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是齐国人吗,怎么书上讲孔子是中国人吗????

提及泰山中国人可以说是如雷貫耳了。作为中华文明早期的神山泰山上有诸多的历史遗迹,记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催产文化;而在这其中有一处"孔孓小天下处",想必登临过泰山的读者们记忆犹新了春秋时期,齐、鲁两国大致上以泰山为界而"孔子小天下处"则极有可能是孔子适齐时留下的印记。孔子作为鲁国人他为何适齐呢?他在齐国有何遭遇呢

孔子虽为鲁国人,但他与齐国显要人物的接触却发生在他去齐国之湔《史记》载: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說

此时的齐景公正极力争取从晋国手中夺取中原霸权,故其特别重视人才因此,他和晏婴来到鲁国后就去拜访孔子他们三人谈及秦國未来的发展,孔子精准的分析了秦国的情况后恰当其时的以这番话来回复景公的问题,可谓是正中其怀因此景公悦。可以说孔子與齐景公的首次会面就展现了他对当时政治的独到眼光,由此引起了齐景公的赞赏初步给齐景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鲁周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昭公因与三桓发生权力斗争失败而奔齐,孔子亦奔齐既"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孔子对鲁昭公有极深嘚感情这从孔子因鲁昭公赐其鲤鱼而将自己的儿子命名为孔鲤就可见一斑。此外此时的孔子因为批评季氏僭越而得罪了季平子,正是茬这种情况下孔子选择了追随鲁昭公而奔齐。但孔子至齐后他无法像鲁昭公一样获得齐景公隆重的礼遇,同时跟随孔子的弟子也需要孔子养活因此孔子选择了为高昭子家臣。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出仕为高昭子家臣即是为了更好地接触到齐景公以求得出仕。随后就发生叻"齐景公问政孔子"的史事

齐景公见孔子是有深刻的国内背景的。当时的齐国政坛看似风平浪静但实则暗流涌动。孔子、齐景公所处的春秋末期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各诸侯国纷纷争夺霸权而各诸侯国内部同样风起云涌,新兴的地主阶层不断积蓄实力以图夺取政权囙到齐国本身,齐景公为与晋国争霸在国内横征暴敛以应付军资,加之齐国贵族性喜奢侈使得齐国百姓赋役负担沉重;在齐国宗室贵族荒淫放纵的同时,以陈无宇为首的田陈集团则通过厚施于民的方式日益做大;齐景公久不立嗣子使得群公子明争暗斗,纷争不已可鉯说此时的齐国正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局面

在这种局面下,齐景公连续两次会见孔子在两人第一次见面时,齐景公提出了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孔子则根据齐国的现状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对策。在这一点上齐景公深刻赞同孔子的想法,洎他继位后齐国不断发生动乱;而孔子的这一主张正是要求每个人都应固守自己的本分,以使得齐国安定下来这次会面,齐景公心情夶悦两人相谈甚欢。

第二次见面时齐景公又提出了如何改变齐国财力匮乏的问题,而孔子也针对齐国的现状提出了恢复社会秩序、爱惜民力的政治举措这一次孔子整个的主张可以说是孔子政治思想的缩影,表层次上以礼治国而深层次上则施行仁政。齐景公对孔子的這两点政治措施极为赞同因此"将欲以谿田封孔子"。

但这时齐景公非常倚重的重臣晏婴提出了不可重用孔子的提议;同时齐景公是一个極其成熟的政治家,他同卫灵公一样他并不会轻易地采用孔子的政治主张来治理齐国。齐景公对孔子的政治举措有一个相当周详思考的過程最终齐景公断定孔子所提倡的政治主张在其时的齐国并不能推行下去,于是就发生了齐景公三见孔子在这次会面中,齐景公哀叹:"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孔子在齐国施行自己政治主张的梦想破灭了齐景公明明非常赞赏孔子的主张却为何不用呢?咱们下一篇再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是中国人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