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轰炸机停不下来,他的炸弹落下来是垂直的吗.就是说从A点上

帖子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著名轰炸机
共&5959&个阅读者&
军号:1351818 工分:8350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著名轰炸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著名轰炸机战前,受杜黑空中制胜论的影响,各军事大国程度不同地开发轰炸机,视轰炸机为重要的空中进攻力量。战时,轰炸机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美国设计制造的轰炸机型号最多,数量最大,成为名符其实的轰炸机王国。大战中,盟国的战略轰炸机成为高悬在德意日法西斯头上的利剑,对加速战争进程,促使法西斯早日失败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在一段时间里,许多盟国轰炸机一度大批折戟沉沙,这是缺乏强有力的护航的恶果。二战中的轰炸机为单翼,装有多台活塞发动机,马力大,全金属结构,载弹量不断提高,航程不断延长,轰炸瞄准具不断改进。唯一的例外是“蚊”,它是一种木结构轰炸机。He111(HEINKELHe111)1932年,根据德国陆军兵器局研制开发新型旅客/轰炸“二用机”的指示(为扩军备战打掩护),亨克尔飞机公司在杰克弗里德·瓦尔塔兄弟(双胞胎)的主持下,开始设计He111飞机,日原型机试飞成功。不久,纳粹政权终于赤裸裸地抛出了“重整军备宣言”,军火工业开始加速发展。作为一种高速轻型飞机,He111在总体布局上全盘继承了He70型单发客机优异的气动外形,设计者刻意追求最完善的空气动力特性,采用流线形机身和翼根后缘凹陷的椭圆平面形机翼及尾翼,一对水冷活塞发动机对称安装在悬臂上反下单翼上。由于翼梁通过机身地板,给炸弹舱的设置带来不便。于是只得在大梁之间安排两列共8只炸弹箱,各垂直吊挂一颗不超过250千克重的SC2500型或4颗50千克的SC50型炸弹。早期的He111有一个透明的投弹手机头舱和一个常规的机身上部驾驶舱,后期型干脆将投弹手及其他空勤人员集中安置在机头一个全透明的流线形机头座舱内,机身背部不再有突出舱盖。He111有不少改型,每种改型又派生出一些小改型(亚改型):He111A,第一次试生产型,与4架原型机一样装有690马力的BMW.Ⅵ6.OZ 型水冷发动机,机身上下各设枪座一处,各装7.9毫米机枪一挺,最大载弹量1000千克。由于功率不足,导致航速偏低。中国曾购入6架,用于抗日战争初期。He111B,第一种批产型,改装1000马力的DB600发动机。He111C和He111G,十座客机,共制造出十多架。曾在汉莎航空公司经营航班飞行,其中一架以查访开拓航线为借口,飞遍了欧洲列国领空,奉命秘密为军事当局偷拍到大量航摄照片,进行了战前成功的一次间谍飞行。He111D,改装1050马力的DB600G发动机,最大时速410千米,为战术轰炸机。He111E,因DB600发动机需优先供应Bf109和Bf110战斗机装用,故1938年生产改装1000马力尤莫211A型发动机的改型,以弥补He111D产量的不足。机腹有可收放敞开式升降机枪座。He111F,机翼前缘改成直线,大大简化工艺,其余同E 型。He111J,因DB600发动机供应不再紧缺,故恢复采用DB600,其余同F型。He111H和He111P,1939年制成,是最主要改型。取消飞机背部凸出的座舱,改用全透明机头统一座舱。整个机身成为全流线形无断阶外形。为了互不遮挡视线,驾驶员与投弹手各偏左、偏右配置座椅,故机头玻璃舱最前方的投弹瞄准半球形窗稍微偏右。机腹下方射击枪座也改为封闭型吊舱形式。H 与P 型不同之处在于分别安装尤莫211和DB601型水冷发动机(尤莫211A—1至尤莫213E—1型,单台最大功率马力;而 DB601A—1至601N型,单台最大功率1175马力至1275马力)。而且,这二种改型分别于1938年5月和秋季装配成功,各生产400架和 389架。1940年以后,只有H 型继续生产,因为DB601发动机再一次陷入供应不足的境地。
延伸阅读:
人生活的太空闲,就会无聊!生活的太如意,就会乏味!我的意中人是个绝色大美女,终会有一天她会骑着喷火的恐龙来嫁给我的,可是我看见了她的座骑,却没有看见它的主人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著名轰炸机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51222 工分:666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的资料真是不错,特别是对德国轰炸机资料的收集更是珍贵。我个人喜欢的地战轰炸机中,单发的是斯图卡,双发中型的是B25和容克88,大型的则是B29。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1818 工分:8350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8月17日,对第8航空队来讲是个“血染的夏日”。从这一天起,B—17F首次大规模空袭德国本土。共有376架次的这种轰炸机从8个中队出发袭击了谢巴茵福特和威那·内秀达特以及莱根斯堡的轴承工厂和梅塞施米特飞机厂。10月14日,又有291架再次空袭了谢巴茵福特,损失高达60架。……同年9 月,P—47改挂405升副油箱,将护航半径扩展到汉堡一带。27日那天,308架B—17得到了262架P—47的有力护航,损失减为仅7架。然而真正深入到德国腹地,仍需要航程更远的战斗机。在10月8日之后的几次大空袭中,虽取得了很大战果,但B—17的损失仍然是很严重的,战损率一度高达20%,并造成数以千计的飞行人员的阵亡。10月1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376架B—17因没有战斗机的护航,在空袭南部小城和谢巴茵福特轴承厂时,一下子被击落60架,空勤员牺牲600人。为了制止战损率高腾的趋势,急切地需要那种装前颚炮塔的B—17G和更多的战斗机装备部队。从11月起,空中损失奇迹般地降了下来,因为终于盼来了这些飞机,使德国人的拦截变得困难起来。年底,大批P—51战斗机又加入了护航机的行列,美国的四发动机轰炸机由于获得强有力的全程掩护,干脆不涂伪装色,已能大摇大摆地飞翔在德国的大部分领空之中。在日至24日所谓的“重要一周”中,第8和第15航空队联合出击,大举轰炸奥纽明地区,起飞架次超过3300。与此同时,第9航空队派出712架战斗机进行护航,使B—24、B—17两种战略飞机的损失减少到137架,但德国空军却在拦截战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3月6日,又有660 架四发轰炸机空袭了柏林,803架战斗机作了良好的护航,在与200架敌机搏斗之后,轰炸机损失69架,德机损失80架,使德国本土防空战斗机力量一日之间丧失了一大半!2天后,又有590架B—24和B—17轰炸机在801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再次前往柏林投弹,轰炸机仅损失37架。3月22日,第8航空队又出动699架B—17等轰炸机进入德国上空投下数以千计吨位的炸弹,仅2架被击落,而且都是高射炮所为。德国战斗机已完全丧失了作战能力。1944年春天,第8航空队作为欧洲大陆上空一支轰炸机劲旅,已有能力很容易地发动千架以上大型轰炸机的联合编队行动。同时,可以得到每次1000架战斗机的有力支援。7月25日,第8、第15航空队联合出动1500架B—17和B—24两种巨型机对德国占领下的法国的圣洛附近德军阵地进行“地毯”式饱和轰炸,在8×1.6千米面积的地面上集中投下3300吨炸弹,取得了特别巨大的效果。8月14日,又有1183架上述型号的轰炸机浩浩荡荡开进德国,损失仅2架,创造了奇迹。30日那天,出动941架,全数凯旋而归!此后,盟国飞机飞入德国作战,已如入无人之境,日复一日的战略大空袭,大大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同年,美军还组织25架BQ—7型飞机对英吉利海峡及大西洋沿岸德国潜艇基地进行过共计11次袭击,这是大型无人驾驶轰炸机早期的实战尝试。值得一提的是,在1944年1月,英美联军还执行过一次旨在破坏敌人铁路运输、削弱退守意大利德军后勤补给能力的“绞杀作战”行动。在54天时间里,前后出动过B—17和B—24共5万余架次,投弹12372吨,共摧毁四条铁路大动脉,炸断48座桥梁,击毁18000辆卡车,获得了辉煌的战果,展现了战略轰炸前所未有的巨大威慑力量,并迫使德军从古斯塔夫防线后撤,其间,B—17飞机建立了不朽的功绩。B—17是美国近代战略轰炸机的第一个成功型号,也是第一种能在高空进行雷达瞄准精密投弹的大型飞机。B—17从设计上首次打破了双发动机布局的老框框,使飞机载弹量、航程和自卫力量产生了飞跃进步。B—17的问世和使用,开拓和发展了战略轰炸机成功的经验,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二战的全面胜利。B—24解放者(CONSOLIDATEDB—24Liberator)1938年9月,以生产水上飞机闻名的联合兀鹰飞机公司(后成为康维尔飞机公司)开始设计一种叫作“32型”的四发动机大型轰炸机。它凭借以往设计经验,采用了大展弦比机翼和“第比斯”翼型,达到了小迎角大升力,低巡航阻力,延长航程的良好效果。这种飞机方案在B—17之后新一轮的设计招标中很快引起军方关注,1939年3月即以XB—24的名义获准试制原型机。为达到航程4800千米、升限10500米、最高时速480千米的高要求,主任设计师爱扎克M.拉顿投入了全部精力。12月29日,一架银光熠熠的新飞机终于在圣地亚哥林白机场试飞升空,成为该公司第一种四发陆基飞机,更重要的是,使美国空军又增加了一种成功的战略轰炸机。B—24又称“解放者”,有一个实用性极强的粗壮的机身,其上下前后及左右两侧均设有自卫枪械(共计有7~12挺12.7毫米机枪),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火力网。大展弦比梯形悬臂上单翼装有四台空冷R1830型活塞发动机。机头有一个透明的投弹瞄准舱,其后为多人制驾驶舱,再后便是一个容量很大的炸弹舱,可挂各种炸弹。B—24采用双垂尾,形状为竖椭圆形,前三点起落架可收入机内。B—24给人一种坚实拙朴的印象,故当时又获得了一个非正式的雅号“仓门板”。B—24改型颇多,除YB—24实验机、B—24A小批试用型、B—24C小批生产型之外,主要还有:B—24D,第一种大批生产型,因战争爆发,美国政府动员4家企业同时生产。装R1830—43发动机4台,载弹量和总重增加,背部炮塔向前移动,是太平洋战争前半期主力重轰炸机,共交付2738架。它的再改良型是XB—24P,未投产。其防冰冻型是XB—24F。B—24G,委托北美飞机厂生产的D型,1942年初研制,在机头上方装有“埃麦逊”炮塔,机头从玻璃机头型改为只在下半部设置投弹手玻璃窗。B—24E,D型的小改改型,1942年9月在福特飞机厂投产,共480架,后在另2家工厂也生产过311架,装R1830—43或R1830—65型发动机。B—24H,G型的自卫火力强化型,1943年6月问世。在3家工厂中共生产3046架,机腹改用“吐纳”斯佩利型球状炮塔,全机机枪数量增至10挺。B—24J,1943年8月问世的改型,机头装电动“普罗达克斯”球形炮塔,腹部改用“布利格斯”炮塔,在5家工厂中共生产6728架(另有不少原G 型、H型也纷纷改造成J型),其中1278架改称“解放者”Mk6或Mk8型援英,但机腹炮塔改为海上搜索雷达天线罩,是战争后半期的主力机种。曾利用B —24J改成单垂尾的XB—24K和武器改良型XB—24N,因时值战争末期,仅各造出数架。B—24L,1944年7月面世,以J型为基础,在尾部改装了本公司自行开发的手动轻便炮塔,共1667架。其中空中射击训练机是RB—24L(TB—24L),仅数架,另有一个L型的改良型叫XB—24Q,未投产。B—24M,1944年10月出厂的最终改型,从J型发展而来,共生产2593架。从1942年8月之后,美国海军利用陆军的B—24D改装出自己的反潜巡逻轰炸机,正式型号是PB4Y,别名“私掠船”,是一种综合作战性能明显优于水上巡逻机的陆基飞机。PB4Y—1增加了装甲板,雷达和探照灯,先后制造过1174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1818 工分:8350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B—17空中堡垒(BOEINGB—17Flying Fortress)日,波音飞机公司奉命为美国陆军航空队(空军前身)发展研制新一代的多发动机重型轰炸机。一年后,新飞机脱颖而出,于1935年7月 28日试飞成功,它就是从XB—15和波音300客机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波音299。波音299以其洒脱美观的外形和超群的飞行性能令其他竟标者刮目相看。1935年11月,获得军方正式型号YB—17(Y1B—17),这就是B—17的试验型。1号机于日首飞。1937年,已有12 架在兰利交第2轰炸大队作评估性试用,此时创造出多项飞行记录,并在恶劣天气里安全飞行了9293小时。日,装带有增压器的 GR1820—51发动机的YIB—17A于日试飞,7630米高度的最高时速可达475千米,成为当时美国大型军用机中的明星,事实已让“四发动机飞机怀疑论者”渐渐改变了自己固执的看法,美国战略轰炸机开始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1937年11月B—17获准定型,1939年底纳入正常的批量生产轨道。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代化大型全金属结构四发高空远程战略轰炸机,B—17拥有一个细长而巨大的流线形机身和一对厚厚的悬臂上反梯形下单翼,翼上均布 4台R1820系列空冷星形活塞发动机短舱,总功率在马力之间,在飞机的增压座舱中配备8~10名空勤人员,机头有向前下方观察用的玻璃瞄准风档,全机上下左右及前后部设有4~6个炮塔,共配备十几挺12.7毫米机枪,形成一个球形自卫火力网。在机腹内的炸弹舱中可挂5~8吨炸弹(机外不挂)。机背内藏救生船,用于海上逃生。B—17拥有如下改型:YB—17(Y1B—17),原型机,共13架,机头端有一个怪异的球鼻状透明轰炸瞄准舱兼前方炮塔。B—17A,发动机带涡轮增压器后改善高空性能的第一种改进型,未正式使用。B—17B,第一种投产的实用改型,共39架,机头透明投弹舱改为典型的简洁形状,方向舵扩大,改用诺尔汀轰炸瞄准器,1939年7月服役。B—17C,1939年8月投产的一种改型,改装1200马力的R1820—65发动机及浴缸形机腹炮塔,全机拥有机枪7挺,其中20架援英,改称“堡垒Mk.Ⅰ.”。B—17D,最早投入战斗的改型,共42架,有防弹油箱,乘员增至10人,其余同C型。1941年4月交货,后又将前几种改型一律按D型改造。B—17E,是参考了英国参战后实践经验发展的改型。1941年9月首飞,共512架。发动机同D型,但在机身前上方、机腹及机尾换装或增设了新式动力炮塔,机身侧面的水泡形炮塔改成了扁平窗式炮塔。全机共有12.7毫米机枪8~12挺,7.7毫米机枪1~2挺,装甲板从1000千克增加到4000千克,尾翼面积扩大,还增加了大的背脊,外观上明显改变(特别是侧视方向)。B—17F,1942年5月出现的又一种主要改型,共3400架,改用无隔框的半卵形全透明机头投弹员舱。换装R1820—97发动机,载弹量增加,起落架得到补强,成为第一种空袭德国的B—17改型。有45架B—17E/F以“堡垒GR.Mk.ⅡA”的称号援英,用于大西洋反潜战。B—17G,最终改型,1943年9月问世,到1945年7月为止共生产8685架!这种改型机自卫火力强化,开始采用机头下颚部炮塔,加强了迎头攻击战斗机的能力。高空性能进一步完善,升限可达10500米。曾少量改装出CB—17G运输机、VB—17G要人专机和TB—17G教练机。战后另有50 架改成海上救生飞机,即B—17H,后又更名为SB—17G。B—17在战时的其他次要派生型号还有用B—17E改装“艾利逊”V—1710水冷发动机的XB—38型,载弹量达到7980千克。X/YB—40是为B—****编队进行全程伴飞重武装保驾护航的“驱逐机”,利用B—17的机身装上16~30挺机枪,携弹发,总重27700千克,不挂任何炸弹,但因过于庸肿,行动迟钝,未获大量生产。F—9是B—17的照相侦察型号,还用于轰炸战果的确认,战后正名为RB—17G。C—108是B —17的运输机改型,保留B—17E机头机尾自卫火器,有客运、专机型和货运型几种,曾为震惊中外的“驼峰航线”充当过空中加油母机,战后改称CB— 17。BQ—7是一种遥控无人轰炸机,绰号“投掷者”,撤去大量仪表和武器,飞近目标时飞行员跳伞脱离,由其他飞机遥控撞击目标,从B—17E/F改来。B—17各改型总产量12731架,作为大型飞机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其中美军自用12677架,援英174架。大战后,基本被销毁掉,仅剩少量改装成QB—17L/P无人靶机及其伴行遥控母机DB—17。海军则改装了40架PB—1W型雷达预警机。1940年春,英国最先开始接收“堡垒Mk.Ⅰ”轰炸机20架,配备在皇家空军第90中队。一年后,以帕尔波克为基地对欧洲大陆实施高空轰炸。不久,移驻埃及,转为夜间轰炸。1941年5月,美国陆航19大队的21架B—17D飞往夏威夷服役。其中的第14中队于9月5日转场菲律宾克拉克和迪尔蒙泰机场,10月,又从本土增援来26架B—17D和E 型。12月份美日开战后,日机于8日前来偷袭,B—17被炸得只剩下一架。远在夏威夷希卡姆机场的那些B—17在珍珠港偷袭事件中也被倾刻间炸毁过半。仅迪尔蒙泰留有16架于12月10日投入反击,首次轰炸了日军一支船队。年底,这批B—17撤至澳大利亚,1942年1月又飞往爪哇岛继续作战。由于B—17航程不及B—24那么远,所以不太适合需要长时间洋上远航的太平洋战场使用。因此此后B—17基本上都用于欧洲战场,这也是亚太地区后来很少再看到B—17作战的原因。英国皇家空军于1941年8月开始频频动用“堡垒Mk.Ⅰ”。从中借鉴了作战教训发展而成的B—17E有12架开始在日于昼间轰炸了法国的鲁恩,并取得欧洲战区第一例轰炸战果,这也是美国陆军第8航空队首次昼间战略空袭。随着B—17轰炸精度和高空性能的不断进步,自1942年夏季开始,逐渐成为盟军空袭德国战略目标的最主要机型之一。至9月7日为止,美陆军第8航空队(8AF)的B—17共对德国占领的法国鲁恩地区实施了11次空袭。6日那天,还用机上武器打落第一架Fw190战斗机。当德国空军第2和第26航空团的战斗机飞行员第一次目睹这些“空中堡垒”浩浩荡荡勇往直前时,都无不惊愕,并因第一次亲身领略B—17强大而完美无缺的自卫火力网而心有余悸。当时谁也没有料到,此后四年发生在这些战略轰炸机和战斗机之间你死我活的空中缠斗竟会演变出无数壮烈的故事来。尽管皇家空军有忠告在先,但美国人仍对自己飞机的自卫能力充满信心,他们依靠B—17良好的高空性能和几乎没有死角的射击界限,始终坚持“走白昼轰炸的道路”,直到终战。在早期战略轰炸作战中,美国人甚至不派战斗机进行护航。日,卡萨布兰卡会议为英、美战略轰炸机作了明确分工,分别对德本土进行夜间与白昼持续的空袭,藉以彻底摧毁德国的军火工业和能源设施,而美国主要装备B—17的第8航空队则几乎成了战略轰炸力量的像征,它的打击对象长期以来一直是潜艇制造与使用设施,后来,又加入飞机工厂、轴承工厂和石油加工厂1月27日,一度严重缺员的德国空军第1、2、26战斗飞行团又恢复了对盟军战略轰炸机群的顽强抵抗。美军第8航空队的B—17等飞机编队深入德国本土领空,对西北海岸港口比尔赫姆斯哈芬实施空袭,出击55架,损失3架,对手是性能优良的Fw190战斗机。在战斗中经反复试验,德国的Fw190飞行员开始采用与目标机同高度面对面迎头拦截的新战术。这样能提高命中率,但可供反应的时间短,而且需在敌我相撞前至少一秒钟时把飞机拉起来脱离现场。因此这种突防与拦截战斗对任何一方的飞行员来说都是十分惊险和紧张的。同年3月,第8航空队在源源获得飞机补充后,已能进行百架以上规模的空袭。由于德军偏重于夜间拦截,所以美国人的白昼空袭损失反而要小一些。5月29 日,YB—40重武装护航机开始为空袭桑·纳杰地区的B—17编队作沿途全程火力掩护,先后共出动9个批次,终因飞机本身机动性能差,加上全机重心后移引起操纵上的困难而导致被取消参战的资格。7月过后,功率强大的远程战斗机P—47开始飞来为第8航空队护航,但也只能护送到荷兰海岸为止,以后的飞行将危机四伏,生死未卜。7月25日,经第8航空队配合皇家空军昼夜不停的空袭,已将具有750年历史的汉堡城从地图上抹去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1818 工分:8350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各种Ar234总产量约大于250架。Ar234是一种不成熟的原始型喷气中近程轰炸机,但它开创了轰炸机的喷气动力新天地,而真正大量推广已是50年代的事了。B—25米切尔(NORTHAMERICANB—25Mitchell)1938年,美国陆军航空队发出新型双发中型轰炸机的技术招标书,作为响应者,北美飞机厂向军方展示了它试飞于1939年1月的投标原型机NA—40 —1型。在评估试验中,军方提出了一系列大改要求,1939年夏季进入第二轮试制,当机体还在装配线上时,已被陆军赋与B—25的正式型号,并进入小批生产,原型1号机试飞于1940年8月。B—25是一种正常布局全金属双发多座上单翼双垂尾中型中程战术轰炸机。在翼下短舱中安装2台R2600型“旋风”星形空冷活塞发动机,单台起飞功率 1700马力。较粗短的机身最前端有一个上半部透明的轰炸投弹手座舱,其后是突出的并列双座驾驶舱。在机头、机尾和机身上下左右设有多达十多挺的12.7 毫米机枪,或固定安装,或随炮塔转动射击,自卫火力较完善。飞机采用双垂尾和当时颇为先进的前三点可收放起落架,机身弹舱内最多可挂1500千克炸弹,下反的外翼下也可挂火箭弹,乘员数3~6人不等。除24架原型机供试验外,B—25发展过以下一些改型:B—25A 1941年5月投产,补加装甲与防弹油箱。B—25B 8月投产,撤除尾炮塔,但在机身上下各设电动炮塔一座,各装2挺机枪,后半球视界改善,航程2090千米,共造119架,内23架以“米切尔”Ⅰ的名义被英国皇家空军购买,另援助前苏联数架。B—25C 1941年1月开始服役的大批生产型,按战争经验作了改进,改装功率更大的R2600—13发动机,发动机短舱头部沿圆周有一排突出的包皮凸痕,成为此后改型之共有特征。携油量增加到3690升,极限携油量为3900升,挂1360千克炸弹时可飞2420千米。机头装6挺机枪,机身机翼下增设炸弹挂爪,可挂副油箱、炸弹和900千克级鱼雷,其余同B 型,共有1619架。B—25D 1942年5月在西点分厂生产,无炮塔,共有2290架。上述C、D两改型大部分出口,英国进口538架,更名“米切尔”Mk.Ⅱ,援荷兰249架,援巴西29架。XB—25E和—25F 1943年初各制成一架,分别试装了热空气除冰或电加热除冰装置,其余同C型。B—25G 于1943年1月从C型改装而来,机头改成无透明件的钝圆密封罩,上方固定装75毫米口径M4型轻加农炮一门,带炮弹21发,另装2~4挺12.7毫米机枪,后机身武器同D型,4座,在太平洋地区专门用来炮击船舰,共造405架。B—25H 1943年8月问世的反舰专用5座轰炸机。机头同G型,但选用了减重的T—13E—1式75毫米加农炮,前机身两侧壁固定装有4挺机枪,机头上和机身后部两侧另有3个炮塔(配机枪),机尾有一个新式尾炮塔,全机机枪数多达14挺!外翼下可挂8枚127毫米火箭弹,可挂1360千克的炸弹或鱼雷。1944年8月后不再用于攻舰,共生产1000架。B—25J 1943年12月出厂的最终改型,产量高达4318架,撤去75毫米加农炮,全机机枪增至15—18挺,为当时军用机所罕见,主要用于对地攻击,但其中有3518架恢复了玻璃机头,方便了投弹,用于轰炸。内有314架援英,更名“米切尔”Mk.Ⅲ,另外,援苏的870架B—25中大多为B —25J型。1941年1月后,利用从陆军航空队调拨出来的900多架B—25C、D、G、H、J型改装成海军型,弥补太平洋战区海军轰炸机的不足,但大多数交付海军陆战队航空兵使用。海军正规型号分别是PBJ—1C、D、G、H和J。PBJ—1型飞机撤去了机腹炮塔,改装了雷达。也有在机头或翼梢处装有雷达的,均用于反潜攻击。如挂鱼雷则用来反舰。AT——24A、B、C、D各型是1943—44年先后用B—25D、G、C、J改装的无武装5座教练机(训练机)。合计460架。不久又改称TB—25D、G、C、J。战后,另有900架B—25改装成TB—25J、K、L、M、N教练机,并长期使用。F—10是1943年用10架B—25D改装而成的照相侦察机,发动机改装R2900—29型,机头机尾均设立体照相机,弹舱中装油箱后航程延长,但只供国内训练用。B—25各改型累计生产11000架,其中美军使用9816架。1941年夏季,有3架B—25A最先在他科马附近的麦兹考德基地美国陆航第17轰炸大队第95、75和34中队里正式服役,开始替下B—18飞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B—25陆续被送往远东战线,最先用于反舰反潜作战,日,B—25成为第一种击沉日本潜艇的双发轰炸机。1942年4月,B—25第一次轰炸陆上目标,驻菲律宾和驻澳大利亚的B—25部队袭击了日军阵地。为报复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美国政府精心策划了一次由吉米·杜立特中校指挥的战略空袭。来自****队和89侦察中队的志愿人员驾驶16架稍加改装的B —25B飞机,冒险强行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甲板上起飞,以单机纵队跟进的形式,保持电台静默,直捣日本东京上空,有13架飞机向该市首次投下39颗爆破炸弹和13颗燃烧弹,另3架空袭了横滨、名古屋和神户市。起飞后13小时,飞机大部迫降在中国大陆及沿海地区,5人阵亡,8人被俘,70人经中国军民营救生还。此次突袭使日本当局“极感震惊”。大大地鼓舞了美国的士气,B—25从此扬名四海。在万里之外的非洲,B—25配合素称“西部沙漠空军”的英联邦空军部队飞机共同对付德寇的进攻。9月,B—25等飞机狠狠教训了企图击破盟军防线的隆美尔军团。10月,北非的盟军空军进入鼎盛时期,P—40、B—24、B—25等飞机不断攻击敌人的仓库,给养中心和地面上的飞机。10月底,轴心国向西溃散,上述轰炸机不断追歼逃敌,沿公路轰炸扫射德军行军纵队。1943年初,B—25、B—17、B—26等美国轰炸机由“喷火”飞机掩护在突尼斯上空与德机发生冲突,损失较大,但到了3月份,终于制止了德军装甲力量的推进。1944年,更新型的B—25J也投入了这个地区的战斗。从1943年1月起,美国海军及海军陆战队也开始从陆军航空队调拨来B—24、B—25等轰炸机加强自己的海上空袭力量。其中,有248架PBJ—1H和458架PBJ—1J全部投入对日作战,增强了反潜攻舰的势头。中国空军从1943年起陆续接收到131架B—25C、J、H。同年10月,最早配备在中美混合航空团第1轰炸大队(驻卡拉奇集训基地)。后又派第2大队赴印度及美国受训,拟再接收一个大队的B—25,但因战争结束,飞行员均改飞C—46运输机。日上午,中美混合航空团的中、美两国飞行员携手联合执行一项既危险又艰巨的“死亡飞行任务”——轰炸黄河大铁桥。因桥附近有日军 200门高炮守卫,形成一个半径2000米的密集弹幕,飞机作高空水平投弹均未奏效。中午11时许,一号机以40米超低空贴着桥顶投下6颗227千克炸弹,一举截断此桥,二号机未靠近目标便中弹爆炸,机上9人全部牺牲。当一号机带着120处弹孔和机舱内的斑斑血迹勉强飞回西安机场后,机上的飞行员痛哭着抱成一团。1944年7月,在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同时有2656架B—25奔波在大战的各个角落,成为“米切尔”飞机的使用鼎盛期。同年秋季,至少有500架飞行在远东战场上。随着B—24等四发大型轰炸机更多地介入战事,英美军队中的B—25逐渐转用于对地攻击、海上反舰等低高度、高速战术轰炸任务。B—25是美国在大战中性能最好、使用最广泛的双发中型轰炸机,它极其强大的自卫火力和较充裕的载弹量给飞行员留下了良好的印像,B—25在无数次战术轰炸作战行动中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1818 工分:8350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大战爆发时,已有几十架Ju88在空军30团试用,但戈林急于看到这种“神奇轰炸机的强大威力”。于是引出了一桩大笑话:当时的英国舰队早已成为德国人的眼中钉,德国空军(当时海军飞机极少)在海上的反舰作战积极性并不亚于皇家空军。日,4架Ju88正巧飞到皇家海军的“皇家方舟” 号航空母舰上空,队长弗兰克下士在俯冲投弹中隐约发觉有一颗500千克的炸弹似乎命中了船舷,于是德国宣传机器便迫不及待地宣布此舰已不复存在,当然事实并非如此。此后事态的发展是可以想像的,无比尴尬的弗兰克下士几乎想要自杀。10月17日,又一支4机编队去突击大型锚地斯卡帕弗洛港,击沉“公爵”号战列训练舰,这才使Ju88真正出了名。到10月底,反复攻舰行动终于迫使英国舰队撤至苏格兰西海岸。日下午,敦克尔刻大撤退进入关键时刻,西线德军1000余架轰炸中的不少飞机投入了这里的战斗。第2航空队的Ju88协同三个大队兵力的Ju87攻击机反复向海面上的盟军船只投弹,当即击沉驱逐舰3艘,重创7艘。并使英国的“发电机作战计划”遭到麻烦。6月1日,蜂涌而至的Ju88 和He111又在海滩上和浅海区播下一片火海,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包括老式的双翼机不得不倾巢出动进行抵抗,此战役终于以拯救出33万英法士兵而宣告成功。在这一年夏季召开的卡林哈尔会议上,德空军当局作出了优先生产Ju88的决定,这一决策为后来的对英作战提供了物质保证。当时流行的观点是:宁可省下钱来不去造一架重型轰炸机,也要多造二、三架Ju88。这种片面的看法实际上断送了德国四发动机战略轰炸机的前途。8月13日,Ju88共80架越过海峡向英国的奥迪卡和法恩巴勒两市投下第一批炸弹,二天后天气转晴,又有2000多架Ju88、He111和Do17空袭了英伦三岛,但遭到974架次英国战斗机的殊死抵抗,Ju88性能再好,但在吐着八道机枪火舌的“喷火”战斗机面前,还是无法招架。10月16日,当依靠地面雷达引导战斗机升空拦截的战斗模式还远远未被人们所熟悉的时候,德空军第2团6中队队长贝克少尉就已成功地驾驶Ju88的战斗机改型,在“富雷雅”雷达系统的诱导下,首次于夜间以百米近距击落了一架英国轰炸机。此后一年间,这种大型夜间战斗机常常声东击西地袭击着飞进德国的轰炸机,同时也验证了战斗机的机载雷达。1942年后,随着皇家空军夜间空袭的加剧,迫使更多的用Ju88改装的夜间战斗机投入战场,并以其留空时间长、火力凶猛而在本土防空作战中独树一帜。1942年春天,随着大西洋冰面的融化,德国人对轰炸机挂着鱼雷去寻找海上猎物的做法越来越感兴趣。在长期的海上空中封锁作战中,海比希尔大队长获得了一枚剑柏叶骑士十字勋章,因为他率领的14架Ju88在日傍晚沿夕阳方向接近目标,然后俯冲到500米低空扔下炸弹,并贴海飞行脱离,一举击沉“黑豹”号和“基普林”号战舰。这次成功的攻击让海比希尔出了名,连英国报纸也呼其为“飞行家”。然而英国特工组织并不欣赏这样的幽默,很快派人潜入伊腊科林机场,把该大队的Ju88炸了个人仰马翻。同年6月,Ju88从希腊和克里特调往北非支援隆美尔的装甲兵团。11月底,另有一批Ju88又充当起运输机的角色,为斯大林格勒郊外被围的33万德军空投补给品。1943年7月,德国空军开始执行独特的“寄生树”作战计划:被装填进3~4吨炸药的无人驾驶Ju88驮着一架Bf109或Fw190战斗机,由战斗机上的飞行员操纵“母子机复合飞行体”飞往目标区,然后双双脱离,Ju88冲向目标,进行有控制的点目标空袭,而子机返航。但因飞行途中不便作机动飞行,这样的空袭方式未大量推广,但仍可视作一种原始的“导弹攻击”。这一年秋天,一批Ju88A—2挂上重1000千克的大炸弹参加了被称作“野山羊”行动的对英国的最后一次夜间空袭……Ju88是深受德军青睐的双发多用途中型轰炸机,性能良好、战斗力强、野战适应性好,因此,被广泛用于俯冲和水平轰炸、鱼雷攻击、布水雷、侦察、运输、海上巡逻与反舰、反坦克、通信连络、前线指挥及特种作战等各个方面。Ar234闪电(ARADOAr234Blitz)Ar234是世界上第一种可实用的喷气轰炸机,但它却诞生于大战后期。1941年初,阿拉多飞机厂的设计师布尔梅博已在设计一种装备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单座高速侦察轰炸机。1943年3月,容克公司已能为喷气飞机提供“尤莫”004型喷气发动机。装这种动力装置的Ar234飞机的原型机成功地作了试飞,日,Ar234作为轰炸机第一次不依靠螺旋桨的拉力飞上了蓝天。在最早的试飞中,飞机是被一个小车托着从跑道上滑跑起飞的,离地后小车留在地面。而着陆时则放出简易滑橇降落在跑道上。7月27日,原型2号机Ar234V2也投入试飞。在原型3号(V3)机的外侧机翼下,曾加装过2台瓦尔塔助推火箭协助起飞。V4和V5原型机只是改装了“尤莫”004A和004B发动机。原型机共有8架,均不自带起落架,它们后来统称Ar234A。其中V6和V8两架又改装性能更好的BMW003A—1喷气发动机,每架4台,每2台合用一个发动机短舱。Ar234采用正常布局,近圆形截面的机身上装一副梯形上反上单翼,翼下方左右各挂装一个发动机短舱,因此进气与喷气均不受阻拦。机尾有一套普通的梯形尾翼。机身头部是卵形全透明座舱,无突出风档。前三点单轮起落架可全部收入机身内,故主机轮横距很窄。在发动机短舱下,各有一个炸弹架。Ar234B加装了前三点起落架,是走向实用的型号。Ar234B有四架原型机供试飞研究,它们是Ar234V9~V12号。V9最大时速已达895千米。V10和V12座舱不密封,它们发展出远程侦察机Ar234B—0和B—1改型。1944年,最多可挂1500千克炸弹的Ar234B—2高速轰炸机改型研制成功。到战争结束时,Ar234B系列共生产出210架,在西部(欧洲)战场多次用于侦察和轰炸。Ar234B—1与B—2型飞机令人感兴趣的地方是后机身下部各装有固定20毫米MG151/20型机炮一门,但炮口朝向后方,飞行员可通过头顶上竖立着的潜望镜式轰炸、射击瞄准器向后开炮击退追踪之敌机,这不愧为一大新奇的发明。Ar234B—2在机身中段下方可半埋半露地吊挂一颗500~1000千克的炸弹,发动机舱下可另挂250~500千克炸弹各一颗,总挂弹量千克。B系列改型之后又发展过不少有趣的试制型号。如Ar234V13,装有4台BMW109—003A—ⅠTL型喷气发动机;V16型装2台混合式火箭喷气发动机,它们由喷气发动机BMW003A—1和BMW109—718液体火箭发动机组合而成,而且外翼前缘后掠20度,内翼的后掠角更大,于1944年 10月试飞,最大时速960千米,从地面升至11000米高空仅需3分钟,飞行性能相当于十年后的世界一流战斗机!从Ar234V17号试制机开始,一律改用4台喷气发动机,如将V16加2台发动机后成为V18。从V19号又恢复了先前的平直机翼,但发动机一直是4台。4发动机平直翼的V19号机成为 Ar234C系列的第一架。其后发展的Ar234C—1与C—2分别与B—1和B—2相对应,是高速侦察机或高速轰炸机。C—3是侦轰两用机,装 BMW003C发动机和带4门机炮后用于夜间空战,于是又成了最早的四发动机喷气战斗机!C—4是用C—2改装003发动机改成的轰炸型。C—5又是远程侦察机。C—7从C—5改来,装MG151炮1门、MK108炮2门,属于夜间战斗机。C—8则是又一种改装“尤莫”004D发动机的单座轰炸机。总之, Ar234C包括有从V19到V29的十种左右试制型,它们是C系列飞机各亚改型的原型机。C系列性能出众,并进入了批量生产,但因战争即将结束,只有C —0与C—1两种上了生产线,仅装配出19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1818 工分:8350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同年,第一种批产型Do17E交付部队,成为当时“飞得最快的中型轰炸机”。Do17及其重大改型Do217,是和容克公司的Ju88属于同一等级的双发中型轰炸机(当时也称水平轰炸机,有别于俯冲轰炸机)。Do17的外形具备强烈的个性:从侧面看,机身形同细长的鳗鱼,其背部装有极厚的中等展弦比梯形平直上单翼,素有“空中铅笔”之俗称。翼梢呈半圆形的机翼面积较小,展弦比也较小,因此翼载较高。Do17可在机身内及翼下悬挂炸弹、鱼雷或导弹。2台“布拉莫”323或BMW801或DB603型空冷或水冷活塞发动机对称装在翼下的短舱中。空勤人员集中坐在机头驾驶舱室内,其上下左右配备多门自卫枪炮。在机头前端,有一个用许多块平板玻璃拼接成的“钻石状”投弹瞄准窗。当改成大型战斗机后,机头又改成金属罩半卵形形式,其中安装多门前射枪炮甚至雷达。除Do17V1~V9共9架原型机外,还在评价试飞前期阶段发展试制过11种不成熟的改型,如第一种轰炸型E,侦察型F。另有一种出口南斯拉夫的 Do17Ka—1与Kb—1型,改装法国的980马力依·隆14NO发动机。1939年南仿制成功,有70架投入抵抗德军入侵的战斗。Do17M—1改用 “布拉莫”323/327空冷发动机,可挂弹1000千克,Do17P—2恢复使用水冷BMW132N发动机,专门用于侦察。Do17L又改用“布拉莫” 323P发动机,Do17R采用DB600—601发动机,单台功率1100马力,时速532千米,为Do17中飞得最快之改型,其中4架涂上民航标志,从事间谍飞行。Do17S—0是从P—2改来的侦察型,流线形机头,4名乘员。Do17U—0是5人乘员组的改型,用于作编队向导。上述诸改型产量很少。真正大量生产和使用的是Do17Z,该机于1939年投产,装空冷“布拉莫”323型发动机2台,扩大了驾驶舱容积,机头变粗。其中Z—1是大型战斗机;Z—2是改装1010马力“布拉莫”323B发动机,载弹量从500千克增至1000千克,装备7.9毫米机枪3~8挺的轰炸机;Z—3为侦察机;Z —4为驾驶教练机;Z—5为Z—1之改良型,有海上迫降救生装置。Z—6装上了Ju88C—1轰炸机的机头火力系统,仅一架,用于夜间截击试验;Z—10 是从Z—6发展而成的远程夜间截击战斗机,装20毫米炮4门,7.9毫米机枪4挺,也有带搜索雷达的,乘员3人。1940年年中,Do17Z停产,使用到 1941年,总产量506架,其中纯轰炸型466架。Do215是计划卖给南斯拉夫和瑞典的Do17Z,但一律改用1075马力水冷DB601A发动机,1938年试飞,1939年8月因开战,遂将计划援助瑞典的首批18架Do215A—1更名Do215B—0与B—1,供德军自用。B—3有4架,于1940年全部援苏。B—4是侦察改型,B—5为夜间战斗机,带红外夜视仪,共20架。到1942年,Do215共制造过101架。Do17真正作脱胎换骨的大规模再设计的改进型是Do217。Do217在航程、战斗力(载弹量)、自卫能力和生产简便程度诸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其研制始于1937年夏天,1938年8月试飞(一说10月4日,一说1939年9月)。它的第6、第7架原型机改装空冷BMW139发动机后获得定型,并成为后来标准型Do217E—0的基准样机。Do217A、B、C等诸改型均为该机早期验证机,仅供试验用。Do217E 第一种投产的标准轰炸机,1940年12月试飞,继E—1之后,亚改型E—2增设了上部电动炮塔和机身尾锥花瓣形减速板,但后者未获成功,因而使Do217未能实施俯冲轰炸(否则速度太快易发生空中解体)。E—3增加了机重,E—5可挂2枚Hs293型火箭助推可制导滑翔炸弹(空对地导弹雏型)。Do217可挂4颗250千克或2颗1000千克炸弹或鱼雷,巡航时速净增100千米,极限总重可达16500千克。Do217是重火力战斗机(利用大机身装备多门枪炮)。半卵形透明玻璃机头内装有4炮4枪,保留原机腹弹舱(内可携副油箱),至1942年共生产出157架,用于防御敌重型轰炸机夜间来袭。Do217K 用曲面玻璃换下了机头的一块块平板玻璃,构成一个圆滑透明的投弹瞄准舱,它是Hs293和FX1400可控滑翔炸弹的载机,一部分机尾加装7.9毫米遥控双联机枪座,可向后作“洒水壶”自卫射击。Do217M 改装DB603A发动机,用途同K型。Do217J 机头装8门炮,是用E型改装的夜间战斗机。Do217N 用M型改装的夜间战斗机,机腹射击舱和断阶造形圆滑,一部分加装“斜乐曲”向上方向斜射的机枪或截击雷达,J与N型共生产364架,均用于夜间防空,目标当然是英美四发动机重轰炸机。到1944年为止,Do217各改型累计生产1730架,其中战斗机364架,侦察机99架。值得一提的是机腹弹舱内装三台照相机和一台专为座舱增压用的带二级涡轮DB603T发动机的高空侦察机试验改型Do217P。传说它曾在13800米的高空飞出了时速785千米的活塞飞机空前绝后的(非正式)世界记录。1943年,该机开发中止。Do217的尺寸放大型是Do317,它有一个明显粗壮的透明蛋形机头座舱,1943年造出第一架,仅试制过5架,全当作了导弹载机。1937年2月,作为德国对佛朗哥政权的又一批军援,有15架Do17侦察轰炸机飞抵西班牙的内战战场。同年夏季,Do17E作为新式轰炸机首次在德国空军服役,半年之内,Do17E已替代下陈旧的Ju86D型轰炸机和由Ju52运输机改装的轰炸机。1939年,欧战拉开帷幕,德空军已拥有23个中队的远程侦察机和30个中队1180架中型轰炸机。在轰炸机中队里,各配备18架He111和11架 Do17以及1架Ju86。最早参战的Do17约有370架,其中Do17E占212架,其余为M型及少量Z型。另有263架Do17侦察机也投入战斗,大都为P型,它们成为进攻波兰、法国及1940年后空袭英国的主要战略力量。如在日空袭华沙时,有400架飞机(内Do17有百余架,大多为Ju87)投弹632吨,市中心火焰冲天,烟柱高腾到3500米,给波兰的政治和经济造成巨大打击。初期生产的Do17在飞行性能和载弹量方面均不比He111好多少,但飞行机动性不错,所以能作低空地形跟踪飞行,有利于突防,也有利于搞突然袭击。Do17虽不属于俯冲轰炸机,但能以600千米/小时的高速度作缓坡度俯冲,可藉此摆脱战斗机的追击。在德军席卷低地国家的日子里,Do17打头阵轰炸了马其诺防线,而低空偷袭正是它的强项。等法国有所反应,机群已掠过马斯河岸。飞机向前线12个机场投弹,许多刚刚买来的“布莱海姆”轰炸机被挨个报销。法军一下子损失了300架飞机。5月27日,敦克尔刻大撤退开始,从遥远的莱茵——梅茵飞来的一批批 Do17向已经浓烟滚滚的海滩扔下几百颗炸弹,其中属于第3航空团的12架Do17还炸毁了一片油库。6月3日,“鲍拉行动”开始执行,Do17又直奔巴黎进行狂轰滥炸,其间,Do17仅损失5架。日,戈林元帅不得不反省地说:“之所以英国能肆无忌惮地夜袭德国,正是抓住了我们缺乏足够的夜间战斗机的弱点。”他急令法克上尉火速组建第一个夜间战斗机飞行团。7月19日,又下令扩建一个夜间战斗机师,其中一个大队就使用由Do17或Ju88等轰炸机改装的重型战斗机。它们与Bf109、Bf110战斗机互相取长补短、协同作战。Do17因飞得远,火力猛,专用于把英国轰炸机消灭在起飞基地外围地区,而Bf109轻战斗机则守候在本国边界上空。在8月份的“鹫日”行动中,Do17不断空袭英国各地空军基地,炸毁不少军用机,还破坏了肖特飞机厂的厂房,使数年后有可能对德国形成巨大威胁的“斯提林”战略轰炸机的生产不得不往后推迟好几个月。9月7日,又有300架Do17和He111在600架战斗机掩护下沿泰晤士河一路北上,到处施虐,先是击中了黑汶的油库,又直扑伦敦港五大码头,一时间船沉桥断,巨型起重机倒在水中,水面上的油膜被引燃后又成为后续空中梯队的目标标志,不一会儿,东部街区顿成废墟。戈林兴奋地狂叫:“我们一拳击中了敌人的心脏”。此后一周的空袭,又使伦敦2000人丧生,一万余人受伤,连续长达50天的空袭造成了很大的破坏。1940年11月,德军再袭考文垂市,Do17E等449架轰炸机再一次得逞,仅有1架在拉夫伯勒附近被高炮击落。1942年后,Do17逐渐让位给更先进的Do217或Ju88改型,3、4月份,头部装8门炮和拥有雷达的Do17J—1和J—2夜间战斗机被派往前线机场值班,到夏天,更先进的Do217N—1和更流线形的N—2夜间战斗机也相继参战,它们在航程火力和夜间搜寻目标能力方面比单发动机的战斗机要强得多。这些“大型”战斗机一直用到1944年7月。日,一架Do217用无线电遥控的滑翔炸弹(相当于今天灵巧炸弹之原型)炸沉了停在科尔西卡湾内的正准备向盟军投诚的意大利战舰“罗马”号,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第一例成功地用空对地制导兵器取胜的战例。1944年1月,第2联队派遣Do217M—1空袭英国,这是大战中德国轰炸机最后一次空袭英国。Do17、Do217和Ju88、He111一样,都是依据“高速度可致使敌战斗机拦截失效”的幼稚理论研制出来的中型中、远程双发轰炸机,由于 Do17/217总体水平未达到一流的程度,所以产量在德国轰炸机中间只能屈居第三,但这种飞机可靠性好、易于维护,尤其是Do217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早期Do17的不足之处,部分性能已接近Ju88,成为德国空军在战争全期一直得到大量使用的机种之一。Ju88(JUNKERSJu88)1935年春天,德国军事当局要求研制一种高速双发中型轰炸机,设计师W.H.埃巴斯和美籍专家A.嘎斯纳很快合作设计出一架样机来,但却又双双神秘地失踪了。于是该计划委托容克飞机公司继续执行。日,Ju88的原型机试飞成功,并以优良的性能击败了竞争对手拿出的Bf162和Hs127等方案。日,Ju88获得大宗订货,由于当局对它倍加器重,所以动员了阿拉德、道尼尔、亨克尔等五家工厂同时生产这种飞机。1939年3月,原型5号机(Ju88V5)在国际航联监督下创造出载重2吨,在1000千米航线上平均时速517千米的世界记录。全金属半硬壳结构的Ju88采用正常气动布局,空勤人员集中坐在机头明亮的驾驶室里,机头的投弹手有多块平板玻璃组成的瞄准窗可供对地观察,后期也有封闭式机头,内装雷达器材。与德国其他中、大型军用机一样,Ju88也有一个长长的稍偏右安装的机腹船形吊舱紧贴在机身下部,用于放置对地攻击武器的控制器材及自卫机枪枪座,大型炸弹或大型武器仍须挂在翼下。Ju88采用悬臂梯形上反下单翼,外形形状多为直线,并装有限制俯冲速度的减速板和一对大直径圆筒形的发动机短舱,内装2台水冷“尤莫”211或213发动机,也可装2台BMW801系列空冷发动机。由于水冷发动机采用头部环状散热器,所以从外部看发动机短舱外形都像空冷的形式。发动机的多样化适应性,可不受供货的影响。Ju88与大多数德国军用机一样,改型颇多,主要有:Ju88A 轰炸机基本型,除飞行员、投弹手和射手兼机械员之外,比原型机多了一名射手兼通讯员,共4人。为适应俯冲轰炸,翼下安装了爪状挂弹架,作为水平轰炸机,可在机腹内弹舱中带50千克炸弹28颗,远航时可改挂油箱。其中的Ju88A—4翼展延长1.7米,火力与速度都有提高,中空“净形”条件下最高时速470千米,是当时飞得最快的中型轰炸机;A—6的稳操性能突出,允许“松杆”飞行。当俯冲后拉起过程中仍可作机动动作,提高了生存性;A—10、A—11均属热带作战型;A—14、A—17可用于攻舰;A—15可挂巨形吊舱。Ju88B 将投弹手席、驾驶室和吊舱都兼容在一个大大的透明蛋形机头座舱中,方便了互相联络与协调,外形易于辨别,其中一架背部试装动力驱动炮塔,即Ju88E。Ju88C 白昼重型战斗机改型,撤去机头投弹手舱,装有7.9毫米、13毫米和20毫米枪、炮4~6门,按武器不同之组合,又派生出多种亚改型,产量不小。Ju88D 侦察改型,也含海上(雷达)搜索改型。Ju88G 夜间战斗机改型,用水冷或空冷发动机。垂尾尖从圆改方角形,机头及机腹装多门机炮,机背有“斜乐曲”20毫米双联炮,专打敌轰炸机下腹。 G—7亚改型则拥有6门机炮,并首次安装FuG240型厘米波机载搜索雷达,由光滑的机头雷达罩替代了过去FuG218或FuG350型雷达老式的鹿角状天线组。Ju88H 远程侦察改型,利用放长3.3米的Ju88D的机身加上G型的机翼混装而成,油箱扩大,航程可达5000多千米!带三部照相机和一部FuG200雷达,产量很少。Ju88P 反坦克攻击机改型,在腹部大吊舱中装1~2门75毫米KWK39型反坦克加农炮,危急中可投弃后轻装逃命,但终因过于笨重而未大量生产。Ju88R 从Ju88C—6b改成的夜间战斗机,装2台1700马力BMW801MA发动机,最高时速净增80千米,机头装FuG202雷达和4门20毫米炮,是拦截大型飞机的优秀机种。Ju88S 高功率、机体轻量化的轰炸机,1944年初出现,机头投弹手舱由梭角型玻璃头改为半球状曲线玻璃头,乘员减至3人,撤去保形吊舱、减速板及部分装甲板,甚至只带一挺13毫米机枪用于自卫。发动机带有GM—1加力器,在7200米中高空仍可保持1430马力。在8000米高空时速可达610 千米,成为靠速度求生存的轰炸机。Ju88S—2又在机腹加一个大鼓包,将外挂炸弹全包起来,进一步减少阻力。近似于Ju88S的Ju88T在战争末期刚刚问世。Ju88各改型总产量为15000架,其中9122架为轰炸机。Ju88的大改型是强火力高速轰炸机Ju188。由Ju88B—0发展而来,也采用颇具特色的大型蛋形全透明机头座舱,机头顶部第一次安装13或20 毫米动力机炮炮塔,用于对前半球目标的射击。翼梢呈尖削的三角形状,有点像今天被扳平了的翼梢小翼。飞机翼展和尾翼面积扩大,机头另装一挺20毫米机炮,机身背部和腹部各装机枪一挺至二挺。其中的Ju188S 改型拥有高空增压舱,在11700米同温层高度最大时速可达690千米!Ju188A与E型分别改装“尤莫”213A—1和BMW801G—2发动机。Ju188共生产1036架,其中578架专用于夜间空战。Ju288是“BOMBER—B”计划的产物,Ju88的后继型号,全机重新设计,1941年1月试飞,后因技术不过关,工程下马。Ju388是Ju188的座舱增压改良型,适应高空飞行,改善飞行员工况。1943年9月开始研制,也可选用两种不同的发动机,装2台带高空增压器的 BMW801TJ发动机时,起飞总功率达1800×2马力。在12300米高空最大时速600千米以上,性能不亚于欧美同类飞机。Ju388J、K、L三改型分别用于夜间空战、轰炸和侦察。Ju388产量为103架。Ju88、188、388型产量高达16425架,是大战中产量最多的德国轰炸机,为其他机种的1~5倍,也是德国军用机中产量居第三位的机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1818 工分:8350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按功率、自卫火力配备方式和装甲程度、轰炸兵器之选择及用途的变异,又派生出从He111P—1至P—6和从He111H—1~H—23等二十九种亚改型。使全机机枪数量从3挺增至6挺不等。而其中He111H—6又成为一种“标准改型”,1941年底投产。该型机可在机腹并列挂装LT.F5b型鱼雷 2枚,各重930千克。机头改装20毫米MGFF机炮,是反舰轰炸机,1942年6月停产。自P—4和H—4之后,又可在机腹炸弹舱不使用的情况下在机外挂大型兵器,或在内部弹舱中挂临时油箱。还设计了一种扁箱形的保形通用外挂炸弹吊舱。H—8又加装了“切索器”,可切断敌国防空阻拦气球垂吊的系留钢索,为机群开道。H—11的机身侧面改装7.9毫米MG81Z机枪,飞机背部改用球形动力炮塔,内装13毫米口径MG131机枪,机腹保形吊舱后端也改用7. 9毫米双联装MG81Z机枪。H—16是一种“后期的标准型”。保形吊舱不设机炮,但飞机头部有20毫米机炮,左腹下有ETC2000挂弹钩,可挂500 千克炸弹。H—18型增加了装甲,添加了FuG351型电台和Peil—GV型测向机,专为夜间编队导航。H—20型是多用途机,载弹量大于2吨,经部队现地改装后,可挂2个大弹箱,即成为H—20/R1型。而H—20/R2是空运兼空中牵引机;H— 20/R3或R4是夜间轰炸机。这种对飞机临时改装的做法在德国空军前线基地很流行。H—22则是V—1导弹的空中发射母机。He111Z是将2架He111并联拼装合二为一的双机身五发动机特别改型,拥有900升油箱4个。1943年后用于牵引Me321等型号的大型运兵滑翔机,投入东部战场机降作战。西班牙CASA工厂仿制的He111H—16侦察/轰炸机改称作P.211—D。装1600马力“梅林”500型发动机2台,使用到1959年为止。截止到1944年,在九年时间里共生产出7300架He111,其中战时生产了6600架。1937年2月,刚刚服役的He111B即被派往西班牙内战战场投入试用,后又调去He111E。日,赶制出来的570架He111已占德军第一线轰炸机之半数,其中包括B、E、F、J四种改型。日晨4时45分,德国入侵波兰,有2支部队的180架He111协助Ju87等飞机率先攻入,空袭了华沙及2处机场。此后数周,He111不断出击,然损失也较大9月26日,9架He111与4架Ju88轰炸机首次攻击北海上的英国本土舰队,战果不明显。10月28日,1架He111被皇家空军飞行员凯勒击伤后迫降,成为第一架被英国俘获的德国飞机。1940年,德空军第二、三航空队已拥有1120架He111及Do17型轰炸机。被用于支援A、B两个集团军。作战区域为荷兰、比利时及中央地区。为对付荷军之反抗,57架He111于5月14日下午向马斯河北岸荷军据点发起攻击,共投下97吨高爆炸弹,大火危及鹿特丹市,使该市建筑倒塌一半, 900人死亡。此次空袭因平民遭到无辜涂炭而被世界各国谴责6月3日,He111、Do17和Ju88三种著名的德国轰炸机在电子干扰协同中空袭了巴黎市,是大战中德军对法国实施的唯一一次战略大轰炸,又称“鲍拉行动”。300架轰炸机参加了行动,得到200架战斗机的掩护。11月14日,第100大队中2个中队的He111参加了轰炸英国城市考文垂的行动,编队依靠“X—蜡膏”无线电导航设备引导到目标上空投弹,令市中心变为一片火海,给后续大机群标明了目标方位。449架其他飞机又扔下394吨炸弹、56吨燃烧弹和127枚定时炸弹,造成554人死亡,864人受伤,毁损50000间民宅和500家店铺,使12家飞机零件厂减产20%,市政公用事业瘫痪35天,被人称作是一次现代化战略轰炸的雏型。同年夏秋时节,第十航空军参谋长哈林豪森少校及首席作战参谋科瓦列夫斯基上尉首创了He111轰炸机的“飞镝战术”。即从目标正侧方240米处以45 米超低空进入集中投弹,让8颗250千克炸弹以间隔小于8米的精确度袭击水面舰只。数月间,此战术共击沉十多万吨的英国舰只。1941年初,He111投入苏伊士运河巡逻飞行,间隔时间仅30分钟。1月10日炸伤过“卓越”号航空母舰6月22日凌晨,德军大举入侵前苏联,有几百架He111升至5500米高空,飞行员吸着氧气,以临界安全高度进入敌境,轰炸了机场等目标,其时,Ju87则从低空攻击地面上的飞机,至中午,共炸毁苏机800架7月21日夜,127架He111和Ju88又首次空袭了莫斯科,沿途受到300盏探照灯的追踪,但仍投下常规炸弹104吨和46000颗燃烧弹。不过,真正钻入市区投弹的只有55团2大队的那些He111。到年底,共对该市展开过76批次空袭,He111充当了主要角色第5联队中挂鱼雷的He111组成了著名的“狮子”联队,专门攻击盟军舰船。在攻击前,先由BV138侦察机打前站,然后由He111等飞机以多方位超低空同时进入方式进行投弹或鱼雷攻击,曾击沉包括4841吨级“纳伐里昂”号货船在内的几十条舰船,9月13日下午,该联队24架He111在袭击PQ —18船队时未遇太大抵抗,20—30条鱼雷先后投入海中,仅8分钟就将45000吨船只击沉,而He111仅损失了5架,另有6架受伤。该年度第四季度,部分He111与Ju88轰炸机开始代替Ju52临时充当运输机使用,向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第6军实施补给,在2个月内,飞机从编队全天候出动到单机突防,不断往返于冰天雪地之中,每天只能完成运输指标的1/5~1/6。不久,士兵们只能杀马充饥,不断有人冻死或饿死。日,当2架He111再次飞临这片被围阵地时,再也找不到空投对象,原来,德军已向苏军投降。德国人共损失488架运输机,而He111占了165架。1943年春,德军曾动用He111与Ju88作过几次所谓的战略轰炸,如对前苏联军工重镇进行了袭击,并获得一定程度的效果。可是德国人并未坚持这样的大规模空袭,只一味实行零打碎敲的战术袭击,然而苏联军火工业不断发展壮大。1942年底,He111的轰炸任务已降至次要地位,因为飞机日益显得陈旧起来,于是大部分转为海上作战或特别作战。1944年春,前苏联为英美联军的“穿梭轰炸”计划提供了波尔塔瓦机场,6月21日,200架He111和Ju88由He177轰炸机领头于3000 米中等高度投弹攻击了该机场,至次日凌晨2时15分,共投弹110吨,击毁机场上的B—17轰炸机47架,击伤26架,烧掉40万加仑汽油,而地面 28000发高射炮弹竟无一命中空中目标,德军空中编队扬长而去,一次有组织有秩序的奇袭造成盟国巨大损失6月22日,是He111飞机最后一次得逞的日子,共炸毁波尔塔瓦停机坪上的B—17共43架、P—51共15架7月底,第3联队的He111H—22开始悬挂Fi103型(即V—1)导弹从荷兰起飞从空中袭击伦敦,先后投掷此种导弹1200枚,成为战争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空对地导弹袭击战。当时,He111还试用过Hs293型空对地导弹,但数量极少。由于德国忽视了对重型轰炸机的发展,所以轻、中型轰炸机He111、Ju88和Do17只能执行近、中程有限度的空袭。虽然He111早已过时,但因后继型号He177迟迟未形成大批生产的能力,所以仍不断得到了重用,He111于是成为大战名机之一。Do17/Do217(DORNIERDo17/Do217)1932年7月,一向以制作水上飞机著名的德国道尼尔飞机厂应陆军兵器局的招标要求,投入双发中型轰炸机的研制。日,Do17的原型机试飞,为掩人耳目,前三架作为6座型客运兼邮政飞机交付汉莎航空公司试用,但终因客舱“过于狭窄”而遭退货。试飞员上书当局,“建议”改成轰炸机。1935年,作为轰炸机方案,改为双垂尾,以便确保后方射界,又改装了机舱,以便装入炸弹架。原型4号机是以轰炸机的面目出现的,并在1937年的慕尼黑军用飞机国际大赛中作了载重一吨,时速500千米,绕飞阿尔卑斯山的出色表演。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8条记录]&分页: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著名轰炸机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轰炸机落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