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奇,为什么世界战争与回忆犹太的苦难总是围绕在犹太人身

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世界当代史题库答案(西南大学08级历史)
世界当代史(西南大学 08 级历史)一、名词解释1.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会议。1944 年 7 月 1 日―22 日, 美英苏等 44 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赖顿森林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协定》 、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决定把各国货币 与美元以固定比价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在这两个机构中,美国都 拥有最多的投票权。2.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 年 8 月根据同年 4 月在华盛顿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而成立的军事联盟。参与国家有美、英、法、荷、 比、卢、挪、葡、意等。联邦德国于 1955 年 5 月正式加入。规定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 ;任何成员国同他 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总部原设在巴黎,后迁布鲁塞尔。主要机构有部长理事会和军事委员会。历 来由美国将领任最高司令部司令。1966 年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3. 华沙条约组织苏联和东欧 7 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包括南斯拉夫)成立的政治军事联盟。1955 年 5 月苏联等八个国家在华沙 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有效期为 20 年。条约规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就一切有关共同利益的 国际问题进行磋商;设立一个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和一个政治协商委员会。同年 6 月 4 日条约生效时成立了 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抗衡的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和总参谋长历来有苏联 将领担任。4. 《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也叫 《泛美联防公约》 、 《西半球联防公约》 或 《里约热内卢公约》 。 1947 年 9 月 2 日泛美联盟 19 个成员国 (缺 尼加拉瓜和厄瓜多尔。尼加拉瓜于 1948 年批准该约) 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签订。 主要内容: 整个西半球都 是条约所指的 “联防”地区; 这个地区的任何一国受到 “侵略”时,缔约国要实行 “共同防御” 和 “集体自卫” ; 经缔约国 2/3 多数的同意,就可决定任何一国为 “侵略” 者,并对其采取断绝外交关系等措施,直至 “使用武装 力量” 。这个条约是 1945 年签订的《查普特佩克议定书》的具体化,当时美国利用这个条约,企图从军事上进 一步控制拉丁美洲。5. 《中苏友好互助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外国签署的友好条约之一。1950 年 2 月 1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 盟在莫斯科签署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同年 4 月 11 日起生效, 有效期 30 年。主要内容有: 两国在 防止帝国主义侵略以巩固远东和世界和平的事业上结成政治军事上的联盟; 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 领土完整及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发展和巩固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互助合作关系。条约的签订, 有助于巩固和 发展中苏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对于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双方还签订了《关于中 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 、 《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1979 年 4 月 3 日, 中华人民共 和国第 5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7 次会议决定, 鉴于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期满后不再延长。6. 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是联合国的 6 大主要机构之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 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安理会由五个常任理事 国和 10 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5 个常任理事国是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这 5 个国家对实质问题 都拥有否决权,只有有 1 票反对就不能通过,即“大国一致”原则。常设委员会有:联合国军事参谋团、联 合国裁军审议委员会、监核会、反恐怖主义委员会。7.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该公约于 1982 年 12 月 10 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 后会议上通过,1994 年生效,已获得 150 多个国家批准。公约规定一国可对距其海岸线 200 海里(约 370 公1 里)的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该条约本着以互相谅解和合作的精神解决与海洋法有关的一切问题的愿望,本 公约对维护世界和平、正义和全世界人民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8. 《蒙巴顿方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制订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1947 年 6 月 3 日,由新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发 表,故名。同年 7 月英国国会通过。根据人民的宗教信仰,印度被分割为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 (包括东巴基斯 坦和西巴基斯坦)、印度教的印度联邦 (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两个自治领和王公土邦 (可自由加入任一 自治领)。8 月 25 日,印巴正式分治,英军同日撤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告终。大多数土邦并入印度。但克什 米尔的归属问题导致了 1947 年 10 月印巴战争的爆发,1949 年停火并划定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分界线。1950 和 1956 年印、巴先后宣布为独立的共和国。9. 《艾维昂协议》又称阿法协议,即由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的协议。1962 年 3 月,由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和法国政府代表 在法国东部城市艾维昂签订。1830 年,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并于 1905 年将阿尔及利亚变成法属殖民地。 阿尔及利亚人民为摆脱法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斗争。1954 年 11 月至 1962 年 3 月在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的领导下,阿尔及利亚人民进过 7 年艰苦的武装斗争,迫使法国同意谈判 以结束阿尔及利亚战争。1962 年 3 月,双方在艾维昂经过几轮谈判,签署法阿协议的总声明。协议主要内容 有:自 1962 年 3 月 19 日起,在阿尔及利亚全境结束军事行动,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有权行使自决权, 成立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承认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为合法新政治组织;3 到 6 个月内,举行公民投票, 决定阿尔及利亚是否独立;在此过渡期内,阿尔及利亚的行政管理权移交给临时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双方政 府同意的阿尔及利亚人和法国人担任;法国 3 年内分批从阿尔及利亚撤出全部军队,但保留米尔斯克比尔的 军事基地,租借期 15 年,同时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其他军事基地。协议中还列有双方实行经济和文化合作的 方案,法国承担向阿尔及利亚提供为期 3 年的经济援助,后者同意仍留在法郎区内。法国公司保持在阿尔及 利亚的石油租借权,并可以优先取得新租借地。同年 7 月,阿尔及利亚进行自决公民投票宣布正式独立,结 束法国在阿尔及利亚 133 年的殖民统治。10. 不结盟运动万隆会议之后,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倡导了不结盟运动。其成员国,已 由 1961 年 9 月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第一次不结盟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时的 25 国增加到 1995 年 10 月在卡塔 赫纳举行第十一次会议的 113 个国家,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近 2/3,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它是仅次于联合 国的国际讲坛。不结盟运动是时代的产物。它每隔三年召开一次的首脑会议,集中地反映了它在反殖反帝反 霸斗争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事业中所发挥的作用,代表了时代的呼声。 不结盟运动诞生以来的历史 表明,它是顺乎世界潮流的一股强大的革命运动,已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现在进入 了一个新的困难的发展时期,但这一运动发展的潜力依然存在,它将适应形势,调整政策,继续前进。11.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于 1955 年 4 月 18―24 日召开。它的正式名称是“第一次亚非会议” ,因为是在印尼的万隆召万隆 会议开而得名。 是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发起的。除这 5 个国家外, 还有 18 个亚洲国家和 6 个非洲国家,共 29 个国家参加。用东道主印尼已故总统苏加诺的话说,这次会议是 “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周恩来总理应邀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万隆会议 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是对战后两极格局的第一次大冲击,它标志着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显示出发 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它成了第三世界的发祥地。会议所体现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帝 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合作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而载入史册。12. 七十七国集团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以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目标、协调内部立场同发达国家进行谈判的组织。 它的建立,可说是第三世界形成中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揭开了在联合国系统内南北经济斗争的序幕, 是有组织的南北对话的序幕。在每届联大和贸发会议召开之前,它通常都要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统 一行动.起初,它的活动据点主要是联合国贸发会议,从年代开始,已扩展到联合国的其他一些机构,现在已 成为一个多活动中心的组织。其成员,巳由 1964 年的 77 国增加到 1996 年的 132 个。30 多年来,它为维护 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为推动南北对话和国际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 13. 《奥地利国家条约》全称《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的国家条约》 。亦称《维也纳国家条约》 。1955 年 5 月 15 日由苏、美、英、 法 4 国与奥地利的外交部长在维也纳签订的和平条约。同年 11 月 28 日,南斯拉夫加入此条约。1938 年,奥 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后作为德国的组成部分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 年作为战败国被苏、美、英、法 四国分区占领。本条约确认奥地利重新独立并对有关战后问题作了规定。条约正文计 38 条,其主要内容为:① 宣布 1938 年同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有关的条约、规定均为非法;恢复合并前的领土主权;②禁止从经济和 政治上同德国合并;③成立民主政府,尊重人权和境内的少数民族(指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的平等 权利,承认一切民主机构的合法权利;④解散法西斯组织,杜绝其复活;⑤不得拥有、制造和试验原子武器及 条约规定的其他武器;⑥ 年盟军占领当局的管理规定于本条约生效之日废止;⑦其他关于多瑙河 航行权以及财产、经济等问题的处理办法。根据条约,1955 年 10 月 25 日,四国占领军全部撤离。次日,奥 地利国民议会通过了关于奥永久中立的根本法。宣布不参加任何军事联盟,不允许在其领土上设立外国军事 基地。14. 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它是联合国属下的一个专门机构,负责长期货款的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 行是根据 1944 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成立的。世界银行的宗旨是:通 过对生产事业的投资,资助成员国的复兴和开发工作;通过对贷款的保证或参与贷款及其他和人投资的方式 促进外国和人投资,当成员国不能在合理的条件下获得私人资本时,则在适当条件下以世界银行本身资金或 筹集的资金及其它资金给予成员国直接贷款,来补充私人投资的不足;通过鼓励国际投资,开发成员国的生 产资源,提供技术咨询和提高生产能力,以促进成员国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及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根据世 界银行(World Bank)的宗旨,其主要业务活动是,对发展中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对成员国政府或经政府担保 的私人企业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资助他们兴建某些建设周期长,利润率偏低,但又为该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所必需的建设项目。15. 《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1974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贸易改革法案》所附法案。其内容是禁止给苏联、东欧等限制移民出境的国家以贸 易方面的优惠。查尔斯――瓦尼克是俄亥俄州众议员。1973 年 12 月 11 日,他向美国国会提出一条改革贸易 法修正案, 本案规定“在苏联允许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自由移居国外之前, 禁止向苏联提供最惠国关税待遇 和得到美国政府的贷款”。 其目的是通过此案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施加经济压力, 并拉拢社会主义国家中所 谓“渴望自由的人”。他的修正案要求苏联“为不幸的移民打开大门,以每年至少准许 6 万名犹太人移居国外作 为取得最惠国待遇地位的交换条件。”近 20 年来,这一修正案一直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贸易政策的中心。 还在这一修正案宣布之初,即 1975 年 1 月苏联就曾对此郑重表态,坚决予以拒绝,并指出这是对苏联内政 的粗暴干涉。 。由此可见,最惠国待遇问题的出现实际上是冷战的产物,但这种影响却延续到今天,已经和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背道而驰。最终于 1989 年 10 月 26 日被美国政府废除。16.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参加会议的有除阿尔巴尼亚以外的欧洲各国和美国、加拿大。主要讨论欧洲安全、经济合作、 人员与文化交流以及续会等 4 个方面的问题。1972 年 5 月美、苏双方达成协议召开此会议。同年 11 月至翌 年 6 月在赫尔辛基召开大使级预备会议,讨论欧安会议程问题。1973 年 7 月 3 日至 7 日在赫尔辛基举行第一 阶段外长会议,通过了筹备会议“蓝皮书”。第二阶段专家会议于 1973 年 9 月 18 日至 1975 年 7 月 21 日在日内 瓦召开,由三个委员会分别讨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第三阶段首脑会议于 1975 年 7 月 30 日至 8 月 1 日在赫尔辛基举行,会议签署了《最后文件》(又称《赫尔辛基宣言》)。1990 年 11 月 19~21 日,欧安会 34 国在巴黎举行第二次首脑会议,签署《新欧洲巴黎宪章》 。17.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 年 1 月 30 日生,美国总统、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罗斯福诞生于纽约州的一个富豪家庭。1929 年, 在美国首先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经济危机。1932 年,罗斯福被民主党选定为总统候选人, 1933 年, 他以压倒多数当选为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 罗斯福能成为世界性的历史人物,是由于他在反法西斯斗争中 作出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斯福对德、意、日法西斯采取以“中立”为名的绥靖政策, 1940 年 6 月,法国投降、英国危急、美国受到威胁。为了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罗斯福和美国国内的和平主义、3 孤立主义作坚决斗争,使国会撤销《中立法》 ,通过《租借法》 ,规定对反希特勒联盟各国出租武器、粮食等 物资。1941 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参战。罗斯福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促进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 扩大,他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同情和支持的。18. 铁幕演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又称铁幕演说。1946 年 1 月,丘吉尔应邀访美。3 月 5 日,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 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 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 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演说可以认为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19. 杜鲁门主义1947 年 3 月 12 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 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 国内政。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具体内容是:援助希腊、土耳其政府,帮助他们镇压人民 革命运动,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并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 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 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 色。阐述了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如果丧失希腊,就会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其影响将不仅是东方, 还将殃及西方的民主制度。20.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从大背 景讲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一个表现。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 马歇尔而得名,该计划于 1947 年 7 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 4 个财政年度之久。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德国以外的绝大 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 20 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 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受其影响之故。同时马歇尔计划长期以 来也被认为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之,该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21. 第四点计划也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因为是 1949 年 1 月 20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职演说中提出的侵略计划中的第 四点,故名。该计划对象是发展中国家,是当时实施于西欧的“马歇尔计划”的补充。1949 年 1 月 20 日,美 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美国全球战略的四点行动计划,并着重阐述了第四点,即对亚、非、拉美 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这就是“第四点计划”。又称“开发落后 区域计划”。 (前三点计划是:支持联合国、战后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和援助自由世界抵御侵略。 在“第四点计划”下,美国打着援助不发达地区的旗号,以抵制共产主义扩张为名,行蚕食老殖民帝国势力范 围之实。同时,“第四点计划”也给美国带来了长远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强化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 地位;作为扩张工具,拓展了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势力范围,为本国的垄断资本带来滚滚红利;对战后世界政 治与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2. 莫洛托夫计划1947 年苏联为了防止东欧“离苏倾向” ,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援助东欧经济发展而与东欧各国签订的经济 协议总称,是由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提出,故名。在冷战时期,面对美国的遏制战略和冷战政策,苏联 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反击措施。1947 年 7~8 月,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 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以此来抵制和反击“马歇尔计划” ,西方把这一系列贸易协定称为“莫洛托夫计划” 。 这一计划的提出是苏联针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作出的首个反击, 它加强了苏联与东欧的经济联系,帮助 它们恢复和发展经济,也限制了东欧同西方的经济往来,使其日益成为一个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的封闭经济 集团。23. 尼赫鲁主义4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著名的领袖,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尼赫鲁的世 俗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被人称为其“三大建国方略” ,即“尼赫鲁主义” 。 尼赫鲁深深地体会 到宗教冲突和教派矛盾给社会到来的巨大危害。印度独立以后,他坚决抵制印度教各种教派主义思潮,反对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而主张建立一个世俗主义的政府;宗教信仰自由,各宗教一律平等;不给任何教团以特 权,保护落后的少数集团;消除种姓差异,主张社会平等。这些思想代表着独立后印度政治、经济和社会发 展新的走向。24. 苏加诺主义苏加诺是印尼现代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卓越的民族主义战士、共和国的开国总统。苏加诺主义,又叫“纳沙贡 思想” ,因为纳沙贡思想是苏加诺主义的集中体现。所谓“纳沙贡” ,乃是印尼民族主义、宗教和共产主义的 缩略语,即指民族主义者、宗教徒和共产主义者的团结与联合。苏加诺正式提出纳沙贡的概念是在六十年代 初,但这一思想在 1926 年就已初步形成,而且贯穿于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之中。他一再声称,他本人就是这 三位一体的人物。苏加诺的纳沙贡思想,是印尼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要求和愿望的一种反映, 因而在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纳沙贡思想依然存在局限性,它维护 的是资产阶级利益的,印尼独立后,纳沙贡思想成了苏加诺及其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持其统治的理论根 据。25. 勃列日涅夫主义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后,由勃列日涅夫制定的一整套苏联对外扩张的理论。该理论采取进攻性战略,主要 包括:军事上以美国为主要对手,战略重点在欧洲,将过去追求的苏美合作主宰世界改为力求取代美国,称 霸世界。该理论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大家庭论”、“有限主权论”、“国际专政论”和“社会主义建设共同规律论” 等。人们习惯把这一整套理论统称为“勃列日涅夫主义”。26. 戴高乐法国总统 ()。生于里尔。毕业于圣西尔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 年 6 月 6 日出任陆军 部副部长,在贝当试图与德国媾和时,飞抵英国。 6 月 18 日自伦敦向国内广播,呼吁人民继续抵抗,并宣告成立“自 由法国”。1943 年就任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1944 年 9 月任临时政府首脑,1946 年 1 月辞职。次年组织法 兰西人民联盟。 1955 年返归故里,埋头写作回忆录。 在第四共和国政局动荡之时,于 1958 年 6 月复出,任总理,12 月当选为总统。任内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使法国退出北约组织 (仍保留为大西洋联盟成员),提倡东西方“缓和 与合作”,与中国建交,让法属非洲殖民地独立。1969 年在公民投票中受挫辞职。返回家乡续写回忆录。一生著 述颇丰,主要有: 《剑刃》 、 《战争回忆录》 、 《未来的军队》等。27. 艾森豪威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西欧盟军最高司令,美国第 34 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威尔诞生于得克萨斯州的丹尼森,青 年时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担任过美国驻欧洲战区司令以及盟军远征军最高统 帅。1944 年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1945 年接替退休的马歇尔将军任陆军参谋长。他还曾一度任哥伦比亚大 学校长(1948 年-1952 年) 。1950 年-1952 年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力量最高司令。1952 年他退出军 界,连任两届总统。他任职期间美国社会经历了战后安定、繁荣的时期,签订《朝鲜停战协议》 ,提出干涉 中东地区事务的「艾森豪威尔主义」 。继续推行冷战政策,加速发展战略空军,他成为世界冷战格局形成的 关键人物之一。他支持所有反对苏联的政权。1953 年访问当时佛郎哥独裁统治下的西班牙。中华民国政府迁 到台湾后,他是首位任内访问台湾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于 1961 年离任。退休后,他定居葛底斯堡农场 撰写回忆录。先后出版《授权变革》 、 《争取和平》 、 《在悠闲时刻讲给朋友们听的故事》 。1969 年 3 月 28 日, 他因心脏病发作逝世,终年 79 岁。28. 纳赛尔埃及的第二任总统,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阿拉伯领导人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他曾是阿 拉伯民族主义的倡导者。他在职期间,苏联援建的阿斯旺高水坝于 1968 年开始发电;现代化生活开始进入 农村;工业化速度加快;进行了土地改革,限制个人占有土地数量;反对贪污腐化收到部分成效;使妇女享 有更多权利;培育埃及新人以替代西方人员。在外交方面他和铁托、尼赫鲁一起提倡不结盟。他拒绝承认以 色列。 年两次爆发阿以战争,埃及失败。29. 赫鲁晓夫5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3――1964)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8――1964) ,乌克兰人。出身矿工家庭,1918 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29 年进莫斯科工业学院学习。1934 年当选为联共(布)中央委员。1935 年起任联 共 (布) 莫斯科州委第一书记兼市委第一书记, 1938 年起任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 1939 年被选为联共 (布) 中央政治局委员。卫国战争期间获中将衔。战后初期继续担任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并为乌克兰共和国部 长会议主席。1949 年 12 月任联共(布)中央书记和莫斯科州委第一书记。1952 年 10 月任苏共中央主席团 委员兼中央书记。1953 年 3 月斯大林逝世后,任苏共中央书记,后任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1956 年在 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反对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执政期间,推行 霸权主义的路线和政策。1964 年 10 月苏联领导集团内部发生分裂,被解除党内外一切职务。30. 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出生于缅甸的班达诺,在班达诺的国立中学和仰光的大学学院受教育。 于 1961 年至 1971 年任联合国第三任秘 书长。 吴丹在进入外交界之前,曾经担任教育和新闻方面的工作。他担任过母校班达诺国立中学的高中教 员,在 1931 年升任校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他曾任缅甸教科书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委员及中 小校长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外,他还是很活跃的一名自由采访记者。 吴丹曾获多所大学的荣誉(法学 博士)学位: 1971 年第二个任期届满后退休,晚年久病,终于 1974 年 11 月 25 日逝世,享年 65 岁。31. 纳尔逊?曼德拉非洲民族运动领袖,南非首位黑人总统(任期:1994 年-1999 年) 。他被尊称为南非国父。他原是一位律师, 1944 年加入非洲人国民大会。在对后的 20 年中,他一起领导反对南非政府及其种族歧视的运动,并于 1961 年发动为期三天的全国罢工。1964 年南非政府以叛国罪判他终身监禁,但他继续成为黑人运动的一个强大象 征;20 世纪 80 年代,全世界一致要求释放他。1990 年德科勒克总统解除对非国大的禁令,取消对各种政治 团体的限制、中止对他判处的执行。此后曼德拉获得释放。他立即呼呈外国政府,不要减轻对南非政府的压 力,以促使它实行宪法改革。他于 1991 年当选为非国大主席。1992 年和温妮分居,1993 年因与德科勒克一 起努力消除种族隔离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94 年南非举行了第一次民主选举, 5 月 9 日曼德拉当选为总统。32. 金日成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人,从 1948 年起至其 1994 年去世一直是朝鲜最高领导人。1998 年修改的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金日成为“国家不朽的主席” 。 1997 年后,朝鲜的纪年方式由公元纪 年改为主体纪年,即以金日成诞生的 1912 年为主体元年。 早年在中国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活动,1948 年 9 月 9 日,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被选为朝鲜劳动党的主席和内阁首相(1953 年改为国家元首) 。1972 年 12 月召开的朝鲜第五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新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宪法》 ,当选为国家主席。在金日成的领导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一个斯大林式的社会 主义政治经济体系。33. 菲德尔?卡斯特罗古巴领导人。1953 年,卡斯特罗领导发动反对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1955 年,他流 亡美国、墨西哥,在墨期间筹划“七?二六运动” 。卡斯特罗 1956 年回到古巴,创建起义军和根据地。1959 年 1 月,他率领起义军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成立革命政府,出任政府总理(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和武 装部队总司令。卡斯特罗 1962 年起担任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第一书记。1965 年该党改名为古巴共产党 后,他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至今。卡斯特罗 1976 年起任国务委员会主席。34. 本?古里安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导人。生于波兰,1906 年移居巴勒斯坦。曾在土耳其求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与发起 组织犹太军团,参加攻占巴勒斯坦的战役。1935 年任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兼巴勒斯坦犹太 办事处负责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猛烈抨击希特勒消灭犹太人的政策。1942 年 5 月在纽约公开呼吁战后 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国家。战后长期任以色列总理。35. 乔治?凯南是美国外交家和历史学家,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遏制政策始创人。 1925 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29 年 至 1931 年在柏林大学学习俄罗斯文化,后在苏联和欧洲国家从事外交工作。对二战之后的苏联政治进行了 详尽分析,并提出了许多应对克里姆林宫的原则。凯南提出,由于传统的不安全感,苏联的对外政策具有扩 张性;当政者不愿与西方世界接触,以免国民了解真相;斯大林相信,与西方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6 是他第一次提出“遏制”的概念。当时美苏关系恶化,美国在寻求新的对苏战略考量。凯南的学说适逢其时, 激发了政府的灵感, “遏制”旋即成为“冷战”的核心词汇,也是 20 世纪国际关系最重要的词汇之一。36. 亨利?卢斯1898 年 4 月 3 日,卢斯生于中国山东蓬莱一个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家庭。幼年在中国山东烟台读书。1920 年 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
年先后任芝加哥《每日新闻》和巴尔的摩《新闻报》记者。1923 年美国人 卢斯与哈登在纽约共同创办《时代周刊》 ;卢斯任发行人,哈登任总编辑, 《时代》是美国第一份用叙述体报 道时事,打破报纸、广播对新闻垄断的大众性期刊。卢斯善于利用历史资料和收集现实材料,使《时代》刊 登的文章比报纸和广播更具有可读性。哈登独特的写作风格与活泼的版面编排也有助于《时代》很快成为销 路最广、影响最大的期刊之一。37. 麦卡锡主义 年间风行于美国的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思潮,是法西斯主义在美国的表现形式之一。1950 年 2 月 9 日,共和党参议员约瑟夫? 麦卡锡发表演说,指控国务院里有共产党人。演说发表后,得到一些垄断财团、右翼社 会势力和反共组织的支持。共和党人把麦卡锡作为攻击杜鲁门政府和民主党人的党派斗争工具而大力支持。 从 1950 年 3 月开始,麦卡锡利用参议院政府活动委员会主席的职权,对许多组织和个人进行关于“共产主义渗 透” 调查,乱扣红帽子,开列黑名单,大搞非法审讯、政治迫害,煽动反共歇斯底里,打击民主和进步力量。麦卡锡 主义横行期间, 整个美国被法西斯恐怖气氛所笼罩。成千上万人以莫须有罪名受到迫害 , 甚至包括政府要员 和共和党内的一些人,从而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和世界舆论的谴责,也遭到民主党和共和党内艾森豪威尔派的 反对。1954 年 12 月 2 日,参议院以 67 票对 22 票通过谴责麦卡锡的决议案。此后麦卡锡主义很快衰落下去。38. 铁托国际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活动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国务和政治活动家、元帅(1943 年) ,三次 获南斯拉夫“人民英雄”称号( 和 1977 年)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50 年) 、军事科学博士学位 (1976 年) 。1953 年起任南斯拉夫总统。1974 年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选为终身总统。任总统 后还兼任联邦共和国主席团主席(1971 起) 、联邦会议主席、南斯拉夫武装力量最高统帅。39. 亚瑟?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领导人,领导了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及西方大国的斗争,为建立巴勒斯坦国 家而奔走呼号。1965 年 1 月 1 日,阿拉法特及其战友领导“暴风部队”游击战士打响了反对以色列侵略斗争的 第一枪。这一天就成为巴勒斯坦革命爆发日。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阿拉法特一直活跃在这一地区,在第三 次中东战争前后,他领导“法塔赫”所属的“暴风部队”多次在以色列占领区作战,其影响不断扩大。并得到了 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他继续领导巴勒斯坦人民反对以色列及以色列的支持者,由于其崇高威望 1989 年, 巴勒斯坦宣布建国,其当选巴勒斯坦国总统,在担任领导人期间,在美国总统的斡旋下,与以色列领导人拉 宾展开谈判,并于 1994 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于 2004 年逝世,他的去世是巴勒斯坦人的损失,在他死 后巴勒斯坦地区的和平有遥遥无期了。40. 亨利?基辛格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1973 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曾任美国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 务卿,福特政府国务卿。在任职期间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做出了杰出贡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霸 主地位受到挑战,为保住美国的霸主地位在美苏争霸中保持优势,主张与社会主义中国对话,并促成了尼克 松访华,为中美关系打破僵局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3 年 1 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 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77 年 1 月,福特总统授予基辛格自由勋章,并称赞他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 国务卿”。 现在基辛格博士还活动于世界舞台上。41. 尼克松主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任内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和纲领的统称。1969 年 7 月尼克松发表 “关岛声明” ,同年 11 月将关岛主义明确归结为三项原则,1970 年提出了以 “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 为主旨的 “新和平战略” 。上 述原则和战略被推广为全球外交政策。 尼克松主义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尼克松主义是关岛主义及其 延伸,广义的除含有狭义的内容外,还包含 “新和平战略” 的内容。广义的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有:调整美国 的海外义务,从全球进攻态势转为防守态势 ; 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将成为一种伙伴关系 ; 增强实力,继续在世界 一些重要地区发挥重要作用; 缓和与苏联、中国的关系,以谈判代替战争; 世界政治呈现为美、苏、中、日、7 西欧的 “多极政治”等。42. 吉米?卡特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卡特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卡特在埃及与以色列的和 谈并签署戴维营协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5 年出版自传《为什么不是最好的?》 ,以后又陆续写了《一个 与其人民一样诚实的政府》和《保持信心,一个总统的回忆录》 。 1990 年 7 月 4 日获费城自由勋章。1995 年 1 月 10 日获得 1994 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费利克斯? 乌弗埃-博瓦尼和平奖。1997 年 11 月,印度 英? 甘地纪念基金会授予他 1997 年度英? 甘地奖,以奖励他为全球和平、裁军和发展所作的贡献。1998 年 12 月 10 日,获 1998 年度联合国人权奖。2002 年获诺贝尔和平奖。43. 罗纳德?里根主义美国第四十任总统提出的外交方针。里根于 1986 年 3 月 14 日发表的题为《自由、地区安全和全球和平》的 咨文中,首次提出的针对第三世界的施政方针。主要内容是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认为苏联在 70 年代势力 伸展过长,内外交困,难以巩固已经取得的进展。美国应准备以“低烈度战争”阻止和反击苏联在第三世界对 美国利益的威胁,遏制它的扩张主义,把它取得的政治和军事进展推回去;鼓励第三世界亲美右翼政府的活 动,加强对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和抗苏武装的经济、军事援助,稳定局势。美国 1986 年上半年向安哥拉的安 盟和阿富汗抗苏力量首次提供几百枚美制先进武器――毒刺式导弹,先后两次动用美国军事力量打击在利比 亚的目标,是里根主义的最初实施。在强硬对待第三世界不听话的同时,在美苏争霸中对苏联采取强硬措施, 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并作出了以经济拖垮苏联的战略方针,在里根主义的实施下,苏联逐渐被迫采取守势, 为苏联解体埋下伏笔。44. NSC-68 号文件NSC-68 即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 68 号文件,是美国策动全球冷战的纲领性文件,是遏制战略的最系统、最 完整、最精确的表述。 NSC-68 强调对苏联的遏制必须军事义务先行的原则,其促成美苏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而军备竞赛的螺旋化升级造就了冷战过程中,美苏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归根结底,冷战安全困境的生成动力 在于 “个体对彼此意图的不确定性” 基础上, 对苏联意图的任意夸大和非理性的极端判断, 并以&宁愿信其有, 不愿信其无的“威胁预期最大化原则”编织冷战政策。45. 中美上海公报《上海公报》是中美两国于 1972 年 28 日,在上海签署的关于解决两国关系问题的《联合公报》 ,因在上海 签署,也称《上海公报》 。 《联合公报》的签署与发表代表中美关系的相对缓和,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 一个新时期,它对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美 国而言,该公报的最主要意义在于拉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国际上进一步孤立苏联及其卫星国家,利 用中苏分裂加强美国的国家安全。而对于中国,虽然当时两国存在意识形态上的不同,但是中国领导人认为 因地理原因,苏联依然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最大的威胁,因此与美国改善关系对中国也有利。而今天, 《联合公报》最大的意义则在于美国对一个中国的立场首次正式表明了不表异议。46. 八一七公报《八一公报》是中美两国于 1982 年 8 月 17 日发表的关于军售台湾问题的公报。中美在 1979 年建交是就谈 到对台军售问题,但未达成共识。1981 年里根上台后,继续讨论此问题,双方经过冗长的谈判过程,于 1982 年达成协议,发表公报。公报中美国主要强调不打算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而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 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准,美国将逐步减少对台军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八一七公报》的达成使当时紧张的中美关系得到缓解,使中国在国际上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中美间三个 联合公报(另外两个是《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 )提出的中美关系的指导原则,对80年代中美关系得 到较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4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于 1954 年在处理中印缅关系时提出的解决国家间关系的原则,后得到了很多国 家的认可,并为多个国家所倡导。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它的提出在规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处理国与国之间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问题方面发挥了重 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影响日益深入,已经逐渐成为指导政 治、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国际关系准则。8 48. 新东方政策新东方政策是德国总理于 1969 年提出的目的在于改善联邦德国与苏联、民主德国、东欧其他各国关系的政 策。此前联邦德国因实行哈尔斯坦主义造成它与苏联长期对立,并加深了对美国的依赖。新东方政策的出台, 反映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 向。它实质上以联邦德国的地位和利益为出发点,以实现德国统一为目标,它是联邦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向 东欧和苏联推行自己战略的具体表现。新东方政策虽然立足于西方,但却自主地发展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 关系,这是联邦德国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49. 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是 20 世纪 60 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捷克斯洛伐克党制 定了行动纲领,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改革方针,提出建立一种十分民主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模式。 在经济方面,主张实行权力下放,扩大企业自主权;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竞争;企业实行民主管理,职工自 治。在政治方面,改革党的职能和领导方式,消除权力过分集中和党直接管理行政的现象;保障国家行政机 构、代议机构和书法机构的独立性;改革选举制度,确保公民的选举权等。这一改革触犯了以勃列日涅夫为 首的苏共领导集团,1968 年 8 月 20 日,苏联领导华约五国悍然侵入捷克斯洛伐克,迫使其放弃改革。50. 水门事件水门事件指美国共和党政府在 1972 年总统竞选运动中的非法活动暴露后的政治丑闻。在 1972 年的总统大选 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 年 6 月 17 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 题顾问詹姆斯? 麦科德为首的 5 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 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 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 松政府班子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法危机。 1973 年 10 月 23 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1974 年 6 月 25 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 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 尼克松的条款。尼克松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于 8 月 8 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 总统。51. 波兹南事件1956 年波兰发生的一起工人示威游行的重大政治事件。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对波兰产生重大影响,党内外就赫 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波兰党政领导所犯的政治、经济错误以及应负什么责任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1956 年 6 月上旬,波兰西部重要工业城市波兹南的机车车辆制造厂工人因对生活现状不满 ,提出增加工资和降低赋税等 要求。对此波兹南省委无法作出决定。于是工人推选出 30 人代表团去华沙机械工业部请愿, 但遭到拒绝。 消息传来,群情激愤。 6 月 28 日,波兹南上万工人举行示威游行。工人要求市政当局接见,但遭拒绝; 同时谣传 去华沙的代表团已被捕,于是示威秩序大乱。一些蓄意扩大事态的破坏者也乘机煽动 (当时国际博览会正在该 市举办) 。示威者与警察发生严重冲突,据报道有数 10 人死亡,200 多人受伤,数百人被捕。事件发生后,在波兰 各地引起骚动。 同年 7 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认为此次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是工人群众对党和政 府与工人阶级间的 “不正常关系” 的抗议; 另一方面是敌对分子利用工人不满情绪的结果。52. 苏伊士运河事件是指 1956 年 7 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把英国和法国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回。英、法帝国主义为了重 新霸占苏伊士运河,和伙同以色列于同年十月底发动对埃及的侵略战争。埃及人民奋勇抗战,得到全世界人 民和各国舆论的坚决有力的支持,终于在 1 1 月 6 日迫使英、法和以色列同意停火,随后相继撤军,埃及人 民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斗争的光辉胜利。53. 第三次中东战争亦称“六? 五战争”。1967 年 6 月 5 日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侵略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战争。6 天之内,以军连败 埃、叙、约三国军队,占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戈兰高地等共 6.5 万平方公里 土地。使数十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6 月 7 日和 8 日,联合国安理会两次通过“立即实现停火”的决议案。战争 中丧失了大片国土、大量军事装备和人员的埃、叙、约三国被迫接受。以色列则一面假意赞成停火,一面加紧 进攻,10 日占领戈兰高地后,方接受停火。54. U-2 飞机事件9 1960 年 5 月 1 日, 美国一架 U―2 高空喷气间谍飞机, 在深入到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附近进行间谍活动时, 被苏联导弹击落。5 月 10 日,苏联政府就美国飞机对苏联的侵略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照会。照会指出: “苏 联政府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导致国际局势正常化和健康化,而美国政府却在走另一条路。美国当局最近采 取的行动的目的,显然是要把美苏关系拖回到‘冷战’最坏时期的状态,并且毒化最高级会议前夕的国际局 势。 ”照会警告美国政府: “如果再发生类似的挑衅行动,那么苏联政府将不得不采取对策。那些有侵略他国 行为的国家的政府将要对由此而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 ”1960 年 5 月 13 日,苏联政府就土耳其、巴基斯坦和 挪威为侵苏美机提供军事基地向三国政府提出了抗议照会。苏联政府为要求制止美国对苏联的侵略行动还向 安理会发电报和提交照会。电报说,苏联政府紧急要求召开安理会来讨论“关于美国军用飞机对苏联进行了 对普遍和平造成威胁的侵略行动”的问题。照会最后说, “请安理会立即讨论,并且希望安理会毫不拖延地 采取措施来制止美国危及和平事业的行动” 。1960 年 5 月 16 日,美、苏、英、法四国首脑在巴黎举行会议。 在大会主席还没有正式宣布开会之前, 赫鲁晓夫要求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 U―2 型飞机事件公开表示道歉。 艾森毫威尔对此拒绝,赫鲁晓夫退出会场。这样,四大国首脑会议流产。苏联宣布取消艾森豪威尔的访苏计 划。曾被赫鲁晓夫说成是国际关系“新纪元”的“戴维营精神”就这样破产。55. 大规模报复战略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推行的一种军事战略。侵朝战争的失败使美国政府意识到自身力量的局限性,要在世界 各地维持庞大的地面部队在经济上力不从心。1953 年艾森豪威尔担任美国总统不久即着手制定“大规模报复 战略”。1954 年 1 月 12 日,国务卿杜勒斯发表演说,公开而详尽地对大规模报复战略进行阐述。他宣称,美 国目前的基本决定主要依靠一支庞大的报复力量,它能够用我们选择的武器与我们选择的地方马上进行报 复。这一战略主要把赌注押在核武器上,主张削减常规兵力,重点扩充导弹核力量和战略空军,在外交上提 出要执行比杜鲁门的遏制政策更有利、更主动的“解放”政策,即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出 来。该战略建立在美国具有核垄断和核优势基础之上。随着核垄断地位的丧失和苏联核力量的迅速增长,美 国自己也被置于核武器的威胁之下。60 年代初,该战略为“灵活反应战略”所取代。56. 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在古巴玩弄核诈骗导致国际局势紧张的事件。1959 年古巴革命后,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1962 年 8 月,美国发现苏联这一行动,9 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决定封锁古巴,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队也进入戒备状态。 国际局势严重紧张。11 月,苏美两国达成协议,苏联在 30 天内撤走导弹和轰炸机,美国终止海上封锁。美 苏两国都宣布自己是这一回合的胜利者,但实际上双方各有得失。在美国的压力下,苏从古巴撤走导弹,在 全世界面前丢了面子;美承诺不入侵古巴并从土耳其撤走导弹,也使苏达到了在古巴部署导弹的部分目的。 这次危机一方面使美苏两个大国认识到核时代两国直接对抗的危险,转而以保持对话防止意外冲突的出现; 但另一方面也使双方更加激烈的互相攀升的发展战略核武器的军备竞赛。57. 星球大战计划美国前总统里根 1983 年 3 月 23 日提出的一项 “战略防御倡议” 。该倡议要求在 20 世纪末以前,在空间和地 面部署以定向能 (激光、粒子束、微波) 武器为主、包括攻击卫星和截击导弹的新型反导弹系统,以便在空中 拦截和摧毁来袭的弹头。这项计划被西方报刊称为 “星球大战” 计划。美国设想的反导弹防御系统分为三层: 第一线拦截, 即在来袭的弹道导弹发射后不久即予以拦截。由 432 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网, 部署在 550 公里高 的轨道上,每颗卫星带有 40―50 枚常规导弹。 第二线拦截,即在来袭的弹道导弹进入大气层之前,由装置在卫星 上的激光武器摧毁。第三线拦截,即在第一、二线末被摧毁的 “漏网” 弹道导弹进入大气层后进行拦截。这种 拦截导弹部署在地面。该计划从 1985 年开始研究,到 2005 年最后部署完成,估计耗资 5000 ―8000 亿美元。 里根的“战略防御倡议” 公布后,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应。苏联反对该计划,担心美国在反导弹武器系统上占优 势,要求美国停止研制和部署太空武器,主张通过谈判防止太空军事化。58. 嬉皮士(英语 Hippie 或 Hippy 的音意译) 本来被用来描写西方国家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反抗习俗和当时政治的年 轻人。嬉皮士这个名称是通过《旧金山纪事》的记者赫柏? 凯恩普及的。嬉皮士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化运动,它 没有宣言或领导人物。嬉皮士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反应出他们对民族主义和越南战争的反对,他 们提倡非传统的宗教文化,批评西方国家中层阶级的价值观。他们批评政府对公民的权益的限制,大公司的 贪婪,传统道德的狭窄和战争的无人道性。他们将他们反对的机构和组织称为“陈府”。嬉皮士后来也被贬义10 使用,来描写长发的、肮脏的吸毒者。直到最近保守派人士依然使用嬉皮士一词作为对年轻的自由主义人士 的侮辱。当时的嬉皮士想要改变他们的内心(通过使用毒品、神秘的修养或两者的混合)和走出社会的主流。 远东形而上学和宗教实践和原著部落的图腾信仰对嬉皮士影响很大。这些影响在 1970 年代演化为神秘学中 的新纪元运动。59. 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是指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吸取非凯恩斯主义某些观点与方法形成的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产生于 80 年代, 其政策主张兴盛于 90 年代。 其代表人物多为美国经济学家, 如 Q. A. 阿 克罗夫、J.耶伦、G.曼奎、B.伯纳克等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但是,却吸 收了理性预期学派的理性预期的观点和“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效”的观点。他们认为,在当代市场经济 中信息是不对称的,而且工资和价格的变动具有粘性,这样,在短期仍然会出现偏离自然失业率的现象,出 现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需求管理政策仍然是必要的和起作用的。新凯恩斯主义并不仅仅是坚持传统凯恩斯 主义短期需求管理的主张,他们还特别强调供给学派从供给方面调节经济的思路,主张从长期着手、从供给 方面着手来考虑经济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还强调巩固性的财政政策,认为财政赤字对经济是有害的,它会引 起投资的减少(基础效应)和贸易逆差的增加。此外,新凯恩斯主义者还研究了一些新的现象和机制,如提出 了在货币政策起作用的机制方面,不应只考虑利息率,还应该考虑普遍存在的信贷配给机制。新凯恩斯主义 同传统凯恩斯主义相比,已经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他们所主张的宏观经济政策更全面,也更深入,既考 虑需求方面,也考虑供给方面;既考虑长期,又考虑短期;既注重微调政策在短期的作用,又重视结构性 政 策在长期的效果。可以说,新凯恩斯主义者继承了传统凯恩斯主义者关于国家应该干预经济的基本主张,既 吸收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合理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又在吸取 80 年代以来一些宏观经济实践中经验教训的 基础上,发展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使得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体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60. 法兰克福学派流行于欧美的一个现代哲学派别。它产生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德国,以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为中心,故 取名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中心转到美国。创始人是霍克海默尔,主要代表人物有:阿尔多诺、 弗洛姆、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施密斯、韦默尔、奥非、内格特等。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分左翼和右翼但基本 观点是一致的,都把社会哲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弗罗伊德主义、存在主义、新黑格尔主 义和叔本华的意志主义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基本上属于人本主义的唯心论哲学 ,它主张“否定的辩证法”, 认为辩证法仅仅是“矛盾地思考矛盾”的主观思维方式,根本否认客观辩证法,实际上把辩证法变成似是而非、 模棱两可的诡辩术和主观的表达方式。这种否定的辩证法,实质上是对科学辩证法的否定。61. 柏林墙20 世纪 60 年代初开始修筑于东西柏林之间的一堵围墙,正式建立于 1961 年 8 月。20 世纪 50 年代末、60 年 代初,大批民主德国公民从东柏林逃往西柏林。东德政府颁布法令,修筑围墙以阻止公民外逃。1961 年 8 月 12 日,工程技术人员和军队在东西柏林分界处抢修围墙。此后,围墙不断加高加长。至 20 世纪 70 年代,该墙高达 3 米,总长 154 公里。 在战后东西方关系的紧张时期内,柏林墙始终是两大军事集团北约和华约所对峙的前沿阵 地。62. 乒乓外交指我国与世界各国通过乒乓球比赛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1971 年 3 月末至 4 月初,在日本名古屋市举行的第 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期间,中美两国运动员进行了友好的接触和交往,4 月 6 日,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 乒乓球队访华。4 月 14 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美国代表队。不久中国乒乓球队又应邀访美。两 国球队的互访,打破了中美两国长期僵持的外交关系,在世界上引起轰动,并导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以及中美 建交。世界舆论称此为“乒乓外交” 。△在出现乒乓外交之前的一次国家安全会议上,他提出过反对意见。63. 柏林空运美国、英国于 1948 年 6 月~1949 年 8 月向柏林西部运送燃料及其他物资的空中运输行动。是历史上非战争 情况下规模最大的一次空运行动。美国称之为“运粮行动”。英国称之为“简单伙食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德国分别由美国、英国、法国、苏联 4 国占领。柏林位于苏联占领的德国东部地区,该市西部由美、英、法 国占领,东部由苏联占领。地面通道由苏联控制,但西方国家有权使用从其占领区直通柏林的空中走廊。因 利益冲突,1948 年 3 月,苏联打算剥夺西方国家使用空中走廊的权利,被美、英、法国拒绝。6 月,苏联切11 断了通往柏林西部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迫使西方国家只能使用空中运输向其占领区运送物资。26 日,由 C.E.李梅指挥的美国驻欧洲空军部队开始执行空运任务。29 日,运输机达到 161 架,日运输量为 1 500 吨, 但不能满足西柏林每天 4 500 吨的物资需要量。10 月中旬,美、英成立了联合空运特遣队,参加空运的飞机 达到 459 架,其中美国 319 架,英国 140 架。空运至 1949 年 8 月结束,持续 13 个月,共出动 26.66 万架次, 向西柏林 250 万居民运送粮食、燃料及其他必需品共 223 万吨。空运行动达到了目的,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美国为此耗资 2.24 亿美元。柏林空运空运数量大、持续时间长,显示了战略空运的巨大潜力,对未来战争中 运输航空兵的使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64. 湖广铁路债券案1979 年 11 月,由美国公民杰克逊等九名持券人向美国阿拉巴马州地方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提起诉讼,要 求偿还他们所持有的中国清朝政府于 1911 年发行的“湖广铁路债券”本息。 美国地方法院受理了此案, 即以中 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被告,通过地方法院邮寄将传票和起诉书副本送达给我国外交部长,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在传票送达后 20 天内对原告起诉书作出答辩,否则将进行“缺席审判”。对此,中国政府根据国际法原则 曾多次向美国政府申明中国立场, 但美国阿拉巴马州地方法院仍于 1982 年 9 月 1 日无理作出“缺席审判”, 要 求中国政府向原告偿还 4130 余万元。湖广铁路债券”案涉及以下两个国际法问题:①国际法上的继承问题: 国际法上的继承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它是一个国家或新政府如何处理旧国家或旧政府在国际法上的权利 义务问题。在这里,只涉及到新政府的债务继承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推翻国民党政府而建立的新政 府并且是中国唯一佥的政府,这是代表国家在国际上先事的机关,因此,我国政府在处理旧政府的债务时, 也坚决适用“恶意债务不予继承”,这是久已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湖广铁路债券”实属恶债。因为这次借债是 1911 年,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和镇压中国人民的辛亥革命,勾结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列强 决定加快修建铁路,由于财政危机只能向帝国主义借债,因此,我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不予承认这一债务,这 完全符合国际法原则,而且也为国际法实践所证明的。②国家主权豁免问题 国家主权豁免是国际法的一 项重要原则,其根据是联合国宪章所确认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完全独立和平等的,任何 一个国家不能对另一个国家行使管辖的权利,一个国家的法院没有经过国家同意,不能受理以外国国家作为 诉讼对象的案件。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无可非议地享有司法豁免权。美国地方法院以一个主权国家作为被 告诉讼,行使管辖权,作出缺席判决甚至以强制执行其判决相威胁,这是完全违反国家主权平等的国际法原 则,违反联合国宪章。对于这种将美国国内法和美国法院的管辖强加于中国,损害了中国主权,损害中国民 族尊严的行为,中国政府理应坚决拒绝。现在,本案由于中国坚决站在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上,坚持国际法 的原则,最后并没有有按照美国法院的“缺席判决”执行。1987 年 3 月 9 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定,驳回了 美国债券持有人的复审要求,撤销了不利于中国的判决。这不仅是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坚持国际法原则的重大 胜利,也对其他国家带来很大影响。因为美国搞的一种试探,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突破,也就在国际法上开了 一个先例,这样,美国、法国、德国等都会跟着来要求偿还旧债券,所以这个案子不是孤立的。65.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 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 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 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气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 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这次技术革命中出现 的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群。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 及诸多领域。第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如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 展。第三,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成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生产力,如生物工程这一 综合性科学技术的兴起。第四,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进步日渐成为社会经 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 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第三 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12 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三,科技进步使人类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第 四,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对中国而言,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66. 撒切尔主义撒切尔主义在新工党执政前主宰英国政坛近 20 余年的是撒切尔主义。“所谓撒切尔主义是指撤切尔夫人上台 后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 混血儿”。它一方面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却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 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是更为广泛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 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对待平等问题上,撒切尔主义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对不平等现 象的漠视,或者是对这种现象的积极支持。提出“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这一观点。是“天真的 和不合情理的”,平等主义的政策(特别是苏共所遵循的)只能创造出一个单一的社会,而且这些政策只能借 助专制力量来推行。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了在社会地位和其 他领域方面的不平等。二、简答题1. 简述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和性质(1)内容: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 属和边界。 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2)雅尔塔体系的性质: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它具有反法西斯的正义性,因此,作为这场战争的 产物的雅尔塔体系要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其历史进步性。 ①虽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也把维护战后世界和平问题摆在首位,并建立了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 盟,但事实上,国际联盟就其普遍性、广泛性和有效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 ②凡尔赛会议举起了反苏、反共的“白旗” ,直接导致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而雅尔塔会议则将苏联与 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这对战后苏联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 设事业是十分有利的。 ③雅尔塔体系提倡和平、民主的原则。 《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中明确指出“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 安全、自由与普遍幸福” ,要“用民主方式解决他们迫切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 。这些并非只是空洞的口号, 在对战败国的处置、使之完成民主化的任务以及给予被压迫民族、特别是被托管地区的独立和自治等方面都 体现了这一精神。 如果说凡尔赛体系是孕育了另一次世界战争的体系,而对于雅尔塔体系则不能作出这样的结论。 2)在分析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和实质时,还必须看到它消极的一面。 该体系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的。它是美英苏三大国经过长期讨价还价、相互妥协 的产物。它承认了苏联与英美各自的实际军事控制线。斯大林出于各种考虑多次向英美让步,大体上接受了 丘吉尔提出的划分巴尔干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还接受了美国提出的对德国分四区占领的计划。所以,雅 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雅尔塔协议都包含着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 素。他们既合作,又争夺,使雅尔塔体系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2. 简述联合国成立的过程(1)1943 年 10 月,中、苏、美、英四国发表声明,首次正式提出建立联合国; (2)1944 年 7 月,美国政府将它的《普遍国际组织暂定草案》交给中苏英三国政府,并邀请三国代表在华 盛顿举行会议,草拟联合国宪章; (3)1944 年 8 月至 9 月,苏、美、英举行第一阶段会议,10 月,美、英、中举行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关13 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议案》 ,基本勾画出了联合国的蓝图; (4)1945 年 3 月,美。苏。英、中四国发出《召开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邀请书》 ,4 月 25 日,50 多个国 家的代表出席的联合国成立大会在旧金山开幕,6 月 25 日通过了《联合国宪章》 ,26 日,50 多个国家的代表 在宪章上签字,10 月 24 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建立。3. 试述联合国成立时的主要机构(1)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是主要审议机构,重要议案需 2/3 多数通过。每年举行一届常会,于 9 月 份第三个星期二开幕,持续到 12 月中旬,如半数以上会员国或安理会提出请求,可举行特别会议或紧急特 别会议。 (2)安理会。是对维护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的机构,在联合国内处于首要的政治地位。由享有否决权 的 5 个常任理事国和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起初有 6 个非常任理事国,后不断增加。 (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在大会授权下,负责协调经济和社会活动,就发展、世界贸易、工业化、自然资 源、人权、妇女地位、人口、社会福利、科学技术、防止犯罪以及许多其他经济和社会问题提出建议和开展 活动。 (4)托管理事会。负责监督对“处托管领土的行政管理,促进它们向自治或独立的方向发展。 (5)国际法院。 设于海牙,由 15 名“独立法官”组成,不代表任何国家,依《国际法院规约》而工作。唯该机构与国联的 国际法院有些继承关系。 (6)秘书处。任务是为联合国其他机构服务,并执行它们的计划和政策。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 脑,由安理会推荐,大会委派,任期 5 年,可以连任。4. 试述五国和约的主要内容(1)政治:所有和约均责成战败国保障本国公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禁止一切法西斯组织;审判战争罪犯, 使五国非法西斯化和民主化。 (2)赔款:五国分别向苏联、南斯拉夫、希腊、埃塞俄比亚等有关国家支付赔偿。 (3)领土:的里雅斯特港东面较大部分归南斯拉夫,西面较小部分( “的港自由区” )由联合国管理。 “意大利对于它在非洲的利比亚、厄立特里亚和意大利索马里兰各属地放弃一切权利” ,但这些地区的归属 未定,仍由英国管理。意放弃《辛丑条约》规定的在华的“一切利益与特权” ,并取消意在天津的租界权, 放弃在上海和厦门公共租界的“所有权利” 。 (4)军事:五国武装力量限于防务所需的最低人数。清除某些永久工事和军事设施。五国不得制造任何原 子武器等。5. 试述乔治?凯南的遏制思想(1)形成:凯南主要是通过两份文件来阐释他的遏制思想的,分别是举世闻名的“凯南长电”和《苏联行 为的根源》 。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必须把苏联看作政治上的敌手,采取强硬 政策,标志着乔治?凯南的遏制思想的形成。 (2)美国的主要对策:首先,要发展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对苏联造成威慑,使得苏联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如 果其对手拥有足够的力量并明确地展示这种力量的时候,往往也是苏联退却的时候。第二,加强对公众的宣 传,使民众们了解苏联问题的真相,以便从无知的恐慌中解放出来。第三,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自己社会 的健康与活力。 “每一个能够解决我们自身社会问题的政策,每一个可以提升我们自己人民的自信心、纪律 性、士气和集体精神的勇敢而坚定的举动,都是针对苏联的一个外交胜利,这要比数千个外交文件和共同声 明要更有价值得多” 。最后,美国要成为世界的领导,带领其他的国家向更具建设性的世界前景前进。 (3)影响:乔治?凯南的遏制思想是主张美国在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和西方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的情 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不断的政治冷战,遏制以苏联为 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为建立美国的世界霸 权创造条件。乔治?凯南的遏制思想对 20 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6. 美国在亚太的军事体系是如何建立的?(1)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西太平洋地区建立了强大的 海军基地体系,大大增强了美军在亚太地区乃至印度洋、中东海域的军事活动能力。14 (2)美军曾在西太平洋形成了以 3 个基地为主的基地体系:以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为中心的东北亚基地群、 以菲律宾苏比克海军基地为中心的东南亚基地群和以关岛为中心的密克罗尼西亚基地群。长期以来,这 3 个 基地群遥相呼应,为纵横西太平洋地区的美国海军舰只和兵力提供了依托,放弃其中任何一处都意味着西太 平洋基地体系的失衡。 (1992 年,苏比克海军基地被交还给菲律宾) (3)美军在进驻新加坡后还需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澳大利亚 达成协议,使美军的舰只和飞机可以进入上述国家的基地和港口进行维修、补给,从而逐步完善美国海军在 亚太地区的军事基地体系。7. 简述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日本人民要求民主权利, 改善生活处境, 同时反法西斯同盟达成一些协议也为日本战后处理确定了基本原则。 在此背景下,没过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对占领的日本实行一系列民主改革,以重建和改造战后的日 本。日本战后民主改革的内容: (1)铲除日本军国主义武装力量,审判战犯和进行“整肃” ,美国占领日本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解除了 本土和海外的 711 万日本武装,同时解散了大本营、陆军省、海军省、军需省等军事机构,废除了兵役法, 国防保安法等有关军事法令,禁止从事军事科学研究和军事生产。 (2)颁布一系列民主化措施,1945 年 10 月美国占领当局向日本政府发布了关于“自由权”的指令,要求解 除对政治、居民、宗教等方面自由的限制,并撤销了“治安维持法” 、 “治安警察法”等镇压法令,废除了秘 密法令等等。 (3)修改宪法,确立了比较纯粹和完整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体制, “天皇是国家的象征” ,确定日本为议会 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改革教育制度,1945 年 10 月美国占领当局宣布“禁止普及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思想,废除军事教育和 学校军事训练” 。 (4)解散财阀,禁止垄断。财阀是日本特有的一种以家族为中心,与政府、皇室有密切联系,带有滞后封 建性和排他性,并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的垄断资本集团,是法西斯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让财阀分散股权, 使子公司独立,令财阀家族一律退出财界。 实行农地改革。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土地所有形态和地租形态依然是半封建性质,而改革使地主的土地通过国 家的征购卖给农民,使日本农村的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总之,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是一场以国际民主联合和日本人民运动为动力的、大幅度的、比较彻底的 反封建、反军国主义、反法西斯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这次改革是在日本战败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改革基本上消除了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及赖以孽蔓的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的封建性基础, 完成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近代化和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使日本从法西斯军国主义阶段跨 入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阶段。这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对于维护 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8. 简述战后国际垄断资本体系的形成(1)定义:资本主义自产生以来,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 段,今天它已经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际垄断资本已经成为整个资本主义 社会生活的基础,占据支配或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 (2)原因:经济全球化已经使生产的社会化达到高级阶级,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迫 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调整其生产关系,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度发达、高度社会化和资本高度国际化的必然产物。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 段,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3)表现:1)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强,国际金融机构建立,资本主义经济蔓延;2)经济区域化发展, 在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状态;3)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图 统治世界,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建立了以综合国力为后盾的全球霸权。9. 简述战后伊朗的石油国有化运动。(1)原因:这次运动的导火线是 1949 年 7 月 17 日与英国签订了一个 1933 年英伊协定的“补充协定” ,该 协定仍保有英国原有的权利,这引起了伊朗人民的普遍不满,由此掀起了石油国有化运动。15 (2)经过: 1)1949 年 10 月,以议员摩萨台博士为首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组成了“民族政线” ,发表嘞发对英伊石油 公司的声明,全国各地掀起了罢工、罢课和示威游行运动,要求没收英伊石油公司的财产和运输工具,建立 伊朗自己的石油公司。 2)5 月底有关石油国有化决议经国王签字而成为正式法律。英国政府照会抗议,并派军舰进行恫吓,美国此 时保持中立地位。 3)英国冻结伊朗在英国银行的存款,拒绝给伊朗贷款,致使伊朗的石油工业陷于瘫痪。 4)在此情况下,伊王室和议会中的右派便进行倒摩运动。国王因与摩萨台政见不同,宣布出国旅行,故意 造成保皇派势力和摩萨台的冲突。此时英国采用美国拟定旨在推翻摩萨台的“埃杰克斯计划” 。右派势力发 动军事政变,摩萨台被捕。英国石油公司与美国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等七个石油公司组成国家石油财团。 (3)结果:轰轰烈烈的石油国有化运动宣告失败,但伊朗人民为维护民族权益而不懈的斗争,终于 1973 实 现了石油国有化的目标。10. 简述杜鲁门“公平施政”的内容和实质。(1)背景:二战后美国在推行反动的内外政策的同时,为着巩固统治和推行全球霸权主义的需要,也不能 不实行社会经济改革。首先被提出的是杜鲁门的“公平施政”纲领。 (2)内容:1949 年 1 月 5 旧,杜鲁门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 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 计划包括:制订就业法案;继续冻结物价和房租,控制通货膨胀,建造廉价公共住宅;实行国民健康保险; 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等。 (3) “公平施政”实质上是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继续和扩大,只是此时的国家干预变得更 加不可缺少而成为美国资本主义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用国家干预的手段,通过自由主义的改良 措施,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缓和阶级矛盾,防止社会革命,同时延缓经济衰退并最大限度地促进私营企业的 生产。此外也是为了抵制社会主义国家消除剥削和实行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对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的影 响,为其&冷战&政策和全球霸权主义服务。 所谓&公平施政&,所谓每个美国人都会获得“公平的一份” ,在美国这样一个垄断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无异 于对劳动者的欺骗。至于许多改良主义立法,除建筑廉价公共住房、清除贫民窟和将每小时最低工资提高为 75 美分等项获得通过外,其他许多重要立法由于受到主张维持现状,反对改良,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保守派 的竭力反对而未获通过。实际上&公平施政&是雷声大雨点小。到 1950 年,杜鲁门政府忙于侵朝战争和应付 国内的所谓&颠覆&活动,公平施政就偃旗息鼓,宣告了自己的失败。11. 试述战后初期苏联外交政策的目标定位战后初期即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可概括为“安全带”政策。这种政策具有双重性。就其积极方面 也是主要的方面而言。 (1)苏联首要的国家战略目标是巩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争取一个较为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 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国力,确保国家安全创造条件。 (2)其次,是不断巩固和加强东欧这块社会主义前哨阵地,严防帝国主义的插手干预。防止美国扶植德国 侵略势力再起,缔约国参加旨在保卫和平和各国人民安全的国际活动;互不干涉内政;发展经济文化等。 (3)第三,苏联竭力防止德日重新武装,东山再起,再度成为新战争的策源地。 正是苏联的上述政策,保证了战后初期苏联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保住了东欧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使 美帝国主义妄图促使东欧“演变” ,把苏联势力“推回”的各种颠覆、干涉阴谋未能得逞;使世界反动势力 中心美帝国主义受到了有力的揭露和坚决斗争,并有力地打击了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维护了世界和平。 但是,当时苏联对外政策上也存在消极的一面。苏联过分地考虑了自己的安全和民族利益,犯有严重的大国 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错误。这表现在,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各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关系平等的原 则,粗暴干涉别国党和别国的内政,对苏联稍有不从,即予以惩罚。苏联的这些做法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制 度和苏联本身的威信,造成了严重的后果。12. 二战后苏联是如何恢复国民经济的?(1)措施:16 1)四五计划:二战以后,为了迅速恢复国民经济,苏联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46 年 3 月,苏 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 年) 。 “四?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恢复国家遭受蹂躏的地区,把工农业恢复到战前水平,然后再大大超过这一水平。 ”新的五年计划的实施, 掀起了恢复工业的高潮。 2)工业:在工业领域,尤其重视恢复重工业,南部的重工业基地成为恢复工作的重中之重。工矿企业展开 了劳动竞赛和超级化运动。在恢复战争中受到破坏的工业的同时,苏联人民还新建起一系列水电站、石油城、 钢铁厂和机器制造厂。到 1950 年,苏联的铁、钢、煤、原油产量和发电量,都大大超过了战前水平,工业 部门提前超额完成了第四个五年计划。国防工业也获得重大突破。 3)农业:农业的恢复工作要缓慢得多。农业生产在四五计划的第一年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1946 年―1947 年,部分地区出现了饥荒局面。对此,苏联加大了对农业的技术投入、加强经营和组织管理,同时还建立了 必要的食品储备,以向饥荒地区的居民提供帮助。1947 年,苏联取消了粮食、日用品配给制,并实行了货币 改革,使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 (2)结果:经过第四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和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战前水平,农业度过难关并有 一定的恢复,增强了苏联的国力,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3. 苏联是如何帮助东欧各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帮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组建并扩大共产党的影响,从而建立人民民主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指示援助东欧各国的共 产党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联合其他的反法西斯政党和团体,组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使其不断的成长壮大并成 为主要的领导者。如波兰的共产党就是直接被扶上台的。 (2)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不断成长起来的政党,在苏联的援助下,帮助或者直接打击各种资产阶级的政党, 使共产党在议会选举获胜并执掌政权。 (3)苏联通过《雅尔塔协议》等协定的势力范围。出兵东欧各国,打败法西斯政权和德国的傀儡政权,为 各党派的成长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4)在苏联的东欧势力范围内,以武力的形势保护着法西斯国家政权免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干涉、控制和 颠覆。14. 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措施(1)政治方面: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展开了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尝试。赫鲁晓夫的改革在政治体制领域 首先是平反冤狱和加强法制。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条例、法规,回复和加强司法制度,使社会控制进入有序的 轨道。赫鲁晓夫对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也作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回复了党代会和中央全会定 期召开的正常制度,地方苏维埃的权限也有所扩大。总之,赫鲁晓夫在政治体制领域推行的改革措施主要是 纠正一些“斯大林模式”最突出的弊端,使集权体制恢复到比较正常的运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民 主气氛有所增强,政治环境趋于宽松。 (2)经济方面: 1)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赫鲁晓夫采取了一些比较重大的减轻农民负担、振兴农业方面的措 施。首先,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第二步更大的动作是取消义务交售制和拖拉机站的实物报酬制,实行统 一的农产品采购制度。此外,还房款了对个人经营副业的限制,扩大了集体农庄的生产自主权。调整农业政 策的同时,赫鲁晓夫还大力提倡垦荒运动。但是,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没有深入持续下去,在农业形势有所 好转后,国家又开始提出不切实际的农业发展指标,赫鲁晓夫执政后期农业又陷入了困难境地。 2)工业管理体制方面,赫鲁晓夫也作过改革的尝试。其中最大的动作是将原来由中央部门直接管理的企业 改为由经济行政区管理。由这些经济行政区的国民经济委员会及其下属的专业管理局对工业企业实施管理。 这种改革并没有改变企业的地位,而只是变换了企业的上级领导部门,所以它并没有触及计划经济体制的本 质。其结果是在削弱中央官僚主义的同时助长了地方的官僚主义,并由此引起国民经济运行的混乱。15. 试述瑞典福利政策的主要内容(1)年金制: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国民保险制度。实行国民保险制度的国家一般都在保险法实施以后,在通 过救济补贴立法来解决被遗漏在社会保障网之外的人的生活问题,而且所有参加保险者均必须缴纳保险税。 (2)父母保险:妇女有 15 个月的产假,其中一年保留工资的 90%。后三个月如同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每17 天发 60 克朗补助。儿童 12 周岁之前父母每年最长可请 4 个月假照顾病儿,待遇如同休病假。 (3)儿童福利:所有儿童高中毕业前国家每月补助 750 克朗。20 岁以下医疗免费。教育全部免费。因父母 分居或病逝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儿童国家每月提供一定补助。 (4) 医疗保险 瑞典医院绝大多数属于公立。患者看病一次交 70 克朗,买药一次最多交 75 克朗,一年内 超过 15 次后免费。年收入低于 6000 克朗者住院免费,其他人扣发三分之一的疾病补贴,一天不超过 65 克 朗。看牙费用一年不超过 3000 克朗时可报销 40%,超额部分可报 75%。 (5) 失业补助 工会会员自动加入失业保险。凡入会一年以上并在过去的一年中工作不少于五个月者,失 业后可得到相当于其工资 90%的补贴,但一天最多不超过 543 克朗,一次最长不能超过 90 周,年龄超过 55 岁的也不超过 90 周。未参加失业保险者可得到每天 191 克朗的现金补贴。 (6)基本养老金:满 65 岁的瑞典公民均享有基本养老金待遇(在瑞生活 30 年才得全额) 。单身老人可得基 数的 96%。夫妇可得基数的 157%。仅靠养老金生活的老人还可得到基数 54%的补充养老金、住房补贴和免税 待遇等。 (7) 补充退休金 工作三年以上的老人还可得到与其退休前工资相联系的补充退休金,大体相当其 15 个最 高收入年头平均收入的 60%。劳动保险 在工作时或上下班途中因事故受伤,或因工作或环境污染而致病都 可享受完全免费治疗。保险部门负责赔偿由此而造成的包括收入下降在内的一切损失。 (8) 残疾人年满 16 岁后即可提前退休,并领取基本养老金和基数 104%的补充养老金。其生活难以自理或 学习、工作需要特别帮助时,如需要购买汽车还可得到一笔补助。父母因照看残疾儿童而不能工作时,国家 提供其相当于提前退休金的补助。社会救济 地方当局根据居民家庭情况还向低收入者提供住房补贴,并向 收入低于生活最低水准的人提供社会救济。其它还有一些福利,特别是一些由国家补贴的社会服务,如老人 和幼儿护理等。 意义:它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劳动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所 起的积极作用,也成为人们不争的事实。16. 戴高乐主义的内容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末,法国总统戴高乐制定的法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构想和指导原则。 戴高乐主义就其本质而言可称为法兰西民族主义,它包括三方面思想::民族主义思想、集权主义思想和独 立自主思想。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 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 具体实施有: 1)撤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改变法国在联盟中对美国的从属地位,维护民族独立; 2)建立法国独立的核威慑力量,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3)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在东西方关系中发挥作用,积极推动中 法建交; 4)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 联合” ; 5)实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 戴高乐主义以谋求法国在国际政治中的独立自主和世界大国地位为政治目标。 戴高乐主义的实施对于维护法国的主权和独立,提高法国国际地位,推动欧洲联合和世界多极化发展有积极 作,但限于实力对比,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法国的国际地位。17. 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的内容和影响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提出的“新东方政策”是在二战结束后,西德面临严峻的现实面前提出的缓 和同苏东国家矛盾的策略。其基本思想是“以接近求转变” ,即通过接近苏东国家而逐步使对方发生变化的 策略思想。通过“和平方式” ,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以及苏联和东欧各国进行政治渗透和经济扩张,为最后 吞并德国意志民主共和国和“重新统一德国”逐步制造条件。 (1)内容: 1)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联邦德国通过同苏联的谈判于 1970 年 8 月 12 日签订了《莫斯科条约》 ,规定两国同意互相放弃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承认18 欧洲现存边界不可侵犯。西德并声明重新统一德国的目标。同年 12 月 7 日与波兰签订了《华沙条约》 ,强调 现存边界不可侵犯。次年 9 月又签订《四国柏林协定》 2)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表示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愿意以和平 方式谋求国家统一。1972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犹太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