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丑恶,善恶论,妖魔,和平,虚伪,歹毒,可怕,阳光下邪恶充满人间,是怎么回事呢?你的见解呢?

    透视你的她系列--天秤座
      天秤座的女子有著优雅细致的女人味和丰富逻辑观念的男性智慧,而聪明的她多
    半懂得把智慧隐藏在她的女性温柔の后不让它刺伤男人的自尊,难怪很多男性都
    对她又敬又爱  
    该如何赢得天秤座女子的芳心呢?当然首先你要是個很合乎逻辑的人!太情绪化的
    男人太固执或太偏激的男人,都不是她心目中的好伴侣天秤座的女人是最需要
    “伴“的,寻找一个终生的好伴侣通常是她一生最大的愿望。第二、如果你是个不
    喜欢女人说话的男人那你可能不适合她。我绝鈈是说天秤座的女人爱吱喳个不停
    她拥有天生的辩才,她很会说话很喜欢跟别人讨论。她们多半谈吐优雅、态度
    超嘫如果你懂得欣赏,你会觉得听她说话是一种享受她往往喜欢从各种角度去
    分析事情,找出一个公正而客观的结论  
    天秤座女子多半婚后,仍是职业妇女一来、家庭主妇的空间对她来说,的确太过
    狭窄;二来、她需要金钱去满足她追求“美“的欲望对于食衣住行,她都有高贵不
    凡的品味如果你要她陪你共创事业,她会以夫为重她会是个好帮手、好伙伴,
    可靠而不自夸给你最好的建议,却永远不抢你的风采  
    通常她都有很好的均衡性,保持自己的情绪平衡偶尔面對太大压力使秤臂严重的
    倾斜的话,她可能会振振有辞的训示你一小时或者一口气吃一加仑冰淇淋。不过
    只要你多┅些耐心和关怀,她很快就会恢复平静了娶到天秤座女子算你“福气
    天秤座女子V.S.十二种男人
    他做事的急进方式与你的洅三权衡,有很大的不同。若能互补倒是对彼此都有帮助
    ,否则就容易起冲突
    对于“美“的追求,你们是能够有共鸣的,但他對你来说,似乎有时太执拗了些。
    你们都属于风向的知性典型,许多想法可以不谋而合,彼此的关系也不会太过黏腻
    对你而訁,他似乎太感情用事了些;而你的理性与冷静,有时会让他误会你漠不关心
    他落落大方的态度,基本上是能吸引你的。如果有著共同的興趣,彼此可成为共享人
    生的快乐伙伴
    大体上说来,他通常不会是你欣赏的典型。而你的“大道理“,他往往不以为然
    一般说来,这是才子佳人型的组合。但当心你们总在彼此都说了一大堆看法之后,却
    始终难以结论
    对你来说,他们的個性似乎太强烈了些。“宁为玉碎“的人生观,是不属于“追求和平
    你们是很容易玩得来的好朋友不过,射手座男人喜欢说服别人嘚习惯,你恐怕有一
    你们做人处世的基本观念,简直完全不同。你很难理解他的固执和偏见,而他或许会
    ?{为你不够有原则
    以星象学来说,这算是最适合你的星座。他往往有著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以及接纳
    各种不同看法的雅量你们可以在拥有自峩空间的情况下,愉快相处。
    情绪起伏大的他,性格上和你差距很大虽然有些时候你们在一起会觉得很过瘾,但
    多数时候仍昰步调不一的。

}

  话说人生文化随笔系列:(原创持续添加,可以签约出版)

  话说人生文化随笔系列之一

  题记:我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只为传承蒙田培根的事业为人类接续智慧之灯。

  美国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在他的著名小说《林中之死》中写一位老妇人从小失去双亲,在一个德国人的农场里当奴隶那个德国人打她的坏主意,有个叫杰克?格赖姆斯的年青人看上了她经过和德国人斗争,杰克把她带走并和她结了婚婚后生了┅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不幸早死她在德国人那里时,给德国一家人做饭喂养牛,马猪和鸡,嫁给杰克之后给杰克父子做饭喂养豬,鸡和狗丈夫有偷鸡摸狗的习惯,还时常打她儿子和丈夫一样不务正业,还不孝顺她终年辛勤劳作未老先衰,在一个大雪天背了幾个鸡蛋到镇上去卖在回家的路上因为劳累在一棵树下休息,结果睡着以后被冻死在树下跟她一起去的几条大狗,把她的尸体拖到一處空旷的地方撕裂了她的衣服,吃光了她背上口袋里的咸肉和牛肝老妇人就这样结束了苦难悲惨的一生。老妇人的苦难人生令人同情老妇人的苦难经历是人类苦难的一个缩影,人类的苦难非常普遍苦难是人人有份的事情,苦难是人类共同的命运苦难过去有,现在囿未来也还是会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和那个《林中之死》的老妇人一样我姥姥也经历了她的苦难,我姥姥從三十二岁开始守寡终身再未嫁人,她是小脚妇人更加艰难地行走在她人生的路上,那时三个孩子太小她一个人种地养猪,抚养孩孓她一个人偷偷流泪。她摇着纺车推着碾子吃糠咽菜,在最困难的时候连糠菜都没有她炒了一把苦杏仁吃,因为吃多了昏死过去昰苦难把她变成了坚强的妇人,苦难伴随了她一生还是和那个《林中之死》的老妇人一样,她也有一个不争气不孝顺的儿子?????????????

  数数过去的苦和使你难忘的一切

  佛教的四圣谛把苦谛放在第一位认为苦才是人生的本来面目,佛教并且总结絀人生的八种苦难: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盛。生老病死是生理上的痛苦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盛昰精神上的痛苦叔本华受佛教人生处处皆苦悲观思想的影响,叔本华说:“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只需稍微环顾四周,就可重现人类苦難的感觉他眼前所见,都是人类在痛苦中挣扎的景象”苦难人人都有,区别也只是大小轻重而已苦难到处都有,苦难遍地开花没囿人喜欢苦难,我们离不开它甩不掉它我们在它面前只有强颜欢笑,只有正视承受它我们自我安慰说——苦难是最好的学校,苦难是朂好的老师苦难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壮大成熟??????事实上正因为我们被迫承受苦难才适应了苦难,我们适应苦难然后詓战胜它我以为苦难是上帝对人类的教育,对人类的惩罚警示和启示:别总是想着享受和幸福别总想好事。我还以为佛教和叔本华都拔高了人类的苦难换一种思维,我们满目所见就是幸福的情景人生有苦也有甜,这完全取决于怎么看再说就是整天喊人生苦的人也還是在活着,我姥姥就说没有受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我姥姥意志坚强地活到六十五岁直到病逝。我以为幸福就是在不断征服苦难之Φ每个人的苦难都不值一提,幸福和光荣就是独自走在荆棘路上的经历

  纵使我像约伯一样苦难连连

  我还是应该保持沉默,称贊万物内部

  陀思妥耶夫斯基承受了太多的人生苦难他也是写人生苦难的大师,他自豪而又顽强地说:“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鈈上自己所受的苦难。”在此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弥尔顿相遇了,弥尔顿也说:“未经历过苦难的人生是不值得骄傲的人生。”

  姩只为传承蒙田培根的事业,为人类接续智慧之灯

楼主发言:63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然而我更欣赏的是那些在命运的打击面前顽強拼搏的人,抗争挣扎的人他们承受了令人难以承受的苦难,在一次次挫折中愈挫愈勇以大无畏的气势挑战命运,任何艰难困苦都摧毀不了他们的意志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那个硬汉形象,就是坚韧不拔地承受命运挑战命运的形象

  玩笑和诙谐人人能为,滑稽囷调侃也不是难事幽默却需才华支撑助力,故而幽默很少来自粗俗之人林语堂就说幽默是智慧的闪光,他发现幽默还有善良的成分哃情的因子。制造幽默需要才学需要智慧,欣赏幽默同样需要才学和悟性幽默也是和平团结的手段,幽默的言谈更容易把人们聚在一起幽默的人不难有好的人缘。幽默是进退有据的武器是矛也是盾,但幽默只是君子的武器即便攻击也是以柔克刚,适可而止并且从鈈乱用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事情的理解与认知都是不同的特别是与父母存在有价值观的差异,时代在与时俱进怎么可以总是拿旧观念和思想来教育下一代呢。人各有命
  我就是一个例子,我爸妈总和我说他们那个时候多么多么穷,叫我吃饭必须全部吃完可中间有一样菜,我特别不爱吃这个时候就会说他们那个时候想吃都吃不到,其实我知道他们也是为了我好,不想我缺营养什么的但我就是不想吃,时代不同了你们那个时候是想吃没得吃,可现在不一样了啊什么都有,为什么不能吃我喜欢吃的但是我又知道怹们都是为了我好,就什么也说不出了很纠结,不光吃饭很多事情都是一样,也许你们告诉我这些你们认为对我以后有益的但我有峩自己的路,我想去自己闯一闯不想拘泥于你们的思想和喜好,你们认为这是对我好可你们没有考虑我的感受,我真的愿意和你们走┅样的路吗不要把你们的思想强加在我们身上/suibi/300zi//suibi/400zi/.html

  是谁,让阳光打开心房开了窗;

  是谁让墨笔触动了情染上了霜。

  太多的期艾变成了碎片

  惟愿,笔墨生香花不再败。

  我们都一样爱着文字,就是一种单纯的喜欢让文字浸透心灵,身体也得到升华

  我们就像活在时间年轮的背面,默默把心事记在世俗之外也想有一天能拿着书只品温暖,把喧嚣拒于门外

  假如阳光也有背影,假如黑暗也有光明我们一抒己见,从内心的深处传来莫名的悸动仿佛从灵魂的深处我们就拿着笔记录着每样东西。文字才是我們这些人最终的归宿。

  许多人都不懂文艺的气息感觉太过遥远,太过迷茫那气息就如同跟你捉迷藏,你越去找反而越缺失越追尋反而越遥远,越刻意越迷茫

  我们,其实都不是那么文艺只是有的东西太过复杂,需要用简单的文字简单的记录那样,心便不會累那样,心便会保持阳光

  我们,只是简单的想要把最美的东西用最美的文字去体现去分享,去欣赏

  如果可以,我想吔希望大家能够这样文艺下去。

}

树皮与树干——自我vs内我

自我在禸身生活中不能被毁灭杀掉一个,则另一个会由内我中露出内我是它们的来源。

——《个人实相的本质》

几乎在所有的宗敎中“自峩”都被认作是人“沦落”的罪魁祸首。自命在“修行”的人无不去之而后快。

这一点是赛斯与他们最大的相异处。

当我们生而为人時要在物质环境中操作,必须将心神的焦点对准了现实世界

对内我而言,它可以看到昨天或明天的一只鹿但活在今天的自我,却必須聚焦在眼前的鹿上然后才可以猎之以充饥。

在内我眼中一辆疾驰的汽车,不过是空隙很大的原子、电子……的一阵旋风是灵魂可鉯穿越而过的。但对自我而言肉身若不赶紧躱开,便会被撞个稀烂

这不过是个小例子,以让你们省思一下自我的功能它不过是人格結构的最外层,用来处理物质世界的一切

赛斯有个相当有趣的比喩。他说自我像是一棵树的树皮,具有保护树的本身以及与外界交鋶的功用。内我则是树干

由于树皮是有韧性的,内在的树才得以继续长大它随着风弯曲。当无风时它不弯曲但它也不会僵硬起来,阻止树液流到树顶

自我也不该反应太过强烈,比如在晴朗而阳光普照的天气里记起过去的景象而对之反应。这样一种树皮也会置树於死地。

换句话说“自我”是无罪的,它有它实际而不可少的功用只要它不越俎代庖就好了。宗敎上反对的应当是“我执”吧?

赛斯也并不赞同“我执”不过,以他的看法“我执”并非罪,而是根本不可能的妄想为什么呢?

因为“自我”是天天在变的,你今ㄖ的自我与小时候的自我甚至昨天的自我已经不尽相同了,然而你仍知你是你而非别人。

“自我意识”就像一柣ㄒ谎幽阕约骸拔抟馐丁钡奈滞林凶坛こ隼础D阕约核淙徊⒉恢酰飧鲎晕易孕邢韵郑缓笤俾浠匚抟馐吨校幼旁俅印拔抟馐丁敝猩隽硪桓鲎晕依础U庥胂执孔游锢硌е械摹傲孔邮颇堋毕嗨啤

所以想要去掉自我是无济于事的。

如美国在六〇年代对迷幻药LSD的狂想当然有些人只在追求意识改变的兴奋感,或追求时空消失、扭曲的刺激可是更有一些心灵探险者,由于服LSD可能带来“消灭自我”的幻觉暂时达到“天人合一”的“巅峰经驗”,误以为这就是所谓的明觉或悟道而沾沾自喜自命为“修行人”,你说好笑不好笑呢

这种化学性的悟道,岂不是自己骗自己吗呮不过,尝到一点“合一感”的至福也是不错的但若因此上了瘾,或误以为必须摒弃自我令其象征性的死掉,“内我”才可获自由那么就有危险了。

在前面我们为了解说的目的,将自己分成三部分:自我、潜意识和无意识(后两者合为内我)但三者是密切相连的。

問题不在自我而是我们大多数人错误的观念:将现在的自我想像为全部的我,而坚持这个我在无穷的永恒中一直维持不变这才叫作“洎我设限”。

甚至连我们的灵魂或存有都是一直在变的这个“变”,并不会否定了它的个人性反而是不断的增富它。

如果我们只认同洎己的自我那就太贬低自己、太局限自己了。

我们并非被罚来地球上受苦赎罪的生灵我们是自己选择要来体验物质生活的灵魂。

赛斯說人是实体的生物,眞的“喜欢”住在地球上被肉身生活吸引的人,是“觉受的品尝者

大家都听过“如人飮水,冷暖自知”这句老話细想想,还眞是“过来人”说的呢!

如果你五官中哪一种出了问题不管别人怎么跟你形容声色之美,也比不上亲眼瞧一瞧亲耳听┅听,亲口尝一尝……

可是万一你以为这就是全部,就是“乐到最高点”那你也未免太小看自己了。

要知道人类的每种感官有它自己能感知的范围:耳栍心芴降纳ǚ段В劬τ心芸吹降墓獠ǚ段АD敲矗郎汀⑾硎芡蛭镏滥耸巧咸旄颐堑睦裎铩V灰约堑谩肮壅铡保恢劣谀俊懊浴蔽迳钟泻尾欢阅兀

前面说过在自我和内我之间,有一个“有意识的心智”意识心一面对外,一面对内赛斯比之为有两个面孔的怪兽。

自我好像是意识心的“焦点”意识心藉自我来对准外在环境。另一方面意识心的功能也在于“接收”和“转译”那些从内我传达给咜的各种重要资料。

问题发生在人们对于潜意识或无意识的内容之不信任,而渐渐对内在知识设下了重重障碍此路不通矣!

这种情形,造成了个人对他所具有的统一感和“全部力量”的一种否定更使得他有意识的将自己分割成互不相连的片段,于是他感到孤单、无仂、害怕,“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其实呢,每个个人都为自己选择了一个个别的模式以便让自己能在这个范围内创造个人的实楿。即便如此在这个界限之内,还是有无数的可行方向

要想接通自己的存有或超灵,不需唾弃、消灭自我只需将它轻轻放下,暂时給它放个假

近年来,有种观念颇为风行那就是把一个人在个性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一概归罪于“潜意识”这个观念认为,這些问题的发生是由于某些不可变而强烈的早年感受积存在潜意识的结果……一心以为潜意识是自己个性中不可信赖的部分里面充满了負面能量,深锁着一些最好弃之为快的不愉快回忆

——《个人实相的本质》

前面曾提过,意识心介于自我和内我(潜意识及无意识)之间咜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在“接收”和“转译”潜意识给它的重要资料。

但是在国外,由佛洛依德的心理学以降对“潜意识”充满了谬见囷恐惧。由于觉得“潜意识”中藏着造成今日我们病态的早年经验所以又必须花许多年的心理分析,才有可能挖掘到病因大家也许都聽过,六〇年代以来心理分析已变成有钱有闲的美国人的家常便饭了。

而所谓正常而不去作心理分析的人其实是不敢去碰触自己内心嘚这个范围,而把它与自己切开了却又不知怎地,老觉得少了些什么不了解自己。

我们中国人呢不习惯去找人作心理谘商,事实上吔没有很多谘商师另一方面,除了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之外许多人也没有那么多闲钱可花。

在早年紧密的家族结构散失了之後人们也无法找到经验多、肯帮忙的亲长来解惑或排解纷争了。

有的人遇到困难除了找算命师外,就是找民间林立的神坛幸运些的,也许由于相信那人能帮助自己变好的信念而暂时轻缓了心理症状。若是不幸碰到骗财骗色的神棍就不免人财两失了。虽然台湾的敎育非常普及但仍不时见到这种报导,足见错误信念害人不浅

另一方面,普遍为人们信仰的佛敎也强调相当于潜意识的“八识田”,潒个臭粪桶参禅的过程,便是要将隐于第八识中的种种恐怖回忆一一倒带一一淸洗。但直到桶底脱落桶身仍余臭气。(注:眼、耳、鼻、舌、身为前五识第六识为意识,第七识又名未那即自我,第八识则相当于潜意识)

赛斯则说,潜意识并非充满了压抑的念头囷感受的一个地牢何况,我们的灵魂并非昨天才生的而是在还没有所谓的“年代”之前就已存在了。所以你出生的时候并不是一张皛纸,你个体的特性始终都潜藏在你的灵魂内属于你自己的“历史”,也深深的铭刻在你无意识的记忆里

我们可以渐渐的扩展意识,洏将现在所不觉知的部分带到有意识的范围来。因为那个“内我”正是个别存在的源头为肉体存活之所倚,它包含了伟大的直觉、知識以及我们所有问题的答案。

潜意识一股劲儿的在一条充满了刺激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一路上不断地学习如何将自己的实相转译成物质性的方式。

意识心则将注意力调准到外界可是它常误将本来是“果”的世间万象当成了“因”。不过内我永远在做提醒的工作,吿诉咜并非如此

但当意识心接受了太多的错误信念,尤其是当它一口咬定内我是个危险的东西时这种提醒服务便被它关掉了。在这种情形丅意识心便会觉得渺小的自己无力应付大环境,而它原应安身立命于其上的深深安全感也丧失殆尽。

如果你一心以为潜意识只会跟你莋对而不会帮忙,那么你反倒是在扯它的后腿在妨碍它的功能。

当我们改变了自己对“潜意识”的许多不正确又负面的观念时便不必再惧怕或憎恶它,反而可以让它当我们的助力让我们眞正做到“心想事成”!

坊间有不少敎我们如何心想事成的书,其实都是运用“洳何有意识地指挥你的潜意识”的结果

首先,身体的运作和健康的维持是依靠什么来的

它是依靠潜意识完美无瑕的照顾和指挥身体的細胞和器官,只要我们信任这个自然的机制身体天生便会健康,但由于种种的迷信和恐惧我们却阻碍了这种运作。这在“健康是我们嘚自然状态”那章会更详细的解释

我们可以藉着跟潜意识说话来改正和弥补这个问题。近年来流行的“神经语言学”NLP便充分利用这个道悝

我们可以明确的吿诉自己的身体:你是健康的,我很爱你你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全身的能量旺盛而畅通……等等记住,潛意识是没有时间观念的它只是一板一眼的接收指示,所以永远要给它“现在式”的、正面的指示。

因为内我是通达“架构二”的所以我们可藉由它取得“架构二”中的宝藏。但如何做到呢

最重要的当然仍是信念,你得相信你有求必应并且相信你値得得到你要的東西。

然后栩栩如生的想像出你要的东西或景象的画面越具体、越生动越好,带着强烈的渴望和想像去描摹那个“梦”却不要一边疑問:我得用什么法子实现它?全神贯注在这幅梦中画面上你的内我便会将这画面传送到架构二去“订货”。

别忘了你是有力量的,你昰个“创造者”你也遗传了“一切万有”的“无中生有”才能,所以你要预期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然后便放下,不再去想它

看吧,佷快你的梦想便会成眞!

疾病常常代表一些没有面对的问题而这些难局包含了想要把你们导向更大成就的挑战。因为身与心在一起运作嘚这么好其中一个会试图治疗另一个,如果不去干涉的话就常常会成功。

——《个人实相的本质》

身心健康和疾病的问题在赛斯系列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在《灵魂永生》、《个人实相的本质》和《个人与群体事件的本质》这些书里赛斯更苦口婆心、不厌其煩的再三阐明上面摘句所表达的基本精神。

关于疾病赛斯最具革命性的思想就是:身、心都有趋向健康的本能,健康是你存在的自然状態而肉体上的征候,是来自“内我”的讯息指出我们犯了某项心理错误。内在问题被具体显现出来以使它们能被面对、被承认、被克服。征候可做为量度进步的指针所以疾病往往只是个“提醒服务”,要你采取行动而造成转机

赛斯说,身和心在一起的确显示了┅个统一的、自我调整的、治疗的自我进化糸统。在其内每一个问题如果诚实的面对,都会有它自己的解答

每一种病征,不论是身体仩或精神上的都可以找到它背后冲突的线索,因此几乎所有的病都可以说是“心病”。一且你明白自己是主宰者你便可以扭转乾坤,创造出健康的身心

压抑消极思想——如恐惧、愤怒或憎恨——是没用的,它们的能量累积起来会形成精神和身体的病痛或变成伤己害人的暴力行为。消极思想应该加以认明、面对、然后被取代

先要能区分压抑和积极行动的不同:在压抑下,憎恨被推到底下而被忽略而在积极行动里,则在想像中予以连根拔除并以和平思想及建设性能量来取代。

如果想要健康的欲望反而导致你强调那些必须克服的征候你还不如避免任何有关健康或疾病的想法,而集中精力于别的地方譬如工作。很多人包括我,都有过或多或少的“虑病症”看到有关任何身心病征的报导,总觉得自己很像是有那些病

因为我自己先天不足,后天也因生于二次大战后期而营养不良从小便体弱哆病,很相信自己的“脆弱”还曾引苏东坡的“多情多感尤多病”沾沾自喜的自怜。殊不知这种信念更使我容易得病。

近来人们才漸渐接受身体的疾病往往是由心理的压抑而来。

赛斯说:情绪像雨云那样流过你你应对它们开放和反应。情绪流过你你感觉它们,然後它们就消失了当你试着隐忍不发时,你的情绪便累积如山但“自发”却知道它自己的纪律。

除了我们因压抑及负面信念而阻碍了能量的自然流动外赛斯还提到,转世的戏剧也有重大的影响不过请不要落入坊间所谓“因果病”的陷阱。因为一些宗敎人士藉因果病の名,来合理化任何看似顽固或严重的病因而断送了求治之心和治愈的机会。

我们在说的并非前生做错事的惩罚,而是你的灵魂为了學习和扩展而在此生设下的挑战;挑战的目的,并非要你受苦、恐惧而死而是找出自己深层的信念,从而扩大了解面造成改变而治愈自己。比如说如果你过去对病人没有同情心,你可能会带着重病出生

选择患慢性病的一生可能是一种磨练方法,使你能用到你在健康良好的一生中所忽略的更深能力

除了出生时的身体残障,无法将残缺的肢体重生出来以外其他的疾患都可以被消除,甚至那些彷佛昰的不治之症但只有在它背后的信念被抹去后,才有可能若背后的信念或原因没有消除,即使表面上治好了一种病不久,又会有另┅种病起而代之!

赛斯说:所谓有害的病毒是一直都在身体内的而其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对你们有危险,虽然在你们体内你们一直都帶着微量的、最能致命的那些病毒。

我们的身体平时都与许多的细菌和病毒和平共存只有当我们为了种种不同的理由,有意识或无意识嘚“选择”了要生病它们才侵害我们。

身体知道如何对付直接来自土地的“天然”药物一大堆各种的“人造”药品给身体提供了一个鈈熟悉的物事,而可能导致强烈的防御机制这些防御常是直接针对那些药物,而非疾病本身结果却引发副作用,更加重了病情

想要健康,你就要相信健康是我们本来就该有的自然状态。

近代西医的观点其实深深受到工业时代以来“机械论”的影响完全是唯物的。咜将人的身体视为一部机器认定它是没有“生命”、没有自愈力的东西。

机器用久了必然会耗损此时就得用外科手术割除。赛斯嘲笑說一件件器官都被当成祭品,献上了医学的祭台

虽然赛斯对西方医药相当的不认同,但由于我们相信那医学体系所以他不建议我们鈈去看医生,或不吃哪类的药而是先由小毛病做起,运用一些练习渐渐建立我们对身体自愈力的信任,而渐渐脱离医药的阴影

一个高明的医生其实是个信念的改变者。他以一个“我是健康的”想法取代一个“我是有病的”想法。除非发生了这种信念上的改变否则鈈论他用什么疗法或针药,都不会有效

在今日的医药界,“不健康”与“疾病”不但被视为正常并且在其背后的观念还被强化了。

病囚将他认为自己所没有的知识与智慧力量派给了医生即使明知事实并非如此,他还是想要把医生认作是万能的

大家知不知道,医生在統计上是最不健康的人在绝大多数的情形,医生不但“分享了病人对“身体有会生病的倾向”的不可动摇信念并且还常把他自己与之掙扎对抗的无助感,编派及投射到病人身上

尤有甚者,医药界更常提供了种种疾病的“蓝图”而病人呢,则往往拿它们试来试去看哪一个“合身”。

由于医生如此为人尊崇他们所给的建议和暗示,就特别受到重视这时病人的情緖状态,使得他很容易以较不批判性嘚态度接受医生在此情况下所说的话。

对“疾病”的命名和标签是一种有害的做法。医生吿诉你你有“某种病”,“它”莫名其妙哋袭击你因此,病人常常觉得相当无力任由任何可能路过的迷途病毒所宰割。

事实却是你甚至根据你信念的性质,选择你要生哪一種病呢!

只要你相信你对疾病是免疫的你就眞的百病不侵。

我们习于用各种药物去代替自身的免疫功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免疫力失調

近年来,很多与自体免疫失灵有关的病流行起来是不是这个原因呢?

你的身体有一个充满了能量与活力的整体身体意识它自动地妀正任何的不平衡。但你有意识的信念也影响这个身体意识你吿诉你的肌肉,它们是怎么样它们就相信自己是那样。你身体的每一个其他部分都一样

人生在世,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境是非常重要的赛斯的说法,令我们深深彻悟疾病的起因和治愈的机制

死亡是每┅生的必然,但每个死亡也都是个人的选择没有人是没做要死这个决定就死了的,也没有一个决定要死的人能被医学界救回来!

当下僦是威力之点-这句话是本书最重要的句子之一。

……你由目前灵与肉的交接点按照你的信念,由可能性中选择一件事将它具体化……洳果你充分理解你在“当下的力量”,你就了悟在那一点的行动也改变了过去、过去的信念,以及你的反应

——《个人实相的本质》

目前这句话已被许多老师沿用。我一开始接触到这个新观念时颇有一点“五雷轰顶”之感。左思右想如何能体会呢?后来我想像,茬线性时空下搬演的一幕幕“世纪大戏”如果由一个无限远的视点来看,应该便“一览无遗”了也就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一样的意思吧!时间是同时性的。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广阔的现在”。

旣然过去与未来都仍在发生所以,你不止可以创造未来你还可鉯改变过去!

赛斯在《个人实相的本质》里,苦口婆心地一再强调“当下”(即现在)的重要性不过,他强调的并不像一些禅师们那样,呮“住”在当下而排除掉其他任何杂念。他所谓的当下是说所有你身体、精神与心灵的能力,是集中在“现在的”经验的灿烂焦点里也就是说“当下”这一点,涵括了你所有可能的过去与可能的未来你可以选择及改变它们。

这个“当下”是你最有力量的一点并非湔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空无”状态。

时间并非我们以为的由过去经现在到未来,横向依序行来的“线性时间”

每一个“现在”,嘟是由存在的核心处浮升到当下它是垂直直通到存在的源头的。

就我们活在现在的人而言现代物理的量子力学所谈到“量子场”的特性,彷佛验证了这个理论

过去像是一串电磁联系,存在物质的脑与非物质的心中这种联系是可以改变的。

未来也是包含在心智与脑中嘚一连串电磁联系

对知觉者来说,过去并不比现在更客观或独立这组成过去的电磁联系,大半是由各个知觉者所造成而知觉者永远昰参与者。因此这些联系可以被改变……它们在潜意识的基础上自动自发地发生。

过去很少是你记得的那样因为,就在事情发生的那┅刹那你已经在重新安排它了。当个人的态度与联想改变时过去也经常地被再创造,这是实际的再创造而不是象征性的。

每一个行動改变了另一个行动因此你现在的每一个行动,都影响了你所谓过去的那些行动就像一粒石子所激起的涟漪,散向“所有的”方向

茬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明显界线,只是由你肉体所能知觉的“行动数量”所引起的幻觉而已

在潜意识的层面,你知觉将来可能的一蔀分而对它反应,这种反应被小心地滤除不允许进入意识,以免我们的意识心无法分辨及处理纷至沓来的资讯

一个人将来的行动并鈈依赖实在的、完结了的过去,因为这样子的过去根本不存在

这一点和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强调人被他早年的创伤缠绕及影响、无力摆脱嘚观念非常的不同。大大增加了我们对人生、命运和健康的掌握力

我们有力量在当下做一个更好的选择,来摆脱过去造成的阴影和牵绊

藉由你与肉身的交会,非实质的能量被转译成有效的个人力量你可以有意识、有目的的去用那股力量,来改变你的个人经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当你现在改变了自己的信念,你也重写了过去的程式一个过去的事件能够在你的神经结构内被改變。

如果你怀抱着你过去的失败和错误而忽略掉你所有其他曾有过的成功和愉悦,你就会去强调负面的观点而你目前的信念将被用来組识你的回忆。这有点像画家作画时若选择一个阴郁的色调作底色,整幅画便给人忧伤的感受如果你为了“强说愁”而故意那样做,那是你的自由但是你可别演戏演得过火了,完全忘了你有充分的权利和力量去选择另一种鲜明亮丽的色调马上可以令你的人生“焕然┅新”哦!

在现在藉着夸张“我的毛病在哪里?”这个问题而把它们投射到未来,只会引你创造更多的限制并且加强原有的那些。所鉯有时候你想做个十全十美的人,而拚命反省拚命挑自己的毛病,并不见得是美德哦!

要去掉那些讨厌的限制你必须从现在去重组伱的过去。你要把过去当成一个丰富的泉源去找出你成就之处,然后去重组它

你越快开始对新的信念采取行动就越好,注意不是光茬脑子里打打转就算了,你必须在你的生活里做出一些象征的动作,来表示你愿意接受这样一个改变在后面的练习里,会吿诉你应如哬做

如果你有意地改变某些习惯,你也就是把那个讯息传达给了神经系统然而原动力必须由你而来,并且是在“现在”

一般宗敎在談转世时,经常以因果业报的说法来解释但那完全是以“线性时间”导出的结论。而旣然时间是同时性的你永远正处于你所有各生所形成的关系网的“中心”,在这中心你有力量去改变信念,再做出相应的行动从而将正面的影响带给与你相关的各生去。

赛斯说:抱著罪与罚的理论你常想像你在这一生里,被上一生〈或几个世纪的多生以来)的罪恶感所牵累然而,这多次的存在是同时的意识心是姠着成就它所扮演的角色方向生长,所以你了解在“这”一次存在里你的角色就足够了

就疾病来说,“当下”的威力更値得充分利用唎如,在癌症或任何其他疾病的自发性消失里是因为做了某一种改变,而影响了过去的细胞记忆、基因密码或神经模式

在这种例子里,有一个在某时间存在的深层生物性结构被达到了;在那一点可能性被改变了,而那个病况在你的现在——但也在你的过去——被抹掉了,这就是“奇迹”为何发生的原因

对健康的一个突然或强烈的信念,的确能“逆转”你的病它是对时间的一个“逆转”。这个现潒在巫医和灵疗中非常明显。

有了这样的认识你便可以做一个非常简短却有力的练习∶

让你自己完全放松,感觉并且“住”在当下鼡五分钟的时间,将你全副精神集中导向你要什么你可以用观想画面,或在心中默念但别集中在任何缺陷上,只集中在你的“欲望”仩

然后全然放下,不要去检查它生效了没有却每天至少一次以实际行动去显示,你相信你已达到目标比如说,如果你深觉孤单和不被需要你便试着主动做出好像你没事的样子。这练习有时会带来惊人的结果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想要知道自己是什么你可以跳越自巳对自己所抱持的信念,而直接地感受自己

——《个人实相的本质》

我们的环境是由我们的思想、情緖、信念所化成的具体图片。而旣嘫我们的思想、情緖与信念在时空中流动也就影响了与我们分开的外界实质情况。

我们已知意识心原本可以兼顾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传來的资料(参考“树皮与树干——自我vs.内我一章)可是由于一般人只承认有外在世界,因而有意识地将“自己”与“自己存在的重要源頭”切断这样便抑阻了创造性的表达,使得有意识的自己摒弃了本来可有的、源源不绝的洞见和直觉

赛斯一再地说,我们的世界及其Φ的每样东西都先存在于想像里但我们被敎导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外在具体事件上。因此具体事件对我们而言,代表了可靠的实相思想、情感或信念,显得只是对具体资料界起的反应而已这实在有些“倒因为果”,不是吗

举例来说,我们通常认为自己对一件事嘚“感受”主要只是对那件事的“反应”。我们很少会想到其实那“感受”本身可能才是主要的,那事件却是对我们情緖的一个反应

甚至那些在知性上同意是我们形成自己实相的人,情感上也会觉得在某些地方难以接受这事实

我们被“催眠”,以致相信自己的感受昰由于事件而来的反应可是,眞相却是我们的感受引起了我们知觉到的事件而随后,我们当然再对那些事件反应

我们讲求科学和唯粅的世界偏重理性、知性,而不信任直觉和感受可是,赛斯说我们宇宙的根源是非物质的,每一个事件不论多伟大或多渺小,都是甴“架构二”诞生的

理性的推理本身,只能处理对这已知世界所做的演绎它无法接受那来自“他处”的知识,因为这种资料非但不合乎理性并且还弄乱了因与果的运作模式。

但是讽刺的是,能推理的力量也来自“架构二”也是“神奇的” (magica)。“神奇”这个字一直只被用来描写理性所无法解答的事件——那存在于“理性感觉自在的架构”之外的事件《神奇之道》便是赛斯对这一点的申述。

对大脑的科学分析不会吿诉你运转你思想的力量也无法暗示脑的能力来源,更无法由侦测脑波而得知思考的“内容”!

单是理性无法提供任何眞囸的洞见

我并无意以贬抑的说法来谈理性,因为它非常适合它自己的目的……而以更深的说法你们也真的还未发展你们的推理能力,洇此你们对理性的看法必然会产生一些扭曲。

我也并无意叫你们利用直觉与感受到牺牲你们的理性的程度

但现在很流行将情绪感受放茬有意识的思想上,意思是认为情感比推理要更基本也更自然。这两者其实是焦孟不离的不过,是你有意识的思想大致上决定了你的凊绪感受而非其反面。

如果情绪感受比有意识的思想更可信赖的话那你又何需具有“觉性”?你压根儿就不需要清明的思想

……不過,如你们现在所用的推理主要在与物质实相打交道,藉着把它分门别类形成区别,追随因果“定律”——而其领域大半是在检査已被感知的事件

换言之,推理处理在你们世界里只是事实的、已确定事件的坚固本质

在另一方面,你们的直觉却追随着一种不同的组织你们的想像力也一样——牵涉到将事件带到统一中,那常常是不为因果的限制所局限的

那些好像发生的巧合、偶遇、未预期事件——所有这些之所以来到我们的经验里,都是因为我们以某种方式吸引了它们

八〇年代以降,synchronicity (暂译为同步性)的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响应了賽斯的说法。synchronicity简单的说就是在各地同时发生的“有意义的”巧合事件,被科学家用量子物理学来加以诠释它打破了牛顿力学衍伸出的線性因果定律。认为宇宙是“全像式的” (holographic)而一切事物都是彼此相关相系的。我们的直觉和感性因此往往可“直捣黄龙”了悟到超越纯邏辑的东西。

在某个程度直觉引介我们一件事实,即我们在宇宙里有自己的位置而那宇宙本身是对我们有好感的。

那些直觉说出在那個宇宙的组识里我们独特而重要的角色。那些直觉知道宇宙偏向我们这方

那么,信任我们的直觉就等同于信任我们自己,并且信任宇宙是善意的、安全的而我们永远偃卧于“一切万有”的怀中!

生命的原动力——攻击性与冲动

“积极性思考”的学派企图将一些信念強加在你身上,而那些是你希望拥有但在你目前困扰的情况下却并没拥有的信念。许多这种哲学使你怯于去面对那些负面性的思想或情緒

——《个人实相的本质》

赛斯苦口婆心的叮咛我们,千万别压抑自己的感受和冲动或任何负面性的想法,因为那样做的话,只像昰《厚黑学》里的“锯箭法”不但拔除不了背后的原因,反而会令我们身心受伤致病因为那里会有许多能量的阻塞。

那么我们能如哬因应和化解昵?就是要面对、接受、承认自己的所思和所感不去隐藏你被敎以是“不好”的部分。

比如说“攻击性” (aggressiveness)对赛斯而言,這个字眼代表的是生命的原动力勇往直前的行动力。

它令我联想到我们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天生动力。

赛斯说胎儿的出生昰个非常具攻击性的行动,否则它生不出来。当然近来流行剖腹生产。但就医学所知剖腹产却剥夺了婴儿发挥本能的机会。在自然洏充满攻击性的“产道生产”过程中胎儿呼吸道的积水和黏液会排出,对胎儿呼吸道的畅通有利剖腹儿则比较可能得“呼吸道窘迫症”。

另外赛斯举例说,你也许非常害怕攻击性的情緖因为别人好像强得令你不敢有报复的念头,或如果你相信所有的这种想法都是错嘚你就会去压抑它们,而更加深了你的罪恶感同时那将引起你内在更多的攻击性。

以动物而言攻击性基本上是一种自然的沟通方法,让对方知道它已越了界因此,它是一个阻止进一步暴力行动的方法而它本身并不致引起暴力。

但在我们社会里把攻击性和暴力混淆了。我们处心积虑去抑制攻击性的沟通成分忽略了它的许多正面价値,直到它自然的力量越积越多而终于爆发成暴力。

攻击性具有創造力它是将无形的想法和想像向外“推”而具体化的力量,是一种由隐到显的表达

暴力则是对情緖的一种消极投降,而这个情緖我們并没有去了解或估量只是惧怕它,而同时却又去追求它

在所有的暴力里,都有很大成分的自杀情緖——想毁灭的欲望那是由一种無力感所引起的绝望感觉所造成的。

攻击性导致行动、创造力与生命而不导致破坏、暴力或全盘性的毁灭。

只有当攻击性自然的表现被切断时暴力才会发生。在这种暴力里你感觉自己非常的强而有力,就是因为被压抑的能量突然被释放结果你就被它席卷而去了。

在表达攻击性的方式上你有很大的空间。皱一下眉是个自然的沟通方式意思是:“你把我惹火了。”如果当你想皱眉时你却吿诉自己偠面露微笑,那么你就是拒绝和对方适当的沟通不吿诉对方你眞正的感觉。

对你自己情緖的恐惧比它们的表达造成的伤害可能大得多洇为这个恐惧的强度会越累积越多,于是强化了恐惧背后的能量

至于几乎所有的人和所有宗敎都认为是罪魁祸首的“冲动”,又是怎么囙事呢

透过我们在俗世有意识的选择,我们影响到所有世界上的事件选择通常涉及了在林林总总的冲动中做决定。

冲动是朝向行动的動力有些冲动是有意识的,而有些则否你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感觉朝向行动、反应和沟通的冲动。

冲动往往是来自无意识的知识这個知识由组成你身体的能量自动自发的收到,然后再被处理因此,与你切身有关的资料就可以为你所利用

理想的说,你的冲动总是因應你自己最大的利益而起——并且也对你的世界有最大的利益。可是在当代世界里,对冲动显然有一种深而有害的不信赖冲动是自發的,而你曾被敎以不要去信赖你存在的自发部分却去依赖你的理性与知性——附带说一句,这两者的运作也是十分自发的!

当你不干涉自己的时候你是自发的、讲理的,但因为你的信念使得理性与自发性看起来好像是不相衬的伴侣。

心理上你的冲动对你的存在而訁,就与你的肉体器官一样重要并且,它们就与你的肉体器官一样“利他”而不自私

冲动是导向行动、满足、自然身心力量的行使,昰你个人的表达途径的门户也是你个人的表达与物质世界交会并影响世界的途径。

许多各式各样的狂热派及许多狂热份子,想把你与伱的自然冲动分开想阻碍你去表达,他们想瓦解你对你“自发的存在”信念因此,冲动的伟大力量就被阻塞起来了

看来好像你无法洳你所愿的影响世界,好像你的理想必然永远胎死腹中

这正是许多新兴宗敎用以控制徒众的手法,令他们变得充满了失落感和无力感視外在世界为压迫者、敌人,从而无感觉的自毁或毁灭别人

有人只觉察朝向愤怒的冲动,因为他们已抑制了那些朝向爱的自然冲动

你缯认为冲动是危险、造成分裂,甚至是邪恶的当你开始学习自我信任时,要承认你的冲动这并不是叫你去贯彻那些会造成别人身体上傷害的冲动,但你的确得承认它们你的确得去试着发现它们的来源。

你永远可以找到一个被抑制的冲动它动员你朝向某个理想的方向迻动,去寻找你心中的爱或了解

万能医师——自然治疗法

当意识心和身心的其他层面,有一个最大的和最安稳的平衡时一种恩宠或明覺的状态就发生了。……这导向一个精神与身心都健康而有效率的情况

——《个人实相的本质》

赛斯将疾病看作是始于心理面、情緖面、思想面的现象,这我在前面已作过说明当你的身心一同合作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平顺而它们自然的治疗系统,就将你放茬一个健康与喜悦的状态

这一章则要简介赛斯在各书中所提过的“自然治疗法”的大要。

赛斯大约说到过六种自然的治疗法以下依次解释∶

1声音、音乐治疗法:先得解释一下赛斯所谓的“内在声音”。他说:内在的声音极为重要组成你身体的每一个原子和分子,都具囿你听不到的“音値”你身体的每个器官,也有它自己独特的音値当什么地方出了岔的时候,内在声音就不调和了

语言上的建议与暗示会被转译成内在声音。这些内在声音会穿透你的身体

内在声音对你身体所造成的影响,甚至大过外在声音它们影响组成你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从许多方面来看眞的可以说:你说出了你的身体。这种内在声音形成了你的骨、你的肉你用哪种语言对自己说话并没关系。声音本身是由你的意图形成而同样的意图对身体会有同样的声音上的效果。后来的“神经语言学” (NLP)的基本原理便是如此

例如,当伱觉得很累的时候若你想改变它,就不要去加强它相反的,你在心里说身体现在可以开始休息而更新它自己。做这种“身体可以自峩恢复”的暗示会对你有益。
当你在宁静的时候慢慢地在心里念或说出“唵”(O-O-O-O-O-M-M-M-M-M)这个字,在加强你一般的身体状况上大有裨益这声音夲身会有一种天生固有朝向“精力”与“幸福”的推动力。玄祕派曾说“唵”是个原始音,是宇宙万物共同的声音

当你听雨声的时候,声音的自然治疗也会发生

音乐治疗会激活你身体内在的活细胞,激发内我的能量并且有助于统合意识心与存有的其他部分。

音乐是賦予生命内在声音的一种最佳外在表现音乐有意识地提醒了你那更深的内在节奏。听你喜欢的音乐常会把一些影像带入脑海中以不同嘚形式对你显示你个人有意识的信念。

2艺术:浸淫在艺术里也是非常具有治疗功能的,因为艺术品的创造是跃自意识心和无意识心的一種精致结合是创造力的抒发。并且艺术家对于整个社会的脉动非常敏感,往往预先展示出整个社会的动向和人内心深处的悸动和关切の事

3:赛斯说,如果你没有以相反的信念来妨碍“性”的话“性”也是另外一个自然的治疗系统。可惜他并未加以阐明

4神祕经验:没有穿上敎条外衣的、自然的“神祕”经验,是原本的宗敎性治疗但常被敎会的组织所扭曲。赛斯也未进一步解释

5冥想:主要是认知自己的信念,和信念所具的催眠力量可用观想(visuliration)的方式有意识的改变信念,从而治疗身心《个人实相的本质》这本书中大部分在说明其中的道理。以下简摘几段:

……只要你相信自己对疾病是免疫的你就真的百病不侵。

……身体有你看不见的声、光和电磁性质的“各種结构”任何身体上的残障,都会先在这些其他的“结构”上显示出来它们对你的思想和情绪不断改变的模式,也更为敏感更会被影响。“心象”因此是极强而有力的东西它以一个清晰的画面,把内在声音及其效果揉合起来而终将求得具体的实现。

……十分有意識的改变你心中的画面它就会外显于你的经验中。

……你的想法代表你心灵的意图它们滋生出情绪、感受与想像,而触发内在的模式它们是行动的动力。

……如果你认为某种食物对你有帮助那它们就会有效。如果你相信医生他们就会帮助你。如果你相信治愈者怹们就能帮你。这全是“信念”使然

……你对任何化学成分的信念,会影响它对你所造成的影响在选择食物时,重要的是信念而非喰物。

……从意识的替代焦点A-1 也能感知及治愈疾病。(参考“睡眠中意识的多重层次”章)

……催眠效果请参考“自我催眠”章。

6梦的治療法:梦是最伟大的治疗法之一有相当多的自然治疗在梦境中发生。

一连串的梦魇常常是一种本身会自我调节的电击治疗常会相当自嘫的导致一种梦,在其中自己终于和它存在的源头达成了新而较大的连系,而使病人有重生的感觉

当你淸楚的把自己的问题有意识的想出来,然后再缓缓入睡这时,梦常常会帮你解答一些问题

不仅是梦魇有治疗性,其他的梦也遵循着一种有治疗性的节奏那比任何鼡药更有效得多。

安眠药常常会干扰梦的治疗性

如果你曾记得某一种梦,在醒来时会让你感到精力充沛那么在睡前就有意识的去想那些梦,并且吿诉你自己它们会再回来你的梦不断的在改变你体内的化学平衡。你的梦可以提供你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的发泄管道而这種梦会动员你的资源,并且释出你所需的荷尔蒙造出一个紧张的梦境,将身体的治愈能力带入战斗使得身体的某些病症消失。

而另外┅个梦也许提供一个“梦幻般”宁静的揷曲在其中所有的紧张都被减到最低,使得某些过量排出的荷尔蒙和化学质降低

在梦的戏剧里,你扮演了一个角色创造性地解决了身体上化学质不平衡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来一个非常具攻击性的梦,可能让一个人将通常受压抑的情感释放出来解除了身体的紧张,身心方面得到很大的调整

除了你之外,没有一个人眞正知道你的梦的意义因为每个人都有他洎己的符号和象征。不过诠释只涉及了梦功用的一部分,因为在作梦的当时在深层的身心层面,梦的眞正功用已经发生了

梦中事件影响你整个身体的状态,因而有持续不断的治疗效果在你设定的梦情境中,你自己的问题或挑战获得了解决采取了许多可能的行动,嘫后这些被投射进可能的未来

当你逐渐了解你自己信念的本质,你可以为了自己有意识的目的而学着更有效的运用梦境,这是最有效嘚自然治疗法之一 !

透过性行为表现爱是自然的然而,只透过性行为表现爱是不自然的。

爱与性大概是人类感觉最有吸引力却又最囹人迷惑的话题。

赛斯在《心灵的本质》里对于这个话题有相当“不同凡响”的说法,有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惊世骇俗”!

如前面的摘呴明白显示的赛斯并不反对性。但他强调性是爱的表现之一,而非全部

他很幽默的说,我们视性等同于爱想像性是爱的唯一自然表达。结果爱似乎必得“仅仅”透过对被爱者身体的某种方式之探索来表达。

在爱的表现上还有许多的限制,比如说必须是异性之間,而且最好年龄相近以及其他各种文化上、种族上、社会上与经济上的限制。

此外大多数的人根本相信性是不好的,性贬低了灵性只有为了人类的延绵才为神所容许。纯粹为了欢愉而享受性是不能为有道之士接受的。

人的一辈子都是个“个人”而只有一部分时間,是个能生殖的个人在那段时期,为了社会的存续“性别”认同是相当重要的。但在这之前或之后与性别过分认同,可能导致样板的行为在其中,个人更大的需要和能力不容完成

希腊神话里传说,人的灵魂最初兼具男女双性被一分为二后,“残缺的”男和女便永远在找另一半,所谓灵魂伴侣的迷思就是这样来的

但是,心灵是各种特性——包含女性与男性成分——的宝库它本身并没有性別,而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由这些库藏中提取如果硬将这些特质分成两种“性别”的男、女,再叫他们彼此苦苦寻觅的话未免呔刻板,也太不合理了

然而,渴望爱情的世间男女往往为这浪漫的神话所迷。同时也是在为“一见钟情”或执着于浪漫找个美丽的藉口吧!

问题是,往往一方片面的认定对方是他找了一辈子的灵魂伴侣对方却不见得有同感!甚至双方在爱情炽热时都承认遇见了灵魂伴侣的人,几年之后破裂了其一又找到新的灵魂伴侣,这怎么说呢

所以,赛斯说每一个人都是你的灵魂伴侣。旣然我们都是源自“┅切万有”甚至还有可能来自同一个“存有”,那么从一个更深的说法,每一个人都是你的灵魂伴侣

赛斯更进一步的说,形成所有苼命基础的爱与合作以许多方式显示自己。广义来说一个男人爱一个男人,以及一个女人爱一个女人是与向异性示爱同样的自然。甚至双性是更自然的人类天性。

赛斯强调女同性恋、男同性恋与异性恋,都是一个人双性本质的合理表现

几年前,当“同性恋”在惢理学上仍被定义为“病态”在各种宗敎里都被贬抑为“罪恶”时,赛斯却说出了如下的见解他说:

异性恋的爱,给你们一个亲子的镓庭一个重要单位,在它四周形成别的团体然而,如果只有样板概念的男女关系在运作就没有足够的结合力或刺激,把一个家庭与叧一个铸合在一起

·····男人之间的敌意会太强烈,女人之间的竞争会太严重。在任何传统能形成之前,战争将扫光挣扎中的部落。

·····在社交世界与显微镜下的世界,合作都是至高无上的。只有基本的双性能给人类所需的余地,可以阻止某种会妨碍创造力与社交的樣板行为

·····在两性间有显然的不同。它们是不重要的,它显得大,只因你们如此集中注意力于其上。人类的伟大品质:爱、力量、同情、智力和想像力,不属于任一性别。

·····只有对这天赋双性本质的了解,才能释出在每个人内的那些品质,不论其性别。

我想賽斯并不是在鼓励同性恋或双性恋,而是正视人天生的双性本质然后,再根据对自己的了解和接受去有意识的选择自己的人际关系。

唍全以了解、感受和爱出发跟随自己的心,没有什么必要得寻觅或等待那“命定”的一半

这个年头,婚姻制度也受到很大的质疑;虽嘫每天仍有数不淸的人投入婚姻中但同时,“越狱”而出的也不在少数且不说制度本身未来可能的改变,重要的是爱情和亲密关系大概不会消失那么,就看我们以什么态度进入这种关系

亲密关系是最大的道场,不成熟和不爱自己的人只想找到一个他可依赖的对象,一个可以不断向对方索取爱和关怀的对象也许,他也会付出但这付出只是手段,透过付出他渴望甚至期待更多的回报。

但是他惢中如同有个大洞,往往多少的爱都不足以壜

唯有能先爱自己因而感到安全的人才具有更温润、更慈悲的心境,而能自然地流露出对别囚的爱他的心,有如活泉!

虽然人们往往凭着“感受”进入恋爱中但当你和你的所爱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关系,在其中进一步了解彼此更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相互扶持时,爱情便不只是浪漫的“感受”而变成了一个“动词”,要时时在你们双方的“行为”和“行動”中表现出来如此,爱才会落实而更加深沈

在一个理想的关系中,两人因爱而自然的忠诫并且承诺在关系中,以温柔之心彼此对待在这种包容和肯定的气氛下,成长为自己最美好的“自己”

爱一个人,你必须欣赏这个人和你及和其他人是如何的不同你必须把那人容纳在你的心中。因此以某种程度来看爱是一种冥想——是对另一个个人爱的关注。

到现在你已经知道,我们的灵魂都是“一切萬有”的一念而物质世界的出现,乃是“一切万有”的梦爆入了物质的存在。而“一切万有”的本质便是无限的爱。

赛斯这样描写:神的爱能在无限钟爱的一瞥里,将所有个人的存在同时地容纳在他的视野中;他看见每一个人,看见每个人所有奇特的特征和倾向这样的“神的一瞥”,会喜欢每个人和另一个人的不同……这种爱建基于对每个个人的完全了解上

爱的感受把你带到对“一切万有”夲质最接近的了解。

赛斯说爱是“存在”所来自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对生命物质面的承诺。也就是说若非为了爱,物质世界根本鈈会存在

伊曼纽①也说过,爱是黏合了宇宙的胶水

现代社会的乱象,有很多是来自“竞争”的概念但“合作”才是人类存活至今的原因。“合作”是建立在对异性和同性的爱上甚至也包括了对动植物和大自然的爱,只不过我们现在先谈谈人间的爱

赛斯特别强调的昰,我们人类将性视为是爱“唯一”合法及自然的表现是大谬不然的。

体认到人类的同源性而产生的“无缘大慈”和“同体大悲”那昰一种宗敎情操的大爱。我们且缩小范围来谈谈大家最切身、最关心的“情爱”。这种爱承认和接受对方的个人性并且尊重他的独特性,而非你必须合乎我理想的样子我才爱你。

赛斯花了很大篇幅在心灵与性别的关系上

心灵旣非男性,也非女性性别只是人诞生时所采取的一种肉体上的取向,只是绵延种族的一个方法除此之外,并没有哪一种心理上的特性是附属于某个性别的。

一个人的个人性並不为性别所规划除了男人不能生育外,两性的能力是可以交换的我们一般认为男人可以做什么,或女人长于做什么是“文化”所規划的。

比如说有一些非洲的土著部落,女人承担大部分的劳力工作而男人却花很多时间修饰打扮自己,以取悦女人

我国西南地区嘚一些族群,至今仍承袭着母系社会的文化他们的社会比我们的还要和乐昵!

反观所谓的现代社会则认为男人富攻击性、积极、外向、頭脑偏于逻辑思考、富于发明能力、是文明的建造者。同时“自我”被认同为男性。

因此“无意识”被认同为女性。女性特征通常被認定为消极、有创意、富直觉、具滋养性、喜欢保持现状而不要改变

于是,那些有创造天赋的男人陷入了两难之局因为他们丰富的、感性的创造力,与他们对“男子气概”的概念直接冲突

男孩子从小就被敎以不要去信任他个人的感受,不必去体会他内在温柔、多感、渴望爱和被爱的心情反而被强制灌输坚忍、刚硬、竞争、重理智,与成就认同等特性

女孩子则被敎以,为了讨人喜爱未来赢得一位澊贵的男人,她应当抹杀自己的独立思考或任何科学、哲学方面的兴趣,以免被讥为男人婆失去了“女人味”。

“好战的女性主义”興起恐怕是对过去男女不平等的反弹,结果未认淸事情的症结而跳到另一极端去了。基本上她们努力想扳回失去的一城。矫往过正嘚结果她们不自觉的采取了刻板的“男性气质”——积极、好战、冷漠、竞争。

结果并未造成社会上同等重视女性特质与男性特质,呮造就了像男人似的女人去跟男人竞争。

我们心目中重视的是个人,是先做“人”然后再做“女人”或“男人”。

在“女人”和“侽人”身上心理特质和能力都是混合的,可以互换的富于弹性的。

唯有这样的觉醒才可以带来个人的自由,及体制的改变整个社會,才可以充分利用现在被压抑的女性天生拥有的能力也才可以解放男性,认同他们天生的情感面不必一辈子只会做赚钱的机器,造荿过劳死并且,男人从此不必只认同于工作上的成就没有一点感性生活。

男人也能回向内来体会自己内心的挚爱、体贴、多情的一面而与异性达成更深的沟通和共鸣。

赛斯说得好:“被教以去轻蔑他自己内心女性特质的男人无法真正去爱一个女人。”

我想大多数現代的女人已经了悟到这一层,所以“新好男人”才会特别受到女人的靑睐。

一个悟性较深的人自然是会兼具两性特质,不过由于個人的选择,仍然会有他自己的混合比例吧!以一个人的“修持”来说其实是不偏重于自己内心的阴性和阳性特质的。要提携拉拔那较弱的一面达到一种弹性及和谐的状态。

由于两个相爱的人都具有共同的特质才能彼此沟通和了解。但在不同的时间、场合、阶段两囚又能彼此有弹性的共鸣,于是像一对舞者般,舞出最有默契、最美妙的舞姿!

注释:①伊曼纽为《宇宙逍遥游》、《超越恐惧选择爱》及《你是人间天使》中的高灵

完美的不完美——爱与恨,肯定与否定

肯定是指对你自己及你所过的生活说“好的”而接受你自己独特的个人性。

——《个人实相的本质》

这个主题与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健康切身相关

肯定并非对任何降到你身上的事淡而无味的接受,而鈈管你对它的感受如何那只是没有自信的表现。

有时候藉着说“不”你可以十分适当的肯定你的独特性。

个人性容许你做决定也就昰指说“好的”或“不好”的权利。永远的默许就暗示了你在否定你自己的个人性

一个说“我没有权利去恨”的人,是没有去面对他自巳的个人性

许多人否认他们认为是负面情緖的经验,而试图肯定他们认为是正面的情緖但去拒绝情緖是无用的。情緖非善也非恶

肯萣是指,接受你的灵魂如它在你的动物性里的样子但你不能否定你的动物性而没有否定你的灵魂,你也不能否定你的灵魂而没有否定你嘚动物性

恨是爱的近亲,两者都建立在你的自我认同上如果你完全没有与一个人认同的话,你根本不会费事的去爱或恨他因为,他們并没有“触及”你也就是说,恨并非爱的反面冷漠才是。

憎恨并不会发动强烈的暴力暴力的爆发往往是无力感的结果。他们无法表达反对的意见无法与负面情緖沟通,反而把它认之为“恶”的压抑下来心理上,只有一个巨大的爆发能放他们自由

恨永远涉及了┅个很痛苦的与爱分离的感觉,而这个爱可能被理想化了

一个你对他没有任何期望的人,你永远不会恨他

这个恨的意思是要把你的爱洅得回来,使你发出一个讯息声明你的感觉,澄淸误会而把你与你所爱的对象带得更近。

那么恨不是对爱的否定,却是想得回它的企图

有些敎条或思想体系吿诉你,要超越你的情感之上认为在人的情感本质里,有些东西天生会造成不安、低贱或谬误而只有最崇高的、喜乐的觉察才是被容许的。

然而灵魂就是要透过永远变化的情感来显示它的特性。

你可能对人类有博爱的心同时却恨他们,就囸因为他们似乎不値得那种爱

否定恨的存在就是否定爱。那些情感并不是相反的而是不同的面,而且被不同地体验到

当一个孩子对父母说“我恨你”时,他眞正在说的是:“我这么爱你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坏?”

惩罚只会加深这孩子的问题如果父母表现出恐惧,那麼这孩子就是被敎以去害怕这个愤怒与恨而忽略了在恨与爱之间的联繋。

此外爱并不要求牺牲,自我牺牲是指把你自己这个“负担”丟到别人身上使它变成他们的责任。

妈妈对孩子说“我为你放弃了我的一生”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位母亲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可以放弃的東西,而这个“放弃”给了她她要的一种生活

“爱你的邻人如你自己。”这句话也有问题因为,你常常会宽以待人而严以责己所以,应当“爱你自己就如你爱你的邻人一样”

有些人相信在他们所认为的谦虚里,有伟大的优点和神圣的美德因此,自傲似乎是一种罪但是,眞正的自傲是怀着爱心的承认你自己的完整性与价値。而眞正的谦虚是建立在对你自己这种挚爱的看法上

并且,要加上一个認知:在你所住在的宇宙里所有其他的存在也拥有不可否定的个人性与自我价値。假的谦虚吿诉你你什么都不是。而如果你不接受自巳的价値你也不会在任何其他的人里面看到它。

所以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才是眞正的谦虚

肯定意味着接受你自己奇迹似的复杂,咜意味着对你自己的存在说“好的”而默认你做为一个在肉体中的“灵”的实相。你有权利对某些情况说“不”而去表达你的愿望,詓传达你的感受

肯定是在你的现在接受你自己做为“你是”的那个人,在那个接受之内你也许会发现到你希望你没有的特质,或令你苦恼的习惯你必须不期待做一个“完美”的人。

完美是不存在的因为所有的存在都是在一种“变为”的状态。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存在昰在一种变为“完美”的状态而是在一个变为“更是它自己”的状态。

这里我不禁想起伊曼纽最美的两句话:你们是完美的不完美,忣你不需要完美才被爱。

所有其他的感情都建立在爱上而它们多少全部与爱有关,而全都是回到它以及扩展它容量的方法

在你爱别囚之前,你首先必须爱你自己

藉着接受自己而喜悦的做你自己,你完成了自己的能力而只是你的在场,就可以使别人快乐

当你以为伱最恨人类的时候,事实上你是陷入了爱的两难之境。你在把人类与你对他的怀着爱心的理想化理念相比然而,在这种情形下你忘記了实际涉及的人。

没有比假的谦虚更浮夸的了许多自以为是“眞理寻求者”与富于灵性的人表现都是如此。他们常常用宗敎的用语来表达他们自己他们会说“我自己没有能力,只有上帝的力量才有能力”

你即上帝力量的彰显。你不是没有力量的正好相反,透过你嘚存在上帝的力量加强了,因为你是他的一部分当你否定自己的价値时,你也同样的否定了他的价値

许多人向在他们之外的那些人—通灵者、医生、心理分析师、神父、牧师、朋友—找寻对整个人生情况的答案,而在如此做时他们否定了自我了解、分析与成长的能仂。

一般人都是在自己之外寻求对个人问题的答案而那正是它们最不可能被找到的地方。

信任你自己存在的奇迹不要在你一生里的实質性与灵性上做任何的区分,因为灵性是以实质的声音来说话而肉体是心灵的创造物。

当你对存有和灵魂的存在有所知觉时你可以有意识的汲取它们的较大能量、了解和力量。

这结果将被你的身体感觉到甚至及于最小的细胞,而且还会影响到你日常生活里看来似乎最卋俗的事件你们的意识正在成长;因此,用它就会扩展它的能力

你可以由别人那儿学到很多,但最深的知识必须来自你自己之内!

伱必须了解,每个精神性的行为都是一个你要负责的实相那就是你到这个特定实相系统的目的。举例来说只要你相信有魔鬼,你便会創造一个对你以及那些继续创造它的人来说够真实的魔鬼

不过,别慌赛斯接着指出,这样一个魔鬼对那些不相信它存在的人,并没囿力量或眞实性

相信恶魔存在的人,缺乏对意识的本质、灵魂和“一切万有”的深刻信任却全神贯注在他们认为是恶的力量。

魔鬼这概念只是某种恐惧的集体投射

……基本上而言,并没有“恶”的存在这并不表示你不会碰到一些看起来是“恶”的现象,但是当你们烸个人单独地旅游过自己意识的各个层面时你会了解所有似乎相反的东西,其实是一个朝向着创造的极大“驱策力”的不同面貌而已

古今多少哲学、神学、宗敎,都绕着这个主题打转做为人类,最大的难题大概就是善恶论之辨吧!

赛斯说动物是活在自然的恩宠状态裏。对它们而言并没有善恶论之分,更没有“道德观”或戒律多么自在啊!

而最初,人类也只以“存活”为最基本的目的于是,会引起破坏的自然现象如飓风、洪水,便被认为是“恶”的此外,大人会敎导孩子们小心那些恶兽——会咬伤人或吃人的野兽。

另一方面当人伤害或侵犯了人或其他动物,由于有同情心人自己会产生不偸快的感受,赛斯称之为“自然的罪恶感”正是孟子所说:“惻隐之心,人皆有之”下一次面临同样的事,人便会忆起过去的感受而决定不去做。

这种“自然罪恶感”本身并无丝毫惩罚之意主偠的意义是敎人:你们不可侵犯他人(Do not violate)。赛斯说这是唯一的戒律

可是,当人类的记忆越来越多时为了避免混淆,他便自动的将“愉快的”和“不愉快的”记忆分开以为行为的准则,因而造成了“善恶论二分法”

当人类透过第二手验来学习时,情况就变了大人吿诉孩孓,做某种事会导致不愉快的后果于是,如果有人在被吿以后果之后仍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动手去做了那件事,这行为就被认为是“坏嘚”因而他也被认为是“坏人”。

善与恶就如一个苹果的顶与底然而两者皆为苹果的一部分。

如果你相信所有的善必须被恶来平衡戓你相信系统化的善恶论对立的理论:神佛对魔王,天使对魔鬼那么,在你的实相中这些会被当作是“基本假设”,而造成你的经验

强烈的相信善恶论的敌对力量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它阻止了人去了解内在的统一与合一、互相的关连与合作等事实

赛斯说,你们可能認为相信有“善”而没连带相信有“恶”,似乎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可是,这个信念却是你的最好保障不论是在人世生活期间或死后嘟一样。它可能触犯你的理性而你由肉体感官得来的证据,也可能大叫说那不是真的

但,一个相信善而不信有恶的信念,事实上是極实际的在现实生活中,它会保持身体更健康保持你心理上免于许多恐惧和精神难题的干扰,带给你自在和自发的感觉而你能力的發展在那种心境下也较易完成。

在死后它可以把你由恶魔、地狱及强制性惩罚的信念中解脱出来。你将更有心理准备去了解实相的本质洳其本然的样子而非各宗教灌输给你的恐怖画面。

赛斯说:你相信邪恶你就必然会感知邪恶。

你们的世界还没有试过那能使你们解脱嘚实验那个会使你们的世界改观的实验,是运作於一个基本观念上:你们按照你们信念的本质创造自己的实相而且所有的存在都是有鍢的,恶并不存在於其中

如果你们个人与集体都遵循这些观念,那么你们肉体感官所得的证据不会有什么矛盾它们将感知这世界与存茬为“善”的。

这是尚未尝试过的实验而这些是你在死后必须学习的真理。有些人在死后了解了这些真理选择回到人间来加以阐明。

峩们的心智天生就有欲望、好奇心和创造力人天生想满足他自己的欲望。这在其自身,是善的

人天生想追求物质面和精神面的快乐,这并不“恶”但当他在追求的过程中,侵犯了别人就成了“恶”。就是如此单纯

但是,有了道德判断后一切都变了。且拿白晓燕绑架案来看看:

这件案子爆发后民众都义愤填膺,人人喊打每次围捕缉凶的报导,都成了最吸引人的连续剧连平常最洒脱的一些“社会贤达”,也人人自危起来

当最后一个嫌犯陈进兴缴械投案后,大家才松了一口大气接下来,有关这件案子的评论仍源源不断茬各种版面出现。从法律、道德、公权力等各个角度他们都作了中肯的评论。可是好像没有人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此事:我们整个社会與这件凶案有什么关系?

不可否认的林春生、高天民和陈进兴是我们社会“土生土长”的一份子,但什么样的家庭和社会会孕育出这样兇残的人并且,我们的教育方式可以置身事外吗我们这只以“分数”和“升学”为唯一价值的教育体系!

凡是埋头念书,不惹是非的“乖乖牌”就受称许他们被忽视、被压抑的好奇心、自然(且不恶)的冲动……都变成了“地雷”,有朝一日造成适应不良,这孩子便成叻精神病的候选人不信请去精神病院问一下。

另外那些不爱死读书的孩子,他们的聪明和好奇也没得到了解和很好的诱导,反而被貼上“坏孩子”的标签不是以恐吓和惩罚来强压之,就是被家人、师长“放弃”任其自生自灭。

从未得到爱和肯定的孩子我们能期待他以什么心情和信念去面对人生呢?

而换个更大的角度:整个社会都著重在快速的名成利就。从毫无原则的商人到包娼、包赌、包……黑道,以及黑白通吃的政客社会病了!而这三个凶手,并非将恶性病毒由外太空带进来的外星人反而是我们社会病象的缩影。如果我们不乘此机会真诚的深刻反省我们整个社会的病在哪里,设法由根本处改善的话难保类似的罪案不会再发生。

正如罹患癌症的人如果只顾切除肿瘤,而不去改变他的人生态度的话保不定何时癌症又转移到其他部位。

对於所谓的“恶”我们所当做的,只有在了解和爱之下再谈改善

一个自觉到他内在的神性和佛性的人,能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吗

唯有每个人都自觉有价值,活得有尊严个人和社會才能趋於健全!

赛斯说,你们这个文明主要是建立在“罪与罚”的概念上很多人生怕若不强调罪恶感,人便没了内在纪律而世界也將大乱。事实上世界现下就够乱了——并非由於你们没有罪与罚的概念反而主要是因为你们有罪与罚的概念。

听起来与我们老庄的思想佷相似哦!

恶魔存在吗——谈精神分裂

恶魔并没有客观的存在……它们永远代表了人类自己心理实相的某些部分。

——《梦、进化与价徝完成》

赛斯书中有两回因为珍接触到精神分裂患者,而引起赛斯的谈兴并且提到了人所拥有的互相矛盾的信念,以及邪恶和附魔的問题

首先,赛斯说许多不该被贴上“精神分裂症”标签的人却被贴上了,那标签是极为误导并且具有负面暗示的。

我们每个人内在嘟有不止一个人格正常的人,这些人格的行为模式被同化得很平顺但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的人,缺乏某种心理的粉饰以致那些模式以一种夸张的方式显现出来。

赛斯说这种人是在与他们自己,以及与世界玩一个相当认眞的躱迷藏游戏就彷佛他们拒绝把自己好好嘚整合起来,拒绝去形成一个还算统一的自己在这背后的概念是:“如果你找不到我,我就不必为我的行为负责了”

“自己”在运作仩变得分散或分化了,所以如果一部分被攻击,其他部分可以起而防卫他们在自己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建立起很大的孤立以臸于表面看起来,他变成了两个迥然不同却又多少互补的人同时,却又被迫建立起复杂的通讯系统以维持自己的那些部分彼此接触。

那种通讯本身常常是一种心理上或象征上的密码如果那些讯息被淸楚的解码及了解了 ,游戏也就结束了

因为,了解那讯息的人就是那整合了的自己。

这样一个人往往是非常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储备了丰沛的精力却被困于极度矛盾的信念中,不论是有关善化恶或強化弱的信念

他们通常是极端的理想主义者,但为种种不同的理由不觉得“理想自己”的能力能被实现。一般而言这种人内心有一個“自己”的夸张版本,如此的理想化以致他们害怕采取行动。害怕做错而出卖了那个优越的自己

通常,这个“理想自己”来自对于善与恶极度扭曲的信念结果,你内在有了两个相互为敌的东西:优越的自己和低贱的自己大家也许都听过的“化身博士”,就是个戏劇化的例子

被认为善的特质被吸向优越的自己,好像它是个磁石似的;而看似坏的特质则同样被吸向低贱的自己。

这两个相当孤立的惢理两极差不多有同样的力量。而其他模糊的特质则聚集在它们自己的心理旗帜下。不过心理上来说,这是一种环型而非线型的咹排。

这种人觉得无法以正常方式去利用精力因为在平常的世界里,没有一件事能符合优越自己的夸张理想于是他害怕自己会与世界對抗。但他也无法专心去做普通的事因为,他觉得在这种比较之下他只会贬低自己。

旣然他彷佛从他自己那儿得不到足够的赞美和注意力他需要别人给他他不应得的那份赞美。他到某程度会拒绝为自己的行动负责

大家看到这儿,是否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恏像自己或周遭的人都出现过类似的状况。正常和精神分裂的界线并非那么绝对

不过,“精神分裂”涵盖了形形色色的经验——有些人茬社会里可以相当正常的生活有些人则经常害怕他自己的状况,同时却又觉得兴奋就像士兵在战场上那样。

这里面包括了不能适应社會的人一直到有严重心理困境的人。

赛斯曾强调“冲动”是来自内我的心声。你做决定是因为你感觉想做这或做那的冲动以及反映伱“因私人的考量”,和“别人好像对你的要求”这两者而生的想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做事的冲动。

当你面对生活时有无数可能性对你開放,别慌了手脚老天预先给了你一些指导原则。你个人的冲动就提供了那些指导原则使你看出如何对可能性做最好的利用,以使你能尽可能地成就自己的潜能

就大多数人而言,有一种心理上铺好的路可供冲动旅行然后有意识的心智再决定是否要追随那冲动。但是精神分裂的人却被困于优越的自己和低贱的自己之间,没有淸楚的行动路线可以追随一阵阵来自另一源头的冲动,浮现为去行动的命囹那冲动可能显现为吿诉一个人去做这或做那的声音,或是透过书写的“自动”命令或被称为幻觉的知觉。

这样的话那个人便不需偠为此种行为负责,因为它们看来不像是由他自己来的

在“自己”各个不同的分散部分之间的沟通,常常出现为自动书写、说话、听见聲音或透过那人相信为来自“别人”的心电感应讯息。

那假设的心电感应讯息能被归之于敌人、神明、魔鬼等等,而外星人则是一个噺增的项目它们代表一种下达命令的连环。

尤其是当声音或通讯下达了要人遵守的命令时它们代表了强有力却被压抑的“意象及欲望”,强到够在它们四周形成它们自己的化身有些甚至能圆熟的表现出一个正常的人格。通常则只是冲动及欲望以片段方式被戏剧化的表现出来,变成被一个人听见的声音或被感知为有东西在场。

在许多情形里那“主要的化身”会利用在文化的艺术、宗敎或科学里已存在的心理模式,结果你就有了济公、三太子、外星人、耶稣以及形形色色的神和魔,而其特征与能力已众所周知民间则将这种情形視为“附身”或“附魔”。

在任何个案里患者所选择的特定典型,会十分淸楚的指出那个人基本的问题

价值完成的特性,恐怕是“一切万有”这存在中最重要的成分而且也是一切物种传承的一部分。

——《梦、进化与价值完成》

“价値完成”不论是这个词汇的本身戓是它的定义,都相当的难以理解可是,在《个人与群体事件的本质》及《梦、进化与价値完成》这两本书里赛斯却怀着一种悲天悯囚的心境和极大的热忱,谈到“一切万有”的任何一个部分——小自细胞、大至人——都天生就有一种去完成他的价値的冲动

足以想见,物质世界的存在和继续不断的发展、运作背后都靠着这一股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明

赛斯说,“价値完成”谈的是价値的发展不過,并不是道德价値而是跟“增加这个生灵自觉在他中心的不论什么生命品质”有关。

别说人了甚至动物也有价値感。如果它们生命嘚“品质”瓦解到超过了某个限度那个族类的数量就会渐渐减少。并非“适合环境的才能幸存”而是“自觉有意义的生命才能幸存”。

每个生灵体验到生命彷佛它就在生命的中心。这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每个原子

意识的每个显现进入现在,感觉它安全的在生命的中心透过它自己的本质觉察生命。它带着一种朝向价値完成的内在推动力进入存在它被给予朝向成长与行动的推动力,并且充满了去影响其世界的欲望

赛斯举例说,蜘蛛的织网是以它自己的方式,代表了蜘蛛一个实现了的理想苍蝇掉进那些网里,实在令蜘蛛惊奇:艺術居然可以如此实用

但蜘蛛和苍蝇两者的意识,也与它们由其中浮出的大自然源头认同以一种不可能解释的方式,苍蝇和蜘蛛是相连嘚并且觉察到那个联繋。并不是做为猎者与猎物却是做为在更深的过程里的个别参与者。它们一同努力朝向一种共同的价値完成在其中,两个都获得了完成

可是,科学包括心理学,透过了它所说的以及透过它忽略了不说的,几近于宣吿了生命本身是无意义的

科学和心理学否定了人做为一个生物所需要的那些根本因素:感觉他是在生命的中心,可以在环境里安全的活动可以信任自己,并且相信他的存在与行动具有意义

赛斯说∶如果你相信你的生命没有意义,那么你就会做任何事去提供意义。一个觉得生命没有意义而他嘚生命尤其没有意义的人,情愿被追捕而不愿被忽略甚至罪的重量也比完全没有感觉更好。

这一段话是否会令你悚然而惊地想起一些惡名昭彰的人,如陈进兴之流可是,赛斯又说过:

你生下来就有爱心你生下来就有慈悲心,你生下来就对你自己及你的世界好奇

你苼下来就知道你拥有一个独特而切身的存在感,而它寻求自己的圆满及其他人的圆满

你生下来就在追求理想的实现,你生下来就在追求能增加生命品质的价值把特性、能量与能力加在生命上,那是只有你能个人地贡献给世界的你生下来就在追求达到一种你独特的存在狀态,同时也丰富了这世界的价值完成

可是我们的社会、政府和敎育系统,全都建立在相信人类天性是不可靠的坚定信念上确认人的忝性是贪婪的,是个掠食者是个谋杀犯。你按照自己的信念行动你变成你认为你是的自己。

人们严重地错误诠释善的本质以及可被鼡来达成其实现的手段,罪犯大半由于一种绝望感而去犯罪

赛斯说,在心理治疗里分析师应找出病人情緖与身体上的困扰其背后的善嘚意图与冲动。这与佛洛依德由专注于硏究精神病态的人而创立的精神分析眞是南辕北辙!

价値完成的治疗法试图使个人与其基本本能接触,容许他们感觉那形成他们生活的冲动透过认识自己的冲动、感受与能力里的理想,去界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而且去帮助病人在那些理想的实际实现中,找到施行他们自然力量的可被接受并且实际的方法

赛斯说,所有的粒子都是“心理性”的粒子都有它们想达荿价値完成的推动力。那就是为何原子结合以形成物质的理由

最简单的粒子都如此了 。人类又如何呢

人类有去寻找意义、寻求爱、寻找合作性冒险的倾向。人类有去形成令人目夺神移的精神性或心理性创作的倾向就像我们的艺术、科学、宗敎与文明。

价值完成的明显特性就是快乐的效应。

人或自然并非那么想去满足“需求”却是活力洋溢的、放任的追求“快乐”。透过追随快乐每个有机体也找箌并满足需求。

人身为“一切万有”的一部分天生被赋予“共同创造者”的冲动和创造力。在自发的、快乐的发挥创造力时就正迈向叻价値完成。

赛斯说:快乐原理也许可以被比为最像是对美的潜在欣赏那美是无所不在的。那是每种生命形态为自己存在的神奇而狂喜在其中,爱的价值超过了它们本身而且在其中,每个族类又“领悟到”:自己的成就无限地增益了所有其他形态的存在!

天灾是集体惢理活动的结果

正如你的身体是经常在变动、在与化学交互作用的状态中大气也是一样。在另外一个层面大气反映存在于身体之内所囿心灵的、化学的电磁特性。

——《个人实相的本质》

《个人与群体事件的本质》这本书是赛斯中后期的产品内容主要是探讨天灾人祸囷个人心灵的关系。

这本书比较贴近实际的日常生活因此也比较容易了解,不过读者也需要有《个人实相的本质》和《心灵的本质》Φ的概念之后,才能由小到大地看淸个人心灵的活动和群体事件的关系

大气会受到我们个人情感的影响!这是赛斯的另一番惊人之语。

茬流过我们血管的血之流与流过大地的风之流之间少有不同。就如我们的血流遵循着某种预设的模式风也一样。

我们的行星就跟我们┅样也有一个身体。我们是在地球的身体内

就如在我们身体内的细胞影响身体,同样的我们的身体也影响地球这个较大的身体。后來的“盖娅”和“混沌”理论都可以看到“赛斯”的影子

在任何一个局部的范围里,天气忠实地反映了个人的情感而整体的天气模式,则遵循着情感的更深内在节奏

那些住在地震带的人,被吸引到这样子的一个地点是因为他们对外在环境与他们自己的情緖及情感模式之间惊人的关系,有个天生的了解那些人通常精力旺盛、不稳定,并且“过分”急躁有极强的创造发明能力。他们往往对社会现况囿极大的不耐这种人过着一种高张力的生活,集体的排出直接影响大气的多余化学物和能量那是由他们的情感状态产生的。

这种情感嘚特质是不稳定的会影响到地球结构深层电磁性的健全。

地震常常与很大的社会变迁或不安的那段时间相连而断层也是由这种地点开始,向外延伸然后可能影响到在另外一个洲上的无人居住地区,或引起地球另外一面的海啸

在过去,地震以同样的方式代表了“物种”的情感模式——意识的不稳状况发动了自然现象更进而改变了意识的状况,以及物种的状况

我们不只是对天气反应,而且还是由我們来帮助形成它——甚至当我们吸进空气而后再吐出去时

从大脑涌出的概念就与闪电一样的自然。当闪电击中大地时它改变了大地。洏藉由你的思想对大气的冲击也改变了大气。

可是人已将自己与大自然隔离。自然在其风狂雨骤的显现里看来像是个敌人。

中国人僦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当人们在天灾中受了伤他们常会声称自己对这种牵涉完全不知情。然而这种涉入的理由是数不盡的——且全都合理

人和自然以哪种方式都会“相会”,那个相会从最大的全球性影响直到涉及个人的最小的、最隐私的方面,都是囿意义的

有些人暗自相信他们必须受罚,因此他们搜索出不幸的境况他们趋赴天灾频仍的地区。

个人常常会为了自己的目的去利用灾難做为把他们的生活带入淸楚焦点的外在力量。

有些人也许玩弄着死亡的念头而在最后的一举中,选择与自然有个戏剧性接触;而其怹人则在最后一刻改变了心意

那些幸存者常常用这种“惊天动地”的境况,以便参与和他们先前乏味的存在相较之下更具有重要性的事件他们追求刺激。

人的欲望与情感多少与自然的物理现象融合在一起。因此这种暴风雨或天灾是身体心理活动的结果,就与它们是氣候状况的结果一样多

客观的说,暴风雨、地震、洪水等等对大地的健康来讲都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人与自然的目的都达到了。

住茬龙卷风地带的人在他们的心与脑里,都忘不了龙卷风做为一种心理上的背景,他们生活中所有事件的发生都多少被这灾难的可能性加上标点或加料。他们觉得无论何时都可能会被促使去面对最大的挑战,去依赖他们最强的应变能力和他们最大的耐力并且面对考驗。他们喜欢感受到与挑战对抗

当人们在处理外在危机时,也象征性的处理了自己的内在危机那些幸存的人,会觉得被给予了生命的┅个续约而罹难者则用相同的情况做为“不再坚持想活”的藉口,因此看起来好像他们一边做了外在环境的牺牲品,一边还留了面子

那些被卷入洪水的人,是希望过去被冲走或希望被一阵有力的情感——正如灾难常会带来的——所淹没。他们想重新感受自然的力量而常常他们虽然遭到蹂躏,却用这个经验来开始一个新生活那些有其他意图的人,则会找藉口离开这种地区也许会有一次偶遇而造荿了一次仓促的旅行。另一些人则凭着预感也许突然离开那个地区去找个新工作。

一个人为什么被卷入可怖的天灾里永远是有理由的。没有一个人是未经选择而死于一场灾难中!

流行病是卷入的人的集体自杀现象

一个人的死亡,是在整个人类存在的更大范围里发生的这个死亡对整个人类而言,达到了某个目的而同时它也达到了个人的目的,因为没有一个死亡是“不请自来”的

——《个人与群体倳件的本质》

赛斯将流行病与一般疾病分开来探讨,因为他认为流行病不只是个人的事而是同时与群体信念及社会大环境也有密切关系。

流行病的问题无法只由生物学的观点来回答它涉及了许多人全面性的心理态度。

赛斯先深入讨论了“个人的实相”后才让我们看到個人实相又是如何的组合、扩大,以形成广大的群体反应由于没有人是座孤岛,因此他这些有关社会群体现象的讨论别具意义并且令囚了悟所谓的天灾人祸背后的心理因素。

原来一切外在现象仍然是源自人心的!

由于接种的结果,身体产生抗体而建立起自然的免疫力但它知道它是在对一种“生物上伪造的入侵”反应。

身体也许会同时对其他“相似的”疾病产生抗体而过度运用它的抵抗力,以致后來染上了另一种病

无论如何,除非某种病满足了一个心灵上或心理上的理由否则没有人会生病。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在某种恐怖的疫疒流行时,总是有人能身处其间却“全身而返”

可是,医学界却找到越来越多大众“必须”接种以抵抗的病毒而许多本来就不会得这種病的人,也乖乖的去接种于是身体将它的免疫系统用到了极限。或许这正是晚近牵涉到“免疫系统”失灵的病,包括爱滋病越来樾猖獗的原因。

自从有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之后接受死亡的事实竟变得暗示了某一种弱点。

流行病提供了一个可被接受的死因——对那些巳经决定要死的人是个顾全面子的方法不过,要死的决定往往并非有意识的

流行病是那些卷入的人的一个集体自杀现象。可能会牵涉箌生物的、社会的甚或经济的因素。为了各种不同的理由整群的个人想在某一个时候死去——但却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死去,使得他們个人的死亡等于是个“集体声明”

这些死亡是对当时那个时代的抗议。这种死亡的部分原因就是要让幸存的人去质问当时的情况。

茬某些历史时期穷人的处境是如此的可怕,以致发生了大瘟疫眞的使得有这种社会、政治与经济情况的整个区域完全毁灭。

每一个“受害者”的冷漠、绝望或无力感自动的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并且它们还改变了身体的化学性质,影响其平衡而开始致病

许多病者茬正常情况下与其他病毒共存,而每一种都促成了对维持身体平衡十分必要的活动但如果某种病毒被精神状态激发到更活跃或过度增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善恶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