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兵强 有多少于兵强,于兵强同名同姓

当前位置:&&&
聆听寂静的画者于兵
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日期:&&&&来源:人民政协报字号:[][][]&&&&&&&&
我是一名残疾人,我要履好职、尽好责,把残疾人最关心的事情、最迫切需要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帮助解决的问题,通过政协的平台反映出去,让党和政府及各界爱心人士了解残疾人士生存状况多一个窗口。
7月11日至13日,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重视特殊教育&专题调研组在吉林省长春市调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吉林省聋人协会主席于兵在调研过程中用手语建言:聋人教师和学生心灵相通,手语沟通顺畅,但教师资格证的普通话门槛,把很多优秀的教师都挡在了门外,应该用手语技能测试代替普通话考试,给聋人更多就业机会。
作为一名聋人委员,能够有机会代表聋人&说话&,传达聋人的心声,于兵觉得这是一件责任重大又十分光荣的事情。责任与荣光的背后,则是于兵面对人生困境破茧成蝶地拼搏、面对事业高峰勤勤恳恳地耕耘、面对委员责任持之以恒地建言的结果。
万籁俱寂世界中的&强音&
一直以来,万籁俱寂通常都是用来形容某一瞬间的词汇。但当笔者接触到于兵时,才意识到万籁俱寂的世界对于聋人而言,就是一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状态。
&命运为我关上一扇门,就一定会为我打开一扇窗。&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吉林艺术学院一级美术师于兵通过手语翻译告诉笔者这句话时,如同醍醐灌顶一样,让笔者明白了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赛跑,不要过于拘泥或者计较暂时所处的位置,只要肯于付出努力,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于兵,不就是这样的吗?他用心和眼睛打破了无声世界的束缚,用画笔&唱&出了他心中的&强音&。
1964年出生的于兵,父亲曾是一位省级领导干部,母亲曾是一位技术干部。&文革&期间,于兵的父亲被隔离审查6年之久,母亲也失去了行动自由。不足2岁的于兵药物中毒,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从此成为一名聋哑人。
于兵的母亲希望儿子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对社会有所贡献,决定培养他掌握一技之长&&绘画。幼小的于兵喜欢画画,在母亲的精心引导下,绘画就像一颗种子在于兵内心深处扎根。
1973年,母亲决定请一名老师指导于兵绘画,于是于兵拜吉林艺术学院王杰老师为师。王老师教得认真,于兵也奋力地吸吮着&营养&,绘画水平突飞猛进,钢笔画素描很有特色,让王老师很是欣喜。
由于听觉和语言障碍,于兵在学习和绘画中遇到的困难非常多,付出的辛劳比健全人不知要多上几倍。王老师也是生怕于兵&听&不懂自己讲的课,只好在一边&比划&,一边用笔在纸上写写画画,而且经常把同一内容反复讲几遍,唯恐于兵没有领会他的意图。老师授课时,于兵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凝神聚力地盯着老师手上的那支笔,先是看老师如何润笔、运笔,接着学习老师临摹古画、构思新画,日积月累中于兵的笔力有了长进。
一个星期天,于兵母子俩去商店,于兵看好一支毛笔很想要,可是母亲觉得家里已经有毛笔了就没有给于兵买,只买了一斤他喜欢吃的饼干,于兵受委屈地哭了,用手语表示&饼干吃了就没有了,笔可以用很长时间。&当母子俩走到冷饮店,于兵看见纸盒装的冰淇淋时,拉拉母亲的衣袖,对母亲表示从没吃过冰淇淋,而当母亲想给他买冰淇淋时,于兵却说:&贵!两角钱。&并再次央求母亲把买冰淇淋的钱拿去买画笔。母亲含着眼泪,给于兵买了画笔。于兵的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
有一天母亲发现于兵的笔筒里多出一些各种型号的绘画铅笔,原来是于兵把母亲平时给他的一两角零花钱攒起来,全部用来买画笔。由此也可以看出绘画已经在于兵心中生根发芽,愈发地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于兵创作的绘画作品终于开始得到社会的认可:1981年吉林省中小学学生美术书法作品展中,于兵的钢笔素描《我家》入选参展,并获得甲组三等奖。于兵在聋哑学校即将毕业时,吉林省举办残疾人美术书法展览,他有8幅作品(包括素描、水彩、书法和国画)被选中参加展出,其中一幅国画&骏马图&获得二等奖。
自此之后,于兵的世界不再单调,不再寂静,没有惆怅,没有纠结,彩色画纸上的每一笔都是他心中对美的描绘,对生命的礼赞!
画山绘水铺满写生路
采访中,于兵眼神平静地讲,&我听不见了,但可以用眼睛观察世界,一样可以画出心中对美的感受。&显然,常年笔耕不辍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艺术创作,让于兵的内心有了自信的力量,更多了一份宠辱不惊的底色。
1982年秋,于兵在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裱画室工作,这为于兵继续从事绘画工作创造了非常优越的条件。于兵博采众长广泛地进行临摹,还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名家所述的美术理论著作,可以说于兵就此打开了眼界,提升了见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于兵跟裱画老师傅学习装裱和古代书画修复技术,对传统裱画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对中国画的创作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1983年春,于兵随美术系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为松苑宾馆绘画,于兵主动跟着他们来到松苑宾馆对画作进行装裱,他一直站在案旁看老师们是如何一笔一画创作。这是他首次接触到国画的创作过程,晚上回家,于兵就按照记忆来临摹老师们的画作,并加上自己独到的理解进行创作。待到作品成熟时,于兵把画作拿到松苑宾馆请老师们指正。老师们被于兵努力学习、勤奋认真的精神所感动,纷纷开始主动指导于兵进行绘画创作。感受到爱的力量,于兵绘画的劲头更足了。此后不久,于兵拜甘雨辰教授为师专心地学国画。
于兵告诉甘老师,他喜欢大自然,尤其喜欢画山水,山的挺拔、水的俊逸都与人的精神气质相吻合,可以说是人性和天性完美的融合。甘老师带着于兵到长白山写生。去过长白山的人都知道,即使在炎炎夏日,长白山山下可以暖阳炙人,而在向天池行进的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恶劣的天气。经常去长白山写生的甘雨辰、于兵师徒遇到恶劣甚至极端天气的机遇就更多了。一次,甘雨辰、于兵沿着长白山边缘向上攀登,突然狂风呼啸,飞沙走石,把他们刮到悬崖边,往下俯瞰,真是毛骨悚然,他们赶紧趴在地上。刚刚经历一场波澜的师徒,稍微稳了一下心神,又投入了创作中&&
于兵热爱家乡的白山黑水,痴迷于祖国的大好河山。1985年于兵到安徽治耳病时,专程赴黄山写生。陪他同行的叔叔患重感冒,不得不止步于黄山脚下。于兵一个人带着画本上黄山。黄山的奇峰异景使他陶醉,于兵&贪婪&地想把黄山美景全都画下来。甚至忘了时间,当想吃点东西时,一摸口袋,里面只剩四角钱了。为了画好画,于兵紧咬牙关,忍饥挨饿在山上画了两天。
写生,使于兵不仅积累了大量素材,更使他在描山绘水过程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多娇、人生的壮美,这为他日后从事专业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土壤和艺术源泉。
厚积薄发是对生命的讴歌
随着学习绘画的深入,于兵感到自身知识的匮乏。他开始自觉地加强了文学、美学以及绘画理论、古诗文的学习,以求提高绘画水平。1987年5月,正当于兵潜心绘画,渴求知识时,他成功考入了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当时,长春大学刚刚开始招收残疾人大学生,特教学院美术系在全国只招收十几名学生,于兵是吉林省唯一被录取的聋哑学生。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于兵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中国山水画。大学生活使于兵系统地学习了绘画专业知识,并开始钻研中国古代画史、绘论等绘画理论。此间,于兵对自己热爱的山水画不断地进行钻研,精心创造了一大批作品,也日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些作品中有的被用来对外交流,有的参加各级美展并获奖。
大学毕业后,于兵回到吉林艺术学院仍从事原来的工作。在工作比较轻松时,于兵抓紧时间搞创作。研究中国传统技法与西方绘画相结合问题、研究传统画法与现代画法结合问题,同时阅读了大量资料,开阔自己的思路,探索新的绘画风格。
2000年至2002年,是于兵在绘画创作上大获丰收的两个重要年份。他的作品中国画《雪野情趣》先后获长春市第一届美术书法大展成年组金奖及文化部主办的&2000年世界华人艺术作品大赛&绘画类铜奖;中国画《雪山深处有人家》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大展&并获优秀作品奖;中国画《千里冰封》入选中国文联主办的&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并获优秀作品奖;中国画《长白胜境》在中国文联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国画作品征集活动中获优秀作品奖&&于兵的绘画创作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还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当代中国杰出人才&、&长春市最有影响力残疾人&等荣誉称号。
心明眼亮的于兵痴迷绘画40多年,经过名师启蒙、指导、系统学习绘画知识,用心画山绘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日,于兵的个人画展在吉林省博物院举行。画展共展出了于兵的70余幅作品。从浩渺的长白山天池,到苍茫的东北林海,再到雪乡的点点人烟,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让人们领略到好一派壮美的北国风光。此次展出的中国画《雪乡情》作为吉林省书画家的代表作被省博物院收藏。
日,于兵新作巨幅彩墨画《净月春晓》在长春揭幕。吉林省政协原副主席赵家治认为这幅画&呈现一个意向世界&,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晓明认为于兵的画作里面有交响乐般的力量。于兵在揭幕式上介绍,为了尽收净月美景,他在2015年4月、5月多次去净月潭采风,最后选择生机盎然的春天作为主旋律,远处是巍峨高耸的净月塔、浩瀚茂密的林海,近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盛开的梨花繁花似锦、碧波荡漾的湖面,燕子自由自在地翱翔,一派和谐景致,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繁荣昌盛,处处充满蓬勃生机,团结和谐,国泰民安。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履职尽责为残疾人&代言&
2003年,于兵成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到现在,于兵已经连任3届全国政协委员。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于兵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是一名残疾人,我要履好职、尽好责,把残疾人最关心的事情、最迫切需要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帮助解决的问题,通过政协的平台反映出去,让党和政府及各界爱心人士了解残疾人士生存状况多一个窗口。&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于兵长期关注残疾人的教育、就业等问题,心系残疾人,为他们奔走呼吁。他总共提交的提案近百件,涵盖了残疾人权益的方方面面。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他提交了为残疾人驾车权呼吁的提案。经过各部门的努力,2010年,公安部修改了《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准予部分残疾人包含聋人可以申领驾照;影视节目特别是电视新闻节目加配字幕方便聋人收视问题,经他连续几年多次提案反映,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目前影视节目和电视新闻节目字幕覆盖率逐步加大&&他在政协会议上的一些关于残疾人权益的建言,为国家相关部门作出决策提供了参考。
去年和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于兵又相继提交了《关于提高聋哑人手指伤残评定等级的建议》、《关于重视中国传统书画装裱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的提案》、《关于支持长春大学开办招收视力残疾学生针灸推拿学专业硕士点的提案》、《关于立法解决大城市残疾人停车难停车远的问题的提案》等一系列提案。
为了写出优质的提案,于兵常常深入到残疾人中间去访民情、听民意。于兵和大家接触时,和蔼可亲的邻家大哥模样,加上残疾人的身份,让大家都愿意和他讲真话、道实情。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重视特殊教育&专题调研组在长春市的调研之前,于兵就专门到几个聋人家庭了解耳聋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于兵了解到,有的父母不懂手语,与聋儿沟通存在困难,有些父母只好放弃家庭教育,把聋儿教育全部推给学校。为此,于兵在调研中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开设聋儿家教课堂,出版聋儿家教必备手册,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参加全国两会和调研,对于兵来说,还有一层重要意义,就是他可以拜访很多著名画家,和他们学习交流画画心得。每次经过宋雨桂、杜滋龄、杨力舟、王成喜等名家的点拨后,于兵都会有茅塞顿开之感。
据于兵的手语翻译咸树立介绍,于兵常常带着自己的作品拜访名家,那些名家都非常乐意和于兵探讨绘画技艺,有的名家动情时还会拿起一张纸卷成笔,沾墨运笔把绘画精髓向于兵示范。这么多老师中,于兵拜访宋雨桂的次数最多。&宋老师的山水画兼具工笔与意境的双丰收,是我学习的榜样。&于兵&说&。
于兵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高超的绘画技艺、履职尽责的责任感诠释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真谛。不朽的事业需要杰出人物不断开拓,祝愿于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为残疾人&代言&,为时代创作不朽的艺术作品!
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自强模范。毕业于长春大学特教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在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工作,一级美术师。小草(天高词 于兵曲)简谱 天高作词、于兵作曲 - 歌曲简谱 - 声乐谱
- 中国词曲网
曲谱发布者
您的位置: →
→ 小草(天高词 于兵曲)
今日曲谱排名
本月曲谱排名
小草(天高词 于兵曲)
作词: 作曲: 演唱(奏): 人气:
唱法:民族歌曲 语种 : 国语歌曲谱 日期: 16:11:34
关键词:小草
关闭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打开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温馨提示:在《小草(天高词 于兵曲)》简谱图片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即可保存简谱!
曲谱来源: 曲谱制作:ktv查吧网搜集整理 曲谱提供:
本文引用地址
暂时没有歌词,请
暂时没有歌词,请
《小草(天高词 于兵曲)》同名曲谱
??????????
于兵作曲的作品(含同名曲作者作品)
《小草(天高词 于兵曲)》有关声明
评论内容摘要(共 0 条,) 得分 0 分您好,欢迎来到
于兵作品 书画名家于兵 于兵代表作 【欣赏 价格 图片 鉴定】
作者:收藏天下 出处:
6月创作《雪山风华》入选第一届中韩书画作品大展,获二等奖;
7月创作《北国风光》入选第三届中韩书画作品大展,获二等奖;创作《巍巍长白》在京荣获“鲁迅杯”中华青少年文学艺术作品大赛绘画类青年组二等奖;
8月创作《长白雪》入选中韩优秀画家选拔交流展获优秀作品奖;
9月创作《雪野嬉戏》获长春市第一届书法美术作品大展中荣获成年组绘画类金奖;9月创作《江南秋韵》入选中国文联主办的“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获“精英奖”,并荣获“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10月创作《长白胜境》入选在韩国江源道国际观光博览会艺术馆举办的“环日本海五国(中日韩俄蒙)地方政府美术作品展示会”;12月创作《长白胜境》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画展”,获得优秀作品奖;
7月创作《雪野嬉戏》入选文化部文化艺术中心、中国文联、人民画报社联办的“2000年世界华人艺术作品展”,获得绘画类铜奖,并荣获“世界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
9月创作《雪山深处有人家》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12月创作《千里冰封》入选中国文联主办的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获优秀作品奖;
12月创作《长白胜境》入选长春市“商业银行杯”第四届青少年美术、书法作品大展中获青年组一等奖;12月创作《雪野嬉戏》、《林海深处》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世纪杯”全国首届残疾人书画摄影作品大赛绘画类铜奖、优秀作品奖;
8月创作《雪野情趣》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03年全国中国画提名作品展”,获提名作品奖;
5月创作《湖上风帆》入选吉林省美协的“吉林省国画山水花鸟画、油画风景静物画展览”,获优秀作品奖;8月创作《情系长白》入选“大河春天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获优秀作品奖,作品被组委会收藏,并荣获“优秀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11月创作《长白胜境》入选民革中央、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浩气长存”——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全国书画作品展;
8月创作《江山如此多娇》入选人民政协报社主办的“民族团结颂”中国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邀请展;
8月创作《江山如此多娇》入选人民政协报社主办的“民族团结颂”中国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邀请展;
11月创作《长白胜境》入选民革中央、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浩气长存”——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全国书画作品展;
5月创作《湖上风帆》入选吉林省美协的“吉林省国画山水花鸟画、油画风景静物画展览”,获优秀作品奖;8月创作《情系长白》入选“大河春天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获优秀作品奖,作品被组委会收藏,并荣获“优秀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8月创作《雪野情趣》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03年全国中国画提名作品展”,获提名作品奖;
12月创作《长白胜境》入选长春市“商业银行杯”第四届青少年美术、书法作品大展中获青年组一等奖;12月创作《雪野嬉戏》、《林海深处》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世纪杯”全国首届残疾人书画摄影作品大赛绘画类铜奖、优秀作品奖;
9月创作《雪山深处有人家》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12月创作《千里冰封》入选中国文联主办的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获优秀作品奖;
7月创作《雪野嬉戏》入选文化部文化艺术中心、中国文联、人民画报社联办的“2000年世界华人艺术作品展”,获得绘画类铜奖,并荣获“世界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
9月创作《雪野嬉戏》获长春市第一届书法美术作品大展中荣获成年组绘画类金奖;9月创作《江南秋韵》入选中国文联主办的“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获“精英奖”,并荣获“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10月创作《长白胜境》入选在韩国江源道国际观光博览会艺术馆举办的“环日本海五国(中日韩俄蒙)地方政府美术作品展示会”;12月创作《长白胜境》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画展”,获得优秀作品奖;
8月创作《长白雪》入选中韩优秀画家选拔交流展获优秀作品奖;
7月创作《北国风光》入选第三届中韩书画作品大展,获二等奖;创作《巍巍长白》在京荣获“鲁迅杯”中华青少年文学艺术作品大赛绘画类青年组二等奖;
6月创作《雪山风华》入选第一届中韩书画作品大展,获二等奖;
中国画《长白清晓》被山东大学110周年校庆收藏;
5月中国画《雪乡情》做为吉林省书画家代表作品被吉林省博物馆收藏;
8月创作《长白飞瀑》入选北京奥运以组委会主办的“丹青流芳”中华书画名家庆奥运大型书画展,作品被组委会收藏;8月创作《江山如此多娇》入选人民政协报社主办的“民族团结颂”中国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邀请展,作品被主办方收藏;
11月创作《长白胜境》入选民革中央、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浩气长存”——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全国书画作品展,作品被组委会收藏;
5月中国画《雪野嬉戏》被人民画报社(世界华人艺术展组织委员会)收藏;10月中国画《玉树满琼枝》被“亚亨杯”全国绘画书法精品大展组委会收藏(中国美协主办);
最受欢迎文章& 新闻发布 &
【两会专稿】聋人政协委员于兵的“网络小组”
(中国残疾人网站记者徐俊星3月3日报道)
&于兵通过网络视频与网友沟通(徐俊星摄)
于兵,汉族,1964年生,听力语言残疾,吉林省长春人,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吉林省聋协主席,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吉林省艺术学院美术师。
于兵一岁时,因过量注射药物而丧失听力,1987年,他以吉林省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擅长中国山水画,在美术创作中颇具建树。在工作之余,他非常关心残疾人事业,积极为残疾人奔走呼吁,曾被评为吉林省自强模范,2003年光荣地成为中国开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全国政协的一员
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于兵再次作为政协委员代表,他带着全国2100百万聋人的企盼和心声从家乡吉林赶来。为了把更多残疾人的心声带到两会上,于兵委员将残疾人交流的场所&搬&到了网络上,开起了残疾人&网络会议&。中国残疾人网站记者为此对于兵委员进行了专访。
记者:请问您是如何想到&网络会议&这种交流方式呢?
于兵:其实不是什么&网络会议&。
有些报道的说法有些夸张,我想强调的是,这只是一种借助网络来与更多的残疾人及其家属、甚至是广大的普通健全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形式而已,还没有达到&网络会议&的规模。
记者:那么,您最初是怎么想到利用网络来进行对外交流的呢?
于兵:作为一名聋哑人,我切身感受到像我们这样无法用语言来与人进行交流的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种种不便。由于肢残或聋哑等原因,很多残疾人都非常缺乏互相交流的平台,而现实生活中的沟通途径又有限,比如电话收费过高、短信发送繁琐等等。
现在网络的普及率很高,同时残疾人上网的比例又比较高,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借助快捷的网络,为残疾人建立一个交流平台呢?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我就尝试着在中国聋人协会的QQ群里创建了一个&网络聊天小组&。
记者:非常有意思的想法,那么现在这个&聊天小组&是怎么开展交流的呢?
于兵:这个&聊天小组&并不神秘,和普通的聊天QQ群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是关心残疾人事业的人士,无论是残疾人还是残疾人家属或者是普通的健全人都可以申请加入到这个&聊天小组&里。借助这个平台,天南海北的残疾人都可以够畅所欲言。大家在一起要么打字,要么视频交流,感觉非常愉快。我每次都很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想法,尽量做到全部记录下他们的心声。
记者:不是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您又是怎么管理这个&聊天小组&的呢?
于兵:凡是申请加入小组的人,我都会做初级审查,一般只要确认是关心残疾人事业的人士我都会批准加入。一旦成为&聊天小组&的会员,我都会抽时间和他们进行交流,每次我都非常享受这种&对话&的机会,网络让我们残疾人真正感受到了交流的&无障碍&。
记者:网络是非常虚幻的,难道就没有一些人利用这个&聊天小组&来搞恶意破坏吗?
于兵:当然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目前,我采取的防范方法就是尽量做到亲力亲为地管理这个聊天群体,初级审查通过的网友我会与他们进行再次或更多的深入交流,一旦发现恶意破坏者,我就会删除他的所有信息,并且提出聊天群,这样就保证了我们这个网络聊天的干净环境。
于兵用手语和朋友讨论问题(徐俊星摄)
记者:这次两会您有哪些议案是通过这个&网络小组&获得启发的呢?
于兵:&网络小组&真的给了我很多启发。这次两会我准备的提案 ,几乎每个都有这些小组成员的功劳。很多的残疾人朋友都给了我非常多的意见和建议,他们非常信任我,所以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为他们做点实事。
目前,国内保障残疾群体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残疾人保障法的修订、残疾人就业条例的公布执行等,这些都表明国家加大了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度。但是无论在教育、就业、生活还是保障等方面,目前残疾群体仍然和正常人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甚至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所以,这次两会我打算再次把这些内容列入到提案中。
于兵委员强调,由于聋人主要靠语言交流和文字交流,而其中语言交流不同于普通人的有声语言,必须通过手语进行交流。而现阶段,我国的手语翻译人才非常紧缺,数量和质量都需要大量提高才能满足聋人群体的沟通需求。文字交流主要是一些公众场合缺少基本的文字标识,非常不方便聋人参与社会生活。比如现在有些汽车站、火车站,提示的字幕和标识牌还不是很健全。新闻媒体的节目,如果没有手语,最好也能添加字幕。很多的手段在应用之初可能是为了方便某些特定群体,所以,他主张聋听携手共创和谐社会,倡导更多的健听人加入到学习手语的队伍中,一旦普及手语,社会就会给更多的残疾人带来方便,才能真正的实现残健同行。
编辑:周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大柄 莫重于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