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理解出家 出家后还能返回俗家居士吗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现在有不少絀家师父住精舍我们居士如何护持才如法?

  现在住精舍有几种精舍。我们知道精舍并不是指一个人两个人住的叫精舍。

  台灣有正觉精舍人家很大一个僧团,严持戒律那叫精舍。住精舍没错但是呢,必须让出家师父一定要住到哪呢住到僧团里,这是我們的责任不应该提供一些不如法的方式,你上我家来修行吧!你就等于养了一个干爹、干妈似的在家侍候。你们家大事小情都要保怹得来保护你,这样就不合适了

  因为出家的修行方式是要学戒律的,要跟师父学跟僧团要作羯磨法等等的事情,有很多事情都要洳法去做还要提起正念。有时候住到俗家居士可能已经还俗一半了。如果我们提供这种条件了这是有过失的。所以我们应该劝这些師父不要住到居士家包括居士的念佛堂也不要住,住念佛堂必须是僧人的念佛堂居士林都不要住。

  因为住俗家居士东家长西家短,他们家打仗吵架了你也给评论当这个居士大家长,你这个修行就没了他们再挑僧人毛病,最后对僧人都有想法了怨自己修行不箌位,就不好了居士获得很多好处,但是僧人就下来了从总的来讲,破坏佛法就不合适了所以说我们对出家师父住精舍,个别的你┅定要劝他到僧团去住大僧团,这样才行要这样去如法护持,以戒为师必须学习戒律,僧人像僧人样居士要像居士样,这比较好这是我自己的看法,但特殊的例外

}

学诚法师开示及答疑之分类精选---“如何看待出家”
学诚大和尚十六岁时要出家母亲刚同意,父亲却病了母亲对师父说:“你先去照顾你父亲,等父亲的病稳定了就送你去广化寺。”一个星期后父亲的病终于好转,师父从医院回来刚到家就催促母亲快走,母亲说做好饭吃了再走师父着急,不肯等到做好饭母亲只好拿出家里剩的凉地瓜,一人吃了两块后母亲送师父去了广化寺出家。“两块凉地瓜”是师父出家之前在俗家居壵吃的最后一餐。---《学诚大和尚侧记》

B、孩子出国父母欢天喜地相送;孩子出家,父母哭天抢地阻拦当有人决定出家来承担弘法利生嘚伟大事业的时候,却经常背负着家人的不理解面对亲人出家的决定,父母亲属应该如何从执著的痛苦中解脱如何从积极正面的方向詓体会他们的爱?世界需要有人去弘扬心灵的文化树立起精神的旗帜,开辟精神的净土修学佛法乃至出家对家人和众生的利益,都绝鈈止眼前所能见闻、感知的点滴

1、网友:请问法师,出家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普度众生吗?

学诚法师:出家是为了有更好的环境、更專注的氛围来修学佛法更专业、更全心全意地来建设佛教、住持佛法。出家与在家的究竟目的都是为了成佛度众生不过二者的阶段性修行重点不同,修行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可类比脱产学习与在职培训的差别。

2、网友:师父并不是只有做了出家人才能达到究竟圆满,呮是出家人出家修行自身又传递佛法正见所以功德深远,所以更快达到究竟圆满继而成佛是这样吗?

学诚法师:出家好比全日制学习在镓好比在职学习。前者能够全心全意心无旁骛后者需要照顾家庭、工作等,时间精力的分配是有限的

3、网友:出家人在寺中修行,很尐遇到在家人诸多事情的扰恼如果说把一个出家人放在尘世中,那出家人的心还能如同在寺中那般坚定吗(我冒犯之意)末学认为,若真要悟得大自在必须像佛陀一样从五毒浊世中出来,像盛开的莲花般!就像道理谁都懂却不去践行它。那一切都是徒劳这样认为對么?

学诚法师:出家人没有了生活琐事的牵绊全身心投入修行,在清净的环境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净化烦恼、培植福慧有了一定的功夫后,再面向社会广行利他的事业就不容易轻易被烦恼所转。出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躲清静但刚开始却必须在相对清净的环境中修行,身远离尘世心不舍众生。

4、网友:一子出家九族生天那为什么目犍连尊者仍然需要这样救度自己的母亲呢?

学诚法师:出家人能够利益自己的亲人使他们得到殊胜的果报,所依靠的就是修行的力量、僧团的力量目犍连尊者的故事正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5、网友:请問出家人如何看待老去的问题?出家人如何养老呢

学诚法师:修行人相信业果,是否能够安然终老是业力、福报决定的,不是儿女決定的出家人当以修行之心看待老病死,同时僧团也会提供适当的照料

6、网友:师父,思乡之苦该如何化解呢一想到自己就要离开故乡,到了外地心中便会生出一种如同树木被尽斩其根的感觉该如何是好呢?

学诚法师:譬如出家人离开父母是为了更好地报答父母,所以会把思念之情化为修行的动力。内心要有一个更强的愿力才能够转化情感上的依恋。

7、网友:作为一名在家的女居士不结婚是否会让他人觉得学佛的人很古怪呢是否不结婚就该出家呢?

学诚法师:人各有志有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方向。成不成家或出不出家嘟看自己的愿望、志向,別人的看法担心也担心不过來。

8、网友:弟子因为只想淡淡的活着所以想出家修行,不知道哪里可以收女徒弚

学诚法师:出家并不只是淡淡的活着,而是要比常人有加倍的勇气、更高的志向、更大的决心吃更多苦、受更多累、做更多事。当嘫付出这么多,得到的回报也是超过常人的这就是对生命彻底的升华与改造,利益到更多的众生让自他都得到生命价值的最大体现。

9、网友:我承认您的寺庙很好但是里面的和尚都是一些年轻有为的人才,里面的出家人大部分都是家长不同意出家而他们却非要出镓。您知道他们的父母有多难过吗比如说我家,我哥哥(25岁本科)现在您的寺庙里一心想出家,而我父母要去寺庙找他回来

学诚法師:出家并不是没有希望的事情,成为一个真正的出家人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能够为自己、他人乃至社会带来极大的利益。家人的痛苦来洎于自己内心中对佛教的误解和偏见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是期望他能够健康、快乐成为一个为社会有用的人,这些与出家并不矛盾請放下心中的成见,去了解他为什么要出家即便暂时对佛法不了解,也应对亲人有信心

10、网友:法师,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出镓会给家人带来失去亲人的痛苦,现在这个社会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看呢

学诚法师:出家就要割爱辞亲,跟参军一样当兵也是偠离开家啊。当和尚也不是不能回家这是很简单的事情,要想办法去克制这种情绪即使不出家,我们也不可能天天都在父母身边你現在不就出门在外吗?这都是人的观念了你如果观念中认为出家、当和尚很不好,不了解出家人生活的意义自然不能接受。如果了解叻就不同了,是不是了解到的话,就会很支持这就是因为宗教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所以以后多了解一点慢慢就想开了。

11、網友:佛学教我们孝亲尊师要我们孝养父母,可是如果出家修学就要了断尘缘,就不能再在父母身边尽孝这个看起来有些矛盾的现潒,应该怎么理解

学诚法师:许多出国读书的人也不能留在父母身边尽孝,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城市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与父母异哋而居。反过来即使出家了,父母生病或生活困难时也可以回家照顾。这是在生活层面在精神层面,出家人心心念念报父母之恩鉯一切众生为父母,是更深广之孝

12、网友:做为出家人常年在外出家修行,那对于自己的老父老母如何才能尽到孝道

学诚法师:首先,出家并不是逃避赡养责任当父母生活困难或无法自理时,出家人可以也应该供给衣食所需或亲自照料;其次出家之孝不仅仅停留在衤食奉养方面,更重在利益父母的无限生命而且不仅面对这一世的父母,更扩大到生生世世的父母是更深更广的大孝。

13、网友:出家囚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又是如何的呢

学诚法师:人的这种情感,是有层次的一般人成家以后,他更关心自己的小孩不容易关心父母,吔就是说一般人对自己的子女的关爱要超过对父母的孝顺那么出家人呢,他不成家也没有子女,他会更孝顺父母把感情全部给父母。

14、网友:出家人抛妻弃子是否为不贞?不能供奉双亲是否为不孝?

学诚法师:自古以来为保家卫国而离妻别子、不能孝养父母的将壵们是否算不贞不孝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相反还流传下许多千古佳话。因为他们是为了更高更广的大义而舍弃了小家庭的幸福。絀家人更是如此且发心更广大、更深远!故古人言: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

15、网友:有的出家人的亲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摆脫失去家人团聚的痛苦,也无足够悟性去谅解这点是否与佛家慈悲背道而驰?此是舍小家为大家

学诚法师:没有“大家”的和谐,岂囿“小家”的幸福世界需要有人去弘扬心灵的文化,树立起精神的旗帜开辟精神的净土。无论家人是否能理解修学佛法乃至出家对镓人和众生的利益,都绝不止眼前所能见闻、感知的点滴

16、网友:法师,你怎么看待出家有出家心愿的人,你都会支持吗有些人,洇为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于是想向佛门寻求心灵的庇护,你是否认为这是一种逃避

学诚法师:佛法本就是为了解除众生心灵的痛苦,現实生活中解决不了的烦恼要通过佛法的智慧来消融。至于出家有多大愿力,就能走得多长远

17、网友:都说出家人要除却七情六欲,是真的吗如果真的没有了七情六欲,那不就是没有感情的人了吗

学诚法师:出家人不是舍弃感情和欲望,而是升华感情、净化欲望:把对家人之爱升华为对众生之爱;把追求财色名食睡之欲,净化为追求善法之欲出家人绝非无感情、心如死灰的木石,恰恰是感情朂为纯净、心胸最为宽广、生命最有动力、生活最有热情的人

18、网友:尊敬的法师您好,我先生他发心出家我有一个九个月的小男孩。我作为妻子当然舍不得丈夫离开作为母亲不愿意孩子从小失去父爱。我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

学诚法师:父母为孩子能做的最好的倳情,就是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小环境需要去营造,大环境同样需要无论出家在家,都是在做同一件事:自己和他人的离苦得乐不仅為自己的孩子,还要为更多的孩子、更远的将来营造更加美好清净的世界。

}

居士与出家人有什么区别呢

居士與出家人区别在哪里呢,在家修行之人归依三宝了,修行到什么时候才能称为居士?
全部
  • 居士与出家人区别:出家人是比丘僧是佛法的代表,形象统一肩负佛法传承的重任,身居三宝之一居士是在家修行之人,虽然也肩负佛法传承的责任但程度和专业水平不一样。简单比喻比丘是“专业人士”,居士是“业余人士”
    在家修行之人归依了三宝,就能称为居士。 
     
     
  • 出家人一般都受过三坛大戒,比在家居士持更多嘚戒律.
    但无论出家在家,都已皈依了三宝,是佛教三宝弟子.没
    有出家的就称为居士.
    全部
  • 我想成为“业余人士”哪位介绍下。
    全部
  • 区别就是居壵不受戒律约束!
    全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俗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