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帝国王国区别,王国和帝国有什么区别

欧洲国王与皇帝的区别
国内很多朋友都分不清欧洲国王和皇帝的区别,这两个词用得比较混乱,比如很多文章都提到大英帝国,腓特烈大帝,阿尔弗雷德大帝,其实都是错误的称呼,英国虽然曾经是日不落帝国,但它的领土都是海外的,在欧洲它从没资格称帝国,而只是王国,英国国王自称皇帝也不是英国皇帝,而是印度皇帝,不算是欧洲的皇帝。而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二世则是普鲁士国王,可能是因为翻译成大王比较搞笑,所以写成了大帝了吧,英格兰国王阿尔弗雷德可能也是这个原因,但他们绝不是真正的皇帝。
另外就是足坛里绰号凯撒大帝的贝肯鲍尔,其实也是容易误导读者的翻译,让读者认为这个绰号是将贝肯鲍尔比作罗马的凯撒这个人,其实凯撒从来没做过皇帝,但是后来的罗马皇帝以凯撒这个词作为皇帝的称号,以表示对凯撒的崇拜,德语里的皇帝就是凯撒这个词,所以贝肯鲍尔的绰号翻译过来就应该叫皇帝,翻译成凯撒大帝的话,国内的读者都会把凯撒大帝当作是叫凯撒的那个皇帝。翻译者不该误导国内读者。不过雷哈格尔的绰号倒是名副其实,奥托大帝确实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看到有篇文章写得很好,这里可以从头到尾很清楚的解释欧洲国王和皇帝区别:
“皇帝”(Empror)和“国王”(King)两个词,在欧洲历史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国王”从一开始就指世袭专制君主,而“皇帝”在拉丁文中最早是“将军”“军事统帅”的意思。因此,罗马帝国的君主可以自称“皇帝”,但绝不能自称“国王”——因为从理论上,罗马皇帝的权威来自人民和元老院,是元老院授权的首席元老、执政官、军事统帅、护民官和大祭司,并不是“世袭专制君主”。
事实上,早期罗马帝国很少使用“皇帝”一词来称呼君主,而一般称之为“恺撒”或“奥古斯都”(到了哈德良时期,“恺撒”又被用来称呼皇帝的继承人),直到现在,德语、俄语中的“皇帝”和“恺撒”还是一个词根(“沙皇”就是“恺撒”的意思)。到了戴克里先执政之后,拉丁文的“皇帝”一词才普及起来,成为罗马君主比较常用的称呼。
欧洲的第一个皇帝是罗马元老院“第一公民”屋大维(虽然当时“皇帝”的称呼并不普及),理论上讲,此后的欧洲各国的所有皇帝,继承的都是屋大维传下的罗马皇冠,否则就是不合法。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从屋大维开始的帝国皇冠,后来究竟传给了谁?有多少个家族、多少个帝国,曾经有幸拥有“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
从屋大维到戴克里先,虽然帝国的中心向东转移,但罗马在名义上还是帝国的首都。戴克里先即位后,实行“四帝共治”,帝国的四个首都中根本不包括罗马,这标志着罗马帝国开始丧失向心力、丧失统一的政治基础。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狭义的罗马帝国),象征分裂的“双头鹰”从此成为帝国徽章。这样,欧洲就有了两个合法的皇帝系统。其中西罗马帝国很快于公元5世纪灭亡,皇冠无人继承;而东罗马的皇帝系统则一直维持下去,直到1453年被土耳其人灭亡。
西罗马帝国覆灭后,西欧经历了一段“没有皇冠的”时代。虽然法兰克王国的势力非常强大,也诞生了克洛维、丕平这样的强大君主,但他们毕竟是“国王”,是继承蛮族法统的地方君主,不是继承罗马法统的“欧洲共主”。直到公元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在罗马大教堂接受了教皇的加冕,教皇宣布他为“罗马人皇帝”“奥古斯都”,这才结束了西欧300多年没有皇帝的历史。“罗马人皇帝”可不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它意味着查理是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罗马帝国的权利和义务都转移到了查理及其继承人的身上,早已灭亡的西罗马皇帝系统,现在由查理重新接续。
但是查理的帝国很快分裂,皇帝头衔由查理的孙子、中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继承。中法兰克王国继续分裂,帝国皇冠落到了意大利北部的一群小王公手中,丧失了它的神圣性。直到公元11世纪,出身东法兰克(今天的德意志)贵族的奥托从罗马教皇手中再次接过了皇冠,宣布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从此直到19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直是名义上的欧洲共主,一切其他国家君主都没有资格称帝,在名义上都必须服从神圣罗马帝国管辖。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土,包括今天的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等地区,但这个帝国是由许多封建领地构成的,很不稳定,皇帝根本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到了13世纪以后,皇帝不再世袭,而是由波希米亚(捷克)国王、科隆大主教、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边地侯等“七大选侯”选举产生。从16世纪开始,来自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又逐渐把持了皇帝位置,“选举”成为走过场。由于东罗马帝国已经于1453年灭亡,因此欧洲只剩下一个合法的皇帝,那就是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给了同为东正教的俄罗斯以可趁之机。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东正教教士的强烈建议下,决定以“东罗马帝国继承人”的姿态出现,将莫斯科称为“第三罗马”,自称“沙皇”(恺撒),到了彼得大帝时期又改为“皇帝”(但一般习惯上仍称“沙皇”),这也是欧洲历史上诞生的第四个帝国(前三个分别是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虽然在名字上与“罗马”没有什么关系,但历代沙皇都称莫斯科为“第三罗马”,并声称自己继承的是东罗马的东正教传统,因此从法统上来说,沙皇的皇冠仍然是来自罗马帝国。
从以上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直到18世纪,“皇帝”这个称号都是与罗马帝国分不开的,只有罗马帝国精神的继承人,才有资格称为“皇帝”。18世纪欧洲最强大的君主是“太阳王”路易十四,但他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自称“皇帝”,因为法国王位与罗马帝国并没有什么联系,而且西欧当时还存在唯一合法的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是到了19世纪初拿破仑掌权时,形势就大不一样了。拿破仑将教皇召到巴黎,要求其为自己加冕,称自己为“法兰西人的皇帝”——这也是近2000年来,皇帝的称号第一次脱离“罗马”二字。但是,拿破仑此后又迅速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取消了哈布斯堡家的“皇帝”称号,事实上也是想造成一种“法兰西皇帝是欧洲正统”的印象,而这个“正统”与罗马也是分不开的,否则拿破仑又何苦一定要罗马教皇为自己加冕,且封自己的儿子为“罗马王”呢?
拿破仑帝国只存在了短暂的十多年,但拿破仑却开辟了一个称帝的先例,那些和罗马皇位没有任何关系的君主也都蠢蠢欲动,准备称帝。拿破仑覆灭后,哈布斯堡家族迫不及待地再次自称“皇帝”,但这时神圣罗马帝国已经灭亡,哈布斯堡家族只好改称“奥地利皇帝”。英国本来与罗马皇位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英国的民主传统也不允许其君主自称“皇帝”,但既然印度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君主也就改称“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和哈布斯堡、罗曼诺夫家族平起平坐。1849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篡夺了法国政权,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自称继承拿破仑帝国的法统。这样,在欧洲就同时存在三个半皇帝——奥地利皇帝,法兰西皇帝,俄罗斯皇帝和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算半个),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
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欧洲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帝国。普鲁士王国连续战胜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威廉一世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虽然德意志帝国是在奥地利、法兰西两个帝国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但普鲁士人并不认为自己的皇位是从奥地利或法兰西“夺取”的,而是高傲地宣称自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因此这个帝国也被称为“第二帝国”,与后来希特勒的“第三帝国”遥相呼应。虽然德意志帝国认为自己才是正宗的罗马帝国继承人,但他们也并没有取消奥地利人的皇位,只是法兰西帝国被革命推翻而已,欧洲仍然维持“三个半皇帝”的状态,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个帝国纷纷被推翻。
(注:国内翻译往往称阿拉伯、奥斯曼乃至英国为“帝国”,这是不太准确的。阿拉伯的君主自称“哈里发”,即“先知的继承人”;奥斯曼的君主自称“苏丹”,即“军事长官”;英国虽然也偶尔自称“帝国”,但英国国王只担任印度皇帝,而不担任整个大不列颠的皇帝,他们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皇帝”)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欧洲帝国更替
1.亚历山大帝国:前313年分裂为安提柯王国(希腊和马其顿)、托勒密王国(埃及)和塞琉古王国(西亚)
2.罗马帝国(前27——396),罗马帝国确切的建立时间一般算成屋大维执政开始,但屋大维并没有直接称帝,而是保留了元老院,自称元首(第一公民)。帝国最后一位大一统的皇帝狄奥多西一世395年死在米兰,死前把帝国分成两部分。
3.东罗马帝国(395——1451),狄奥多西的长子阿卡丢继承了帝国东部,在君士坦丁堡建都,后来这个帝国也称作拜占庭帝国,1451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一世攻占君士坦丁堡,帝国结束。
4.西罗马帝国(395——476),狄奥多西的次子霍诺里乌斯继承,首都在罗马,但政治中心实际上在拉温那,476年为蛮族所灭。西罗马灭亡的意义在于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
5.查理曼帝国(800开始)尽管西罗马灭亡了,但皇帝的头衔仍很有诱惑力。查理曼在征服了德意志西部、法国、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之后由利奥三世教皇于800年加冕为罗马人皇帝,这就是罗马帝国的影响力。虽然它早就不存在了,但后代皇帝几乎都以罗马皇帝为正统。
6.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查理曼死后帝国分裂,但皇帝称号一直在几个有权利的王公手中转移。962年,出身萨克森公爵家族的奥托一世加冕为皇帝,当时的国名是“帝国奥古斯都”,意在继承罗马和查理曼帝国的王统,1250年才正式改称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除了萨克森王朝之外,几乎没有能够驾驭德意志诸侯的王朝。也就是说,这个帝国实际上并不存在,德意志境内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帝国只是个名号而已。1806年为拿破仑皇帝废止。
7.拉丁帝国(1202——1261)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建立的短暂的帝国,随着拜占庭复国,拉丁帝国灭亡。
8.俄罗斯帝国(1721——1917)这是近代第一个不以罗马皇帝自居的帝国,由彼得大帝建立。1721年大北方战争胜利之后,彼得被宣布为“全俄罗斯的皇帝,彼得大帝”,1917年而月革命后,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帝国结束。
9.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5)拿破仑一世所统治的帝国,1804年庇护七世为拿破仑加冕,1815年莱比锡战役之后皇帝第一次退位,复辟之后由于滑铁卢战败,拿破仑第二次退位,帝国结束。
10.奥地利帝国(1804——1867)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为了报复拿破仑称帝,就自称奥地利皇帝(1804)。后来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终结,弗朗茨就以奥地利皇帝的身份出现在政治舞台。1867年七星期战争之后,奥地利被逐出德意志联邦,为了保证大国地位,奥地利和匈牙利合并为奥匈帝国。
11.奥匈帝国(1867——1918)奥地利和匈牙利合并而来,是二元制资本主义国家,1914年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战败后末代皇帝查理一世退位。
12.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建立,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皇帝退位。
13.德意志帝国(1871——1918)经过普丹、普奥、普法三次战争,普鲁士最终统一了德国,1871年威廉一世皇帝在凡尔赛的镜厅加冕,1918年一战战败,末代皇帝威廉二世退位。
14.如果英国也算的话,英国人总是自称大英帝国,这个“帝”的称号来自印度。1867年维多利亚女王被冠以“印度女皇”的称号,后来的英国君主沿用了这个称号,1950年称号废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中世纪欧洲的王国和帝国有什么区别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本质上没有区别 都是封建世俗国家政权的称谓这只是一个名分的问题 并不一定说“帝国”就一定比“王国”强大 比如1204年拜占庭帝国就被各王国的十字军打得像猪一样 首都也惨遭屠城 被拉丁帝国政权(其实也很弱而且是傀儡)代替了近60年在中世纪以及以前的欧洲 “帝国”这个称谓是不能随便用的“帝国”这个称谓代表的是原来 罗马帝国的帝胄 是昔日荣耀万邦的罗马帝国的专属称谓后人(一般都是那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野心家)若想把自己的“王国”改成“帝国” 就要至少在名分上继承“罗马正统” 这个所谓的“罗马正统”的授予者(或者叫贩卖者)就是罗马教廷所以你发现 在拿破仑及其之前但凡在欧洲天主教社会里称帝的牛人都是要到罗马去加冕的 只有一个例外 :拜占庭-俄罗斯 不过这个很好解释:这两个东正教帝国都先后号称继承了东罗马帝国(意大利是西罗马 具体的看君士坦丁大帝)的衣钵名号的本质跟罗马教廷一样---罗马帝国这个名号代表着称霸欧洲的野心--像罗马一样统治欧洲!等于是告诉其他王国:卧榻之外不容他人鼾睡!所以你看 从黑暗时期早期的查理曼帝国 到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再到近代的拿破仑帝国 你结合查理大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拿破仑的作为就可以看出这个名号跟他们的野心是相符的但事实上 无论他们多么不可一世 都没有完成一同欧洲的夙愿!就是因为欧洲相对均衡的政治生态---存在着大大小小实力不弱的王国:如 不列颠王国(大英帝国是近代的事) 、瑞典王国 、丹麦王国、波兰王国、保加利亚王国、奥地利王国、西班牙王国等等等等~当然 到了近代 帝国这称号就跟罗马以及罗马教廷不怎么沾边儿了这段历史我就不扯了~总之 资本主义列强 但凡NB的都可以自封为帝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帝国时代2非洲王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