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戒色后的因缘福报,人生当福!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佛光緣美術館
台北館─活動刊版
細談「星雲大師全集」編輯因緣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於日上午舉辦一場「星雲大師全集」編輯因緣介紹講座,由《人間福報》總編輯妙熙法師主講,現場50位義工參予。妙熙法師表示:「《星雲大師全集》已經出版了,很多人看到浩瀚的365冊,望而卻步,不知如何讀起,也不知怎樣去深入全集。因《人間福報》也有參與編輯,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讓大家共同了解這套全集。」
《星雲大師全集》的出版,為出版界、佛教界以及佛光山各單位都極為關注的,這套全集是集合佛光山擔任文化工作的法師以及文化界人士約200多人共同參與編輯的套書,一年內要結集出版365冊,是極大的挑戰。
大師一輩子對於文字非常熱愛,曾說過:「一個人因為一句話而受用,乃至下輩子,都會對佛教有好感。透過文字媒介,不只是這個時代、這個區域的人,甚至幾千、幾萬年後,此星球他星球的眾生,也可以從文字般若中體會實相般若的妙義。」因此,妙熙法師強調《星雲大師全集》,是大師累積這一生所有寫作的內容。
透過全集以及妙熙法師內容分享,影響大師一生的關鍵人物:(一)父母給予大師勤勞、不埋怨、不抱怨的好性格;(二)外婆帶領接觸禪堂、念佛打坐種下佛緣;(三)大師的師父,志開上人訓練大師成就了「貧僧」性格。
演講中,妙熙法師有系統的歸納,將大師寫作三大時期:「中國大陸時期」、「台灣時期」、「兩岸時期」,介紹大師創作因緣。套書共分12大類365冊,包含了經義、人間佛教論叢、教科書、講演集、文叢、傳記、書信、日記、佛光山系列、佛光山行事圖影、書法、附錄。穿插著影片輔佐,讓義工們加以了解大師的一生。法師精采的演說讓義工們全神貫注,無不感動!紛紛給予心得回饋:
王月莉:「今天妙熙法師的分享,解開我心中的疑問。就是大師當年如何在雷音寺那麼貧乏的條件下,寫出浩瀚的釋迦牟尼佛傳,原來是《大藏經》,讓大師不僅寫出大作,也在日後弘法中說出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感謝大師,感謝常住,感謝妙熙法師,有您們真好……」
陳美惠:「今天由妙熙法師講述大師全集,能夠再一次了解大師,了解大師的慈悲,大師的無我,貢獻佛教。我們要跟緊大師的腳步好好學習,智慧亦能無形中增長。大師真是我們的良師啊。我們實在太幸福了。」
游慶霖:「大師一生弘法護教的悲願,也讓我們更深入了解大師闡揚人間佛教的理念,一生無我的為佛教奉献,大師是佛光教團的一盞明燈,引導著我們,何其有幸能跟隨他的脚步,一定努力精進,不可懈怠。」
詹世明:「大師全集編輯群,所動用的人力、物力、心力。這眞是一項偉大的文化工程,這就是佛光山的精神,集体創作。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師父上人的慈心悲願,念兹在兹的為佛教,為眾生。身為弟子們更需要跟緊師父的腳步,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尋找內心的名牌」莊志輝巡迴個展台北館開幕藝術分享
人間社記者&陳欣瑜&台北報導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於日舉辦「尋找內心的名牌」─莊志輝巡迴個展開幕,邀請藝術家莊志輝伉儷共同分享創作歷程。台北館主任有法法師掀開序幕致詞歡迎,並表示莊老師於創作上除了有個人風格外,內心的名牌就如同心靈上有佛法,做任何事皆有辦法,即星雲大師所說:「有佛法,就有辦法。」
&創作分享由台北館義工沈金慧為引言人,進行探討老師的創作過程。藝術家表示,自小即熱愛藝術創作,小學即代表學校參賽,因農村社會當時物質缺乏,於回家路上撿到一隻掃把,因而啟發靈感創作出一艘帆船,還榮獲第一名殊榮,自此心中便埋下一顆成為藝術家之種子,理想一定要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17歲當選澎湖優秀青年,為了理想離鄉背井來到新竹,當時落腳於新竹藝術愛好創作聚集地東門市場開啟創作之路。19歲在新竹社教館所舉辦第一次個展,更造成熱烈回響及當時台灣三大報報導。
此次以『尋找內心的名牌』為巡迴創作個展之主題,緣起於2014年北京展出時,當時因海外運輸而經費有限,作品無法太大,創意下將作品『尋找內心的名牌』以九宮格做分割手法創作而成,也為吸引觀眾目光因而採用較為特殊之技巧,將木雕、佛像組合融入作品之中,促使阻力變助力藝術因而多元化,亦因與前來看展之知名天文學者交流中,體悟到人生的無常與生命真諦為何。從作品可讓人看見自己,人生最珍貴莫過於擁有自己的選擇權,內心名牌即是找回自心。
在創作路程中影響自己最深刻的是「佛法」。藝術家表示「佛法」是個名相而已,最重要是如何在生活中運用。佛法為解決萬物之根本,藝術家愛好「佛陀的一生」影片,於創作時因而產生啟發,體悟到佛教所說的「法無定法」,於藝術創作上結合佛法是有絕大的助力,畫出一切萬法也因不執著於點而可變化萬千,創作即面對問題發生理解也因透過創作來沉澱理解,產生誠實與愛然後面對自心。如作品「愛需要一點溫度」,藉由畫中有一男一女城堡、五官來傳遞交流與省思,任何關係皆需用心經營,如畫中之階梯所代表愛是需要一步步經營出來的,一路走來點點滴滴無論在生活或創作,佛法所帶給彼此影響甚遠,以智慧處理問題,真實照見自己,創造自己的價值,你就是名牌!
創作分享後,由台北館主任有法法師代表館方贈送感謝狀,以茲感謝莊志輝老師捐贈銅雕「地藏王菩薩」乙尊,予台北館典藏。此次展期為8/5~9/17歡迎大眾蒞臨參觀,更歡迎大家預約導覽,與藝術家來趟藝術交流及創作探索之旅,透過作品與自心名牌對話。
六祖壇經讀書會-十付囑品報導
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倪靜美
→&妙正法師解說十付囑品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日)由人間福報妙正法師為義工講述六祖壇經-十付囑品,共計32位參加課程。
六祖世壽76歲,說法37年,當六祖即將入滅時,召集弟子,以十付囑品告誡,當時得法嗣弟子有43人,何以還要說法,乃擔心時間久了偏離主體,因而有「十付囑品」。
妙正法師針對以下「十付囑品」為義工們做精闢的解釋如下:
一、何謂三十六對法&
& & & 外境無情五對、法相語言十二對、自信起用十九對,共三十六對法,依此不致離卻頓門禪宗。例如,問明解釋暗,能對比,能超脫出來,才能找到中道。
二、如何成就中道
& & & 中道是彼此和諧不對立;異中求同,同中求異,如人間佛廣納各宗教,但有共識。
三、真假動靜偈的真義如何
& & & 六祖大師:「法性本來無生無滅、無去無來,你們何必為生死動念,修行的人應該要毀譽不動,生死不動」動即生死,靜即涅槃;動即去來,不動就是如來。
四、六祖為什麼不傳衣缽給弟子
& & & 傳衣缽,是傳一人;不傳衣缽,而傳法,更多人得傳法印心(法寶壇經)遞相傳授,就叫傳法。
五、如何修持(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
& & & 三昧意譯,等持、正定,將心定於一處、一境、一種安定狀,行住坐臥都可以參禪。做到深信因果、嚴持戒律、堅固信心、決定行門。
六、禪宗的祖師傳承&
& & & 拈花微笑佛祖傳承
七、如何認識自心的眾生
& & & 眾生與佛,只在一念的迷與悟,眾生不是心外的眾生,正如佛性人人本具,不做外求。所有世間有情無情皆謂眾生。
八、自性真佛偈的內容與意義如何?
& & & 認識自己,見到真性,自心是佛,自性是佛,自己肯定自己,能直下承擔,自己就是佛?
九、禪者如何面對生死
& & & 禪者知道自己的本心本性,是乃「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往無生」因此無懼於生死,視生死如遊戲,就是解脫。
十、六祖和壇經在中國的地位如何
& & & 放下經書,見性成佛,不立文字,以心印心,承擔如來大法。中國佛學特質在禪,壇經乃新儒學思想。
此外,課程最後,妙正法師亦邀請義工們以一句話分享心得,為本次六祖壇經最後一次課程做結語如下:
楊木川: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
李佩華:心平何勞持戒。
王美月:面對自己,遇境界。
陳美惠:機會,人總希望遇見好的機會,但機會是隨順因緣,要及時保握,即使天才,也要比別人付出更多。
陳育忠:儒道佛三家,以寬廣角度看三家,一加一大於二,受益大。如加上頓見一如回到中道。
王月莉:五品,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不在蒲團,在行住坐臥。
蔡秀玫:無常就是希望,積極奮發的意味。
許美琬:自我承擔,自我得救。
劉迎春:學習痛苦、折磨、惜福、結緣,活到老學不了,有行無行。
謝秋屏:肯定自己自性,生死一體兩面,面對身體變化有感,不罣礙平常心。
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自由心證,對事物看待淡薄,未來都是佛。
游慶霖:定慧,自我修行,關照淨化離相,不假外求進而定慧。
夏夢嬌:寧靜中斷除妄念。
何惠卿:至盡其義,善觀因緣,如實面對自己,生活就是禪。
石寶唐:道由心悟,佛不是求不是拜,是行佛,直下承擔。
鄭月雲:一切萬法不離自信,何其自信,本自清靜。
王秋雲:對人事物,起心動念,關照調伏身心。
蘇千惠:外境外相,多即善緣生智慧。
林勳銘:菩提自信,本自清靜。不執兩端,直取中道。
鄭意仙:利根頓跟,法無二法,真理一個。
張雪卿: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當下意念正念心淨則國土淨。
江明鴻:自信,擁抱良心發揮良能,法喜圓滿,回相眾生。
朱美玲:無相偈,菩提指向心密。
麗玉:清淨自己,因緣法關照。
連麗惠:八種心精進自己,平等心、慈悲心、廣大心、空無心、菩提心、感恩心、助道心、惜福心。
黃芳憶:忍耐就是力量智慧。
倪靜美:感謝師父,都能輔以生活的實例,由淺入深,受益良多。
妙正法師在聽完義工們的心得後,表示人生一期一會,歡喜大家掏心分享,尋找自我肯定。大師「一生都是攤在陽光下」,一生光明磊落。每一個人都有不讓人知的缺點,能自我肯定從自心開始。義工們紛紛感到歡喜期待下一次的經典讀書會。
2017暑假藝術美學班
台北館附設兒童美術教室(蘇荷松山教學中心)
暑假招生~免費試上課 (四)下午15:00~16:30
名額有限歡迎來電報名喔!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創意佛誕DIY」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於5月7日下午14:00舉辦「變畫千佛-2017佛誕特展」教育推廣活動,邀請台北館附設兒童美術教室鮪魚老師,帶領進行「創意佛誕DIY」課程,共計19位報名參加。
本次活動主要目的是帶領大家認識敦煌石窟壁畫,敦煌壁畫是一門綜合藝術,對整體建築有裝飾、美化作用,且壁畫包含豐富的題材與內容,鮪魚老師以各式圖例,說明從前敦煌石窟壁畫中的特色,例如「佛菩薩像」、「飛天」、「伎樂天」、「藻井圖騰」等,介紹其線條勾勒方式及用色方法等,以生動活潑的示範讓大家體會佛教藝術之美。
課程中以仿錫雕方式,鼓勵學員們在臨摹中亦加入自己的創意,呈現出各自獨特風格的佛陀造型,完成後閃亮的佛陀影像,開始逐漸一一浮現出來,令人為之驚艷!學員們臉上也露出滿意笑容,展示起得意的作品。
「變畫千佛-2017佛誕特展」展期即日起至6月11日止。歡迎大眾蒞臨支持小孩的佛教藝術!
鉛筆刻劃中
以鉛筆臨摹敦煌佛像
認識藻井圖騰
蕭于淼作品
林妘澖作品
「變畫千佛──2017佛誕特展」開幕晚會
人間社記者&陳欣瑜&台北報導
一年一度歡慶佛誕節,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展出「變畫千佛──2017佛誕特展」,由附設兒童美術教室(蘇荷松山教室)學生臨摹敦煌壁畫,共展出84件作品,依據《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石窟卷,創作出富敦煌色彩、線條大膽的佛教故事繪畫。內容有「佛菩薩」、「佛教經變故事」、「動物」、「藻井圖騰」等。
&5月6日,主辦單位特別為孩子們舉行開幕晚會。台北館義工著印度服裝以手持獻燈出場,讓小孩親眼一睹印度的「供養人」及「敦煌飛天」舞蹈掀開序幕;小藝術家們亦準備了多項精彩的節目,有李家妤及邱靖淇帶動大家跳健康操、方上心一家五姊妹演奏烏克麗麗「大手拉小手」、周詮凱鋼琴獨奏「天空之城」,現場氣氛歡樂溫馨。
周詮凱彈奏「天空之城」
六歲小藝術家李家妤&
邱靖淇帶動健康操表演
方家姊妹花烏克麗麗演奏
主辦單位由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主任有法法師代表致詞表示:「佛誕特展邁入第五年,邀請教室孩子畫佛教故事已有三年,今年透過臨摹敦煌壁畫藝術方式,透過教室鮪魚老師指導,採用敦煌的平塗法,顏色的不一樣,呈現出令人驚嘆的兒童佛教藝術作品,甚至能做為未來兒童佛教藝術研究之用。」
台北館主任有法法師頒發
鮪魚老師頒發感謝狀
小朋友一起跳健康操
商業週刊副總主筆尤子彥先生(尤晨安同學家長)致詞表示:「感謝佛光緣美術館以此藝術生活方式讓大家接近佛法,晨安此次作品「飛天」與「反彈琵琶」,其實於交稿前一天作品尚未完成,我心裡也很擔心,孩子是否會放棄…,但很開心看到孩子自己經由努力及毅力,終於獨立完成兩幅大件作品,也應驗了星雲大師所說的『有佛法,就有辦法』!」
康寧大學嬰幼兒保育學系助理教授暨海馬幼兒教育學會理事長徐千惠女士(李承叡、承祐家長)致詞表示:「其實承叡與承祐已經在兒童教室接受薰習快6年了,讓孩子在美術教室除學習到創作技巧及鑑賞能力外,感謝館方提供一個這麼好的空間及環境,就如偉大的教育家杜威曾說:「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並將藝術教育帶入生活之中。每年的佛誕特展,剛開始也會擔心是否太宗教色彩,但後來發現,佛教故事潛移默化的教導孩子們佛陀的教育,對孩子來說很有意義。選擇這裡絕對是睿智的決定!」
活動高潮由七位小藝術家來為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最小為五歲,完全不怯場。活動尾聲由主辦單位頒發感謝狀,感謝77位小朋友參與佛誕繪畫,並捐贈予佛光緣美術館永久典藏。&
邱煌淳小朋友導覽作品
陳昱勳小朋友導覽作品
賴昭旭小朋友導覽作品
方上心&方姵之小朋友
梁宇芯&韓芷昀小瓶友
劉昕恩&劉芮恩小朋友
每幅作品都有小孩的天真與真誠的親筆留言,例如:「我覺得佛誕繪畫很難,很多細節要畫,很無聊。剛開始我很沒有信心也擔心畫不好。但畫到最後,我畫得越來越順了,畫完後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希望明年我能夠挑戰更大幅的作品!」展期即日起至6月11日止。歡迎大眾蒞臨支持小孩的佛教藝術!
台北館2017年度新義工招募培訓課程
→&國立歷史博物館解說員閻鈺蓁介紹導覽技巧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2017年度新義工招募培訓課程於5月28日,經過兩個月以來,嚴謹的30小時培訓課程已告一段落,即將於6/10回到佛光山寺做聯合培訓考核與新義工授證典禮。回顧此次課程安排包含建立佛光山宗門思想、認識佛光緣美術館、知賓禮儀,專業課程以及義工須知等。
本次課程由台北館主任有法法師帶領大家認識「星雲大師與三寶山之佛光事業」,並說明「佛光緣美術館的組織與功能」,教導「佛門禮儀」與「佛光緣美術館IQ&EQ大解答」且進行義工「考核說明」。館員華珮君介紹「台北道場功能認識樓層環境」、「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深入導覽」。
佛光山弘講師永文法師講授「佛陀的人間生活」,介紹星雲大師口述《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以實際生活的例子,表達佛陀出家求法、教團成立、一日生活、度化弟子、利生服務的精神。此外,也特別邀請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暨古今人文協會執行長胡麗慧講授「菩薩與義工」,傳達星雲大師強調「義工」,是有情有義,出自歡喜發心,以心甘情願、滿懷喜悅、無怨無尤胸懷為人服務,且全力以赴從事義務性的工作,以服務人群、造福社會為目的。
中國健康家庭協會秘書暨台北館資深義工沈金慧教導「佛法生活-情緒管理」,藉由各式團體活動,引導自我覺察情緒的功夫,藉此說明佛法如何幫助生活,若能轉物即如來,春至山花處處開,自有一雙慈悲手,摸得人心一樣平。另外「人間音緣」,邀請台北館義工蘇千惠教導唱頌三寶頌、美術館館歌:感恩的人生、十修歌、惜別歌。
專業課程部分,邀請台北藝術大學林保堯教授講述「高叡像、佛光緣河北博物院考察記」分享「金身合璧?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塔佛像回歸」儀式,將北齊高叡造「釋迦佛首」送回的河北博物院考察記,以及介紹北齊菩薩:寶珠背影與龍樹背屏:曲陽模式,精彩的演說提升大家的佛教藝術專業素養。
美術館實務專業則由安全包裝有限公司楊傑文經理教導「安全包裝與文物持拿實務須知」,藉由詳細的說明以及示範,讓大家理解卸、布展時對藝術品的尊重以及保護方式。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組閻鈺臻老師教導「導覽技巧」闡述導覽理論與實務,說明博物館典藏、研究、展覽、教育的四大功能,閻鈺臻老師認為:導覽員除了是一位唱說具佳的演員外,更是「物件」和「參觀者」之間一座重要的橋樑。並以「相思巴黎-常玉畫展」作為導覽示範。
針對義工值勤時的應對進退,則邀請台北館資深義工朱美玲教導「知賓禮儀須知」,讓大家理解佛門知客所須注意事項,並請同為資深義工,國際禮儀協會執行長許文馨指導「國際禮儀」、「義工的權利與義務」、「義工服務須知」等。本次培訓中更有台北館服務的義工江明鴻、石寶唐、張雪卿、王月莉等人,一同分享加入美術館大家庭的因緣與服務心得。
以上連續五個週日精彩豐富的培訓課程,大家紛紛表示感謝此次因緣能接受培訓,不僅更瞭佛光山解佛光緣美術館,更是認同佛光山以文化弘揚佛法的理念,期待能加入台北館義工行列,一同努力!
台北館主任有法法師授課認識
星雲大師與佛光事業
古今人文協會執行長胡麗慧
授課菩薩您的名字叫義工
台北館資深義工暨國際禮儀協會執行長許文馨
台北館義工朱美玲示範
知賓奉茶禮儀
台北館義工蘇千惠教唱
台北館義工服務分享左起江明鴻
石寶唐 張雪卿 王月莉
台北館「微團際會─袖珍藝術創作開幕分享會」
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陳欣瑜&
微團際會─袖珍藝術創作聯展開幕分享會,近百位來賓蒞臨參觀,台北館主任有法法師表示︰、王寶慶、林靜宜、李惠月、胡嘉玲、簡沛琳、鄭珮妏七位台灣袖珍藝術家一同展出,!
其次,王寶慶老師是因看到日本電視冠軍節目,即開始進入以廢棄物創作之路,老師作品多以黑、白呈現。林靜宜老師緣起於當時工作遭遇瓶頸,因而返鄉結識了邱老師,因此下定決心以創作為業,開始找尋自我的定位與立足點,並勇於挑戰與面對且堅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相信自己憑藉信心支持走下去,是人生座右銘。
,可看到,不時可,體驗著這袖珍迷你世界的樂趣,展期即日起至3月5日,開放時間為
&&主持人與藝術家們進行座談問答
林靜宜老師作品-士林夜市
微團際會─袖珍藝術創作DIY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微團際會─袖珍藝術創作聯展」,於下午14:00,舉辦袖珍藝術創作DIY,第一場邀請鄭珮妏老師,進行「可愛便當」教學,現場38人報名參加。由於人數的限制,教育推廣課程訊息一出爐,立即額滿!許多報名學員在上課前就先來看展,紛紛讚嘆藝術家們巧思。
課程開始鄭珮妏老師介紹準備製作可愛便當的材料、工具、上色顏料,仔細說明每種顏色黏土功用,強調此堂課希望以日常生活會用到的牙籤棒、大頭針等為工具,希望讓大家明白袖珍作品並非一定得使用專業工具,只要有興趣,皆可以自己方法製作的一門藝術。
在學員們的期待下,鄭珮妏老師一一說明並示範製作可愛便當食材項目,在鄭老師的巧手下,取白色黏土利用大頭針先製作食材造型、揉成圓形的丸子、以牙籤搓白米飯、綠色黏土壓編後,擠壓紋路剪成高麗菜細絲,黃色黏土運用指尖壓出三角形,再以牙籤於正中間壓洞製造層次效果,油豆腐逐漸成形,學員們一邊看,一邊跟著親自動手製作。考量作品細小,鄭老師不時親自到各學員座位區指導,學員也彼此討論著。
最後上色進行便當擺盤,塗上一層環氧樹脂呈現可愛便當的油亮色澤,放上小湯匙的丸子湯,大家紛紛歡喜拿著自己的完成品,與老師一同合照,帶著滿足笑容度過這悠閒午後。
本展覽期間至3/5(日)下午20:30,歡迎有興趣者把握機會來館參觀。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六祖壇經讀書會」頓漸品
(日)由人間福報妙正法師為義工講述六祖壇經-頓漸品,共計28位參加課程。
課程開始即先拋出問題讓大家思考:南宗的禪與北宗的禪有何不同?之後才說明南宗六祖惠能大師重頓悟,北宗神秀大師主張漸修。
並且針對禪風的不同在為義工們深入解說:南宗禪風講究「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是佛,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無二,我們有心,心裡有佛,當下即是,何必還要再另外去追尋呢?六祖大師說「平常心是道」,生活即是禪,你在生活裡,穿衣、吃飯都是禪。
北宗則講究佛性人人本具,但為客塵所覆,故須透過時時修習,拂塵除垢,才能成佛。而所謂漸教的漸,是有次序性的,有連續性的,如時鐘,滴滴答答,持續地向前進行。&理上有頓悟,事上要漸修,頓漸應該要相互包容。並舉例永明禪師的四料簡,把修行分為:&漸修頓悟、漸悟頓修、頓悟頓修、漸修漸悟等四種。
課堂中妙正法師除了解說也以影片欣賞的方式,讓義工們更加容易明瞭,更以今日人間福報刊出大師文章談到佛法真義-「棒喝」一文舉例,說明禪門教育法,強調有理無理都是讓人學會接受當下,破除人的分別對待,唯有把自己都打碎才能接受法。最後請大家思考「性是真常,為何說無常?善惡是無常,何以說為常?」作為今日課程結語,勉勵大家要能如實體會生活就是禪。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微團際會─袖珍藝術創作DIY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微團際會─袖珍藝術創作聯展」,於下午14:00,舉辦袖珍藝術創作DIY,邀請胡嘉玲老師,進行「編織玫瑰花圈」教學,現場共計43人報名參加。&
課程開始胡嘉玲老師先著手介紹編織花圈、將紙藤分為三條轉圈,綁鐵絲,以及紙書本盒的組裝方式,隨即將學員分組進行袖珍玫瑰花製作示範,將每種顏色黏土依據玫瑰花的花苞、花瓣顏色接合、每朵製作11-16辦進行接合,隨後將花萼以水滴型壓扁約15-20片、製作紡錘型壓扁葉子約9片,利用小夾子與鐵絲進行整合。
當玫瑰花完成時,依據個人的喜好組裝在完成的編織花圈內,胡嘉玲老師更貼心的提供了水晶與白雪的乾燥花,做為裝飾使用,現場學員年齡從最小5歲到70歲的爺爺,大家都仔細專、注著捏著玫瑰花,不僅考驗巧手功夫,更是培養耐心禪定的功夫,一瓣一瓣慢慢地將玫瑰花與葉子完成,當最後一步組合連接完成時,臉上洋溢滿滿幸福的表情。
本展覽期間至3/5(日)下午20:30,歡迎有興趣者把握機會來館參觀。
現場學員70歲的爺爺
現場學員最小五歲的小朋友
胡嘉玲老師指導學員
每朵製作11-16瓣進行接合
玫瑰花組裝在編織的花圈內製作完成
「大地行旅高義瑝水墨畫展」開幕茶會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3月19日下午2點舉行「大地行旅高義瑝水墨畫展」開幕茶會,現場蒞臨貴賓有前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型研究所所長蘇峰男教授、前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林進忠教授、藝術家舒曾子教授、陳學嬪教授等150人。本館主任有法法師開場致詞表示感謝曾經參與佛陀紀念館展出的百大藝術家再度回到美術館,並且有法法師介紹全球24間佛光緣美術館,及佛光緣美術館成立緣起,大師期盼以文化藝術弘揚佛法的善巧方便,希望大眾能藉此欣賞藝術作品洗滌心靈淨化人心,體驗真善美的作品與感受並邀請與會大眾常來台北道場參與各項活動。
本次展出藝術家高義瑝先生獲獎作品無數,本次展出包括清溪文藝金環獎,南瀛獎及海峽兩岸書畫大獎首獎等作品共71件,陶瓷作品28件,其作品深具文化氣質內涵,融合國畫傳統水墨精神之空間意境與西方結構、光影與質感,畫風清新,氣勢磅礡,呈現悠然空靈的藝境。本次展出主題以藝術家的寫生為大宗,另有充滿童年記憶的鄉野風情及精緻優雅的陶瓷作品將大地之美以現場寫生方式來呈現,內容題材生動豐富。
藝術家高義瑝先生專研水墨山水已逾四十五載,近年來更多的時間專注於現場對景寫生之創作,並在親身實地寫生,感受萬物本質之美,觸發將台灣各大美景轉化成豐富作品將美麗的景色永遠留存。
與會貴賓前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型研究所所長蘇峰男教授為高義瑝藝術家之啟迪恩師表示,40年的師生情誼至今參加開幕茶會體會到緣份之不可思議,並讚美高老師的作品呈現多元風采、水墨線條中凸顯山川風骨,為現今青年學子易忽略之處,高老師的作品為對山水萬物之真情流露,觀賞其作皆受其感動,可見其用心為成功之處。藝術家林進忠教授也表示,高老師之畫如其人、真誠自然,色彩運用豐富真實,其努力過程成就眾所皆知。
林進忠教授
藝術家高老師
蘇峰男教授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六祖壇經讀書會-護法品”
&文/沈金慧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日)由人間福報妙正法師為義工講述六祖壇經-護法品,共計29位參加課程。
課程開始即針對武則天、唐中宗對佛教的關係如何進行解析,表示自己在年輕時看見開經偈深受感動。說明每個人都有功有過,但武則天在歷史上護持佛教,是有一定被肯定的部份。其事蹟為奉佛於首、護法濟貧、禮敬國師、開鑿石窟,以五戒教育世人,以佛法輔助治國。甚至到今天佛教徒常常誦念的開經偈,都是武則天的作品。而唐中宗從小就接受玄奘大師佛法的教育,有「佛光王」的法號,更曾經發願出家修道。
緊接拋出「坐禪、習定能夠會道嗎?」請大家思考並以故事舉例:說明魯班的木頭人會鋸木頭,學生心想也來依樣畫葫蘆,卻不會動的原因。強調無心難成大事,所以成道之路貴乎在心。用心去參、去悟,重點在於心,而不在外境。
也說明參禪的人容易發生的境界:第一、就是有定。第二、能開發智慧。第三、心生歡喜。第四、有慈悲心。第五、會有神通。這一切的境界,均不可執著,有了執著,會成為魔境。「魔來魔斬」、「佛來佛斬」,不執著,如此坐禪、習定,才能會道。
妙正法師更提醒大家隨時觀照自己的貪慎痴,請問各位有回山過堂的經驗嗎?吃飯也是功課,餐餐學習,過了就過了,細微地觀察自己。
並解說「無盡燈」就是取一燈分百千燈,燈燈相傳,法脈無盡的意思。佛法不是相對法,道無明暗。義工陳育忠居士解釋:無盡本相,本相俱足。妙正法師也問到:把自己點亮才能傳法。要傳什麼呢?游慶霖師兄回應:傳般若之心。
妙正法師亦解釋護法品代表護法,守護自心正法,才能燈燈相傳,成就無盡燈,每一個人都要成為法的種子。
課程中請大家討論「性是真常,為何說無常?善惡是無常,何以說為常?」楊木川居士認為:志徹禪師問道於六祖惠能甚麼是“常”甚麼是“無常”?惠能知道志徹禪師執著於“常”與“無常”法執中因此以“涅槃經”中佛性是常,而說是無常點破志徹禪師心中之疑惑,明白“常”與“無常”非中道始其明心見性悟出佛所說第一義諦………眾生佛性本來具足,只是執著妄想覆蓋不能自性自覺,參禪修定,内觀自省…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陳育忠居士也表示:佛性之體,六祖從相,應放下執有常或無常,取中道。
江明鴻居士認為:善惡升起不空為無常,因果不空為常,生、住、異、滅則無常也是常。
妙正法師說明應破除「常」與「無常」,煩惱即菩提,在煩惱裡證得菩提。善惡升起小空、因果不空,生住異減,無常也是常。
最後,妙正法師表示非常歡喜,這場讀書會義工們都能學會思考及深入經藏來佐證,鼓勵大家進續精進,並拋出「不生不滅是常見外道否?」做為下次課程討論。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義工讀書會&館務會議&茶禪一味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日)由人間福報妙正法師為義工們講述六祖壇經—坐禪品,共計36位義工參加課程。課程開始妙正法師即先帶領大家了解各種坐禪的方法與常識,包含正確的坐禪姿勢,豎直背脊以及收下巴等,並且引用六祖惠能大師:「道由心悟,豈在坐也?」又說:「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
強調禪坐只是提供一個靜下心來的方式,重點不在於「坐」而是在於「心」,並且提醒初學者一定要請正信名師指導、要自我察覺、要虛心無求、要把持中道此四點原則,以防走火入魔。
妙正法師亦提及參禪打坐還未進入「定」境的時候。輔以「五停心觀」治心︰包含以不淨觀對治貪欲心、慈悲觀對治瞋恨心、因緣觀對治愚癡、數息觀對治散亂、念佛觀對治業障。並提供《維摩經》打坐要點:要不依身、要不依心、不依三界來達到不著心的境界,至於如何能不見別人的是非、善惡、過患呢?則強調要從淨化自己的心,淨化自己的看法開始︰以包容的心境面對對萬物、遇事自然能放下自然能轉化心念。
最後在解釋何謂禪定時更以六祖大師曾說「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讓大家體會,並以大師為例,無論遇到何種境界,心念無時無刻都在弘揚佛法,以正念面對所有境界,勉勵大家要努力繼續精進,在人生中不要害怕遇見困難,以勇敢的心去面對一切。
下午1點則由台北館主任有法法師召開館務會議,介紹-所展出的「無邊之境」四人創作聯展,闡述藝術家王耀德、曾微雅、黃銘珠、黃覺徵的創作理念,並期許義工們以專業、善語為所有踏進美術館的人進行導覽,為讓大家提升美學素養,撥放電影「一代茶聖-千利休」讓大家欣賞體會美學的內涵及茶道精神,並請接受過李歡融老師課程培訓指導瀹茶法的義工們,連麗惠、王月莉、陳欣瑜、許美琬四位師姐為大家示範,沖泡宜興大覺寺的紅茶讓大家品茗,體驗茶禪一味,法喜充滿度過了充實精進的一天。
千百億化身-子問佛像創作世界巡迴展開展義工培訓
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蔡秀玫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於2016年10月1日舉辦「千百億化身-子問佛像創作世界巡迴展」義工導覽培訓課程,主任有法法師開場致詞表示最後ㄧ站來到台北館,非常感謝佛菩薩加持及台北館義工的協助,雖然遇到颱風仍順利圓滿開展,本次展出相當精彩,特別邀請子問老師助理依恬小姐為義工們進行導覽課程。
首先引導義工們一起靜心3分鐘,隨即介紹藝術家子問老師本名為「藍妤君」,自小在鄉間大自然玩泥巴長大,因遇見啟蒙林韋龍老師,從此與陶藝、雕塑留下深遠因緣。2013年於台南館舉版聯展時,受到總館長如常法師鼓勵,下定決心運用「白鋼」為素材進行創作,本次展出打破「外相」技法,放下執念,透過「內在」的禪坐、修行,取自「金剛經」中精神-由如金剛菩提心,千錘百鍊,成就不退轉的信心,投射在創作作品中,以謙卑、真誠、寧靜之心與自我期許,透過每件作品與直觀者對話、心靈交流。不局限外相「規則」,以悟空之真義,回歸每個人內心真實佛性的「無限」。
如星雲大師所言︰「空中生妙有」當靜心時,意識進入了深層的寧靜,身、心、靈融入自然中的能量、頻率!那種振動、變化萬千、驚艷光能,呈現於子問老師首創「白鋼」作品中,因白光(白織光)的正向能量感受,利用不鏽鋼的表面來回多次拋光處理,如「鏡子」般反射內觀自己-我是佛詮釋佛法中的慈悲精神。
最後強調子問老師希望「在觀看作品當下,也是自己體會反射內心的真實」,願大眾能透過菩薩的慈悲容顏,看見自我內在的佛性,真心找尋心中的那尊菩薩,向內心昇華,化作菩薩的千百億化身,行佛在人間。本展期至2016年11月13日止,歡迎大眾蒞臨參觀。
介紹子問老師創作理念
白鋼系列作品
妙正法師六祖壇經
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倪靜美
→ &妙正法師說明無念的境界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日)由人間福報妙正法師為義工們講述六祖壇經—定慧品品,共計27位參加課程。 定彗品中提到無念為宗,就是教我們「要念而無念,一念不生」。這是惠能大師所教的修行法門之一。並說明修行是個人體會,每人感受不同,所以邀請大家從個人出發,請分享觀察自己每天起床的第一念為何?,晚上入睡時念頭為何?
義工楊木川師兄分享:平日是糊里糊塗的睡著,有事則失眠,早起時身體若有病痛,會關心自己身體狀況,對在意的事要提起正念,對人我事物較能淡化,讓生活回歸正軌。石寶唐師兄則分享:回山打佛七的前一、兩天,心中清淨很歡喜,再來幾天腿痛念頭就無法安住了。
妙正法師表示「無念」的境界是:對過去的境界不要追憶;對現在的境界不要貪著;對未來的境界不要幻想。自然能生起慧心,「無念」就是「不執著」,不執著才能進步。佛教講「法無定法」,就是不執著有,也不執著無。「無」就是無限、無量、無邊。無念不是甚麼都不念,所謂「不念而念,念而不念」,「無念」才能真正擁有更寬廣的世界。
課堂上亦補充金剛經中「無相為體」、「無住為本」觀念,說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正「無相」修行,就是要去「建設水月道場,大作空花佛事,降伏鏡裡魔軍,證悟夢中佛果」。而「無住」,不住在「境界」上,不住在「相」上,不住在「念」上,不住在「有」上,不住在「無」上,甚至也不住在「無」上。&& 當達到無念、無相、 無助的境界時,即是「定慧雙修」。
最後妙正法師更強調時時自我觀照,反求諸己;自我更新,不斷淨化;自我離相,不計勝負;自我實踐,不向外求。期勉大家都能精進「自我修行」。
「無邊之境」開展教育推廣
→&曾微雅消化物系列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於2016年11月26日(六)下午1點舉辦義工培訓導覽,本次「無邊之境」四人創作聯展,由藝術家為義工們介紹創作理念,展出名稱「無邊之境」,取其藝術創作者都會將心中所想,藉由創作表達,因此創作這條路是沒有邊境的,一直將對於生活中人、事、物的感悟,以不同的媒材創作呈現。
本次展出藝術家王耀德先生自幼學習書法,長大之後以實驗性質創作,期望將書法傳統面貌的辨識度拿掉後,探索作品將會呈現的狀態。強調觀其作品的重點並非探究寫了什麼文字?而是觀者看到什麼?例如本次的「雨夜花」、「心酸酸」台語歌詞系列,即是希望引起觀者對於台語文字之美有所共鳴。
黃銘珠則以毛線、複合媒材、攝影引出流浪狗及漂流木的議題,處理有生命物及無生命物的皮膜,和自己過去的生活經驗對話。
→&開始創作了
曾微雅的「消化物」系列所關切的,則是一種以快速溝通為目的語言,作品中使用過的英文練習紙或考卷碎末,儼如食物經過胃蠕動消化吸收後殘渣留下的痕跡。此外「女王的晚禮服」則是表達對第三世界國家,婦女及童工被剝削人權辛苦工作,製造漂亮服裝供給資本主義社會需求的諷刺現象。
黃覺徵早期以油畫創作,鍾情呈現夜晚寧靜,生命力仍然無窮的氛圍,接觸佛法後,2016年最新的創作「輪轉」則希冀藉由透明紙張及朔膠片的重疊,隱喻時間與空間的貫穿與連結性,在虛幻與真實之間的創作表現,將佛法融入作品之中,表現佛陀發現的生、老、病、死及輪迴的宇宙真相。
→&黃銘珠老師示範講解
四位藝術家們的作品將內心所感,分別以不同方式呈現,藉由此次聯展期望讓更多人欣賞,導覽結束後由黃銘珠老師引導創作,20位小朋友一起參與,各自發揮想像力,運用水彩筆、粉蠟筆、大筆、刷子、圓圓貼紙等、連同雙手並用,各自打造畫出心目中的大樹、體會創作的樂趣。
黃銘珠漂流木系列
藝術家曾微雅解說女王的晚
紅黃藍混混色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讀書會---六祖壇經—決疑品
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倪靜美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日)上午10:00由人間福報妙正法師為義工們講述六祖壇經—決疑品,共計29位參加課程。妙正法師延續六祖壇經—決疑品,以淺顯易懂的公案、實事,解讀艱深的經文。師父強調讀書會非一人在台上講,鼓勵大家分享生活中學佛心得,讓大家勇於分享交流,獲益匪淺。
決疑品中談到淨土在哪裡?六組對彌陀淨土的看法如何?如何親近彌陀和淨土? 何以說,「人有兩種,法無二法」?迷悟之間的差異,妙正法師拋出問題:禪者如何才能隨遇而安?義工蔡秀玫對此談到:從前工作時若與主管意見不一致,會感到苦惱,但學禪後,學習反思、人事更和諧。王美月師姐回應:從前耐心不足,現在會靜下心來聽孩子無厘頭的話,妙正法師開示:每人都要遇境界、有磨練、看見自己在境中的心,才能學會安住。
此外,有正法師也提出在家、出家修行的不同在哪裡?大家反應熱烈。許文馨說:「年輕愛美,花很多精神打理服裝上,後來發現其實很羨慕出家法師可以過著很清靜的生活。」黃麗玲師姐也說:「佩服出家師父的辛勞,現在學習隨遇而安。」陳欣瑜師姐談到:「擔心出家要早起,但在家力量有限,出家僧眾力量大。」江明鴻師兄則提出疑問:「太早出家,沒有磨練如何生菩提?」 夏夢嬌師姐則說:「自己很早學習佛法,感到無論在家、出家都有煩惱,覺得在家更自在。」
有正法師師父回應:「人到無求品自高。」 出家與在家,外相不同,但內心相同。把握自心,因緣到了自然就出家。出家人雖然沒有家人情感的牽絆,但也有出家人的煩惱,靠著僧團的力量一起修行。
最後以惠能大師「無相頌」分享如何修行,且提到大師更以人生三百歲,作息有紀律來自修。勉勵大家在學佛的道路上持續精進。
金剛經成就的秘訣讀書會
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倪靜美
→&心無所住不生愛著
2016年6月18日下午13:30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舉辦讀書會,由妙暢法師帶領義工研讀「金剛經成就的秘訣」,共計23人參與,本此妙暢法師回顧過去三年帶領義工們的讀書會心得,讚嘆大家,也勉勵已形成的讀書會風氣凝聚力,要繼續維持,課程中妙暢法師特別總結大師著作:《成就的秘訣-金剛經》內容精華與大家分享,闡述金剛經中的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鼓勵義工們如實在生活當中實踐,老實修行。
此外,也帶領大家閱讀大師近期文章「佛陀住在哪裡?」強調這是每位佛弟子都應該知道的,佛陀住在我們的信仰裡,住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裡,所謂「朝供佛起時,夜夜抱佛眠。」平常就要擴大身心,與佛合而為一,不執著形相。
最後強調「人人皆有佛性」,大家要有我就是佛的信心,希望大家都要將讀書當成一種習慣,精進修行,勿輕易退轉。
解說金剛經無相布施
台北館禪茶義工培訓
圖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珮君
→&示範瀹茶流程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於2016年9月11日,為義工培訓舉辦小班制「瀹茶法小壺沖泡教學」,邀請精通瀹茶法的李歡融老師,進行培訓。李老師帶領大家由認識茶器 (潔方、茶巾、受汙、壺承、茶壺、茶杯、茶倉、茶荷、蓋置、勻杯、匙置、茶匙、水方)以及擺放的位置入門步驟,闡述愛惜茶器與尊重茶葉也是有生命的。所有的動作流程,每一個細節都具有意義,例如:小心輕放茶器、食指不碰茶杯、利用茶巾擦拭壺嘴,是保護與尊重客人喝到潔淨的茶。奉茶順序為左尊右卑,亦是尊種倫理應有的禮節與態度。隨後,李老師親自示範瀹茶流程、解說細節,且強調學習瀹茶法並非為了炫耀,而是懂得尊重與包容別人與自己的不同之處。
下午則為義工們瀹茶程序的實境演練,配合著古琴音樂,一口令一動作的方式帶領大家,從取茶、賞茶、溫壺、溫杯、溫盅、置茶入壺、整茶理茶、注水、出湯、勻茶、奉茶、賞泉、賞葉底。整套流程完成後,要大家一一奉茶給其他學員,感受每人的茶湯滋味。並且在訓練大家第二次注水時,播放曲調不同的宮崎駿卡通輕音樂,讓每人觀察茶湯是否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請大家分享品茶後的心得。
→&李歡融老師親自示範瀹茶流程
所謂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李老師分享著以珍惜水資源心境,帶著慎重及祝福心境將泡好的茶湯奉給對方時,不僅能讓對方從茶湯滋味中感受到自己的心意,在專注當下完成的每個瀹茶程序,更是對自己的修練,最後鼓勵大家繼續練習,期待大家能將所學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義工心得分享:蔡秀玫表示,茶禪-心之水,靈之禪。所泡的茶投射了自心的狀態!好神奇?像在算命?借由茶的物質體性,進入了每人心靈領域,呈現微妙的變化,淨心也淸心。心軟、水軟、茶也軟了!不再跳動透過溫壺、溫杯、溫盅、置茶、入壺?奉茶、品茗、賞泉、賞葉等?體會「尊重、包容」,學習佛法-「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法輪常轉、請佛住世」很棒的體會?身心統一、放鬆安心。沏一壺心茶?契心、修心。
陳欣瑜:藉由今天的茶道課程,使我深刻的體會到奉好一杯茶,既要做到沖泡動作精確到位,又要行為舉止大方自然,優雅美觀,且要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得體的行為,以及對茶及文化知識的了解和泡茶技能與水溫的掌握,及俸茶者的心意與過程中的涵義,對奉茶者來說藉由茶道,可以學習三種心,第一就是「與人溝通之心」、其次是「恭敬之心」,最後則是「謙卑之心」, 並逐漸進入一茶一會的最佳境界。
→&準備賞葉
許文馨:平常泡茶都是熱水一沖,鈕一按就是一杯。茶道可不同了,茶器依序擺放各自承擔,連茶匙這種不起眼的配備都不能輕忽,以手觸摸,那份直接的感覺,它就不再是支簡單的茶匙,而且還要配合著威儀。三杯過後的白開水,賞泉回甘,讓人回味先前甘醇的茶香。課堂中的實際操作,緊張、雖然有享受到茶趣,但無法完全專注融入,不知是否茶葉量過多,時間太短,水溫不足,加上定力不夠,茶葉難伸展,泡出來的茶涼涼的沒感情的感覺。泡茶時需心止在那,全心觀照,喝茶時要用什麼心情,態度去聞茶、品茶,深深體會到泡茶與喝茶者之間的尊重與包容,彼此互動的微妙關係。
許美琬:今天上了歡融老師的泡茶課後,才知茶具這些物品,每一樣都有它的定位。取用每件物品時,即使只是小小的杯子、杯蓋,都要全神專注用您全部身心力量去拿。不管是任何大或小物品都不能輕忽它。從泡茶、品茶過程中讓我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都要秉持細心、尊重與包容的態度去觀照每一件事物與人。然而我們大多數人喝茶往往是為了喜好與解渴或提神之用,常常忽略了它在我們生活中都能顯示各種涵意來與我們對話。
劉迎春:在上課中才瞭解到奉茶者應有的禮節及儀態,及對茶器亦需細心並注入感情珍惜之,從取茶至賞泉回甘的過程,原來是要專注,在每一個細節,尤其是置茶入壺的「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法輪常轉、請佛住世。」令人感動,深深瞭解學習茶道,更是一門高深的學佛課程。謝謝老師親身的示範,講解在課堂中輕鬆、快樂的享受著瀹茶的樂趣。
王月莉:以前對泡茶的印象,就是外面一般的所謂功夫茶,小小的壺塞了大概三分之二的茶葉,還沒喝胃就痛了,泡茶就是為了聊天,談的都是壺,及茶葉的價值。& 第一次體驗茶禪,是在佛館的雙閣樓,雖然時間很短,因為是法師引導,體會到全然不同的禪風茶味。第一堂課上完後,雖然腦袋塞滿了新的名詞及程序,卻是身心舒暢,原來泡一壺茶可以靜心,可以供養,更是一種對話,桌上每一種用品都有它的功用,只要是在這茶席上都要被尊重,及細心對待,無論是人,或物。壺中的茶湯可以讀出泡茶人的心情,也可讓飲茶的人品出生命的滋味。老師為了講解,刻意放慢操作的速度,但是仍然可以看到舉手投足間如行雲流水的從容及優雅。這是經過多少的練習,練習,再練習吧,才能如此似呼吸吐納般的從容自在。都說魔鬼就在細節裡,而茶禪的細節不但環環相扣,而且處處佛法,尊重與包容,透過老師的講解方能清楚明白。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想成為一位真正的茶禪行者,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
連麗惠:泡茶、飲茶在生活中不知已做過多少回,感覺甚是平常,今日茶禪入門是生命中的初體驗,竟是這般的不同,優雅、恬靜、唯美!內心充滿了喜悅。第一次認識瀹茶法茶器與擺設,茶席間布置得井然有序,並認真用心的依法泡茶,品嘗茶湯的好滋味有別於以往。空杯時亦可聞到杯中散發出來的香味,不過雖聞茶香,心中明白尚不知其韻……賞茶、倒茶、奉茶、賞泉回甘、賞葉底……皆非一朝一夕可以習得,但若有心,必可學其精隨。老師所傳授茶禪中的尊重與包容,將不僅於茶席之間,必能落實擴大於生活中,人我彼此尊重,社會和諧。
何惠卿:喝茶對我來說是件很容易的事。這次透過初期,茶道的學習讓我感受到,要喝上一杯順口滑潤回甘的茶,泡茶者的心境是決定這杯茶入口的滋味。同時也讓我學習到介由一杯茶的滋味可以感受到整個茶會的氛圍。結論是:我要如何用清淨放鬆愉悅的心境來泡杯好茶…所以要努力精進學習。
身型威儀端正手放桌面
賞葉底交接動作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2016南投埔里布展藝文遊」活動分享
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許明珠
『佛光山開山50周年影像回顧圖像展』南投埔里展出,應布展協助,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精心策畫
→&布展團合照
安排三天二夜愉快端午布展之旅「南投埔里布展藝文遊」。6月10日,共22位義工在楊木川帶領下,前往埔里地方文化館田園藝廊與主任有法法師會合,協助佛光山清德寺主辦『佛光山開山50周年影像回顧圖像展』布展工作。遊覽車上,義工們一路唱著「人間因緣」歌曲「我的家鄉在佛光山」、「四海都有佛光人」、「流轉」、「一半一半」,彼此的歌聲讓人無感沿途塞車,而是輕鬆自在的抵達好山好水的埔里鎮。
用過午餐後,抵達了埔里文化中心─田園藝廊,有趣的是,有法法師早已帶當地義工們完成布展,台北館義工不費吹非之力,只幫了一點點忙,真感謝美術館成就大家南下,結下此次布展的善因好緣!這次除了埔里布展外,還規劃了遊覽南投在地藝文景點,像是:豐年菇類教育農場、日月老茶廠、造紙龍首創館、光遠燈籠觀光工廠、竹山文化園區、竹青庭人文空間等,每個景點導覽員對講述在地天然資源及人文特色,可是精彩無比!不僅眼看南投美景、耳聞藝術文化、口嚐在地美味,還於造紙龍首創館DIY一尊「自性佛」回家,讓義工們遇見活靈活現的佛陀。
最令人難忘的是,6月10日掛單清德寺薰習佛法;藥石過後,齊聚如意講堂導讀《人間佛教-佛陀本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讀書分享會
懷》,這千載難逢的『以法相會』在每位義工接力式轉述心得,種下不可思義的因緣。幽默的慧仲法師為我們開示:學佛是為了改變自己,人要懂得把握當下實踐佛法,藉由聽聞、思惟、修行,如實將「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有法法師提示,佛陀本懷是為「示教利喜」,人間佛教重在「行佛」,人間佛教也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美善的」。要如何實踐人間佛教?惟有實踐星雲大師三好「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四給「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星雲大師對佛教的信、願、行,帶領僧俗二眾一步一腳印,創下佛光山從無到有的輝煌史蹟。
6月12日早餐過後,重返田園藝廊參加『佛光山開山50周年影像回顧圖像展』開幕,當天與會大眾來自南投各鄉鎮代表、議員、校長,以及各分會師兄姐共襄盛舉,使得會場熱鬧滾滾,顯見平易近人的佛光山清德寺住持慧龍和尚人氣特旺。與會代表無不讚嘆星雲大師有容乃大,是佛教界的典範,有如菩薩再現!慧龍和尚說:50年前跟隨星雲大師,一路走來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如今佛光山三寶聚足,皆是星雲大師慈心願力,帶領弟子徒眾實踐人間佛教。最後,佛光山功德主會會長滿益法師以歌聲「叫一聲,應萬聲」比擬大師,佛光山信眾們猶如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流轉人間,讓與會大眾有如遇見佛菩薩的化身一般!
慧龍和尚帶導覽
田園藝廊布展
竹山文化園區精彩導覽
竹青庭人文空間看竹藝
造紙龍手創館導覽介紹
宏碁蜜蜂參訪
六祖壇經佛學課程報導
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許明珠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於(日)上午10:00由妙正法師為義工們講述六祖壇經---般若品,共計30人參與課程。妙正法師一問:「般若」是什麼?般若有層次之別:凡夫的般若就是「正見」,聲聞、緣覺、羅漢體會的般若是「緣起」,菩薩體會的般若是「空」,而佛的境界「般若」是眾生的平等自性。所以般若是三世諸佛之母,她鼓勵大家要先有正知正見,聽聞法義,勤於修法,日常中若遇到困境或不如意的事情,要懂得學習轉念,把不如法的貪瞋痴轉為戒定慧,這是學佛的最終目的。
二問:要如何認識自性般若?透過動畫「自我的本性」故事,敘說藥山禪師不解如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前往參拜馬祖大師,對話示教過程,藥山恍然大悟,人人本具佛性,只因受外物塵勞汙染而迷惑自性,明白惟有超越絕對,屏除善惡得失的相對價值觀點,才能逐漸達到認識自己的本性。誠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三問什麼是「緣起」?她強調學佛的人,應該瞭解因緣果報的法則。因為,緣起性空是佛教的根本教理,好比一粒種子,有陽光、土壤、水、空氣的因緣和合促成種子成樹,此乃「多從一有」的道理。六祖大師提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萬法歸一,一歸萬法」,一是『體』,萬法是『相』,兩者相互為證。
妙正法師提問大家,如何辨識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她以海水與波浪作比喻,提到星雲大師說自己生於憂患,長於困難,喜樂一生,總以般若智慧化解困境。換言之,學佛者不要害怕起煩惱,只要心生智慧,就可熄滅塵勞煩惱。勉勵大家從行住坐臥中勤修佛法,找到自己的「真如自性」。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讀書會---六祖壇經—決疑品
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許明珠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日)上午10:00由人間福報妙正法師為義工們講述六祖壇經—決疑品,共計38位參加課程。妙正法師提到六祖壇經—決疑品,是惠能大師為偉史君說明解惑有關梁武帝就教達摩祖師其建寺度僧有無功德之典故。
一般人對布施的瞭解是以「有為功德」為主,而達摩祖師所指的功德是屬「無相功德」。布施如播種,因緣成熟必有收穫,會因著發心的不同而有差異,誠如『心田事不同,功德分勝劣』。布施最高境界是在布施當下,不覬覦功德大小,且不著於相。換句話說,布施者若了解「三輪體空」道理,對於我(布施者)、物(所施的物)、你和所施的物,全然不執著於外在表相,如此才是無相布施的境界。
淨土究竟在哪裡?天堂地獄又在哪裡呢?其實,要往天堂或是掉落地獄之際,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念頭,就是「心念」。人的一念間變化,將促成自己在天堂地獄之間徘徊。學佛本為自淨其心,自己內心若清淨,世界也跟著清淨無濁。誠如釋迦牟尼佛以娑婆世界為淨土,四大菩薩之一的地藏菩薩,以地獄為淨土,那我們人世間的淨土又在哪裡?禪宗主張人人本具佛性,從參禪、拜佛雙修逐漸淨化自己內心,相信人的淨土就在眼前。
妙正法師提到人間淨土是需要國土無汙染、經濟無佔有、生活無殘害、處眾無是非、交遊無猜疑、政治無迫害、交通無事故、社會無差別。我們又該如何見到自性彌陀?我們應如何建造自己的淨土呢?惟有去除人我比較、邪心妄念、斷除煩惱、念佛參禪,在禪淨雙修之下,何愁見不到彌陀!
禪天目—靖翁茶碗創作展開幕分享會
→&右起王棋梓賢伉儷 有法法師 藝術家陳木泉(靖翁)賢伉儷 趙翠慧女士及其友人
「禪天目—靖翁茶碗創作展」於2016年8月13日於佛光山台北道場(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舉行開幕分享會,近百人與會。陳木泉(靖翁)藝術家及王秀萍夫人、許光廷策展人、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暨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總執行長趙翠慧女士、高院廷長王淇梓賢伉麗及前空軍總醫院醫療部主任陳炳堅賢伉麗等貴賓蒞臨會場。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主任有法法師代表致詞表示,台北館成立22年,這個場地非常適合展出與跟禪有關的作品。而天目碗的由來與佛教有很大的關連。位於浙江杭州臨安市有座天目山,那裡佛教寺院興盛。中國大陸有四大名山:普陀山、九華山、峨嵋山、五台山,而天目山為第五大名山,是佛教護法韋陀菩薩的示現道場。宋代時喝茶是用碗,並用黑釉所燒出來的黑釉碗,也不是稱為天目碗。在禪院裡參禪喝茶或供茶是件很重要的行事,禪師喝茶可以提神。所以佛教裡有茶禮。日本僧人至天目山參學,把天目山的黑釉茶碗帶回國,為了紀念故取名為天目碗,之後發展出日本茶道。禪是種心境的體悟,老師的作品是心境與禪結合,創作過程一定需要沉穩、平靜。
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暨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總執行長趙翠慧女士致詞表示,感謝有法法師默默付出使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20多年前很多人送星雲大師作品,有些作品是仿的,因此請了很多的鑑定家來鑑定作品,星雲大師亦跟著學習鑑定作品。在三峽靖翁老師家中看到作品是會說話的,老師對作品的追求,每件天目作品皆不同,及師母為每個茶碗親手縫製布袋也都不同,由此可以感受到那份細膩與愛在作品中。相信來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參觀的每一位來訪者,一定都帶著對作品的恭敬心,所以一定能看到、聽到作品想要傳遞給我們的訊息。
策展人許光廷分享,二年前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展覽場地,因緣際會找到了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的場地。這幾年跟岳父一同辦展,才開始學習,以前對紫沙壺較有興趣,後來學天目、釉藥之後才發現其中的學問之高,超過了以往對藝術美學的觀念,岳父不是學院派出身,所有的創作都是自己所學而來,正是所謂的素人藝術家,岳父從不斷的嘗試中能跳脫出傳統學院派,而呈現出不同的樣貌。茶碗在史前時代就有,用於日常生活中,一直傳至宋朝變得非常精緻,如唐朝陸羽(茶經)中,提到唐代有"行茶"儀式,在宋代也可看到,茶道流行於宋代,以前較粗糙都是大的茶碗,在劉松年(茗園賭市圖)中,可見宋朝社會鬥茶情況,把宋代民間鬥茶的情景淋漓盡致地描繪在世人面前。天目的另一說法:黑釉像宇宙蒼穹、像天空一樣,燒出的結晶像星星一樣,故稱天目茶碗。如傳統建窯出現的天目為兔毫、油滴、曜變三種,吉州窯的是玳瑁、鷓鴣及木葉天目,這六種天目老師皆能燒製,這樣的技術及創作在國內顯少人知,才開始在台灣辦展,希望能讓更多的人認識老師及其作品。
→&開幕式現場
陳木泉(靖翁)老師分享,木葉天目是宋朝時期就有的藝術,發展於宋朝江西,木葉盞的自然姿態及美感與禪宗哲學及審美藝術很有關係,其作品中表現出葉子再生後自然的生命力,條理分明的紋路,猶如一位見性的禪行者,木葉置於茶碗所形成的圖紋自然,在品茶之際靜觀葉脈分明之本體,體悟當中的禪味使人感動。在1997年創作出木葉盞,因日本和尚的因緣,說到中國有一作品天目,由您來做一定更好,而開始創作。但一直覺得作品好像缺少了什麼,找了十幾年才找到木葉原有特性,了解其樣貌,也因對佛學的認識,作品中將禪味融入,燒出了很多具有沉寂之感的木葉禪味作品。禪師認為桑葉可以通禪,而用「禪天目」取其名作為展覽的名稱,以台灣原生種的植物,主要以構樹來燒結木葉茶碗作品,燒製木葉時必須取秋冬之葉,將木葉乾燥後壓平,不再蘸任何釉藥,也不做特殊耐火處理,以自然姿態在1290度高溫下燒製,完成木葉盞作品,呈現木葉之美,它的成功機率極低,過程中挫敗是種考驗,也是一種修行。由此可看見自然界的力量,簡單樸實之美。
→&參觀民眾
會後由許光廷為大眾導覽,介紹靖翁老師的作品及創作過程,靖翁老師作陶、畫國畫是位全材型藝術家,透過佛學的修為找到創作靈感,以本土素材創作出不同的作品,本次木葉盞作品展出40件,釉、火、土之間的關係必須恰到好處,正如鐵釉換萬千,老師的作品沒有固定型式,每種皆是獨一無二的。
本次展覽作品共110件,創作以木葉天目為主,並有兔毫天目、意境茶碗、陶盤等作品。作品展現出不同層次的禪意,訴說著屬於自己的故事,在古典與現代間詮釋天目茶碗幽遠意境之美,值得您細細品味。本次展覽即日起至9月25日。
蝶.誌—胡小萍環保藝術創作分享會暨幸福弄蝶DIY報導
圖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許明珠&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於(六)下午2點,舉辦香港藝術創作者,胡小萍藝術分享會,共60餘位義工參與。胡小萍是一位平面廣告設計者,因工作關係,大量接觸與閱覽無數生活中的廣告雜誌;當大家把看過之後的雜誌丟棄時,她開始反思如何讓這些被消費即逝的各種生活雜誌有「再生」的機會?
她提到個人創作是源自於「莊周夢蝶」的出世概念。「從前,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非常快樂,悠然自在,甚至忘了自己是莊周。夢醒後,發現自己僵臥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作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作夢變成了莊周呢?這則寓言是表現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莊子認爲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爲哲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
胡老師體會,人們所看的生活雜誌就如蝴蝶入世般的美麗表象,而且雜誌的壽命與蝴蝶一致,都是一個月左右。因此她巧妙地把舊雜誌變化成大家所喜愛的蝴蝶,呈現出新舊關係。
胡老師說:「創作就是自己做自己,誠如每隻蝴蝶都是唯一。」每一隻絢麗亮眼的蝴蝶,在藝術家創作意念與技巧,讓每件作品都令人歎為觀止。「藏蝶」是其中作品之一,藝術家把蝴蝶密封在水晶裡,讓蝴蝶生命永續不再短暫。她還說個人喜歡到世界各地旅遊,途中即透過創作的蝶,與人結緣,建立起良善的人際關係。歡迎觀眾欣賞她的作品「與蝶同夢」時,能親自來一趟如幻似夢般的與蝶共舞之創作。
在精采的分享介紹之後,胡老師更帶領義工們,進行「幸福弄蝶」DIY,教導義工們親手製作自己的蝴蝶。製作過程除了考慮對稱,還需要巧思加點變化,賦予每隻蝴蝶新的生命,體會手作的樂趣。
& & & & & & & & & & & &&
許文馨師姐的再生蝶
鄭月雲師姐開心展示蝴蝶
胡小萍老師親自指導
蝶.誌—胡小萍環保藝術創作展即日起於台北館展出至3/13,歡迎大家前來欣賞。
台北館讀書會:六祖壇經-般若品
→&大家輪流唸出經文
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許明珠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於(日)上午10:00由妙正法師為義工們講解六祖壇經---般若品,共計37位義工出席上課。般若品源自偉史君向六祖惠能大師求法請益,惠能大師因而為大眾闡述摩訶般若智慧的內涵。「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所以有智有愚….」
妙正法師以此開宗,提到六祖壇經般若品的內容是提及人的『自信』與『佛性』,學佛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自心解脫』,因為我們每個人本來就有佛性,只因個人根器不同而有差異,學習佛法需要心口一致,如實修行,誠實面對自己的啟心動念,如此才會與佛相應。假如一個人經常口中念著佛,內心卻無法自我反省、觀照,一味向外尋求解脫,如此則與佛法相去甚遠。也就是說,人人本具佛性,因為無明煩惱遮蔽了人的六識,讓人有了貪瞋癡,於世間流轉不停。惟有守住自己的心,讓你的心量廣大無邊,遍周法界,且了了分明,如此才有辦法『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這才是般若智慧。至於『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是指以大智慧到達彼岸之意。我們要如何面對生死?如何修行?她提到:如金剛經云「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以智慧觀照透,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最後透過「南頓北漸」影片故事讓義工們進一步了解北南禪宗的演變。
六祖壇經--般若品
專心聽講中
人的生死只在呼吸之間
2016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春茶感恩聯誼會
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許明珠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於日(六)11:30舉辦春茶感恩聯誼會,在56位義工們彼此互道:「恭喜恭喜,新年如意!」團聚下揭開序幕。台北館主任有法法師感恩義工們踴躍出席今天的盛會,館方特別準備團圓火鍋謝謝大家發心出力彼此供養,攜家帶眷聚齊聚一堂,讓今年春茶感恩聯誼會顯得熱鬧滾滾。
每年新春團拜之際,也是義工們大展顯身手展現個人廚藝的時刻,一道道色、香、味俱足的「拿手菜」齊聚台北館,成就出一頓豐盛的春茶感恩聯誼餐敘。誠如,有法法師說:每一道料理都蘊藏著每位義工的供養心與歡喜心!期許大家新年快樂吉祥如意!天天平安,福慧增長。
享用美食中
王美月師姐特製油飯
令人歡欣鼓舞的時刻『感恩頒獎』,正是今天活動的壓軸,特別頒發精進菩薩獎、布展金剛辛勞獎、滴水之恩獎、莊嚴道場獎、甜蜜獎、慈悲獎、直下承擔獎、佛光藝術傳承獎、開春特別幸運摸彩大獎等……,感謝義工菩薩對美術館的付出與貢獻,最後大家一起讀誦大師的新春祈願文,期許新的一年更精進圓滿。
佛光藝術傳承獎
開春特別幸運摸彩大獎
頒發直下承擔獎-林世平&許美琬&郭仁雄&許文馨&簡育勳&王月莉
美學拼圖-生活美學主題展參觀報導
→&學員家長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附設兒童美術教室5/1上午10:30帶領學員參觀天母蘇荷兒童美術館【美學拼圖-生活美學主題展】,親子共計54人一同出席,開場館方代表林經理致詞感謝大家不畏大雨一早前來,表示︰「生活美學主題展,將平時課程中學習到的藝術家風格,運用不同素材組合,精心製作成各式豐富的展出,大家難得前來,歡迎盡情參觀。」
隨即分別以A、B組進行「來館禮」課程,利用三原色以輕質土混色製作別針,不僅是小朋友們認真聽講,家長們也一同動手製作,期間歡喜笑聲不斷。此外展區中,亦有各式不同主題,包含以畢卡索的雕塑革新,將生活中廢棄物再造的「狒狒-阿米」,運用收音機、電風扇、CD架等製作出狒狒的造型。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大師米羅的風格,走進異想天開的三原色山洞,各式動物所組成的壁畫,充滿天真的童趣。
圓弧造型的應用,也表現在彩繪玻璃教堂長廊中,使用鏡子的反射讓空間加大,點、線、面所勾勒出的直線與曲線在彩繪玻璃上隨機製作出了小鳥造型,加上紫色燭光蠟燭,大家紛紛讚嘆這美麗的造型。接著走進超現實主義大師馬格利特夢境一般的空間,小朋友看到從壁櫥內跑出的火車開心的撲向前,看著天花板的雲朵,運用錯置手法展現的人物雨滴,家長們也興起童心玩樂拍照。
之後迎來的是東西方大融合,以三角柱結合的雙面畫,左邊呈現馬格利特所繪在棕色馬背上的紫色女士,以西方繪畫精準、寫實、樹葉、人、馬皆栩栩如生,及富有空間感;右邊則為唐代畫家韓幹繪馬圖,以線條及象徵的方式顯示特有風格,且透過鏡子的反射,讓站在同一側的人可以同時看見兩幅畫作。
最後參觀草間彌生點點森林、從中找尋各式小動物,以及黑白線條屋,體會由排列的秩序、大小、粗細、距離、方向移動所造成視覺不同感受的律動效果,以及映象派大師莫內的吉凡尼花園,感受光影不同所帶來的色彩變化,大家一同度過了歡樂、極富藝術教育氛圍的假日。
三原色三原色輕質土混色
西班牙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大師米羅風格山洞
草間彌生森林
&草間彌生點點森林
&畢卡索立體化派
&輕質土別針教學
台北館_甜蜜幸福弄蝶DIY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讀書會--六祖壇經
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許明洙
→&研讀行由品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於日(日)上午10:00舉行讀書會,由妙正法師為40位義工講述六祖壇經。妙正法師開宗明義,研讀六祖壇經時,可用輕鬆愉快的心情相互學習,鼓勵與會義工。進入讀書會前,妙正法師播放六祖惠能卡通動畫讓大家觀賞,經由活潑生動的故事開啟六祖惠能的生平,因著淺顯易懂的故事內容,深入導讀六祖壇經-行由品的意涵。
妙正法師略述六祖惠能之名,意即「惠施眾生,能作佛事」,預言惠能大師必將佛法惠施給世間一切大眾。六祖因聽聞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有所感悟,想學佛法;經人相助至黃梅,向弘忍大師求學佛法。後因作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而得五祖衣缽,開啟禪宗大法。在佛門,傳授衣缽是為證明得法的憑證;由於百人欲爭奪衣缽,惠能云『此衣表信,可力爭耶?』,故擲下衣缽隱性於草莽中十五年,自六祖後則不再以傳衣缽為主。
當五祖送別惠能,問如何自度與如何師度?惠能回答『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妙正法師提醒義工『福慧雙修,行解並重』,鼓勵大家自度,覺察自心而修行。師度就如同『三分師徒,七分道友』,雖遇見良師,仍應勤於努力自修,也指出學佛應具『淨心』,因心意清靜最重要,同時透過吃素培養個人慈悲心,及自我觀照體會佛法意涵進而修行。
妙正法師提醒大家應記住六祖對大眾所說:「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靜;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求學佛法就該具備真正的發心,因學佛就是學習本自具足的佛性,所以信佛則必須相信自己!&
妙正法師講述六祖惠能
游慶霖義工
楊木川分享
佛光山開山50周年紀念—影像回顧圖像展
圖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許明珠
→&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覺元法師帶領大眾參觀
「佛光山開山50周念影像回顧圖像展暨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全球同步展,5/7於佛光山台北道場(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舉行隆重開幕,近三百人與會。由人間大學台北分校青年古箏樂團的悠揚樂聲下掀開序幕。台北道場住持覺元法師引領佛光山首座長老慈莊法師、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女士、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秘書會楊永妙、佛光山台北道場法務師依培法師、依照法師,以及佛光山榮譽功德主蒞臨會場。
高希均教授致詞提到:「一個人的一生很難超過兩個50年,正真能做事也只有50年。我很榮幸這20年都與大師接近請教。而且,很多歷史,都在這棟大樓發生。我的兒子在美擔任牧師,女兒是基督徒,其他族人都是基督徒,惟自己是佛教徒。自己與大師的因緣,星雲大師是揚州人,我是南京人。大師常以三好運動『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鼓勵信徒大眾。星雲大師是近代史裡的宗教家、教育家、文學家、思想家、實踐家,以及佛教的改革者,其一生影響著華人與非華人社會,我們何其有幸可遇到星雲大師,把人間佛教說得讓人能聽得懂、容易了解。」
國際佛館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趙翠慧致詞:「自己的生日正與佛光山開山日同為5月16日,每年的這一天都非常的開心喜悅。星雲大師自1967年開山至今50週年,今日佛光山的一切,是星雲大師帶領著師徒弟子,透過一步一腳印實踐人間佛教而成,星雲法師的偉大在於他常讓人不覺得他是一位大師;展場回顧觀看星雲大師的影像的一顰一笑圖像,不禁令人讚嘆星雲大師的對弘揚佛法的成就。」
長老慈莊法師致詞:「感謝大家50年來對佛光山的護持,台北道場這棟樓有16各單位,同時感謝歷屆住持對台北道場的管理,才讓台北道場最具人氣,期許信徒大眾繼續本著熱忱護持台北道場。」
覺元法師致詞:「星雲大師提到人間佛教是實踐出來的而非口號,佛教要現代化、通俗化、藝文化,要有殿堂、學校、辦報…等,這些想法理念就在大師的一念『未來佛教靠我』之下,一一實現。所以人間佛教不是說的,是做出來的。當年,慈莊法師當年與大師一同開拓了台北,乃至全球五大洲的佛光山寺院,皆因慈莊法師眼光獨到,走遍世界各地,實踐星雲大師的理念開創道場,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曾有人問大師如何經營管理全球三百多個道場,大師有感當年因是外省人身分支身來台,常居無定所又無法飽食,所幸在宜蘭佛寺定居後,發願要以此生弘揚佛法。佛光山在星雲大師的帶領下,成為一棵大樹,此舉全因大師經常以一個『給』字而成,也就是佛光人的四大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大師曾說出家人什麼都可以沒有,就是不能沒有慈悲心,師父說只要有人來到佛光山都可以有飯吃,就像是普門大開,這是大師在轉動人間法輪。也有人說大師的『一筆字』不是字,是對千萬眾生慈心悲願的力量。今天佛光山以全球同步回顧展方式,在三百多個道場進行『佛光山開山50周年紀念—影像回顧圖像展』。」主辦單位準備了「寶藏箱」,邀請慈莊法師、覺元法師、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王力行發行人、榮譽功德主羅李阿昭、陳鄭秀子、薛政芳共同揭幕,用鑰匙開啟寶藏箱,箱內出現「佛光山三寶具足」,共同見證佛光山開創五十周年紀念。
佛光山首座長老慈莊法師(左)
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覺元法師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趙翠慧致詞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高希均教授致詞
&台北佛光會合唱團演唱師父頌
&佛光山人間大學台北分校
青年古箏樂團
&開幕式現場
台北館_手繪版畫筆記本DIY報導
→&蝸牛老師示範中
,20165221DIY,邀請本次「如是我繪-2016佛誕特展」藝術家亦是本教室授課教室羅婉菁(蝸牛老師)帶領大家一同製作佛圖版畫筆記本,現場共計12位報名者一同參與,蝸牛老師首先示範以畫布包覆厚紙板,折起四邊固定,並貼上內頁、將筆記本精裝封面,隨即邀請大家以蠟筆繪製出心中的佛陀,以刻版於珍珠板上,進行上色與印製吹乾步驟,最後黏貼於筆記本封面完成作品。
大家聽完示範後迫不及待開始動手製作,過程中親子一起合作,原本擔心畫不像的大人們也突破心中罣礙,放膽和小朋友們一起同樂,享受回歸童趣,上色體驗版畫可重複使用的特色,紛紛帶著筆記本與版畫表示要繼續再自己變化印製在不同媒材上,課程圓滿結束。本次「如是我繪-2016佛誕特展」展出至2016年6月19日下午6點,歡迎大眾蒞臨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附設兒童教室參觀。
&專心刻出心中的佛陀
緣聚彩陽佛光之美
文│華珮君& &圖│林世平
一次能讓您同時欣賞不同個人風格、畫派;不管是油畫、水彩、攝影等中西合併之作品,透過藝術之美,享受一場心靈的饗宴。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舉辦由二十四位藝術家聯展「緣聚彩陽─彩陽畫會聯展」開幕式。參展藝術家共聚一堂,紛紛讚嘆佛光緣美術館對藝術家、以及作品的尊重,而且盛重接待而感到受寵若驚,感動歡喜。
蒞臨貴賓有中國水彩畫會舒曾子會長、國際知名抽象畫大師詹阿水、中華兩岸企業發展協會林保友理事長及葉嘉毅秘書長、台北市文藝協會楊月明理事長、中國美術協會理事長暨彩陽畫會王愷教授等百位貴賓。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主任有法法師代表致詞︰今天感謝大家緣聚佛光。「彩陽畫會成立至今已23年,台北館也有25年歷史。台北道場聚集佛光山各文化單位,佛光緣美術館以免費提供場地接引藝術家,為大家服務,至今全球共24個分館。今天與會的彩陽畫會指導老師王愷教授及舒曾子會張,也是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於2013年舉辦百位畫家畫佛館的藝術家之一。1994年為籌措宜蘭佛光大學建校基金,舒曾子會長也捐贈二幅畫作義賣,當時因藝術家的共襄盛舉,也因為佛光大學的因緣,星雲大師就在這裡設佛光緣美術館。」
中國水彩畫會舒曾子會長致詞:「我於民國19年出生於山東濟南,已年屆90歲,許多平輩都已離世,我常開玩笑說我是丐幫幫主,必須拄著枴杖行走。我與佛光山結緣極深,佛光緣美術館成立後曾二次參展。之後又參加佛陀紀念館百位畫家聯展。生老病死四大關乃人之常情,如何能在磨難中保持善良愛心很重要;美術是將天地萬物集於方寸內、包容極廣,能夠接近藝術是非常快樂的事,一幅令人百看不厭的好作品,是意在筆先、累積多年技巧與人生經歷才能一氣呵成,所以除技巧磨練,平時也應多方涉獵不同領域書籍,豐富自己內涵,才能使作品達到真、善、美、聖的境界。」
國際知名抽象畫詹阿水老師表示:「我從事繪畫至今已50年,因喜歡所以從未厭倦過;我鼓勵所有畫友,有機會就參展,只要堅持的走下去,成功就非你莫屬!」
中國美術協會理事長暨彩陽畫會指導教授王愷老師致詞:「彩陽畫會最初5位成員陸續增至現在24位畫友,每位都有自己獨特風格。我之前參加新竹美術評審工作,對象從國小組至大專組,過程中深感作者年齡越大、技巧越好,但卻越缺少天真特質,藝術是天職,單純的畫畫才是真的藝術。藝術是追求真善美聖的形式表現,並非為實質利益而畫,我建議畫友在技巧達到某個程度之後,要多讀書;藝術不一定要為什麼目的而作,不要被一般世俗的利益而迷失追求真、善、美的初心,創作是無價的,我們一起共勉之。」
「緣聚彩陽─彩陽畫會聯展」,將於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展至,歡迎大眾蒞臨欣賞。
彩陽畫會李榮波會長
為義工導覽
緣聚彩陽-彩陽畫會聯展
「天地一方─2015陳國珍金工漆藝創作展」開幕式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日下午2時舉辦「天地一方─2015陳國珍金工漆藝創作展」開幕式。蒞臨貴賓有藝術家於輔仁大學教學的同事、教師,也包含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鶯歌多媒材研發分館梁晉誌館長、輔仁大學歐洲聯盟中心執行長何思慎博士、台灣珠寶雜誌社邱惟鐘社長、台灣創意珠寶設計師協會王月要理事長等百位貴賓蒞臨。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主任有法法師代表致詞表示︰陳國珍老師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為創作理念,希望透過作品觀察大自然。而唐代有一位龐蘊居士寫下一首偈語:「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所謂清淨心即心存善念、身做好事,內心即是處處蓮花盛開,而每朵蓮花都是一個世界,每片葉子即是如來佛心,也是說明我們「心」的境界。而在陳老師的作品中,哪怕是非常小的精工作品,都富含了美麗的世界,圓滿、圓融的禪意,希望所有與會來賓參觀陳老師作品時,也感受到內心的一份寧靜。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鶯歌多媒材研發分館梁晉誌館長則說︰很感謝陳國珍老師及其先生王千睿先生長期以來對工藝的堅持與支持,此次展覽作品,每件均有無限禪意與創意,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陳老師跨越媒材的創作方式,正是目前指導學員努力的方向,尤其作品還能取下佩戴的巧思,讓藝術品可以隨時帶著走,更是很大的創舉,令人敬佩。
輔仁大學歐洲聯盟中心執行長何思慎博士首先表示:今天還要恭喜陳老師升等教授,讚許陳老師在創作與理論均相得益彰,其創作融合中西方藝術,而輔仁大學屬天主教學校,前樞機主教善國璽與星雲大師歷年來都是好友,陳老師能跨越宗藩籬在此展出,是真正達到真、善、美落實了「藝術無國界」。
台灣珠寶雜誌社邱惟鐘社長提到陳老師的漆器不同於一般單色作品,色彩多采多姿、從前陳老師任職於珠寶雜誌社編輯時,就如同現在一樣非常認真地完成所有任務。
台灣創意珠寶設計師協會王月要理事長強調其在珠寶設計領域中,已經有二十多年歷史,陳老師是她非常尊敬崇拜的藝術家之一,因為陳老師創作非常多特殊的作品外,也培養很多傑出的新一代優秀珠寶設計人才,在生產、學習的理念中不遺餘力。
藝術家陳國珍老師表示:「把美帶給觀眾是我創作最重要的初衷,也很感謝佛光緣美術館不論在任何方面都給予我極大的幫助。漆器一天僅能乾一層,且需要濕度八十度,溫度三十度C的環境下完成,在這樣嚴格的管控下,猶如鍛鍊修行。雖然平日在輔大行政工作極其繁瑣,但在創作時卻是沉澱心情最寧靜及最享受的時刻。很感謝所有的來賓,您們能來是我的幸福,這是情誼最佳的涵義,同時也非常感謝我的另一伴,王千睿先生多年來毫無怨言地支持。」
本次「天地一方─2015陳國珍金工漆藝創作展」,將於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展至,歡迎大眾把握機會蒞臨欣賞。
&&&陳國珍老師為義工導覽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鶯歌多媒材研發分館
梁晉誌分館長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金剛經成就的秘訣讀書會&藝術賞析課程
→&妙暢法師邀請大家討論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日上午10點於佛光緣美術館附設兒童美術教室,由妙暢法師帶領研讀「金剛經成就的秘訣」讀書會,共計31位義工參與。
內文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妙暢法師邀請大家發表心得:劉瑪莉師姐認為六度中以「般若」為前導。而劉迎春師姐則以布施、捨得付出、可得喜悅,摘除貪念為要。此外葉文慧師姐,更以大師常常提出以打籃球譬喻的團隊精神,認為共修為要。蔡秀玫師姐也表示茶會行為舉止、微笑接引信眾也是布施。
妙暢法師說明:「住」是停留、執著「心」是悲心,修心不為外力所影響,持戒清靜,有定力才能生出內心的清靜智慧。王月莉師姐則以花開花謝、四季運行、不畏風寒、其不可自主,若能堅強度過,就是行「忍辱」、「精進」、「禪定」的修行。
尤麗雪師姐認為「一切諸法因緣而生,虛假而有」,若遇事情想到因緣、不要掉入迷思。夏夢嬌師姐分享「執著世間愛欲的人,無法領會解脫的法喜」。
而究竟要如何落實在生活之中?何惠卿師姐表示每天行三好、四給,不起心動念,不退轉,早上與觀世音菩薩說話、晚上省思。王美月師姐提醒大家看人間福報「沉得住氣」,認為平日誦經聞法,但當境來時,要能「靜中生定、定中生慧」,才是真正的修行。
最後,妙暢法師總結:「沒有天生的釋迦牟尼佛,沒有天生的彌勒佛,請大家要時時覺察自己的心念,繼續精進。」
下午13:30則舉行陳學嬪老師藝術賞析課程,共計21位義工參加,本週主題進行禪繞畫(四),陳老師將義工之前繳交作品,製作成投影片一一分析,表示由作品中可看出大家進步,也建議黑白創作可嘗試加入顏色,認為大家都很用心。
課程中強調美的產生,並非因為物象造型本身的屬性,也非我們的審美感,而是源於人類主觀或客觀的理念判斷。陳老師更讓大家實際操作,以「恆常性」中的反覆、秩序、律動、比例、均衡、調和、漸層為主題,嘗試創作秩序、規律、反覆的美麗禪繞畫,義工們無不認真、專心創作,在這悠閒午後體會其中奧妙。
課程最後拋出「以甜美或夏日清涼的色彩意象進行發揮」讓大家回家進行練習,勉勵要持續創作才能更進步,期待下次再看到義工們的創意展現!
義工瑪莉與文慧師姐分享心得
義工夢嬌師姐(中)分享-執著世間欲愛的人無法體會解脫的法喜
義工連麗惠師姐專心創作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舉辦義工藝術課程(一)
圖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華珮君
日,上午10點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舉辦義工藝術課程,共計25位義工參加,陳學嬪老師本次課程以「漂染技法」為主題,將墨汁、顏料混色、沙拉油等作為基本素,以宣紙示範漂染技法。
陳老師開場即先將全開宣紙裁切八份,並示範三種作法:第一僅以墨汁漂染;二、墨汁結合顏料;三、墨汁結合顏料與沙拉油,並教導大家若欲染鮮明,就必須提高墨汁濃度,或進行多次重覆漂染,隨著每次隨機的變化染出不同的線條層次。
義工們仔細聆聽後即迫不及待開始試試身手,嘗試墨汁顏料的比例,並仔細將染好的宣紙鋪在報紙上晾乾,許多義工表示玩得不亦樂乎,開始期待每次墨汁顏料滴下後,取出宣紙時所呈現出的美麗紋路,很有成就感。
最後更主動邀請陳老師一起參與,在一遍歡喜展示成果的氣氛中,陳老師要求大家將今日作品帶回晾乾後,選取最喜歡的圖案,並預告下次將教導大家自行裱褙,義工們滿心期待下次的課程。
示範第一層染墨汁
加入顏料漂染
說明漂染後取出宣紙的技巧
&將成品先鋪於報紙晾乾
&成功取出宣紙
&陳學嬪老師示範裁切宣紙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舉辦義工藝術課程(二)
圖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華珮君
日,上午10點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舉辦義工藝術課程,共計17位義工參加,陳學嬪老師延續上次課程,開場即為義工們示範小拖步驟:首先裁切作品並將宣紙底線裁切,接著調漿糊水、攪拌漿糊,然後把作品正面朝下,同方向以排筆上漿糊,隨即將空白宣紙平整覆蓋於作品上,最後上板、將作品置於木頭牆面,待其風乾。
義工們仔細聆聽後開始著手,看似簡單的調水稀釋、排筆上漿糊步驟,其實極富學問,水分比例及排筆動作,下手越輕作品越不會起泡,實在考驗著大家禪定功夫,直到最後上板平貼於牆面都需要極高專注力,稍不留神就可能前功盡棄,等待風乾過程也不能急躁,才能呈現出美麗的紋路。
本次製作過程的步驟看似容易,但義工們在實際動手後才發現沒那麼簡單,漿糊上了一層之後就發現起泡,紛紛轉向老師求助指導,大家深感佩服陳老師的功夫,也更感謝陳老師如此細心教導,課程最後陳老師表示也很期待下次大家將風乾作品帶來進行成果分享。
慢慢上漿糊水
一筆一筆慢慢塗
等待風乾中
台北館「佛心自在─許正益佛像彩墨創作展」開幕式
圖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 華珮君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舉辦由「佛心自在─許正益佛像彩墨創作展」開幕式。與會貴賓有陽光文教基金會美術職訓局謝振昭主任、新北市三重正義國小朱富榮校長、中華工筆畫協會林宏信理事長、中華民國書法教學研究學會吳世彥理事長等百位貴賓蒞臨。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主任有法法師致詞表示︰「許老師的觀音佛畫作品與一般人不同,開展第一天展場有年輕人說道彷彿金庸武俠小說中人物,具俠義之風,以佛道融合有著具體身形、騎龍、蓮花等造型代表著菩薩慈悲。」更告訴大家耳根最利的觀音菩薩是聞聲救苦,有著三十三種應化身,隨時照顧有難之人。也提到大師曾說:不管任何宗教,只要正心即可靈驗。因此每個人都可做自己的觀世音,做一個自我的改變,凡事就會順利圓滿。
本日許老師邀請親朋好友及正義國小師長齊聚一堂,蒞臨貴賓陽光文教基金會美術職訓局謝振昭主任表示︰「看了很驚訝,栩栩如生現代感,超出傳統畫法,感受到許老師的水墨結合西化的光與影,好像每幅畫都在發光,好震撼!」
三重正義國小朱富榮校長感受到許老師 教學童畫畫的熱情,對學生的教育非常投,希望許老師用畫畫專長,可以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希望。
做為許老師研究所同學的中華工筆畫協會林宏信理事長稱讚︰許老師在學生時代即最有才氣,作品大器,有著潑墨粗細線條、融合各種技法,讓畫有光芒渲染的感覺。
中華民國書法教學研究學會吳世彥理事長也稱讚許老師︰畫作兼具傳統與自己的精神,才能如此嶄露頭角。
本次展出藝術家許正益老師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自小承襲父親傳家繪佛畫的方法。六歲即展現出天生繪畫的本能,十三歲即出師為各廟宇繪製神像,但因負擔家計直到五十三歲才開始再執畫筆創作。此次展出的六十九幅佛畫外,舉凡神像、山水、花鳥、書法等皆有厚實的底子及興趣。
許正益老師上台致詞先感謝妻子陳美麗女士一直默默支持,也透露最推崇的藝術家是李奇茂教授,依李奇茂教授之言「繪畫要當大盜,不是當小偷,要有自己的想法。」認為心靜下來才會自在,心靜佛在,故本次展出取名為「佛心自在」,期望讓大家更易於親近觀世音菩薩,展出即日起至12月27日,歡迎蒞臨參觀。
2015想像力「藝術動物紙塑面具創作」課程
上課時間:
、3/29,星期日上午10:00~12:00&(共二堂,為連續課程)
課程簡介:
利用容易取得的素材,透過自己動手與想像力的運用,製作有趣又兼具藝術性的紙塑面具,讓作品也能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招生對象:
小學三年級以上~成人,小三以下請親子同行,
對創作有興趣者,歡迎初學及無繪畫基礎者,六人以上開班。&
(&名額有限,敬請提早預約報名&)
課程講師:
孫佩貝&(&P.B.Sun&).&羅婉菁&(&Snail&)
課程費用:
新台幣$800元
&親子組(共同完成)兩人同行價$1,200元(&含材料費&)。
課程內容:
3/22&紙塑成形&、3/29&彩繪面具
※注意事項:課程內容及開課時間,美術教室得視狀況調整,並提前通知。
上課地點: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10樓之三&&佛光緣美術館附設兒童美術教室&
報名專線:(02)&,&(02)&&&請洽華小姐
佛光緣美術館網址:www.fgs.org.tw/fgsart/
佛光緣美術館e-mail:fgs_arts3@ecp.fgs.org.tw
2015萬物自有天地-林聰文書法展藝術講座
萬物自有天地林聰文書法展藝術講座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4月12日下午2點,舉辦萬物自有天地-林聰文書法展藝術講座,有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劇場藝術學系教授林宜毓、國立羅東高商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陳正行、蘭陽書畫聯誼會會長高錫麟、宜蘭立委陳歐伯國會辦公室主任林家煒、南昌社區理事長林櫻子、羅東鎮民代會秘書陳俊峰、慶安宮總幹事劉議文出席,現場共計50人參與講座。
&林聰文老師表示從12歲起即在父親身旁學習書法及木雕,後因遇書畫家陳忠藏先生啟發他對書法藝術的創作理念。35歲之後因著自我期許「書藝不精,死不休」,致使他在書法創作過程中不斷求新求變。林老師說到:學寫書法可先從臨摹開始,從不斷的書寫到練習大膽揮毫,但最後一定要拋開臨摹影子,創作才能油然而生。
講座中林老師說明舉例「草書」字體著重在柔順與靈活的表現,「隸書」是以直線呈現形體的細嫩,且一筆一劃都必須工整,誠如為人處事需要實實在在。他還說:人必需經常透過五感去感受我們身邊的世間萬物,同時藉著閱讀古文經書,體悟天地間的自然法則。
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戒色后的因缘福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