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岗位介绍 一句话表述具体表述了凯巴伯森林闹起了饥荒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 小树 嫩枝 树皮 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俄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1. 文中哪句话具体写出森林成了“鹿的王国”?用“~~”画出来。
2. 给文中的第四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3. 找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
4.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更大的灾难”是指 ____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三、完成练习。1. 画第二句话。2. 、
蔓延4. 疾病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日 ... 4)师:外国人喜欢钓鱼,但却是在晚上,这叫浪漫,要把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汤姆和爸爸泛舟湖上的那种浪漫的情调读出来。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三语下第六单元集体备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三语下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18课狼和鹿。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相妖魔的_百度知道
18课狼和鹿。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相妖魔的
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人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绿色在消退,,鹿就死去了六万只,总共被杀掉6千多只。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  凯巴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狼一个跟着一个。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一百多年以前、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灌木、小树。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紧接着,到森林中捕杀狼,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枯黄在蔓延,,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狼和鹿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四&五&六&七&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阅读课文《赶海》、《荷花》、《古诗两首》、《习作4》、《练习4》。《赶海》记叙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荷花》是一篇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景《古诗两首》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习作4》先给了范例,帮助学生阅读思考写人物对话的方法,又提供了可选作习作内容的三幅图画,还强调了写作要求——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练习4》这次练习共安排了8道题目,包括按笔顺写字、写出相同偏旁的字、读一读、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修改病句、熟记成语、口语交际、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自然段;学会本单元各课课后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与所学的课文联系起来;学会如何有礼貌的约请他人。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单元课后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理解课文的意思,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如何有礼貌的约请他人。
教学时间:
《赶海》…………………………………………………2课时
《荷花》…………………………………………………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习作4》……………………………………………… 2课时
《练习4》……………………………………………… 3课时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中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想像,练习说写。
教学构想:
让学生交流自己赶海的经历,说说自己的收获,回顾自己的体验过程,结合课文说说,再朗读课文,与文中的情景发生共鸣,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设疑解题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课件相应显示大海的动画画面。
这首歌听过吗?这里面唱的就是大海,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呢?[出示:(&&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2、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
(3)标好自然段序号。
&&&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一支歌&& 暑假 舅舅  东逃西窜 夹住 痒痒的
一捏 俘虏 &&
螃蟹& 努努嘴儿 
嘿& 哩 束手就擒&&
哎哟&& 大螯  长须
(2)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特别难写,能想个办法记住它吗?
(3)哪些词的意思你理解了,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
4、同学们已经读准了生字,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 5、交流。
6、把你最喜欢的段落练着读一读,待会儿老师帮你们配上音乐。一边读,一边还要想想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配乐朗读,再说说每小节的大意。)
7、配乐齐读。
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临摹字帖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以读为主,入情入境,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学生学习过程:
&&& 一、复习。
1、“赶海”是什么意思?
2、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去赶海?
3、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第2至5自然段。)
二、讲读第2至5自然段
1、讲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个意思?
①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
指导朗读。这句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注意了吗?我为什么“闹”?会怎样“闹”?同学们想想看,“我”闹的时候会说些什么话、会做些什么动作呢?看谁闹得好,说话说得好,动作演得好,“我”就带谁去赶海!&&
②到了海边,“我”看到海水“哗哗”往下退,浪花不时回过头来。
)看到这样的情景,耳听着浪涛拍岸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作者看到这样的大海
心情变得怎样的?指名读。
③我兴奋极了,追赶浪花。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极了”。
板书:追赶浪花。
2、讲读第3自然段。
过渡:“我”和舅舅一起来到海边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我也立刻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1)自由读,思考以上问题。
(2)结合交流,指导朗读。
①“我”抓海星。(板书:抓海星)
②“我”捉大虾。(板书:捉虾)
我”又是怎么捉大虾的?读一读,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指名读。
老师要奖励你们亲眼看看这只大虾。这只大虾怎么样?怪不得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
③小伙伴捉螃蟹。
过渡:“我”抓到了螃蟹,捉住了大虾,心里美滋滋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也像“我”一样觉得有趣吗?
同学们,“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板书:趣)“我”摸到了小海星;小伙伴虽被螃蟹夹住了手,但还是很开心;“我”还亲手俘虏了一只大虾呢!
3、讲读第4、5自然段。
(1)细读第4自然段,展开想象:第四自然段没写什么有趣的事,好像跟题目没什么关系,你们说呢?
过渡: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太阳偏西了,我们不得不回家了。瞧,每个人的背篓里都沉甸甸的,用什么词来形容?(板书:满载而归)
(2)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着沉甸甸的背篓,“我”的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迎着腥咸的海风(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三、讲读第1自然段
这首歌多美啊!现在,每当我听到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时赶海的那件往事。
结束语: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大海的留恋、热爱之情。)
作业设计:
1、在同学们的生活中,肯定也有许多有趣的事,请你们回忆一下,下节课我们交流。
2、完成本课的同步和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
趣 & 抓蟹捉虾
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构想:
教师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荷花的美妙无比。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课
1、板书课题后问: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2、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 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
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
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
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 1、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
&&& 提示:
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
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四、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胀、裂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两个字笔画较多,注意观察。
胀: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裂:上下结构,上下均等。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板书设计:
花香——美丽——千姿百态——我爱
教学目标:
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字词。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说说“我”为什么一进公园就往荷花池边跑去?
4、荷叶是什么样子? 白荷花又是什么样子?(指生读相关段)
二、精读课文,体会理解。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
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2、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
(2)进行点拨:“我”变荷花的情景;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
风过后……& 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集体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挤、蓬 、骨、副、翩、蹈、昨、梦”
2、分析生字结构,记忆字形,组词扩词。
3、重点指导:
蓬: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逢”。
蹈:左右结构,右上“爪子头”。
4、学生描红,再练习书写,注意书写姿势。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板书设计:
骨& 副& 翩&
蹈& 昨& 梦
课后反思:
13&&& 古诗两首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意。
教学构想:
诵读诗句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意,引发朗读兴趣,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重点字词义,体会情感,达到背诵。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唐代的两位著名诗人的名字吗?(李白和杜甫)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就是李白和杜甫写的,你想知道他们在什么情况下做的诗吗?请看图画。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瀑(P&)。
 &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我们学过“庐山的云”谁能说说庐山的云是怎样的?(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 (1)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2)生:产生。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3)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
川:水道、河流。
&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1)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 (2)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  (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4)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5)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用一用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学目标:绝句
学生学习过程:
&&&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1)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 (3)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1)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2)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3)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4)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5)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1)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2)反复练读。
&  (3)练习背诵。
五、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用一用。
板书设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乌鸦反哺》,体会有关对话的写法。凭借教材中的三幅图画进行看图作文。材先给了范例,帮助学生阅读思考写人物对话的方法,又提供了可选作习作内容的三幅图画,还强调了写作要求——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些要求具有很大弹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一幅,也可以另选内容写一段对话。
教学目标:
 & 写清一件事;写好提示语;注意分段描述;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难点:
 & 在写对话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好提示语,并能分段描述。
教学构想:
让学生搜索头脑中的信息,回想生活中哪里有对话,可以通过再现一些生活场景,最后定格在课文给的几幅画,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幅,发挥想象,将画面内容表演出来,教师选择其中一幅,帮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丰富想象。有意识指导学生注意表演中燕子和小鱼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出习作要求:
教学准备:资料 好词佳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
读例文,观察图画内容,起草、修改、交流。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习作:
  1、出示一幅著名运动员刘翔运动会的冠军后十分激动的照片,同时出示三种写人物语言的方式:
  (1)刘翔()喊道:“!”
  (2)“!”刘翔()喊道。
  (3)“!”刘翔()喊道,“!”
  看看刘翔在干什么?想一想他会说什么?
  2、引导学生注意三种不同说话方式中,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3、引出本次习作内容,板书:学写对话。
  二、写作指导
  1、谈话,这样的对话我们见过很多,哪里还有对话?
2、引出例文:有一个叫陆孝娟的小朋友和妈妈在树林里散步,碰到一件有趣的事,她把自己和妈妈的对话写了下来——请学生读例文。
  3、交流:陆孝娟和妈妈聊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交流)
  指导并板书:首先要写清一件事
  4、出示两篇范本:一篇为结构单一的原文,一篇是课文例文,让学生比较两篇内容完全一样的习作在写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学生在读例文,交流谈论
  教师板书:分段描述
  写好提示语
  5、出示课本提供的一幅画:燕子和小鱼的对话
  交流;这个地方你想去吗?
听一听,能听到什么?
  闻一闻,能闻到什么?
  想一想:小鱼和燕子会说些什么?
6、学生小组合作,把这幅图画表演出来(尤其注意演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师生合作表演交流点评(强调动作、语言、神态)
  三、逐层指导,深入写作
  1、补充对话
  将燕子妈妈和小燕子来到这里的一段不完整的对话出示,让学生学着补充,合理想象他们之间会说的话,并使用恰当的提示语。
  2、接着提供的开头往下,写小鱼和小燕子之间的对话。写之前,再次强调习作要求(即板书)
作业设计:完成本篇习作
板书设计:
首先要写清一件事
写好提示语
教学目标:
通过点评让学生明白写了提示语能使文章读起来更生动感人,标点符号一定要使用正确才能表情达意。训练学生点评文章的能力,提高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学生学习过程:
一、讲评本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内容、想象等方面来谈
2、从对话的描写,提示语等方面来说
3、写完后能认真修改的同学少,因而错别字、病句现象仍然较为普遍。
二、阅读优秀作文。
1、指名朗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学生点评。
(1)朗读自己的文章,学生边听边想:你觉得他的文章好在哪儿?什么地方还不够?
(2)指名评议。
(3)写得好的句子有:
“有一片茂密的森林,那里四面环水、绿草丛生,有瓦蓝瓦蓝的天空,有清亮清亮的小河……。”把这里的环境描写得非常美。
&&“小燕子难过地说:“……””。
“小鱼恳切地说:“……”人物说话的神态描写逼真。
(4)不足之处让学生自己评一评。
(5)再请学生读读自己的习作。指名评议。
2、指名读读自己写得好的句子。
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三、自己修改、订正。
1、再自己读读自己的文章,订正错别字。
2、读老师的评语,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修改意图。
3、同桌互相交换习作欣赏。
作业设计:
把自己的作品拿回家给家长看听取家长意见,再修改。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教材简析: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突出了字词句学习的综合性以及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教学目标:
学会查词典,根据语言环境选择适当的解释。照样子,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背熟八条成语及一首古诗。口语交际——练习“约请”。学写毛笔字笔画“竖弯”和“竖弯钩”。
教学重点:
学会查词典,根据语言环境选择适当的解释。照样子,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背熟八条成语及一首古诗。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练习“约请”。
教学构想: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每道题的方法,通过自学、交流、老师指导,完成每道题的要求,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学用字词、写好钢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指名读题后,师生简议训练要求。
 &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师生的对话,想想对话中讲了哪几个意思。
(2)全班讨论交流:什么情况下查词典?怎样查词典?(在词典中先查到词语的第一个字,再在下面排列的一串词语中找到要查的词语。)词语中有多种意思时怎么办?
(3)学生尝试在词典中查“神秘”。(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老师巡视,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分别指名说说“神秘”在词典里的解释和在文中句子里是哪种意思,并说说自己是怎样选择的。
&&& 3、练习
(1)学生练习查词典理解“流线型”、“大腹便便”和“绅士”三个词语。
(2)交流查词典的结果。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师生谈话,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清“章、罩、举”三个字。
&  (2)引导学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和写字要求。
 & (3)指导书写“章”。出示“章”,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  (4)讨论:这个字关键要摆好哪几笔的位置?教师在示范中强调关键笔画。
 & (5)学生练习描写一个“章”字。
(6)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罩”和“举”。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教室里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静心习字。
&&& 3、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作业设计:
 & 1、用学到的查词典的方法,预习即将学习的新课文。
2、练习写几个上下结构的字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读读背背、学写毛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审题。指名读题后,师生简议学习要求。
 & (2)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同桌相互读成语。
(3)指名朗读,注意纠正读音。全班齐读。  
(4)理解成语的意思:你了解哪个成语的意思?(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成语适当讲解)
 & (5)练习背诵。学生再自由读成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再与同桌练习背诵。
 & (6)反馈。(采用集体和个别背诵相结合的方式)
2、背诵古诗。
(1)审题:指名读题,让学生说说本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解题并简介作者。
(3)指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4)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得正确,读流利。
(5)老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6)学生再读诗句,说说自己已经读懂哪些词句。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独怜”“深树”“野渡”三个词语。
(7)指导朗读,注意诗句的停顿和重音。
(8)指名试读,练习背诵。
(9)检查朗读与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指名读题后,师生简议学习要求。
&&& 2、指导
(1)出示“四”和“包”,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中的“竖弯”和“竖弯钩”两个笔画的运笔方法。
 & (2)教师示范书写,边示范边讲解要领。
 & (3)学生照样子写。
&&& 3、练习
  让学生先练习写笔画,再临写“四”和“包”。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写字时要求教室里保持安静,保持正确的姿势。
 & 4、反馈:欣赏评价作业。
作业设计:
1、练习写毛笔字。
2、背诵成语。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 口语交际。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 1、审题
(1)指名朗读要求,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 (2)师生讨论,明确训练要求。
&&& 2、指导
 & (1)解题:什么叫“约请”? 
(2)约请的原因是什么?
&  (3)你准备怎样约请?(说说约请要注意什么)
 & (4)要注意礼貌用语。
&  (5)要说清楚约请的原因。
 & (6)要确定约请的时间和地点。
&&& 3、练习。
 & (1)同桌分角色演练。
(2)选一对同桌到讲台前表演,大家评议。(评议的重点:内容表达是否正确、完整,礼貌用语是否恰当,态度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等)
二、总结:通过这次口语交际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练习写“约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阅读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习作5》、《练习5》。《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他难看热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水上飞机》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向小读者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跟踪台风的飞卫星》;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监视台风的动向,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失做出了贡献,从而形象地向小读者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习作5》要求学生在充分阅读教材所提供的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选取需要的材料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练习5》这次练习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写好毛笔字。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重点。
教学目标:
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其中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用处很大;能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单元课后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理解课文的意思,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能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
教学时间: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2课时
《水上飞机》……………………………………………2课时
《跟踪台风的卫星》……………………………………2课时
《习作5》……………………………………………… 2课时
《练习5》……………………………………………… 3课时
&&&&&&&&&&&&&&&&&&&&&&&&
&&&&&&&&&&&&&&&&&&&&&&共11课时
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他难看热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构想:
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学生字词,集体纠正不正确的读音,交流理解字词义;导课时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探讨课文内容,理解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认读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写部分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同学们,你们认识骆驼吗?生能说说它是什么样的?他生活在哪里?他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
2、看到题目,你想提出哪些问题?请读课文,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1)出示词语:  
疙瘩& 自豪& 骆驼&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开火车读词语,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疙瘩”,并口头造句
(3)联系课文和日常积累,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3、4自然段)   
4、说一说“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在课文中的意思。学生说出意思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是怎么学会的。学生说不出来要引导他们反复读课文、看课文插图来加以理解。
四、精读感悟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写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3)指名读,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读体会小骆驼照镜子时候的心情,读准小红马批评小骆驼难看时的语气,并通过读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分组齐读这一部分课文。
4、讨论理解
(1)小红马说小骆驼什么难看?把小红马说的话画出来,多读遍。
(2)听了小红马的话,小骆驼有什么想法?(委屈)
(3)说说“委屈”的意思,并说说同义词(难受)
(4)妈妈是怎样说的?(指生读妈妈说的话)
(5)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呢?下节课再讨论。
五、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委、屈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委:上下结构,上“禾”下“女”。
屈:半包围,尸字要抱住“出”。
4、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板书设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委屈:脚掌——又大又厚
眼睛——双层眼毛
后背——肉疙瘩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的写法以及巩固练习,背诵理解课文 。
学生学习过程:
&&&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4、指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细读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自由读三、四自然段
2、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
3、讨论交流
(1)课文中用了那个词描述沙漠?(茫茫无边)这个词说明什么?(沙漠无边无际)
(2)面对无边的沙漠,妈妈说什么?(指生妈妈说的话)听了妈妈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小骆驼的又大有厚的大脚掌发挥了作用,即脚陷不到沙子里)
(3)理解“多亏”、“如果”的用法,口头造句。
(4)此时小骆驼明白了什么?(脚掌的用途)
(5)在沙漠里继续行走,小骆驼又担心什么?(饿了怎么办?)(指生读妈妈说的话)
(6)你知道小骆驼的背上的肉疙瘩是什么了吗?(驼峰)有什么作用?(储藏营养)
(7)一阵大风刮过,妈妈为什么让小骆驼俯下身闭上鼻孔和眼睛?(怕刮进沙子)
(8)你能告诉小骆驼是什么保护了他的眼睛?(双层睫毛)
(9)好,我们来听听小骆驼的一会吧。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
(3)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引导评判学生是否带了自豪的感情读这一部分。
(5)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说话训练:同学们,小骆驼以后再听到小红马说它难看会怎么说呢?(讨论交流)
三、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课文,你知道了骆驼的哪些特点?他们的这些特点有什么作用?
四、讨论交流: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会怎么说怎做?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镜、趟、 亏、陷、够、铺、闭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3、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
陷:左右结构,又半部分上是角字头下按笔画写。
够:左右两部分不要颠倒。
4、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5、抄写词句。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抄写好词佳句,用一用。
板书设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脚掌——又大又厚——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
眼睛——双层眼毛——风沙过去了,没进一点沙子
驼峰——贮存着养料——足够路上用
课后反思:
15&&& 水上飞机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向小读者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文章为科普小品,叙述灵活,语言生动,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艰涩的术语,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是加强语言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构想:
结合板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到的飞机的形状和功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结合问题学习课文,在朗读理解中理解字词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认读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写部分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以题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看了文章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飞机是在哪里飞行的?水上飞机有什么特殊的用途?)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初步知道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水上飞机有哪些用途?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去拼音,读生字。
(3)课文中的词语有哪些已经懂了,有哪些还没有懂的?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讨论问题。
(1)水上飞机是什么样子?(读课文句子)
(2)水上飞机有什么作用?(读课文句子)
五、精读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有没有描写水上飞机样子的句子,找一找,读一读
(2)指名读,出示“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
(3)“两个大翅膀”这形状与普通的船根本不同,你们有没想到相关的一些词语啊?(与众不同,截然不同……)
(4)文中也用了一个问(奇怪),相机指导朗读第一句话(突出“奇怪”)
(5)小海鸥看到这条奇怪的船,你觉得它心里会感到怎样(好奇),它为什么会“好奇”呢(突出“啥样,长翅膀”等)相机指导朗读。
(6)去问个究竟,这里的“究竟”你懂吗?能不能换个词语,意思不变(清楚、明白)
(7)刚上课时我们用的“究竟”表示“追问”的语气,而这里是“清楚、明白”的意思,看来,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同的。
2、指导朗读第1段。
六、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迅、速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迅:半包围结构,与“讯”对比着写,与“询”区分。
速:半包围,“束”最后一笔捺变点。
4、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板书设计:
海上战斗机&&&&&&
海上运输机 &&&&
海上灭火机 &&&&
海上救援机&&&&&&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的写法以及巩固练习,背诵理解课文 。
学生学习过程:
&&&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4、指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细读理解课文
1、过渡: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它是怎么问,那条奇怪的船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二至六自然段。
2、学习二至六自然段
(1)读完了吗?现在你有没有知道那条奇怪的船到底是什么?(水上飞机)
(2)我们再来读读它俩的对话(逐句指导朗读)
“喂,船大哥,你好哇!(注:在波浪翻滚的大海上说话,应当怎样:声音响亮
(3)平时,你有没有站在远处喊过人呢?&喊喊看——喂&
“船大哥,你好吗?”小海鸥真是非常懂礼貌。你再读读!)
“你好!我不是船,我是水上飞机。”(注:这一句话是谁说的?)(人与人之间的文明礼貌是相对的,水上飞机也挺懂礼貌,它很友善地对小海鸥的话作纠正,多么自豪。引导加上动作)“飞机?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注:这一句话连续出现了两个问号,应该怎样读呢?结合提示语“吃了一惊”进行指导,引导加上表情)“不,我是降落在这里的。我是海上救护机,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注:“我”是谁,它的名称、作用。附板书: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
(4)指名读,这句话该怎么读?结合提示语“笑了”进行指导,引导加上表情。
(5)引导:咦,船只在海上遇难了,为什么不用船去救,而让水上飞机前往救援呢?
(6)读一读,谁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答案(突出“迅速”)
3、练习对话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鸥、货、 喂、护、援、佩、森、谈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3、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
佩:左右结构,右半部分按笔画写。
援: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笔画。
4、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5、抄写词句。
作业设计:
1、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2、请展示你的聪明才智,以作文、绘画、小制作等形式设计具有新作用的水上飞机。
3、在班上举办一次水上飞机设计成果展示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跟踪台风的卫星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监视台风的动向,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失做出了贡献,从而形象地向小读者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
教学目的: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学会用“谈笑风生”造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字词义,初步学习应用部分词语写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构想:
齐读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理解“跟踪”的词义,了解课文中谁跟踪谁,为什么要跟踪等问题,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台风吗?你知道台风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吗?(让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台风到底有多大危害,人类是否有办法预防它。板书:跟踪台风的卫星,齐读课题。理解“跟踪”在本课中谁跟踪谁呢?请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初步知道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疯狂&&& 怒吼声
(2)指名认读。
(3)去拼音,读生字。
(4)课文中的词语有哪些已经懂了,有哪些还没有懂的?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讨论问题。
(1)台风有多厉害?(读课文句子)
(2)气象文星为什么要跟踪台风?(读课文句子)
(3)气象卫星有办法制服台风吗?
二、细读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台风是一种极其猛烈的风暴。
(3)台风与气象卫星之间的距离远。
(4)台风狂妄自大,气势汹汹。
(5)卫星紧紧地跟踪台风。
2、朗读第二自然段,感知卫星的作用。
(1)我们知道“小星星”原来是第三代气象卫星。
(2)气象卫星的本领就是“时刻跟踪”台风。
(3)气象卫星不怕台风。
3、指导朗读:
(1)读出台风恼怒和威胁的语气(读出台风“大声地嚷”,“ 竟敢盯住我”等词句的语气) 
(2)读出小星星自信和坚定的语气。
“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抓住“时刻”,举例子:卫星都会在什么时候跟着台风)
4、读了这两段,你眼中的台风和“小星星”分别是怎样的?(台风霸道、小星星只是笑笑)
5、台风和小行星之间将如何较量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五、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盯、泄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盯:左右结构,目字旁。(盯是看的意思,看要用目)
泄:左右结构,与“泻”区分字义。
4、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板书设计:
跟踪台风的卫星
台风——霸道
小行星——只是笑笑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的写法以及巩固练习,背诵理解课文 。
学生学习过程:
&&&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4、指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学习第三——七自然段
1、四人小组自学。
2、找出有关词语,说明台风的“大”,卫星的“小”;台风的“怒”,卫星的“笑”。
3、讨论交流。
(1)台风太目中无人,竟然称卫星是“小东西”。
(2)台风无知,他不知道“气象卫星站设在离地面三百公里的高空”。
(3)卫星将台风盯得紧紧的。
(4)台风很可恶。
(5)台风虽凶猛可怕,但人们能及早做好预防的准备工作。
(6)卫星为什么会如此自豪?从哪些词语可看出卫星的自豪?
4、指导朗读。
(1)读出台风的狂暴和气势汹汹。读出气象卫星的自信和坚定。
(2)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三、学习第八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抓住有关词语说说你的收获。
四、巩固练习:
1、齐读课文,说说气象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2、指导“谈笑风生”的造句。&&&&&&&&&&&&&&&&&&&&&&&&&&&&&&&
(1)说说“谈笑风生”的意思,谈话很有兴致,并很活跃有趣。课文中写台风来临时,由于人们作了充分的准备,足以抵挡台风的侵袭,所以人们并不惊慌失措,仍然正常生活,并谈笑自若。
(2)学生练习用“谈笑风生”口头造句。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哈、监、 怒、厉、吼、设、疯、牢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3、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
厉:左右结构,与“历”对比着写。
吼:左右结构,注意中间“子”的写法。
4、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作业设计:
1、用“谈笑风生”造句。
2、查资料,了解一些有关卫星的知识。
板书设计:&&&&&&&&&&&&&&&&&&&
跟踪台风的卫星
厉& 吼& 设&
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练习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写好毛笔字、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本次练习重点。
教学目标:
仔细看图上的内容,想一想像什么,用打比方的句式写下来;熟背八条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照样子,练写钢笔字,在实践中体会“点”在字的不同部位的写法;讨论“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广告”,并试着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
教学重、难点:
练习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句子,会设计自己喜欢的广告语。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用字词、写好钢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  1、审题。
(1)学生各自尝试读懂题目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教师讲清题目要求。
&  2、指导。
(1)在学生明白题目内容的基础上,各自仔细看图,想想与它们相似的事物,并画下来。
(2)同桌相互讨论,用打比方的句子,把上面的图意说一说。
(3)全班讨论、交流,老师指点、评议。
&  3、练习。
(1)指名讲述。
(2)大家评论,对打比方准确、生动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对讲述差的同学给予纠正与帮助。
(3)讲述之后,让学生动笔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满意的答案。
&  4、反馈。
&&(1)老师巡视,对个别学生给予及时指导。
(2)发现写得好的,用展示的方式让大家观摩学习。
(3)找出学过的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读一读,进一步体会打比方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的好处。
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
&  1、审题。
师生谈话,弄清要求。
 &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要写的这三个字,并了解三个字的结构。
(2)引导观察字形,发现它们都有共同的笔画“点”
(3)指导书写“料”。
出示“料”,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点”的写法。
 & 教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几个点要写得紧凑、匀称。
学生练习描写一个“料”字。
(4)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疼”和“蒸”字。仿写时要看清范字,再动笔写。
 & 3、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
 & 4、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矫正。
作业设计:
1、积累打比方的句子。
2、练习写钢笔字。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读读背背、学写毛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 1、审题:教师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要求。
 &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大体说出意思即可,有困难的老师讲解)
 & 3、练习。
(1)学生自由朗读。
(2)同座练习背诵。
 &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
 & 1、审题:带领学生明确本次毛笔字练习的要求。
 &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要写的两个字,并指出这两个字中的主要笔画:横折钩、横折提。
(2)指导写“为”。
(3)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中,“横折钩”的“横”写得较长,且略往右上方倾斜。为使整个字显得紧凑,顿笔后下折,要往内收,钩不宜太长。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教师的运笔方法。
(5)学生练写“为”。
(6)指导写“计”。
作业设计:
背诵8条成语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说说广告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说说广告
 &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说说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条广告,为什么。    &&&&&&&&&&&&&&&&
(4)试着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
 & 2、指导。
(1)同学们,当今社会,广告铺天盖地,随处可见,有不少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能不能来谈一谈,给你们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哪些?
(2)老师这里,也有几则广告,你们想不想看看?
(3)播放学生熟悉的几则广告短片。
(4)你们看,这些广告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啊?
(5)是啊,广告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介绍自己的商品,让自己的商品深入人心,所以它的语言必须琅琅上口,便于记忆,情节要能吸引人。
(6)在我们所见过的广告中,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广告是哪个?这什么呢?同学们能不能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 3、讨论。
(1)分组讨论“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条广告,为什么”。
(2)每人在小组里说说。
(3)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 4、练习。
(1)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2)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表扬、鼓励,对说得差的同学给予纠正与指导。
&&& 5、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2)鼓励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试着设计广告。
课后反思: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阅读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狼和鹿》、《放飞蜻蜓》、《习作6》、《练习6》。《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讲述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狼和鹿》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个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想的后果;《放飞蜻蜓》本文讲述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倾听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习作6》根据例文保护蜻蜓对一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练习6》这次练习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写好毛笔字。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重点。
教学目标:
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其中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与所学的课文联系起来;理解课文,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保护自然。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单元课后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理解课文的意思,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课文,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保护自然。
教学时间: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2课时
《狼和鹿》………………………………………………2课时
《放飞蜻蜓》……………………………………………2课时
《习作6》……………………………………………… 2课时
《练习6》……………………………………………… 3课时
&&&&&&&&&&&&&&&&&&&&&&&&&&&&&&&&&&&&&&&&&&&&&&
17&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教学构想: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并引导学生抓住“必须”一词和感叹号体会其中不容置疑的语气,练习读好这句话。并围绕课题提问: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必须把“
这条鱼”放掉?结果是怎样的?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 认读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审题质疑
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2、谁让谁放鱼呢?从“必须”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口气坚定)
3、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 (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结果怎么样?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1)出示词语:  
必须&& 规定
拖出& 未来&& 铭刻
(2)开火车读词语,纠正读音,用“允许”口头造句。
(3)联系课文和日常积累,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自学
 &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体会理解。
1、学习1-4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这节主要写出了钓鱼的什么?(时间、环境)
(3)导读:夜幕初垂,月明星稀,泛舟于明镜似的湖上,垂钓于幽静的大自然中,多么舒心,多么浪漫!指导个别读,齐读。
(4)在这温馨的夜晚,汤姆钓到一条怎样的鱼?
(5)自由读3-4,思考:从哪看出是“大家伙”?(交流时引导学生与“小”对比),画出相关词语:“弯成弧形、浮子一沉、拖出水面、甩起鱼竿”
(6)此时,汤姆的心情?(板书:惊喜)指导朗读好相关语句
(7)爸爸是怎样的表现的?板书:赞赏(启发想象:爸爸会想些什么?)
(8)从哪里可看出汤姆钓鱼熟练?指读第2节(这里反映汤姆已是个钓鱼老手的主要是什么词?)圈划动词并板书:套、甩起、抛向、划破、沉入泛起
(9)理解“涟漪”:水中的小波纹,指出:心里有了感情也可以说成是“心中泛起涟漪”
2、汤姆钓了这么一条大鱼,能留下吗?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故事的结果 。
五、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钓、钩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钓:左右结构,左“金字旁”右“勺”。
钩:左右结构,左“金字旁”右“勾”。
4、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板书设计: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惊喜→不情愿
爸爸:赞赏→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生字 。
学生学习过程:
&&&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4、指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5、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鲈鱼,谁能说说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汤姆是怎样表现的?(惊喜),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赞赏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指生读第2自然段。
6、钓了这么一条大鲈鱼,汤姆惊喜、爸爸赞赏,可是爸爸又是怎样说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体会
&&& 1、学习第5—12
自然段      
(1)指生分角色读5——8自然段,通过对话说明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汤姆是怎样表现的?(不情愿)
(3)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不能)为什么?(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 还差两个小时)
(4)当时周围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指生读9自然段。
(5)既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知道这个时间钓鲈鱼,能不能通融一下呢?请听爸爸是怎样说的,指生读第10自然段。
(6)爸爸用什么样的口气说的?(斩钉截铁)从爸爸的口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没有上商量的余地)
(7)听了爸爸的话,汤姆是怎样做的?(放了大鲈鱼)
(8)指生读11、12自然段,说说汤姆放掉鲈鱼后的心情(不情愿、很遗憾)
(9)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0)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再读课文5-12自然段,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2、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指名朗读最后一句话
(2)“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3)“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4)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是个怎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垂、汤、 竿、拖、未、允、规、豪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3、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
垂:独体字,按笔画写,最后一笔横要写的短些。
毫:上下结构,上下要紧凑。
4、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5、抄写词句。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抄写好词佳句,用一用。
板书设计: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垂、汤、竿、拖、未、允、规、豪
课后反思:
18&&& 狼和鹿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个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想的后果。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自然中各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构想:
结合课题,让学生分别说说对狼和鹿的了解,并分别说说他们的特点。在此基础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人类大量捕杀狼所带来的危害。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梗概。
1、板书课题“狼和鹿”,问:当你们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
2、读了文章之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一边读边想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狼鹿共处,鹿常受到狼的威胁。
(2)当地居民捕杀狼,25年中,共杀掉鹿的天敌6000多只。
(3)灾难降临森林闹起饥荒,鹿的总数由10万只减少到8000只。
(4)人们总结了教训:不该大量捕杀狼。
2、学习生字新词。
(1)用“-------”标出要求学会的生字词,用“——”标出要求会人的生字词。
(2)认读所有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自学理解词语。
三、精读训练
1、各自轻声读课文第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副画来描绘。想一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
第一幅:树:挨挨挤挤&& 森林
(1)小鸟:&
(2)鹿:&&&
下毒手&&& 暗算
第二幅:& 狩猎队:不止一人举枪
(1)枪口:& 轻烟袅袅
(2)狼:&&&
(3)25年杀掉6000多只
&&& 第三幅:
(1)鹿:& 活着的、死去的
(2)树:& 枯黄
(3)很快超过了10万只
(4)到1992年,只剩下8000只病鹿
&&&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结果,森林边成了什么样子?
3、流利地朗读1—3自然段。
四、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凯、几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凯:左右结构,左“己”右第三笔变提。
饥: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4、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板书设计:
对鹿下毒手——暗算&&&&&
嬉戏活泼——美丽&&&
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25年被杀:掉6000多只&&&
繁殖:超过10万只&& 闹起了饥荒
死去6万只&&&&
只剩8000只病鹿&&&&&&&&&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生字 。
学生学习过程:
&&&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4、指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品读体会
1、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同时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 2、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鹿怎么会成了“大坏蛋”的呢?
3、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人们本想特意保护鹿,大量捕杀凶狼,结果鹿群大量繁殖,森林闹饥荒,疾病流行,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说明必须保持生态平衡)
四、练习朗读
1、各自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抑扬顿挫、轻重快慢。
2、指名当众有感情地读,读后评议。
五、指导复述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着重了解文章层次。
2、讨论各部分的要点。
3、恰当摘引文中的语句,利于复述。
4、复述训练。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葱、捕、 杀、其、退、惨、染、旦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3、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
&&葱:上下结构,注意中间“匆”的写法。
染:上下结构,上“九”不要加一点。
4、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5、抄写词句。
作业设计: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同时也是毁灭自己的“祸首”。
2、想想人们该怎么恢复凯巴伯森林的本来面貌呢?
板书设计:
其& 退 &惨&
&&&&&&&&&&&&&&&&
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倾听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难点:
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构想:
在让学生交流对蜻蜓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揭示课题,读好“蜻蜓”这两个字的字音,引导学生想一想,,看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板书:蜻蜓,学习“蜻蜓”
(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  (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  (4)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  (5)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  (6)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  3、检查认读字词
(1)出示词语:  
抚摸&& 舌头
结构&& 入神&
七嘴八舌&&&
(2)开火车读词语,纠正读音。
(3)联系课文和日常积累,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5、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6、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体会理解。
 & 1、同学们,如果你捉到一只蜻蜓心情会怎样?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小朋友捉蜻蜓?
&  2、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 3、可是他们却把蜻蜓放了,什么心情?    
4、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孩子们同意放飞蜻蜓?(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5、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6、引导思考: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却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了?(在“放飞”下加重点号)。
(2)此时你对陶行知先生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讨论交流
(3)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探讨一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五、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蚊、蝇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蚊:左右结构,虫子旁。
蝇:左右结构,虫子旁。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板书设计:
小朋友    陶行知
捉     循循善诱
谈 &&&&&&&&&
放     和蔼可亲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生字 。
学生学习过程:
&&&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4、指名分角色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细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习第2—6自然段
(1)分角色读  
(2)在这一部分中,你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知道
(3)通过阅读,你感觉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相机出示:和蔼可亲热爱孩子循循善诱平等相待。
(4)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慈爱”、“抚摸” 感受 陶先生的和蔼可亲)
(5)读好第二自然段。模拟好陶先生说话的语气。(引导学生抓住“拉着”、“坐着”感受。)
(6)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引导学生抓住“想了一下”、“七嘴八舌”、“抢着说”这此词语,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练习读好孩子们的话。)
(7)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评议。
2、学习第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还谈到了些什么?归纳: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从他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了解?
(3)在这一部分中,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陶先生对孩子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的?
交流:说,用商量的口吻说,把蜻蜓还给翠贞
(4)他让孩子们保护蜻蜓,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引导理解陶先生以身作则,充满爱心。(取过蜻蜓,高高举起,小心地翻过去)    
3、整体感悟,角色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4、启发小结: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3、我们已经学习了板报稿的写法,你能结合课文介绍的关于蜻蜓的知识,写一篇板报稿吗?
4、学生口述,教师评价。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陶、感、 舌、抢、握、构、复、据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3、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
蜓:左右结构,注意“廷”的写法。
复:与“夏”对应着写。
4、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5、抄写词句。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查阅有关陶行知先生资料。
板书设计:
舌& 抢& 握&
构& 复& 据
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想想做做和写好毛笔字、处处留心和想想做做是本次练习重点。
教学目标:
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处处留心
&&& 1、审题。
(1)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  (2)师生明确题意。
2、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生试着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文章的感受。
4、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5、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6、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先给文章断句,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7、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
8、学生自由读读加上了标点的故事,感受语气,集体交流如何加标点。
9、练习读出感情,齐读小故事。
10、学生谈读了故事的启发、收获。
二、写好钢笔字。
1、出示三个字:未、允、夹。学生读字,观察字型。
2、学生说说三个字的共同之处。(独体子,外形上呈三角形。)
3、观察例字,发现这类汉字的书写要点——上紧下松。
4、教师范写:夹。
 & 5、学生描红、临帖,感受书写的技巧。教师巡视指导。
 & 6、反馈:同座互相欣赏书写成果。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 7、再找找这种字型的其它字,练习书写。
作业设计:
1、在阅读中注意不同标点符号的用法。
2、练习写成三角性状的字。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读读背背、学写毛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读读背背——成语。
1、学生自由认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 2、检查成语的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妄、蠢、厉
3、集体交流,弄懂成语的含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或查词典谈自己的理解。)
坐观成败: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
按兵不动:是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 不肯行动。
轻举妄动:妄,盲目。指不经过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操之过急:办事过于急躁。
4、学生再次认真读成语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每排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连用;每行后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动”;成语的意思都和打仗有关;有些成语出自历史典故。)
5、练习背诵。
(1)根据以上发现,自己练习背诵。(边记边想)
&  (2)同桌互相背诵。
&  (3)指名背、集体背。
6、拓展练习:让学生说说其他关于战争的成语,扩充积累。
二、读读背背——古今贤文。
&  1、回忆已经背诵过的古今贤文,集体背诵。
&  2、学生自由读古今贤文,扫清字词障碍。
 & 3、逐句交流、理解,获得启示。
 & (1)小组学习:在小组里,每人读一句,说说理解,互相补充。
 & (2)指名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说感受,再齐读。
 & (3)反复读,加深理解。
 & (4)说说这些句子都是写什么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练习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作业设计:
背诵读读背背。
教学目标:
  想想做做、学写毛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古今贤文《环保篇》,学生齐背。
二、由环保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及其重要性。
1、了解表格要求。
(1)学生认真看看所需填写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内容。
(2)根据内容讨论: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查工作。
(3)分小组,明确分工及注意事项,合作完成调查任务。
2、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进行调查,作好记录。
3、集体交流,各自汇报调查结果。(汇报时,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落叶树及落叶树的种类;什么是常青树及其种类。)
4、讨论:结合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可以引导学 生从花草树木的种类及种植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5、将建议可行化:小组合作,会画的,会写的,分工合作,完成一可行的校园绿化建议。6、评选最佳建议。(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毛笔字的重点是写好两个笔画“横折斜钩”“横折弯 钩”。
&&& 2、指导。
&  (1)指导学生仔细读帖,分析“风”“九”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 (2)教师边讲解要领边示范书写“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 3、练习。
学生临摹,教师巡视,特别注意写字有困难的学生,并及时帮助。
 & 4、反馈。
 &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纠正。
作业设计:
1、了解常青树和落叶树。
2、练习写毛笔字。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阅读课文《恐龙》、《槐乡五月》、《海底世界》、《日月潭的传说》《习作7》、《练习7》。《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槐乡五月》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十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海底世界》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娘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服了恶龙,最后由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习作7》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说明什么叫日记;第二部分例文,是一位小学生的日记,写了自己写鱼的事;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介绍了写日记要求及注意事项;《练习7》这次练习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写好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重点。
教学目标:
学会本单元各课课后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科学奥秘的愿望;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单元课后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理解课文的意思,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科学奥秘的愿望。
教学时间:
《恐龙》……………………………………………………2课时
《槐乡五月》………………………………………………2课时
《海底世界》………………………………………………2课时
《日月潭的传说》…………………………………………2课时
《习作7》………………………………………………… 2课时
《练习7》………………………………………………… 3课时
&&&&&&&&&&&&&&&&&&&&&&&&&&&&&&&&&&&&&&&&&&&&&&&&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整篇文章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恐龙的类型、特点、生活年代及生活环境结合课文的学习,继续体会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举数字等说明方法,从而进一步认识恐龙。
教学重、难点:
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既课文内容。
教学构想: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更大,合作研究的效率更高。
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这篇课文是以动物的名称为题的。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写什么呢?(指生交流)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新词:
亿万&& 漫游 &
轰隆 & 剑型 & 畏惧 
亲戚 猛烈 &
匕首 & 谜团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4)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层次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给文章分段。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指生读第一自然段
(2)两亿年前恐龙生活的环境怎样?(茂密的森林、沼泽地)
(3)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说明什么?(恐龙的数量多)
(4)恐龙的种类有多少呢?他们的形态是怎样的呢?
2、学习第2——4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说的。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2)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恐龙?
板书:雷龙、剑龙、三角龙、梁龙、翼龙、鱼龙、霸王龙
(3)这些恐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是怎样具体介绍恐龙的特点的?
(4)齐读第三自然段。
(5)这一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哪一句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6)再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二、三两句话说的是什么?
(7)不同类型的恐龙有哪些特点呢?
雷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梁龙:“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起路来像是一座移动的吊桥。”
剑龙:“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根利剑一样的尾刺。”
三角龙:“三角龙的头上长着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有的角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鱼龙:“鱼龙能够潜入水中寻找食物。”
翼龙:“翼龙的身体两侧长着两个翅膀,它高高飞翔的时候就像是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
  霸王龙:霸王龙就是一种食肉恐龙。
(8)你还知道哪些种类的恐龙?(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恐龙以及
四、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恐龙的种类和他们的特点,你想知道恐龙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五、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漫、猛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漫: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写法。
猛: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板书设计:
雷龙&&&&&&&&
梁龙&&&&&&&&
剑龙&&&&&&&&
有剑板和尾刺
三角龙&&&&&&
有三只大角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的写法以及巩固练习,背诵理解课文 。
学生学习过程:
&&&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3、指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理解课文
1、读第四自然段
(1)那么这么多的恐龙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闹饥荒是哪一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