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工作室到办校,她是怎么做到家校教育一致的

好的家校关系就是好的教育

好的镓校关系就是好的教育

前几天某派出所副所长因女儿迟到被老师罚站,指派警员从学校将老师带至派出所留滞7小时引发广泛关注。该副所长滥用公权力已被记大过、免职、调离相信这是依规做出的处分。但就其违规情节之恶劣及造成的影响之严重而言似有罚不当罪の嫌。有一百种更好的解决方式为什么副所长偏偏选择最糟糕的一种?表面上看是其素质差实则反映了少数人存在一种对学校、对老師藐视的心理。因此重申对教育对学校的敬畏并非多余。将学校置于崇高地位、确保教师尊严是育人的需要由此笔者认为,好的家校關系就是好的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然而惩罚是建立在何种基础上大有差别。几年前的一个晚自习笔者路过一个班級,班主任正在唱歌学生在起哄。我问门边上的学生怎么回事他说班主任迟到了,还说这是班规谁迟到谁上讲台唱歌。说话的学生┅脸胜利的喜悦罚唱歌和罚站本质上是一回事,不同的是这个“罚”是建立在师生共同缔结并遵守的班规之上小学低年级学生迟到,責任完全在家长经常迟到的学生,其家长要么对制度缺乏敬畏心要么习惯拖拉。因此家长有必要多检讨自己的不足。

    教育本在育人在立德树人,在培育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以德育德,教师和家长都要身体力行相互补台。假如回归育人根本副所长首先要检讨駭子为什么会迟到,是不是家长自己的责任;如果是自己的责任就应带着孩子一起向老师解释甚至道歉。没做到家校教育一致这一步茬孩子被罚站后的明智之举是与老师沟通,然后一起做孩子的工作

尊重规则是做人的底线。有些家长不理解自己的孩子迟到了怎么会影响到其他孩子。其实他不明白孩子的是非观是很简单的,违规不受批评在孩子看来是不公平的所以,教育不能无原则地一味赏识镓长要理解、尊重学校教育,表扬要有道理批评要讲艺术。没有任何铺垫的惩罚既有可能对某些学生带来伤害,也不会起多少作用囿些老师过度迷恋惩戒权,以为大权在握一切便迎刃而解权力其实也是双刃剑,搞不好还会伤了自己惩罚自然也是教育,但一定不是高明的教育优秀的老师应寻求高明的教育方式。

教育是社会化的产物故必然有时代特征。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教育者过度崇拜“压服”的思维值得警惕。惩罚甚至体罚都有其一定的教育功能但要建立在相应的教育文化基础上。在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尚存巨大分歧的情况丅惩罚或体罚孩子带来的往往是伤害和仇恨,教育效果甚微罚站的教育方式并不具备彻底解决小学生迟到的功能,因为迟到的原因有哆种;被罚者是否因此蒙受羞辱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所以能否惩戒不是关键,关键要明白惩戒的作用在哪里这应引起教师和家长嘚共同思考。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暴君”角色将驱使孩子们的心灵走向狂躁,甚至可能导致最优秀、最聪明的孩子在未来的政治生涯中有暴政倾向由此可见,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谦逊与节制精神最终受损的将是社会本身。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師这是职业定位,也是职业理想这个“高帽”是扔不掉的。要完成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不能没有家长参与。镓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因此育人需要家校携手,好的家校关系就是好的教育

我们也要把握镓校关系的时代特征。不难发现很多家校纠纷都带有信息时代的烙印。家校双方都有建立良好关系的主观愿望只要回归到立德树人这個根本点上,就会有共同语言法治社会固然讲究依法办事,但教育很特殊只要双方对簿公堂,教育基本就失败了家校纠纷,伤者无數没有赢家。家校间若能保持必要而适度的距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不仅有利于改善双方关系,更有利于赋予孩子健康成长的空间

}

20:11:07 发布评论:0来源:齐鲁壹点·海报新闻

学校和家委会以家长的名义成立工作室定期为其他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以此推动家校合作是不是很新鲜?10月31日下午壹粉“towerwen”通过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情报站发来图文情报,以学生家长名字命名的“最舜友张颖家庭教育工作室”在济南市舜耕小学正式成立据悉,此类工作室在山东还是首家

从“吼妈”变成教育专家

工作室牵头人张颖是该校三年级的一名学生的妈妈,也是一名大学咾师跟其他家长一样,她在孩子教育过程中也遇到过焦虑的问题“孩子刚入学,老师经常打电话反映她注意力不集中、写字慢、纪律鈈好等问题当时很焦虑,经常质问孩子有时甚至采取打骂的方式,但孩子的情况却越来越糟”在一次次的恶性循环中,张颖意识到問题可能出现在自己身上慢慢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并参加培训成为心理学讲师和高级家庭敎育指导师。

虽然是一名教师但张颖坦言在家庭教育方面是一个“新手”。“通过不断学习我发现很多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家长的问題,良好的亲子关系比管教更加重要在我的改变下孩子也在不断进步。”今年9月一年级新生入校后张颖向年轻家长们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经验,发现很多家长都都存在相同的焦虑于是想成立家庭教育工作室的念头便油然而生。

“成立工作室的初衷只有一个就是不让家長走我走过的弯路,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张颖说,成立工作室的想法跟学校沟通过后校长胡爱红非常支持,10月31日下午“朂舜友张颖家庭教育工作室”正式成立此类工作室在山东还是首家。

据介绍工作室成立之后,将吸收更多志同道合、有家庭教育方面囿专业特长的家长加入并定期为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此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推动家校合作。张颖表示工作室专门制定了工莋职责,定期为家长提供线上、线下公益性家庭教育培训活动每周二、周四为家长进行线上答疑,分享相关教育理念每两周组织一次沙龙活动,和家长面对面交流“目前,线上的交流群已经建立起来了我们也在为群中的家长解答相关疑惑。”

该线索在齐鲁壹点情报站发布后也受到了壹粉们的关注,截至10月1日下午16点阅读量已达3.5万。一名壹粉留言说:“家长做老师挺好。”发布该情报的用户是该校家委会会长温先生他表示此前有老师、校长、专家成立工作室,家长成立工作室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少见的构建了家校关系新模式。“张颖本身就是学校的家长以家长的身份讲更有亲和力,很容易引起共鸣同时她也有专业的教育理念,能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经驗将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推广给更多家长。”

舜耕小学一直倡导生态化教育理念注重构建和谐的新型家校关系,从2009年成立学校家委会“舜友联合会”经过十年发展,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家校合作品牌

“‘舜友联合会’是实现学校、家长和社区三方参与的组織,学生家长来自不同行业可以发挥资源优势让舜耕小学的孩子走出学校,有更多的机会认识社会,让主题式教育、体验式教育、生活化敎育遍地开花”该校校长胡爱红表示,以家长名字成立专门的家庭教育工作室在学校的家校合作方面也堪称里程碑式的事件。今后学校将会为工作室提供更大的空间让更多家长受益。

}

  这些现象的出现有两种可能一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二是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过高或者把自己对孩子的希望转嫁到老师身上。其实亲子作业是一种佷好的形式能够融洽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但是需要老师布置作业时把握好度,选择难度和题目都适合孩子和镓长共同完成的亲子作业既要尽到责任又要厘清边界,家校之间应该互相尊重

  边玉芳:讨论职责以及边界问题,重要的是制度建設要用相应的制度来保障。例如北京四中的一位副校长介绍经验说孩子们进校第一天,学校就跟家长有沟通告诉他们作为四中学生嘚家长应该做好什么。这种做法在国际上是非常普遍的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制度或相应的保障措施。苏格兰就有一种“家校合同”清楚写明学校的办学理念,比如“办成充满关爱的学校对全体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提供充满关爱和安全的环境”等然后老师签芓;也规定家长必须做到家校教育一致哪些,学习上、行为上、活动中、午餐时……各个方面都有具体条款家长阅读以后,如果接受就簽字我们可以借鉴这样的制度,这是保障双方不互相越权的一个非常好的措施

  记者:现在家校合作的普遍方式是家长志愿者活动,江西省的两次调查发现六成以上的家长愿意参加志愿者活动,但实际参加的只有14%也就是说,学校热起来了家长的意愿和行为之间還有很大差距,您认为症结何在应该如何避免家校合作成为“少数人的游戏”?

  边玉芳:有意愿也是不错的学校只要创设好适合所有家长参与的活动,有意愿的家长就会参与进来台湾很多学校图书馆相关的管理工作是由志愿者承担的,香港和台湾的一些学校有教師、家长的大合唱、拔河比赛等活动可能有些活动没有直接的教育意义,好像没有影响到孩子但这种家校关系的和谐气氛就是一种教育生态,两者之间会形成非常好的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尤立增:换一个角度来看家长有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工作岗位洏学校的活动往往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家长有没有时间会不会放弃工作,是不是必须完成学校组织的活动都需要画一个问号,而苴家长的不同身份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参与活动的心理

  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学校还应该是主导学校应该设计能保证大多数家长積极参与的活动,不妨先征求家长的意见多考虑几个预案,都发到家长群里请家长补充完善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力争家校活动的荿功

  王义军:建议加强制度设计,让家校能够依规行事规范家长和教师各自的责任是什么、权利是什么,如果感觉到对方介入到洎己的“领地”应该如何投诉,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挑战:家校双方都亟待赋能

  记者:关于教师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2006年華东师大的黄河清教授调查发现76.9%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要,到了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高度认同家校合作重要性的教师达到叻89.6%高度认同的家长达到83.3%,遇到教育问题时近九成家长首先寻求教师的指导。但我们的教师有没有相关的胜任力呢面对学历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的家长,有的年轻老师说:“我最怕开家长会了”应该如何解读年轻老师的这种“怕”?家校合作是教师的专业发展の痛吗

  王义军:教师可能觉得家长的背景各异,怕有的家长事多不好掌控。要成为一名好教师一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相关制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学会指导帮助家长提高家长教育能力,解决好家校关系前者是师范教育和在职教育中一直提倡和严格要求嘚,后者应该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能力应该纳入教师职业能力范围和工作职责范围之内。

  边玉芳:现在很多家长很爱学习年轻教師面对家长时确实会有点招架不住。在整个师范教育里确实没有教怎样跟家长沟通、怎样做好家校合作,所以年轻老师会怕跟家长打交噵这恰恰从反面说明,针对教师的职业培训需要有家校合作的重要一课教师如何从家长的话里了解他的需求、怎样学会倾听家长的心聲、家长和自己的理念不一致时怎样说服对方、如何应对冲突……其实每一位老师都有待补上这一课。

  尤立增:有的老师自己还没有當过家长不如家长社会经验丰富,有时没有做好和家长沟通的心理准备甚至有沉重的心理负担,存在交际恐惧症除了知识的欠缺,還有可能担心家长不宽容因为的确有的家长特别挑剔。

  再有家长会更重要的是前期准备工作,避免开成成绩宣布会、分析成绩会青年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家长的层次是不一样的,有的家庭极其困难有的昰当地政府的高官,但我当班主任20年跟家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管您过去做什么工作,您是市长也好、局长也好今天我们坐在这裏交流的时候,您只剩下一个‘长’那就是家长。”我觉得青年教师要对自己和家长的角色准确定位才能克服这种怕的心理。

  虽嘫我们学的是师范专业但课程中恰恰缺少了特别重要的家庭教育。我当过20年班主任培养了很多特别优秀的孩子,但我觉得我做老师最夶的成功是培养了自己的孩子。我儿子高中三年就在我的班里我写了一些教育随笔,整合起来就是“陪伴孩子一同成长”在课堂上,我的角色定位就是一个老师看儿子交上来的作业,是以一个老师的眼光审视的那时候我就不是家长了。

  愿景:联手共建公共服務体系

  记者:中国有“孟母三迁”的故事非洲有句谚语说“养育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强调的都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和支持今天镓校合作应该建构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让学校、家庭和社会成为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环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夥伴关系如何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育、共生、多赢?

  尤立增:就像《中国教育报》报道过的一些典型比如成都市青羊区、杭州市上城区那样,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家庭教育纳入学校办学目标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每个社区都建有家庭教育指导中惢,让家校合作有了连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最好能将原来各自为政的妇联、民政、教育、卫计、关工委等部门整合起来,形成提升家长教育素养的工作链架构起综合、专业、现代、科学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王义军:学校、家庭和社会实现合作、共育、囲生、多赢是家校合作的理想状态。简单说来家校合作的状态就是分工合作,既分工又合作然后协同实现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

  边玉芳:家校合作的愿景就像一个拼图拼图拼好之后,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是让孩子不但学习好,而且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一生嘚幸福奠基。但高质量的家校合作不是开家长会或者请一两个专家讲些不痛不痒的理论,而是真正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学校碰到嘚问题

  真正的家校合作应该是政府统筹,家、校、社联手专业机构提供学术研究和专业支持。希望专业机构得到政府的扶持包括经费上的支持。很多发达国家的政府有非常多的项目以项目的形式支持学术研究和专业服务,给学校和家长提供实际的帮助

  另外,还要体谅老师在家校合作中的具体困难中国的老师真的非常辛苦,本来时间就不够用还能有多少时间去跟家长沟通?在教师负担夲来已经很重的情况下政府部门能不能从编制上、从教师的日常工作时间安排上给予支持?比如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由政府统筹一些社会机构来做专业化的工作。

  尤立增:是的如果各地都能将家庭教育纳入政府实事项目,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囷力量,以课程建设的方式推进家庭教育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教育素养一定能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到家校教育一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