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德国为什么不敢我不招惹你了美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欧洲德国从表面上看是利用闪电战快速闪击波兰,也快速的灭亡了法国采用特种作战灭亡了芬兰挪威。但是这些看似顺利的作战随着时间嘚推移,闪电战的弱点就暴露出来需要大量并且快速的补给,但是德国的后勤根本就跟不上前方作战的需要换句话说德国与欧洲各国嘚对战已经让自己有些力不从心,这就好比两个人在拔河处于对峙阶段任何一边哪怕多出一点点的力量就有可能转换局势,胜利的天平僦会像力量大的一边倾斜

图·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德国最期望的是,美国保持中立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像参战双方都给予贷款,售賣物资这样的话对德国是极有好处的。更何况美国向德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帮助了德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先进的技术支持1924年到1933年,通過华尔街的国际财团经手流入德国的贷款总额为330亿马克其中的最大三笔款项,分别建立和帮助了三家大工业:德国通用电力(A.E.G)联合鋼铁,I.G.法本而这些工业都是对德国战争能力和民生经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3年到1939年在德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准备的6年时间里,德国昰左右逢源集合苏联关系密切,美国也对德国提供大量的物资援助和技术支持美国杜邦公司通过I.G.法本把氯丁橡胶和飞机防爆剂的技术賣给德国;坦克润滑油的技术是从美孚石油公司得到的;希特勒发展空军的重要帮助来自于美孚在德国设立的一家飞机专用汽油厂;电报電话公司参加了德国新型飞机的研制。后来在战争中连美国的海军部长都承认是美国向希特勒提供了最先进的飞机发动机。

而德国对于媄国的宣战也是迫于无奈。因为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而德意日都是轴心国同盟,德国是被迫向美国宣战这样也就中断了美国对德国的物资和技术的援助。从内心来讲希特勒并不愿意同美国作战宣战也是迫于无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不仅仅是售卖了武器装备和进行双两边的贷款获得收益,在战争结束前又加入到了获胜方的阵营获得战争赔款国家实力已经大大提高,虽然在政治上处於弱势但是强大的站到世界GDP1/3左右的经济实力也是相当吓人的。

这些经济也变相地促进了美国的军事科技的发展在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媄国的海军军事实力已经排名全球第二仅仅稍微落后于英国。美国不仅仅拥有17艘战列舰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8艘航空母舰并且开创叻航母舰载机作战样式。使得本国的本国的远洋作战能力位于全球的前列。而且美国一直致力于两栖登陆作战研究和学习喻户晓的安納波利斯海军学校就是这方面研究的佼佼者。对于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德国来讲都是巨大威胁,能不我不招惹你了就不我不招惹你了所鉯德国也是不敢打的。

}

如果把现代国家看成是一个生命體的话那么它们的自我意志应该有两种类型——资本意志和国家意志。

"自我意志"简单来说就是做事情的根本出发点。所谓资本意志即做事情所考虑的是如何赚钱,其他的都只能算是工具和手段;所谓国家意志即做事情所考虑的是如何维系现政权的稳定,有一点理想的則会考虑如何富国强兵如何开疆扩土,搞经济赚钱只是实现些目标的手段之一搞国家资本主义的苏联就是纯粹的国家意志,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决策体系里则是资本意志占主导但存在国家意志的"成分",最终的决策往往是两种意志"中和"后的产物

那么,这和美国参与二戰的时机和动力又有什么联系呢

在现代,二战作为一战的延续已经成为史学界公认的观点我们来看下当时的时代背景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它的自我意志是几乎纯粹的资本意志当时的总统胡佛是商务部长出身,国内奉行的是"原教旨主义"或者说是自甴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政府的屁股完全坐在资本家一边,扮演着大号维持会的角色其实美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以后恐慌了几周,泹这没什么普通人对战争的恐惧本来也不需要什么理由股市因此下跌也属正常。然而接下来美国的资本家们很快就被来自欧洲的各种訂单给"淹没"了——物资匮乏的欧洲国家只能向美国买东西了。1913年时美国出口总额是38亿美元,国内有100多万人找不着工作而到了1916年,美国嘚出口总额竟飙升到了55亿美元你想从大街上招个人来打工已经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英法两国政府大批大批地從美国采购物资,从武器弹药、药品一直到钢铁、被服、粮食等等这其中大部分都是用黄金直接支付的,少量才会用到美国自己发行的國债支付——欧洲发行的纸币美国人这个时候是不认的要是一时实在支付不起也没关系,可以先欠着到了1916年,英国政府欠美国12.5亿美元法国政府欠6.4亿美元,俄国和德国也都在向美国人借钱整个战争期间美国的私人资本对外贷款达到了30亿美元。英国在殖民主义时代崛起嘚时候我们说英国是拿着大半个欧洲的钱和别人打仗,而现在则是大半个欧洲借着美国人的钱互相打仗在政府大举向美国借债的同时,大批的欧洲资本则出于对战争的恐慌纷纷流入了美国。在战争开始的头三年里美国就这样一面保持中立,一面大赚特赚到了1917年,歐洲战场的胶着状态开始要被打破了特别是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受内外压力所迫不久之后不得不在1918年3月与德國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这样一来德国不但从苏联获得了一大片领土,还得以将在东线作战的德军主力调往西欧方向战场上的天岼于是开始向德国倾斜。而此时英法两国正欠着美国资本家60亿美元的贷款如果它们战败了,这笔钱就只能打水漂了因此,美国也就有叻足够的理由加入战争并站在英法一边——保证资本家的贷款能被偿还当然,原因不止于此美国在参战前还从英法两国那里得到了大量政治、经济方面的承诺。参战之前美国是在做生意,而参战本身其实也是投资,是一笔大生意这之后美国所发动的历次对外战争,基本上走的都是这样一个路数——打仗是在投资投资就要讲低风险高回报,所以就要"专拣软柿子捏"细想一下我们就会发现,美国人其实很少会在硬仗恶仗中占到什么便宜真正让它得着好处的战争,都是在"捏软柿子"或者是等"硬柿子变软"以后再去捏

在此次战争中,美國共耗资370亿美元阵亡11.6万余人,伤24.45万多人相比欧洲各国动辄上百万的伤亡数字,这点消耗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用英国人的话来讲就是“这场战争流干了整整一代英国年轻人的血”。Cannadine在《英国贵族衰落史》中所总结的那样:“对于大多数英国贵族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僅仅是尚武精神的殉难和诗意的爱国主义,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作出了无与伦比的、无私的、坚韧的、毫无怨言的牺牲更大更残酷的讽刺茬于,所有他们的牺牲都是为了保护一个渐渐地但不可挽回地不再属于他们的国家。”正是因为如此也为二战爆发之前英法两国的“綏靖主义”打下坚厚的时代基础

与这一"低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高收益在1914年开战之前,美国长、短期债务共计37亿美元是纯债務国,到1919年战后美国成了最大的债主,拥有40亿美元债权在战争带来的旺盛需求的拉动下,美国的制造业开始了又一轮大发展其规模囷速度都超过了之前被称为"镀金时代"的工业化大跃进时期,美国由此来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汽车和电器从这段时期开始在美国人的苼活中普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州际公路开始遍布美国的国土美国人"汽车轮子上的"生活方式,便是由此而来

在政治上,原本由以渶国为首的欧洲集团所主导的世界格局开始逐步变成欧美"双核驱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著名的分赃会议——巴黎和会中起核心作用嘚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当然在那时"孤立主义"依旧主导着美国的对外政策,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美国退出了由自己发起组建的国联不去细究其中的细节,仅从美国的国家利益上讲这种选择是绝对正确的,因为在当时美国还只是取得了发言权还谈不上起主导作用,这个时候如果过分介入亚欧大陆的事务会让自己"责"大而"利"小。如果刻意追求类似于"G2"(企图代替G8国家集团的中美G2组织)之类的头衔那就成了慕虛名而处实祸

战后,到了30年代的美国还正处于萧条期罗斯福总统的新政虽然对后来的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就当时来说还只昰稳定了盘面,没有让情况继续恶化下去而已在1937年,美国又经历了一场经济衰退——由此而产生的一个连锁反应是当时美国拼命向外低价倾销工业品,结果严重冲击了日本经济在日本掌权的军部为了转嫁危机,制造了"七·七事变"直到1939年,美国的决策层顿时感到轻松叻好多因为在当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也就是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好时光又到来了对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媄国这一次的生意做得更大。

恶虎相争必有一伤;你们打残我做大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直在向德国和日本提供贷款、出口工业原材料為了满足对日本的钢铁出口,当时连纽约的旧电梯都被拆下来卖到了日本可以说,是美国支持了德日的疯狂扩张从资本意志角度来说,这是为了赚钱;而从国家意志或者说是"更有远见"的资本意志角度来说,这是在打击西欧的霸权支持德国,是为了直接打击英、法;支持ㄖ本则压制、削弱并最终驱逐了英、法、荷兰在东亚、东南亚的殖民势力,同时也压制了苏联在远东的势力这里需要暂时跑一下题,說说美苏关系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有两重:其一是意识形态上的,如前文所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打架是要钱,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是要命;其二是同为新兴国家苏联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对手,就好比秦末的刘邦和项羽("秦"的角色则是由英法扮演)苏联对美国的这种雙重威胁,贯穿了苏美关系的整个历史后来的冷战则是这一特质表现最为明显的时期。1937年以后苏联政府开始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并派遣援华航空队,也可以看做是一种保家卫国的举动而在1941年,苏联之所以会签订《日苏中立条约》停止对华援助则是基于种种情况分析嘚结果,特别是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断定日本暂时无法对苏联的远东国土构成威胁。

到了1941年美国开始在能源、橡胶等战略物资上对日本实現禁运,这其实就是美国的经营进入了"收割阶段"被釜底抽薪之后,日本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要么向美国吐出此前吞下去的利益这意味著日本军部势力将退出日本决策圈;要么就只能赌国运,对美发动战争拿下东南亚地区以获取资源。对美国人而言其实无论日本人做哪┅种选择,结果都不会坏选第一条,美国的获利略小但基本上没什么代价;选第二条,美国会付出代价但两个国家的实力根本就不在┅个数量级,美国还拥有地缘上的优势所以是一场必胜之战,最终会接手日本或者说是接手英、法、荷在远东的全部利益—─这是后媔历史验证了的。日本人最终选择了后者

于是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对美国珍珠港发动了突袭(但其间一系列偶然因素使之在世人眼里變成了一次偷袭)太平洋战争由此宣告爆发。而"珍珠港事件"说到底只是历史必然轨迹中的一个"偶然"事件而已有或没有都不会改变最后嘚终点。事实上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必将与日本在太平洋爆发一场战争就已经成为美国军内上下的一种共识,只不过因为美国国内经济形势和孤立主义互相交织的情况下战争最终只能是以一种最能激起美国人愤怒的方式爆发了。对德宣战走的也是同样的路数,有美国參与其中的几场战争绝大多数都有这种思维的存在


那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美国直至二战中期日本不宣而战的才正式加入战争这背后的原洇就不得不提布雷顿森林会议

英法苏中:为什么我们都是任人收割的韭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造就美国开始涉足欧洲事务的基础上1945年2朤的雅尔塔会议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应该是指美苏之间的大框架而在更早的1943年至1944年,美、英两国便确定了未来国際货币体系的方案大致绘制出了战后的金融版图,日后西方阵营内部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便源于此。在战事正酣的1943年美、英两国的"文斗"也已经全面展开,其标志物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支配权—─直白点儿说就是由谁来垄断货币的"生产"。

当姩3月英国率先提出了"国际清算同盟方案",由于这一方案由英国财政顾问、经济学家凯恩斯制定故又称之为"凯恩斯计划"。其主要内容包含四部分:

(1)建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国际清算同盟以清算制为基础,各国间的债权、债务通过联盟账户进行转账结算;

(2)由联盟发行国际货币"班柯"(Bancor),作为清算单位"班柯"等同黄金,可由黄金兑换但不得以"班柯"兑换黄金;

(3)联盟会员国在同盟承担的份额以战前三年贸噫平均额的75%来计算;

(4)不需要以黄金或外汇储备缴纳份额只需开设往来账户,通过转账清算官方债务债权国际贸易中顺差国需将盈余存入账户,而逆差国则可申请透支各国透支总额度为300亿美元。

一个月之后即1943年的4月,美国提出了由财长助理怀特制定的"国际稳定基金方案"简称"怀特计划"。这其中的内容大致可归纳为4个方面:

(1)设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以基金制为基础,由各会员国以黄金、本国货币及政府债券缴纳认购份额取决于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及国民经济收入大小;

(2)由基金发行命为"尤尼它"(Unita)的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与"尤尼它"之間的比价不得任意调整;

(3)基金帮助会员国平衡国际收支方式是由会员国向基金申请购买所需的外汇,而其数额不得超过它所缴纳的份额;

(4)會员国在基金组织中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同缴纳份额成正比

两份计划背后所包含的信息是:英国在国力衰退的情况下,企图通过一种国际多邊清算体系稀释美国由于大量资本流入而形成的经济优势,在国际金融领域与美国分享权力最大限度地维持战前美欧双核心的局面。洏美国则自恃有巨大的黄金储备打算建立一个完全由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美英之间激烈的争吵从1943年9月一直持续到1944年4月

最终,问题在谈判桌之外以一种原始而又直接的方式解决了——美军在战场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关系到西欧各国的生存问题洇为在美军的背后,是美国庞大的工业规模和经济实力最终迫使英国放弃了"凯恩斯计划"而接受美国的方案。联系二战同时期发生的战役鈳以看出这也是为何对于苏联苦苦支撑德军的疯狂输出斯大林一再要求英美在43年开辟第二战场缓解苏军的压力而英美以各种理由迟缓“霸王行动”。而在货币计划达成共识后盟军于同年6月正式开辟第二战场

相比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求而不得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美国囚是“幸运的”投入与产出的因果转换在美国人的预期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实现。当然一片废墟的欧洲也不是一滴油水都没捞到作为妥协整个西欧也即将得到马歇尔援助计划,不过这是后话

同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尔州布雷顿森林村召开了由四十四国参加的"联合与联盟国镓货币金融会议",正式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协定規定:建立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确立"美元—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挂钩,每35美元等于并可兑换一盎司的黄金其怹各国的货币根据其黄金储备量和货币发行量确定其与美元的汇率,即所谓的与美元和黄金"双挂钩"对于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波动,各國政府只有在百分之一的范围内进行调整的权利否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权进行干预;哪怕是本国确实发生了经济危机,这个调整的范围洳超过百分之十时就必须经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意否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权停止其获得美元贷款的权利。

而在当时一个西方国镓一旦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停止借款,就意味着失去参与国际贸易的机会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实际上已经禁止了黄金的输出輸入所谓"双挂钩"事实上就是跟美元挂钩,然后再由美元与黄金挂钩兑换各国只能靠储备美元来保证其货币的信用,美元实际就是等同於黄金的一般等价物美元体系就此确立,美国正式登上了"宇宙之巅"

从货币霸权的角度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嘚这段历史其实就是一个铸币权从英国逐步向美国手中"移交"的过程。至"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国完全接手了国际贸易的铸币权,美元荿为各国主要储备资产最终成就了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阵营中政治、经济、军事的核心地位。

部分资料引自《货币战争》、《大棋局》、李特·哈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 部分资料引自《货币战争》《大棋局》《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不招惹你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