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兵大麻应不应该合法化买合医

退伍军人这样补保合理吗?--医疗保险--聚行业
您所在的位置:&&正文
退伍军人这样补保合理吗?
作者:&海草级&
医疗保险-全文略读:那可是相当一部分农民朋友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血汗钱哪,为什么既不能合并、又不能替代、也不给退回呢?再说了同样是保险费,向所谓的有关部门找7年相差4倍多,向普通的老百姓找22年仅仅2倍,这差距之大真的让人瞠目结舌,而且找补是必须和马上,找回是不知...
我们是青岛市黄岛区八十年代退伍的老兵,早在2009年放开补缴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时,我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兵因为经济状况不佳从而放弃了当兵几年优惠几年的补缴养老金机会,现在,这批老兵的孩子大多长大成人,而老兵们也慢慢步入老龄阶段,所以从去年开始又一次放开补缴养老保险时我们决定考虑办理。可想不到的是同样是老兵补保,2009年补缴10年养老金时需要19000元左右,时间仅隔7年,今年再次补缴10年养老金时人社局竟然要求我们找补58200多,而且七月份又追加6000元的差额,请问这差额从何而来?
对此,我们问过黄岛区市民服务中心,可工作人员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搞得我们至今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且因为款项过多,我们选择放弃续投城镇只选择补缴养老保险时,工作人员说虽然你们放弃城镇,但也得按有关规定每月继续上交养老和医疗两种保险,否则不予办理,这不是霸王条款吗?说是当兵执行优惠政策,难道明明知道我们已经放弃了城镇却要求继续上交有关费用直至满足15年这就是所谓的优惠?如果当兵三年再继续投保两年的话,就意味着光单项又得白白额外多缴10000多元,加上养老保险前后相加总共需要80000多元,这公平吗?试想:即使当年不去参军只是干过企业或领取营业执照经过商要补齐十五年保险不同样也是80000多元吗?如此说来当兵的优惠政策哪去了?难道还另有体现?2009年可不是这样的啊,那时选择养老保险就只投养老保险,医疗不用缴费,因为你已经放弃城镇选择了农合。这样合情合理,我们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明明知道放弃城镇却还要无理要求继续缴纳费用?难道国家真的下发过这样的毫无道理的条文?什么是有关规定?这规到底是何方神圣定的?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再说现在,我们几个月之前已经补齐10年的养老金58200元,为什么半道又来追缴个6000呢?2009年至2016年仅7年之隔就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难道青岛的经济发展真的就如此之快?那可就见笑了,请看同样是百姓投保还保但却大相径庭的事实吧:大约是1994年吧,上级大力动员、号召广大农村民众积极投缴所谓的社会养老保险每人200元,先不说时隔22年之久能发给老龄村民多少养老金,就说因为你已经重新投上农保或者补缴了社保而强行要求你必须退出22年前投上的那200元保费吧,22年哪!想想看所谓的上级有关部门退了多少?你肯定连想都不敢想――连本带利400元,而且这400元连同你已经投入农保几年的大约有1000左右的款项至今不知如何处理,当地便民服务中心只告诉你以后再说,以后再说意味着什么?什么才叫以后再说呢?难道要等你老了再去互相推诿的有关部门去查找?那可是相当一部分农民朋友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血汗钱哪,为什么既不能合并、又不能替代、也不给退回呢?再说了同样是保险费,向所谓的有关部门找7年相差4倍多,向普通的老百姓找22年仅仅2倍,这差距之大真的让人瞠目结舌,而且找补是必须和马上,找回是不知何年何月找哪个部门。请问哪个部门或哪个领导能为此做出合理的解释?单士兵:医改还需经民意充分博弈_网易新闻
单士兵:医改还需经民意充分博弈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者:单士兵 媒体评论员
在公众无限期待的目光中,新医改不断前行。经过一些地区“试水”,新医改方案肯定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及不足,正视问题及时弥合不足,对医改成功很关键。
在6月17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厅局长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透露,就医改方案,下半年要与相关部委共同做好公开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工作,抓紧做好配套文件的修改完善工作。
这预示着中国医改是一个系统性的综合课题,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综合工程。也就是说,现在我们还不能简单地寄望于卫生部门拿出一个能包治百病的医改制度文本,中国医改须经过一个动态过程,来实现制度完善。
保证这个动态过程的质量与效率,自然需要民意参与。这也就是卫生部为什么要积极开门纳谏,来为医改方案及配套方案寻求合理诊断的原因。回过头来看,新医改已出现九套方案,最终揭开面纱的完整版新医改方案,要不让公众失望,就必须使不同主体的利益得到平衡,让不同意见充分博弈。
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医改,就必须尽早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要荡涤掉“以药养医”的沉疴痼疾,要解决好城乡二元体制格局产生的医改难题,要避免公共财政投入医改被各级地方政府与部门层层截留,都需要完善制度设计。而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不同的利益主体,需要摆脱特殊利益集团的绑架。在这样的语境下,民意参与博弈的另外一个要求,就必然是公开透明。
作为社会公共品存在的医疗服务,必须以民生福祉为核心诉求。为此,能否使新医改最大程度地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服务与补偿,始终都是医改成败的关键。尽管医改早就明确了社会公益性方向,但是,医改方案要能够应对繁复芜杂的现实问题,真正惠及民生,决策者必须真正俯下身来,聆听公众的声音。
现在已经到了对医改方案进行修订完善的最关键时刻了。要真正解决好与医疗服务相关的公平、均衡与效率等等问题,保障其公益性,在民意参与博弈方面,就绝不能是一种简单姿态,而必须真正做实做透,这是克服医改方案的制度缺陷,使医改经得住实践检验的保证。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单士兵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军人去军医院看病为何没有优先也不能医保
军人去军医院看病为何没有优先也不能医保
4月1日,军报军媒视界专版发文《今天,我们怎样看待军人优先》。
军人优先这个并不新鲜的老话题,再次在朋友圈被刷屏。
专版中的几篇文章,从历史传统、法理依据、民意基础、情感认同等说开了去,以唤醒民众对军人优先的认同感,也想通过优先激发军人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
“优先”如何不变成“忧先”。有人支招,军人优先需要社会主流的积极导向,也应当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有人建言,通过升级信息操作系统,让电脑网络智能识别并置前排列军人。
这样做,效果如何?我想起亲身经历的这样一件小事。
前不久,一个周末,某体系医院。一位头发稀疏、脸庞粗糙的年轻军人在小编前面挂号。
医院的确军人优先,但这名军人却被告知卡失效了。
“卡坏了,挂不了!”
“那怎么办?还得赶回去?好不容易请假出来一趟。”军人着急,嗫嚅着。
“挂不了!”还是三个字。
“今天办临时卡的办公室不上班。”排队人群中,一名军人善意提醒。
“可以挂急诊。”挂号人员面无表情,吐出五个字。
“急诊能报销不?”
等不到回答,这名军人只好离去。
可别说我没让你优先。据称,这家医院认为官兵就诊的效率和质量体现保障力、连着战斗力,不能让“军人优先”成了挂在嘴上的口号、贴在墙上的幌子。去年,他们刚刚更新了系统,让电脑网络智能识别并置前排列军人患者,设置了军人挂号区,军人自动优先。
悲剧了,优先做得很好,为什么麻木的我却没有优越感?
军人就医看病、乘车购票等优先政策,是建立在对军人职业的认同和尊崇上。军人是干啥的,军人是国防建设的承担者,更是国家安全的执行者,是时刻准备牺牲奉献的。
说白了,对军人的优先,要建立在对责任荣誉的尊重上,建立在对牺牲奉献的尊重上。更进一步说,是建立在对人和生命的尊重上。因为,从入伍那一刻起,军人就把自己交给了国家,就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和人民付出宝贵的生命。
优,左边的单人旁,也许正有此深意。而那个单独的“人”,也可能是孤独的。
想想看,如果一个人信奉金钱至上,视等价交换为唯一原则,自然不会理解和认同牺牲;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看重的是一点点蜗角私利,也肯定舍不得奉献。同样,一个单位、一个群体,如果从内心没有建立尊重牺牲奉献这种价值认同,哪怕再更新系统,再建立制度法规,也是治标不治本。优先可能带来民众的撕裂感,却不会给军人带来优越感。
不妨把视线转向军队内部。我们常说,“士兵至上、基层第一”。至上、第一都是一种优先。很多单位将这种优先落到了实处,而在一些单位,“领导至上、机关第一”却成了一些通则。
比如,有的单位领导手机可以随便用,士兵一提用手机马上就是失泄密,一提到聊天软件就是乱交往;有的机关干部可以正常休息,却怕战士闲来生乱,即使没有迎检任务,也要给找点事儿干,不是锄草就是拍埂。
难怪,有基层官兵吐槽,上级的有关福利待遇政策是好的,但到了基层却“干打雷不下雨”。
于是,有基层官兵疾呼,士兵至上、基层第一,要从指导工作、检查工作、布置工作、管理部队、教育官兵上真正转变起来,从不影响基层正常训练、正常工作、正常生活上转变起来,从不层层加码、层层设限上转变起来。
真是让人堪忧的优先!
对于所有军人来说,都希望军人优先在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同,并成为普遍自觉的社会意识,从而筑牢每个公民心中的精神长城,进而形成全民重国防、全民爱军队、参军报国光荣的良好氛围。但前提是,基层官兵在部队是不是真正享受到了优先?如果在部队内部还做不好,再怎么呼吁社会做到军人优先也是无力的。
记得梁启超在《新民说》里指出,如果一国的国民,在本国老是受欺负老是被奴役,谁想侮辱他的人格就侮辱他,那么当他受到外来侵略的时候,你要求他站起来,忽然变成有骨气的人,抵抗外敌,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如果作为基层官兵在军队内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利益得不到维护,既体会不到优越感,又找不到存在感。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社会上军人优先的环境再好,也不会让军人发自内心地感觉到优越感。
毕竟,基层官兵大部分时间待在部队,那种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也是在部队一点点生发出来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疗设备买卖合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