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领刘先胜追悼会有会太极的吗

竟然还有比许世友武功更高的开国将领,他是谁?
竟然还有比许世友武功更高的开国将领,他是谁?
许世友将军
在人们的印象中,开国元勋中上将军许世友武艺最强,他是少林寺弟子,练就了一身红拳功夫,建国后他还担任了中国武术协会名誉主席,就是传说中的那位统帅各大门派的武林盟主。其实除了许世友,开国将领中会武功的不在少数,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耿飚、粟裕、陈赓、徐海东、贺炳炎等人,他们都经武林名家传授,都曾身经百战,对付十来个普通大汉不成问题。
周恩来读书之时曾拜名扬京津的武林高手韩慕侠为师,学习“形意八卦”。韩慕侠是当年和霍元甲齐名的形意拳大师。在当时的武林中,韩慕侠绰号“玉面虎”。
朱德从小就练习武艺。1908年在老家当教师,曾教学生们学习武术,实行自卫。1924年3月,朱德进入格奥尔格·奥古斯特大学哲学系,专修社会学专业。期间,创办编印刊物《明星》,遭到右派留学生的滋扰。朱德大显身手,单枪匹马挑战人多势众的右派学生,将他们打得落荒而逃。从此,右派学生老实多了,再未敢来胡闹。
彭德怀伯祖父年轻时参加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他把自己用过的大刀送给彭德怀并教他练习武术,结果彭德怀对付两、三个小伙子根本不成问题。
贺龙祖父贺仕良是清朝武举人,武艺超群,侠肝义胆。贺龙所习的拳术,有当地普遍流行的大洪拳、二洪拳、八虎拳;器械有刀、棍、枪、剑、镗、耙、锤。“我小时候练拳,我们练的是真功夫,一个人能对付几个人,我们家乡的人都练过功。”这是贺龙生前对武术家顾留馨说过的一段话。
耿飚学了一身武功,南拳、气功、单刀、点穴等。后来耿飚在战争中,经常徒手杀敌,以一当十。
粟裕从小练武,打沙袋,把毛竹掏空往里灌沙子练棍术。后来到莫斯科养病时,还放翻过人高马大的苏联保健医生(扳手腕)。
陈赓被称为“神腿”将军。他出身于武术世家,祖父陈翼怀曾任清军管带。陈赓自小随爷爷练功习武,聪明机智,棍棒、拳脚样样精通,常统领村前屋后的“娃娃兵”,演阵比武,指挥自如,亦会“少林昭阳拳”。
但强中更有强中手,在老一辈将领中公认的武功最高的是大将军徐海东。
徐海东大将
1900年,徐海东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徐家窑,一个七代制坯烧陶的窑工家庭。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炼了他一副钢筋铁骨和不屈不挠的性格。他从小便嫉恶如仇,爱打不平。
徐大将练的是著名的内家三拳之一的八卦游身连环掌。徐海东最拿手兵器的是“八卦刀”和“八卦棍”。
徐海东属于武术天才类。17岁已经打遍黄陂无敌手,经常就出手抱不平。自然身边也聚了一帮兄弟,后来成了自卫队长,开始了革命的生涯。
在抗日战争时期,徐海东和许世友都使得一口大刀。陈赓是儒将,戴着眼镜主意多。在他的来回“协调”下,二位虎将竟然切磋一次,徐大将身高马大,许上将虽窜蹦跳跃,但重量还是不在一个等级,最后只得举手,当然徐海东也是拱手说“承让”。开国将帅中的武功高手,许世友竟排这么后
开国将帅中的武功高手,许世友竟排这么后
许世友虽然出身少林,但其实是去少林寺当杂役的,只有闲下来才能去跟着学几招,属于半工半学。当然,许世友天赋极高,就像金庸小说中的火工头陀,即使不是专门练武,也同样练就了一身极高的武功。
许世友生性豪爽,留下来的传奇故事极多,因此名气也是最大的,甚至成为开国将帅中武功高手的代名词。晚年时,许世友被推举为中国武术协会名誉主席,为中国的民间武术发展贡献极大。
提过了许世友,自然就不能不提中将钱钧。钱钧跟许世友同出少林,比许世友晚进五年,算是许的师弟,但武功却不在许世友之下。
说起钱钧练武的经历,俨然就是武侠小说的套路。钱钧刚到少林时,被安排在后厨,跟着一个和尚劈柴。可是钱钧找遍了后厨,也没找到劈柴刀,就去问那个和尚。结果那个和尚举起了两只手,说:“这就是劈柴刀。”说完,拿起一根木头,随手撕了起来,好像那不是木头,而是面包。
钱钧看得目瞪口呆,当即拜这个和尚为师,苦练数年后,练就了一副惊人的铁掌。
在开国中将中,还有一位高手,叫孙继先。孙继先将军跟杨式太极拳的第四代传人同名,因此经常被人弄混,说他是太极拳高手,其实是错的。
但孙继先同样是一位武功高手,从小就练功不辍,练就了一身惊人的武艺。在湘江突围时,孙继先率部与与敌军展开肉搏,最后大刀砍卷了刃,刺刀也断了,硬是赤手空拳杀出了一条血路。冲出来后,孙继先全身的衣服都被血浸透了,但没有一滴血是他自己的。
那么,许世友能排第几呢?个人认为,他是排不进前三的,因为前三名有徐海东、钱钧、孙继先。太极拳被KO的根本原因在这里,张三丰知道了也会哭_凤凰资讯
太极拳被KO的根本原因在这里,张三丰知道了也会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两天,朋友圈被一段搏击比赛刷屏了,一位太极拳宗师和一名格斗大师,在成都的一间武馆公开比武,结果开战不到20秒,太极拳宗师就被打倒在地,且丝毫没有还击之力。
中国武术和西方格斗到底哪家强。这一历史谜题,可以说这场比赛给出了最直观的答案。所以扬名世界的太极拳只是徒有其名吗?传统武术真的无法与现代格斗所抗衡了吗?
太极拳到底是实战武术,还是强身健体的体操、舞蹈,这些还要从很早以前说起。
提到太极拳,习太极拳术之人必定会提起所谓武当派开宗立派的祖师,张三丰。张三丰的名字很多,本名张全一,字玄玄,又名君宝,号三丰。而张三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其实一直是个谜,有人说他是元末明初的道士,有人又说他是宋元时期的。
生得龟形鹤骨,大耳圆目,身长七尺余。却不修边幅,不好名利,云游四方,平时活得闲云野鹤。《明史》里记载的张三丰,曾在武当结庐而居,不问世事。但据武当山道教中人相传,张三丰不但在武当悟出了太极拳,还开创了一大武学派别。后来在宝鸡死而复生,还活到了明朝时期,可以说是相当传奇了。
明清道教的著书不少,比如《大道论》、《玄机直讲》等,被称为是张三丰所著,被清朝的作者李西月编著成一本《张三丰先生全集》。
总之明太祖、明成祖曾经派人到处寻找张三丰而无果,明英宗倒是给他封了个“通微显化真人”的名号,所以才有了后世大家口中的张真人。
而至于赫赫有名的张三丰所开创的武当太极拳,恐怕只有在金庸等人的小说里才看得到了。因为现在我们所说的太极拳,据考证,是源于河南焦作的陈家沟。
明末崇祯年间,陈家沟出了个武庠生,大概就是武秀才,当时的预备将军,名叫陈王廷。结果没有一点点防备,明亡了,陈王廷做不了将军,只好隐居家乡,读读书,种种地,闲的时候才操本业练武。
习武之人都爱创造自己的一套路数,陈王廷当时就把长拳等武术,结合引导、吐纳姿势,改造成了自己的一套拳法,当时还没有太极之说。
不过陈王廷的这套拳很快就在当地火了,陈家沟的年轻人们都来跟陈王廷练拳,也就形成了当地自有的一派武学风气。开宗立派总是对自家拳法保护得比较严密,陈王廷的这套拳被规定只传同姓同乡人,且传男不传女,所以呢,也没有火到大江南北。
而习得拳法的陈氏后人们,就靠此以走镖为业,也称得上是一门独特且世袭的看家本领。
直到陈家沟的拳法传到第十四世,这一代的弟子中有位佼佼者,叫做陈长兴,拳法出类拔萃,便带了几个陈家沟人在外谋生,也是以走镖为业,定居在河北。陈长兴平时带队走镖,没生意的时候便在同乡人开的药店里授徒练拳,当然也是只练同乡后辈。
突然有一天发现,药店大院柱子后藏了个人。逮出来一看,原来是药店的伙计杨露禅。杨露禅是个哑巴,身形矮小,平时在药店打工,老实人一个,看不出什么歪心思。
光天化日下偷师被抓个正着,该惩罚,但也不是什么违反伦理的大错,说不过去。于是想了个办法,徒弟们平时也没什么实战经验,刚好就借杨露禅练手好了,还可以顺便测测他偷学拳法到了哪个地步。
不打不知道,杨露禅连着把陈长兴手下的几个徒弟全干翻了。这下好了,成功地引起了陈长兴的注意:小伙子,我看你骨骼清奇,不学武可惜了。于是陈长兴果断放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收了这一外姓徒弟,特准其正式学习陈家沟拳术。
但是哦,别看杨露禅是个哑巴,其实他是装的!
这个时候倘若以道德标准来判定杨露禅偷师,恐怕比较不合适。因为人陈家沟的拳术不传外人啊,亏得杨露禅偷学所得,不然就没有今天的太极拳了。
杨露禅学得拳法后,整个人格局提高不少,但还是比较默默无闻。清朝时流行练武术,不少王公贵族都爱找武师习武。杨露禅有次被人介绍参加一个土豪办的聚会,土豪有不少武术老师,个个都是彪形大汉,瘦小的杨露禅自然成为被鄙视的对象。然而表演助兴的时候,杨露禅的表现可以说是成功逆袭了,闪躲神速,虚实莫测,以四两拨千斤之技接连把几个肌肉大汉打倒在地。这一战成名,杨露禅的名气甚至传到了京城。
在京城一些名门公子的邀请下,杨露禅做了一名北漂,到北京收徒授拳。
找杨习武的人多,又初来乍到,总会引起质疑,许多武术名家也跑来找杨露禅比武,但各门各派,皆非杨的对手。杨露禅得以威震京城,世称“杨无敌”。连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都对杨露禅赞许有加,特意赠上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雄。”太极拳也就因此成名。
此后,清朝的王公贝勒慕名来习武者开始变多,但王公大臣们生活骄奢又体弱多病,不耐艰苦。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养生保健需要,杨露禅干脆将太极拳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做出了修改。使其招式变得柔和易练,就算穿着长衫留着鞭子打也没问题。
而彻底让太极拳摒弃格斗技巧的,则要数新中国对太极拳的大改革了。
为了增强国民体质,50年代开始,国家就提倡把太极拳改造成一项群体性的体育活动。直到1957年,国家体委改编出了24式简化太极拳,后又编出88式太极拳。从此太极拳就变成了我们印象中,姿势舒展大方,速度匀缓的样子,也就是现在广场上最常见的太极拳招式。
可以说,经历了3个多世纪,太极拳从无到有,再从繁到简,直到现在只剩下些虚招简式,已经不复当年“威镇寰宇”的绝妙武术了。
没有了实战性,难怪“太极宗师”会被现代格斗秒杀,毕竟,慢悠悠地推来推去跟一击爆拳的速度实在太没有可比性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395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88807
播放数:5808920五位开国将军死亡内幕:一人竟在部队大院被杀
来源:综合
作者:头条新闻
  1、邱蔚:授衔后首位去世的将军
  第65军首任军长邱蔚,于1957年不慎落水身亡,成为1955年授衔后首位去世的将军。
  观看过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的观众,或许还记得那位英俊团长激越昂扬的讲话:“同志们,主力部队能否安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全看你们能否把敌人死死地捆在棋盘陀上!”创作电影剧本的作家邢野说:“这段话是采访邱蔚团长讲述当时情景时的真实讲话录音。”邱蔚(,湖南浏阳人),“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就发生在邱蔚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团长期间。建国后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人民志愿军第67军军长、第65军首任军长等职,抗美援朝结束后率部回国驻防青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日,邱蔚在青岛太平角海军雷达站不远的地方钓鱼时被海浪卷入海中,不幸遇难。
  2、谭甫仁:唯一遇刺身亡的开国中将
  日凌晨4点多,1955年授衔开国中将、时任昆明军区政委兼云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谭甫仁(,广东从化人),与夫人王里岩在军区大院的住处离奇遇刺身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例我军高级将领被害案。
  案发后,经过前后两套专案班子长达7年的侦察和反复核查,直到1978年6月才做出结论,认定谭甫仁夫妇被害,系时任军区保卫部保卫科副科长王自正一人所为。王是解放战争时期入的伍,就在他1970年初任副科长不久,昆明军区政治部收到从他的老家发来的一份公函,说他们在“清理阶级队伍”中查出,王自正原名叫王志政,河南内黄人,1946年参与了还乡团枪杀村武委会主任的反革命行动。后来王志政逃往外地,改名王自正,混入我军内部。军区政治部根据举报,决定对王实行隔离审查。就在这时发生了那起令人震惊的凶案。从查获的王自正的笔记本中,可以看出他对军区将自己隔离审查心怀不满;而他最终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亦开枪自杀身亡。
  3、皮定均:因座机撞山而遇难
  日,全国各大报纸刊登了新华社发布的一条消息,1955年授衔开国中将、兰州与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安徽金寨人)于7月7日11时15分不幸殉职。皮定均是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毛泽东曾以“皮有功,少晋中”6个字来评价他,建国后曾任解放军第24军军长兼政委。当时,皮定均是为了去参加东山岛三军军事演习,座机撞山而遇难的。
  4、马龙:发生车祸,以身殉职
  马龙(,湖北大冶人),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他1929年参加红军,1950年任华东海军第六、第七舰队司令员,1975年任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日,马龙将军因公出差,途经浙江慈溪泗门镇时,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享年66岁。死于意外的马龙将军,留下的照片和历史资料屈指可数。
  5、吴忠:亦因车祸不幸逝世
  1955年时,年仅33岁的吴忠(,四川苍溪人)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迄今为止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从不满13岁参加红军闹革命开始,到33岁担任我军第一个机械化师的师长,及至58岁仍亲自挎着自动步枪在热带丛林中指挥部队进行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被毛泽东盛赞为“吴忠有忠”的吴忠,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1970年7月他升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执掌首都防务大权。1977年9月被任命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年底边境自卫还击战开始,吴忠主动向军区党委请战并获得批准,负责统一指挥广州军区南集团部队,担负主要战役突击任务。离休后,日,吴忠将军在海南因车祸不幸逝世。
(责任编辑:柏飞)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元帅资格的开国将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