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为中心 发展理念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

您现在的位置: >>
&& 详细内容
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草根情怀”
来源:始兴县档案局作者:陈文日期:日
人参与,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来源于21世纪中国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深邃睿智,往往用朴实简单的言语表达,深接地气,充满了&草根情怀&,党员干部在学习时,要深刻领悟,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以中国梦托举&草根梦&,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草根的梦。何为&草根&,可泛指群众的、基层的、平民百姓的意思。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说到底,是属于群众的、平民百姓的。习近平的发展理念从来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无论是山野村夫,还是&北漂一族&,无论是贫苦群众,还是城市白领,都是习近平关注的对象,&草根&始终牵动着他的心。因此,我们在理解中国梦时,要看到始终牵挂在习近平心中的&草根情怀&,各级领导干部要心系草根、服务草根,时刻把群众冷暖记挂心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看基层群众是否达到小康,习近平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我们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群众是否真正得到实惠,群众生活是否得到改善,群众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目前,我国打响了扶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走出了中国特色,其最终的成效,关键还是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就体现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就告诉我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毫无疑问,这里的&人民&自然也包括草根阶层。只有把最基层的民众的福祉记挂心中,促进最广泛、最深入的发展,我们党的事业才能算取得&合格&成绩。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在&赶考&,需要全党同志的众志成城,实干兴邦。
着力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草根阶层无疑是我们最应关注的人群。要求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等各方面向基层倾斜,向草根倾斜,多做学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要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坐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内求发展、求稳定,对外求合作、求共赢。
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以深化改革为统领,最大程度维护&草根利益&
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强调我国的法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司法公正。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国人民的积极参与,可以说,只有包含草根阶层在内的全体人民学法、用法、尊法、守法,才能说依法治国取得了基本的成效。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是我们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党的建设一刻不能松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只有从严治党,建设一支&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干部队伍,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要扩大人民民主,必须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弘扬先进文化。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弘扬先进文化事关每一个中国人,只有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草根情怀&其实就是人民情怀,他的中国梦是与亿兆百姓相通的,他的心是与&草根&相连的,党员干部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时,要时刻掌握和领悟他的为民情怀,深接地气,不断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而奋斗。
上一篇:[ 08-29 ]
下一篇:[ 11-16 ]各市站点:
最新公告:
合格党员要唱响三种“好声音”
来源:共产党员网&&发表时间: 星期五
编辑:李炜&&(本文阅读:次)
相关阅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关注新华网
  ——关于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一步步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当前,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原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日益迫切。面对这种新变化新情况,再坚持粗放发展模式、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显然行不通,必须确立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只有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只有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才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只有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只有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才能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引领和指导发展实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每一次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的创新和完善,都推动实现了发展的新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责任编辑:
新发展理念构成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
五大发展理念生根落地,必须找准着手处,明确发力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警句对于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来说,就是要使思想形态的理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警句对于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来说,就是要使思想形态的理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4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时指出,要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中国西藏网微博
中国西藏网微信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经济日报 编者的话 】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强调最多的是人民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要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这个政治立场始终贯穿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过程中。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发展中出现的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突出问题,以对党和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段文字表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创造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的依靠主体、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的具体目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作为党员和党的干部,都要经常思考和解决好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留下什么的问题,决不可为个人或少数人谋私利,而应该始终坚守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家园。&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敬畏人民,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说,&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我们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我们党的根基永远坚如磐石&。工作成效的好坏由人民来评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反映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写照。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治理起来相当不容易。&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社会的日常运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执政党的建设管理,都有大量工作要做。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的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习近平总书记这番话语,充分反映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那就是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当前,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实现的期限越来越近,人民的期待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具体。面对人民希望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各级党的组织和政府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确立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原则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新趋势,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新发展理念聚焦当前中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与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的期待与诉求,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特别是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与人民幸福之梦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紧密关联。其思想内核和实践方向,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坚持这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就一定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书写新的辉煌篇章。(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明生 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编: 常薇溦)
用户名密码
48小时点击排行
开展“厕所革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
食品药品安全工程是保证群众身心健康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墨竹工卡县采取...
近日,城关区卫计委计划生育办公室以“敬老月”活动为契机,组织辖区家庭医...
近段时间以来,西藏各地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
近日,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迎来藏历新年。从12月19日即藏历十一月一日起,普...
走在古老的八廓街上,大昭寺北面的“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庄严肃...
12月18日晚,由康巴卫视主办、四川香巴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都福莲文化传...
近日,经过中国音乐家协会三轮推选,中国文联作出《关于授予才旦卓玛、陈钢...
30年前的1987年,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北京西黄寺创立,是专门培养藏传佛...
中新社记者20日从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获悉,当地委托第三方机...
近日,由迦秀o边巴次仁画师创作的以仓央嘉措诗歌为题材的唐卡作品亮相第七...
为切实增强寺庙民族工作人员“四个意识”,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和创...
时隔两年,记者再访然乌湖,然乌湖国际自驾与房车露营营地已安静地坐落在湖...
开展“厕所革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
本届畜产品展销会以“政府搭台、‘社企’(合作社与企业)参与,加大出栏、...
为全面提升市民旅游文明素质,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展示城关区良好形象,20...
刚送走了林芝工布新年,时隔一个月,就迎来了阿里地区普兰新年。今年12月1...
没有权威数据统计过,有多少对夫妻同时参加了驻村工作。第四批驻村工作展开...
西藏是山的故乡,拥有富集的山峰资源,世界最著名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就在...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形成了独特的雅丹地貌,每天傍晚时分,落日余...《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八、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关于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日08:20&&&来源:
原标题:八、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关于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一步步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当前,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原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日益迫切。面对这种新变化新情况,再坚持粗放发展模式、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显然行不通,必须确立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只有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只有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才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只有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只有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才能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引领和指导发展实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每一次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的创新和完善,都推动实现了发展的新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3.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新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坚持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协调发展具有一些新特点。比如,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水平发展;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协调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协调发展就是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要看到现在搞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同以往有很大不同,总体上有利因素更多,但也面临更深层次的风险挑战: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但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远;世界经济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但还没有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但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但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体制和力量仍显薄弱。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全民共享,即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全面共享,即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三是共建共享,即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四是渐进共享,即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一定要深化认识,从整体上、从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4.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确立新发展理念,需要不断学、深入学、持久学,从灵魂深处确立对新发展理念的自觉和自信。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意义。同时,还要开展知识性、专业性学习,注重构建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知识体系。通过加强学习,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全过程,落实到决策、执行、检查各项工作中,增强领导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作决策、做工作、抓管控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用好辩证法,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善于把握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渐进性和飞跃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既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又与时俱进、敢闯敢拼。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善于进行交换比较反复,善于把握工作的时度效。
  创新手段,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涉及一系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涉及一系列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贯通的,对中央改革方案中的原则性要求,可以结合实际,进一步具体化;遇到改革方案的空白点,可以积极探索、大胆试验;遇到思想阻力和工作阻力,要努力排除,不能退让和妥协。要深入分析新发展理念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分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法治领域遇到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面对国际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确保我国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风险监测防控能力,做到守土有责、主动负责、敢于担当,积极主动防范风险、发现风险、消除风险。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切实在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发展理念注重解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