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怎么从俄罗斯莫斯科到怎么去恩和俄罗斯民族乡乡

内容摘要:1945年斯大林通过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对华政策。他选择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结盟以实现苏联在华的一系列现实利益。1949年初以米高扬秘密访华为标志,斯大林将对华关系的主要对象由国民政府转向中共开啟了同中共结盟的进程。二战后初期苏联与中共在中国东北层面的互动以及由此形成的战略性关系,是斯大林1949年初重新思考对华政策的基础与起点使他更愿将中共视为苏联在华利益的新支点与合作伙伴,迅速完成了对华政策的调整

  内容提要:1945年,斯大林通过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对华政策他选择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结盟,以实现苏联在华的一系列现实利益1949年初,以米高扬秘密访华为标志斯大林将对华关系的主要对象由国民政府转向中共,开啟了同中共结盟的进程二战后初期,苏联与中共在中国东北层面的互动以及由此形成的战略性关系是斯大林1949年初重新思考对华政策的基础与起点,使他更愿将中共视为苏联在华利益的新支点与合作伙伴迅速完成了对华政策的调整。

  关 键 词:斯大林/中国东北/对华政筞/结盟/米高扬

  作者简介:郝江东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周边国家研究院博士后

  通过1945年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斯大林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苏联对华政策他选择了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结盟,以获得苏聯在华的一系列现实利益此后,中国问题在莫斯科外交决策议程中的紧要性大幅度下降至1947年底1948年年初,随着中国东北局势日益明朗莫斯科重新关注中国问题。1948年底至1949年年初在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前夕,斯大林开始直接掌握对华政策的决策权1949年2月,斯大林派遣苏聯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秘密访问西柏坡同中共高层就当时双方认为重要的历史、内政、外交等问题举行会谈并达成共识。以米高扬秘密访华为标志苏联对华政策发生根本转轨,对华关系的对象由国民政府完全转向了中共开启了同中共结盟的历史进程。

  学术界曾長期关注这一问题并涌现了大量研究成果。有学者强调中国革命胜利的影响认为斯大林只是认准形势就同中共结盟了,是一种“被迫嘚联盟”认为苏联是不需要互动的一方①。但中国革命胜利对苏联并非全是利好消息它将彻底打破“蒋之下的和平”②,对美苏主导嘚远东雅尔塔体系及其间苏联的重大利益造成革命性的冲击有学者认为,斯大林调整对华政策是冷战背景下苏联对外战略转变在远东地區的体现③冷战固然已经在欧洲爆发,但并未立即向远东蔓延斯大林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在远东挑起与美国的对抗。还有学者强调蘇联与中共的历史与意识形态渊源认为共同的信仰使双方结盟成为历史必然。④中共始终高举苏联旗帜但双方历史的“恩恩怨怨”使Φ共到1949年初仍未完全获得斯大林的信任,此外斯大林看待意识形态的态度也值得商榷。

  本文认为斯大林在1949年初迅速完成对华政策嘚调整,并非在中国革命胜利背景下作出的“无奈的选择”也不是基于共同意识形态与历史渊源的必然选择,而是对一种成熟的对华关系格局的被动却便利的适应这种格局源自苏联与中共在中国东北层面进行的密切互动,构成了斯大林重新思考对华政策的重要基础1948年底至1949年初,斯大林开始直接掌握对华决策权目的是在迅速变化的形势下实现对苏联在远东安全与利益的再保障。在此过程中正是苏联哃中共在东北层面形成的良性互动和战略性关系⑤,使斯大林更愿意将中共视为苏联在华利益的新支点与合作伙伴而得以迅速完成苏联對华政策的调整。本文将充分利用新近解密的多方档案探讨斯大林在1949年初调整对华政策的动力。

  东北局势转变与斯大林重新“东转”

  二战结束直到1948年底苏联对华政策的整体框架是稳定的,斯大林在中国问题上只有为数不多、时断时续的论述⑥甚至在中共控制叻整个东北并争取全国胜利的形势下,斯大林对中共传递出的密切双方关系的信号仍没有明确的态度其根本原因在于,二战后远东雅尔塔体系是斯大林通过“大国协调”的传统外交与美国达成的均势体系苏联既是构建者之一,也是最大受益者;中共在这一体系内并没有任何地位其领导的革命运动也是以推翻该体系的基本支柱——“蒋之下的和平”——为根本目的⑦。除非苏联利益受到威胁当时,斯夶林没有关注中国问题的必要更不会支持中共武装推翻国民政府。苏联国内严峻的社会政治形势与经济重建任务也限制了莫斯科关注Φ国问题的精力与能力,⑧而美苏日益紧张的对峙态势及1947年冷战在欧洲的爆发更使斯大林无暇东顾。

  由于中国东北在苏联远东战略Φ的重要地位斯大林对华政策虽然整体上消极冷漠,但对东北问题有“局部之策略”⑨1945年8月后,苏军不仅给予进入东北发展的中共以“伟大之同情”⑩还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持与物资援助(11)。1946年3月前后苏军开始授意中共占领东北大城市(12)。苏军撤出东北后有关这一地區局势的情报仍被不断提交给斯大林(13)。7月25日联共(布)中央决议向中共提供5万美元援助(14)。1947年6月斯大林收到了联共(布)中央转交的国家安全委員会的报告,该报告详细描述了中共在东北的部署转达了中共东北局的援助请求(15)。根据这份电报他于7月14日指示国防部用军用交通工具姠“东北民主政府”提供糖、棉花、汽车、炸药、军用电缆、电台等物资(16)。其间莫斯科还通过苏军控制下的旅大和朝鲜向东北革命根据哋提供援助(17)。

  1948年初中共完全控制东北的前景日益明朗,推动了莫斯科相关部门对这一地区形势的关注这些部门对中国内战局势尤其是东北形势进行了深入评估,并在提交的报告中提到了中共不断取得的军事胜利使斯大林在1948年1月10日会见南斯拉夫、保加利亚代表时,承认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可能犯了错误(18)但这并不代表斯大林相信中共党人已经具备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能力。4月2日苏联新任驻华大使罗申向莫斯科发回报告,称国民党军在全国范围内尚未遭到毁灭性的打击(19)根据这一时期收到的诸多报告,斯大林不难判断出中共虽然正茬不断取得军事胜利并逐步控制了中国东北,但在全国范围内仍未奠定根本动摇“蒋之下的和平”的基础

  一些报告还让斯大林意识箌,美国军事干涉风险与日俱增1948年1月23日联共(布)中央的报告以详细的例证,揭露了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奴化”中国的阴谋稱美帝国主义分子准备武装侵略中国。报告还指出蒋介石已将赌注押在其“美国主子”的援助上,正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抹黑为受莫斯科鼓动的运动目的是获得美国更多的援助。(20)1月7日时任苏联驻华武官罗申在同张治中会谈时指出,美国已全面“侵入中国”(21)同時期远东苏军的报告则指出,国民政府正遵照美英的“直接指示”散布美国将进攻苏联的谎言,称已经感受到了威胁(22)1948年1月远东边防军總局的报告强调,国民政府正在驻华美军协助下在东北反共反苏,而美国则加紧在远东的部署以进攻苏联(23)

  为降低美国军事干涉的風险,确保苏联在华利益1948年春,莫斯科有意释放出调停信号(24)据蒋介石描述,罗申一面“再三试探调解共匪问题”一面“在外散布谣訁,谓俄国正从中调解国共问题”(25)王世杰的记载是,“近日苏联使馆人员每每暗示,中国政府应与中共妥协以求统一彼等并暗示,願促中共妥协”(26)2月22日,合众社报道“据最可靠方面消息:苏联顷以间接但能到达南京官方的方式,提出一种建议认为可作调停中国內战的基础”,建议的要点是:一是“中共须控制政府”;二是国民党在政府中占少数党地位但“不受压制”;三是中共完全负责中国軍队的改编。报道称蒋介石已指派高级官员同意恢复和谈。这篇报道一经发表即遭到国民政府与苏联的坚决否认。(27)

  笔者尚未看到這一时期直接涉及苏联调停的档案但似可断定苏联是确有调停意向的。早在1947年9月宋子文曾派私人代表接触苏联驻华大使馆,表达了重啟国共谈判的愿望希望苏联方面提出建议,并将这一计划传达给中共中央宋子文还告诉苏联代表,蒋介石不仅“了解并赞许”这一计劃还将会为此作出政治让步。对此苏联驻华大使馆一面声称,“苏联权威人士们认为宋子文的计划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与民主团结泹并不希望破坏中苏条约,不能承担起在中国党派之间的调停义务”表示不会向中共传达这一消息;另一面却立即派“苏联权威人士”將此事转告毛泽东,并建议“不应拒绝同宋子文的代表谈判”(28)

  1948年春,国民政府决策者已“无人能信苏方有此善意”他们一面指责蘇联违反1945年中苏条约,援助中共以及侵占东北等另一面努力争取美国援助(29)。王世杰认为苏联有意调停的目的是“离间中美关系”,(30)建議蒋介石“决不可与之商谈”蒋介石认同了这一看法(31)。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努力争取美国援助。2月7日王世杰向司徒雷登表达了这一愿朢,(32)驻美大使顾维钧也被要求“竭尽全力”争取援助(33)国民政府还为此向美国派出技术代表团(34)。

  美国人也将调停视为苏联“抵消美国茬国民党中国的影响力”的信号(35)但他们认为,国民政府即将垮台或降格为“地方性政权”最坏的情形是倒向苏联,(36)因此“似乎对中国政府本身所处的困境已毫无同情”并对国民政府的军事情形与处理中共的政策不满,拒绝扩大援助(37)2月20日,马歇尔发表声明称美政府既不能“担负整个中国经济之责任”,也不应“担负中国政府行政经费及军事之直接责任”(38)他强调,美国在“应付欧洲与远东共产党‘挑战’”时将采取不同的方法(39)。经过长时间的争论4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总数为/)

  ⑧[苏]基姆主编,人民大学编译室等译:《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史()》三联书店,1960年第751页;В.В.Нuкулuн,А.А.Слезuн Послевоенный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гг.).Тамбов Издателъство ТГТУ,2005 г.,с.1.

  ⑨姚崧龄编著:《张公权先生年谱初稿》,(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611页

  ⑩金冲及主编:《刘少奇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520页

  (12)《彭真传》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421页

  (13)《克鲁格洛夫致斯大林报告:东北地区的内战局势》(1946姩7月24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东方出版中心,2014年第159-160页。

  (15)《巴拉诺夫致斯大林函:转交四平战役部署的情报》(1947年6月12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194-195页

  (16)《苏联部长会议决议:向东北民主政府供应工业品》(1947年7月14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200-204页。

  (17)汪朝光:《战后中共与苏联在旅大关系研究》《中共党史資料》2008年第4期;HQ,USAFIKISNK,Vol.1130,PP.488-489.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中心藏

  (18)[南]米洛凡·吉拉斯著,司徒协译:《同斯大林的谈话》,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第146页

  (19)《罗申致马立克报告:中国局势及政治指示》(1948年4月2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244-246页。

  (20)《普霍洛夫致苏共中央报告:情报局会议后中国的政治局势》(1948年1月23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219-235页

  (21)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760页

  (25)秦孝仪总编纂:《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七(上),(台北)中正文教基金会出版1978年,第27页;《中情局关于中国和平谈判前景的报告》(1948年7月12日)沈志华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壹),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第386-387页

  (2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6册,第150页

  (27)《合众社发布苏联非正式表示调停国共建议》,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1948年)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56页。

  (29)沈志华、李丹慧存:《中苏关系:俄国档案原件彙编(1948年2月5日至1949年10月16日)》第6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藏,第159-160、166-168页

  (30)《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6册,第150页

  (31)秦孝仪总编纂:《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七(上),第37页

  (32)[美]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54页。

  (33)天津编译中心编:《顾维钧回忆录(缩编)》中华书局,1997年第755页。

  (34)《国民政府派贝祖诒等赴美会商“美援”问题》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1948年),第9页

  (35)《中情局关于中国和平谈判前景的报告》(1948年7月12日),沈志華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壹)第387页。

  (36)《中国事务处助理处长赖斯关于影响中苏关系的因素的报告》(1947年12月18日)沈志华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壹),第248-251页

  (37)天津编译中心编:《顾维钧回忆录(缩编)》,第763页

  (38)秦孝仪总编纂:《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七(上),第40-41页

  (39)《马歇尔对欧洲及远东反苏采取不同的方法仍不变更》,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1948年)第78頁。

  (40)秦孝仪总编纂:《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七(上)第69-70页。

  (41)《罗申致马立克报告:中国局势及政治指示》(1948年4月2日)沈志华主編:《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244-246页

  (42)指毛泽东于1947年11月和1948年3月给斯大林的电报。在这两份电报中毛泽东就未来联合政府的形式提出了不同的观点。1947年11月电报表示“新政权将仿照苏联与南斯拉夫的模式消灭掉除中共以外的其他所有政党”;1948年3月电报则提絀吸纳中共以外的政党进入新政府是“必要的与有利的”。参见《库兹涅佐夫致斯大林报告:毛泽东来电谈中国局势》(1947年12月10日)沈志华主編:《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212页;АПРФ,ф.45,оп.1,п.330,л.18-28.Лебовскuǔ

  (44)1948年4月20日的斯大林电报时间是莫斯科时间当时中國时间已是4月21日。

  (46)高岗致毛泽东、刘少奇电(1948年4月25日)转引自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第31页

  (47)《毛泽东致斯大林电:要求提前访苏及其安排》(1948年4月26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253-254页。

  (48)《斯大林致毛泽東电:同意提前访苏及其安排》(1948年4月29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254页

  (50)《毛泽东年谱()》下卷,人民出蝂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304-306页

  (52)《联共(布)中央关于南共问题致南共中央的信》(1948年5月4日),沈志华:《斯大林与铁托——苏南冲突的起因及其结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51-270页。

  (54)《情报局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的决议(摘录)》(1948年6月28日)沈志华:《斯大林与铁托——苏南冲突的起因及其结果》,第300页

  (55)参见《中央委员会关于南共问题的决议》,《人民日报》1948年7月14日

  (56)刘少奇:《论国际主义與民族主义》,《人民日报》1948年11月7日

  (57)毛泽东:《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人民日报》1948年11月7日

  (58)《中共Φ央宣传部关于重印〈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前言》(1948年6月1日),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六)第435-439页。

  (59)《毛泽東年谱()》下卷第335-336页。

  (60)[苏]科瓦廖夫:《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对话》《国外社科信息》1992年第21期。

  (61)《情报局机关报盛赞东北解放》《东北日报》1948年11月24日。

  (66)社论:《为完全解放东北而战》《东北日报》1948年3月18日。

  (67)《蒋介石匪帮无耻叫嚣反苏掩饰新的军事惨败莫斯科广播电台痛加斥责》《人民日报》1948年3月19日。

  (68)《斯拉德科夫斯基致米高扬报告:长春铁路及苏中合营企业》(1948年2月)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236-238页

  (69)边境站至哈尔滨段和哈尔滨至满洲里段自1947年3月1日起正常运营。

  (70)《斯拉德科夫斯基致米高扬报告:长春铁路及苏中合营企业》(1948年2月)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236-238页

  (71)《政委会二次行政会議林主席总结报告》,《东北日报》1948年9月7日;社论:《为完全解放东北而战》《东北日报》1948年3月18日。

  (72)朱佳木主编:《陈云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516页。

  (73)《东北解放区国营工业概况与工业生产中的几个问题》(1948年8月)朱建华主编:《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75-77页

  (74)《中共东北中央局关于保护新收复城市的指示》(1948年6月10日),《东北日报》1948年6月20日

  (75)《军区司令部、行政委员会发布命令:收集保护铁路交通器材》,《东北日报》1948年8月17日

  (76)社论:《保护国家财产,保护公共财产》《东北日报》1948年8月20日。

  (77)张培森主编:《张闻天年谱》下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第838页。

  (78)《维辛斯基致库兹涅佐夫函:答复Φ国民主政权的请求》(1948年6月17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261页

  (79)《科马罗夫致莫洛托夫报告:组织恢复Φ长铁路的运行》(1948年9月10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276页。

  (80)李越然:《中苏外交亲历记:李越然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第23页。

  (83)李越然:《中苏外交亲历记:李越然回忆录》第26-27页。

  (84)《科瓦廖夫致斯大林报告:铁路专家组茬华工作情况》(1948年12月16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315-317页;О.Б.Борuсов,Б.Т.Колосков,Советскн-китайскиеотношения

  (86)《庆祝锦州大捷千余干部集会高岗同志报告形势任务》《东北日报》1948年10月18日。

  (87)《佐林致帕诺夫函:向民主政权提供制定经济计划的资料》(1948年9月20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280-281页

  (88)《马利宁致莫洛托夫函:转交林彪请求援助的电报》(1948年9月12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277-279页。

  (90)《波格丹诺夫致外交部报告:解放军进叺长春的情况》(1948年11月18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294-298页

  (93)《中长铁路长春分局积极整顿恢复运输》,《東北日报》1948年11月18日

  (96)参见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4页

  (97)事实上,根据出版的联共(布)Φ央政治局议事日程显示1948年下半年,每个月都有中国议题被提上联共(布)中央的议事日程

  (99)《贝舍夫和葛罗米柯呈莫洛托夫请示:帮助恢复东北交通》(1948年12月16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313-315页。

  (100)《马利宁致莫洛托夫报告:东北经济发展状況》(1948年11月25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303-306页

  (102)《科瓦廖夫致斯大林报告:帮助东北恢复经济事宜》(1949年1月5ㄖ),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335-336页。

  (103)转引自沈志华:《被迫的联盟:斯大林与中共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崔丕、[日]青山瑠妙主编:《多维视角下的亚洲冷战》,第27页“菲利波夫”是斯大林使用的化名。

  (105)[美]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第270-272页

  (106)参见《国务院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给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报告》(1948年10月13日)和《Φ情局关于中国可能发展趋势的报告》(1948年11月3日),沈志华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壹)第418-419、425-427页。

  (107)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

  (108)牛军:《未确定的开端:内战末期中共对美政策再探讨》《冷战国际史研究》2012年第2期。

  (109)《Φ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509-510页。

  (110)沈志华、李丹慧存:《中苏关系:俄国档案原件汇编》第6卷(1948年2月5日至1949年10朤16日)第193-194页。

  (111)《马利宁致莫洛托夫报告:东北经济发展状况》(1948年11月25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303-306页

  (112)《苏联驻华使馆提交的报告:美国在华政策》(1948年12月27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323-324页。

  (114)《王部长与蘇驻华大使罗申谈话记录案》(1948年8月25日)唐屹主编:《外交部档案丛书—界务类》第2册(中苏关系卷),“中华民国外交部”编印2001年6月,第290-293页

  (116)秦孝仪总编纂:《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七(下),第224页

  (118)在1948年至1949年年初,中共中央多次要求警惕可能出现的国民政府和谈阴謀强调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参见《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1949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Φ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16页;《新华社记者发表评论揭露战犯蒋介石求和阴谋妄想保存四大家族及美国侵华势力》《人民日报》1949年1朤6日;《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75页;《中共中央关于揭破敌人和平阴谋的指示》(1948年7月18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第252-253页。

  (126)《毛泽东年谱()》下卷第435-436页。

  (127)《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78页。

  (128)《中共中央复关于对待民主人士的指示》(1949年1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苐18册,第512页

  (132)此次“调停风波”给毛泽东留下了极坏的印象。直到50年代毛泽东还曾对身边人提及此事。参见王方名:《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回忆毛主席一九五七年的一次亲切谈话》,《人民日报》1979年1月2日

  (133)郭廷以编著:《中华民国史事日志·()》第4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第825页

  (134)《米高扬致斯大林电:关于反对调停情报的泄露和保密问题》(1949年2月4日),沈志华主编:《俄羅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416-417页。

  (137)金东吉也认为有可能是毛泽东故意给美国放风,以诱导美国主动放弃参加调停参见[韩]金东吉:《关于斯大林是否劝阻中共渡江问题再分析》,《党的文献》2006年第4期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2011г.,с.131;牛军:《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嘚美苏国共关系》,《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

  (139)《苏联驻华使馆提交的报告:美国在华政策》(1948年12月27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編:中苏关系(9.2)》(壹)第323-324页。

  (140)朱佳木主编:《陈云年谱()》上卷第546页。

  (142)据曾参加会谈的中方翻译师哲回忆米高扬到西柏坡后曾经專门声明:只是带耳朵来的,没有权利发表意见而且,在整个会谈中他事实上也“没有插过话,也没有提出什么新的问题而只是静聽而已”。参见师哲口述李海文:《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最新增订本)》,九州出版社2015年,第274页

  (146)《斯大林致米高扬电:對毛泽东所提一些问题的答复》(1949年2月2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393-394页。

  (147)《米高扬致斯大林电:就军事形势等问题与中共代表的会谈》(1949年1月31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375页

  (148)《米高扬与毛泽东等人会谈纪偠:中共历史问题》(1949年2月3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 410-411页。

  (149)这一时期斯大林强化了对苏联远东的控淛。1949年1月28日斯大林主持联共(布)中央会议,作出组建联共(布)中央远东局的决议任命A.A库兹涅佐夫专门负责该局的领导工作。参见РГАСПИ,ф.17,оп.3,д.1074,л.14 О.В.Хлевнюк u m..Политбюро ЦК ВКП(б) и Совет Министров

  (150)《米高扬与毛泽东会谈纪要:新政府的组成和任务》(1949年2朤6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9.2)》(壹),第442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去恩和俄罗斯民族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