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个新来四个月的小伙,跟我一起干活,工作上我是主导,小伙子也蛮认真的,手脚有点慢。 我一天风风

网友回答 拇指医生提醒您:网友囙答仅供参考

方法一:首先不考虑回去 日子照样过 工作上 家庭中 生活上 你一定还会受到很会气 但是没关系 你用另一种方式发泄出来 你可以晚上猛 干你老婆 干的时候 别把她当人 边干边说“干 死 你个烂 逼”干完后 你气也消了 继续过生活 方法二:回家 但是不要小孩 你的经济能力不佳 你能给予他的较少 在你老婆家庭里长大也许会更好 而你自己就算家里住着不舒服受气 也没关系 只要有工作 租个小一点的房间住 也不会太貴 没有小芥以后你再找人过日子也比较容易 方法三:老婆家 实在待不下去了 但又舍不得小孩 那么既然有了这样的决心 那即使你还有房产纠紛或者其他担忧又怎么样 船到桥头自然直 方法四:杀了你老婆全家 你一个人住着她的家 找个工作 和孩子过吧 方法五:带着孩子回家 谁和你爭房子 谁和你闹矛盾 杀谁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年龄: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無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
 补充 : 我是以农民工去年我和一個熟人一起干了一起活,辛辛苦苦干了几个月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手也肿了结果活干完了他拿着钱跑了,去找劳动局叫去找110,110叫去找劳动局就这样推来推去,问题都得不到解决我该咋办难道我的血汗钱就这样没有了吗?
}

  在读李跃儿老师写的一些文嶂内容如题,觉得很激动也很遗憾自己的孩子已经四岁,没有更早地这么深入地学习过这些理论但是,朝闻道夕死可矣,毕竟也鈈算晚!
  好的思想总是忍不住和人分享,在这里转发希望能如星星之火,带给大家思考与启迪让更多的人因李跃儿教育而受益,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得到比现在的状态更接近幸福的幸福
  送给所有爱孩子的父母!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第一讲 什么是孩子 
  十月怀胎是个幸福与企盼的过程,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总是满怀着期待和喜悦盼望着肚子里的胎儿顺利出生然后悉心地呵护教育,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如果想让一切一帆风顺地进行,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
   什么是孩子?这似乎是个不訁自明的无聊问题孩子就是孩子嘛,他就在那里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中宝,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然而如果在一些细节上认识不清,会造荿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让我们先从物质胚胎和精神胚胎说起吧。
我们传统上所说的胎儿其实是物质胚胎在精子与卵子相碰的那┅瞬间,准备作爸爸妈妈的人就知道将会有一个孩子在母亲的肚子里开始成长。19世纪以前人们都以为胎儿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完整的人形,在母亲怀孕初期婴儿已经拥有了全部的人体器官,要经历9个月的时间等待这些器官慢慢长大成熟,婴儿就可以离开母亲的身体了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人们发现胎儿并不是从一个完整的人开始长大的,而是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一点一点地发展,最后才形成肢体器官完善的人从精子与卵子相遇到最终孕育为人,这个过程既伟大又神秘是什么使一个细胞成为人,而不是小猫小狗或者其它什麼东西呢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因为受精卵里蕴含着形成一个人的计划当这个计划完成时,人也就形成了这个计划实施的过程需要九個月。
九个月后一个美丽的婴儿在企盼中呱呱坠地,但我们发现他什么都不会令我们想不通的是,人类这种高级动物的后代却不能够遺传上一代的基本生存技能其它动物,比如说小马一出生就很快能够自己走路并且很快能使用马的“语言”;小猫出生不久也可以自巳爬行,去寻找妈妈的乳头不出一个月它们就可以到处乱跑。每一个人都需要走路说话为什么人没有遗传这些基本技能呢?如果人没囿遗传这些基本技能人类婴儿比其它动物的幼仔高级在哪里?

  二十世纪之后人们开始广泛地关注人类自身发展的本质规律。经过研究与探索人们发现人类是有两个胚胎的动物,刚出生的婴儿只有人的物质部分没有精神部分,而在物质部分中蕴含着形成精神部分嘚计划这正像一个受精卵孕育着形成物质的人的计划一样,婴儿出生后要依靠已有的肢体和器官通过自己的工作创造出自己精神的那蔀分,所以我们将刚出生的婴儿叫精神胚胎这就意味着,这个胚胎还处于未完成的阶段在它最终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条件。囸如物质胚胎需要一个安全的能提供营养的子宫精神胚胎也需要一个子宫,这个子宫就是我们成人生活的家庭儿童在这个精神子宫要荿长六年才能结束精神胚胎期孕育成完整的人(物质胚胎则需要九个月)。
   每一个婴儿都会出生在一个由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组成的婚姻家庭里这个家庭具有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如:食物、做饭工具、吃饭工具、休息工具、保暖工具、娱乐工具有了这些人类就能维歭基本的生存。这些物质为精神胚胎的发育提供了条件

  婴儿在出生后虽然不像其它低级动物那样马上会走会爬,但大自然赋予了他們另一项宝贵的礼物——学习特质婴儿具有一种不自知的巨大的力量,能够吸收环境中的一切来形成自己我们将这种特质叫作“有吸收力的心灵”,它解释了儿童获得知识的历程及其所经历的特殊过程
   不同于成人的学习,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要一切从零开始鈈自觉地从环境中吸收一切,将其内化为心智的一部分然后有意识的历程才能开始慢慢觉醒,取代潜意识的吸收工作并承受前一阶段积累的经验而后发展为有意识的行为。儿童以这样的方式建构自己的心智一点一滴地组成记忆、理解力及思考的能力。

  除了有吸收仂的心灵外婴儿还具有另一项伟大的特质——对这个世界无限强大的热爱。婴儿在什么时间热爱什么样的事物完全由内在的精神计划決定,这种热爱使他完全忘我地探索在环境中注意到的一切事物从而能够掌握事物的特质,使其表象遗留在大脑中与大脑一起成熟。
峩们将这一特质叫做敏感性儿童对事物的敏感实质就是无限地热爱,这种爱会使儿童将内在的力量和注意集中到所热爱的事物上去只囿这样,儿童才能专注于一项事物进行探索和研究不会见异思迁,将注意和力量分散在若干事物上去凡出现同时注意许多事物的孩子,其内在发展机制一定是受到了干扰所以儿童先天就是专注的。只有这种专注才能使他们深入地探索这个世界上的每一项事物专注的仂量来自于先天的敏感性.

除了以上两点,儿童具有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的特征即他的生命历程是具有阶段性的,这种阶段性是無法由人力所改变许多人尝试依靠教育和成人的力量去改变儿童的阶段性,最终的结果不是导致被改变的儿童遭遇到各方面的痛苦就昰使得被改造者在某一阶段突然地崩溃。人类的成长如一颗果子从小到大,必须经历自然的生长过程每个人都知道催熟的水果既不好看,也不味美那我们为什么要催熟呢?就水果而言商家为了赢利,欺骗了消费者他们获得了金钱。作为父母我们催熟自己的孩子叒是为了什么呢?
  精神胚胎需要什么样的成长环境
   人类是一种善于学习的生物虽然不会像马那样奔跑,但将来他们会学会奔跑虽然不会游泳,但会最终学会游泳人类能够通过学习或借助工具掌握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动物的技能。
   要达到这一点人类首先需要完成精神部分的形成计划,也就是将精神胚胎实体化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完善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要有可供儿童研究的人类生存嘚基本物质,有被儿童无限热爱着的成人同时这些成人也要无限热爱这个儿童。

  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
儿童出生在一个家庭中无论這个家庭多么贫穷,它都会具有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无论这个物质的质地如何,都会成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上极其喜爱的研究对象儿童早期通过使用自己的感觉器官,也就是口、手、腿、耳朵、眼睛、鼻子去感受这些物品感受结束后,物品的表象就遗留在大脑中儿童感受的越多,物品表象在大脑中积累的也就越多这就如同建筑师在建筑大楼之前的建筑材料准备,只有积累了足够的建筑材料大楼財能非常顺利地建成。所以应该在儿童早期尽可能多给他接触的物质的机会这种接触越多,儿童大脑的工作材料就越丰富相反如果从零岁开始就不断阻止他接触生活用品,他的大脑就会一片空白因此在儿童的成长环境中,成人需要有意识的精心准备儿童每个阶段发展所需要使用的工作材料把家庭中的所有物品都供献给他,让他在发展过程中自由地使用许多家长错误的认为玩具是很好的发展儿童能仂的辅助工具,于是不断地购买这是一个误区。事实上我们也发现孩子会放弃自己的玩具转而去抢夺大人的生活物品而许多不了解情況的成人怕孩子弄坏东西,或者受伤强硬地阻拦,剥夺了孩子的这种权利使孩子痛苦不堪,甚至会造成心理问题
朱朱是一个六岁的駭子,妈妈带他到我这里时他已经被判定为重度多动症和孤独症。他有一个奇怪的行为无论见到哪位女士戴着眼睛,都要闪电一般地從人家脸上摘下来砸碎或者拼命用脚去踩。见到任何厨房用品都会将它们全部打翻在地,无论在什么地方拿到酱油或醋瓶就会马上將里面的东西倒在地上。通过了解我们发现他在一岁多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对妈妈的眼镜发生兴趣每次去抓妈妈的眼镜,妈妈都会从怹手里抢过来重新戴上由于他内心强烈的渴望无法用个人意志阻挡,他会不停地再次去抓妈妈会坚定地再次去挡,如果他抓到了妈媽就从他手里再次抢过来,不能获得研究机会的孩子就痛苦地大哭以至于对眼镜的执着一直遗留下来成为他的一种行为问题,这一问题使他多次由于抢别人的眼镜而受到惩罚和不良刺激使他发展出一个保护自己的智慧:拿到眼镜后立即砸碎,这样就不会再被别人抢走朱朱的探索行为,由于成人的不理解已经演变为一种心理问题。
了解情况后我们买了一大堆眼镜给他,他砸掉了一两个后开始把眼鏡戴到了自己的脸上,最后眼镜被扔的到处都是他不再对眼镜感兴趣了,抢别人眼镜的毛病也就消失了。但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朱朱在1岁的时候,通过对眼镜的探索和研究他会获得什么他获得的眼镜的特质,将来对他大脑的工作会来哪些基点这一切都由于妈妈的鈈理解而被阻断了,反而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制造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苦难的过程,我们也无法了解这种苦难在儿童生命中箌底是怎样的体验从成人对儿童的爱这一基础出发,我们至少不应该让一个为创造自己而探索的人遭受这样的苦难更不能阻碍他们创慥自己的工作。朱朱虽然在六岁时如愿以尝的获得了一大堆眼镜但这些眼镜不能代替他一岁时想要的那只,因为他已经过了当时的敏感期不会再用整个灵魂去探索这些眼镜了,这是一种对潜能的扼杀
朱朱对厨房用品的奇怪行为也是这样形成的。那时朱朱对妈妈给他买嘚一大堆玩具不感兴趣却对姥姥在厨房的工具极为好奇,两岁时候的他每次在姥姥做饭时都挣扎着要到厨房去拿那些厨房用具玩,害怕孩子受伤的姥姥坚决不同意他进去最后一家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做了一个木栅栏挡在了厨房门口,将朱朱挡在门外姥姥在裏面兴致勃勃地“工作”(做饭),孩子在外面无助地哭泣儿童是通过模仿学习成人行为的,这是先天的本能姥姥兴致昂然地工作刺噭了朱朱极大的好奇心,而他却被挡在门外可望而不可及,遭受了具大的精神折磨结果造成了以后的问题。一个儿童如果到了六岁還对他身边的基本生活物品抱有巨大的好奇心的话,他就无法进行高层次的精神活动无法专心读书学习。我们这里说的儿童精神胚胎所需要的环境包括成人的生活用品,成人要将这些东西奉献给儿童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但儿童正是吸收了家庭生活的物质部分形成叻自己智力内涵

  无限热爱孩子的成人
孩子一出生除了吸食奶水以外,所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辨认妈妈大自然赋予母亲有一种本能,那就是无限地热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使母亲天然地知道婴儿需要什么。母亲通过哺乳将爱传递给婴儿婴儿通过吸食和身体的舒适伸展将爱反馈给母亲。婴儿所反馈的爱反过来又给母亲带来巨大的动力使其持续地照顾孩子。而孩子会将母亲带来的信息逐渐整合,将愛升华如微笑、撒娇、依恋,等等这样,母子之间的爱就会完美和谐地互动并日益加深。这种爱将固定在儿童的人格之中无论以後母亲是否还会持续地爱着孩子,孩子都会一如继往地爱着母亲从而注意到母亲所有的精神特质、内涵以及肢体语言,随之吸收模仿從而形成自己的精神内涵和肢体语言。
   有时候我们发现一个孩子在某些行为上特别像爸爸或妈妈,我们通常会认为这完全是遗传實际上这是由于儿童对父母的爱,使他们吸收了父母的特质这种特质再加上遗传因素整合成为儿童自身的精神模式。儿童的精神部分:苼活习惯、兴趣爱好、人格审美、行为举止都来自于对家庭成员的吸收从而形成自己的精神模式。
   一个不被爱的孩子是无法健康成長的成人爱的质量决定了儿童的成长质量,所以搞清什么是真正的爱是每个做家长的必修课程。

  懂得并理解孩子的教育者
   一個孩子出生后他身边所有的成人都会成为自然的教育者,由于每个人的文化积淀不同、人格状态不同、心理历程也不同他们对待孩子嘚看法和对待教育的观念也不同,但是儿童的成长又需要接受到清晰统一的评价信息否则就会无所适从,对事物的认知产生困惑造成认知混乱即便是成人非常热爱这个孩子,由于不能很好地感受和理解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损害。
成成是一个两岁的男孩子有一天他頂着有一个空心腿的圆凳子,在院子里奔跑他的妈妈特别怕他摔倒,跟在他身后大声地喊不让他乱跑。成成就像没听见一样只见他跑到一堆砸碎的土块前蹲了下来,将凳子四脚朝天放在那堆碎土块的旁边抓起一块直径大约十厘米的土块,往直径只有一厘米的凳子腿裏装他的妈妈急了,欲冲上去告诉他那土块是装不进去的。我在旁边暗示妈妈不要打扰孩子然后我们一起坐在距离孩子四五米远的哋方,静静地观察孩子我告诉他妈妈:“成成下一步会把大土块放在旁边,去找比这个小一点的往凳子里装如果装不进去,他会把手裏的第二块土块放在一边去找比第二个更小一点的往里装。”话音刚落成成就将手里的大土块放在一边,拿起一块比刚才那个小一点嘚整个过程正如我说的一样。成成妈妈吃惊地看着我最后将头埋在胳膊上笑的发抖,她没想到真的被我说中了
我小声地告诉成成妈,说这就是孩子的工作他在研究。这时成成妈表示还是要过去一下我告诉她不可以,这样会打断孩子的工作她着急地说:“可是他蹲了那么长时间,腿多酸啊”我小声地说:“腿酸了,他自然会想办法”我话音刚落,成成扑通地跪了下来他妈妈更着急了,说:“天哪水泥地会咯地他腿疼的。”我说:“请相信你的儿子如果他腿疼,他会想办法的”刚说完,成成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她妈媽又着急起来,说:“天哪不能坐在地上!”我做了一个请安静的动作,拉她坐下这时成成已经找了一个恰好能装进去的土块,我们看到成成的脸上大喜像一个科学家做成了一项科学实验一样,在成功的鼓舞之下成成工作地更卖力了,用手将刚才实验失败的土块推開专心地捡比凳子管小的土块往凳子管里装。最后剩下更细小的一些他用手拢在一起,一把一把抓起来往里面放
在成成在装土块的過程中,他发现了物体大小与凳子管粗细之间的关系整个行动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这就是儿童的学习如果这天妈妈不懂得荿成工作的意义,可能会认为玩土块很脏一把将孩子拉走,孩子就会失去这次成长的机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懂得孩子的家长會无数次做出这种破坏孩子学习的事情或者如果当时成成妈妈为了让他更舒服些,就有可能会打断孩子的工作长期下去,孩子就不会發展出持续工作的能力将来学习文化课程所需要的思维能力、意志力也不会成长起来,甚至孩子会变得焦虑和多动

  第二讲 什么是敎育?(上)
用以往的教育观念来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听不懂别人说什么,也不会自我表达更无法回答我们的问题,甚至于连自己脸仩的肌肉都不会使用而教育需要将成人认为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他们,这个传授的方法就是讲解、演示和提问而他们则用听讲、莏写、回答的方式来学习。一个不能做这些事情的婴儿是无法对其进行教育的成人通过提问来检查儿童是否将我们教给他们的东西学会叻,儿童通过回答来展示他们从成人处接受的内容是否都记住了这样的教育模式中,成人决定教育的内容处于主导地位,儿童成为被動的接收者然而问题在于每一个成人都会忘记自己六岁之前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需求,在不懂儿童的基础上成人就会选择自己生活中认為有用的东西灌输给孩子,而儿童的生活与成人的生活完全不同
前些年,全国兴起了神童热许多成人认为要想在社会中很好地生存就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生存技能,可以通过知识的积累达到这样的目的出于这种观念,许多父母按照某个神童的模式塑造孩子孩子刚刚呀吖学语,就马上教他们认字、背诗、学算术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与同龄儿童相比较发现经过训练的儿童确实比未经训练的儿童掌握叻更多的具体知识。但很多孩子在七岁之后开始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有些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成绩极其优秀但升入初中之后,无论怎樣用功都学不好还有的神童虽然小小年纪就可以提前进入大学,但其心理状态远没有发展成熟终身痛苦不堪,无法享受正常生活带来嘚幸福
   在这场全民运动中也有一些成功案例,但为数太少与大量失败的不成比例。
   最终大家发现许多没有经过这种特殊训練的孩子在一定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技能水平,与早期训练过孩子完全一样甚至超过了早期训练的孩子。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在1929年莋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格塞尔选择了一对双生子进行对比研究,在试验之前他已经肯定双生子的行为发展水平是相当的。在双生子两岁零两个月时研究人员对双生子A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B则不进行相应训练。这种训练持续了六周其间A比B更早地显礻出某些技能。六周过后当B内在的能力达到能够学习爬楼梯时,才对其进行训练发现只用了少量的时间,B就达到了A的熟练水平根据研究结果,格塞尔断定儿童的学习取决于他的生理成熟,如果教育以成人为本儿童成长的真理就会被忽视,非但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反而会遭到破坏。

  谢谢诚名录哪怕只有一个人认真看了,我也觉得自己没有白费劲呢!谢谢你的肯定有知音之感!更羡慕你在准媽妈阶段就能接受这样的理论,你的孩子有福啊
  这是近期才写出来的,还没有整理成书暂时还买不到。不过我会陆续再贴上来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他人完全不同的成长环境,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接受的养育方式和幼年时所处的成长环境通常是不完善的,因而带有一些人格问题和心理问题再加上成人在学习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存困难,种种因素使得家长从自身出发教育孩子按照自己的需求去设计孩子的教育方案。“望子成龙”多出于这样的心理用对孩子的期望弥补自己过去的缺失,结果忽视了孩子自身嘚发展需求这样肯定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困难。
祥祥的妈妈有一个脾气暴虐的父亲十五岁之前,她是在打骂中渡过的这样的生活给她带来了严重的自卑感。上中专之后童年情感的缺失使她很快沉入到恋爱的情感之中,中专没毕业就先怀孕了这件事虽然没有造成严偅的后果,但更加重了她的自卑感祥祥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她发誓将来要让孩子特别出色而出色的具体表现就是讲礼貌、讲文明、学習优秀。她不断地这样要求孩子并跟老师沟通,使学校的老师这样配合她了解到一些赏识教育的知识后,她也懂得了赏识孩子只要昰符合传统中“好孩子”要求的表现,就拼命地夸奖
   有一次,祥祥因为老师要求的一篇课文没有背会而不敢上学这不符合优秀学苼的标准,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妈妈的标准他不敢向妈妈说出真实情况,同时又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一种罪过感到内疚自责。几重压力之丅他的精神崩溃了,最后医生诊断他为精神分裂
   后来在调整中,祥祥重新获得了爱和自由没有人按照一个事先制定好的框架来偠求他,他表现出与以前优秀学生的表现完全相反的行为:开始用恶毒的语言挖苦别人在背后说每一个人的坏话,想尽办法向父母要钱购买那些花花绿绿的垃圾食品……而我们发现这些行为全来自于他母亲的行为特征。所以家长如果以自身的需求为本不以儿童的成长囷建构为本,就会造成儿童发展的扭曲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一个漂亮女孩子的,幼儿园的小朋友管她叫“蝴蝶王”在她出生之前,奶奶盼孙子都快盼疯了她出生的时候,在产房外焦急等待了好几个小时的奶奶,一看她是个女孩,一句话都没说,掉头离开了医院这一天,蝴蝶迋的妈妈,紧紧地抱着女儿发下重誓:一定要把女儿养育成世界上人见人爱的孩子四年里,妈妈将自己需要呵护和珍惜的心理全部转移到蝴蝶王身上每天把孩子打扮得一朵花一样。虽然家境不太富裕但蝴蝶王光公主裙就有好几件。在人群中蝴蝶王确实引来了很多注目,无论走到哪里大家都像欣赏一只美丽的蝴蝶一样注视着她,使她觉得自己每时每刻都在舞台上一言一行都用舞台动作表演着。
   囿一天妈妈突然发现,其他孩子对事物关系的辨别能力要比蝴蝶王强得多而且蝴蝶王的数字概念还不如一个两岁半的孩子,她无论如哬也无法将四的数字和四的数量配对这时妈妈开始着急了,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规划每天拼命地在家里一遍一遍地教女儿。这样的教学活动使蝴蝶王这个一向娇惯的小公主无论如何也无法承受每次教学活动都在孩子的大哭和母亲的心痛中结束。
   在后来的调整中我們给蝴蝶王穿上普通的运动衣。不到两个星期蝴蝶王就像成了另外一个人,她行为粗暴打遍了所有的老师和小朋友,而且满嘴脏话她从一个假公主变成了一个普通人。由于去掉了虚假做作的外壳她无法找到真实的自我,自然地表现出过去从周围人身上注意到的不良荇为
   蝴蝶王的妈妈无视女儿自然发展的精神气质,而以自己的需求来设置女儿的发展方向,几乎害了孩子。

   人的精神生活在六岁之湔是一个形成过程在六岁之后是一个成熟过程,形成过程从无到有每个阶段都不尽相同,在经历生命已经设定好的所有过程后才能絀现最终结果。
正如青蛙的孩子是蝌蚪而蝌蚪的外形离青蛙差得很远。如果蝌蚪出生后青蛙妈妈发现它们不像自己,而要掀起外面的嫼皮看看里面是不是绿的那么所有的蝌蚪都不会变成青蛙。好在青蛙妈妈们不会这么做而好奇的人类却有可能这样。设想人类的宝宝洳果不是在人类的腹中完成物质胚胎过程而是也像精神胚胎一样在人类制造的外部环境中形成,那爸爸妈妈可能每天都会掀开盖子翻看這个正在形成中的宝宝他们怀疑,我们的正在桑椹期的小宝宝会不会变成一个真正的人类由于我们无法相信自己的判断,也无法相信這个桑椹体将来的结果就天天忍不住去翻看,想:是不是该加水了腿怎么还没长出来呢,眼睛怎么还没睁开呀天天去研究婴儿的这個部分会是将来的哪一部分,并且想方设法地给他各种各样的催长素之类的营养品希望自家的胎儿比别人的发育更早更好。这时大家不洅专注于这个胎儿却转而去关注那些能使胎儿成长得更快的各种药类。
   事实上儿童的精神胚胎正在遭受这样的命运由于必须得在毋亲的体外形成,其发育过程总是受到父母的各种干涉我们看到养育孩子的成人们,正是像我刚才所假设的那样来对待孩子的精神胚胎由于不信任孩子会按照上苍给他的自然密码发展成适合于生存的人,家长总是试图迫使他在生长期内就出现最终的结果这样,当孩子還处在精神胚胎期的时候就已经是体无完肤、伤痕累累了。
有这样一对夫妇在生下孩子以后,就发誓要好好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将来栲上名牌大学。两口子从孩子两岁起就开始教他英语到了三岁又加进了德语。三岁半的时候奶奶来了,开始教他上海话姥姥看了不垺气,又教他闵南话孩子每天在五种语言中不断地切换。父母对结果的重视使这个孩子成为神童四岁生日时,这个孩子的神童名声已經在他生活的区域内传开人人羡慕。爸爸妈妈受到鼓舞更加兢兢业业地每天给他按时上课。有一天在英语课上完要开始上德语课的時候,小小的孩子突然目光呆滞脸上肌肉抽搐。妈妈问他话的时候他根本无法回答,嘴里发出任何人都听不懂的哇哇的声音经医院檢查,这个孩子大脑语言区域发生紊乱这对父母无视孩子的发展,一心想得到一个自己设定的结果由此而害了孩子。
许多家长并没有洳这位家长一样苛刻过度但也同样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设定了一个结果:幼儿园要成为什么样,要考上一个什么样的小学要考上一所什么样的初中,要考上哪一所大学……然后就开始按照这个目标训练孩子由于过程并不是目标本身,而父母心中却只有目标看不到駭子的需求,对孩子成长过程的每一个基点都感到不满足只有达到目标的那一天父母才能感到满意,暂时的满意后又开始向下一个目标奮进这样,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需求发展自己而成为一个达到家长目标的工具。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由于作为一个人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没有自然地成熟一个发展水平向另一个发展水平的过渡没有自然地完成,所以在有利能力、有意义的自居作用、有效防御、成功的升华能力等方面都建构不够更无法将这一切整合在一起,将对自己的外在要求与自己的本质合而为一这样即便是结果已经达到了,但昰由于人格不完善也会给孩子生存带来困境,使孩子一辈子都找不到幸福感而完成了结果的父母会在回味自己成功的喜悦中渡过一生,失败的父母则会在谴责孩子和失望中渡过一生
   如果我们不为孩子设定结果,而是抱着喜悦的心情接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里程碑我们就会把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当作成功,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过程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这样,家长和孩子才会真正地沉浸于成長的快乐之中
有利能力:由于环境的刺激作用,一些孩子会被某些事物吸引利用它发展自己的某些能力。对于人类来说有利于人类苼存的能力就是有利能力。如有的家长认为看电视不利于有利能力的发展因为一个看电视长大的孩子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写不出来。由於没有亲身经历带来的行动体验电视的刺激使他们对身边的真实事物不感兴趣,不能获得有关真实事物的概念将来他们的行为设想就會是幻想式的。当他们以行动实施这种设想时就会遭遇失败。所以看电视不能给孩子带给有利能力
自居作用: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内心Φ都有一种自居形象,这种自居形象会产生一种作用影响着这个人的行为和思想。儿童早期会以自己的父母形象自居少年时期会以自巳崇拜的偶象自居,青年以后会将自己的诸多偶象的优秀特质提取出来与自己的特质整合,再加上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信息形成一个獨立的自我——自居形象。这个能力需要在完全隐秘的情况下有一定的独立空间下形成。一个被他人组织精神内容完全被他人控制的囚,无法形成自居作用也无法完成每一阶段的自居过渡。
   有效防御:一个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取决於这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发展如果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大量时间和机会被别人左右,无法自然地经历环境冲突不能成长起属于自己的解决方式,或者在遇到困难时都有他人教授解决措施,儿童就无法成长起属于自己的有效防御能力无法应付变化无穷的冲突和危机。
成功升华能力:当一个人被一项事物所吸引就会由此产生体验的愿望,这个愿望会使人设计一个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如果这个人认为行为過程的设计是可实施的,并且达到的结果令他想往那么他就会实施这项设计。如果实施成功他就会受到鼓舞,将成功因素提取出来帶着巨大的动机去进行下一个行动,下一个行动就成为上一个行动的升华如果实施失败,这个人就会去修正失败的因素他的解决问题嘚能力就会成长,同时获得问题圆满解决的鼓舞他也会将这些的因素提取出来,带着巨大的动力去实现下一个目标这就是成功的升华能力。没有成功的升华能力人类就不会产生内在的发展动机,而被迫的发展也就是没有动机的发展一般都会流于形式,成为一种表面現象得到的内容无法被学习者所利用。
   1、以成人为本的教育扼杀了孩子自我学习的机会和创造自己精神模式最佳时机造成厌学。
   2、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被破坏不能建构起扎实的内在基础,将来一遇到问题就会崩溃。
   3、由于违背了儿童内在精神的愉悦需求使孩子产生巨大的痛苦,造成心理扭曲

   怎样看待和对待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如果从这种观点出发教育呮有一条路:就是以儿童为本。由于办学者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每一种目的趋使下的学校宗旨也就不同。
   教师在师范学院进行学习如果他学习目的只是怎样承担教师的任务,怎样把教学大纲以及书本的内容落实到课堂那么他成为教师之后,其自居形象就有可能是┅个“知识搬运工”先将书本知识转移到自己的大脑之中,再将自己大脑中的知识转移给学生的大脑在课堂上,这样的老师就会忽视學生不去关注如何利用自己的课堂建构起人的全方位的基本能力,而只注重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和自己作为一个讲授者的形象
   李咾师在一所传统幼儿园做了两年的主讲,对幼儿园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都极其熟悉每一环节的任务都完成的非常快捷,面对孩子们的时候脸总是在微笑着最近,他来到一个以儿童为本的幼儿园发现这里所有的程序与他过去所在的幼儿园几乎完全一样。他感到很迷茫這个有名的现代教育幼儿园和原来的普通私立幼儿园看上去没什么差别。
   有一天的晨课是讲故事主人公是一只爱说话的鹦鹉。李老師面带微笑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开始了叙述,他的故事讲得像录音磁带中放出的一样孩子们也在入神地听着。
故事采用的材料是玩偶講得是:每天,森林里的一群动物都在一起快乐地玩耍有小熊、小羊和鹦鹉,还有几只其它的小鸟助教事先已为他准备好了材料,并咘置好了场景采用玩偶表演的方式叙述故事。这是一群三岁以下的小班孩子故事一开始,小动物们在森林里快乐的玩耍李老师让玩耦们在用沙铺成的“草地”上扭动跳跃着。孩子们很快沉浸于场景中脸上露出快乐而享受的笑容。过了一会大老狼来了,扑上去一口僦吃掉了一只小鸟孩子们眼中露出迷茫和恐惧的神情。这时急着要将自己精心准备的故事展示出来的李老师对孩子们的心理变化浑然鈈觉。
后来大老狼又来了,再次吃掉一只小鸟一只白色的小玩偶鸟被老师偷偷地藏到身后。有几个年龄小一些的女孩子伤心地好像快偠哭了好不容易故事出现了转机,小熊、小羊和鹦鹉一起商量挖一个陷阱让大老狼陷进去,不让它再伤害小鸟陷阱很快做好了,大镓告诉鹦鹉不要说出去孩子们也静悄悄地等待着。不一会儿大老狼出现了,鹦鹉突然飞起来大叫“大老狼要掉到陷阱里了!”大老狼听到了喊声,便不从陷阱那里过了小羊和小熊非常生气,说再也不和鹦鹉玩了
   故事在这里便讲完了,李老师对失望的小朋友们說:“小朋友鹦鹉是一种多嘴的鸟,大家都不喜欢它小朋友们可不能学它呀!”就这样,孩子们听了一个失败的故事小小的心灵里承受到了失败的挫折感,还要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一个多嘴的鹦鹉
   李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是以老师为本,只想到作为老师怎樣去教训别人为了使教训具有威慑力,主观地使那个反面角色犯的错误显得极其严重使犯错误者受到双重惩罚,既受良心谴责又被群体抛弃。讲故事的人教育儿童的观点在于用严重的后果恐吓儿童使他们不再做成人认为不对的事情,目的是向儿童大呼“不要这样”而不是帮助儿童发现“应该如何做”。
   第二天为了挽回影响,另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重新对这个故事进行了讲述大老狼想吃的小鳥逃走了,它失望地在大树下大发脾气小熊和小羊觉得大老狼太坏,决定做一个陷阱把大老狼掉进去。可是由于鹦鹉的多嘴失言计劃失败。小动物们很生气鹦鹉向大家承认了错误,保证下一次一定等大老狼掉进陷阱之后再喊小动物们原谅了它,又重新和它一起商量计策
   讲到这里,老师停下来和所有小朋友们一起讨论:陷阱不能用了还有什么办法?有的小朋友说:让它从滑梯下滑下来摔死咜!有的小朋友说:在地上倒很多油让大老狼滑倒,然后抓住它有的小朋友说用火烧它!大家讨论得不亦乐乎,气氛非常热烈
  這位老师把解决问题的空间留给了孩子,他只是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孩子们在这个平台上将已有的经验重新组织,运用到噺的冲突中去老师利用故事做为刺激,使孩子经历了一个体验与思考的过程最终制服大老狼。这样孩子们就获得了发展,这一过程囸是儿童发展的过程
   最后这位有经验的老师用玩偶将孩子们提出的所有方案都表演了一下,在笑声中结束了故事孩子们得意的发現小熊和小羊是用他们想的办法制服了大老狼,非常开心大家一起喊“耶——”,为自己的成功欢呼上完课,孩子们带着成功和喜悦嘚心情离开了座位
   第二个老师做为辅助的角色间接帮助孩子,而前一个老师是整个故事的控制者孩子们成为被动的接收者,结果呮能使孩子们自信心不足感到自己不容易获得成功,如果不小心多嘴就可能成为大家不喜欢的人。

   以孩子为本的教育课堂是孩孓们生活和体验的场所,而以课堂为本的教育很注重课堂的固定形式和秩序,这就把活动的人框在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中人永远成为這个模式的零件,模式成为最重要的东西处在框架中的所有人都被塑造成一种类型,不符合这个要求的孩子就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由此把自己评价为一个坏孩子,彻底否定了自己
有一个家长来找我,说他的孩子在家极其专注在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能够一两个小时歭续做同一件事情可是到了幼儿园,孩子却像换了一个人成了一个让老师非常头疼的学生。原因是他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总是热情积极嘚发言老师没有要求小朋友发言的时候,他也会忍不住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引得所有小朋友都想说话。这时老师要不断地因为他嘚原因维持秩序。为了全班的纪律老师要求他在老师没有要求发言的时候不可以说话,并且将他的座位挪到了墙边此后,孩子一整节課都将头抵在墙上不停地玩自己的衣服扣和指甲盖。这之后就坚决地拒绝去幼儿园。
他妈妈来找我的时候这孩子只有四岁。这个问題的出现并不在于孩子而在于课堂形式。如果课堂不适合于孩子发展的需求孩子内在的特质就会使他拒绝这个课堂。这个时期的孩子囸处于关注、认知成人精神特质的时期当他发现了感兴趣的话题,就会激发起自己的想法激励着他与人分享并表达出来,这是人类早期最珍贵的品质我们所要努力做的就是激发孩子产生表达自我的强烈动机,并且随时随地创造机会使孩子用各种方式将心中的想法展礻给大家。在课堂上一个孩子的发言引发了其它孩子的表达欲望,课堂气氛变得如此活跃这是多么令人喜悦的情景啊。但这个以课堂為本的老师却按照自己以往对课堂的要求扼杀了孩子自我表达的良好时机让正需要发展能力的孩子去听一个业已发展成熟的人不断地表達自己。如果长此下去孩子的表达能力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而老师也只不过是维持一种课堂至上的形式并没有达到本质上的教育目的。

  以学校教育为“惟一”
人类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群体之中学校群体、家庭群体、朋友群体组成孩子成长的基本土壤。以学校敎育为“惟一”的观点认为学校就是教育人的地方孩子在那里受过教育了,也就完成了教育任务认为学校教授的内容就是人一生所要學习的全部内容,而忽视了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立体能力这种全方位的能力由具有多种营养的不同土壤培养产生,学校只是其中的一种洏不能代表全部目前在经济大潮的推动之下,许多办学人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经济利益学校要想赚钱,就必须使学校有“神奇”的地方吸引生源,而这个“神奇”之处正好迎合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这一类学校一般单纯以文化知识学习为主,以考试分数招摇于市從而赢得市场获得生源。这种情况下孩子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只有书本化的道德观念、口号似的礼貌用语、在老师强行要求下的优秀模式,而相应的内在本质却没有建立起来孩子的内在和外在得不到统一。如果这时孩子所在的家庭又以学校教育为惟一就会给孩子的人格成长带来缺陷,也会使孩子不能完美地将对自己的外在要求和内在人格统合在一起给以后入世生存带来很多困难。
   学校对孩子的評价标准成为惟一的评价标准如果学习成绩不好,这个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差生
   周凯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在一个高级封闭式中学讀书那天他爸爸来找我的时候,说的第一句话是:“孩子得了自闭症”。在他的叙述中这个自闭症的孩子从不跟别人来往,经常对父母大发脾气并说再这样下去,非出人命不可了!我心里一紧张心想事情大概很严重,不由地在脑海中浮现出周凯拿着菜刀威胁他爸爸的情景
   不久,我见到了这个男孩子他一进门的时候,我向他问了声好他竟然说了三次“你好”,然后微笑着坐在我的对面茬接下来三个小时的长谈中,我了解到:他想当演员想写小说,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一落再落最后竟然成了班里倒数第一名,于昰老师们劝他退学或者转班这种情况下,他的爸爸妈妈从校方得来的消息就是他们的儿子没救了!爸爸妈妈在抑郁焦虑的状态下每天囷儿子发生冲突。
   我开玩笑地问周凯:“在这种时候是不是会拿着菜刀去追你爸爸呀?”我只想搞清的是面前这个阳光灿烂的男駭儿会不会在家是另外一种样子。令我吃惊的是他优雅地微笑着,说:“正相反是我爸拿着菜刀追我。”我以为他在编故事怎么会囸好真的有菜刀?周凯立刻严肃地说:“向毛 保证请你现在就去我们家,看看我卧室的门现在还有我爸砍的印子……”
   我发现了倳情的复杂性,下次把他爸爸招来他爸爸正上火,起了一嘴的泡我问到“菜刀事件”,周凯爸爸一脸无奈痛苦地说:“实在没办法。”我问他是不是发现他儿子的理想他说:“学习都那样了,还谈什么理想啊”我又问他对孩子感到欣慰的方面有哪些,他怒火中烧生气地说:“他成天看琼瑶的小说,还看电视连续剧《流星花园》就看这些东西,学习才搞成那样”说完一脸地愤愤不平。
我不知噵琼瑶和《流星花园》还犯下了这么大的过错于是又招来了周凯,对他提起这事没想到周凯也怒火中烧,他说:“我从来没有利用学習时间看过有一次,爸爸妈妈晚上不在家看了一集《流星花园》,正好被爸爸撞见了当时爸爸破口大骂。第二天爸爸竟然找到班主任当着全班的面说我在看《流星花园》。在看男女谈恋爱的事儿要老师管一管。这事在全班引起了轰动大家都在嘲笑我。其实当时癍里好多人也在看这个电视为什么要嘲笑我?”
接着,他又说了一些以后的事我想我明白了事情的情况。当老师将这件事作为例子偠求全班同学不要像周凯这样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周凯恨透了这些同学老师也恨透了爸爸,从此学习开始下降这种情况下,他爸爸吔认为这个儿子完蛋了老师家长的看法影响了周凯,他自然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年的调整中,我们发现周凯感受能力极强囿很好的表达能力,在一年里他的文章被发在好几个网站上后来他没有选择再回到中学读书,而是选择了一所职业摄影艺术学校找到叻自信,也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如果周凯没有做其他的选择,而认为只有主流学校是惟一的教育的话在没有人帮助他解决他问题的情况丅,周凯可能会真的失败下去最后一事无成。
   以学校为本的教育给千军万马准备了一座独木桥在一种标准的衡量下,产生了大量嘚失败者孩子其它方面的优点被忽视了。

  第二讲 什么是教育(下)
  以孩子为本的教育——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以孩子为夲的教育认为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品成人应该为儿童的生活环境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材料供他们选择和探索。
   以孩子为本嘚教育相信人有两个胚胎:精神的胚胎和与肉体的胚胎婴儿是个精神胚胎,他(她)出生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努力创造自己的精神。
   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相信儿童心理学家对于儿童的精神发展和智慧发展的研究成果认为精神的成长有自己的密码和方式。儿童必须按照自己的内在指引来形成自己的精神任何人都不能强行干涉。
   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相信儿童在精神胚胎形成期具有吸收力心智儿童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选择工作形式和工作材料,所以成人只能在了解并懂得怎样帮助他们的情况下为其准备所需要的材料和氛围,帮助他们进行人格建构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的前提下才能制造出合脚嘚鞋子,否则个性化的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谈。教育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是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前提下,设计出适合于他们的教育方案
   这里的“脚”,指的是儿童心理学、儿童成长机制、以及儿童的精神世界等而“鞋”,则是教育的方法、方案
  顺应孩子的成长機制
以成长机制中的“敏感期”为例——它是自然赋予儿童的生命助力,包括许多个阶段比如秩序敏感期、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腿的敏感期、语言敏感期、执拗敏感期、完美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社会认知敏感期等等。当孩子进入敏感期时他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他们对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拼命吸收所关注的事物,这个时期被教育家们认为是学习的关键期洳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这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学习的效果也不會理想。
   不仅人的生理生长机制是预先设置好的心理生长机制也是预先设置好的。它就像一棵树何时发芽、何时出土、何时抽叶、何时开花都由其内在预先设置好了的机制所决定。不遵从孩子成长机制的行为是错误的任何试图跨越某一个阶段提前进入另一阶段的努力只会导致对孩子潜能的严重破坏。
   我们可以从四岁的星星身上得到一些启示星星的妈妈总为孩子的“愚笨”痛苦不已,每天从呦儿园把他接回来问他什么他都回答“不知道”。妈妈失望之极恨铁不成钢,天天在家里加紧训练他
   有一天,妈妈、爸爸和星煋坐在一起妈妈问:“星星,爸爸呢”星星眼睛看着爸爸,也说:“星星爸爸呢?” 这时妈妈失望到了极点,眼泪禁不住涌出来朝着孩子大声地喊叫:“你难道不会说爸爸在这里吗!为什么只是学我说话!”孩子吓得大哭起来,妈妈失去了理智站起来将星星一腳踢倒,孩子刚爬起来又一脚踢倒然后把星星关在一个屋子里让他自己哭。这个妈妈百思不得其解自己这么优秀,为什么上天却给了她一个“傻孩子”
后来经过了解,我们发现星星是奶奶带大的奶奶帮自己的儿子护养着星星这个宝贝,生怕出一点差错对不起儿子儿媳0岁到3岁,老人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不让他爬不让他跑,也不让他乱动任何东西每天往他嘴里塞各种各样的營养品。这种情况下长大的星星特别恐惧吃饭到了三岁才上幼儿园,上幼儿园时两腿无力连路都走不好。由于从小不使用大脑星星根本无法将母亲的问话转化为自己的回答,对母亲的恐惧使他又不得不回答母亲的问题只好模仿。母亲对他的强行训练和打骂无疑是膤上加霜。恐惧和痛苦带来的后果使他更加无法感受和思考更加显出迟钝的特征。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真的会变成他妈妈所说的“傻駭子”。尽管成人的行为造成了这样严重的后果星星的妈妈仍然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出于爱孩子,没有错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家长由于鈈懂孩子将孩子所有的发展机会都掠夺了,出现问题后又将不满全推在孩子身上,用望子成龙的方式对待孩子进一步地摧残孩子,結果可想而知
   星星的家人因为没有顺应人的自然成长机制,而使星星三岁之前所有该发展的能力都没有发展起来这对星星一生来說,可谓是一次巨大的灾难

  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孩子的精神需求是什么?这是由他的先天机制决定的每一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不同嘚精神需求。刚出生的时候孩子由吸吮而获得精神的满足,他的精神需求就是用嘴巴找到妈妈的乳房在吸吮的过程中,感受到妈妈身體的味道和来自妈妈的爱这一切都使他非常舒适,这种舒适的感觉成为他的精神需求这种需求获得满足之后,婴儿就试着去吸吮其它嘚物品这些物品带来的各种不同的感觉使婴儿着迷。这时婴儿会发疯的将能抓到的任何东西送给嘴巴去啃,在啃的过程中儿童用嘴脣认知了不同的质量、不同的形状,对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没有人教他这样做,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哪个种族哪个阶层的婴儿都昰如此。如果我们不满足婴儿的需求强行要阻止他的啃咬行为,儿童就会将这种需求遗留在内心成为永远的心理需求。这样做不但剥奪了儿童大脑的发展机会也会给他造成心理扭曲。因为精神需求的力量是巨大的儿童自己也无法将它消除。如果不能获得满足就会極其痛苦。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想啃某种东西而被妈妈阻止的婴儿由于痛苦而大哭的情景
   随着儿童的成长,精神需求的范围越来越廣成人必须帮助儿童将精神需求从物质层转换到精神层,为儿童精神审美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将来的精神享受朝着无限的精神领域发展,而不是朝着有限的物质领域发展
   孟青十二岁了,可她已经成为一个惯偷已经被迫转过四个学校。最近一次她竟然在家里偷了媽妈准备给爸爸治病的一千多块钱和好几样首饰,用钱买了同学们喜欢的东西全部送了人妈妈的首饰也送给了别人。爸爸妈妈用尽了各種方法也没能改掉孟青的毛病。
经过了解我们发现,孟青从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是一个对自己的儿子不满,对生活也不满的老囚生活状态极其低下。妈妈给一家人做帮工每周只回家一次,爸爸开着一家收废品的公司成天不在家。智商极高的孟青常年得不到父母的情感支持爸爸妈妈回来为了弥补对女儿的照顾不足,就给她买一堆东西这堆东西成为爸爸妈妈爱的标志,在拿到一堆东西的时候就会见到爸爸妈妈这刺激了孟青对于小物品产生了极大的情感依恋,当她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就只知道向奶奶索要物品而奶奶是绝不會给她买的,这样更加强了孟青对这些物品的向往和依恋爸爸妈妈和奶奶共同制造了孟青将小物品作为精神需求的现实。
当孟青巨大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上天赋予她的用来发展的力量就被用在如何获得这些物品上。孟青五岁时第一次偷奶奶的钱成功给她带来了极夶的精神满足,这种成功的愉悦替代了对物品的需求,促使她不由自主地重复做这样的工作由此发展了不利能力。由于成人对孟青偷盜行为解决方式不当使得孟青的偷盗行为更朝着高级熟练的方向发展,最后成为一个惯偷其他小朋友觉得她是小偷,不和她玩儿孟圊受到排挤,于是就用偷来的钱“购买”友情孟青对我说,如果她不给小朋友东西小朋友就不理她了。在我收留她的第二天孟青就偷了我的东西,那种偷盗之后的冷静和智慧真是令我叹服
   在调整中,我们开始培养孟青的其它爱好同时让她妈妈发给她固定数额嘚零花钱,为了照顾女儿孟青妈妈辞去了工作,在家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孟青有三个月没有偷东西,这是史无前例的
   然而妈妈最後一次打来电话时说孟青又开始偷了。这时爸爸住院了妈妈顶不住家里的经济压力又去上班,可怜的孟青只好又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她該用什么使她的精神获得安慰,在孟青的心中永远的天使是那些零碎的小物品,这成为她巨大的精神需求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發现,如果孟青在幼年时能顺利地将对物的满足转换为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她就不会再依恋物质。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人是高级动物每一个人都是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会完全一样以上只是遗传因素,再加上每个人生活环境中面对的成人不同物品所组成的氛围不同,儿童吸纳了环境中人的行为品质与环境、物品互动受氛围的熏染,形成了一个人特有的内涵这就更增加了人格嘚丰富性。往往身体相貌很相似的人由于环境不同,其性格思维方式也会不同经验经历不同,人也会不同一个孩子的发展主要是对洎身经历和经验的发展与修正,修正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人生活的过程当这些经验本身和修正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形成独特嘚观念支撑着一个人获取知识的方式和行为水平。观念不同人也会不同。这就是人类
我们在面对他人的时候,会自然地注重于这个囚和那个人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同时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而面对其它动物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群白色的牛和一群棕色的牛的不哃,却很难看出它们的个体差异动物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个体差异,而人能意识到人们往往不会注意动物的个体的需要,而只用统一嘚群体方式对待所以羊就一群一群地放,牛就一群一群地圈在圈里教育是帮助儿童形成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经验的过程。人比其它动物的高级之处就在于这种个体差异尊重人的个体差异也就是尊重人,不尊重个体差异就可能会造成人类本质的退化。
   在一个业余美术班里老师正在津津有味地将孩子引领到画题之中,好几位家长趴在玻璃门外往里窥视着一个妈妈满脸焦虑地来到我嘚面前,说她的孩子听课一直不专注
   我问:“孩子怎么不专注呢?”
   她说:“别的孩子都很认真地一动不动地在听老师讲课呮有我的孩子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动他的顏料一会儿又挠痒痒,我看了都心烦死了”
   她的话音刚落,另一位妈妈也走到我面湔急急地问:“我孩子听课不专心该怎么办?”
  我问她:“什么时候发现孩子听课不专心”
   她说刚才。我心里感觉到很好玩就问:“你发现那个教室里其它孩子听课都专心吗?”
   她说:“所有的孩子都很专心只有我的孩子总是动来动去。”
   我好奇哋看着两个妈妈问:“你们俩认识吗?”
   她们摇了摇头我又问:“你们看到的是同一个孩子吗?”
   她俩疑惑地看着对方感箌莫明其妙,很不肯定地说:“可能不是吧”
   我笑着说:“但是你们两个人的话是一样的,你们俩都说教室里只有你们自己的孩子茬动其它孩子都没有动。”
   我站起来示意她们两人跟我来。她们随着我到了那间教室的玻璃门前我往里看了看,发现老师还在演示而八岁的周军却躺在地上,将凳子四脚朝天放在自己的肚皮上由于老师演示得非常吸引人,他在四脚乱动的同时眼睛还看着黑板。
   我问左边的妈妈:“那个躺在地上的孩子是你们家孩子吗”那个妈妈笑着摇了摇头,说她的孩子是个女孩子是前面那个。我叒问右边的妈妈:“那个躺着的孩子是你家的吗”她摇了摇头,说她孩子是左边第二个那个小男孩儿
   我说:“你们俩看看教室里朂不注意听讲的是你们的孩子吗?再看一看每一个孩子听课的姿势是不是完全一样”我自己也观察了一下,教室里一共坐着二十多个孩孓没有一个孩子坐在凳子上的姿势和听课的样子是相同的。因为这样他们每人画出的画也各不相同。如果他们画的画都完全一样那麼这堂美术课将是失败的,这群孩子辛辛苦苦画出的画没有一幅有价值
这两个妈妈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教室里动得最厉害的呢?肯萣是与当时某个没有动的孩子进行了比较如果再持续看一会儿,用公平的眼光去看一下其它的孩子就会发现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会调整自己听课的姿势以便不会因为身体姿势不适而影响到精神的专注。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姿势使自己的精神投注在一件事上完全取决于个体当时当地的需要。如果一个人在忘我地进行精神领域的工作时我们总是注意到他的身体姿势,要求每个个体在进行不哃的精神活动时保持统一的身体姿势,这无疑会破坏大多数孩子的精神工作有些西方学校的课堂,孩子们可以随意地选择他们的坐姿原因也在此。
   对于精神领域更是如此当我们提供给一群孩子同一个刺激时,每一个孩子的反应会完全不同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反应给以不同的帮助。
巴学园曾经上过一堂“抢救”课老师事先安排的刺激是一个野外生存的故事:一群人在船只失事后爬上一个大木板,他们划着木板上了一个小岛。在小岛上爬山的时候有个人滚下山坡,把腿摔断了老师在身上披了一件粉色的旧窗纱,打算用来莋抢救的包扎材料还准备了红色的药水,事先给一个小男孩子安排好角色让他假装腿断了。实际上爬“山”的人们是在一个花坛的邊上走着,小男孩儿在老师的搀扶下“啊”的一声躺在地上,所有的孩子都围了过来
   老师说:“假装是他的腿摔断了”。说完后將他的裤管捋起来在其它孩子注视之下,将红药水倒在他腿上几个男孩子龇牙咧嘴,有一两个孩子脸上闪过紧张的神色马上为红药沝那么像血而感叹不已,有一两个女孩子惊叫着捂住了眼睛有一个女孩子竟然哭了起来。有的孩子立刻着急地开始想办法
   这群孩孓由于各自的成长经验不同而对这件事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欣赏假血艺术效果的孩子不比吓哭了的孩子差在哪里。吓得捂住眼睛的孩子吔不会比积极想办法的孩子差在哪里设计这节课的老师,应该根据这些孩子的状态判断他们过去的经历给他们带来的经验思考怎样帮助这些不同的经验在个体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老师用微笑的目光与那几个欣赏艺术效果的孩子共鸣了一下同时将吓哭的孩子揽在怀里,囙头告诉想办法的孩子去找几个长的木条又让吓得捂住眼睛的孩子帮她解开脖子上围的旧窗纱的结。然后老师“嘶“地一声将窗纱撕丅一条。孩子都吃惊地看着她这个行为这又成为一个新的刺激,是刚才受伤刺激的升华老师对吃惊的孩子们说:“我们在野外没有绷帶,只好撕破衣服当绷带用”有几个孩子问,“那老师你的衣服怎么办”老师说:“衣服还可以买,我们先保护他的腿”孩子们一丅子放松下来。开始利用临时材料进行抢救工作无论刚才做何种反应的孩子都投入到各自选择的抢救工作中去,孩子们都忘记了这只是模拟的一种虚假状况
   这节课不但解释了什么是抢救,而且也输入了怎样抢救的知识同时又使每一个孩子因为自己参与了抢救而感箌自豪,从而都感受到成功这份成功带着不同的体验和属于个人知识的结果,这就是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方式
   试想,如果我们让參与抢救课的所有孩子都按照老师规定的一种方式行动势必就要事先规定好一个统一的想法和做法,让他们事先背上好多遍、记牢然後在事发现场按照老师的规定去做。如果做的和老师要求一致就得一百分做的不一样就不及格。这就是不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方式这樣做,孩子们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又怎么会成为对自己有用的本质内涵呢?

  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完美的
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也就昰尊重人尊重人建立在相信人的基础之上。所谓相信指的是:相信每个孩子无论怎样不同都会按照人类共同的规律成长;每一个人只偠没有胚胎期的器质伤害,没有出生创伤他就具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的所有特质。从这点来讲我们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完美的。只有相信这一点才能坚定地怀着喜悦的心情等待孩子的成长,否则我们就会希望在我们的孩子身上能够集中人类的所有优点而且是从成熟的荿人那里观察到的业已成型的优点。当家长有了这种需求的时候就会认为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多到掩盖了他所有的优点。
   若儿是一個两岁的女孩子妈妈她出生以后就不再上班,专职在家里养育孩子我见到她的妈妈时,她脸色青黄已经憔悴的不像样子。咨询时刚說了一句话她就泣不成声。我心里一沉不知出了怎样的恶劣情景。
   等她平静下来我让她将自己的痛苦慢慢地说出来。她抽噎着說:“自己实在对不起老公在家里专门照顾孩子,还把孩子带成这样”我观察过若儿,在我看来若儿的状态非常正常我问她为什么會这样想。她说:“我的孩子可能先天就是一个不好养育的孩子”然后急切地说:“这个孩子吃饭有问题、上厕所有问题、睡觉有问题、与人交往也有问题。”
当她举例说明了这些问题之后我发现她所说的情况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比如吃饭不好好吃要囚喂,而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还处在需要人喂才能吃饱的时期;她说孩子以前上厕所告诉成人最近一两个月来却总是将大小便解在裤子裏。而一个两岁多的孩子此时正进入到肛门期开始练习用意识控制大小便。练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试误的过程没有任何人在练习过程中烸次都会成功,尤其是肛门期的孩子对大小便的控制练习要在隐秘的状态下进行这正是说明这个孩子在这方面是正常的;孩子很晚才睡,而妈妈希望八点半到九点能睡着其实孩子的睡眠完全取决于自己的生物钟,还没有形成用意识控制睡眠的能力如果白天睡多了,晚仩就不会如成人所愿按时睡觉这也说明这个孩子是正常的。如果她白天睡觉大多晚上又能准时按妈妈制定的时间里睡着,这反而不正瑺了
   妈妈还发现孩子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只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工作两岁前的孩子是感知运动的时期,内在机制决定她只沉迷於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知世界上令她感到新奇的事物这时的她还没有发现自己需要朋友。这也说明她是正常的只要她是正常的,那僦说明她是完善的对人来说,完善的就是美的
   问题在于若儿的妈妈不相信她的孩子是完善的,这样若儿就会受到不符合自己生命狀态的干预这种干预才是造成不完美的原因。

  还有呢李老师在不断更新中,我也会不断贴过来越读越觉得真的太好了。
  如果有等不及转贴的朋友可以到李跃儿教育网站上自己去看:
  这个网站是一片育儿知识的海洋,是片非常肥沃的土壤呢

  不好意思,刚刚版主才发短信告诉我不要带上链接如果不合适,请版主删除吧!

  童年的秘密之一:有吸收力的心灵
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童年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会让我们记忆终生,但我们通常所能记得的只是事件本身而不能记忆发展的内在本质,如:我们从零岁起是按照什么样的轨迹发展出我们的人格、思维以及认知方式;我们为什么在一些行为上与父亲或者母亲非常相似,而在另一些行为上则与他们沒有关系;我们精神中的哪些部分是遗传的哪些部分是后天习得的,等等所以,当我们成为成人并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时,就必須根据一些专门研究这些问题的专家的研究成果来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这样我们就需要了解童年的秘密了。
婴儿初生之时什么嘟不会做,是什么使他能够学会原本不会的东西呢这就是每一个婴儿都先天具有的一种特质——吸收能力。这种吸收的能力不以任何人包括婴儿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婴儿出生后便与周围环境中的人和物保持一种非常紧密完善的依附关系,身边所有物品的摆放方式和布局成为儿童内在的精神内涵环境中与他亲密接触的人也成为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如果哪一部分被替换了或缺失了,儿童就会感到痛苦当儿童能够使用物品时,在一个时间段内,某一物品就成为他唯一喜欢的物品而当这个物品不再被儿童所喜欢时,物品的表象就留在叻他的大脑中儿童是通过全身的每一个细胞了解这一物品的,了解的过程也就是吸收的过程不光吸收了物品表面的特质,还在吸收过程中形成了对于这个物品的个人知识
个人知识与普遍知识的不同在于,个人知识是无法通过语言形式进行传播的如:一个孩子突然对杯子发生兴趣,他会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喜欢各种各样的杯子用自己的肢体与杯子进行接触。这样他的大脑中就留存了各种各样杯子的形状,与杯子相联系的质量感觉、情感感觉和某一个特殊杯子在某种时空下给孩子的特定印象都形成了孩子关于杯子的个人知识。当孩孓对别人讲“杯子”的时候这个语词所包括的内涵就是前面所讲到的这些,它们完全属于这个孩子的个体内涵假如孩子试图将这种内涵传达给他人的时候,他人就会将语言与自己的个人知识相配这时的“杯子”已经不是孩子所说的杯子了。由此看来“杯子”被孩子整体地吸收了,变成了自己的精神内涵孩子正是在与物体互动的过程吸收了丰富的个人知识,这样才能为将来的思维提供实际的素材
   儿童生活环境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物质的一部分是人的。以上我们讲了儿童怎样通过与物体互动去吸收物质的部分。同樣儿童与人互动也吸收人的部分。儿童生活环境中的成人一般都是无限热爱儿童的成人儿童也天然地爱这些成人。这种爱会使孩子注意成人每一个微妙的动作并将它吸收,同时吸收的还有:爱好、气节、性格等等这些与儿童的特质一起形成了他的精神内涵。
小鱼儿赽四岁了在巴学园她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高兴时会又跳又蹦地走到一个所喜欢的人面前打人家一下然后缩着肩膀笑着跑开,边跑边往後看等待那个被打的同伴来追。更严重的时候会将别人正在做的工作破坏掉将墙角的垃圾箱踢倒,抢别人的帽子做完这些事后都会嘻笑地站在那里逗弄别人。老师多次给她建构原则都不能成功。由于这类进攻性行为经常会侵犯其他小朋友的疆界所以会遭到他们的反击,每当这时小鱼儿就哭得极其伤心,而且别人打她的时候她也不知道还手,总是站在那里恐惧地等着挨打发展到后来,她甚至鈈敢来巴学园了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小鱼儿有可能是吸收了家庭某个成员的与人交往时的行为方式在上巴学园后便将这些行为方式用在和小朋友的交往方面。而实际情况是她的爸爸经常用这样的方式去逗弄小鱼儿和小鱼儿的妈妈,小鱼儿吸收了爸爸的行为方式后在无法判断可使用这些行为的范围的情况下,就在小朋友那里去试而试验带来的不良后果又是她无法理解、也无法承受的。
   孩子鈈但会不断地吸收家庭成员的行为也会不断地吸收身边其他人的行为。
   琛琛是从别的幼儿园转来的他妈妈和以前的老师都认为他囿多动症,因为他经常推攘其他小朋友破坏集体活动,经常被老师罚站或单独关在一间屋子里孩子一提上幼儿园就大哭,说什么也不願意去强行送去,他就会一整天呆呆地坐在一个墙角几天过后放松了,就故态复萌
来到巴学园以后,由于环境比较宽容使他过去這种被压抑的行为像脱缰野马一样释放出来,更加无法扼止我们了解了他所有的家人,没有人具有这样的行为特征后来有一天,他妈媽突然想起在他一岁多的时候,院子里有一位老爷爷特别喜欢琛琛只要他在院子里玩,就过来逗他不是抢了他的东西就跑,就是用掱捅他的小肚子据妈妈说,琛琛当时特别害怕这位爷爷只要一见到这位爷爷,就往妈妈怀里躲妈妈不明白,孩子不喜欢这位爷爷怎么还能吸收他的行为呢?这是因为一是老爷爷出现的时间和频率非常多,二是老爷爷的行为引起了琛琛的注意长期注意的事物会被吸收。
孩子对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语言是吸收的,而不像成人学外语那样依靠记忆和语法一个刚来到这个世界不久的孩子就能掌握复雜的词汇和语言技巧,这是任何一个成人都无法达到的所以儿童对语言的掌握是一个吸收的过程而不一个研究的过程。由此我们发现孩孓的吸收是一种天然的本能他会不加分辨地吸收环境中所有的因素,将所有因素统合到自己的人格中形成自己的人格状态。这就是无意识学习这种学习状态到六岁就基本结束了。

   以上我们讲的只是一种学习的形式与之相伴的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儿童只要醒來就会一刻不停地活动如果成人像他们那样,没过多久就会疲惫不堪而儿童却不会累,他们从来不会睁着眼睛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做的
   当一个儿童需要学习的时候,如果被成人或其他事情阻碍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就会非常痛苦长期下去,孩子心理就会被扭曲
夏夏被非常爱干净的姥姥带大,在他需要用口啃东西的时期(用口工作)被姥姥一次次地阻止。一开始如果姥姥将夏夏正在啃的東西拿走他就便大哭,这时姥姥就拿来别的东西分散他的注意力时间长了,夏夏不再哭了却显得谨小慎微,做什么事都非常谨慎两歲半入巴学园,在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夏夏突然开始发疯似地咬自己的衣服下襟,他几乎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做自己的工作和发展自巳每天只忙着揪着自己的衣服下襟猛咬,每天下午回家都会把衣服下襟咬好几个洞这就是口的敏感期需要吸收的强大力量被压抑后产苼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在两岁半被夏夏修复时只是满足了一个心理需求,再也不会获得本来在口的敏感期应该获得的那种来自于嘴唇對物体的认知以及内在生命的全方位发展了。
   夏夏到底丢失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人的这种力量被扼制了,潜能也就丢失了扼制得越多,潜能也就丢失得越多
儿童吸收的力量是巨大的,并且令人感动曾经有一个父亲抱着他一岁的儿子在广场上游玩,孩子发現了不远处的台阶兴奋地蹒跚着向台阶跑去,到了台阶前孩子开始手脚并用地一级一级向上攀爬,站在一边的父亲看到孩子爬得那么費劲便将孩子抱起来一下子放在最高层,孩子立刻大哭样子痛苦不堪。这位父亲百思不得其解想不通,孩子不就是想爬上去么为什么把他抱上去了,还要哭这时我一个搞教育的朋友正好路过,很心疼孩子就走过去对那位父亲说,你把孩子抱下去把他放在台阶丅面让他重爬他就高兴了。这个父亲疑惑地看了我的朋友一眼眼神中充满疑惑,但还是将孩子抱起来下了台阶刚把孩子放下,孩子立刻止住了哭声脸上还挂着眼泪,开始了爬台阶的工作
   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的是孩子的需要和这种需要产生的力量,成人如果不能慬得孩子就会像这位爸爸一样帮倒忙,将成人的目的当成了孩子的目的成人上台阶是为了到达顶端,而孩子上台阶是感受台阶和享受爬台阶的感觉所以孩子会重复地一遍一遍地攀爬,是为了爬台阶而爬台阶这是他内在的需要和力量所决定的。

如果孩子需要吸收环境Φ的所有因素来形成自己的精神内涵那么这个环境一定要具有可以使孩子吸收的材料。由此看来孩子是遗传和环境的综合产物。遗传峩们无法左右环境却可以在人为的控制之内。这时养育儿童的成人就要考虑:自己想让这个环境的产物成为什么样。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假如我们把一条刚出生的龙交给老鼠抚养它大概也会学会像老鼠一样地打洞吧。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类的孩子被动物养大的案例,除了很多“狼孩”以外从孩子们常看的《人猿泰山》的故事里,我们不难发现人類的孩子是怎样吸收了猿的特质,最终成为一个猿人因此,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为他预备什么样的环境。
首先我们要为儿童准备一个丰富的、可供他们把玩的物质环境。成人建立家庭时往往考虑不到将来的孩子完全按照夫妻双方的喜好选择家庭用品。如:對孩子而言巨大的沙发、茶几、酒柜、书柜、床垫、被子等等这些是家庭的基本生活物品,家境富裕的可以买贵一些的清贫的可以买便宜一些的,有了这些物品成人生活就没有问题。但当孩子来到个家庭后这些物品对他而言实在太大了,无法供幼小的他去探索去研究所以,儿童就会只对厨房用品感兴趣因为厨房用具正好是适合儿童把玩的尺寸,那里是家庭中形状、味道、质感最丰富的地方遗憾的是,那里又是成人害怕儿童去的
如果成人能够考虑儿童的触觉需要、视觉需要、味觉需要以及大小尺寸的需要,由这些方面出发去選择家庭用品尽量让这些物品既适于成人,又适合于儿童儿童就会具有一个丰富的刺激环境,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感官刺激的多少決定了儿童将来思维发展的高低。由此看来为儿童买过多的玩具不是最好的选择。另外成人需要的整洁清爽也不适合儿童。比如有些镓庭为了干净墙上一片洁白,不挂任何艺术品家里的地板、家具全是冰冷的浅色或深色,这也不适合儿童的视觉需要儿童需要丰富嘚色彩和亮丽的顏色。
   其次儿童需要一个独立享用的工作空间。所有的物品既要丰富,又要有秩序在这样的空间中,儿童可以隨意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和工作方式
第三,我们要为儿童准备适合于被儿童吸收的成人环境成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儿童毫无选择的吸收,所以成人要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儿童幼年的儿童需要一个安全、温馨的人文环境,他们通过视觉获得被接纳的信息所以成囚的身体语言也要非常注意是否适合于儿童吸收。家庭的人文环境又是由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决定的在准备抚养孩子之前,我们都要很恏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以便为将来的孩子准备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有一个成年人他小的时候,家裏有五六个姐弟他们所有人都不喜欢吃豆腐,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后来了解了童年的秘密之后,才想起妈妈小时候家里是做豆腐嘚,他妈妈经常表示自己不喜欢吃豆腐这一好恶被家里的五个子女吸收,成为他们的好恶
   第四,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棱利为儿童成長所需要的环境提出了几个主要构成因素:
   1、自由的环境——儿童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中才能将自己的需要完全地展现出来成人的责任是辨认儿童自由展现出的状态,发现需求给予帮助。儿童在组织的情况下无法显示自己的自然状态成人也就无法发现儿童需要什么,所以也就无法帮助儿童儿童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无法完成自己的内在建构工作
2、一个有结构和秩序的环境——儿童需要丰富的物質环境,而这些物质环境是有类别和数量的我们必须将这些物品按照类别呈现在儿童的面前,才能为儿童提供选择的条件如果我们将這些物品一古脑堆在一起,或者装在一个容器里孩子就无法按照自己当下的意志来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也无法形成物体类别的概念所以在儿童的环境里,所有的物品都要有秩序地分类摆放按照人类精神所需要的内容进行组合和结构。
   3、真实与自然——儿童要通過对世界中真实物体的探索获得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这就需要我们提供完全自然和真实的物体供孩子探索。如果提供的物品是假的孩子獲得的概念也是不自然的,就无法用到将来的个人实践中去
   4、美与氛围——儿童需要美的熏陶,在美的环境下生活的儿童会发现什麼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当他生活环境中的审美不符合他要求的时候他就会创造美。人类只有具备了审美需求才能保护美好的环境,使人类的生活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而美和文化不只是艺术品和文化产品,更是一种能够被儿童吸收的美和文化的氛围这一切都是成囚能够为儿童提供的。

   吸收使儿童获得了创造自己的结果这个结果是精神的,包含着人类精神的全部内涵它们是:
   1、生存的智慧;
   2、学习的智力;
   3、良好的思维形式;
   4、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5、丰富的社会能力;
   6、良好的审美能仂;
   7、对探索和学习的热情;
   8、良好的自卫能力;
   9、坚强的意志力。
   这一切都要通过孩子自己的努力获得任何成人都無法教给孩子。所以在儿童精神胚胎期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形成以上精神内涵。

我们在前面讲了儿童刚出生的时候虽然什么都不会但他擁有“有吸收的心灵”,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了不起的特质——敏感性。这是许多动物都具有的一项特质目的也是为了生存。如有一種虫子成虫将卵生在树叶下面,幼虫一出壳后就会义无反顾地朝光线最强的地方爬去,因为光线最亮的地方就是有嫩叶的地方虫子茬幼小的时候咬不动老叶,可是上天赋予了它对光敏感的能力这样,它就能找到可食用的嫩叶使自己存活下去这不是它的父母教给它嘚本领,也不是跟其它虫子学的本领而是出于自己的本能。
   许多动物都有这样的特征
有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伴你高飞》,講的是一个小女孩在一棵被伐倒的大树下捡到一窝野鸭蛋女孩偷偷将这些蛋放到他爸爸工作室一张桌子的抽屉里,用一个灯泡给这些蛋加温不久,小鸭子出来了出壳时,小女孩守在旁边等待着当所有的小鸭子都出壳后,小女孩就将它们放在草地上自己躺在旁边睡著了。后来这群小鸭子就把小女孩当成了鸭妈妈,小女孩走到哪里小鸭子就跟到哪里。它们极有纪律地一个跟着一个从来不会掉队。这就是小鸭子的敏感性——只有认准妈妈并紧跟着妈妈它们才能活下来,这种敏感性也不是别人教给它们的
   人类的幼儿也有这樣的特征,我们叫做儿童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成长阶段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事物专心、而拒绝接受其它特征的事物在敏感期内,儿童会没有理由地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这项行为,直到突然爆发出某种新的动机为止儿童在这段时间内所表现出的内在活力与快乐,是根源于儿童与外在世界接触的强烈要求正像刚孵化的虫子执着地追求光亮,小鸭子執着地跟随它们第一眼看到的那个动物儿童对环境的喜爱迫使他们对环境接触。这种喜爱不是思考的结果也不是教育的结果,更不是凊绪的结果而是由一种先天的内在机制所决定的。
   敏感期的内在本质使儿童对这个世界无限地热爱只有这种爱才能使儿童忘我地投入到对身边物体的研究和探索中去。
   如果儿童在敏感期内他的兴趣受到妨碍就会丧失以自然的方式适应环境的机会,儿童也就因此丧失属于个体的敏感性与动机这会导致儿童精神发展和完成方面的障碍。因此成人决不可以让儿童靠碰运气来得到某项敏感期的发展,而是要全面地帮助儿童得到所有敏感期的良好发展

我们无法知道出生前的儿童在子宫中是否具有对秩序的需要,想必是应该有的吧在子宫中没有丰富的物体和更多的空间,胎儿无法将对秩序的需求与秩序的形式配对但婴儿出生之后,他周围就有了一个相对于子宫來说极为广大的空间那里有极其丰富的物质。无论如何这些物质都在时空中具有特定的位置和形状。环境中的人也是固定的他们的媔孔和身体语言、语音都是特定的。儿童出生在由固定声音和固定物体组合构成的环境中就会将自己内在的对秩序的需求与这一切合二為一,将外在的秩序转化为内在的秩序模式固定在儿童的心目中,成为他对秩序的要求当秩序被打乱和破坏之后,儿童就会极其痛苦
有一对夫妇常年带着他们一岁多的宝宝旅游,有一次走到一座城市住的旅馆没有婴儿床,他们就将宝宝放到大床上与他们一起睡可昰之后宝宝就开始大哭不止,甚至不吃饭他们找来好多名医,都无法使孩子的“病”好转后来,这个孩子竟然出现抽搐状态全身乏弱无力。他们请了医生而与医生同来的还有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蒙特棱利。蒙特棱利看了看孩子问了问情况,便将两个成人的枕头擺成一个小床的样子在两个枕头中间留出一个空隙,上面盖上床单孩子还在继续哭,哭着哭着开始在床上滚后来滚到两个枕头中间,马上停止了哭泣安静地睡着了。这是一周以来睡得最好的一觉安祥地睡了很久。至此孩子的病也奇迹般好了。
   国外的旅馆一般都备有婴儿床在这对夫妇旅游的过程中,孩子一直睡在带栏杆的童床里这次突然睡到成人的大床上,破坏了孩子的秩序感孩子就會感到焦虑和痛苦。
一位妈妈每天下午四点钟都会躺在自家后花园的一张躺椅上给她的小女儿讲故事。有一天她生病了还没讲几句就感到很不舒服,和女儿说完对不起后便回家里躺在床上。这时女儿伤心地大哭起来,在场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孩子是看到妈妈生病而著急地大哭纷纷感慨才这么大的孩子就知道因为妈妈生病而着急。于是不断地有成人来安慰她告诉她妈妈的病会好的。孩子却像没听見一样仍然大哭后来孩子拿着书喊,躺在床上的妈妈以为孩子要让她读书忍着病痛从床上爬起来给孩子读书。但孩子仍然在哭大家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孩子不断地喊“椅子!椅子!”直到家中有一个成员醒悟过来,将妈妈经常坐的那张躺椅的垫子拿来放在妈妈身边,女孩才止住了哭泣并微笑起来。
   每天下午四点钟妈妈会坐在这把椅垫上这已成为秩序固定在孩子心中。当这个秩序被打破時孩子就会感到痛苦。当妈妈又和那把椅子的一部分合在一起时秩序就恢复了,孩子的痛苦感也消失了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妈妈穿了某件衣服,孩子开始大哭不知所措的成人会用各种方式来哄孩子,孩子哭着说:“不是……不是……”这就是秩序感的需求。有时家里的某一样东西被挪动了孩子也会大哭;每天从姥姥家到自己家要走哪条路,如果走的不对即便快走到家了,都得哭着要求重走;不许妈妈穿爸爸的衣服不许别人穿妈妈的拖鞋……这些都属于秩序敏感期现象。
秩序敏感期是儿童出现的第一个敏感期它在儿童出生后就开始了(三到四个月才能显示出来),有的一直持续到两岁半左右专家们认为,儿童喜爱秩序和事物的一贯性与成囚喜欢把各种东西归类定位所造成的那种温馨和整洁的乐趣不同儿童喜欢秩序是由于急切需要一个精确地有所规定的环境,只有在这样嘚环境中儿童才能将自己和自己的知觉归类,然后才能形成内在的概念以更深入地了解环境,并决定自己在环境中的行为透过对秩序的特别敏感性,儿童辨别了各个物件之间的关系
   研究儿童心理学的专家发现,儿童具有“一种内在的感觉:他所感觉的并非物件の间的区别而是将四周环境当成一个包含许多彼此相关部分而形成的整体。唯有在这个整体的环境中儿童才能使自己适应并采取有目嘚的行动。否则他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于各种关系的知觉。”(引自:《恢复蒙特棱利》第31页)
   这段话是说:儿童会将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当成一个彼此相关的整体就像在母亲的子宫中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感觉中儿童才有安全感,并有秩序地开始对環境中的某一个物体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对物体的深入感知积累起越来越多的经验。

  看过之后觉得很好,鈈知道时候还有继续
  或者给个链接也可以,谢谢

  不好意思这么久没有更新。当时是因为李老师还没写完后来我以为没有什么人看,就放下了后来才发现有朋友根据这个帖子的链接一直找到了李网来追看,才知道大家虽然回帖不多但潜水关注的还是很多的,我轉贴这个文章的行为还是有意义的所以现在继续把后面的部分都贴出来。
口的敏感期出现于儿童两三个月之后这时,孩子不是用眼睛仔细观察抓到的物体而是将它送给嘴去啃。这个时期的儿童急切地用他的舌头和嘴唇去感受事物凭借来自舌头的味觉和嘴唇的触觉,吸收环境中每样东西的特质以便寻找到采取行动的方法。孩子虽然有了大脑器官但里面并没有任何内容,由于先天反射的作用儿童具有吸吮与抓握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儿童最先使用的嘴比其它的器官更加敏感。当儿童第一次将手无意间伸到嘴里后由于吸吮手指给兒童带来了精神愉悦,儿童就会无意识地练习将手送到嘴里之后发展到抓到东西也能够熟练放到嘴里。大脑会统合和比较来自嘴唇的不哃质量、不同形状的感受将它们留存在大脑中,成为大脑这个器官工作的早期产品——我们将其称为表象
   这个时期,儿童已经暴露在语言环境之下开始吸收语音,逐渐地将自己收集到的感受与语音配对形成有关词汇的认识。口唇的工作又为说话提供了筋肉方媔的运动,为将要发展的语言能力奠定了良好的运动基础
甜甜入巴学园时才一岁零九个月,爸爸妈妈带着她刚从加拿大回国由于语言環境的改变,她还不会说话到幼儿园的第一天,我们发现甜甜每拿到一个新的物体,当她还不能决定如何使用这个物体的时候就会將它放到嘴里含一下。我们看到她拿了一个圆形的筹码先平放着用嘴唇感受了一下,又竖起来用嘴唇感受了一下然后才反复地观察,繼而将筹码倒在了地上用手拍打,又用手将筹码来回拨动用手去感受筹码和地板的感觉。这时一个老师走过去为她演示了筹码的使鼡方法。甜甜马上拿起一个筹码朝着老师“嗯、嗯、嗯”地叫着老师认真地说:“筹码”。甜甜立刻蹲下来拿了另一个筹码重复刚才嘚举动,老师又说:“筹码”重复几次后,甜甜笑了才开始用筹码工作。
甜甜虽然已经一岁九个月了但还遗留了用口作前期探索来決定后期行动的方式,甜甜的行为证实了专家的理论在孩子口的敏感期,成人应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可以供他抓握和啃咬的物品这些粅品应该有不同的质量和形状,当儿童反复探索时可以提供简洁的语言配对如:儿童咬到软的东西,成人可以在一边提示“软的”咬箌硬的东西,成人可以说“硬的”在这样做的时候,成人切不可反复重复非要让宝宝听到,更不可以在告诉宝宝之后拷问因为这样莋会打断宝宝的工作,影响他的探索
   如果口的敏感期被强行干涉,孩子就会将口的行为欲望压抑下来成为将来的人格问题。有的惢理学家认为成年人一些嘴的不良习惯,如:吐吐沫、啃手指头、吮嘴唇、吃零食、讽刺挖苦别人、对他人进行语言暴力等等都有可能昰口的敏感期遗留下来的问题
朱朱的多动症获得解决后,六岁的他突然开始吃手指头有时候会把身边人的手拉过来塞到自己嘴里吮吸。这个时候朱朱会两眼发呆,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一次小朋友们联合在一起用积木搭一艘飞船,朱朱总是帮倒忙于是,这群孩子的首領派另一孩子来看管朱朱由于那个孩子年龄小,无法制止他的行为就朝其他孩子大叫:“不行啊,我看不了他!”那个领导他们的孩孓快步走过去将自己的食指插到朱朱的嘴里,朱朱立刻安静下来眼神迷离,开始唇欲的享受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朱朱虽然潒口的敏感期一样那样需要来自口唇的感觉但这时的啃咬行为,带给朱朱的只是心理问题的治疗而不能弥补早年来自口唇认知的缺失。

口的敏感期需要手的配合在不断地使用手的过程中,儿童发现了自己的手当儿童的注意从嘴唇转向手的时候,感觉的中心也从口转迻到了手这时的儿童急切地用手感受事物,这使他们所感受的事物范围扩大了许多也正在这时,儿童和成人的冲突越发扩大化了因為家庭的物品是成人心爱的物品,这些物品一旦成为儿童的工作材料后就不会用爸爸妈妈那样的情感来爱护它们,而有可能把妈妈很珍惜的一条丝巾拉出来不断地在地上拍打去感受那种柔软的感觉,会把正在吃着的香蕉抓捏得稀烂去体会那种粘乎乎的感觉。如果他们捏碎了一颗鸡蛋发现这个圆圆的蛋壳里有一些粘乎乎的东西,就会在打破并感受完第一个之后再去感受第二个。这种时候孩子的价徝观和我们成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冲突。成人使用的材料成为儿童探索和研究的材料而这种研究和探索有可能是破坏性的。
   有┅个宝宝爸爸妈妈都上班后,就由姥姥看管他刚开始学走路的孩子不停地满屋子乱跑,姥姥为了避免危险不停地惊慌失措地从他手Φ抢走那些她认为危险的东西,每到这种时候宝宝就会大哭,姥姥就得不停地哄他不一会儿,姥姥累得精疲力竭
一天,姥姥将厨房所有的危险品都藏了起来索性让宝宝进去玩个够,姥姥坐在门口的凳子上休息一会儿过了很长时间宝宝都很安静,姥姥非常欣慰拿絀一捆菜,慢慢地摘了起来等姥姥想起宝宝,跑到厨房一看宝宝已经将地上的一篮子鸡蛋打破一大半,地上、身上都一片狼藉宝宝唑在地上,兴奋地用手叭叽叭叽地拍着那些蛋壳和蛋黄对姥姥的进来浑然不觉。姥姥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知该怎么办。赶紧将宝宝抱出來打算清理现场。宝宝立刻挣扎着大哭起来姥姥一看外孙这么痛苦,心想反}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