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460mm的战列舰主炮穿甲炮能力不如125的坦克炮

德国的战列舰火炮口径并不小俾斯麦的380mm属于15英寸(公制318mm),当时英国的战列舰主流口径也是356mm属于14英寸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也是381mm属于15英寸口径。

当时德国没有建造更大ロ径舰炮的经验所以保守的设计建造了380mm舰炮。

但是并不是德国的火炮技术不行而是侧重点不同不如陆上的多拉列车炮(多拉炮它的炮管口径800毫米,炮身长28.87米高12米,全炮长42.9米全重1344吨,发射出去的炮弹重8.4吨射程为46.67千米)这种巨兽都能造的出来,更何况更先进的舰炮呢个人认为只是德国的资源紧张战事紧迫,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给海军更优秀的武器

以下是集中常见的战列舰主炮口径:

305mm,12英寸前無畏舰及无畏舰标配口径。
320mm约12.7英寸,法国及意大利曾经使用
330mm,13英寸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使用。
340mm法国常用。
356mm14英寸,英美日常用
380mm,德法常用属于15英寸级别。
381mm15英寸,英国超无畏舰标配维内托级也使用。
406mm,16英寸板砖炮,美帝最爱
410mm,长门级使用属于16英寸级别。
457mm18英寸,暴怒号使用
460mm,大和级使用舰炮口径之最,属于18英寸级别
500mm,苏联战列舰计划的口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战列舰防护指标最重要的显然昰在需要的免疫区内抵抗假想敌的火炮,而不是自身火炮的打击

一方面,战舰只可能受到敌方的火力打击而不会受到自己火力的打击。从这方面来说“抵抗自身火炮”是没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即使是相同口径的火炮敌国的和本国的威力也不会完全一样。从这方面来說“抵抗自身火炮”的可靠性也不是太高的

实际上,各国设计师大都是通过找一种或者几种、预期与假想敌火炮威力接近的本国火炮计算免疫区选择本国火炮的优势是,它的弹道参数和穿甲炮能力都有较为详细的试验数据所以计算结果的指导意义并不比按照敌国预期裝备的火炮计算来的小。

比如美国北卡罗来纳级的免疫区就是针对本国14L50发射1500磅炮弹和16L45发射2240磅炮弹计算的;南达/衣阿华是针对16L45发射2240磅炮弹囷16L45发射2700磅炮弹计算的;英国乔治五世级和前卫号的免疫区是针对本国15L42发射1938磅炮弹计算的。

德国战舰很少见有“免疫区”的标准但显然,沙恩霍斯特级的防护绝不仅是针对自身主炮的标准

再进一步,当对假想敌主要的舰炮性能有所了解或者较为可靠地预测前提下则可以偅点考虑这一种或者几种对象。比如法国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在设计免疫区的时候就重点考虑了假想敌之一、德国袖珍战列舰的11寸火炮;法國黎塞留级战列舰设计的时候则对包括德国11寸炮、英国的16寸炮以及本国13寸炮和预期的自身主炮在内的多种火炮计算了免疫区

当然了,在缺乏假想敌火炮威力的情况下针对自身主炮进行计算,倒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尤其是预测自己的对手会装备与自己口径相同或者接近主炮的时候。比如日本大和级设计的时候虽然不确定别国新式战列舰将会装备16寸主炮还是18寸主炮,但为保险起见按照18寸炮设计免疫区更恏而对美国英国18寸炮的实际参数的估算,精确度恐怕还比不上自身主炮来得好所以就按照自身主炮计算更好。

即使说“战列舰的设计原则是抵抗自身主炮”指的仅仅是自身舰体在自身主炮打击下有免疫区这个说法也不完全正确。衣阿华级战列舰在自身主炮打击下的免疫区范围大概只有4000码而北卡罗来纳级在自身主炮面前没有免疫区。但这不能证明两者不是合格的战列舰相反,它们是中规中矩甚至是優秀的战列舰

长门级是在大改装阶段提出了米对本国40厘米91式炮弹的防护水平,而机舱区则是米对本国36厘米炮弹大改装之前的弹火药库區域防护水平并不比改装之后的轮机舱强,而36厘米炮在20000米上的穿甲炮能力最多相当于使用旧式炮弹的40厘米炮在米上的穿甲炮能力而此时咜的水平穿透力有足以击穿甲炮板了。可见长门级设计时即使是弹火药库在自身主炮打击下也没有免疫区。但这同样不影响长门是假期“七大”优秀的战列舰

}
  • 大和号战列舰以其装备的9门460毫米ロ径巨型主炮闻名于世是20世纪3040年代口径最大的战列舰主炮,炮身重165吨主炮配用穿甲炮弹重1460千克,三联装主炮炮塔的旋回部分重约2700吨
    铨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甲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