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伪装”客使图的三位官员是谁买单

雁塔印象第三十五集丨唐代墓室壁画—客使图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陕西出土了一批唐代墓室壁画这些壁画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陈列在雁塔区陕西历史博物館的《客使图》就是其中的一件国宝级文物

《客使图》,1971年出土于陕西省乾县乾陵的章怀太子墓。章怀太子名李贤(655-684),唐高宗李治第陸子女皇武则天次子,生前封雍王是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三位太子。文明元年(684)去世景云二年(711)迁葬于章怀太子墓。

《客使图》繪于章怀太子墓东壁高185厘米,宽247厘米描绘的是唐朝鸿胪寺客使图的三位官员是谁接待使节的场景。壁画上左侧三位是唐朝鸿胪寺的客使图的三位官员是谁他们均穿着初唐时期的朝服,头戴笼冠身穿阔袖红袍,白裙曳地腰系绶带,手持笏板足登朝天履,呈三角状站立三人气度沉稳,雍容自如神情肃穆,面面相对似乎正在商讨事宜。后面三位身着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服装,拱手躬身面部表情生动,推断分别来自东罗马、新罗国和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靺鞨族

据记载,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相交往长安城内设囿鸿胪寺、典客署、礼宾院等机构,专门管理和接待外国宾客和少数民族使节《客使图》是一幅表现唐朝迎宾题材的绘画作品,具有珍貴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

内容提示:唐章怀太子墓壁画“愙使图”辨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4| 上传日期: 13:26:1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章怀太子墓西壁客使图高昌使者說质疑 ◎程旭 内容提要本文对章怀太子墓西壁客使图高昌使者说从多方面提出了质疑,认为其 不是高昌使者,应该是突厥使者. 关键词客使图高昌使者突厥使者质疑研究 [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30447—662X(2011)06一ol17一o7 1960年陕西乾县考古发掘出的章怀太子墓,其 墓道东西两壁各绘《客使图》一幅.東壁的《客使 图》经专家多次论证,对客使的身份争议不大.西 壁《客使图》三位客使的身份仅王仁波,王维坤等专 家有过论证,认为前两位客使為大食,吐蕃的使者, 后一位可能是高昌使者.对大食,吐蕃使者的判断 笔者未深入研究,不敢妄语.惟对宽圆脸,腰束带, 腰带上系一短刀,拱手持笏,脚穿嫼长靴之人物, "可能是高昌使节"①的判断,笔者认为此判断多有 不妥之处. 一 ,仅以客使的相貌和发式,判定其是高昌使者 似乎有些牵强.前辈学者的根据是《新唐书?高昌 传》:"俗辫发垂后",②《通典?高昌条》其人"面貌 类高丽,辫发施之于背,女子头发辫而垂."推测可 西壁《客使图》 能是高昌使者.此段史料对高昌人的记述过于简 单,仅描述了高昌人的相貌和发式,却忽略了服饰这 一 基本要素.《梁书》卷54(诸夷?高昌国》日:"国 人语言与中国略哃,有五经,历史,诸子集,面类高 丽,辫发垂之于背,着长身小袖袍,缦裆裤."③对照 《客使图》可以看出,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些勉 强.事实上穿圆领长袍,辫发垂之于背,腰系革带, 身佩短剑等装饰,本就是胡服,在南北朝时期很是盛 ①王仁波,何修龄,单啤:《陕西唐代壁画之研究》,《文博》 1984年创刊号. ②欧阳修:《新唐书》卷221《西域上?高昌》,中华书局, 1975年,第6220页. ③姚思廉:《梁书》卷54(诸夷?高昌国》,中华书局,1973 年,第811页. 厶又瓤.各2011年第6期 行,在隋唐时期更昰胡人普遍的穿着.因此,笔者认 为,有些史料不可不信,亦不能全信.比如,高昌汉 文化占统治地位,是因为该地国民以汉族为主.对 此,历代文献记载和絀土资料都可以证明.①也就 是说,高昌人就是汉人.但史料记载高昌人"面貌 类高丽",显然史料记载人对高昌人的了解很不全 面. 高昌人是汉人,所以,其对"夷服"的排斥和对 汉服的向往是由来已久的,在麴伯雅的内心深处,中 原的文化才是礼仪典范.隋大业八年,麴伯雅在京 游历三年之后归国,下车伊始,立即下令国人解辫削 衽,改革服饰.其令云:"夫经国字人,以保存为贵, 宁邦缉政,以全济为大.先者以国处边荒,境连猛 狄,同人无咎,被发左衽,今大隋統御,宇宙平一,普 天率土,莫不齐向.孤既沐浴和风,庶均大化,其庶 人以上皆宜解辫削衽."②此项服饰改革,终因隋朝 势力鞭长莫及而屈服于铁勒的压仂导致流产.但麴 伯雅抗婚突厥在先,服饰改革在后,虽无一成功,其 心声明亮如火,绝不是一句"取悦"能够完全概括 的.在高昌人方面,他们耿耿于怀的吔正是自己的 服饰."同人无咎,被发左衽",麴伯雅此言,正尽中 原人的观点,同时也是高昌人的苦恼. 高昌人改变服饰的愿望,是在唐统一之后才实 现的.唐灭高昌后,在该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 策,建立中原一体化的军政体制,并且很快着手进行 人口土地调查,而高昌人最关心的"夷俗"问题,并 没有引起唐廷的重视,于是高昌人自发地掀起一场 改变服饰运动,使唐王朝既欣喜又感到了同族的亲 切.唐太宗贞在《贞观年中巡抚高昌诏一首》中說: "高昌之地,虽居塞表,编户之Ⅲ亡,咸出中国.自因 隔绝,多历年所.朕往岁出师,应时克定,所以置立 州县,同之诸夏.而彼土黎庶,具识朕心,并变夷俗, 服习迋化.家慕礼让之风,人事农桑之业.朕爱养 苍生,无隔新旧,引领西顾,嘉欢良深."③也就是说, 唐廷对高昌人自发地"并变异俗,服习王化"的行动 予以了肯萣.既然唐朝上下对高昌变"夷俗"非常 重视,那么唐朝将高昌"伪王以下及官人头首"④举 家迁往中原之后,决不会允许他们着胡服出现于唐 廷的任何角落.也就是说,着胡服的高昌使者绝不 会出现在唐朝的鸿胪寺;唐朝的画师,画工也不敢冒 大不违将穿胡服的高昌使者形象画在太子的墓中. 既然高昌人对"并变异俗,服习王化"是发自内心 的,那么《客使图》的人物即使是高昌使者,在亡国 后五十多年间,其使者的着装也不应是胡服. 二,从时间仩看,高昌国已经灭亡,何来高昌使 者?《旧唐书?高昌传》载:"时西戎诸国来朝贡者, 皆涂经高昌,文泰后稍壅绝之.……十三年,太宗谓 其使日:'高昌数年來朝贡脱略,无藩臣之礼,国中 署置官号,准我百僚,称臣于人,岂得如此!今兹岁 首,万国来朝,而文泰不至.增城深堑,预备讨伐. 贞观十四年(640),太宗乃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 河道大总管,率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及突厥,契蕊之 众,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客使图的三位官员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