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发展21世纪山区发展?

CiNii 図書 -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模式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对中国山区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中国山区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其发展严重滞后,是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贡献者&.当前山区发展面临着开发与生态保护、山区聚落与现代进程不适应、山区开发成本高效益低、传统惰性大的挑战.中国山区发展需要制定综合的发展战略规划,需要有更详细的生态功能区划,需要探索山区工业化的特殊道路,并对山区聚落进行重构.
Chen Guoji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同花顺旗下品牌
中国为何要控制一线城市人口 明明有很多土地可以建住宅?
  作者:臧大为 来自作者公号:奥秘探索(aomitansuo)  1. 观念的问题  中国最近30年一直宣传人口危机,宣传自己人多地少,所以城市规划非常密集(1万人/平方公里)。但是实际上中国人从来没有反思过这些观念是不是对的。  我们拿北京举例: 北京辖区面积1.6万平方公里,而实际建成区面积2000平方公里左右,土地开发率仅仅12.5%,比以土地开发吝啬著称的香港的25%还低。  其实北京太大了,人人住别墅都不是问题。我们计算下,北京按2500万人计算,如果人人住小洋楼需要2500万*30/0.5% = 1500平方公里。这个住宅区也只是1/10不到的北京辖区面积。完全可以像日报东京一样让多数家庭住house,但是实际上北京现在绝大部分土地还是处于农村状态,哪怕市区已经挤破了头(如果北京完全按1万人平方公里的中国规划标准,全部建成可容纳1.6亿人)。  图1:北京地区卫星地图。即使除去山区,北京仍然有7000平方公里平原。北京和廊坊之间大量的农地。这在东京、洛杉矶这样的超级城区基本是看不到的。  有人说北京城好大了!都五环六环了!超级城市了,不能再大了。我们对比看看事实:  图2:北京(五环外)与东京建成市区面积对比  图3:东京建成市区大约是北京的4~5倍。基本相当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几个建成区直接拼接起来那么大。认为中国城市规划世界领先的朋友,可以对比下卫星地图自己研究下。  咱们在和土地和中国一样广袤的美国对比一下,那简直就是被完美虐待了:  和洛杉矶巨型城市圈相比,北京这点建成区面积简直就是婴孩一般。  参考回答: 洛杉矶是一个怎么样的城市? - 知乎  洛城夜景。只能用一望无垠来形容。  NASA亚洲东部夜景灯光。这个非常直观。我们看看所谓宇宙中心的北京,其城区面积跟韩国首尔、日本东京、名古屋,甚至大阪都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其繁荣程度仅和日本的大阪比也没有优势。  中国建设用地占国土宜居面积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从这个图表可以看出,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比起发达国家比例过低。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城市搞这么拥挤。  北京房价是是如何冲上天的?  以北京为例。从上面一张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2004年之后,北京住宅土地供应大幅度减少,这是房地产价格飙升的根本原因。  (有朋友说我这个图太老了,我找了一下新数据:2016年北京供应住宅土地你猜猜是多少?38.9公顷……你没有看错小数点,是39公顷!相当于04年的百分之一。这房价不飞上天才怪了!)  那么,作为全面流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为何要大幅减少住宅土地供应?这是为毛呢?大家自己脑补。  所以为何北上广为何限制人口呢?自我设限罢了。  我们为何对大城市规模的如此恐惧?  这说起来甚至有些荒唐,我们为何要对城市人口和规模如此恐惧?我们为何要限制大城市、特大城市、超级城市的发展?总结起来,无非是下面几个论调:  1、城市人口爆炸论。到处都很拥挤了,再允许全国各地的人来到这里,我们这里房价要上天、公交、学校要挤爆了。  2、环境崩溃论。大城市人口太多,“超过了环境承载的极限”;  3、均衡发展论,中小城市持续衰落,所以要把资源向中小城市倾斜,保持“均衡发展”。  4、耕地保护论。城市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必须加以阻止,否则我们就闹饥荒。  我们来逐条分析造成大城市恐惧症的这几个流行论调。  I、城市人口爆炸论。近10年来,大城市房价飞涨、公交拥挤、堵车、小孩入学难、就医难、城市污染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我们,我们轻而易举的将这些问题归罪与人口太多,城市规模太大,因为我们从小就接受了这样的教育:人口是负担,是消耗资源的消费者。我们又亲身经历了种种令我们生活品质严重受到影响的大城市病,对城市人口已经达到上限这种论调我们坚信不疑。  但是事实如此吗? 我们仍然以北京举例,我们假设如果北京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面积只有1400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那么你确实有理由对城市拥挤感到忧虑,但是实际上北京只是一个城市,市区辖区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而且只要我们愿意,把北京辖区扩展到16万平方公里都没有问题,一条法律和决议就可以了,即使如此这也不及中国国土的一个零头。我们1400平方公里市区里住了2000万人,这太拥挤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市区扩大?  为什么不把市区周围的农田和空地买来下用来扩大市区,我们可以把市区面积扩大3倍,这样我们的居住密度就跟东京差不多了,如果我们把市区面积扩大4倍,那么我们的居住密度就跟美国低密度城市洛杉矶差不多了,那么北京人民大部分都可以住别墅了。即使把北京市区面积扩大4倍到5600平方公里,也不及北京现在辖区面积的零头。是什么理由阻止了城市的大面积扩展?你猜对了,是“耕地保护”,也就是所谓18亿亩耕地红线。 针对这个理由,在这里我提出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不够用了吗?耕地红线是一个伪命题,但是在中国却很有市场,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农业国,饥荒的噩梦离开我们并没有多久,归根结缔我们还是小农思想。我们忽略了经过50~70年代的人类大发展,粮食问题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主要问题—在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已经仅有5%左右,也就是说只要5%的人从事农业劳动,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就能满足全国国民的粮食需求。  我们看一下粮食亩产量和人口数量直接的关系: 1900年小麦亩产50公斤,人口16.5亿,2010年小麦亩产已突破500公斤,人口70亿。百年中小麦亩产增加了10倍,而人口仅增加了4.2倍。虽然现在70亿人,但对耕地需求反而比百年前更少。 这说明一个规律:人口增长带来的生产力增强,生产力增长带来了粮食产品的提高,远远比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人类永远不会因为人口过多而造成粮食短期,因为更多人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大。  2、哪里种地不可以?大城市郊区的耕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吗?可以看到,一边是大城市市民在拥挤的城市里艰难的生活着,一边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城市郊区土地种植玉米和小米,另一边是大量的中小城市衰退,农村、乡村大量的土地由于城市化和计生导致的人口骤减,土地无人耕种在抛荒野草从生,这难道不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荒唐困境吗? 中国每年消失6万个自然村,这些人很多是移居到城市里居住了,这本是一件好事:在农村散落居住不仅生活水平差,而且资源利用率低,土地利用率也低。但是人已经移居到城市里了,为何不允许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自由扩展到附近的农村?!我们为何要制定政策把我们自己城市关在笼子里?  3、子女入学难和就医难问题。许多人把子女入学难和就医难归咎于城市人口太多,抢了孩子的学位和医院的床位,那么,难道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不应该同步的扩大学校和医院的规模吗?  对于教育和医疗来说,它是服务于城市的附属服务机构,如果用脚和鞋子的比喻来说,脚是人口,教育和医疗等服务是鞋子,只有鞋子来适应脚的道理,绝对没有让脚来适应鞋子的道理,把教育与医疗的投入不足造成的困难归咎于是城市人口太多是削足适履的荒唐道理。(北京前几年因为生源减少甚至一度关闭了500多所小学) 退一步说,我们诚然可以把新市民都赶跑,但是我们的教育和医疗状况并不会因此而得到改善,因为我们赶走了人口也就是人力资源、劳动力,劳动力减少直接导致城市能获得的产品和服务的减少,从而使得城市生活水平的下降。  4、城市环境崩溃论。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某某城市已经达到了环境承载的极限,不能再允许更多的人进入了,听上去似乎冠冕堂皇,但是我们分析下这样的论调里面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1. 如果城市市区的面积是定死的,假设北京只有1400公里面积,无法做任何扩展,那么随着人口密度的增长,居住密度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之后,在现在中国的科技条件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下,堵车、汽车尾气污染、高房价等大城市病将会显得较为严重。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大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其中宜居土地500万平方公里,高居世界第二。如果按照5000人平方公里的现代城市宽松居住密度,13亿人全部居住在城市,那么城市占用土地的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3%,宜居面积的5% 。 而北京上海实际的居住密度达到了1.4~2万人/平方公里,如果全国13亿人按照北京上海居住密度居住,仅仅需要9.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能住完,仅仅比重庆市大一点的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宜居面积的2%,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拥挤的居住。 北京如果把其中1万平方公里辖区全部建设成市区,按照5000人平方公里的宽松居住密度可以住5000万人。  5.所谓资源不足论。除了空气、水、土地,其它任何资源都是可以人来创造的,土地的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我们绝对不缺,空气是无限循环的,水也是无限循环的。水危机是近年来炒作最严重的话题,但是实际上水资源也是无限循环的,只是我们污染了太多的水资源,以至于能利用的水资源减少了,即使如此,水仍然不是一个问题。目前海水淡化成本已经降低到6~7元左右,加上运输及污水处理成本,送到城市手中,售价也不会超过超20元人民币,按照城市人均年用水50吨计算,每人的水费支出为1000元,所以水资源问题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其他还有什么资源问题?难道地壳承受不了太多人的重量会崩溃吗?  6. 辖区面积小,人口密度真的不低了。这种状况并不常见,比如说深圳,深圳面积只有2000平方公里,而常驻人口达到了1200万,加上有大量的工厂,所以深圳人口密度高居中国第一,为6000人平方公里,为北京上海的4倍以上,即使如此,深圳的大城市病并不比北京上海更糟糕,因为深圳的土地利用和开发程度较高,土地开发率超过50%,真正的建成区面积不比北京小多少。  综上所述,如果限定城市的面积,不允许城市扩展,那么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大城市病将变得严重,现有科技和城市管理水平下,市民的生活品质确实可能下降,但是如果允许城市按需自由的扩展和建设,那么将不会存在什么问题,城市规模将得到发展,城市生活水平将会提高。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允许大城市不受耕地保护、土地审批的制约,给城市扩展自由的空间。  除去我们的心魔:我们为何以不和逻辑和常理方式敌视城市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发展原本应该是我们乐于见到的景象,但是我们的心魔引发的政策限制了城市跟随人口扩张同步扩张,由此引发的城市拥挤问题和大城市病,进一步坚定了城市人口太多规模过大是灾难的想法,由此我们在限制大城市发展的错误上有去无回,越陷越深。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这样不合常理的思考问题?究其根源, “人多底子薄” — 意思是,人多是一个问题。 “人均资源少” — 意思是,资源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不是人的劳动成果。 “少生快富” — 人少会更富裕 —实际上这完全违反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 “人口是负担” —好像人就是只会吃,而不会生产劳动的废物,即使会劳动,也无法补偿他所消耗的资源 —这实在匪夷所思,难道现在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天上掉下来的? 以上这些思想,都是教科书上反复强调的,我们对上述理论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完全失去了再反思的能力,如果谁提出与此相反的意见,我们肯定会先反驳,而不是反思,因为人类从来都是习惯主导理性的动物。  近些年来,欧洲极左环保思想的兴起以及被左翼控制的美国好莱坞,也不断的通过各种媒体向我们传输类似的思想,就如同《黑客帝国》里的台词:人类是病毒,他们在不断的蚕食地球母体,直到毁灭。 这些极左思想产生的根源在于传统宗教信仰在西方和东亚地区的衰落,西方和东亚都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自己无知的理解,自我膨胀的结果—他们开始以上帝的角度来判断这个世界,他们自认为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来决定地球的未来。对于这个问题,我简单讲到这里,如果深入讨论下去,那将是另外一个庞大的话题。  2. 是城市规划和土地产权问题  即使你没有这个自我设限的意识,但是土地和城市规划权不在你手里,城市管理当局坚持一亩地卖你千八百万的,你除了建鸽子笼,还能建什么?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何拥有全世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理位置,国土广袤的超级大国的我们还要限制一线城市规模?  我的回答是:只怪我们不喜欢动脑子,人家一说人口爆炸,我们就信了,人家一说中国人多地少,我们就信了。我希望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先别着急,先拿起计算器计算一下,对一切新的问题都要有一个质疑的态度。  有人说中国耕地稀少,所以人死了必须火葬,不能土葬,节约耕地。同学们可以思考下这种说法是不是对的,可以自己计算下中国一年死多少人?如果全部土葬,一年需要多少土地?100年甚至1000年需要多少土地?还有火葬是不是就节约了耕地,土葬是不是就占用了耕地?  作者:臧大为 来自作者公号:奥秘探索(aomitansuo)  国土部放大招!这两种人的房产将被关门打狗  近日,关于房地产的最大消息是:在2017年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市县的“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房源信息,将全部接入国家级平台。  届时,一个人在全国买过几套房,只要进行过登记,就有望依法查询。  谁是贪官污吏,谁在大规模炒房,谁涉嫌在房产上偷漏税,纪委、反贪局、央行、银监会和税务部门将一目了然、一清二楚。  不动产登记"四统一"今年有望全面实现  从国土资源部获悉,2017年是实现不动产登记“四统一”的决战年,该部将会同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着力抓好信息平台接入,力争年底前所有市县全部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全面实现“四统一”。  北京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楼建波曾撰文指出,落实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核心是必须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的“四统一”。  据悉,截至2016年底,全国335个地市州盟、2808个县市区旗已经开始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累计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400万本,不动产登记证明1300万份,全国全面实现了“发新停旧”。全国1700多个县(市、区)顺利接入国家级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四个直辖市、河北、江苏、浙江、广西等地率先实现接入范围全覆盖。  根据此前国土部列出的时间表,2014年建立统一登记的基础性制度,2015年推进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过渡,2018年前,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投入运行,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基本形成。  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房产税,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并不是开征房产税的前提条件,不过,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成并全面运行后,能够为征收房地产税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和基础信息,能更加有效支撑房地产税收改革。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并不意味要开征房地产税,更谈不上()将面临高额税费的问题。  地方房源登记接入国家平台为调控提供支撑  中国每隔10年就进行一次人口普查,但基本上没有进行过房屋普查。国家基本掌握全国不同城市的住房拥有量会产生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为短期的楼市调控提供基本的数据和支撑。  二是从中长期来看,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的房产税,它的征收需要掌握公民、家庭在全国的房屋拥有量,这样才能制定出比较好的征税方案。  三是利于整个住房制度的设计。如果国家层面掌握了所有公民的住房情况,对于建立住房制度、制定住房政策也很有帮助。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逐步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国家对于房地产长效机制没有过多展开描述,但有关的提法已经持续好几年了。在2014年国家出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中,曾经对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有过描述,界定了四个组成工具:住房政策、土地供应政策、财税政策以及信用政策。  另外,要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全国的住房信息联网,推进部门信息共享。也就是说,全国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建立此制度,全国不同种类的房源才能统一汇总到国家的平台上,从而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那么,联网后的信息不仅国土部可以使用,其他部门也可以使用。这相当于在部门之间共享了一个数据库平台,从而为我国房地产短期政策制定、长期制度建设提供坚实的根基。”  这两类人的房产要危险了  最迟从2017年12月开始,一个人在全国买过几套房,只要进行过登记,都可以在平台上查到。到那时,谁是贪官污吏,谁在大规模炒房,谁涉嫌在房产上偷漏税,纪委、反贪局、央行、银监会和税务部门将一目了然、一清二楚。  如果你把这条重要信息,跟当前国家日渐严厉的调控措施放在一起,就会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当前的楼市调控的首要目的,固然是防风险、防资产泡沫,平息大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对高房价的怨气、赢得民心,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不给那些囤积了大量房子的贪官污吏、炒房者们高位出货的最后机会。  这些人,如果想2017年再把房子卖了,把资金转移出中国,就困难了很多。现在外汇管制已经很严格,很多地下钱庄被查处。至于通过比特币、港股通等方式“资金外逃”,也正在引起央行的关注。  即便是钱转移到了海外,毕竟还要存在银行,或者以房产、股票、基金等方式存在。而中国正在对其他国家企业、居民在中国的金融账户信息进行调查,清理数据,并最迟在2018年9月开始跟全球主要国家实现信息互换(其他国家也在进行类似工作),到那时你转移到海外的资产,也能被中国的司法、税务部门清清楚楚地查到。  也就是说,2018年以后,主要国家政府联手对居民个人、企业拥有财富进行监控的“天网”,将完全织就。除非你把自己的钱都换成金条或者美元现钞,埋在阿富汗或者北非的沙漠里。  今年年底之后,炒房者也将遭遇麻烦。他们在全国各地的房产、贷款记录等,统统可以被央行、银监会看到,未来国家可以精准地打击炒房者。有过多次贷款购房记录,以及在全国拥有多套房的人,可能无法继续获得贷款资格。  来源:中国经济网(ID:ourcecn)综合工人日报、天天说钱(ID:liuxb0929)、央广网  (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网易财经立场。)  雄安新区来了!一图看懂对股市楼市有何影响   雄安新县召开紧急会议:中介及开发商即刻停止售楼行为!二手房每平米8000多买不到  通过港股通转移外汇?别傻了!  华为人均工资60万!你离华为的高薪有多远?  一线材料丨辉山乳业股价崩盘 辽宁首富秒变"首负"  一个骗子自述:我是怎么“洗劫”中国老人的!
同顺号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作者的发文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不表明同顺号立场,作者需为自己账号的一切行为负责。
已有--个人赏过
网易财经如何?打个分吧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 &
<span class="sub-rq-num" id="atNum_关注人气
473文章数量
337860访问量
&&有态度的中国财经门户。
24小时热文排行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内容或者商务合作请联系)
写下您的看法和建议...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为什么广州是实至名归的中国第三城?
[摘要]第三城是一个全国性的中心城市,在很多方面都是全国领先的,综合实力处于第三位。通过比较,广州的真实实力是非常突出的。  在笔者看来第三城首先是要个全国性的中心城市,在很多方面都是全国领先的,综合实力处于第三位。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详细比较,读者可以发现,其实广州的真实实力是非常突出的,总体来说,一般仅次于京沪,虽然在一些方面输给深圳,但在更多方面超过了深圳,而且不论怎么看,广州多数总量数据在全国都是排在前几名的,在华南地区一般也都是稳居老大的位置,也基本上都超过了天津和重庆。天津和重庆两个市在笔者看来是“严重注水”的,这种注水并不是指统计数据上的问题,而是看起来很牛逼的城市完全沾了下辖县市多和郊区牛逼的光。  作者:戴显天,央观智库研究员 来源:央行观察  谈到广州,很多人就会想到广州令人直流口水的岭南美食,也会想到广州作为“花城”繁盛的鲜花交易,但更多人会想到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中国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富裕的五羊城,自古受五羊仙人的“保佑”繁华两千多年不衰,堪称奇迹。  然而随着深圳、天津、重庆的强势崛起,中国第三城的争夺硝烟四起,随着媒体的不断大幅报道和舆论营造,一时间广州好像即将要被挤出一线城市的行列,就连只是召开了G20的杭州也开始叫器杭州即将取代广州成为一线城市,变成“北上深杭”。但是在笔者看来在很多方面,广州作为中国第三城的地位依旧稳固,不要说杭州,就连深圳在一些方面也仍旧输给广州。  在笔者看来,第三城是对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全面考量,能称为一个国家第三城的城市,绝对是各方面的总量数据处于全国前列,人均数据突出,综合实力稳居第三的城市,绝非一个GDP所能全部涵盖的。在笔者看来,国内很多人所叫器的广州被超越论,更多是依据GDP或者某一方面广州即将被超越做出的,比较片面。  笔者相信,通过此文,你能对广州的实力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何广州作为中国第三城不是天津、重庆所能比拟的,即使是深圳在不少方面的数据比广州厉害,但是想成为第三城,深圳仍旧有有很多路要走。  图1 广州珠江新城  一、历史上的广州,地位总体稳固  广州建城始于秦朝在岭南设立的南海郡,至今有2200多年了,号称2000多年城址不变的城市,并且长期以来稳居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地位,直到近代以来才出现了两个真正的挑战者,这在中国的发展史中是很少见的。  在中国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一个地区区域中心的变迁是非常频繁的,人们常说的俗语“两千年历史看西安,八百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就是一种全国中心变迁的侧面反映。这种区域中心的变迁,在中国主要是由政治因素引起的,但也有因为科技、交通、战争、经济发展等原因造成的。比如改朝换代的时候,首都往往就会改变,这是全国性中心的变迁;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则是地区中心的变迁,比如河南的中心,安阳、洛阳、开封、郑州都当过中心,浙江地区早期的中心是会稽(绍兴),五代十国之后才确立了杭州的地位,以及江南的中心清末由南京、苏州、杭州三市变为上海等等。但是广州则一直稳居珠三角、广东、岭南、华南地区的中心,生命力极强,即使出现了香港和深圳,也没有彻底的颠覆其地位,笔者认为这种历史的延续并不会那么容易中断。  简单的回顾下广州的发展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海吞六国统一九州后,为了统一当时尚处蛮荒之地,百越族杂居的岭南,决定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南下岭南,于公元前219年平定岭南,但是后来主将屠睢滥杀无辜,激起民变,反而被乱民所杀,秦始皇只得再次以任嚣为主将,并与赵佗一起率领大军,历时四年,方于公元前214年再次统一岭南。为了更好的管理该地区,秦始皇在现今主要属于广东、广西的地区,设立了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三郡,此为广州建城之始。  其后,秦朝灭亡,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于约前203年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非今天的番禺区,指广州),继续在岭南地区领头,与当时的西汉王朝对峙。直到汉武帝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在前111年将南越国灭亡,才将其重新纳入中原版图。三国时期,东吴君主孙权设交、逛二州,合浦以南为交州,合浦以北为广州,“广州”之名开始第一次出现。  由于偏距南海之滨,早期的广州比较荒凉,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广州躲避了战乱的烦扰。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经济社会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快速衰亡,北方少数民族趁此大举进入中原地区,进入了著名的十六国时期,在此期间北方各个政权相互攻伐,民众痛苦不堪,北方的动乱使得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大举南迁,成批人口进入江南甚至岭南地区,珠江流域开始了初步的发展。  到了唐代,经济社会空前繁荣,海外贸易兴盛,位于南中国的广州成为唐朝对东南亚、南亚和阿拉伯地区贸易的主要港口,此时的广州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南方地区著名的港口和大都会。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中原地区的持续动乱,再次导致人口大批南迁,众多北方人口迁入珠江流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广州又获得了一次快速的发展。其后北宋末年,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和后来的元朝对南宋征战,又导致北方人口两次南迁,带动了岭南地区的再次大开发。  除了人口迁移带来的发展,宋朝时期发达的城市经济和兴盛的海外贸易,也促进了广州的城市发展,两宋时期,广州大规模扩建了城桓,修建了东、西、子三城,后来明代三城合于一体。宋朝之后,元朝的海外贸易也十分的兴盛,元朝在泉州、广元(宁波)、广州市舶提举司,广州成为元朝重要的对外窗口。  其后,明朝因为倭患,实施海禁,废除宁波、泉州两市舶使,但保留广州一口通商,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清代,广州设立“十三行”,专门从事对外贸易。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等三处通商口岸,只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长达83年,广州再次成为全国惟一的对外贸易口岸,直到鸦片战争。特殊的贸易地位,带来了广州城市的极大发展,清朝时期广州开始稳定在中国是十大城市行列。  但是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五口通商,广州失去独垄的特殊地位。其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州十三行成了中外交锋的战场,十三行在炮火中毁于一旦,退出历史舞台。十三行的没落,再加上后来不断开放的通商口岸,中国外贸的中心逐渐被上海取代。再加上近代以来香港的崛起,广州在岭南地区的地位第一次受到了大的挑战,此时香港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广州的地位被香港部分取代。但是,这并不是说此时的广州就没有获得极大的发展,位于沿海的广州大力引进华侨和外国资本发展自己的工商业和银行,商业和贸易仍旧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建国以后,中国创办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广交会是我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成交量最大的出口商品交易会,其成交额占全国出口贸易的三分之一,被称为“中国第一展”。彼时的上海因为“资本家尾巴”被全部割除和国家大门的紧闭,远东地区最大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地位覆灭,香港取代了原先上海在亚洲地区的地位,广州虽然没有香港那么开放和繁荣,但是广交会的特殊地位,使得广州得到了大陆的贸易中心地位。  改革开放以后,广州再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三十多年其实是广州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之前的很多年,广州虽然有进入过中国的前十行列,但是从未进入前五,直到改革开放后,广州才第一次进入前五,并获得第三的位置。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初的三十年,京津凭借民国积累的优势,和国家大力兴建首都,中国城市格局其实是京津沪三个位居前三,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演变为京沪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但在广州快速崛起的时期,广州又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另外一个竞争对手深圳。相比香港与大陆联系较弱,独立性较强不同的是,深圳和广州同属一个关区和经济体,且地理位置相近,竞争是直接的。  纵观广州的发展史,外来人口和对外贸易是其发展的主因,每一次北方人口南迁,广州都会获得一次大的发展机会;位于南中国海地理位置,使得广州成为对南贸易的最重要窗口,但很多人疑问,为什么南海之滨的港口众多,为什么只偏偏选中广州呢?  图2 广东省地形图  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虽然前文中没提,但是实际上广州也是长期该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驻地(包括郡、州、府、道、路、省),还是南越、南汉、南明是三个政权的首都所在地,因此政治中心也是选择广州的重要原因。第二,地理区位上,广州是处于西江、北江、东江汇流的交汇点,和珠江三角洲的中心,使得三大河流的人流、商品、资金天然的在广州汇聚和扩散。历史上北方人口南迁也是沿着北江、东江的河谷逐渐迁徙到珠三角地区的,正处交汇点的广州天然就有优势集聚人气。第三,地处开阔的平原,鱼米之乡,物阜民丰。整个岭南地区基本上都是山区,只有在一些河流的入海口、沿海和雷州半岛有少量平原分布,包括珠三角平原、潮汕平原和雷州半岛台地,但是要数珠三角面积最大,地理位置最优,因此广州所在的珠三角经济基础最好。第四,政策优势。在上述政治优势和两个天然优势下,广州获得了先天最好的发展机会,再加上后来的海禁时期,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这种地位得到了强化,历史上的“惯例”和繁荣也成为了选择广州的理由。  二、广州的第三城,并没有那么好撼动  历史上的广州非常辉煌,现代广州的第三城,也并没有那么好撼动!为何这么说,我们先看看什么才叫做真正的中心城市。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城市性质以多职能综合性为主,除包括生产、服务、金融和流通等作用外,大多是政治和行政管理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与科技中心和人才密集之地。按其影响范围大小,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等不同等级。我们所说的第三城,实际上是指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科教、综合实力等等方面仅此于京沪之后的第三座城市的意思,因此第三城也一定是一座全国性的中心城市。笔者以比较缺乏争议的京沪作为中心城市的基准,我们综合起来看一些其他城市的相关数据,并与之相比较。  本部分论述的时候,遵循一个原则,在差距不大的时候会区分主城区和郊区来计算,在差距较大,且无法明确区分主城区和郊区的时候,由于不影响结果的得出,按照市辖区,甚至全市的概念来计算。为什么这么做,读者可以参考笔者曾经发布于央行观察的文章《城市口水战之南京与杭州,谁才是华东老二?》(当时由于时间紧,有一些笔误和错别字未及时改正便发出了,还望读者见谅,其中有一处明显的笔误是“北上深杭”而不是“北上广杭”),以及附文《如何准确的判断一个城市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为了论述为何广州综合实力第三,将从以下七个角度考虑。  (一)广州与其他主要城市实际上的经济实力与城市规模比较  城市规模(城市人口)与经济规模是反应一个城市实力最为重要的指标,因此在国内的城市竞争中和民众的城市口水战中关于这两个指标是争论的最多的,引用的最多的。由于在统计上,这两项指标都有较为详细的统计数据,笔者可以对其较为精确的计算和比对,但是最大的限度也只能精确到区县市级,未能深入到街道、乡镇级,因此也只能大致的估算,不过这已经足够较为准确的判断一个城市的真实实力。在此前提下我们循序渐进的探究这个问题。  首先,看全市范围内(包括区、县和县级市)的人口与经济数据,这是我们在各大媒体和通常的研究性文章中最为常见的。由于包含了代管的县和县级市,出现了一些迷惑的假象,一些城市规模较小、经济较为落后的城市出现在了榜单上(为什么会这样,详见曾发表于央行观察的文章《如何准确的判断一个城市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具体来看,人口一栏出现了一些传统上在前十榜单中不太看到的一些城市,比如保定和哈尔滨,其实如果将这个名单的统计范围扩大到前二十,那么还会有南阳(1026万)、石家庄(1049.98万)、临沂(1003.94万)、温州(912.21万)、潍坊(908.62万)等城市上榜,这些人口接近甚至超过千万的城市,除了京沪穗深渝蓉,以及哈尔滨、苏州、石家庄算的上大城市,其余在很多人观念里都是很小的城市,这种直觉是对的。也正是代管的县和县级市干扰,下辖县和县级市最多的重庆跃居第一,看似第一大城市,天津也貌似在广州前面。  GDP方面,北上广深由于超级强大的经济实力,摆脱了代管的县和县级市众多对城市真正经济实力排名的干扰,只是优势没有那么明显。除了苏州,其他排名靠前的城市大致上和这些城市主城区的实力十分接近。  表1 全市口径的人口与GDP数据(2015年末数据)  当视角深入市辖区层面的时候,城市人口和GDP数据呈现了更加接近这些城市真实实力的状态,但是仍旧在人口一栏冒出了东莞这个城市,GDP一栏冒出了佛山这个城市,这与我们通常观念中的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概念不大一样,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笔者简单解释一下,原因是很多市辖区仍旧有大片的未城市化区域,或者很多城市的建成区并未连成一片,相对独立(具体详见曾发表于央行观察的文章《如何准确的判断一个城市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具体来看,东莞这个地级市非常特殊,地级市下面没有传统观念中的区(万江区、南城区、莞城区、东城区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区),直接管辖着镇,这些镇、非传统的区在东莞体系内相当于县级,这是东莞特殊的历史和镇级经济十分发达造成的,在东莞很多镇人口和经济实力与中西部的县相当,因此这些镇实质上相当于东莞行政区内的一个个中小城市和东莞主城区附近的卫星城,因此尽管东莞市辖区人口高达822万,但是主城区并不大。而佛山由于是当年佛山市(禅城及周围为主城区)整合顺德、南海、三水、高明等县市而成,与东莞不完全类似,佛山当年的乡镇经济和县级经济都比较发达,在改区后由于佛山原先的主城区禅城区与周围的地区除了南海区之外融合的并不是非常好,因此佛山的主城区至今仍旧非常小,感觉找不到大城市和经济中心的feel。不过当我们深入到更加接近主城区的时候,这种干扰就可以基本排除干净。  表2 市辖区口径的人口与GDP数据(2015年末数据)  无疑,当视角更进一步深入到主城区的时候大多数城市都开始暴露真正的实力,在“潮水”退去以后,谁穿了衣服,谁在裸泳一目了然。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没法再深入到街道和乡镇级别,只能在区(设区市的下一级行政区)的级别,根据卫星地图显示的建成区范围去估算大致的情况,考虑到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区同时包含了城市建成区域和郊区,笔者只能通过同时计算这些区和不计算这些区来进行比较,如此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接近到主城区的范围,在结合实际情况做一些合理推算。  在说明了上述的计算原则后,我们可以看到,上海主城七区(百分百城市化的建成区域,包含黄浦、杨浦、静安、徐汇、长宁、虹口、普陀)就已经高达702.98万人口和8746.78亿元,在包含了浦东新区(老浦东部分,约有超过一半建成城区)、闵行区(大部分成为建成区)、宝山区(约有将近一半建成城区)、嘉定区(少部分建成城区)这些主城区外围同时含有建城区和郊区的区域后,上海的主城区变为1730.98万人和20016.55亿元。对应的北京第二个口径是1282.8万人和15982亿元,不过由于上海浦东、闵行、宝山、嘉定这些区存在的未建成区域远大于北京朝阳、海淀、丰台与石景山这些区,因此实际上,上海的主城区人口与GDP并没有那么高,而北京则已经十分接近真实的情况了。笔者估算,上海主城区的人口应该在1300万左右,GDP在1.6万亿左右;北京主城区的人口应该在1100万左右,GDP在1.5万亿左右。因此毫无疑问可以确信的是在国内真正主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只有京沪两个城市,GDP也是这两个城市领先。但是与人口相对差距较大不同的是,广深和京沪在经济实力上的相差不是非常大。  表3(A) 主城区口径的人口与GDP数据(2015年末数据)  注:常住人口单位万人,GDP单位亿元,2009年上海老浦东与南汇合并为新浦东新区  广深的数据中,广州不包含黄埔区(原萝岗区部分)的主城区(荔湾、越秀、海珠、天河这些区全部或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区域城市化,黄埔区(原黄埔区部分)大部分区域城市化,白云区(不含太和钟落潭)南部靠近主城区的大半城市化)的人口与GDP分别为764.82万人与12808.07亿元,在包含了黄埔区(原萝岗区部分)(该部分区域也有很多未城市化区域)之后,人口与GDP达到806.48万和14866.25万。对应的深圳,由于深圳全境城市化,只是有很多区域未与主城区连在一起,只能算卫星城(比如龙岗、大亚湾等),因此估算的深圳主城区人口与GDP为953.42万人和14912.5亿元。笔者估算,广州主城区的人口应该在700万左右,GDP在1.3万亿左右;深圳主城区的人口也应该在700万左右,GDP在1.3万亿左右。尽管我们也无法非常精确的得知究竟广州和深圳的真实主城区城市规模和人口,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广深的主城区人口没有超过1000万,小于京沪,没有达到《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中超大城市的标准(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但是已经十分接近了。未来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和人口的吸引,广深会很快达到这个标准。  表3(B) 主城区口径的人口与GDP数据(2015年末数据)  注:常住人口单位万人,GDP单位亿元,注2015年老黄埔与萝岗合并为新黄埔区  下面我们来看除了深圳之外,号称要竞争中国第三城的天津、重庆两市,以及实力强劲的武汉、成都两市真实实力如何。  在天津的数据中,天津主城区如此的弱小被暴露出来,这是非常罕见的一个城市。在天津的行政区域内,真正完全城市化的行政区主要是六个区(和平、河西、南开、河北、河东、红桥),这六个区只有504.69万人口和和3073.63亿GDP,而环绕天津主城周围的西青、北辰、东丽、津南四个近郊区(大部分为未城市化区域,少量与主城区相连的建成区)却有合计307.68万人口和3684.89亿GDP,一个城市主城区居然经济实力比不上近郊区,这是很少见的。而且更少见的即使算上这四个含有大量未建成区域的区,天津主城区也只有812.37万人口和6757.89亿GDP,尽管人口超过滨海新区,但是GDP还是低于滨海新区。那么天津这种情况算是什么呢?实际上是天津的行政区域内有两个规模较大城市(聚居点概念),即天津主城区和滨海主城区(塘沽),本质与日本福冈县同时含有福冈和北九州两个大城市的情况类似,只是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下,将其统计为一个“城市”。那么这样来看的天津实际上实力还不如武汉,武汉几乎全部城市化的主城六区(江汉、武昌、汉阳、江岸、&#30810;口、青山)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两大开发区实力要强于天津,算上建成区域较大的洪山区与东西湖区,武汉也有710万人口与8682亿GDP,一个略低于天津相应的数据,一个略高于天津相应的数据。但是按照卫星图去估算,武汉目前的主城区不论是人口还是GDP,应该在实力上是不输给天津主城区的,笔者估算武汉的主城区人口为500-600万,GDP大约在8000亿,而天津的主城区人口为500-600万,GDP大约在4000多亿。因此,实际上武汉是一个实力被低估的特大城市,而天津没有了滨海之后简直惨不忍睹。  表3(C) 主城区口径的人口与GDP数据(2015年末数据)  注:常住人口单位万人,GDP单位亿元  再来看重庆和成都,可以看到,只有主城区的重庆实力上甚至不如武汉,与成都比也无太大优势。为什么?如果熟悉重庆市地图的人一定知道,重庆只有渝中区是几乎百分之百的建成区,江北区的建成区域较大,其余的大渡口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都含有大片大片的未建成区域,因此实际上重庆是一个“注水”严重的“特大城市”,被太高估了。结合卫星图和其他信息,笔者估计重庆与成都的主城区都大约在400-500万的区间,GDP在4000多亿的样子。  表3(D) 主城区口径的人口与GDP数据(2015年末数据)  注:常住人口单位万人,GDP单位亿元  因此,综上可以看出,在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实力方面,广州低于京沪,与深圳接近,而天津、重庆实力较弱,津渝汉蓉四市中反而武汉才是最接近广州的城市,这样的结论估计颠覆了很多人之前的看法,但事实就是如此。因此,毫无疑问广州在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是稳居全国前四的,那些很多所谓的强敌,其实都是“注水肉”!此外,&#21872;嗦一句,笔者认为在规划国家级中心城市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武汉,地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成渝四大城市群之中的武汉起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佐证这个结论是否可靠我们可以引用一组地铁数据来加以补充。为什么要选用地铁数据呢?一个城市的地铁客流很大程度能反映这个城市实际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尽管旅游城市、交通枢纽、总部众多的城市会干扰反映这个城市的实际常住人口,但是总体来说经济越发达、常住人口越多、第三产业越强、商务活动越活跃的城市肯定地铁客流是最大的。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客流上北上广稳居前三,深圳位居第四,但是与北上广差距较大,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城市居前,而天津距离排在西安和成都后面,仅略高于沈阳和杭州,因此毫无疑问北上广的优势非常明显,天津、重庆还未真正显现出一个一线城市该有的实力,但是为什么人口接近的京沪、广深两对组合不是差不多呢,在笔者看来,北京相对于上海的优势是,北京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也是最大的铁路枢纽,游客客流和中转客流远超上海,这个可以从相应的旅游人数和铁路客流查到,广州相对深圳的优势也主要在交通枢纽上。事实上,沪深在地理位置上都处于靠海的“角落里”,要不是自身庞大的城市体量,不大可能成为陆上交通(铁路、公路)的枢纽,毕竟一般的客流不会倾向于跑到一个处于陆上角落的地方去换乘,因此这一点沪深是非常吃亏的,但是处于中间的北广优势巨大。撇开这些因素影响,天津和重庆的数据也还是过低了,其中主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天津只有不到100万的客流,而主城区人口400多万的重庆也只有区区172.9万客流,与北上广的差距太大,显得很不正常,不过考虑到上面分析天津主城区和重庆主城区的经济实力,可以得知两市主城区的实际经济实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这得到了地铁客流的良好佐证。  表4 2015年中国城市地铁客运量  (二)中国的第三大综合性交通枢纽  是否为全国性的交通枢纽也是一座城市是否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标准,拥有便利交通的城市,往往汇聚了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些流动资源也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没有一座城市会忽视交通建设。也正是由于交通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国内各大城市的主政者都十分重视发展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甚至民间也时常为了交通线路的走向而争得头破血流。笔者将从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四种方式来论述,国内主要城市在交通方面的实际实力如何,以及广州所处的位置。  在看实际实力之前,先来看一组与国家交通枢纽规划有关的文件:1)“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六个国家一级综合交通枢纽”;2)“国家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官方文件中指出: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国三大门户复合枢纽机场;重庆、成都、武汉、郑州、沈阳、西安、昆明、乌鲁木齐为中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深圳、南京、杭州、青岛、大连、长沙、厦门、哈尔滨、南昌、南宁、兰州、呼和浩特为中国十二大干线机场”;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明确标注北京、上海、广州、郑州、武汉、西安、成都、重庆为中国八大铁路枢纽发展重点”4)“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修订后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公布了国家中长期高铁及普铁路网规划图,《规划》明确将构建北京、上海、广州、福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郑州、天津、南京、深圳、合肥、贵阳、重庆、杭州、南宁、昆明、乌鲁木齐19个综合铁路枢纽”;5)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年)》中规定了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8212;&#8212;是全国骨干流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国家流通大通道上的枢纽,流通节点城市网络中的中心城市或重要支点城市,其中37个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南宁、海口、重庆、成都、贵阳、昆明、拉萨、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6)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优化枢纽空间布局,建设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从这些文件中,可以看出所有关于国家级枢纽的规划中,都有北上广三个城市的身影,足见广州这个城市的交通地位在国家有关部门心中如何。下面再分开来看具体的实力。  1.国内主要城市的铁路实力对比,广州稳居前三  照说想知道一个城市的铁路枢纽实力如何,应该同时含有总客流数、中转客流数、铁路交汇的条数、始发终到与过路车的列车班次数量等数据,但是笔者并没有找到客流的数据,我们只能以铁路交汇的条数、始发终到与过路车的列车班次数量两项数据大致反映。  从表5可以看到,北上广列车班次稳居前三,武汉、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居前,天津、重庆等城市并不占优,其中津渝两市只有广州的一半不到,深圳与广州名次差距不大,但是绝对数量上已经差了300多个车次,比很多省会与副省级城市的总车次数都要多,因此深圳尽管也算一个枢纽,但是跟广州的差距不小。  再来看铁路线路情况。北京作为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同时含有京广、京沪、京九、京沈、京包、京通等铁路干线,高铁方面,北京已经建成拥有京沪高铁、京广高铁、京哈高铁和京津城际。上海作为东部最大的铁路枢纽,拥有京沪和沪昆两大铁路干线,以及淞沪、金山、新闵、吴泾等8条铁路支线,高铁方面,已经建成通车京沪高铁、沪杭高铁(沪昆和沿海高铁公用一部分,沪昆即将全线通车,沿海高铁南线到深圳已经贯通)、沪宁城际。广州作为南部最大的铁路枢纽,拥有京广、广深铁路干线,以及广茂和广梅汕等铁路支线,高铁方面已经建成通车京广高铁、南广高铁、贵港高铁、广深城际、广珠城际。然而深圳、天津和重庆并没有那么幸运,津渝一方面主要是由于没有铁路局,无法调配更多的始发终到列车到自己城市,另一方面,天津、重庆周围区域经济(北京周围也落后,但是有首都和铁路局优势)基本上较为落后;对深圳来说,一方面缺乏铁路局,另一方面深圳在陆地角落的地理位置(尽管上海也是这个困境,但是上海人口是深圳的两倍,而且是铁路局所在地,扳回了一点优势),都使这几个城市都暂时无法成为与京沪穗相抗衡的铁路枢纽。  表5 2015全国主要城市铁路列车车次排名表  其他铁路枢纽限于篇幅和精力,不再赘述,不过可以知道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形原因,普铁时代,铁路北密南疏,铁路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东南沿海没有享受到铁路带来的便利,但是高铁时代,技术的进步和资金实力的增强,高铁和城际铁路线的修建越来越依照经济实力和人口分布来布局,铁路线路更加合理。  未来,经济实力雄厚,人口众多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三大城市群会建设更多的高铁,再加上北上广铁路局所在地的优势,北上广铁路枢纽的地位只会得到强化。在2016年由国务院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30)》中,规划了“八纵八横”的高铁干线,京沪穗都将成为放射型的高铁枢纽,铁路干线方面,北京已经或者将拥有京沪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京港(台)通道、京昆通道四大干线通道的交汇;上海已经或者将拥有京沪通道、沿海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四大通道;广州已经或者将拥有京哈~京港澳通道、兰广通道(贵广含在里面)、广昆通道(南广含在里面)三个干线通道的交汇。再加上京沪穗建设的很多支线城际或者高铁,三市都将成为放射型的高铁枢纽。相比之下,广州的另外两个三个竞争对手中比较尴尬的是深圳和天津,两市都没有铁路局去为自己谋划更多的高铁线路,而且离广、京太近,难免被另外两个铁路枢纽“挤压”,可能比较幸运地只有重庆,尽管没有铁路局,且离成都较远,在“八纵八横”时代重庆也将是一个放射型的重要枢纽,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重庆的铁路枢纽地位应该会获得质的提升。但是不论如何,目前来看,广州凭借其自身及周围的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使得广州成为稳居前三的铁路枢纽。  图3 2015年已建成高铁线路图  图4(A) “八纵八横”高铁线路规划  图4(B) “八纵八横”高铁线路规划  2.高速公路方面,各主要城市差距不大  自从198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到嘉定的沪嘉高速通车以来,已经经过将近30年的建设,中国的高速公路知起一张密布全国主要地区的大网,联通了中国中、东部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和西部地级以上城市,基本上目前每一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高速公路都是放射的,广州也并没有特别大的优势,不过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的内部高速公路网尤为密集,各个主要城镇的通达性都很好。  图5 我国主要地区高速公路网  3.广州稳居第三大航空枢纽  机场旅客吞吐量方面,2015年全年上海的旅客吞吐量高达9918.9万人次,北京高达9520.42万人次,广州虽然相对较少,但仍旧高达5520.19万人次,与第4名和第5名的成都与深圳相差1000多万旅客吞吐量,而重庆和天津排名较为靠后,尤其是天津,与其直辖市和特大城市的地位十分不相称,与很多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处于同一层次。而货运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次数方面,北上广也都是遥遥领先。  图6 2015年全国机场统计公报(前50名)   4.水运方面,广州在华南地区领先  除了陆上和空中的竞争,水运也是很多城市,尤其是沿海和沿江的城市竞争的重要筹码,几乎所有沿海城市和大河沿岸的城市崛起,都依赖于港口的发展,因此港口的实力也是各个城市明争暗斗的主要指标。由于北京并非沿海和沿大河流的城市,从竞争中退出,转而主要由沿海和沿长江的城市“参与”,从港口货运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来看,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都是遥遥领先,但是深圳港在集装箱吞吐量上领先于广州与天津,而广州港与天津港排名居前,各有所长,总体实力相差不大,而重庆港作为身居内陆的港口排名上不见了踪影。令人惊讶的是作为内河港口的苏州港吞吐量居然超越了大多数海港,达到了第四的位置。  港口吞吐量大小主要受制于港口城市自身与周边的经济实力与人口规模、港口腹地、交通线路、产业结构等等。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天津港、苏州港、广州港等等都是地处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可以预见不久的未来这些城市的港口吞吐量还将保持领先,只是随着北上广深服务业的发展,各自的港口吞吐量增长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另外上海港和苏州港靠的太近,广州港和深圳港靠的太近,天津港与唐山港靠的太近,这些港口之间都会相互的激烈竞争,各大港口包括广州港未来的排名如何还不是非常确定。  当然,水运并非只有港口货运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还有客运,目前尽管水运作为单纯的客运方式作用越来越小,但是在旅游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各个港口城市开始推进邮轮母港建设。不过广州在这方面并无优势,目前我国已拥有天津、上海、厦门、三亚4个国际邮轮母港,上海遥遥领先,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邮轮母港,广州南沙、青岛、深圳的邮轮母港都还在快速推进。  最后,对于水运方面,各个港口城市都期望成为航运中心。是否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标准并非单纯是港口吞吐量,而是融发达的航运市场、丰沛的物流、众多的航线航班于一体,一般以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为依托的国际航运枢纽。由于地形原因,伦敦的港口吞吐量在国际上已经无足轻重,但是伦敦却是国际顶尖的航运中心,在交易市场、保险服务、航运信息服务、海事服务、海事研究与交流、海事监管等方面保持全球领先。  目前国家重点支持上海打造为国际航运中心,天津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广州尽管没有国家明确支持,但是也在自己筹划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参考国际上的一些经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港口吞吐量只是基础,重点还是在与航运相关的服务业发展,金融市场和服务业发达的上海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圳的优势也较广州和天津明显,但是这不是说广州就没有机会去成为重要的航运中心,至少从基础看来,超过国内大多数城市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表7 2015年国内主要港口吞吐量  综上可知,在交通枢纽方面,北上广稳居前三,上海是水陆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北京则是陆空枢纽,广州也是水陆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但是稍弱于上海,而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因此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广州是中国第三大综合交通枢纽。  (三)中国商业第三城  繁华的商业几乎是所有大都市的标配,一个拥有繁华商业的城市会吸引城市附近甚至很远的居民前来购买,这不仅会带动城市本身商业、交通、餐饮、住宿等多个行业的发展,还将城市自身的影响力扩散到了周围的地区,因此这也是反映一个城市辐射能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城市消费主要是当地居民、附近居民、外来游客和商务人士,以及政府部门,因此一般每个省的省会在该省商业实力尤为突出;与此同时,离另一个更加大型的商业中心太近的城市,往往自身的商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典型的表现如唐山的商业很落后,天津的商业也远不如北京等等。  从全国主要城市2016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数据来看,沪京穗稳居前三,相比于京沪广深主城区占全市大头的城市而言,如果刨除下辖县市及郊区的影响,沪京穗的优势会更加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在GDP和深圳差不多的情况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远超深圳,这反映了广州的商业在华南地区的霸主地位,确实,广州的上下九路、北京路、天河商圈等商圈名声在外。深圳由于靠近香港,自身商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冲击,深圳的商业不是很繁荣是很多居住在深圳的市民一个切身的感受。  表8 全国主要城市2016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四)中国重要的会展之都  提到广州,就不得不提广州的会展业,以广交会为代表的广州会展业,鹤立鸡群,勇立潮头,在我国的会展业占得重要的地位。会展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除了会展本身产生的门票收入,还可以促进与展会内容相关的商品交易,并带动餐饮、住宿、娱乐、交通、通讯、广告、旅游、印刷、房地产等相关产业交易,是一项带动能力很强,占地小、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服务业,尤其适合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发展。而且会展业规模和影响力更是一个城市影响力的重要体现,现代化的大城市都会争相去发展会展经济。  不过由于没有最新的数据,笔者只找到了2014年的有关数据,是由商务部与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编制发布的中国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排行榜。该榜显示,上海在所有数据中都位居第一,广州多项数据第二,北京多项数据第三,因此最终上海、广州与北京的会展业位居前三位,此外,重庆的会展业发展也较为突出,和其他城市拉开不小差距,处于第一梯队。但深圳和天津的会展业发展情况并不靠前,和沪京穗差距较大。  表9 2014年中国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排行榜  (五)华南地区的科教与文化中心  1. 华南地区的科教中心  不论是从广州的高校数量来看,还是从广州的在校大学生数量情况来看,广州在大学教育方面是处于全国领先的,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数量,广州竟然超过了100万,处于全国第一的位置。单从人数上看,比传统观念认为的五大科教城市北京、上海、武汉、南京、西安都要多,这也充分说明了广州在全国教育方面的实力并不弱,但是为什么没有多少人认为广州的科教实力处于全国顶尖的位置呢?主要出在质量上!从全国211/985高校以及在校研究生的人数来说,北京、上海、武汉、南京、西安五大城市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在全国来看,广州还不算顶尖,但至少在华南地区,广州无出其右(虽然没有拿到南宁和海口的数据,那边的情况可想而知)。  从科研能力来看,广州也是领先的,但是稍逊于京沪深,没有什么大学的深圳,在实用性产品研发能力表现出了惊人的能量,专利的受理和授权量都稳居前三,虽然广州也并不差,但是和这三个城市拉开了一些距离,当地丰富的教育资源并没有转化为智力成果,还有待加强。  表10 2015年中国主要城市高校及在校生情况  注:《2015年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5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未公布海口的数据  表11 2015年中国主要城市研发能力  2.华南地区的文化中心  虽然大家都公认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文化中心,华南地区的民众也能切实的感受到,但是文化中心很难量化,笔者认为可以从出版社数量、媒体数量、大学数量、图书馆的数量、演出场所数量、音像发行公司数量、影视传媒公司数量等等进行尝试探讨,但是很多数据拿不到,只能感性的判断,比如大家都知道南方系媒体很厉害,这可以侧面说明广州在全国和华南地区的文化影响力,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笔者找到一组来自票务企业的数据,来自大麦网的演出数据。图4是日大麦网的演出门票数量,该日该网上全国共有3081场演出在出售门票,其中京沪占了大头,遥遥领先,处于第一阵线,广深较为领先,处于第二阵线,成渝杭超过了100场,宁苏汉沙都超过了50,处于第三阵线,剩下的都是低于50场的。在这些演出的类型中,包括了演唱会、音乐会、话剧歌剧、舞蹈芭蕾、曲苑杂坛、体育比赛、度假休闲、儿童亲子以及展会展览,因此这些场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市场繁荣程度。为了检验单个网站的数据是否稳定,笔者还查询了永乐票务网和东方票务网(只针对上海地区,该日共计挂出500场演出信息)同一日的演出场次数据,结果基本稳定,验证了前面的规律是比较稳定的。  图4 大麦网日全国演出场次分布图  图4 永乐票务网日全国演出场次分布图  图5东方票务网日全国演出场次分布图  除了单纯的演出场次,电影票房也可以侧面佐证一个城市的文化产业繁荣程度,而且往往城市化率越高,居民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程度越高,都会越喜欢去看电影、看演出等进行文娱活动,当然文化中心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多、活动也往往更多,民众很容易实现这方面的消费。笔者有幸找到了2016年上半年中国城市影院票房排行榜,结果显示,沪京处于第一阵线,有超过15亿的票房,广深处于第二阵线,大约在10亿左右,其余的省会、副省级城市,并不突出。此外,有意思的是主城区较小的苏州落到了后面,拥有人均和总量GDP都很高,常住人口超过1500万的天津居然在西安后面,让笔者有点怀疑天津很多方面的真实数据。  表12 2016年上半年中国城市影院票房前100名(只展示前55名)  (六)南方地区最重要的企业总部集聚地  在城市的经济与综合实力竞争中,还有一项指标尤为关键,那就是总部经济,虽然总部数量多的城市并不一定直接创造的GDP就多,但是总部管理着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分公司,作为总部所在地的城市,天然就相对其他城市处于领导和指挥的中枢地位,因此总部的数量、质量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能量和辐射能力;此外,增值税一般是由总部上交的,因此尽管产出并不一定是在总部所在地创造的,但是总部所在城市能获得很多的增值税收入,这对市政当局来说是一件低投入高产出的“买卖”。作为首都北京,集聚了一大批以央企为代表的超大型企业,以及一大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使得北京在经济方面拥有辐射全国的能量;作为经济金融中心贸易的上海,集聚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在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总部的集聚方面全国遥遥领先,贸易企业的集聚也非常突出,成就了上海全国领先的总部经济,京沪二市稳居前二。而广深则在南方地区稳居头两把交椅,在整个中国地区也比其他城市突出。由于没有最新的数据,笔者找到了2014年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和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主持完成的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继续高居中国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第一梯队。  (七)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  华南地区除了港澳两个副国级的特区外,处于副省级的城市只有广深两个,即使算上华东地区的厦门,整个南部地区的副省级城市也就三个,但是港澳与大陆相对独立,因此从政治地位上来说,同时兼具副省级和省会的只有广州。再加上三位区号、曾经的南方局大区中心,广州的南方战区(原广州军区)所在地,广州的实际政治、军事地位应该是华南地区最高的。这一点没有任何华南地区的城市可以比拟,当然也是构成广州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指标。  三、广州的不足与结论  1.不足  当然相比于前面的优势,广州在很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劣势,比如金融行业、高科技行业发展的远不入京沪深,以及在政治地位上比竞争对手天津重庆要低半级。金融业是一个可以调配全社会资源流动的特殊行业,因此掌握金融资源就意味着一个城市的强大话语权和巨大影响力,在中国北中南三个区域分别被京沪深三个城市掌握,广州在这一方面甚至毫无还手之力。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产业,广州也相当的一般,这对广州未来的地位构成一定的威胁。  表13 2015年全国主要城市人民币存款余额和金融业增加值  2.结论  笔者对其余的都是以全市范围作为比较对象来进行研究,但对国内主要城市的城市规模(主城区人口)和经济实力做了刨根问底的探讨,其目的是为了在数据可得的情况下更加真实的展示广州实际实力,以及解答为什么有些看起来数据很高的城市真实感受并不是如此。  在笔者看来第三城首先是要个全国性的中心城市,在很多方面都是全国领先的,综合实力处于第三位。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详细比较,读者可以发现,其实广州的真实实力是非常突出的,总体来说,一般仅次于京沪,虽然在一些方面输给深圳,但在更多方面超过了深圳,而且不论怎么看,广州多数总量数据在全国都是排在前几名的,在华南地区一般也都是稳居老大的位置,也基本上都超过了天津和重庆。天津和重庆两个市在笔者看来是“严重注水”的,这种注水并不是指统计数据上的问题,而是看起来很牛逼的城市完全沾了下辖县市多和郊区牛逼的光。且不说在很多指标天津和重庆与广州相差不少的那些指标,就拿相差不多的GDP数据和超过广州的总人口来说,踢掉相应的下辖县和郊区,天津和重庆两市立马就现了“原型”。  重庆的很多数据之所以这么高,完全是重庆当年直辖的时候合并了万州、涪陵、黔江等几个地市,拥有相当于一个省的人口和面积(当年是计划成立三峡省的,后来因为西部大开发的考虑才以直辖市名义成立),因此无形中“虚增”了重庆的真实实力,即使未来重庆GDP超过了广州,也只是相当于一个省的GDP高过了一个城市。只有1300万不到总人口的广州终究会被3000多万人口的重庆超越了经济总量,但是广州并不会因此失去全国真实实力老三的地位,只有在重庆主城区真正崛起到和广州一较高下的时候才有可能。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像(完全子虚乌有的极端假设,纯粹为了表述需要,福州人民不要生气)如果把整个福建省其他城市合并到福州一个城市,让合并后的福州成为统领原先福建省所有人口土地的直辖市,是否这时候的“福州市”就有了挑战北上广的实力呢?很显然这是一个很大的笑话!因为福州城区还是那么大,自身人口、经济和资源集聚度不足,他没有北上广那么大城市规模所具有的特点,也就没有那么大城市规模所具有的实力,统辖的范围再大,也只是一盘散沙。  类似的还有天津,虽然单从面积和人口来看,天津“很像”一个直辖市(相对于重庆更像一个省),但是天津行政区划内实际上是拥有两座较大的城市&#8212;&#8212;天津主城区和滨海主城区,比较奇葩的是滨海虽然人口少,但是居然经济实力远胜于主城区,这让一座在近代无限闪耀的明星城市情何以堪?而且武汉主城区的实力甚至也超过了天津主城区,天津是否应该考虑下主城区的振兴计划了?  所以,目前真正威胁广州地位的主要是深圳,两市地理相近,很多方面实力相当,但一山难容二虎,一个地区要同时容纳两个中心实际是很困难的。尽管广州在政治、军事、教育、交通等等指标还远远压着深圳,但是深圳正在快速追赶教育和交通方面的劣势,比如深圳这两年开始兴建5000亩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引进北大深圳校区、港大深圳校区,合作创办北理莫斯科大学等等,还从“八纵八横”高铁规划中提高了深圳铁路枢纽地位等等。  对于其他城市来说,很多城市充其量只能算是大区的中心城市,也许他们在某一些方面表现很突出,比如杭州的互联网产业、成都全市的常住人口与机场吞吐量、南京与武汉的科教资源等等,但是很多其他方面的实力还远远不够。就拿笔者在《城市口水战之南京与杭州,谁才是华东老二?》一文计算过的杭州主城区人口和GDP来说,杭州主城区大约只有300多万人口,而京沪都是1000多万的人口,广深也至少在700多万人口,300多万人口的城市规模在全国是比较多的,天津、武汉、成都、南京、西安、沈阳都能超过这个数,这对于一个全国性的一线城市来说有点过小了,其产生的经济能量也远远不足。  综上,在笔者看来广州的综合实力至少目前来看还是非常领先的,鉴于历史上的长盛不衰可知广州并非等闲之辈,只是在国内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要想持续保持优势,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广州任重而道远,但此刻请给自己一个 “自信的微笑”。 (大麦网)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热门搜索:
粤府新函[2001]87号 文网文[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40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区绿色发展特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