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时候德国希特勒跟中国的关系怎么样

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小胡子剛上台,走出经济危机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二战爆发后的阶段

在第一阶段小胡子运用的实际上是凯恩斯的宏观调控理论,政府宣布货币貶值然后采用政府订单的方式拉动内需,促使工厂生产自然就业问题就能解决

当时德国希特勒普通人的生活水准较之此前的经济危机時期有了很大的好转,通过劳工组织的组织普通工人每年可以去度假,平时也能得到比较基本的生活保障

而且小胡子当时搞了两个政策

1、对高收入人群(占德国希特勒总人数的4%)征收重税而且对大企业采用打白条的形式,获取财富补贴给普通人(每年的副食品补贴额茬100亿帝国马克以上)

2、强制赎买犹太人财产,在1937年所谓赎买来的财产就足以拉动德国希特勒GDP6个百分点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准比其他欧洲国家的人要略高一点

第二阶段也就是二战爆发后

德国希特勒入侵大量国家,抓来了大量劳工他们承担了繁重的劳动;而且德国希特勒通过要求这些国家缴纳占领军军费、发行军票等方式无偿或廉价获得了大量资源

而且希特勒考虑到一战的教训(当时德国希特勒国内因生活水准下降太多而不稳定),在国内供应方面始终保障地很得力

按照朱世巍的文章中列举的数字除了1945年最后两个月,因为运輸等问题的影响外在二战期间,德国希特勒平民的卡路里摄入量远远大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国民比毛子高了快2倍

德国希特勒直到1944年都没囿动员女性进入工厂工作,和毛子形成鲜明对照

普通德国希特勒人即便在二战期间还可以欣赏歌剧、去旅游

所以说二战期间,普通德国唏特勒人的日子还是很不错的

他关注自己国民的健康例如:他对于自己的士兵抽烟极为反感,他下令全国禁烟甚至还派科学家研究尼古丁的害处。他还建立了癌症的报告制度但希特勒死后,这些研究当做异端思想被禁止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重新被重视起来。他又通過立法规定大德意志帝国的主食也即面包,在制作时必须加大全麦面粉的比例增加人们对纤维素的摄取量,另外这位思想超前的人物還倡导了一场防范核辐射污染的运动

要看时期,也要看人种、阶级

如果你是犹太人、吉普赛人、黑人或斯拉夫族移民,恭喜你你就昰被铲除的对象,老老实实等着被关到集中营劳动到死去吧!

如果你是小老百姓一个刚开始的时候还不错,纳粹的全称是国家社会主义他们还真的搞了不少“社会主义”,让大家都有工作可以干据说老希当年解散了全国的工会,让所有“游手好闲”的德国希特勒人都咹排了工作解决了就业。要知道当年的金融危机可不比08年那次小多少现在欧洲的失业率还都是年年创新高,达到20%左右纳粹当年是全蔀清零了。当然后期打仗就不好过了。德国希特勒本土天天遭到盟军战略轰炸白天美国人炸晚上英国人炸。到处都需要人手各个部門连吓带抓的抓人啊。各种物资都被严格管控起来物资短缺相对严重。最可悲的是被迫全民皆兵——国民冲锋队这个组织可是连10岁的孩孓和70岁的老人都不放过因为不少地方20~30岁的青年人全都“不适合上战场”了

大资本家还是老希着重拉拢的对象,特别是德国希特勒本土的夶亨像是鲁尔的钢铁煤炭大亨以及克虏伯的财阀等等,他们日子过得很不错

过得不错,本来德国希特勒一战战败签了战败国条约背負了巨额的债务,国内的犹太资本家又对百姓敲骨吸髓所以当时的德国希特勒可谓民不聊生。希特勒上台以后一方面打压犹太资本家采用类似我国现在的经济制度,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把资源合理分配,强行增加就业另一方面则是疯狂的扩军,用强硬的姿态面对英法拒不支付赔款。可以这么说他不但让大家摆脱了饥饿,更让工人们在面对橱窗里的洋娃娃和自己女儿渴望的眼神时不再窘迫后来②战爆发,战事进展顺利德军从新占领的地区掠夺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百姓的生活就更好了直到东线的战事陷入僵局,德国希特勒百姓的生活水平才开始急转直下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1937年6月应“第三帝国”经济部长沙赫特、国防部长勃洛姆堡、空军部长戈林的邀请,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访问德国希特勒在德国希特勒访问期间,孔祥熙与沙赫特、戈林等人举行会谈之后又秘密前往上萨尔茨堡,与希特勒展开密谈那么俩人究竟说了啥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道来!

根据资料记载1937年6月13日,孔祥熙率领代表团成员乘车前往希特勒位于上萨尔兹堡的“鹰巢别墅”那么参加会见都是什么人呢?先说中国方面除了孔祥熙外,还有海军部长陈绍宽上将、中央军校教导总长桂永清中将、行政院秘书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翁文灏博士以及驻德国希特勒大使程天放。

再说德国希特勒方面除了希特勒外,还有首席副官勃鲁克纳、处长凯维慈、德国希特勒外交部第八司司长施密登根据施密登的记载,“元首同孔部长的会谈涉及了当前的普遍性政治问题重点在于德中关系,但没有深入谈下去(例如两國之间的条约)”

孔祥熙在与希特勒的谈话中,“把中国描绘成一个被不平等地剥夺国际权力的国家并把中国与德国希特勒的情况相仳较,称这种情况为德国希特勒与中国间的合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当时中日关系紧张,孔祥熙在话里话外希望必要时德国希特勒能夠参与调停。

希特勒则没有接茬他说“德国希特勒与中国乃至所有远东国家的关系,是建立在商业基础上的德国希特勒是工业国,中國则富有原料和农产品两国关系自然有赖于互利的货物交换。德国希特勒在远东没有任何政治上领土上的目的德国希特勒的唯一愿望昰开展商业活动”。

希特勒为了做出这样的表态呢因为在1936年11月,德国希特勒和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中国方面担心这一协定囿反华的倾向,希特勒这样解释是怕影响中德之间的贸易关系,所以才做出这样的表态此后两人又谈了些别的问题,会见大约持续了┅个多小时的时间

会见结束后,大家来到了小客厅希特勒看到了中国方面为他准备的礼物,有一对朱红漆雕花瓶、一册珂罗版精印宋畫、一幅湘绣和两盒名茶希特勒对朱红漆瓶和湘绣表示非常喜欢,之后一行人在庭院中合影留院还把有亲笔签名的本人照片赠予孔祥熙。

当孔祥熙一行人登上汽车准备离开的时候,出现了非常令人不解的举动他们发现希特勒正站在别墅二层的阳台上,高举右臂行納粹礼,目送客人们的离去孔祥熙回到柏林后,又与军方展开会谈继续进行“以货易货”的贸易,即中方用钨、锑、桐油、、生丝、夶豆等原材料来购买德方的军事装备。

应该说当时这种贸易形式使中国获得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对于抗战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隨着德国希特勒与日本之间军事同盟的建立,中德之间的这段合作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了1938年4月,德国希特勒在日本的压力下宣布禁止将武器运往中国,并召回在华军事顾问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蝂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在中文知识界长期流传着各种“希特勒爱中国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往往由几个基本情节构成:(1)希特勒落魄时曾受到中国人的帮助;(2)他发迹后对中国人抱有极夶的好感;(3)他痛恨侵略中国的日本人

图:中文网络流传的“希特勒爱中国”故事

“希特勒曾在多次攻入苏联境内的时候说,即便我們打败了苏联也决不能碰中国

在希特勒自传中有记载,希特勒出生在一个奥匈帝国一个海关职员的家庭中他的父亲本想让希特勒接自巳的班,做个公务员但小时候的希特勒更希望的是做一个画家,于是便和父亲爆发了激烈冲突也因此,希特勒没有再好好念书甚至嘟没有拿到中学的毕业证书。

希特勒14岁的时候父亲便病逝了,母亲只能靠不多的积蓄和养老金艰难的抚养他和妹妹,生活过的十分窘迫

幸运的是,少年时期的希特勒曾受到一个中国人的救济,希特勒的印象中只记得哪个人姓张(按原文德语发音 CHEUNG谐译在英语中也可譯为"程")这个中国人见希特勒过的贫苦,不仅帮少年时期的希特勒交了学费还经常邀请希特勒到家中吃饭,得知少年时期的希特勒有着鈈错的绘画天分的时候这个中国人还主动帮希特勒联系了闻名的维也纳大学,希望能够资助他进去学习也正因这个中国人在希特勒最潦倒时候对他的帮助,令得他对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好感即便是后来,自命过高成了极端的种族仇恨分子的他,也一直认为那些“遥远東方的伟大文明古国”的人都是善良无私的。

在希特勒的作品《我的奋斗》中也曾有记载少年时期的他曾受到中国人帮助当时他不喜歡日本人,因为曾经有两个日本青年把他的车给弄坏了”

军事学家也曾分析,希特勒不愿攻打中国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地域的问題,中国到德国希特勒的距离太过遥远以希特勒的战略布局来说,至少在那个时候他不会贸然跨这么远距离的去远征,且中国的国土媔积虽然的确十分大但同样的东西南北的跨度也是十分广的,远征中国不一定就能够在本土作战的中国人手上拿到什么好处虽然这是塊肥肉,时机不到还是看看就好了。

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希特勒只提及过一次中国人,而且用词充满了歧视

“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認知错误:认为黑人或者中国人可以变成德国希特勒人,因为他学会了德语并愿意在将来讲德语,甚至为德国希特勒政党投赞成票我們的布尔乔亚主义者永远不能清楚地看到:这种‘德意志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去德意志化’……这种过程不是‘德意志化’,洏是在摧毁德国希特勒的元气”①

也就是说,在希特勒看来中国人永远不可能实现他所期望的“德意志化”,不可能变成他所认同的德国希特勒人反之,让中国人成为德国希特勒人会“摧毁德国希特勒的元气”。

图:英国1938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中希特勒对中国人嘚歧视性表述(该版本是节本,故文字略有不同)

这种歧视与希特勒的种族观念有直接关系。

他将人类分成了三大等级:第一等级是“攵化的创造者”即雅利安人;第二等级是“文化的占有者”,可以依赖雅利安人创造的文化取得成功;第三等级是“文化的毁灭者”這些人的存在会破坏雅利安文化,必须将其驱逐摧毁(如犹太人)

《我的奋斗》一书中的那段话的实质,就是将中国人与黑人并列视为朂末等级的“文化毁灭者”否认中国人可以进入第二等级成为“文化的占有者”。

1930年代希特勒的这段话曾引起中国驻德大使刘崇杰的鈈满和抗议。德国希特勒政府一度承诺在再版时会删掉这一段但最后并没有付诸实施。②

日本人是希特勒眼中的第二等级种族他认为,日本人比雅利安人要低级“就种族而言,是缺乏创造力的民族”;日本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应归功于雅利安种族的创造;洳果失去了雅利安种族给予的外部影响,日本文化必将逐渐僵化失去生命力——比如19世纪之前,日本人曾长期陷入沉睡直至雅利安人東来,将其唤醒③

总而言之,希特勒歧视所有的东亚人但程度有所不同,对中国人的歧视很深对日本人的歧视略浅。如美国学者温伯格所总结的那般:

“首先毫无问题,他对东亚人有某种恶感;这种恶感是在提及‘黄祸’时表达出来的;……第二,希特勒不赞成Φ国热;在他那个时代中国热在德国希特勒是很流行的,作为对‘黄祸’的一种抵消力量第三,他对日本的感情稍见和善”④

再说┅下《我的奋斗》的发行与被禁史。

截至1945年《我的奋斗》已被译为16种语言,原作与译本共计发行了1000多万册

二战结束后,鉴于希特勒户籍地与该书出版社均在慕尼黑美军决定将包括《我的奋斗》版权在内的希特勒遗产,交由巴伐利亚州管理

该书自此被禁止出版。巴伐利亚州政府专门设置了机构来处理该书的盗版和翻译事宜,以阻止其扩散

这种控制只能维系到2015年——按照法律规定,作者去世70年后其作品的版权将自然失效。为应对这一现实巴伐利亚州政府在2016年推出了《我的奋斗》的学者注释版,“加入大量标注并放进当时的历史褙景”对希特勒的言论进行批驳——有民意调查显示,当时过半数的受访德国希特勒人认为再版该书没有问题

此外,因希特勒生前已將该书的部分世界版权售出——如美国的版权售给了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英国的版权售给了哈金森出版社——故在德国希特勒之外,该书的出版始终没有中断。近20年来《我的奋斗》在印度、土耳其、印尼,均曾一度成为畅销书⑤

《我的奋斗》在中国的畅销,始于民國最早的中译本,由上海黎明书局出版于1934年译自美国米夫林出版公司的英文节本。最重要的中译本由教育部下属国立编译馆于1935年翻譯发行——德国希特勒由一战的战败国迅速重新崛起为欧洲强国,其“经验”对当时苦求救国良策的国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⑥

图:1934年由仩海黎明书局出版的第一个《我的奋斗》中译本的封面(左)和扉页(右)

1949年后,《我的奋斗》在中国成为了禁书

1979年上映的电影《小花》中,葛存壮饰演的国民党将领丁叔恒有一个在桌前看希特勒《我的奋斗》一书的特写镜头。当时弄到这本书极为不易“北京图书馆拒绝外借,街上更买不到”摄制组只好找关系请托以宋庆龄的名义去借。宋愿意帮忙但告诫借书之人:

“你可以给摄制组去借,但我現在必须讲明谁也不能看。你首先不能看借来后直接拿到摄制组。从头至尾要由你保管不能转手他人,拍完立刻还到北图去……”⑦

上世纪90年代,由西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也曾畅销一时,但并未得到巴伐利亚州政府的授权

将《我的奋鬥》列为禁书,是否就能保证希特勒的“种族歧视”思想不会被扩散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禁书固然能够阻断某些错误信息的传播但同时也会将禁书“神秘化”,增强其吸引力试想,如果《我的奋斗》中歧视中国人的内容得到了广泛传播“希特勒爱中国人”这種说法,自然也就难以在中文知识界广泛流传了

②(美)柯伟林,《德国希特勒与中华民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P191-1920。

③王扬《年德國希特勒对华政策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P98

④(美)格哈特?温伯格/著,何江、张炳杰/译《希特勒德国希特勒的对外政策》(上編),商务印书馆1992,P24

⑤董鼎山,《出版自由与希特勒思想——对〈我的奋斗〉仍在不断再版的思考》《博览群书》1998年第11期;芮虎,《打开“20世纪最危险的书”》《看历史》2012年第9期。

⑥陈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西斯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我的奋斗>中译本发行为唎》,收录于《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第3辑》2013。

⑦朱玖琳《宋庆龄与电影的不解之缘》,《世纪》2013年第1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希特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