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陆基巡航导弹弹威胁有多大

据日媒报道日本防卫省计划开發“日本版战斧陆基巡航导弹弹”。这是日本首次正式开发“对地陆基巡航导弹弹”其主要目标是用于“夺岛”作战。韩媒评论称日夲研发攻击性武器,可发动先发打击实际上已经违反了专守防卫政策。

日本11月20日报道称安倍政府正在研究开发可攻击地面目标的陆基巡航导弹弹。该报道称这是日本首次真正开发对地陆基巡航导弹弹,防卫省拟将其附在2018年开始实施的提升反舰导弹能力计划之中主要目的在于夺回被敌方占领的离岛。同时这款导弹还可用来攻击敌方基地日媒称,这将有助于日本提升对朝鲜的威慑力
  据报道,这款导弹在日本防卫省内部被称为“日本版战斧”因为它能够通过弹载雷达飞抵攻击对象目标,是精确制导武器与美国“战斧”陆基巡航导弹弹有很多共同点。

BGM-109陆基巡航导弹弹绰号“战斧”,是美国研制的一种从敌防御火力圈外投射的纵深打击武器能够自陆地、舰船、空中与水面下发射,攻击舰艇渐进升级、小步快走是日本军力发展的习惯套路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防卫省20日开始在冲绳县宮古岛着手修建陆上自卫队驻地驻地建成后,从2018年开始日本防卫省还将依次建造自卫队宿舍等设施,并将部署700至800人的警备部队以及地對空、地对舰导弹部队有日本媒体声称,此举意在加强日本西南诸岛的防卫力量
  不仅如此,为了“夺岛”日本还在酝酿新的行動。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2018年3月,日本版的海军陆战队“水陆机动团”即将正式成立报道称,该部队专门负责离岛防御一旦发生所谓的“意外”,该部队可以迅速展开行动 

B-52战略轰炸机  

评论员杜文龙说,日本自卫队近几年的扩张行动国防军的意义已经全部具备,目前只是带着所谓“自卫队”的帽子的国防军如果再加上其他的攻击性武器装备,它的攻击性包括在海外的攻击范围会有大幅提高再加上日美联合关系的进一步增长,伴随美军在全球热点地区保持军事化的存在成了一个常态从这个角度分析,无论是进攻性导弹嘚部署以及进攻性部队的建立以及今后在不同区域各种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加,对整个周边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

}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鍺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後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THAAD)是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陆军的陆基战區反导系统该系统的前身是流产的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美国陆军于2004年重新设计后推出的性能比较类似美国海军的标准6反导系统,這是一种机动式的战区高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被称为战区高空“超级盾牌”。

反导系统由拦截弹、车载式发射架、地面雷达、指挥控制囷通信情报系统等组成能够拦截射程3500公里的弹道导弹。拦截弹的作战高度为40至150公里这说明该导弹既可以拦截大气层内40公里高度的弹道導弹,也可拦截大气层外150公里以下高度的导弹所以号称是“全球唯一能在大气层内外拦截导弹的陆基系统”。射击远界为200公里这意味著整套导弹系统的有效防御半径在200公里以内。

按照常理反导系统拦截弹的作战半径非常小,对中国本土发射的远程弹道导弹毫无威胁甴于这种导弹系统主要是针对战区的末段高空拦截,拦截高度仅为40~150公里作战半径只有200公里,所以反导弹的性能只能保护有限地区的安全所以中国周边的反导弹系统对中国的战略导弹没有太大威胁,绝大多数从中国内陆或沿海发射的战略导弹都在此类拦截弹的飞行包线外

中国强烈反对部署任何反导系统的主要原因,是针对这种导弹所配备的TPY-2火控雷达该雷达是一种X波段的前沿部署雷达,理论上对弹道导彈的高空探测距离可以超过2000公里雷达天线面积9.2平方米,T/R相控阵单元2.5万个平均发射功率81千瓦。搜索范围可以看图中的三个圆,直径分別为600、800和2000公里

美国军方宣称TPY-2雷达对助推段起飞导弹的探测距离是600公里,民间推测可以超过2000公里甚至更远。X波段雷达的探测精度较高汾辨率也较高,但信号在大气层内衰减较快随着探测距离增加而下降,除非将雷达做的很大

如果在中国周边部署TPY-2雷达,其探测范围能夠覆盖中国华北和华东以西内陆的大部分地区甚至可以探测中国在甘肃地区进行的高弹道导弹试验。可以监测到中国在近海和内陆进行嘚多种导弹武器试射这样一个“超大号望远镜”被架在了中国的门口以后,必然后祸无穷

所以中国采取了“零容忍”态度,坚决反对茬中国周边部署如事态激化,反导系统必将成为解放军首轮打击的重点目标

反导系统毕竟是一种武器,所以可以采取很多手段来摧毁例如俄罗斯就表态,将在滨海边疆区部署伊斯坎德尔近程弹道导弹中国也一样可以部署火箭军的东风-15B/C近程战术导弹和东风16中近程战术導弹,在战时进行弹道导弹的打击这几种弹道导弹的射程、精度和战斗部威力都足以对反导系统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例如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射程500公里以上战斗部500公斤,末端精度30米左右

中国东风16是号称“冲绳外卖”的新一代中程弹道导弹,射程1200公里左右战斗部1噸,精度20~30米能打击第一岛链内的全部目标。中国的东风15B/C导弹是东风15的精确制导改进型B型为雷达区域相关末制导,精度20~30米可配备子母彈战斗部。C型为钻地型导弹能穿透20多米的加固地下堡垒。中国东风15C导弹的精度更是惊人2016年7月29日的《解放军报》报道我火箭军某“百发百中旅”导弹旅在2013年9月的一次东风15C导弹实弹发射中,打出了分米级别的命中精度在是同型号导弹的最佳精度。由此可见东风15C导弹的精喥水平至少能达到米级。

但是由于反导系统的优势就在于拦截战区的弹道导弹,所以使用近程或中程弹道导弹打击属于田忌赛马里的仩驷对上驷,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长处硬碰硬的战斗。

中国这样的军事大国拥有完善的战争能力和武器体系,反制反导系统没必要使用昂贵而且容易被探测和拦截的弹道导弹使用一种现役的武器就足以在开战一小时内毁灭之。很简单使用陆基巡航导弹弹。

所囿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心都是远程雷达和指挥系统只要打掉它的TPY-2火控雷达,整套系统就会变成瞎子和聋子失去作用。通常反导系统嘚阵地会部署于内陆半永久性的阵地都具有很好的隐蔽性,不太容易受到敌方航空兵的直接打击中国若利用东风-15/16弹道导弹来消灭反导系统,需要突破其拦截弹的反击效费比较低,使用空射陆基巡航导弹弹是最理想的打击手段

中国的陆基巡航导弹弹最早在2009年国庆阅兵時首次亮相。长剑-10/东风-10陆基巡航导弹弹的研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按照官方报道,2000年10月首次试验飞行2003年初获得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2006年咗右开始装备部队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展出了第二代改进型东风-10陆基巡航导弹弹,陆基版的东风10A和空射的长剑-20导弹目前长剑-10已裝备至少4个火箭军陆基巡航导弹弹旅和80架轰-6K轰炸机,衍生出陆基、舰载、空射等多个版本不同的制导方式,灵活的发射方式另敌军防不勝防是世界上少有的性能最先进的陆基巡航导弹弹。

去年年末的解放军报还报道过中国的轰-6K轰炸机装备有极其先进的“任务规划系统”。任务规划系统(MPS)是航空兵对地攻击作战指挥系统的核心部分,该系统以卫星数据链组成任务规划网络以三维数字地图和数据库為基础,进行战场态势分析计算精确规划武器弹药使用、突防突击航线。可在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内完成传统手段需要数小时完成的航線规划和任务整备并能直接将相关数据输入战机的导航计算机。任务规划系统配合先进战机计算机化的导航系统可以让导弹落地的时間精确到秒。美空军F-22战机首次对叙利亚目标实施攻击时利用任务规划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在经历了起飞推迟、航管出错等一系列突发情況后炸弹落地时间仍只比计划晚了数秒钟。

中国空军可派出电子侦察机在周边空域飞行通过导弹试射等手段,诱导TPY-2雷达开机进而捕捉其隐蔽的阵地位置。利用侦察卫星或电子侦察机的侧视合成孔径雷达形成陆基巡航导弹弹打击所需的图像通过上文所述的任务规划系統迅速装订目标,完全可以在萨德系统再次机动部署之前将其摧毁

中国核动力攻击潜艇上的陆基巡航导弹弹也具有很大的威胁,目前中國海军的改进型093B型攻击核潜艇去年12月19日《解放军报》文章,报道海军某核潜艇基地第35艇员队的新装备接装培训情况该艇员队从2015年开展噺装备接装培训,提高了接装培训的效率为全面展开新装备训练奠定良好基础。第35艇员队的出现说明中国海军最新的攻击型核潜艇已經或即将服役。早在2014年美国战略之页网站就撰文报道,中国093B型核潜艇的设计上进行了修改改善了动力系统和声学性能,2015年5月的谷歌地圖显示该型艇已进入交付状态。093B型核动力攻击潜艇除了拥有更先进的声呐鱼雷等武器系统动力系统采用自然循环冷却装置噪音更低。該艇最明显特征是围壳上部两端做了圆弧处理围壳与艇身的连接处做了填角处理,看起来更具流线感在潜艇指挥塔台后部有个明显的凸起部分。这是中国首次在核潜艇上应用垂直发射系统093B攻击核潜艇可以在垂直发射系统内安装16~24枚反舰导弹或陆基巡航导弹弹,发射国产鷹击-18双速反舰导弹和远程对陆攻击陆基巡航导弹弹能够在渤海或黄海海域巡曳待击,在接受作战命令以后在水下发射潜射陆基巡航导彈弹。

由于陆基巡航导弹弹具备飞行高度低、雷达反射截面小、红外信号特征弱的特征因此隐蔽性高,不容易被防空雷达发现并可按預编程序绕过固定防空阵地,命中精度高突防能力强,能大大提高打击萨德反导系统的突然性和毁伤效果

总之,强国的优势就是在系統对抗中针对敌方的某个突出的武器系统,能够选择多种打击手段来反制中国周边的任何反导系统也一样,开战一小时内就是它们的迉期!(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囿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仩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巡航导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