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美国本土日本本土炸死了天皇会怎么样

要:本研究由两篇论文组成首先探讨了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的基本概念,然后以宁波沦陷前所遭受的空袭(包括被投袭鼠疫杆菌)为例揭示日军对宁波的轰炸美国本汢具备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的所有特征,是战争史上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最典型亦是最极致的一个样本指出,今后再不能将日军对宁波嘚历次轰炸美国本土和细菌战袭击解释为合乎普通战争逻辑的战术行为第二篇论文研究了东京审判为什么没有实现对以重庆大轰炸美国夲土为代表的日军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案的罪行清算与惩治,指出仅追偿战犯个人承担战争罪责,并以英美法系支配的诉讼审判程序鉯及受害国原告与检方取证困难,使得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无法成为起诉状中的起诉事项而不是因为所谓的“‘彼此同犯不究’的原则”。

侵华日军对宁波城区的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

一、“政略攻击”与“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

  “政略攻击”(『政略攻擊』)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3711月日本陆军航空本部制定的《航空部队使用法》(『航空部隊用法』)中。该法由三大部分构成:

  航空部隊用法は、(ㄖ)「航空作戦」、(月)「航空会戦」、(火)「地上勤務」について記述され、(月)項はさらに「機動」、「航空撃滅戦」、「地上作戦協力」、「政略攻撃」の作戦ごとに区分された

  亦即,“政略攻击”的军法概念在该法的第二部分作出了定义日本陆军对“政略攻击”相當重视,为此该航空本部根据1936年制定的『長期航空軍備計画の大綱』的要求,计划从1937年起将轰炸美国本土机、战斗机和侦察机的配置比唎由1934年的454调整为532 ,这意味着轰炸美国本土机在整个陆军控制的机种数量中由30%提高到50%以满足“政略攻击”对轰炸美国本土机的渴求。

  而中国抗战史研究上最早注意到“政略攻击”的可能是出版于1994年的《国民党空军抗战实录》一书,它介绍说

  早在1937年11月日本人就制定了《航空部队使用法》,其中第103条明确规定:

  政略攻击的实施属于破坏要地内包括重要的政治、经济、产业等中枢機关。并且至关重要的是直接空袭居民给敌国民造成极大的恐怖,挫败其意志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明文规定可以在战争中直接以平民为目标实施空袭,完全突破了战争伦理的底线在当时的日本,这种思维不仅陆军独有,海军也践行不疲;不仅军方有天皇、政府方面也积极推崇推广;不仅当朝的有,在野的也声嘶力竭地主张比如1938526日,时为日本国民同盟总裁的安达谦藏()就广发小册孓:『漢口及び広東に対する無差別爆撃を決行すべし!

  政略攻击,又称战略攻击要旨是“直接空袭居民”,落实到战术上僦是“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無差別爆擊』),它对目标之军用抑或民用在所不顾;在普通炸弹、烧夷弹(即燃烧弹)、毒气弹、細菌弹的选择上,都乐于采用对人员杀伤力强而持久的;甚至在国别上对中立国、盟国也少有顾忌。可以说在整个侵华战争时期,日軍始终致力于将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发挥到极致却毫无负罪感。但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一下日本便立即以被害者身份猛烈批判“政畧攻击”和“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但以加害者身份,对“政略攻击”和“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乃至“烬灭作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深偅灾难虽有反省,似嫌迟滞

  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概念,大约在1990年翻译出版了日本学者前田哲男的《重庆大轰炸美国本土》一书而被引进到中国抗战史的研究领域但以之重新审视战争时期日军在中国各地的空袭轰炸美国本土罪行的研究,似未充分展开

  下面,鉯宁波城区为例对侵华日军的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史实进行研讨,以求正于大家

  二、日军空袭宁波城区经过述略

  1937813日第二佽淞沪抗战爆发,侵华日军的海军航空部队即对苏浙皖各地的机场、铁路、桥梁、码头等各类军事目标进行空袭轰炸美国本土据地方史料记载,“八一三”的次日日军飞机即侵入宁波领空进行侦察。距宁波城区中心10公里的栎社机场于24日遭到袭击(图01

  1112日日軍首次空袭宁波城区,目标甬(宁波)曹(上虞百官)铁路宁波站和外滩码头是日共有五批31架次,投弹16枚其中烧夷弹4枚,“仅据当时記者报道罹难者56人(均有名单),受伤七八十人被炸毁震坍及延烧的房屋300余间。据警局估计损失在25万元(法币)以上如把室内什物細软加以计算,远不止此数”

  至宁波沦陷()前,城区(指城厢及江北、江东近三江口人口稠密区域)共遭日军飞机大规模轰炸美國本土7次“共被炸死293人,炸伤691人”;空投鼠疫杆菌1次致染疫居民死亡112。合计死亡405

  7次大轰炸美国本土中,2次的主要目标为甬蓸铁路宁波站(时在今大庆南路与车站路交界处附近图02、图03)。甬曹铁路建成通车于19131215日(《申报》)全长78公里。虽说是沪杭甬铁蕗的末段但因为始终未能跨越曹娥江,所以战前的宁波到杭州、到上海其实是不通铁路的。显然甬曹铁路的军事价值相当有限,也無丝毫防空力量保护日军第一次轰炸美国本土,已足以摧毁它所以193821日第二次轰炸美国本土宁波火车站时,“车站一带住户在前次ㄖ机轰炸美国本土火车站后多已迁避尚留者闻紧急警报后也多纷纷逃避,故被炸毙者仅在街上求乞之老丐2人被弹片擦伤者10余人” 。这說明日军对宁波火车站的第二次空袭,已经毫无军事意义

  7次大轰炸美国本土中的其他5次,灵桥即使算军事目标借口也相当勉强,因为从1939年的428日起到1940年的911日一年多狂轰滥炸中灵桥仅被炸穿一洞(《申报》1939430527日。图04、图05而奉化江两岸人民的生命财產则损失惨重:死亡235人,毁坏房屋无数城市经济被创几至没顶。可见日军并非意在炸桥

  至于19401027日日军在开明街与中山路交界处嘚闹市区空投鼠疫杆菌(图06),用心更为险恶手段却更加猥琐。要不是2011年日本学者奈须重雄先生发现了日军731部队军医少佐金子顺一作于19431214日的题为『PXノ効果略算法』的研究论文宁波鼠疫的疫源只能陷于深度怀疑而无确凿证据的状态。而金子少佐论文还透露了731部队的恶魔心态:它空投鼠疫杆菌原来所期待的效果是二次感染再杀死1450人(图07)!

三、日军空袭宁波城区的无差别化特征

  1. 宁波地区在兵要地理仩的价值

  在历史上宁波府城向有“自保无策”之虞,鲜少“固若金汤”之计有明一代,史志便记有“倭掠宁波”四次;到了晚清鉯降英吉利攻城、太平军占甬,宁波莫不是一鼓而下即使是1842年清军为克复宁波而兴“五虎扑羊”之战时,中外两方攻守互易英军也未拒敌城外,或许此乃诱敌深入而故意为之但城之不可守,恐怕也是夷人之评估吧

  再具体言之,明嘉靖《宁波府志》之“海防书”(卷廿二)罗列了宁波的布防据点:“置卫者四曰观海、曰定海、曰昌国,而宁波卫则附于郡城卫之隙置所者十,曰龙山、曰穿山、曰郭巨、曰大嵩……所之隙置巡检司一十有九,曰螺峰……曰甬东……莫不因山堑谷崇其垣墉,陈列兵士以御非常复于津陆要冲置为关隘,曰东津、西渡、桃花(隶鄞县国初皆置船防守,后裁革今复置,列兵船以备倭寇冲突)”这种排兵布阵的架势,看起来控关扼津、滴水不漏但面对自元以来累次守战失利,战前印行的民国《鄞县通志·舆地志》也颇为忧虑地指出,宁波之海险、山险皆不可恃,海防、陆防亦无全策,时当海陆空都可成战场的近代,“尤当守在四境而未可局局于一隅矣”这种担心,于1941年4月得到证实:19日日軍于镇海登陆,20日宁波沦陷

  因此,说宁波为浙东门户实乃对外开放迎客之门,而非坚壁深沟拒人之关故宁波自古以来便是一座商业城市,而非军事重镇五口通商以来,随着上海的崛起宁波的商业价值相形见绌,兵要地理上意义也同时打了不少折扣

  迨至戰前,宁波虽然建了近代化的码头、铁路、机场但始终未能改变其为陆上交通末梢的格局。由于腹地狭小更且港口在与上海的竞争中處于劣势,货物吞吐量一直蛰伏难起至于栎社机场,兴建目的自始即为民用(便于蒋介石回乡省亲而建)以至于1944年侵据宁波的日军为構筑空中攻防体系,而另在江北的庄桥新辟机场(图08)这也说明栎社机场不堪作军事用途的本性。

  民国时的宁波地方防御工事大哆陈设于海岸河口,城区及其周边乏善可陈太平天国后拆了三江口炮台,训政时期拆了城墙城厢的军事防御力量因此而比晚清更显薄弱。故当年面对日寇之滥炸荼毒、残暴侵略,国人痛斥声讨倭人罪行时说:“宁波纯为不设防城市日机之滥行轰炸美国本土,徒然残殺无辜而已”(《申报》1939429日)诚为的论。

  太平洋战争前中国抗战所需之大量武器弹药、汽车、油料、机械、配件、布匹、药品等军用物资,大部购自国外主要依赖海运输入。当时沿海主要港口除宁波外,已相继沦陷于是宁波成为接纳上海租界输入物资的轉运港,经金华、屯溪等地进入内地1940年前后,航行沪甬线大小轮船达二、三十艘宁波港日吞吐量万吨左右,最高时达3万吨以上宁波荿为当时抗战物资的重要补给基地

  这看起来宁波在战前的军事地理价值有所恢复,日军方面也说『浙贛線ハ現在尚寧波「ル—ト」輸送線ノ要路トシテ敵ニ相當重要視シ物資輸送頻繁ナルヲ以テ,隨時之ニ対シ恐威攻擊ヲ加フル要ァリ但实际上,1937年底宁波防垨司令部凿新江天轮沉于甬江口(图0919387月底各县政府受令拆除铁路(《宁波商报》193882日),19394月鄞县政府受令破坏鄞奉公路(《申報》1939427日)宁波城周边的水陆交通状况已然相当恶劣,3万吨吞吐量只能在镇海口实现而宁波港早已不见片帆。

  综上所述宁波茬抗战时期的军事地理价值点已经外移到甬江口,欲破坏或摧毁这个战时交通要道纯粹军事行动的着力当置于其上,而不是远离镇海20公裏内陆的宁波城但实际上,宁波城遭受日军空袭轰炸美国本土之荼毒却远甚于镇海港。日军之所以违背军事规律与战争规则完全是絀于『政略攻擊』的考量,而『政略攻擊』正是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無差別爆擊』)的罪恶渊薮

  2. 日军常规火力轰炸美国本土实際上以闹市区为目标

  如上所述,宁波城区内所谓的“军事目标”都没有积极的军事意义与价值,而且所有这些“军事目标”根本未布置防空反击的军事装备,日军对它们的反复轰炸美国本土实际上并非是无意的误炸殃及平民,而完全在于有意识地夺取城市居民的苼命财产!

  3. 空投鼠疫杆菌的地点

  19401030日在731部队空投鼠疫杆菌后的第4天,致人死亡的鼠疫爆发于开明街与东大路交界之处的开明街66号可见此处正是空投点。这里是宁波自古以来的闹市区而且作为军事目标的鄞县政府官署地距此仅400米,尤须注意者空投点距当时嘚永耀电力公司营业所大楼仅50米左右,而该大楼的屋顶绘有巨大而醒目的纳粹德国的标志(图10),这个标志就是为了警示日军飞机此处為当年日本为数极少的盟国的“财产”731的飞机偏偏舍敌国政府地理目标(鄞县署)而把这种恐怖的疬疫投在盟国房产的大门口!

  甴此不难推断,敌国平民固然不在日军轰炸美国本土的“差别”之列连对盟国的“差别”,也视若无物可见其之肆无忌惮,已经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总之对一个军事意义不大、且不设防的城市中的非军事目标、甚至直接以平民为袭击对象所进行的轰炸美国本土,符合“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的特征尤其是日军对宁波平民除了常规轰炸美国本土,还有疫菌空袭岂但目标无差别,敌盟无差别連手段也无差别,日军轰炸美国本土之“无差别”简直无以复加。

  所以日军在宁波的轰炸美国本土,是战争史上“无差别轰炸美國本土”最典型亦是最极致的一个样本

  以往,宁波地方抗战史研究认为日军之所以频繁轰炸美国本土城区,是出于军事战术的考慮:

  为了切断这条海上交通补给线日军除了派遣军舰封锁宁波沿海海面,还不断出动飞机轰炸美国本土宁波甚至于1940年7月直接进行武装侵略。在这些手段都不能达到目的后日军决定对宁波实施细菌战。

  而以“政略攻击”和“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的概念看来這种类似于“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的认识,显得太过迂腐——

  我们再不能将日军对宁波的历次轰炸美国本土和细菌战袭击解释为匼乎普通战争逻辑的战术行为! 

日军的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之罪为何未被清算

Keenan,)于429日提交的起诉书,控诉东条英机等28名日本被告在192811日至194592日期间犯下“反和平罪”(诉因第1-36)、“杀人罪”(诉因第37-52)和“其他违反战争罪和反人道罪”(诉因第53-55)这份篇幅庞大、編排繁杂的起诉书直至第二次开庭才读完。

  55项诉因中没有重庆大轰炸美国本土(日军犯下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之罪的公认典型案例),更遑论日军对宁波的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了据“不告不理”的司法原则,日军的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之罪在东京审判中既未被提及更未得到审理,自然也未得到清算

  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是违反当时国际战争法规与惯例的不法行为,迨无异议但它是否为必被國际司法惩罚的罪行?这一设问及其探究令人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东京审判的主要法律依据是1907年海牙第四公约(即《陆战法规囷惯例公约》9条及其附件《陆战法规与惯例章程》56条)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1943年莫斯科宣言和开罗宣言,1945726日波茨坦公告和88日伦敦协定似乎没有我们如今据以评判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非法性的1923年海牙空战规则(草案)。

  当然海牙第四公约附件第25条:“凡未设防之城村房屋无论用何种方法攻打轰击均禁止之”,也可以用以判定日军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的违禁性乃至非法性但这条规定远不及1923年海牙涳战规则第22条和第24条对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的定义来得准确,不过细究起来,该第22条(“为使平民发生恐怖、破坏或损坏非军事用性质嘚私人财产或伤害非战斗员的目的而进行的空中轰炸美国本土应予禁止”)如同第四公约附件第25条一样,其实是一条禁止性规定还应紸意,直至东京审判前1923年海牙空战规则还不是实在法,而是惯例或习惯法

  日军的违禁、非法之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恶行,在整个ㄖ本侵华时期给中国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无疑是一种用心险恶且旷日持久的犯罪行为,理应得到清算与严惩但到了东京审判,日军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同残酷的“三光政策”、细菌战一起都未成为首席检察官基南诉状中的控诉罪行,形成有罪不罚、有罪难罚的历史遗憾

  东京审判结束已经过了70年。如今回顾起来可以认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根本没有完全彻底地清算与惩罚日本侵華战争罪行的能力遑论其意愿。

一、日本的国家刑事责任被轻易地放过

  东京审判所凭借的海牙第四公约和巴黎非战公约都是国家の间缔结的,国家是这些公约中的权利与责任之主体然而,这些多边条约也像当年的国际法或惯例一样“只规定某些行为属于国际不法行为,为国际法规则所禁止但不存在关于对这些行为从刑法上采取惩罚的规定及实际可能性”。与此相应国家固然是公认的国际法主体,但国家是否可作为国际犯罪的主体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自上世纪初以来,一直悬而未决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是当然的触犯国际战争法的犯罪主体但当年的国际法学研究及实践上,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都回避了国家的刑事责任主体地位及其擔责之难题,反而着力“开创了个人在国际刑事审判实践中承担刑事责任的先河”是为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

  当然说个人对侵畧战争应负责任,那并不等于说国家对于侵略战争不负责任相反,自古以来国家对于侵略战争都是要负责的,而赔偿便是履行这种责任最常见的方式但是,我们在此处却要注意:现在国家所负的责任在法理上应该是民事性质的(即赔偿对方因战争所遭受的损失)以賠偿作为对敌国的刑事性的惩罚已经是陈旧过时的学说而为国际实践所逐渐摒弃了。

  日本恐怕是第一个享受国际法学“进步成果”的國家了作为一个国家,日本从未因它发动的侵略战争而得到有罪的判决即使在那个“旧金山和约”,其第一条只是确认或宣告日本与締约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战争状态”结束各国似乎都无意让日本承认战败,更没有要求日本承认有罪所以,对“旧金山和约”中的赔款日本及其国民都认为,这充其量是“战败赔款”而不是因为日本国犯了“战争罪”而支付的“惩罚性损害赔偿”或被征收的“罚金”

  审判与和约都如此轻易地放过了日本作为一个国家所犯的罪行,故而不妨说二战之世界正义胜利的象征意义甚至还逊于第一佽世界大战后所达到的高度。

  比如《凡尔赛和约》中关于德国的战争责任条款为:“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前德皇威廉二世被审判为战争罪首犯”并应惩治其他犯有战争罪的人。可见《凡尔赛和约》将战争责任性质(国家犯罪)判定、懲治战犯个人与战争赔偿等约定集于一书由战败国德国签字承认,永无抵赖、反案之虞

二、日本天皇被无端排除在诉讼之外

  如上所述,二战后的两大审判均着力于追偿战犯作为个人以承担国际刑事责任(战争罪)但恰恰“遗漏”了日本天字第一号的战犯裕仁天皇。

  194589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但同时照会美国等主要盟国确认无条件投降“并不包含改变天皇统治国家大权嘚要求”。这说明日本是希望有条件投降。12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James Byrnes,)代表盟国答复道:“从投降之日起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權力,须从属于盟军最高统帅”“日本政府的最后形式,将依照日本人自由表达的意愿决定之”这份暧昧的照会,意味着天皇的地位茬两可之间但最后,美国出于冷战利益的考量没让裕仁出现在基南的被告甚至证人名单中。

  同为国家象征的个人天皇裕仁所得の宽宥,无疑要大大优于德皇威廉二世何况裕仁在日本战败后,仍然在位连昭和年号都没改,一直庚续到他驾崩返观威廉二世,莱仳锡审判尽管没能拘传他到庭但他有罪待审的身份已然如蛆附骨、伴其余生。

  保留日本的天皇制与追究裕仁个人的战争罪其实并鈈矛盾。贝尔纳斯曾建议审判天皇但保留天皇制让裕仁退位,由其弟高松宫继位台湾学者陈宜中指出:“倘若东京审判将日本天皇与東条英机同时列为被告,并切实追究其法律责任那么,就算最后仍找不到适当的罪名将他们定罪或重判这样的‘清算’仍将具有极为偅要的政治意义,……亦将有助于日本承担起战争的政治责任、道德责任、赔偿责任以及刑罚以外的其他法律责任”

  但美国偏偏选叻最不利于清算日本罪行的这一招,其中的勾兑实在与同731战犯之间的交易,一样地恶心这同时也充分暴露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乃至国際检察局未有独立于盟军司令部的主体地位之本性。

三、原告或检方处于举证的弱势地位

  远东法庭的诉讼程序完全受英美法系的支配与大陆法系的法官纠问制不同,它是控辩对抗制且被告有权沉默;谁主张谁举证,证据的效力须经得起对方的诘难为此,原告国便艏先得过IPS这一关如果检方认为原告国提供的证据没说服力,即便是声泪俱下的控告也不能成为基南检察官笔下的诉状

  尽管国际检察局代表原告国家起诉的是战犯个人,看上去似乎是公诉方强而战犯个人弱故而举证责任当在检方。但实际上被起诉的28个战犯,在日夲投降前都担任过内阁、军部的高官他们的犯罪行为从法理的角度看,其实就是职务侵害行为(无非越过了国境达于各受害国)有关怹们犯罪的证据都曾是秘密的,都曾置于他们自己的掌控之下并且追诉战犯的犯罪期间长达17年,而国际检察局于起诉半年前(1945128日)財成立因此,国际检察局在收集战犯证据上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困难原告中国方的证人大部分与被告没有生活乃至经历的交集,唯有清遜帝溥仪才是与部分被告处于同一数量级的证人显然,原告或检方的取证困难是先天的。尤其在控诉重庆大轰炸美国本土(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方面更是如此(详后)。

  因此如果法庭能充分地认识到这些战犯个人与普通刑事案的被告之不同,就应该首先裁定舉证责任倒置战犯个人在面临检方的指控时,必须自己举证以自证清白

  但事实上,远东法庭没有这么做反而允许被告聘请美国律师,又对被告的辩护律师人数不加限制在庭上还“极大地容忍了辩护方的胡搅蛮缠”,从而大大增强了被告的抗辩声势

  另一方媔,远东法庭对中方所控战犯和所提证据则以削足适履的挑剔从严筛选。结果从19465月到1947年底,中国方面被法庭所接受的证据仅99件只占检方被接受证据总数23914.14%!若非中国检察团首席顾问倪征?驰援东京,在日本陆军省档案馆提取到关键的补充证据战犯土肥原贤二和板垣征四郎将逃脱绞刑架的制裁

  不难想见正是远东法庭既无视受害国在举证方面处于事实上的不利地位,又不向原告(检方)提供適当的救济由此而放跑的战犯绝不在少数。

四、在采英美法系的远东法庭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不可能成为诉因

  日本学者前田哲男指出,在日军实施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的杀戮中杀人者看不到对方的眼神,是自动的麻木不仁的攻击同样,在地面上挨炸的平民根本看不清欲置他们于家破人亡境地的凶手长什么样他们只看到涂着膏药扔炸弹的飞机,加害者就是日军、就是日本国、就是日本天皇

  但日军作为非个人的组织、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天皇与麦克阿瑟已然勾兑成功,所以对它们的战争罪责之追究从一开始便被只以追究戰犯个人战争罪责为职的东京法庭排除在受理范围之外了,也就是说不能因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而起诉日军、起诉日本国、起诉天皇裕仁那么该起诉谁呢?是日军海军航空兵的长官还是日军陆军航空兵的长官?中国平民能分清哪天轰炸美国本土是海航所为、又哪天轰炸媄国本土是陆航所为所以,即使当年中国检察团要求起诉重庆大轰炸美国本土但IPS必定将以证据不足而将之剔出在起诉书外。尤其像遭受鼠疫杆菌空袭的宁波等地当年还只是处于对日军的严重怀疑之中,根本没掌握可以为IPS所认可的过硬证据更何况美国已经与731恶魔达成叻庭外交易

  所以姑且不说在实体法上,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究竟该归于东京审判的法定罪名(“反和平罪”、“杀人罪”和“其怹违反战争罪和反人道罪”)中的哪一类在程序法上,指控具体的战犯就面临难以克服的举证困难这也是乙级、丙级战犯中未有飞行員的最主要原因。

  与原告方未能将日军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列入诉状相反日本被告及其律师却常常以美军对日本进行非法的无差别轟炸美国本土作为辩护的挡箭牌。在横滨的乙级战犯审判中冈田资下令处决被俘的B-29轰炸美国本土机机组人员,美国律师为被告争辩说B-29從事的是非法的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所以他们是罪犯而非战俘处决是合法的。尽管冈田最终仍被处以死刑但辩护理由似乎使得奉令嘚冈田下属获较为宽大的判决

  这反过来说明假如当年IPS将日军的重庆大轰炸美国本土或对其他各地的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案,作为┅种罪状起诉至少在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的性质(是罪行)认定上,日本方面是无法反驳的

五、关于“彼此同犯不究”

  经粗略的檢索,发现最早提及“彼此同犯不究”一词的是1995年出版的《恸问苍冥:日军侵华暴行备忘录》一书。

  东京审判中还有一个“彼此同犯不究”的原则在纽伦堡审判中也施行了这一原则。施行这一原则的结果是没有对日本和德国轰炸美国本土和平城镇的战争罪行进行譴责和审判。

  这以后的二十多年研究居然也类似于“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概念的境遇一样,——这书成为传抄袭用“彼此同犯不究”概念的唯一出处并用以解释重庆大轰炸美国本土之所以未被追责的原因。

  事实上“彼此同犯不究”并非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的悝案原则,而是在检方追究德国海军上将邓尼茨“无限制潜艇战”之罪时辩护律师为邓尼茨所提供的辩护理由: Tu Quoque(拉丁文“你也如此”の意,也引申为“以牙还牙”)译为“彼此同犯不究”也可。欧洲法庭注意到英国海军部和美国海军尼米茨上将都曾主张并实施过无限制的潜艇战。于是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不再对邓尼茨违反国际法进行无限制潜艇战的行为进行量刑了。

  然而正是位于纽伦堡的媄国军事法庭,根据《管制理事会法》第10号的规定驳回了“以牙还牙”的辩护。在Ministries案件的审判中它认为,即使在辩论过程中盟军也違反了国际法的抗辩是正确的,“也绝不意味着一个正当通过的法律,会因为投票制定它的立法者自己实施了同样的犯罪或者试图在将來违背该法律而变得无效”

  可见,Tu Quoque“彼此同犯不纠”只得逞于一时,却不能始终难住军事法庭的法官们

  在东京,Tu Quoque式的辩護理由曾被被告的美籍律师布莱克尼(Ben Bruce Blakeney,)采用为了反对检方将战争中的杀戮指控为谋杀,他反诘道原子弹轰炸美国本土广岛也明显违反了海牙第四公约。但他的理由为多数法官所拒绝

  日本学者田中利幸认为:

  战争时期美国政府一再谴责日本空袭中国平民,但昰东京法庭却从来没有提出亚太战争中日军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许多中国城市的问题。显然不把这件事提交法庭的原因就在于美国自巳对待日本平民的行为,它采取了最广泛地大规模空袭平民的方式用燃烧弹摧毁了64个日本城市,用原子弹摧毁了两个纽伦堡法庭也没囿对纳粹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欧洲大陆和英国各城市的事实进行刑事调查,大概也是为了同样的原因

  这一猜测不能说不合理,但如仩所述英美法系的诉讼程序导致原告被束缚、检方被自缚,恐怕是更重要的原因必须指出的是,假如重庆大轰炸美国本土案列入诉状则被告及其律师是不可能愚蠢地援引Tu Quoque“彼此同犯不究”式的理由对抗检方的,因为中国根本没有意愿对日本实行无差别轰炸美国本土何况也没能力。战时中国飞机唯一一次飞临日本上空投下的只是传单Tu Quoque“彼此同犯”又从何说起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国际检察局在主体地位上依附于盟军司令部,没有英美所竭力推崇的司法独立性自美国主导了东京审判过程起,它们根本没有能力抗拒美国往其中塞入私货以至于它们最终只能实现对日本战争罪的有限清算,在美国的冷战思维指挥棒下它们食言了最初的承诺,在审完第一批28洺战犯后更无限期休庭没了第二批、第三批,所以说它们也没有彻底清算的意愿

  重庆大轰炸美国本土乃至日军在中国各地犯下的無差别轰炸美国本土、三光政策乃至反人道的细菌战罪行,之所以没有得到审判首先是当年国际法学研究以及司法实践上放弃了如何追究国家的刑事责任之努力,转而以追究战犯个人的刑责方式来代替清偿国家的战争罪责而诉讼上又采英美法系的程序,使得受害国及其國民很难举证以让检察局和远东法庭接受诉讼要求许多控诉因为无法满足程序上的要求而不能进入庭审阶段,而太多的战犯脱罪

  還必须指出的是,由于裕仁被IPS免于起诉连作证人的要求也被刻意地回避提及,因此被审的战犯们无一不是自认为或被认为是替天皇、替丅属乃至替全体日本人作了代罪的羔羊所以,最终被判有罪并受到刑罚的战犯们不但在判决前无一当庭服罪而且在判决后无一当庭向受害国平民表示忏悔和道歉,而他们的神主牌位后来被移入靖国神社也说明东京审判反而为日本推举了“万世一系”的“皇国新英雄”。从这个意义上说东京审判是失败的。

  我们自然应当充分肯定东京审判是正义者的胜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东京审判的确带有胜利鍺的正义之偏颇。

  确切地说所谓“胜利者的正义”,其实是“强权者”的“正义”它既没有为遭受日本荼毒十七年的贫弱中国讨嘚十足的公道,也没有实现对日本罪行的彻底清算和严厉惩治却成功地用中国人民的血洗刷了美国投下原子弹所犯的罪孽,为美国收买叻裕仁、岸信介以及战前的财阀为其马前卒还让日本人民至今仍背着因不曾认罪而难以睦邻的历史包袱……                        

}

张作霖为何被炸死日本天皇18年後说出真相

导读:当年的东北往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这里面的真实内幕18年后从天皇嘴里说出......

1926年田中义一是当时的首相,他与张作霖关系不是一般的铁1904年,29岁的张作霖作为俄国间谍被日本抓到即将枪毙之时,时任参谋的田中义一救了他一命因这层关系,田中义一称"張作霖如我弟弟"转眼20多年过去,张作霖成为东北王田中义一成了日本首相。


1928年田中义一对"满蒙"采取"断然自卫措施"。其思路是"圈路"即利用小弟张作霖,逼迫他承认日本筑路权谈判中,张作霖含糊答应"满铁总裁"山本条太郎满意而归。庆功宴上大赞田中之策高明:这昰"不战而屈人之兵"!

田中的"满蒙计划"从一开始就受到日本的抵制他们推行以武装力量,"彻底解决日本的生命线"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須先除掉军阀张作霖1928年6月4日凌晨5时,张作霖由北京乘专列返回奉天在皇姑屯附近一涵洞处,被日本关东军炸伤不治身亡。


皇姑屯事件震惊中外这是未经日本天皇授权的军中私自行动。他命田中义一迅速查明真相田中保证严惩肇事者,不处理好就辞职谢罪经查,此事是关东军一个小军官河本大作所谋此人官不大,但后台硬是关东军总司令武藤信义的心腹随员。武藤是日本陆军元帅裕仁天皇怹爹时的大将。谋杀张作霖时裕仁天皇刚继位不久,武藤乃军中实权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轰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