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农二代都不务农了,以后没农民合作社财务软件了怎么办

农二代城市打工制造手机 自嘲工资低买不起一块砖
原标题:青年农民工李想:&我的未来在哪里&
&觉得生活没希望了,不知道往哪里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在车间流水线上工作了2年的26岁工人李想(化名),轻轻把头调转向窗口,眼神疲倦又迷惘,脸上流露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沧桑感。
李想自称&久经考验的二代农民工&,从18岁中专毕业踏入社会至今,他的梦想从来不曾改变:&有一份能够成家养家的工作,买房、结婚、生子,让母亲不再为我操劳。&
渴望成家立业是人之常情,但在他身上却变得十分遥远。
每天,数以万计的苹果手机从李想和他的工友手里生产出来,流向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热衷新鲜事物的年轻人,同样年轻的李想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我的双手摸过的iphone加起来可以盖一栋二层楼房了,可我拿到手的工资却买不起一间房子用的砖!&李想说,自己没有学历、没有技术,每天重复同样简单而机械的动作,&青春一去不返,谁能告诉我未来在哪里?&
李想出生于河南信阳农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和他都相信,上学读书或者学得一技之长会是农村孩子的好出路。后来,他考上一所中专院校,学习钳工专业。老师说,钳工专业在市场上很热门,毕业了工作好找挣钱又多。
很快,四处碰壁的李想就感觉受到了愚弄。他发现,劳务市场上最常见的招工类型是普工,换言之对技术能力不做要求,他几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为了糊口,他只好辗转于南方沿海城市的各类中小型加工企业,做一些&看一眼就会&的工作,薪资自然低微,每月1000多元,他基本攒不下钱。
几年的打工经历让李想隐约意识到,繁华的大城市并不属于自己,他开始希望回归故土。2011年初,富士康郑州园区招工,作为全球500强企业,而且离老家不远,它使李想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不过,李想富士康生涯的第一站并不是郑州园区,而是以培训的名义在烟台厂区工作10个月。当时他负责产品烤漆环节,其实只是站在流水线支架前,往上挂原件,从早上7点半干到下午6点半,一天11个小时站立重复这一个动作。他脚后跟的茧,离开烟台厂区一年后都没有蜕,收入却始终在2000元左右徘徊。
他的微博详细记录了进入富士康以来的状态,经常&加班到精神恍惚&,有时&离岗如厕,太累太困,竟在厕所睡着&,有时抱怨&连续7个月工资不到两千了&,很多次还流露出辞职的念头,说&最近回家种田的念头特别强烈&。
&来富士康有些时日了,抗拒、愤怒、无奈、忍受、尝试融入&&就这么一直走到现在。突然发现自己的意志被逐渐消磨殆尽,对梦想和生活也不做设想,甚至说服自己&生命不过如此&。&2012年底,李想从流水线工人晋升为全技员,处于这个企业多达13级的权力结构体系的第二层,但他并没有感到多少喜悦。除了继续晋升的重重困难,生活依旧是上下班睡觉,城市里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与周围许多工友不同,李想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的杂文。他能指出某家出版社的《鲁迅杂文全集》缺了哪篇文章,他也常在微博上引用鲁迅名言,自己的文字也带有鲁迅式的犀利冷峻。他说,鲁迅的思想可以让他在混沌的现实生活中保持清醒。
&我没学历也没技术,对外面的情况不了解,离开这儿又能干什么呢?&李想说,很多次下定决心抛弃目前的工作,却又被现实打退。机械重复的流水线工作不能带给他任何技能上的提升,走出去并没有丝毫竞争力。
其实,他真正梦想的工作是劳工NGO。&我们这些创造价值的人并没有公平地享受到成果。&多年的打工生涯让他意识到,农民工群体很需要社会的认同和帮助。在他看来,维护劳工权益比他从事过的任何工作都更有价值。
&梦想不敢想太远,眼前最大的愿望还是挣钱结婚生子,让母亲放心。&不久前,李想终于借钱在老家的县城付了房子的,他说感觉压力更大了,但总算有了盼头。他希望能给未来的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不是步自己后尘成为&三代农民工&。
长期研究中国劳动市场的学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樊明说,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许多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为回归乡土积累财富,而是有着在城市落地生根、获得有尊严生活的强烈愿望,政府和社会应为他们的梦想提供实现的机会。(记者双瑞、黄小希、周竟)
[责任编辑:PN009]
相关专题: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感觉华吧农二代太多了【中华城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13,094贴子:
感觉华吧农二代太多了收藏
我就是农二代,楼主想怎样?新中国都是一群农二代建立起来的,你又想怎样?
普遍素质低 左右逢源
没有自己的观点,喜欢捕风捉影
素质最低的是苏南农二代
天下就是农民打下来的,天下也是工农阶级领导的
***学蓝鲸人讲话,南京属于苏北
不好意思我不是农二代,我是农三代
楼主祖宗是放羊的羊二代,所以感觉比种田高端
登录百度帐号您现在的位置是: &
“农二代”的传播生态和数字鸿沟
摘 要:农民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群体之一,它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诞生,如今已是有世界影响力的群体。2009年12月,在美国《时代》周刊公布“年度人物”中,“中国工人”赫然上榜!《时代》周刊评论说,该群体(中国农民工)的影响力在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的中国与日俱增。杂志认为,中国的“保8”目标一年前被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但中国做到了,成千上亿离乡背井来到中国繁华的沿海城市寻找工作的“农民工”是实现这一目标乃至帮助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口贾毅  农民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群体之一,它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诞生,如今已是有世界影响力的群体。2009年12月,在美国《时代》周刊公布“年度人物”中,“中国工人”赫然上榜!《时代》周刊评论说,该群体(中国农民工)的影响力在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的中国与日俱增。杂志认为,中国的“保8”目标一年前被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但中国做到了,成千上亿离乡背井来到中国繁华的沿海城市寻找工作的“农民工”是实现这一目标乃至帮助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这一群体保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生存状况却没能高速前进。近年来社会各界也在关注农民工的“子女上学”、“社会保障”、“讨薪”等等问题。但很少有学者意识到,在地球村的今天,在传媒环绕我们生活的今天,大众媒介与人们的生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存关系紧密。尤其是当前“农二代”已经成为农民工的绝对主体,他们拥有文化知识和现代化意识,他们外出务工目的已不是“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而是“体验生活、实现梦想”。媒介是他们体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实现梦想的重要影响元素。因此,关注“农二代”的媒介环境和传播生态意义重大。  一、“农二代”的生存现状和特征  日的《人民论坛》这样报道:当前,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20岁-30岁之间的“农二代”已是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主体,达1亿人左右。改革开放之初的那批打工者已经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的下一代,即现在人们所说的“农二代”。虽然仍是农民工,但因时代的变迁,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他们成长经历与父辈的不同,产生了特殊的“农二代”需求和心理特征。  “农二代”曾经随父母(第一代农民工)在城里有过或长或短的居住经历,或是在中学一毕业就到城市“谋出路”,因此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据统计,89.4%的“农二代”基本不会农活,大多数人也不愿再回到农村生活。他们想能够永远留在城市,过上城市生活。全国总工会宣教部的调查发现,55.5%的农民工希望将来有机会自己创业,36.3%的农民工希望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城市里大展身手。  为此,他们希望通过一技之长留在城市,例如,有41.8%的北京农民工和64.4%的宁波农民工表示只要能学到一技之长,花钱也愿意培训。他们也有更强烈的学习愿望,88.96%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继续读书,68.71%的人表示他们愿意业余时间多学点知识,40.74%的农民工表示愿意参加免费培训。  可事实是,他们很难融入真正的城市生活。据调查,有91.9%的青年农民工会感到自己不如人,其中时常有这种感觉的有71.7%;有89.6%的青年农民工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其中时常有这种感觉的青年农民工高达74.3%。通过创业成功的寥寥无几,大多数人甚至根本找不到学习技术的途径。面对他们的只有枯燥而繁重的工作,单调而重复的非城市化生活。于是产生了心理学所称的“自我统合危机”。甚至由于他们没有倾诉的对象和申诉的渠道,产生自闭、压抑心理情绪。而这种危机与他们媒介权利和内容的缺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吉登斯所说,媒介不过是真实世界的镜像投射,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都是现实诉求。但不能否认的是,“在现代性的条件下,媒体并不反映现实,反而在某些方面塑造现实”。本应成为我们公共话语空间的大众媒介、本应担任社会教育重任的大众媒介却离我们很远。尤其是以电视是为代表的影像化媒介只是在不断刺激着“农二代”的城市化幻象。吉登斯认为,现代性认同的建构离不开大众传媒,媒介本质即是有关社会建构的叙事。当代传媒正在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以适应急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其中心任务在于合理利用媒介文化的资源与影响力,积极完善传媒的公共属性和社会职责,扩大社会交往,缓解社会矛盾,为建构现代性认同提供有益的社会再生产。  二、“农二代”的数字鸿沟  1.“农二代”的网络数字鸿沟  “80后”是近年来社会热议的一个群体,议题之一就是他们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的一代,他们以网络为伴。但对于外出务工的“农二代”来说,却并不是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他们大多数承认网络的重要性,但使用率并不是很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关于2010年网民职业结构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上网的人群中,学生、企业,公司一般公司职员、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主体,分别为30.6%、16.2%、14.9%,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只有3.5%。  林若楠等人在福建地区对“80后”“农二代”的调查显示,46.1%的“80后”农民工经常性地上网,这一数字虽然已不低,但与城市“80后”相比,差距甚大。在城市,84%的“80后”会在空闲无聊的时候选择上网,97%的“80后”经常通过QQ的方式与朋友联络,95qo的“80后”遇到不懂的问题会上网找答案。对“80后”农民工不使用网络的原因调查显示,56.O%的人选择费用太高,选择没有电脑的人约占10%。可见费用依然是“80后”农民工使用网络的主要障碍。调查同时显示,每天使用网络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7.0%,周末节假日使用网络的人数为29.1%。可见“农二代”网络的使用率和利用率都还很低,他们的网络数字鸿沟凸显。  2.“农二代”的媒介内容数字鸿沟  笔者对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调查中显示,电视仍是农民工最喜欢和常使用的媒体,且很容易接触到,基本在宿舍或者公司的活动中心都能看到电视。在对北京地区农民工的调查中,同样显示了类似的结果。72%的调查对象选择了电视为最喜欢的媒体,有57%的调查对象选择了电视为最方便的媒体。本次珠三角调查同时显示,约85%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真正喜欢的电视节目和适合打工族的、真正为打工族服务的电视节目太少,约10%的人选择“说不清楚”。即便如此,大多数人平均每天看电视仍在1小时以上,并且认为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在工作压力大、孤独时,媒体是他们最好的娱乐伙伴。因此,可以很清楚地推断出,农民工需要适合自己的媒体内容,贴切的电视节目,显然现实与需求有较大的鸿沟。这一点我们从目前中央到地方电视频道和节目的设置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CCTVl-CCTV12再加上CCTV新闻、CCTV音乐、CCTV少儿频道和CCTV西班牙语、法语,这是普通观众通常能收看到的17个频道。除此之外,中央电视台还有很多个加密收费的专业频道,如CCTV-高尔夫·网球频道、CCTV-女性时尚频道等。但惟独没有一个针对农民工所关心内容的专业频道。汇总各种关于中国高尔夫人口的数据可知,目前中国最多有300万高尔夫人口,但却有专业的电视频道,专业的网络频道(如:新浪网高尔夫频道)。 ......(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二代大学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