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的11项纪律有什么十一项纪律

历史解码:长征路上,红军纪律如铁赢得民心 - 中国军网
历史解码:长征路上,红军纪律如铁赢得民心
红军纪律如铁赢得民心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在四川冕宁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布告以朗朗上口的通俗语言,宣传了红军的政治主张和铁的群众纪律。
在艰苦的长征途中,红军物资给养非常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指战员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用实际行动保护人民利益,赢得了沿途广大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支持帮助,也留下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严明纪律规定在先
在长征开始前,党和红军就已经意识到长征中要赢得沿途群众的支持帮助,就必须严格遵守群众纪律。
1934年10月9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巩固部队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指出要“保证部队与群众的正确关系,加强地方工作与资材的收集,坚决与脱离群众、破坏纪律的现象斗争”。基于这是一次没有根据地作依托的长途行军,红军的物资筹集主要靠在沿途没收、征发、征购和采买,总政治部专门下发《关于没收捐款暂行细则》,强调“不许丝毫损害工农群众的利益”。
长征开始后,红军制定了一系列纪律规定。1934年11月7日,《红星》报刊出《创造争取群众工作的模范连队》的文章,向各部队提出“不乱打土豪,不乱拿群众一点东西”“不私打土豪,打土豪要归公”“损坏了群众东西要赔偿,借群众东西要送还”“不强买东西,买东西要给钱”等7项号召。
12月下旬,朱德、周恩来、王稼祥等发现有些部队存在违犯群众纪律的现象后,责令“加强纪律检查队、收容队工作,在宿营地分段检查纪律,开展斗争,立即克服一切侵害群众、脱离群众行为”。
1935年1月,总政治部发出布告,指出:“红军是有严格的纪律性的军队,不拿群众一点东西,借群众的东西要送还,买卖按照市价。如有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每个群众都可到政治部来控告。”
过草地前,红军粮食供应十分紧张,为保证最低限度的粮食需要,中革军委和总政治部除要求部队节约用粮外,对向群众收集、购买粮食下达了许多政策性很强的通知和规定,《关于收集粮食事的通知》《关于粮食问题的训令》《关于在松潘筹借粮食的规定和办法》,反复强调在粮食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更要严格执行纪律,“绝对禁止强买粮食,私人买粮食,买粮食不给钱,群众不在家不给钱”“现钱缺乏时,应以茶叶等物付价”。
老乡粮缸里留银元
红军长征远离根据地,行军所需粮食大都在所到之地筹集。途经的西南和西部偏远地区,老百姓听信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将家里的粮食和牲畜藏起来,躲进深山里。
红2军团长征到达四川西部的理化(今理塘)县时,粮食供应十分困难。不少连队因筹集不到粮食而出现断粮情况,只能靠挖野菜充饥。
一天,某部2连在一户农家的牛圈里意外发现满满一缸青稞,而家里空无一人。部队急需粮食,尤其对伤病员来说这是救命粮。
连队党支部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支委会进行讨论,最终决定花钱买下这缸青稞。他们把青稞小心翼翼地从缸里倒出来,然后在一张纸条上写下对主人表示抱歉和感谢的话,落款是中国工农红军某部2连全体,连同50块银元和12块云南造小银币一起放进缸里,埋回原地。
百姓田头立下“收麦牌”
1935年8月,红一方面军到达松潘地区毛儿盖。这里属于藏区,时值青稞成熟季节,但老百姓都逃离了。红军就自己动手把青稞收了。
为遵守群众纪律,总政治部专门规定,每个部队收了哪块地,必须在田头立一块“收麦牌”,木牌上写着收粮食的数量,等群众回来后可以拿着木牌向任何一支红军部队要粮款。
2011年藏历新年前,毛儿盖克藏村村民仁青卓玛在清理房屋时发现一块写有汉字的木板。后经确认,这块木板正是当年红军留下的“割麦证”。
70多年过去,木板上的文字依稀可辨:“我们在这块田内割了青稞一千斤,我们自己吃了。这块木板可以作为我们购买你们这些青稞的凭证,请你们归来以后,拿住这块木板,向任何红军部队或苏维埃政府,都可兑取与我们吃你们青稞价值相等的银子、茶叶或你们所需的物品。在你们还未曾兑得这些东西之前,需要好好保存这块木牌子”,落款是前敌总政治部。
如今,这块见证红军长征路上严守群众纪律的木板,被松潘红军纪念馆永久收藏,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诉说着那段永不磨灭的革命岁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Copyright (C)1999- All Rights Reserved安顺日报数字报
报纸版面Newspaper Layout
第04版:专 题
&&&&红军日晚至22日四渡赤水。随即南渡乌江,于4月初攻占扎佐,主力集结于修文、开阳县境内,佯攻贵阳,诱出滇军驰援贵阳。当各路敌军纷纷向贵阳以东开进时,红军出其不意,破敌防线于贵阳、龙里之间。4月10日至12日,连克青岩、惠水、广顺等重镇后,13日,红一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驻广顺县境(今长顺县),红三、五军团进至安顺县(今安顺市西秀区)境内之杨武、鸡场。敌指挥部根据飞机侦察,发觉红军向西疾进,拟欲急渡北盘江,判断红军大部尚在紫云隐伏。于是,蒋介石匆忙调兵遣将,饬令其第二路军3个纵队回头西追,扑向紫云西面和北面堵截,东面则派重兵衔尾跟追,企图在紫云及其附近地区围攻红军,并做了如下具体部署:一是吴奇伟纵队沿滇黔大道西进,经安顺赶到镇宁县境,以一部扼守镇宁县城,主力进入紫云西面之黄果树、募役分县(花江)、关岭场、募役以南之铁索桥等地,扼要筑碉,防红军向西突击。二是周浑元纵队进至六枝、镇宁与黄果树之间防堵。五十三师在平坝以南地区建碉堵截。三是原驻安顺之吴剑平师向南移动,在旧州、双堡、鸡场一线增筑碉堡固守。四是在贵阳与龙里之间活动的滇军孙渡纵队,回头向西,尾随红军之后,由左侧背向右迂回跟追,压红军向北走安顺、镇宁,以便形成夹击之势。孙渡已知红军主力大部在紫云,不敢向左伸延,于是小心翼翼地沿红军右路军的行进路线尽量靠近滇黔大道,沿广顺、杨武、鸡场等地,赴紫云西面之江龙场(镇宁县境)一带防堵。至此,国民党军队形成了对红军除南面外的三面包围之势,重点摆在西面。其目的在于截断红军渡北盘江西进的道路,将红军围困在紫云及附近地区,然后组织“会剿”,实现其“聚而歼之”的企图。加上早在1934年底至1935年初,国民党地方当局为阻截红军即已纷纷修筑工事。民国《镇宁县志·前事志》就有“民国二十三年……是年冬,共匪窜黔,县府奉令征集民工建筑碉堡防御。计沿公路自大山哨迄黄果树及县城四郊,共筑成碉堡30余座”的记载。为避敌锋芒,彭德怀、杨尚昆曾于4月13日向中央军委建议:“杨武、鸡场以西至北盘江两岸,石山峻峭,易资敌封锁”。“天久旱,大山粮食困难”。“地形和环境对我作战不利。应速渡北盘江,袭占平彝(今云南富源县)、盘县,向滇急进,打击滇军,这样可使我机动区域更大,可以取得时间与空间。”据此,当夜中央军委做出十四日以后的行动部署,决定从敌人力量最薄弱的关岭县坝草(今属镇宁)速渡北盘江,先行进占贞丰、兴仁、安龙一带,打开西进云南通道。14日,中央红军分兵两路,右路三、五军团走镇宁县境赶往坝草;左路一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干部团主力沿紫云县境一路南下直奔望谟县的播东。&&&&为掩护大部队南下,彭德怀、杨尚昆在向中央提出速渡北盘江建议的同时,令三军团十三团急行军佯攻镇宁。该团在主力行动前,先期于13日下午抵达江龙,大部留在江龙场及附近村寨休整,派出一支精干分队佯攻镇宁后折返江龙,这是抵镇宁县辖地的第一支红军部队。4月16日,孙渡纵队安旅占据江龙。4月14日,右纵队(三、五军团)分两路,一路至镇宁江龙,另一路至本寨。左纵队(军委纵队和红一军团)一部经紫云至镇宁大鱼凹。红三军团以十一团为先遣,4月14日从安顺的鸡场出发,经紫云县白石岩过镇宁县乐纪,在乐纪稍事休整后,日夜兼程赶赴北盘江,经板乐、良田于15日抵坝草从花滩渡口过北盘江。蒋介石日饬令滇军跟追红军的电文称:“限一小时。孙行营孙司令官:胜密。飞侦本午,匪先头到镇宁东南之江龙场附近。望兄激励将士,兼程急进,向匪跟踪穷追,以竟全功。我第一纵队(吴奇伟部)已在镇宁附近截堵矣。”民国《镇宁县志·前事志》亦载“民国二十四年阴历三月初三日(按:疑为笔误,据前引之电文推算,应是三月十一日),共匪三万余人由安顺鸡场经小岩脚,沿补陇蒋槽子,经本寨、叮当、青菜河,下沙子沟,窜入关龄;又一股由紫云属猫营进大白岩,经磨草、茅草坪,入白石岩;又一股约万人,由安顺鸡场,经小底溪、三股水、岩拿塘、海叭塘,入本县青杠坡、木朗坝、磨石井、江龙、柏杨寨、丙英坝、马寨、吴胜堡,下沙子沟,入关岭县境;又一股约百余人,窜至大小新哨,拟入城,闻中央军已先至,乃他去。盖共匪既至江龙,拟趋镇城,上据关索岭、花江,以固守。幸是日晨九时,中央军温旅长驰至镇城,同时飞机亦至。本县之见飞机自此始。匪知难逞,乃返走沙子沟”。.4月16日凌晨,驻江龙一带红军兵分四路,分别由江龙、河头、干冲、磨院(属紫云)向镇宁沙子沟、弄染寨一带集结,下午抵达并就地宿营。在红军的教育引导下,控制沙子沟山槽的布依族农民武装首领陆瑞光与红三军团首长订立“反蒋作战协定”,控制六马山槽的布依族农民武装首领王仲芳亦为红军让道。在各族群众的帮助和支持下,红军一路畅行南下,主力于4月18日由坝草、白层、花滩三个渡口顺利渡过北盘江,为威逼昆明、抢渡金沙江赢得了有利战机。红军长征过镇宁期间,历时6天5夜,足迹遍及境内中部、南部七乡(镇)68个村149个自然寨,行程300余里,途经区域面积为全县总面积的63.86%。红军播下的革命种子,对镇宁各族人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李富春(总政治部代主任):16、17日晚,在弄染宿营与陆瑞光作过深入交谈;18日渡江前,在板袍杨登凤家设临时指挥所,联络各路部队,指挥渡江。&&&&彭德怀(红三军团军团长)、杨尚昆(红三军团政委):在弄染寨与当地少数民族农民武装首领陆瑞光订立“反蒋作战协定”。&&&&彭雪枫(红三军团十三团团长)、苏振华(红三军团十三团政委):先期抵达江龙场,佯攻镇宁城,诱敌将注意力放在关索岭、黄果树、镇宁一线。&&&&方武先(原红三军团十二团营长,一渡赤水部队整编后调军团部做民运工作):以红军代表身份在开明商人周文斋和陆瑞光妻弟张超群帮助下做通陆瑞光的工作,并受组织安排留在地方指导、帮助陆瑞光开展斗争。后在营救陆瑞光的战斗后下落不明。&&&&邓国清(红三军团十一团团长)、张爱萍(红三军团十一团政委):该团为渡江先遣团,以日行120余里的行军速度直逼坝草,先机占领要道,控制坝草、花滩、百层三个渡口,在当地布依族群众帮助下,在坝草渡口为后续部队架桥铺路。&&&&王平(红三军团十一团政治处干部)、吴信泉(军团保卫局特派员):两人以红军代表身份在板乐与当地农民武装首领王仲芳成功会谈。&&&&追溯当年红军过镇宁的历史,有四个作做出了特殊贡献的普通群众不能不提及。他们是镇宁城的赵和壁、沙子沟的张超群、镇宁城郊烟棚村的何炳成和江龙场的周文斋。&&&&(一)关于赵和壁 &&&&赵和壁与江龙的黄启才都是做生意的行商,1935年农历三月间,他们相约由江龙去贵阳进货,途中在安顺、长顺、平坝三县交界处碰上红三军团先遣部队。查明他们是商人后,红军动员17岁的赵和壁当向导。赵和壁应承下来后,不仅为红军从长顺一路做向导到镇宁,还介绍红军代表认识了沟通红军与陆瑞光、王仲芳关系的周文斋和何炳成。&&&&(二)关于周文斋 &&&&1934年陆瑞光任镇关紫保安司令后,司令部就设在江龙,与当地上层人士周文斋、陈伯纯等关系甚好,尤与周文斋过从甚密,周文斋还将长子拜继给陆瑞光做干儿子。红军抵江龙后,经赵和壁疏通关系,周文斋同意与红军干部&&&&方武先一起去找陆瑞光做工作,并成功做通了陆瑞光的工作。没有周文斋提前做陆瑞光的工作,就没有先遣团过弄染不受阻击和彭德怀、杨尚昆与陆瑞光订立“反蒋协定”的结果。&&&&(三)关于张超群 &&&&张超群原住镇宁县城桂花树,家业殷实,是陆瑞光张氏妻的妻弟。陆瑞光进县城多以张宅为落脚点,张超群是陆瑞光较为信任的人。1935年之前,陆瑞光曾多次被当局通缉、清剿,张家受牵连罹祸,家产被抄,张父(张玉山)以“通匪”之罪于1932年被斩首,首级悬于城门示众。张超群投奔姐夫陆瑞光,定居沙子沟。由于陆瑞光行踪不定,不是亲信很难知道他的确切去向。方武先、周文斋到弄染找陆瑞光时,先在沙子沟找到张超群,最后才找到了陆瑞光。知道周文斋来意后,对当局怀有深仇大恨的张超群也极力劝说陆瑞光投奔红军。&&&&(四)关于何炳成 &&&&何炳成长期往返于镇宁与板乐间做桐籽、桐油、红糖等生意,与王仲芳甚为熟悉。何炳成成家后就安家在板乐,其妻子为板乐人氏,并与王仲芳家有亲戚关系。赵和壁因为做生意,与何炳成也多有往来,熟知何炳成与王仲芳的关系。红三军团十一团政治处干部王平、军团保卫局特派员吴信泉两名红军干部负责先遣部队的情报和民运工作,他们从赵和壁口中了解到何炳成与王仲芳的关系后,化装成生意人先于部队赶到板乐找到何炳成,经何引见找到了王仲芳并亮明身份做王仲芳的工作。炳成不负重托,协助两位红军干部说服了王仲芳,为红军顺利通过六马山槽立下了汗马功劳。&&&&日,红军先头部队从安顺鸡场向镇宁江龙开进。江龙场上的周文斋是个有文化的商人,他头一天去安顺进货,就从报纸和安顺市民口中知道红军正朝安顺杨武一带行进,不曾想第二天返程竟会与红军走同一条路,于是他抄小道先红军于午后时分抵达江龙,并到学堂找到学堂的先生陈伯纯商议迎接红军部队事宜。红军先头部队由商人赵和壁引路向江龙逼近,下午出现在磨石井和雷打坡上。周文斋、李丁氏、杨虎成、孙庆云、陈伯纯等率学堂学生上前迎接。江龙有个名叫沈继刚的财主听说红军要进江龙,便带上他家专门造土枪的匠人(当地人称炮匠)仓皇出逃,恰好在江龙学堂师生和群众敲锣打鼓迎接红军时,逃至场口渡槽沟边的沈继刚和炮匠正好与红军遭遇,沈继刚和炮匠朝红军开了数枪,红军被迫还击,随着一声枪响,炮匠应声倒地,沈继刚丢枪弃马只身逃命。周文斋、陈伯纯向红军自报家门后,引领红军进江龙,并协助红军安排宿营等事宜。14日至15日,红军后续部队陆续进入江龙,分别驻扎场坝上、新寨、半边街、唐家箐、云盘山苗寨。为围堵红军已进驻镇宁的中央军吴奇伟部,收买镇宁城浪子吴小狗,于14日潜入江龙打探消息并散发地反动传单,被红军抓获当场处决。在周文斋等人的宣传鼓动下,躲避红军的各族群众陆续回家。盐商李丁氏率先给红军供应食盐,为红军带路的赵和壁也给红军供应了64斤食盐,小布38匹。周文斋打开自己的商铺,让红军战士选购所需物品,许多群众自发地给红军部队送来蔬菜、大米和鸡蛋。红军收下物品后趁着向群众付款的机会,宣传红军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群众纪律。了解到江龙区区长黄达初和部分地主老财逃跑前将财物藏于天主堂,14日下午,红军搜出后在半边街公开分配给贫苦百姓,并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的性质、任务和共产党的革命主张。红军来一拨走一拨,虽然行军很累,但战士们坚持为老百姓挑水、劈柴、打扫院落,受到了各族群众的信任和爱戴,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情谊。4月16日凌晨,宿营江龙一带的部队按行军序列先后全部撤离江龙。&&&&红军从各方面情报中知道“四大天王”之一的陆瑞光就是弄染寨人,而从坝草渡口渡北盘江,必经陆瑞光的大本营弄染。部队刚到达江龙,方武先等随十三团到达江龙的先遣人员在周文斋帮助下到弄染找陆瑞光沟通,向陆瑞光保证只借道不缴地方武装的枪,更不会留下来争地盘。陆瑞光是与军、政、商各界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经历丰富复杂,很有政治头脑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对红军的认识不像普通老百姓那样会轻信“共产共妻”等反动宣传。&&&&因为自己劫富济贫,红军也发动民众“打土豪分田地”,他甚至觉得自己和红军有许多相通之处。他对周文斋和红军代表方武先说:陆某决不与红军做对头,请放心走路,并表示了欲与红军高级指挥官会面的意愿。十一团作为抢渡北盘江的先遣部队,14日过沙子沟山槽未受丝毫阻滞,部队在离弄染不远的布依族山寨乐纪作短暂休息,也未发生遭地方武装袭扰的情况,使红三军团首长彭德怀、杨尚昆相信陆瑞光确实是个重诺守信的汉子,遂决定过弄染时亲自会一会陆瑞光,争取其对红军的支持。4月15日,李富春、彭德怀、杨尚昆随主力进入弄染。陆瑞光虽然表示过想与红军首长见面,但当下属通报有红军长官要见时,他却顾虑重重,派手下亲信去做替身,并暗中观察红军的一举一动。红军严明的纪律、和蔼的态度和严格执行民族政策的言行终使陆瑞光解除了疑虑,他终于现了真身,并热情地招待红军首长到家做客。礼节性宴请之后,他邀三位首长进厢房长谈,诉说自己的打拼和坎坷。经红军首长的教育和启发,陆瑞光如拨云见日,表示愿按共产党的主张办事。当天傍晚,便与红三军团订立了“反蒋介石,反王家烈,反尤国才,反国民党苛捐杂税的作战协定。”同时,还请求红军派人帮助他工作。他给住在青菜河下院的一团长王文才等部属下令,要求连夜舂米、杀猪,招待好分散住在各村寨的红军并尽量多为红军补充粮、盐、油等给养。红军离开时也赠送了他一批轻重武器。4月16日7时30分,红三军团彭、杨二人向中央军委发电报,报告了此事。电文称:“沙子沟周围百数里,有夷兵约千,有师团营组织,一首领名陆瑞光,我们已与其订立协定:反蒋(介石)、王(家烈)、犹(国材)国民党及苛捐杂税。留有一批伤病员,赠步枪三十六枝,并留一批工作人员。”这是红军途经贵州民族地区成功实践“争取少数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范例,是红军长征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央红军第三军团过境沙子沟山槽期间,正是红军人数少,补给严重不足,伤病员多的困难时候,又处于敌人已形成东、西、北三面包围的险境。如果没有陆瑞光深明大义的支持与帮助,红军的处境将更加艰险甚至前途莫测。这也正是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在事隔60年后依然不忘陆瑞光,并于90岁高龄为“陆瑞光纪念馆”题写馆名的原因。陆瑞光故居“弄染结盟名垂青史,反蒋协定功著千秋”的门联,高度颂赞了意义非同寻常的弄染“结盟”。&&&&日,邓国清、张爱萍率领的红三军团第十一团(先遣)向北盘江进发,途经板乐时,受到当地布依族农民武装首领王仲芳的礼遇。不过其中还发生了一段有惊无险的插曲。虽然王平、吴信泉两位红军代表14日密赴板乐,在何炳成帮助下做好了王仲芳的工作,让何炳成第二天沿红军来路到乐纪迎接部队并给部队当向导,但还是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十一团主力到达岜仙坡时,王仲芳派部下陈忠德带几个人在岜仙坡担任警戒任务,由于之前未曾见过红军,远远看到有大批人马黑压压地开过来,陈忠德便命手下抬高枪口打了几枪。邓国清、张爱萍从给他们当向导的何炳成那里知道王仲芳的工作已做通,听到枪声虽感疑惑,但仍果断下令不许还击,继续有序行军,并让何炳成喊话。陈忠德确信是红军后跑下山来,连说:“误会了、误会了”,并解释了开枪的原因。他说:“为防备有人偷袭板乐(按:板乐是王仲芳的大本营),我带弟兄们在这里守着,刚才看不清,是个误会。”十一团和后续的红军部队途经王仲芳势力范围期间十分顺利,王仲芳的部属和当地群众还为红军补充了粮食等给养。作为拥有武装力量的地方实力派人物,王仲芳及其部属为红军顺利通过六马一带布依族地区做出了贡献。&&&&至18日,红军部分队伍陆续路过板袍,沿途书写了“反对国民党军阀豪绅地主压迫苗夷民众”,“苗夷人与汉族工农是一家人,联合起来打倒国民党军阀,苗夷人才得解放”,“取消一切捐款”,“苗夷人起来组织自己的政府和国家”等标语。18日,李富春率部过板袍时,在杨登凤家临时设指挥所联络部队,政治部工作人员还在杨家外墙上张贴《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红军走后,杨登凤便把这张《布告》收藏起来。不久,尾追红军的国民党军到达板袍,借清查红军遗物为由,对各家各户掳抢一空。区、乡、保地方政权人员也多次到板袍追查《布告》下落,并将杨登凤抓到板乐关押拷问,但他坚持说“不知是别人拿了还是风吹掉了”。家人借来一些银元,通过不少关系才把他保释回家。1952年土改工作团来到板袍,杨登凤把珍藏了17年的《布告》交给土改团干部,献给人民政府。该《布告》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现陈列于遵义会议纪念馆。&&&&15日下午,三军团十一团一营侦察排抵达北盘江花滩渡口,对岸有一土墙茅草岗亭,守军是贞丰保警队的一个班,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颇有“戏剧性”的战斗。红军侦察排在江岸架起小钢炮和机枪后,对岸守军隔江喊话:“对门的红军弟兄,我们不打,让你们过江。不过我们跑开后,要请你们多朝岗亭打几枪,我们回去才好交差哩。”侦察排长给机枪手下令:“打一梭子,给白军弟兄送行。”兵不血刃,侦察排迅速徒涉花滩渡口,占领敌军守岸,一营大队人马顺江而下控制了百层渡口。邓国清、张爱萍率领十一团后续部队陆续抵达江边的坝草寨子,邓、张两位首长迅速来到渡口察查,见渡口上没有竹筏,也没有船。虽然红军已控制了花滩、百层两个渡口,但江心水深流急,大部队徒涉过江困难很大。正当邓国清、张爱萍望着江面发愁的时候,两个穿着当地织的土布衣,裹着花格头帕的汉子和六个小&&&&青年从寨子往江边快步走来。刚才,在寨子里连人影都不见,现在看见来了老乡,邓、张二首长迎了上去。两位汉子自我介绍说他们都是坝草寨子的人,一个叫王奉昌,一个叫杜少先,带几个“小伙”(小青年)来江边看能不能帮红军过江出点力。原来,头天寨子里的人到荒田(今称良田)去走亲戚,听到了红军朝他们这方赶来的种种言传,杜少先、王凤昌仔细打听后,得知要渡江的不是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的土匪,而是专与派捐派款、欺压百姓的“官军”作对的穷人的队伍,他们心里踏实了。可寨上的人因为害怕已躲藏进山林中,他们好不容易动员几名胆大的青年下了山,看到红军在寨子里不乱闯民房,只是急着过江,王凤昌、杜少先真切感到红军确实与国民党军不同。于是,他们到山上去把寨人都喊回家,并组织各家各户将装粮食的囤箩腾空,送到坝草渡口,在江边装上砂石后搬到江里做桥墩,用斑竹篾条扭成绳,将囤箩串起,两头固定在岸上,再铺上门板、木板架成一座简易桥梁让部队过江。从红军一进坝草,就有飞机在沿江上空飞来飞去。红军首长告诉王凤昌,这是敌机在侦察,说不定会派轰炸机来炸,问他有没有更快的渡江办法。王凤昌说,坝草寨子小,能用来架桥的东西都用了,新桥是架不成了。但不背重物的人可以互相手挽手扶着固定囤箩的竹篾索涉水渡江。红军采纳了王奉昌的建议,过江速度果然加快许多。在红军过江的几天里,王奉昌、杜少先带领全寨的青壮年一直在江边帮着部队,老人和妇女则为部队做送水送柴火等服务。至18日傍晚,红军在镇宁各族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下,安全、顺利走完了长征在镇宁的行程。从以下收录的几则当时国民党军追剿红军的电文,人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当时军情的紧急,感受到镇宁各族人民特别是布依族人民支持长征的巨大贡献。&&&&1.薛岳关于飞机侦察红军在紫云一带致孙渡电(日)&&&&限即刻。行营孙司令官志丹兄:胜密。甲、删(15日)午飞侦江龙场有匪数百人。紫云、关岭县间,紫云、罗甸间大道上,尚未发现股匪。紫云东北及西北大道上,仍有匪向紫云前进。判断股匪,或隐伏于紫云城。乙、兄部如以一旅向紫云追剿,江龙场方面之主力,应转向紫云进剿,而以一部向江龙场追剿可也。总之,匪情万变,而在应机处置,不可泥于成法。如何处置,盼复。薛岳。删(15日)贵参印。&&&&2.蒋介石部署在紫云一带围攻红军电二则(日)&&&&限即刻到。第二纵队周代总指挥、第一纵队吴副总指挥、万副司令(耀煌)、孙司令官、安旅长、温旅长:胜密。(一)匪大部似尚在紫云附近地区隐伏。张家堡、朗洞、马场一带,据报,于删(15)日午后发现股匪。(二)本路军为准备会剿,本(十六)日调整部署如次:吴纵队温旅以一营在关岭县,以主力在募役分县以南通安南县间之铁索桥地区,迅速扼要建碉。欧师以一营守备关岭场碉楼,主力在募役分县及关岭间地区,迅速建碉,梁师留一营守备镇宁城碉楼,主力进至关岭场,与欧师切取联络,并扼要建碉。周纵队三十六军追至黄果树及镇宁间地区,扼要建碉。万师在普定白岩场、白堡一带,扼要建碉。第五十三师在平坝以南地区,沿云山屯、杨仓堡、牛关藤,上下水涕丁、山栏坝、杨昌堡、上下落阳至老鸦关之线,扼要迅速建碉。孙纵队安旅已占领江龙场,其主力应迅速向紫云攻剿,而占领之。&&&&安顺吴师(剑平)仍在原地防守,并在么堡、上塘、安顺、旧州各地区增筑碉楼。严密防守。希各遵办具报为要。中正。铣(16日)晨贵参印。&&&&3.薛岳致孙渡关于红军到达贞丰电(日)&&&&甲、综合本日情报,铣(10)日下午,打帮河、东板羊、荒田①地区,发现匪一二千名,系由江龙场经板络窜来。铣(16)酉其先头数百,已由百层、坝草分渡花江,向贞丰窜。其大部由光马、板羊、荒田继续南窜中。乙、篠(17日)午飞侦贞丰城,已窜匪一部。匪后续部队,仍在百层浮桥渡河中。我拟将匪桥炸毁。薛岳。篠申贵参牒印。&&&&4.龙云给孙渡打气电(日)&&&&限即刻到。行营。孙司令官并转安、鲁、龚三旅,罗平刘旅长钧鉴:(克密)。我军此次出省剿匪以来,终日奔驰,已达数千里,费力虽多,而成功甚微。此次匪入盘江,诚为聚歼之良机。盖盘江踞〔距〕省较远,补充亦易,且伤亡易于处置。为减少官兵疲劳,避免再行长途追击起见,应彼此勉励将士,与我内外滇军,不顾重大牺牲,努力杀敌,以收夹击之效。不特可以扬名于中外,且籍此得以告一段落,从事休养,实为至幸。万一窜入滇军〔境〕,务望设法,不分星夜超越于前,阻其深入,是为至要。龙云。巧(18日)亥机印。&&&&80年风雨兼程,80年硕果累累。80年来,镇宁人民一直追寻着红军长征的印记,承袭着长征精神,党的民族政策也在镇宁广袤的土地上得到发展,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向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铿锵前行。镇宁各族人民更是意气风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形成了工业迈大步、城镇强聚力、农业增收入、旅游显特色的良好发展态势,北部、中部、南部区域经济特色和相互带动、支撑、有机统筹的发展格局,全县经济蓬勃发展、欣欣向荣。&&&&2014年统筹总量与质量“双提升”,经济实力稳步增强。统筹“四化同步”,发展进程明显加快。统筹基础建设与生态环保,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在全省47个非经济强县经济发展综合测评预排位中列第16位,比上半年上升了24位。共有9项经济指标进入全省非经济强县的前10名。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2154元,排位全省第6位;人均GDP完成22558元,排名全省第9位。镇宁正朝着小康社会大步迈进。&&&&(历史资料由伍忠仕提供)&&&&
安顺日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C) 黔ICP备号
本报地址:黄果树大街萄华欧洲城(贵医安顺医院对面)  投稿信箱:asrbs@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29  邮发代号:65-42
办公室电话:8118990  新闻热线:8181000  广告热线:8181818  订报热线:8118969  广告经营许可证:安工商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军的11个纪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