的定貨。
↑ &麻雀無人偵察機
 “天隼”無人機 是中山科學研究院獨家研製的輕型無人偵察機,是第一套臺灣自行研發成功的戰術型無人飛機系統,全系統包括四架飛機、地面導控站及相關地面支援裝備,由3部廂型車運送,能夠快速部署。可遠距離遙控或自動飛行,可進行即時影像傳送。航程150公里,飛行高度可達
2400米,續航時間約5小時。
最新的改進型號則是“天隼二型”無人飛機系統,主要裝備包括機身、地面導控站,以及相關彈射、支援裝備,均可裝載於三部廂型車中快速運送、機動部署,其導控距離長達15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達120公斤,載重達30公斤,滯空時間8小時,平均巡航速度為70節。具有不易為紅外線/雷達導向導彈鎖定的特性,戰場存活度比較高。該型機平時除佩掛一個環架式彩色CCD攝影機,作為戰場監控、目標定位及追蹤用途;也可搭配紅外線/可見光雙感測器光電酬載,執行夜晚偵照等任務。
  目前臺灣的主力無人偵察機是中翔系列,分中翔1/2/3號三種,全由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研製。其中前兩型已經研製成功,3號正處於最後研製階段。由於性能不好,陸軍沒有定貨,所以
1號根本沒有生產,而2號也只採購了4架左右,但很少執行任務。而目前正在研製中的3號,則是未來臺灣無人機部隊中的主力成員。
&&&&&&&&& &
“中翔2号”无人机
“中翔3號”機身長5.7米,起飛重量450公斤,航程500公里,可飛越臺灣海峽執行任務,最長續航時間12小時。裝有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光電感測器偵察設備、合成孔徑雷達,也可以根據需要加裝電子戰設備。該機可執行晝夜偵察、監視和目標跟蹤定位、電子戰等任務。一旦研製成功,“中翔”三號將可以飛越臺灣海峽,執行偵察任務。台軍對這種無人攻擊機的要求是可以攜帶兩枚高能量的炸彈或兩枚空對地導彈,最大活動半徑500公里。
  另據臺灣媒體報導,台軍方還在自行研製類似以色列的“哈比”無人駕駛飛機。該型機如同反輻射導彈一樣,可攻擊雷達等多種地面目標,其活動範圍達300公里,機頭裝有16公斤的炸藥,可用紅外線與自動目標辨別系統鎖定雷達電波後,再俯衝撞向雷達,屬於自殺式無人機系列。
20世紀60年代後期,臺灣“中科院”電子研究所(現改稱資訊通信研究所,又簡稱為“三所”)為研發水中兵器並進行測試,在台海軍左營軍港桃子園基地海邊,籌建一座實驗廠房,定名為“萬象館”。1976年“中科院”電子所成立水下科技組,即所謂“三所十六組”負責水下兵器研發,其研發重要基地就是“萬象館”,也是“中科院”唯一的水下科技研究專業單位,目前其研發設施及儀器已具備國際一流水準。
台“中科院”的“萬象館”首項研發的水下武器系統就是磁感應水雷,也就是“萬象系列水雷(WSM)”。為了有效測試研發效果,“中科院”興建了臺灣第一座磁模擬室,以校正磁感應器。萬象水雷從1984年開始生產並部署以來,共有三代,型號包括可空投和在水面布放的柱型雷,水面艦艇布放的錐型雷,用於反登陸作戰灘頭淺水海域布放的淺水雷,適用於飛機、潛艇與水面艦船布放的沉底雷。  
台軍陸續研發了三種“萬象”水雷,分別是“萬象一型”、“萬象二型”和正在研製當中的“萬象三型”。
萬象1型艦佈放椎型雷(WSM210),形狀為錐型,總重1400磅,裝藥重650磅高爆炸藥,引爆方式為磁性引爆,並具延時備炸及自毀功能。萬象1型空投用柱型雷(WSM110),形狀為柱型,總重1400磅,裝藥重650磅高爆炸藥,引爆方式為磁性引爆,並具延時備炸及自毀功能。
萬象2型水雷則是較先進的複合感應水雷,分4種:“萬象”l號淺水水雷、“萬象”2號訓練水雷、“萬象”3號系留水雷和“萬象”4號沉底雷,也有淺水雷、沉底雷等型。
2001年“中科院”曾主動對外表示,萬象3型火箭推動上升機動水雷已完成研發測評工作。這是“中科院”罕見地主動公佈水下武器系統的研發情形,也顯示“中科院”在水雷武器系統研發上已獲一定的進展。台海軍將領當時吹噓說,由“萬象”一、二代的磁感應、聲磁壓多重感應水雷,發展到第三代的火箭推送上升式機動水雷,這象徵台軍水下武器的研發技術,已取得極大突破,這將對未來台海海戰優劣態勢,產生重要影響。
2001年“中科院”曾主動對外表示,萬象3型火箭推動上升機動水雷已完成研發測評工作。這是“中科院”罕見地主動公佈水下武器系統的研發情形,也顯示“中科院”在水雷武器系統研發上已獲一定的進展。台海軍將領當時說,由“萬象”一、二代的磁感應、聲磁壓多重感應水雷,發展到第三代的火箭推送上升式機動水雷,這象徵台軍水下武器的研發技術,已取得極大突破,這將對未來台海海戰優劣態勢,產生重要影響。
  總的來說,臺灣地區的科研水準還比較強,當然這是在有美國大力協助的前提下進行的。但不知究竟是臺灣倒楣還是其武器性能真的有問題,為什麼表面上鬧的沸沸揚揚的所謂世界一流武器往往打出個四發一中、中途爆炸或者隱逸失蹤等令人“驕傲”的戰績來?
&&&&&&&&&&&&&&&&&
&&&&&&& 沈平山
&& -紫微命理教學-
沈平山大師預言蔣介石、毛澤東、蔣經國、鄧小平、黃信介、章孝慈、鄧麗君、蔣孝武、盧修一逝期;與李登輝、陳水扁當總統,星雲法師迎佛牙,一一見證發生,顯示沈氏星化派的靈驗性。
由沈平山創立的沈氏星化派紫微斗數(變局.星化.飛星.遞宮.中限.胎元限.調替.特殊格局),是全世界最細微準驗的命理術。
讓您短短2.3年學習時間,了悟人生眾大變化,與富貴前途。&&&&
沈氏星化派可以使你成為一方命理大師。
歡迎不信命理的知識份子、修行大師來論命參道。
拜學多位大師、研究多年命理,依然無法突破瓶頸,此處可以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高深命理術與神準法。
歡迎科學家、醫生、司法人員、天文星象家結群學習,這裡有很多無形哲理與生命軌跡,幫你創造新科學理路。
為了離婚、災禍、事業破敗、疾病,困厄不解,沈平山可以指點明灯,知道人生路。
世間不是完全&眼見為憑&的世界,它還存在很多無形空間與命運數,中國偉大的紫微斗數,由沈平山星化派發揚光大,它告示無形難知的哲理真諦,是21世妃中國先端無形學的創論者之一。
風水地理 叢談
台灣军事
&&&&&&&&&&&&&
军事家
武装兵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兽世界急需武器任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