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三式中战车改,改成这样满意吗

步兵三式中战车改是供步兵机动莋战用的

战斗车辆在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等方面都优于装甲人员输送车,并且车上设有射击孔步兵能乘车射击。步兵三式中战车改主要用于协同

作战其任务是快速机动步兵分队,消灭敌方轻型装甲车辆、步兵反坦克火力点、有生力量和低空飞行目标

设有射击孔步兵能乘车射击

步兵三式中战车改按结构分,有履带式和轮式两种除底盘不同外,总体布置和其他结构基本相同

履带式步兵三式中战车妀越野性能好,生存能力较强是现装备的主要车型。轮式步兵三式中战车改造价低耗油少,使用维修简便公路行驶速度高,有的国镓已少量装备部队

步兵三式中战车改的乘员一般为车长、驾驶员和炮手等3人,载员为1个班共6~8人,战斗全重轻型的为13~

15t,重型的为22~30t车内布置大都是驾驶舱和动力舱在前,战斗舱居中载员舱在后。车体采用均质钢装甲或铝装甲焊接而成并有射击孔,便于乘载的步兵从车内射击以利于乘车战斗。车后有跳板式或侧开式大门步兵上、下车既迅速又隐蔽。炮塔有单人和双人两种采用单人炮塔的囿中国的86式和苏联的БМП-1等,由于车长位于车体前部因而观察受到影响。采用双人炮塔的有联邦德国的

和苏联的БМП-2等由于车长的位置在炮塔内,故观察条件较好并能超越炮手操纵武器射击。此外步兵三式中战车改也可根据需要选配不同武器的

车载武器由火炮、反坦克导弹和并列武器等组成,和步兵携带的各种轻便武器一起构成一个既能对付地面目标,又能对付低空目标既能对付软目标,又能對付硬目标的远、中、近程相结合的火力配系

火炮为主要的车载武器,多系20~30mm的机关炮70年代装备的以口径20mm的居多,如联邦德国的黄鼠狼、法国的AMX-10P、

的M980和南非的獾式20等为了进一步增强步兵三式中战车改的火力,80年代装备的火炮一般为25~30mm口径采用25mm的有美国的M2、

的旋风改進型。中国与英国合作研制的NVH1和与美国合作研制的NFV-1也是采用25mm机关炮上述机关炮均能高平两用,俯角范围为-5°~-15°,仰角范围为+45°~+75°,用以对付轻型装甲车辆、武装直升机和步兵反坦克武器,有效射程为2000m左右配用的弹种有榴弹和穿甲弹,一般采用单向或双向单路供弹采用双向单路供弹目的在于根据目标威胁的程度不同,能迅速更换弹种除机关炮外,也有少数步兵三式中战车改采用低压滑膛炮口径為73mm,这种火炮较轻但射程较近,仰角亦小难以对付低空目标。

步兵三式中战车改配用的反坦克导弹多系红外半自动制导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诸如美国M2的陶(TOW)式、联邦德国黄鼠狼改装用的

(MILAN),苏联БМП-2的拱肩(Spandrel)等主要用于对付4000m以内的主战坦克,破甲厚度约为600mm有的改进型导彈可达到800mm甚至更多一些。也有一些步兵三式中战车改没有配备反坦克导弹如英国的武士和南非的獾式等。有的国家的步兵三式中战车改例如苏联的БМП-1,部分车辆取消了发射架以降低成本但如果需要,仍可临时安装

并列武器一般均为1挺7.62mm机枪,用以杀伤1000m以内的软目标为使步兵三式中战车改具有夜战能力,

一般都配有昼夜合一的瞄准镜夜视部分分数采用微光夜视仪,少数为主动红外或热像仪 动力裝置大都采用水冷柴油机,功率为200~400kW使车辆单位功率达14~26kW/t。传动装置以液力机械传动居多也有采用机械传动的,配备液压机械传动的呮有美国的M2悬挂装置多系扭杆式。公路最大速度履带式为65~82公里/h,轮式为85~105kW/t多数具有浮渡能力,借助履带划水或喷水推进器在水中荇驶为增加浮力,有的还可采用围帐或气囊等浮渡装置水上最大速度一般为6~8公里/h。

防护性能要求车体正面和炮塔前部能防20~25mm

炮弹車体和炮塔两侧能防枪弹和炮弹破片,而装甲人员输送车的车体正面一般只能防枪弹和炮弹破片80年代改进的和新研制的步兵三式中战车妀有的披挂附加装甲或采用间隙复合装甲以增强抗弹能力。除装甲防护外车上还有烟幕施放装置和三防装置,有的还有

这些装置对提高车辆的防护性能,均起到积极作用

步兵三式中战车改俄罗斯装备数量最多,其次是美国和西欧著名步兵三式中战车改有:

■美国AIFV装甲步兵三式中战车改

■苏联BMⅡ-2伞兵三式中战车改

■德国 “美洲狮”步兵三式中战车改

步兵三式中战车改由推进系统、武器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和电气设备等组成。车体前部安放动力-传动装置,车顶中部安装炮塔,炮塔有单人和双人的两种双人炮塔可容纳车长和炮手,便於车长指挥战斗步兵战斗室设在车体后部,可载1个步兵班步兵战斗室两侧和后车门通常开有射击孔,每个射击孔的上方装有观察镜便于步兵乘车战斗。后车门较宽大有的采用跳板式,便于步兵迅速、隐蔽地上下车

现装备多数步兵三式中战车改的战斗全重为12~28吨,乘員2~3人,载员6~9人车载武器通常有1门20~40毫米

两用机关炮、1~2挺机枪和1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并配有观察瞄准仪器、双向稳定器、激光测距仪和红外、微光夜视仪器或热像仪等其火力通常能毁伤轻型装甲目标、火力点、有生力量和低空目标,装有反坦克导弹的步兵三式中战車改,还具有与敌坦克作战的能力。车载机关炮可发射穿甲弹、脱壳穿甲弹、穿甲燃烧弹和杀伤爆破弹等,射速550~1000发/分,最大射程2000~4000米反坦克導弹射程为3000~4000米,破甲厚度400~800毫米苏联BMP—3型步兵三式中战车改改装1门100毫米滑膛炮,它既能发射杀伤爆破弹也能发射激光制导的反坦克導弹。另有1门30毫米机关炮和3挺7.62毫米机枪

履带式步兵三式中战车改通常装有涡轮增压柴油机,发动机功率为221~441千瓦有的已采用带液力变矩器的全自动液力机械传动装置。步兵三式中战车改的机动性能高于或相当于协同作战的坦克一般能水陆两用,有的因战斗全重较大鈈能自浮,须借助于浮渡围帐或浮囊才能浮渡履带式步兵三式中战车改,陆上最大速度65~75公里/时水上最大速度6~10公里/时,陆上最大行程可达600公里最大爬坡度约32度,越壕宽1.5~2.5米过垂直墙高0.6~1米。

步兵三式中战车改属轻型装甲车辆装甲较薄,最大装甲厚度为14~30毫米通常由高强度合金钢或轻金属合金材料制成。有的采用间隔装甲或“乔巴姆”式复合装甲车体和炮塔的正面可抵御20毫米穿甲弹,侧面可抵御普通枪弹及炮弹破片为增强防护能力,有的还装有反应装甲车上通常装有抛射式烟幕装置和三防装置,有的还采用热烟幕装置車体表面涂有

、取暖和通风排烟设备。

步兵三式中战车改主要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加强火力和生存力提高使用维修性能。主要措施有:增大火炮口径研制新弹药,提高穿甲威力改装高性能的车载反坦克导弹;提高全天候作战能力和对付低空飞行目标的能力;采用复合裝甲或安装反应装甲等。

步兵三式中战车改为什么能在水中漂浮

步兵三式中战车改能够涉水,前提条件是它必须能够在水上漂浮起来步兵三式中战车改的装甲要比坦克薄很多,车身相对就轻了很多;经过密封能够飘浮在水面上。由于要运兵步兵三式中战车改内部空間较大,这种结构有利于增加浮力便于其横渡。有的步兵三式中战车改内还专门设置了浮箱浮箱内填充特制的塑料,即使中弹也不会進水有了浮箱,不仅保证步兵三式中战车改在正常情况下不下沉即使在其中弹、倾斜等特殊情况下也能漂浮。

20世纪50年代各国装备的

鉯输送步兵为主,为使步兵能乘车协同坦克作战增强对付敌方步

兵反坦克武器的能力,提高部队的进攻速度有的国家开始研制步兵三式中战车改。1954年法国利用

底盘研制了一种装甲输送车1956年装备部队。该车载员舱两侧及后车门上开有射击孔,步兵面向外坐,可乘车射击为步兵乘车作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初车上安装一挺7.5毫米机枪后经改进,加强了火力,称为

1967年苏军装备了БΜП步兵三式中战车改。20世纪70姩代,一些国家的军队也先后装备了步兵三式中战车改,其主要型号有:

“黄鼠狼”、法 AMX-10P和南斯拉夫M980等80年代初,美军装备了

。陆军装备步兵三式Φ战车改后加强了火力和防护力,提高了机动作战能力使陆军的机械化和装甲化达到了新的水平。

步兵三式中战车改分履带式和轮式兩种除底盘不同外,总体布置和其他结构基本相同履带式步兵三式中战车改越野性能好,生存力较强,是现装备的主要车型。轮式步兵三式中战车改造价低耗油少,有的国家已少量装备部队步兵三式中战车改由推进系统(动力、传动、操纵、行动装置),

(武器及火控系统)防护系统(装甲壳体及其他特种防护装置与器材)和通信、电气设备组成。动力和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前部炮塔安装在车顶中部,步兵战斗室设在车体后部后车门较宽大,多采用跳板式便于步兵迅速、隐蔽地上下车。车上通常装有 1门20~30毫米高平两用机关炮、1~2挺机枪和1具反坦克导弹发射架有的车内还装有空调和通风排烟设备。

步兵三式中战车改一般能水陆两用履带式步兵三式中战车改,陆仩最大时速65~75公里,水上最大时速6~8公里,陆上最大行程可达600公里最大爬坡度约31度。越壕宽 1.5~2.5米过垂直墙高0.6~1米。车体和炮塔通常由高强喥合金钢或轻金属合金材料制成最大装甲厚度达30毫米。车体和炮塔的正面可抵御从1000米距离上

发射的20毫米穿甲弹,侧面可抵御普通枪弹忣炮弹破片机关炮最大射速每分钟可达1000发,

可达2000米可发射榴弹、

和脱壳穿甲弹等,用以击毁轻型装甲车辆、步兵反坦克武器歼灭有苼力量,并能对低空目标射击反坦克导弹射程为3000~4000米,破甲厚度400~800毫米。苏БΜП步兵三式中战车改装有1门73毫米低膛压滑膛炮有的还配有П3РΚ“箭”式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射手可在车上或下车操作导弹对空射击。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生产的步兵三式中战车改主要武器改为1门30毫米机关炮。

利用步兵三式中战车改底盘可改装成指挥车、侦察车、炮兵观察车、

和救护车等多种变型车。

对于步兵三式中战車改的发展前景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用坦克底盘发展装甲防护力较强的

;二是研制一种坦克与步兵三式中战车改合为一体的

;三是继续發展现有轻型步兵三式中战车改

阅兵式上首次出现的БМП-2、联邦德国的黄鼠狼(Marder)及改进型、法国的AMX-10P、英国的武士(Warrior)、美国的

、瑞士的旋风(Tornado)改進型、南斯拉夫的M980等,轮式的主要有美国的

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诸如经济性好、能长时间在分路上行军而对路面损坏小、噪声小、振动小且平稳性好、使用维修方便、以及能充分利用汽车工业的生产能力、便于军民结合与零部件通用等,正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根据陆軍机械化的需要,于70年代末开始研制步兵三式中战车改86式(WZ501)履带式步兵三式中战车改已批量生产,并有产品出口此外还利用YW531H装甲人员输送车的底盘和WZ501的底盘分别与英国

(Veckers)公司和美国食品机械化学公司(FMC)合作,研制了NVH1和NFV-1步兵三式中战车改

除上述国家外,研制和仿制步兵三式中戰车改的国家和地区尚有意大利、日本、

以及其他地面武器性能的不断提高当今步兵三式中战车改也相应地在继续发展。一是对原有车輛进行改进例如苏联的БМП-1、联邦德国的黄鼠狼A1、A2、A3、美国的M2A1和M2A2等。二是在改地的基础上研制新一代车辆例如苏联的БМП-2、联邦德国嘚黄鼠狼2等。

坦克装甲车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程度以便于缩短研制和生产周期,降低各种费用简化后勤供应,有利于使用维修以及加速武器装备齐装配套的进程各国利用步兵三式中战车改的底盘发展各种变型车。步兵三式中战车改的变型车主要包括各种类型嘚侦察车、

、导弹发射车以及其他各种工程、技术和

车辆等形成比较完整的车族。

60~70年代研制的步兵三式中战车改绝大多数已正式列装当今世界上装备步兵三式中战车改的国家和地区已达30多个。装备数量最多的是苏联其次是美国及西欧主要国家。苏联装备的БМП-1和

共計约25000辆空降部队还装备

2000多辆。除本国列装外还向东欧、西亚、非洲以及印度和古巴等20多个国家出口,并特许少数国家生产

起开始装備M2步兵三式中战车改,包括M3

在内总需求量为6889辆,其中M2和

的制式装备包括变型车在内,1982~1985财政年度间的采购量总计为758辆其中步兵三式Φ战车改为422辆。

于1973年首次交付军队使用加上各种变型车,总产量已达1630辆除大部分装备本国外,还向印尼、希腊以及中东一些国家出口

在西欧主要国家中,英国装备较晚从1986年开始,装备700多辆如果把各种变型车计算在内,总数将达到1000多辆

在亚非拉地区中,装备数量朂多的是印度共计700余辆,均系从苏联购买的

现该车已经苏联特许在印度生产。为此印度已耗资3.5亿美元兴建生产该车的企业,与之配套的发动机则由印度生产T-72坦克发动机的工厂提供。

1.采用装甲车族的基型底盘

为了进一步提高陆军机械化部队坦克装甲车辆标准化的程度90年代的步兵三式中战车改有可能利用装甲车族的基

型底盘,而不象60~80年代那样单独研制例如联邦德国美洲狮(Puma)装甲车族和瑞典CV90装甲车族Φ均有步兵三式中战车改。这样有利于减少坦克装甲车辆基型底盘的数量。

主要是主炮的口径继续增大从80年代的25~30mm增大到90年代的35~50mm。唎如联邦德国的黄鼠狼2型火炮口径有35和50mm两种,视需要两种炮管可以互换美国步兵三式中战车改第四阶段发展计划提出,未来火炮口径囿可能为45mm瑞典CV90装甲车族中步兵三式中战车改的主炮口径为40mm,配用的

将用钨合金弹芯初速达1600m/s,垂直穿甲厚度为110mm日本的

主炮口径已定为35mm。

为了缩短反应时间和提高射击精度车载主要武器有可能配备简易火控系统。例如日本的88式和瑞典CV90装甲车族的步兵三式中战车改均将配備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仪和热像仪

一般有两种结构,一是在基体装甲外披挂复合装甲二是采用间隙复合装甲,以提高抗弹性能

主偠是非金属复合材料,诸如玻璃纤维、芳纶纤维和碳纤维增强塑料等采用这些材料,既可减轻车重又能增强防护性能。至今上述新型嘚非金属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造零部件未来有可能用于制造

和车体,现今有的国家正在试验之中

东、西方国家在步兵三式中战车改主炮口径的选择上表现出迥异的风格。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步兵三式中战车改的主炮作为一种辅助性火力以够用为准普遍选择了小口徑速射炮,其典型代表是美制M2步兵三式中战车改和它使用的25毫米机炮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则普遍追求强悍的火力在步兵三式中战车改上配备了大口径火炮。其典型代表就是俄制

和其使用的100毫米线膛炮两个流派泾渭分明,都有各自的理由

这主要是受各方三式中战车改设计和作战使用思想不同而导致的。西方国家普遍拥有强大的空中和地面打击火力而且西方国家在军事方面的传统,向来是紸重战场的控制权追求装甲防护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陆军机械化部队将主战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大口径火炮作为主要打击手段,用来攻击重装甲目标或有较强防护能力的工事而步兵三式中战车改使用的火炮则作为辅助武器,用来配合坦克的大口径重炮对付人員等软目标或轻型装甲目标以及低空、超低空的慢速空中目标,因此普遍选择了射速快的小口径速射机关炮在西方国家的步兵三式中战車改火炮中,

采用的40毫米机炮已经属于难得的“大口径”了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体系和军事思想受到

极其深遠的影响,尤其是陆军装甲车辆武器系统基本属于苏/俄体系而俄系装甲三式中战车改系统受冷战时全面战争大军团大纵深的作战目的影響,向来首先追求强大的火力其次是机动性,最后才是防护力中国陆军在装甲车辆发展方面受前苏联影响极深,早期装甲车辆的发展無一例外的继承了俄国人这种标准中国早期装甲车辆都是先追求强悍的火力,然后是机动性将重要的装甲防护放在末尾。同时由于當时中国军工科技水平所限,三式中战车改装甲主要依靠均质钢这就导致了轻型三式中战车改必然无法做到高防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國产

中国国产62式轻型坦克在研制时就明确提出,要追求强大的火力和高机动性适当顾及装甲防护能力。结果62式轻型坦克拥有一门85毫米线膛炮,在当时同类吨位的装甲三式中战车改中是最强悍的即便在今天也有相当威力。而且其重量轻机动性好。可以说62式轻型坦克圆满的实现了研制初衷,也压倒了其研制时明确设定的假想敌即中国台湾省陆军装备的美制

。62式轻型坦克作为当时中国南方装甲部队嘚绝对主三式中战车改型参加了著名的

。结果62式轻型坦克薄弱的装甲防护力在实战中付出血的代价!不仅不能抗击越南大量装备的苏淛

,甚至无法抗击当时越南新装备的苏制新式14.5毫米大口径机枪发射的特种穿甲弹正是由于62式轻型坦克装甲薄弱,加之携带了大量大口径炮弹导致62式轻型坦克被击中后,迅速引起车内弹药殉爆造成重大伤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七改战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