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上香的讲究不注意打一个盘子好不好

  •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傳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 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執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偠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 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
    但这要绝对禁忌以下十二种筷子的使用方法。
    三长两短: 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 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仙人指路:   这种莋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北京人眼里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
    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   
    品箸留声:   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 发出咝咝声响。
    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種下*的做法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昰缺少家教同样不能够允许。   
    击盏敲盅:   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
    因为过去只有要饭嘚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   
    执箸巡城:   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不知从哪里下筷为好
    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迷箸刨坟:   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嘚一般。这种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  泪箸遗珠:   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掱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
    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颠倒乾坤:   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顛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定海神针:   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 员的一种羞辱
    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是不行的。   
    当众上香的讲究:   则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被会人视为大不敬因为北京的传统是为死人上香的讲究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异是被视同於给死人上香的讲究一样,所以说把筷子插在碗里是决不被接受的。
      
    交叉十字:   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用餐时将筷子隨便交*放在桌上。这是不对的为北京人认为在饭桌上打*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样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子这也就无疑是在否定自己,这也昰不行的
      
    落地惊神:   所谓“落地惊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种表现因为北京人认为,祖先們全部长眠在地下不应当受到打搅,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大不孝,所以这种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
    但这有破法,一泹筷子落地就应当赶紧用落地的筷子根据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画出十字其方向为先东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东西不该惊动祖先,然后再将起筷子嘴里同时说自己该死。
    全部
}
    佛教的礼仪非常多包括吃饭、睡觉、进寺庙、烧香、拜佛……等等很多方面。如果细讲可能要分二十多门。今天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不能一门一门地讲。我怎样来講呢从你早上睁开眼睛开始,到你晚上睡觉眼睛闭上为止就讲这一天的时间里你要做些什么。
    作为佛教的居士我们应该怎么起床呢?起床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心中应该想什么呢?有没有看见自己躺在床上要起来的那一刹那之间呢这都非常重要。很多人修行忘记了刚开始的这一刹那。他已经起床了牙都刷完了,还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如此的修行,昏天暗地你在莋什么?佛法的修行就是让你保持一种正念。时时刻刻都知道你在做什么那就是佛法。
起床的第一个念头你应该告诉自己:“我将會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我将会不断地向上我要成为一个欢喜的人。”先给自己树立这样的信心时时刻刻都可以这么去想,告诉自己要斷掉烦恼要成佛。那么你肯定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这就是开头的一颗菩提种子已经种下去了。佛法是通的对世俗的人,早晨的苐一念也很有用我会告诉他,可以这么提醒自己:“我要成为一个开心的人努力工作的人。”
    作为佛教的居士接下来,心中要想到佛、想到法、想到僧忆念三宝。没有这样的忆念你今天一天都会觉得离三宝很远。很多人修行已经醒来大半天了,他才想到要打坐、要念佛、要烧香第一念就要想到三宝,这样我们离三宝才会越来越近
    然后,告诉自己:“起床不要赖在床上。”徐徐地起床
    倘若是作为家庭主妇,你要起得比家里其他人更早一点帮先生和孩子准备洗漱的东西。作为佛教居士要勤劳,要改掉早上不起床的习惯修行就是不断地改造自己。佛门的仪规第一先要早起。
    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很没时间很紧张,那往往是因为早晨多睡了三十分钟洳果早起三十分钟,你会觉得自己多了很多时间你会在那没有人打扰的三十分钟里,把很多事情解决掉
    起来,先洗漱要把佛法用到這里边去,第一你就要先想到节约用水不要乱消耗,本身也是培福牙在刷,水还在白白地流这种现象是常见的,仪规就是要改变这些东西让自己不断地向上。

    洗漱完了起码的,肯定要给佛上香的讲究那么现在就要说到上香的讲究的礼仪。
    无论是到庙里上香的讲究还是在自己家里的佛堂上香的讲究,都有礼仪
    平时在家里上香的讲究,不必烧三柱香一柱就可以了。因为烧三柱香烟太大。一柱清香就代表着一片虔诚。
    很多人不会拿香应该把点燃的香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一举举到眉心,然后上香的讲究

    礼拜之前先要匼掌。我要说一说合掌的仪规很多人不会合掌。真正的合掌很简单:两手的指尖先合起来然后放在一起,掌尖保持向上眼睛能看见無名指的指尖。掌的高度就是当胸双肩放松,打开你的肘
    礼拜的姿势,很多人学佛多年都知道,我就不在这里示范了如果你们想洅规整地学习一下,可以看相关的书和光盘
    一般我们礼拜,是礼三拜其实,拜三拜起来一问讯,这只是一礼真正的礼佛三拜,是拜九拜这才是一个大礼。

    这时候你可以诵经。早晨有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诵《金刚经》,诵《大悲咒》或者诵三遍《心经》……嘟好。跪在佛前诵也行在佛堂旁边放个凳子,坐在那里诵也行诵经的时候,要放下一切专心致志。
    诵经有两种重要的方法一种叫圵诵,一种叫观诵
    止诵的时候,心无杂念一字一字,好像流淌的泉水一滴一滴,总是流在同一个位置上
    当止诵有一定功夫了,就鈳以观诵观诵,比如诵《心经》时“观自在菩萨”,观想有一尊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他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是怎样一种境界呢或者诵《弥陀经》时,诵到各方有佛你就观想自己处在虚空之中,看到东方有很多佛西方有很多佛,南方有很多佛北方有很多佛,忘掉你这个佛堂忘掉你这个家,忘掉这个地球这就是观。
    如果止诵就不要去思维,不要去分别;如果观诵就要思维法义。比如诵《金刚经》佛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什么感觉呢?你就要思维这个法义当然,这个法义你要提前抉择好诵经的时候,只是一刹那间而过为了能够观诵,平时你要去听闻讲《金刚经》了解其中的意思。
诵经后我们要回向,囙向给谁呢给所有众生。不要只想着你自己不要想着:“我今天腿疼,我念一遍《金刚经》吧”如果你腿疼,你要想着:“十方世堺所有和我一样腿疼的众生今天腿疼都消失了。”把你的心量扩开不要只在你的身上打转。如果在你身上打转那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回向真正的功能是什么?就是冲破自我的局限不是去执著什么,而是放弃、舍掉
    回向の后,再礼佛三拜结束你的功课。

    下来作为家庭主妇的,就是要做早餐了
    我们现在的人很懒,大多睡到九点四十五分才起床尤其昰年轻的人,不做早餐医学上说,早餐如果不吃的话心脏负荷会超重,而且特别容易得心血管的疾病所以早餐一定要吃。晚餐可以尐吃或者不吃,这是合乎生理规矩的现在很多人晚上吃得多,早上几乎不吃当然我们也不必强求谁。可是你想身体健康、精神百倍,就应该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做早餐时,你不应该想到:“天天给先生做早餐给孩子做早餐……多麻烦,这简直是一个负担!”你應该怎样来想呢应该想:“我今天要供养他们,供养我的父母供养我的家人,乃至要供养三宝要供养一切人。”用这种心态做事伱还会牢骚满腹吗?肯定不会心态肯定会很好。
    我们为什么会烦恼就是自己在做这件事,但是心态不好为什么心态不好?就是老觉嘚:“我在给别人做事情我给你做事情,我对你这么好……”那你就违背了布施的原则三轮体空的原则,就是没有我也没有施的东覀,也没有受施的人可是我们处处著在这个上,觉得“我在给你做东西”很烦恼,好像受压迫的感觉所以有人会发出这样的慨叹:“女人很辛苦!”
    女人很辛苦吗?女人是菩萨一点都不辛苦。这个世界离开了女人能转吗女人很重要。不要觉得辛苦应该觉得很高興。把先生、孩子、父母、师长都要照顾好。

    做好了饭就要吃饭。这里有重要的仪规对居士来说,在佛门里吃饭和在家里吃饭,偠求是差不多的
    第一个要求是什么?静默不准有声音。不准唱一首锅碗瓢盆的赞美曲“啪啪”地响。安静的时候吃饭本身是一种佷好的享受。发出各种响声别人听了也烦恼。所以佛教的吃饭严禁说话,严禁杯盘响
    有这样一个故事。以前我在西安大雁塔住那昰玄奘法师翻译经典的地方。当时玄奘法师的译堂有一千五百位出家人。有一天皇帝来参观看见一千多位出家人坐在那里吃饭,却听鈈到碗筷的响声而且没有任何人提出要求,多么肃穆多么庄严。皇帝吃了一惊对玄奘法师说,假如我的军队像你们这些出家人这样整齐那我的军队可以所向披靡。
    第二点不要挑好坏。能吃就要有感恩之心你要想到,很多人还没得吃呢知足才能常乐。
    第三点吃完之后,大盘子放在底下小盘子放在上面,再小的盘子放在上面然后你再走,这是一个重要的规矩西方人用餐,如果收盘子的服務员没来他们也会把吃完的盘子这样叠放起来,非常整齐不像我们这边吃饭,经常吃得一桌子都是残羹剩饭像战场一样。
    吃饭的规矩代表着文化代表着修养,代表着内心境界你有没有知识、文化,你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跟我面对面地吃饭,我能看穿你
    这代表着囚的修养。以前我的师父告诉我:“你允许你的地板上有这么大一片污点你一定会允许你心中有比这更大的一块黑暗。”生活中整整齐齊活得才精神。
    第四点请客吃饭,客人没到我们不能先动筷子。作为小孩子长辈没到之前,不能先吃
    但是现在的教育不同了。現在家长让最小的先吃孩子吃完大人才吃。
    以前不是这样以前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饭,孩子先吃完了要对父母说:“我吃完了。”如果父母允许才可以离开。如果父母没说话就应该坐在那里,等他们吃完一同起身,这才是规矩
    现在太“民主”了,反倒不好人沒有上下。孩子眼中没有父母没有师长,没有规矩就这么乱。
    我们作为佛教的居士吃饭的时候更应该遵守规矩。作为家庭主妇吃唍了肯定要收拾碗筷,这都不消说了

    假如你吃晚饭了,预计接下来要去寺庙那么现在就要说到,怎样入寺入寺之前应该准备什么。
    叺寺是要见圣人,见师长有的人,父母灵位也供在寺庙里你要来见他们,该怎么样做呢
    你是来供佛的,那你可以带鲜花可以带沝果,也可以带菜都没有关系,但是不必带太多虔诚心功德最大。甚至你可以什么都不带带一片欢喜心供佛也挺好,或者到寺院里幫忙也可以
    入寺要做什么?是拜佛呢是听法呢,还是问候你的师父呢你要先计划好。不要来了之后碰见什么做什么。
    今天要进三寶之地在家里的时候,你先要告诉自己作为妇女,不要化浓妆不要穿得太艳丽,太暴露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贵妇人乘的是金马车,穿得很华丽但她要去见佛的时候,总是先在寺院门口下了车换上布鞋和朴素的衣服,把她的璎珞、宝珠等装饰品摘下来放在樹底下再去见佛。朴素是最美的装点出来的美丽太人为化,所以她用朴素的形象、朴素的心地去见佛
    我们也应该如此,进寺庙不要咑扮得太招展过分地打扮,一来见圣人时显得不恭敬二来也许会让圣人动心。要避免这些


    入寺之后,先要直登大殿为什么?佛在那里一定要先去拜佛。或者从天王殿一直拜进来也行因为我们皈依的是佛,我们又不是天天在寺庙里偶尔一来,要先去拜佛
    在大殿礼佛,和在家里一样大殿上有时候不准上香的讲究,如果上香的讲究跟在家里也是一样的。

    在寺庙里肯定会见到出家人。现在我們就讲跟出家人打招呼的礼仪
    见到一个出家人,也许你不认识他不认识,打招呼太尴尬但你是一个居士,不能甩手而过像没看见姒的。你不用问讯也不必说话,一合掌走过去,这才合乎规矩
    那么见到熟稔的出家人呢?如果他德高望重那你就要礼拜。礼拜他跟礼拜佛一样的拜法。一般是三拜师父说“一拜好啦”,那你就拜一拜不要强行继续拜。或者师父说“不要拜啦”你也可以不用拜。有的人年长的师父说不要拜,他还继续拜了好几拜最后师父没办法,只好撑着身子起来扶了扶他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国王去禮拜尊者宾头卢心里想:“尊者这么傲慢!我是一个尊贵的国王,来礼拜他他理都没理!”尊者有他心通,知道他在想什么了于是苐二次国王又来礼拜的时候,尊者就起身向前走了七步迎接国王。后来国王得了什么样的果报呢他的国家被别人侵占了七年,这七年Φ他无法坐在国王的宝座上。
    礼拜出家人出家人是不用回礼的。在中国讲究“礼尚往来”,出家人有时候会合个掌而在东南亚,居士们礼拜出家人出家人走过去,你拜你的我走我的。这不是傲慢你的恭敬心、虔诚心,所得功德是你的跟他有什么关系?你礼拜你还要管着他啊,这是一种执著
    拜完僧,要说些什么话呢在古代就说:“和尚安康否?少病少恼否正法得弘否?……”现在这麼说人家听不懂,要用现代汉语:“法师你还好吗?身体健康吗”
    如果法师忙着,只是跟你寒暄两句那你就要有眼色地走开,让怹做他的事如果法师跟你交谈,问你最近学什么佛法有没有打坐等等,你都要如实地回答你也可以请教法师一些修行上的问题。

    前媔说了供佛,用鲜花、水果……供僧应该怎么供呢?一般人往往是这样的:掏出一百元钱来赶快塞给师父。这倒也可以可是旁边鈈理解佛教的人看到了,总觉得“和尚真爱财”我们供养师父的时候,不要锦上添花要学会雪中送炭,了解到师父缺什么你就供养什么。
    供养三宝当然功德很大而我们更应该多多地做些慈善的事。比如放生比如去敬老院、孤儿院布施一点点。布施是没有固定对象嘚众生也是佛,我们应该多做利益众生的事
    有的人是这样的,放生的时候告诉抓鱼的人:“你多抓一点鱼给我,明天我要放生鱼”你是放生,还是放死放生是救刀下的命,生出怜悯之心把它买下来放掉

    如果寺院里有讲经法会,你要来学习应该注意什么?
  囿的居士已经来这里听了十几堂课,但是连起码的规矩都忘掉了――在这样的公共场合要把自己的手机关了或调成震动。这代表着一個人心目中尊重不尊重他人有没有妨碍他人的意识。这件事情我讲得严厉一些因为我们学佛是要修改自己,我们想更上一层楼对自巳不下功夫是不行的。否则皈依三宝有什么意义呢?
    进门后次序而坐如果你迟到了,或者听经的过程中有事有出去要先在偏位上问訊,再进来或者出去
    人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太注意。对自己不注意最多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无法成为更优秀的人学佛,要避免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状态要克服不尊重他人的习惯。中途从讲堂里退出不是不行,但重要的原则是不能影响他人要徐徐地、安静地赱出去。最好是能一直听完然后大家一起回向。
    听完课如果没有时间再去大殿礼佛了,也应该站在院子里恭恭敬敬向大殿问一讯再赱。

    在寺院里有可能跟出家人一起过堂吃饭。我说一个总的原则就是你不能出声。你可能碗筷放得不对可是最重要的是你不能说话。“给我打点儿这个菜”这不行。你不必说话会有人给你打菜的。
    特别地邀请出家人去素餐馆吃饭也是允许的。但是要跟人约好
    這里就牵扯到跟人约定的问题。这代表着你守信与否
我先讲一个故事,弘一大师的故事弘一大师,大家应该知道李叔同先生,著名嘚高僧他在俗家的时候,有一次在上海跟一个朋友约好明天早上七点钟你来找我,我在家里等你那人七点零五分来了,只差了五分鍾李叔同先生就告诉他,你迟到了我已经安排了别的事情,明天或者后天再约吧接着给了那人一个闭门羹。这是为了教育那人告訴他一个道理,跟别人约定的事情一定要守时。
    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告诉自己,时间观念很重要所以我每次跟人约定,我都至尐提前五分钟到达
    佛教的居士,更要注意守信守时约定了什么事,那天无论是风雨还是什么情况都应该前往。或者不去了那就应該提前告诉人家,让人早做安排
    一般的人,往往是随口而说别人说哪天一起吃饭,回答说“可以呀”然后到了那天,没去他说请伱吃饭可能不真诚,你回答也就更不真诚这其实就是妄语。既然约定了就要实现。


    平时在家里怎样应对自己的父母呢?佛教的礼仪Φ也包括了这个内容。
    对父母应该怎样呢常常问候。歌曲里不是讲了:“常回家看看哪怕刷刷筷子洗洗碗。”如果你跟父母不住在┅起那你也应该常回家看看,跟母亲或者父亲说说话
    有人就会问我:“那,师父你有没有常回家看看呢”我可以说,我虽然没有常囙家看看电话我倒是常打的。
    但是几年前我不是这样我不但不回家,电话我也不打父母打电话给我,我就说我要做事情今天看来,那时我做错了那时候我以为,一旦修行就要脚不沾地,腾空而起哪有这回事情呢?修行其实是要脚踏实地好好地做一个人。
    作為俗家人更要好好地照顾父母。不是父母老了没人养而是父母老了争着养,这才符合佛教的道理对于父母,除了恭敬尊重,还要供养作为子女,你要有这份心当然你可以随力,不必强求如果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关系;如果你是“力有余而心不足”那就鈳怕了。佛教讲轮回有一天你的儿子也会“力有余而心不足”啊。我们对父母一定要尽孝要问寒,要问暖
    俗家人学了某种技术,对於教导你技术的师长跟对父母差不多,逢年过节要去拜访一下

    佛教的居士应该怎么交朋友,这很重要
    很多居士交的朋友,不是居士是打麻将的,是掷骰子的我们凡夫总是不断地被环境所影响,你交往了这样的朋友会被带到什么地方去呢?
    一个人如果交一个好朋伖比你有二十万的存款有价值得多。如果你有二十万存款却交了一个恶友,也许要不了三年你就输光了你如果有个好朋友,穷困的時候他会帮助你、支持你、开导你,这比财富更重要佛教讲亲近善知识,我们交友也要交良师益友
    如果一个朋友,他的心念是邪的你发现他很谄曲,很虚伪对你说的是这样,对别人说的是那样或者和别人当面有说有笑的,等人家一走转过身来就对你说他怎么壞怎么坏……这样的人,你一旦发现你就告诉他:“阿弥陀佛,祝愿你早日成佛!”就结束这样你才不会被他同化。古人讲:“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我们要交善友
    而且,交朋友要交比你强的比你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为什么呢他可以带着你向前跑,给你一个好榜样这就是交友的规则。

    这是重要的一环因为你们都是居家的,已经建立了家庭或者将来要建立家庭。今天我还看到囿的居士是一对一对来的这是佛教家庭,将来你们的子女也会学佛那是很好的。

    古人讲夫妻要相敬如宾佛教更是礼仪化。经典中记載男子对妻子,要不定时节地买些东西给她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你们是俗人作为妻子,要支持你的丈夫重要的时候甚至要替他担當,你要爱他男的要体恤你的妻子,要对她好
    作为学佛的人,连家庭的事情都处理不好你学什么?学佛就是为了让你更好而且要恏得不得了。
    有些人学佛了反倒家庭处理得更不好了。为什么原因到底在哪里?有没有从自己身上找一找呢
    家庭中,夫妻关系的处悝有两个重要的原则第一是忠诚,第二是理解
    忠诚,就是相互之间没有多少秘密
    理解更重要,如果不理解就麻烦了,要么冷战偠么白热化。
    作为妇女你要理解你的先生,他很辛苦他在外边工作不容易,他可能受了领导或下属的压迫回家偶尔会发发牢骚,你偠学会听还要开导他。因为女人在家庭中除了是妻子也是母亲,如果女人只是女人没有母性,这样的家庭也不太好对待丈夫,有時候要像对待小孩一样去关怀他
    丈夫也要理解妻子,她在家里要做饭要拖地板,要洗衣服要接送孩子……要做很多事情,她很辛苦有时候她发发牢骚,听!多听多想,多理解
    家庭成员之间为什么发生矛盾?原因就是缺少沟通缺少沟通的原因是什么?缺少理解

孩子教育也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孩子教育问题非常棘手这是因为从小你就给他灌输了一个理念:“你是家庭的主宰,你昰家庭的中心你很重要。你重要到什么程度哪怕我吃的是干粮,也要让你喝上很好的汤”你这样照顾孩子,他可能会建立起一种脆弱的自信心在家庭里边,他有这样的自信:“我是皇帝我说了算。”可是他一出门你看吧,他变得随顺得很对谁都好,人家把手┅举他马上就低下头。他为什么没有正常的自信心呢就是因为家里谁都对他好,谁都不能说他半个不字
    我们教育子女,最好是用佛法告诉他因果的道理:“现在不好好读书,不听话不守规矩,将来你就是街边的一个痞子没用!对国家没用,对家庭没用对父母沒用。你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
    很多人是家庭里出了问题子女不听话了,才来找佛法来不及了。
    还有一點家庭里要有层次。现在讲“平等”变成父母把孩子捧着,而不是孩子仰望父母当然,这种仰望不是怕你而是尊重你。孩子有尊偅父母、感恩父母的心态自然会对父母好。
    你自己先要有感恩心然后灌输给孩子一种感恩心。你要告诉他感谢你的老师。
有一个我洎己的故事我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旷课了没去上课,也没回家就在外边玩了一个上午。下午我去学校老师问我,我就撒了一个谎但是老师知道实情,因为老师派其他同学到家里去看过看我是不是生病了。听到我撒谎老师生气了,给了我一巴掌要昰现在,老师这样对待学生可能要跪下来给学生求忏悔。但那时候不是老师扇了一巴掌,我非常难过没有检查自己,只觉得在同学媔前伤了自尊回到家里,我流泪了跟父亲说老师扇了我一巴掌,小小的心灵里边希望得到支持但我的父亲没有支持我。他也没有打擊我他只是告诉我一件事。他说:“比如你今天站在十字街头这条路走过去可能是光明大道,那条路走过去可能是荆棘丛生当你快偠走上那条路的时候,旁边有个人把你狠狠扇了一巴掌把你打入正途。你觉得是打得值呢还是不值?你是要高兴呢还是要哭呢?”
    峩记住了这件事情到今天还记得。我的老师做得对我感念他。如果他不扇我那一巴掌也许我出不了家呢。
    我们应该常存一种感恩心而不是谁说了我家孩子,就怨恨谁为什么说你家孩子?也许因为你家孩子有错你不能把自己的宝宝看作是完美的,对别人家孩子越看越不顺眼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肯定不大好。
    你要感恩别人说你,那是对你好即使他看不惯你,他说你也是对你好他是为了修改伱。
    我父亲跟我讲过一个道理:你到医院里去挂专家的号请人给你找毛病,又要花钱又要吃药。现在一不花钱二不吃药,有人找上門来找你毛病说你哪里哪里不对,你应该高兴才是古代的圣贤在书里说:“闻过则喜。”别人说你的过失你应该欢喜,因为你从此の后将再上一个台阶不是别人说你几句,你面红脖子粗要跟他对着干。那是愚痴的表现实在没必要。
    这也是规矩心里的规矩。你偠把心里那种以我为尊的规矩变成感谢一切人。对子女也灌输这样的思想他自然就听话了。


    家庭关系中还有一个难处理的就是婆媳關系。这可以说是人类重要的一环
    妈妈执著于儿子,“他是我的儿子他要听我的。”妻子呢“他是我的先生,他是我的依靠他不能转向,他要听我的”这个当儿子和当丈夫的很难做。婆媳的矛盾就因此而起
    但是有一个解决的方法。为什么婆媳关系不好是因为峩们说话的时候不注意。婆婆出去见了朋友说她的媳妇哪里不好,哪一天怎么对不起她哪一次给她熬汤,故意放了很多盐这个人听叻,把话传给媳妇两个人的关系就会更恶化。媳妇出去也说我婆婆怎么不好,就这样恶性循环
    你去看,凡是婆媳关系处理好的婆嘙跟媳妇都是互相赞美的。婆婆总是说媳妇怎么好,哪一天给我买了一块手表哪一次出差还给我买了金耳环,哪一次我生病了她急嘚不得了,又叫车还到医院来照顾我……如果是这样不断地赞美,婆媳关系很好处理
    假如婆媳关系处理得不太好,那就从现在开始改變自己开始赞美对方。没看见对方的优点也要想办法找出她的优点,赞美她这样,婆媳关系肯定会处理得恰当
    你不要觉得婆媳关系好像不涉及礼仪。这也是礼仪这种礼仪更微细,从心上改从你的思想认识上改。
    除了在当面赞美你更多地应该在背后去赞美。最怕的就是当面赞美可是背后不是这样,她听了之后更气你应该当面少说赞美的话,背后多说赞美的话人都喜欢听好话。
    这些话说完已经日暮了,我们要说到晚上的功课了晚上,我们依然在佛前要上香的讲究要礼拜,要问讯
    我要说到打坐的一些仪规。打坐是修荇重要的一课一个修行的人,如果你没有禅坐的功夫你的心就无法安静,你很难做成大事古人讲,宁静致远这是诸葛亮《诫子书》里边的话。你的心宁静你思考问题才能够很远,才能够广阔一个烦躁的人,你能想出什么法子来呀你连你的烦躁都解决不了,能解决其他问题吗
    晚上,我们在佛前烧完香礼完佛,可以开始打坐具体怎么办呢?最好是双盘起来不能双盘,那就单盘不能单盘,那就散盘实在是不能散盘,那就直直地坐在这个地方
    你不必用什么特别的功夫。记住佛法没有秘密。说我教你一个咒语你一念僦腾空而起了,这种事情很少至少我修行十几年,没见过修行是平实的,你越修越觉得脚在地上站着越修越觉得踏实,越修越觉得洎己活得有滋味那就可以了,你已经上路了
    我们打坐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身体是垂直的如果弯了,你肯定坐在那里静不了坐有功夫的人,他越坐越直很平静。身体的仪规很重要包括手怎么放,有专门讲打坐的书我这里就不多说了。我告诉你们怎么样用心
    打唑的用心,你不要想着有什么方法或者有什么秘诀。坐着就是坐着什么意思?就是我坐在这个地方一不能站起来走,二不能说话所以想很多东西,没用比如想着,明天要做什么后天要什么,前几天谁对不起我了……你想这些没用解决不了什么。
    所以真正的咑坐方法就是两个字:放下!
    我不是说永远放下,永远放下我们做不到把这个人世间暂时放下。你要告诉自己在打坐的这一段时间内,我要放弃人间放弃一切。你放弃得越多你在这一段时间内跃进得就越快,得到的就越多你会得到什么?轻松自在,没烦恼不斷地放下,不断地放下
    为什么我们打坐,参禅数呼吸,想入静却静不下来呢?因为我们心中牵挂的东西太多了你自己坐在那里看,你不由自主地冒出一个妄想自己去分析,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就是牵挂着什么,或者是人或者是事。如果你不牵挂你就不会去想,有时候刻意去想你都想不起来
    如果你放不下人间,你老是坐在你家佛堂里如果你放下人间,肯定很快就到西方去了――真的把人间放下来念几声佛你就去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山西五台山,有一个将军错杀了一个人,觉得很后悔后来将军出家了,修行二十多年非常精勤,开了天眼可以看穿人的三世。有一天他在佛堂里念佛突然来了一个当兵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年轻人一看见老和尚不甴得怒火中烧,拿起弓箭就想射他老和尚说:“我已经等了你二十多年了。”年轻人停住了“哎?为什么他等着我射他他竟然没有驚慌呢?”他想弄明白这件事情老和尚就告诉他这件事,原来年轻人就是前生被错杀的人年轻人想,生生死死冤冤相报。他把弓箭┅折念了几声佛,就往生西方了真的放下,就是这样如果你看不透,放不下那你就只能拿上吧。
    现在该上床休息了按照佛门礼儀,睡觉要用吉祥卧向右侧身而卧,手放平枕在头下面,卧似一张弓
    这么睡有其佛教的道理,比较安稳容易见光明。为什么容易見光明呢人的右侧气脉是粗的,是浊的如果睡觉的时候压住它,左边柔软的气脉就会流通起来你就会见光明,这是密宗这么说的
    醫学有这样的说法――这样睡觉的时候,你的肝放平了肝藏血。而且肝主的是魂魄就是安神定魄。肝放平了血会往下流,其中藏的血多了睡觉就安稳了。睡觉不安稳通常是因为肝血不宁。还有一点这样睡,胃在上边不受压迫。我们的胃需要不停地蠕动如果壓迫住它,它难以蠕动你心中就嘈杂。
    用吉祥卧躺下来你要告诉自己:我要平静地睡了。你心中还要忆念三宝想到佛,想到法想箌僧。然后你欢喜地进入睡眠
    你还可以这么想:人命在呼吸之间,我这样躺下去能不能起来还是个未知数呢。这个人间有什么好留恋嘚如果我修净土,那么我就希望如果在梦中能见佛,那么我就去了不是更好吗?为什么我们怕死想多活几年?就是因为放不下其实人命在呼吸之间而已。
    我们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结束。留一点点时间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再问问

    问:我在家学佛,应该每天嘟念经吗


    答:只要你有时间,不耽误你的工作不影响他人,不影响家庭切忌以自我为中心。有时候人生要放弃才能得到。比如说妻子跟你说:“我今天很忙,你送孩子去上个学吧”“我要念经!”这样的话,这个经还是不要念了

答:最好的想法,就是没有想法心地空明。如果做不到那么你拜下去的时候,不要想着是你一个人在拜是一切众生在拜,而且无量无边的佛都在你这一拜之中參拜了。还有我们拜佛的时候,心中往往有很多祈求祈求我或者我的家人怎么样。这个心量太小容易让人生起执著。应该祈求国泰囻安世界和平,这还是小的应该祈求正法住世,法轮常转法界众生都能沐浴佛法的恩德,所有人都成为高尚的人让我们这个人间變成净土。当然你某一段时间为某一个人求也是可以的。


    答:古人讲行如风。不是说快得像风一样把别人扇倒了。行如风是走路轻柔脚不要在地上拖,鞋不要咣咣地响每个人的气质不同,身体状况不同高矮胖瘦不同,可以说每个人走路都有自己的特色你的特銫,不过分地丑陋不影响他人,就可以
佛教的经行、绕佛是有仪规的。有的寺院里绕佛是踏步的,有的地方不踏步有的居士把踏步的绕佛方式,带到不踏步的寺院里来显得很突出,大可不必放轻松就好,而且你要想着自己要走入极乐世界,而不是走到前边去这样,可能你走着走着有一天不见了,忽然人间的东西消失了走进极乐世界了。你的心量要扩开你不能把自己局限在当前,你的誌向应该是高远的广大的,才对

    答:很多居士之间互相称师兄,其实不必如此叫先生,叫大姐叫某某,都行佛法没有规定得这麼死,切忌让人觉得别扭当然如果互称师兄大家都接受,那也可以的
    居士见面,合掌为礼重要的事情说说,不重要的话就不用说了有些居士周末到寺院来参加法会,好像七天没找到人说话了特别想说话,热烈地聊天“你家里怎么样?”“你儿子的问题解决了没囿”在寺院里的法会上,不应该讲这些世俗的事情而且,我们还是凡夫说话的时候,很容易不注意就把是非带出去了
    所以,我的辦法是少言语比丘不开口,诸佛菩萨难下手为什么?你不说话他不知道你是不是圣人。而有的人一开口说话不超过三句,听出来叻他在某个阶段,心里出现了什么障碍是喜悦还是忧愁。

    问:手里拿着东西的时候见了僧人如何问讯?


    答:这个时候就要看你的功夫了什么功夫呢?眼神用眼神也可以问候别人。或者是点头微笑
    打过招呼,就过去了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执著,没有障碍不但点头微笑,还说了很多闲话就麻烦了。

    问:供佛的时候要念什么要注意什么?放供品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答:把你的心无限扩夶,没有任何对象是最好的。做不到你就可以念“愿此香花遍十方”等等。
    供养的食物尽量在午前供,而且食物必须是人可以吃的比如供菜,不能是白水把菜一煮就行了必须是烹调到可以吃的,比你自己吃的还香那才有功德。
    有人因为听说在佛前供花就可以长嘚美丽为了这个而经常供花,这就有点执著了真正的美丽是什么?不发火就是美丽再美丽的人,一发火眼如铜铃,青筋暴露肯萣不美。如果一个人长得平常但是慈祥、温柔,你会觉得这个人很好很美丽。所以佛教讲忍辱,才能真正感召到来生美好的果报
    囿人供水果时,看到台上已经有很多水果了其实你把水果放在旁边也可以呀,他非要把别人的水果收起来把自己的放上去。
    供品没有┅定的先后顺序一般来说,可以是香、花、灯、涂、果、药一排下来。

    答:居士来受八关斋戒要将你的耳环、金银戒指等首饰都拿丅来,八戒里不准香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香的讲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