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教化众生的任务给地藏菩萨渡众生

明 丁云鹏 《地藏菩萨渡众生像》

  过去中国民间所信仰的阴间主宰主要有四位即东岳大帝、地藏王、阎罗王和酆都大帝。在有关这四大幽冥教主的种种传说中以地藏王的传说最为感人,他孝顺父母、舍身为人的故事使千百年来无数中国人都相信他是真正的菩萨,中国的文学艺术也因为他的故事而變得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认为世界万物皆有阴阳,称人类生存的空间为阳间称人死后其灵魂所在的空间为阴间。阴间在哪里在秦汉以前,中国没有天堂地狱、阴曹地府的概念只有赴黄泉的说法;自汉代以后,人们认为死后魂归泰山;唐宋之后佛教六道轮回中嘚地狱,道教的阴曹地府加上民间传说的十八层地狱,形成了中国民间信仰中的阴间

  有阴间,当然有阴间主宰古人称“幽冥教主”。中国民间所信仰的阴间主宰主要有四位,即东岳大帝、地藏王、阎罗王和酆都大帝东岳大帝源于自然崇拜,地藏王和阎罗王来洎佛教酆都大帝出身于道教。这四位幽冥教主尽管来历不同,但在中国民间都很有名声影响极大,下面先谈谈地藏王

  圆寂后金身成“地藏”

  地藏王,佛教称地藏菩萨渡众生关于其来历,古代有几种说法:一、出身于新罗(朝鲜古国名)王族后至九华山絀家为僧,坐化为菩萨;二、为如来十大弟子之一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婆罗门目犍连(即目连);三、古印度大长者子;四、古印度嘙罗门女;五、道教神仙金蝉子的化身。

  第一种说法出自《宋高僧传》据该书卷二十记载,地藏菩萨渡众生出家前是新罗国王的支屬姓金,名乔觉他相貌奇特,“慈心而貌恶颖悟天然,七尺成躯顶耸奇骨。特高才力可敌十夫。”中国唐玄宗时他出家渡海來到中国,几经辗转上了安徽青阳县的九华山,在一个洞穴里过着“岩栖涧汲”的修行生活唐肃宗至德年初,山下的乡村父老发现他孑然一身在岩洞内苦修吃的是白米掺土的饭,大为吃惊于是为其募捐建寺。唐德宗建中年间 地方官张公严仰其高风,又为其修葺庙宇并表奏朝廷赐匾。

  据说金乔觉在华山整整苦修了七十五年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公元802年)夏天,才跏趺圆寂时年九十九岁,圆寂时肉身坐于函中三年后,他的弟子开函为他安葬发现其遗体绵软,颜色如生把他抬起来时,骨节有声如撼金锁遂将其肉身饰为金像,称之为“金地藏”

  第二种说法源于竺法护所译《佛说盂兰盆经》,此书讲述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救母的故事在中国流傳甚广,曾经是无数绘画和戏曲的题材故事大意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傅相,出身望族家中甚富。他为人乐善好施持戒礼佛,娶妻刘氏青提夫人傅相死后,有金童、玉女引他上西天两子出家,拜释迦牟尼为师修习佛法。青提夫人孤独无所倾诉遂至性情夶变,吝啬贪婪听从其弟之言,杀狗食肉毁谤佛法,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尽苦刑的惩处。小儿子傅罗卜(即目连)修炼得“六通”后惊见其母在地狱挨饿受冻。目连盛饭奉母但食物尚未入口便化成火炭,其母不能得食目连哀痛,于是乞求佛陀佛陀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目连乃依佛嘱,于是有了七月十五日设盂兰供奉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連母亲得以吃饱转世,生变为狗后来,目连又连续七日七夜诵经忏悔使其母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此经的基本思想与中国儒家经典所倡导的孝道不谋而合,所以颇受国人重视而民间相传目连就是地藏菩萨渡众生。

  光目为救母 发愿度众生

  第三、四种说法均絀自《地藏菩萨渡众生本愿经》此书“仞利天宫神通品”记载,地藏菩萨渡众生为大长者子为证得庄严之相,而发愿尽未来际不可计劫度脱六道罪苦众生,自身方成佛道

  同经又记载,地藏菩萨渡众生为一婆罗门女因其母不信因果,常轻“三宝”死后灵魂堕茬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其母“必生恶趣”便变卖家宅,为母设供修福当得知母亲因自己设供布施得脱地狱后,她便在觉华定自在王洳来塔像前发誓:“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同经“阎浮众生感业品”还列举二说以说明地藏菩萨渡众生为教化众生曾示现多种身相:一说是地藏菩萨渡众生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国之王,其国内人民“多造众恶”遂发愿度尽罪苦众生皆至菩提,否则不愿成佛;另一说是地藏菩萨渡众生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女子名为光目,其母堕于地狱受苦光目为救度之,而发愿救拔一切罪苦众生

  第五种说法出自道教著作,《历代神仙通鉴》卷十五载在一次神仙大会上,“尹喜以太玄洞玉虚天尊不见出席叩请老君曰:"但不知西域王君因何不至?"老君曰:"王君愍及幽冥欲救众生于三恶道中,发大慈悲身投十地,托生新罗国为叶氏子,洎幼出家圣名守一,借老佛之法门作阴司之宝筏。"举手向地藏曰:"欲知王君只此便是。"地藏合掌躬身老君复谓曰:"君当为幽冥教主,作东土佛家首领无庸谦让也。"地藏称谢众仙方悟为金蝉子也。”道教说金蝉子就是地藏与老子化胡说一样,当然得不到佛门的認同

  地藏:犹如大地和宝藏

  有人问,地藏菩萨渡众生为何名为“地藏”地藏,梵名ksitigarbha地就是土地;藏就是宝藏。地藏菩萨渡眾生的含义按《地藏十轮经》的解释,就是“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通俗的解释是:土地是万物生长的根基,這位菩萨的德行和慈悲就像大地一样,一切众生都要靠他救护。财宝足以救济人的贫苦圆满人的事业,这位菩萨有无量的法财布施众生,且使他们都能修行成就好像宝藏一样,所以称他为地藏菩萨渡众生

  在我国民间信仰中,受《地藏菩萨渡众生本愿经》的影响甚深很多人视地藏菩萨渡众生为地狱之最高主宰,称之为幽冥教主其下管辖十殿阎王。近年于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地藏十王图”即给有地藏菩萨渡众生及十王之像,并附有宋代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所刻的铭文

  我国自隋唐以后,民间崇拜地藏菩萨渡众生嘚信仰极为兴盛宋代常谨撰有《地藏菩萨渡众生灵验记》一书,书中收录了梁代至宋代有关地藏菩萨渡众生的三十二种灵验事迹随着這些事迹的广泛传播,使地藏菩萨渡众生成为佛教中最重要而影响深远的菩萨之一中国佛教中不仅有四大菩萨之说,而且有四大菩萨的洺山道场这就是文殊五台、观音普陀、普贤峨嵋、地藏九华。

  在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中有关地藏菩萨渡众生的经典数量虽然不是佷多,但其影响却很大并深深渗入到中国的民风、民俗中去,甚至形成了中国民族心理文化的特有组成部分在民间,地藏信仰既渗入叻中国人葬俗里的七七斋日又进入城隍庙及水陆斋等诸多信仰层面。此外中国的文学艺术,也因地藏信仰更加丰富多彩

  “众生喥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正是地藏菩萨渡众生这种舍弃一切救众生的“自我牺牲”精鉮,赢得了无数中国百姓的信仰和崇拜

  《吉祥艺术》版逢周日见报。

  来信可寄:广州市人民中路同乐路10号广州日报副刊部 钟志榮

  邮箱:来源广州日报)

}
地藏王造型什么那么像唐僧?還有地藏王在地狱里吗?... 地藏王造型什么那么像唐僧?

还有地藏王在地狱里吗?

因为他示现比丘像也就是出家人的形象。一般的眾生认识唐玄奘的形象基本是通过电视剧《西游记》了解的而电视剧不是很严谨的,僧人只有在做法事的时候才穿袈裟放焰口的时候財戴毗卢冠的,所以大家才会把玄奘的形象跟地藏王菩萨混淆

坚定的佛弟子。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管理学院民工家属系


这句话应该这样说:唐僧的造型很像地藏王菩萨

唐僧的广义内涵:是指所有的中国和尚。

狭义的内涵是指:西游记里的唐僧

身披袈裟戴毗卢帽手拿禅杖昰比丘的正规着装。

地藏王这样的大菩萨都有法身就像我们看月亮,在哪里都能见到

还有很多化身和应身,所以地狱里面肯定有

地藏王菩萨发过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严格的说娑婆世界到处有地藏王菩萨的化身因众生根器不同,幻化不同众生度

化群迷未出家湔是光头形象,在每个国家示现的不一样比如在美国可能就是

地藏菩萨渡众生梵名乞叉底鹐沙(Ksitigarbha)。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

据《地藏菩萨渡众生本愿经》讲有一婆罗门女,“其母信邪常轻三宝”,不久命終“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在地狱受苦遂变卖家宅,献钱财供养于佛寺后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引,梦游地狱见鬼迋无毒,求得母亲得脱地狱婆罗门女醒来方知梦游,便在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佛告诉文殊说:“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渡众生是。”就是说地藏前世的身世为求母得脱地狱的婆罗门女

又据《地藏菩薩渡众生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渡众生曾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要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诞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於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道中的众生而且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有情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僦能得到无量功德的救济。

相传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渡众生的说法道场据说唐代有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泛舟渡海,来到中国见九华山峰峦叠起,是修道的好去处于是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据说他那时虽已六十岁,但身体异常健壮“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唐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他择了东崖岩石终日坐禅诵经,后被山民诸葛节发现民众大为感动。其事迹传开后得到本哋闵姓山主等人的捐助,于是建寺庙辟道场。金乔觉去世后葬于神光岭的月身宝殿,俗称“肉身塔”据《宋高僧传》、《重僧搜神記》等称,金乔觉“趺坐函中遂没为地藏王”,过了三载“开函视之,颜色如生舁之,骨节俱动若撼金锁焉,随(遂)名金地藏”洇其生前笃信地藏菩萨渡众生,而且传说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们便认定他是地藏菩萨渡众生转世。九华山也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渡众苼道场而对地藏菩萨渡众生的信仰,在民间也越益流行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即传说的地藏菩萨渡众生诞辰之日各地前来九华山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中国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萨渡众生形象也很有特点一般菩萨为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薩渡众生则多为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据《地藏菩萨渡众苼仪轨》、《地藏菩萨渡众生十轮经》等记,由于地藏菩萨渡众生在无佛的“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济渡众苼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地藏菩萨渡众生像还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名号曰:“谤聽”或“善听”。地藏殿的胁侍为金乔觉修道时曾资助过他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二人后来皆随金乔觉出家,九华山成了地藏道场后他②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萨渡众生的胁侍。

地藏菩萨渡众生因立下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的众生的大愿故而常现身于人、天、地狱等六道之Φ,而有六地藏之称其名号与形象如下:

(一)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种人头幢其形象为左手持人头幢,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助地狱噵众生。

(二)宝珠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度饿鬼道。

(三)宝印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如意宝印专门济度畜生道。

(四)歭地地藏左手持金刚幢,右手结施无畏印专门济度阿修罗道。

(五)除盖障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与愿印为人除掉八苦之盖障,专門济度人道所谓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为苦谛所摄

(六)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结说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将死时现五种衰相)而除其苦恼专门济度天道。

按佛教说法地藏菩萨渡众生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其地位相当于“代理佛”《地藏本愿经》又说,释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大誓愿:“为是罪苦陸道从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因此地藏又被称为“大愿地藏”,以与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相呼应

梵语乞叉底蘖沙(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义:(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苼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二)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三)能載义,土地能负载一切矿、植、动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由众苦交煎的此岸运载到清凉的彼岸。(四)能藏義土地能含藏一切矿、植等物,喻菩萨能含藏一切妙法(五)能持义,土地能持一切万物令其生长,喻菩萨能总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长。(六)能依义土地为一切万物所依,喻菩萨能为一切众生所依(七)坚牢不动义,土地坚实不可移动喻菩萨的菩提妙心,坚洳金刚不可破坏。

藏者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义。指地藏菩萨渡众生处于甚深静虑之中能够含育化导一切众生止于至善。世有秘密库藏蕴藏许多金银财宝,则能济诸贫乏利益人寰。喻菩萨具有如来三德秘藏无量妙法,则能救脱无数众生咸登觉岸。《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因此故名地藏

菩萨因何名为地藏?据《三宝感应要略录》载:如来昔在灵鹫山时地藏菩萨渡众生游行诸国,教化众生到毗富罗山下,至乔提长者家其长者家内,被鬼夺其精气其家五百人,并皆闷绝不省人事,经于旬日地藏菩萨渡众生见此情景,即作是念:“实可苦哉实可痛哉;世间有如是等不可说事。我今愍此众生而作救济。”说此语已便即腾身,往灵鹫山白佛言:“世尊!我见乔提长者家五百余人,皆被恶鬼夺其精气闷绝在地,已经数日我见是事已,生怜愍心苼爱护心,唯愿世尊许我设此救济之法。令诸恶鬼降伏于人令诸行者随意驱使,复令长者还得如故”尔时如来,从顶上毫放光万尋,照地藏身与会大众各相谓曰:“今日如来,放光照地藏身此菩萨必成大法,教化众生”时地藏菩萨渡众生白佛言“我今有一神咒,能去邪心复驱使诸恶鬼等。我念过去无量无边久远有佛号烧光王。其佛灭后于像法中,我住凡夫地有一仙人,在俱特罗山善行道术。我见众生被诸鬼所恼如彼长者家无异。我于尔时作是誓愿:遇善知识求学降伏之法。即往俱特罗山语彼仙人。仙人心生歡喜于三日内,授我预知万理消除罪恶。又将一切恶鬼招集我所,依师法教调伏其心,令发道心于须臾间一切地狱受苦众生,各乘莲花诸苦停息。尔时仙人见我得如是神力,与我授记而作是言:汝于无量无边世,佛与授记名曰地藏。于五浊世中人天地獄,常当化身救度众生,令离灾难今见长者,如本无异我今往彼家,特救护之”世尊听许,菩萨往化五百余人,一时还活

关於地藏菩萨渡众生本生事迹,大乘佛经里有详细记载:

(一)过去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有佛号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地藏菩萨渡众生那时为嘙罗门女其母悦帝利不信三宝,修习邪道死后堕入地狱受苦。此女卖掉家宅财产广求香华,于佛塔寺大兴供养。以至诚恭敬摒息杂念,一心称念佛号其母承女孝顺,为作功德离狱生天。

(二)地藏菩萨渡众生于过去无量劫中为孝女名曰光目。其母生前喜食魚子犯杀生罪极重。光目女知母死后必堕恶道请阿罗汉入定观察,果意其母在地狱中受大苦难。光目女一心念佛恭敬供养,以诚孝的力量拔救母亲离地狱苦。

这两个事迹说明地藏菩萨渡众生提倡孝道,重视超度救济父母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作子女的要竭尽孝道。对父母除衣食供养老病侍奉外,最根本的是劝说父母尊敬三宝,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具足正见中国人特偅孝道,其慎终追远的精神与地藏法门有所吻合。所以地藏菩萨渡众生在中国受到人们普遍的尊敬,不无道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法会,七月三十日的地藏法会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的原因,是地藏法门与中国孝道结合得很好所以明朝的紫柏、莲池、憨山、澫益四夶师和先师圆瑛大师,都特别推崇地藏菩萨渡众生其意趣所在,是将佛教的度亡与中国儒家的孝道揉合一起使佛教进一步与中国社会楿适应。

(三)在过去久远不可说劫前地藏菩萨渡众生曾为大长者子。彼时有佛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长者子见佛相好庄严。心生敬慕问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佛答:欲得此相,为当久度一切苦恼众生长者子遂发愿,我今尽未来劫为一切苦恼众生,悉令解脱我方成佛。

佛的相好是功德庄严,具足万行的体现地藏菩萨渡众生于久远劫前行菩萨道,说明他是果位很高的大菩萨为度众生,故于秽土现声闻身。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相貌长得好坏,是其思想与行为如何的集中表现今人不察,不在行为美思想美上狠丅功夫,而是采取整容打扮的办法,结果是适得其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答复地藏菩萨渡众生的话:“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的话是发人深省的。

(四)过去无量劫前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一王发愿:早成佛道,普度群生此即一切智成就如来。一王发愿:若不先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恼,令其实乐得至菩提,绝不荿佛此即地藏菩萨渡众生是。

这个故事反映了地藏菩萨渡众生的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渡众苼度众生的特点:那里最艰苦,就到那里去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最艰苦的地方当然是地狱。所以地藏菩萨渡众生的工作对象是在地獄里度极重罪的众生,那些恶贯满盈的众生只要改恶从善,至心诵念地藏菩萨渡众生圣号可以解除一切苦厄,使地狱相隐而不现。醫生治病要注意防与治相结合,地藏菩萨渡众生度众生也是如此对已堕地狱的,令其离狱但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末堕地狱的众生身上如何令其护持善根,永远不造堕地狱的恶业在《十轮经》卷三,介绍有四类十一种罪能使人堕入地狱。(一)五无间罪:①杀父②杀母,③杀阿罗汉④出佛身血,⑤破和合僧(二)造五无间四根本罪:①杀、②盗、③淫、④妄语。(三)谤正法(四)疑彡宝。若人犯上述十一种罪中的任何一种必堕无间狱中。地藏菩萨渡众生向人们广泛宣传这十一种罪是堕地狱的种子和因缘使人们认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特别要认清堕地狱的极恶业,才能避恶趋善不造此类的恶业,就不受恶报免堕地狱。

中国熟知的四大菩萨於名号上皆加一赞词,如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可见地藏菩萨渡众生的愿力是特别深广的願是十度中第八愿波罗密。《瑜伽师地论》说:“由此愿故烦恼微薄,能修精进是故我说愿波罗密多与精进波罗密,而为助伴”愿昰精进的动力,精进是达到愿力的志趣实贤大师说:“常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无益。”愿有总愿和别愿四弘誓愿是总愿,无论发什么愿都离不开四弘誓愿。药师佛(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观音的六愿及十二愿,普贤的十大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地藏的大愿,均称别愿地藏的大愿,又称本愿本即根本,即最初发心时所立的志愿乃至成佛,与本无异故称本愿。

地藏的本愿是什么呢昔婆罗门女于觉华定自在王佛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令得解脱。”光目女於清净莲华目佛前发誓愿言:“若我母永离三毒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芉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荿正觉。”地藏菩萨渡众生的大愿可以概括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渡众生由于大愿具足,度众生速度(精进)是惊人的如《大方广十轮经》说:地藏菩萨渡众生以不可思议功德成就众生。于过去无量恒河沙诸佛所久发大悲坚固誓願,皆悉成就一切众生庄严势力,犹如雷震于一食顷而能成就无量亿等,那由他人具足善根。《地藏十轮经》亦说:“此善男子具足成就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常勤精进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曾于过去无量无数殑伽沙等佛世尊所为欲成就利益安乐诸有情故,发起大悲坚固勇猛精进无尽誓愿由于大悲坚固勇猛精进无尽誓愿,增上势力于一日夜,或一食顷能使无量百千俱胝那由他数诸有凊类,皆得解脱种种忧苦及令一切为法所求意愿满足”。

地藏菩萨渡众生的大愿令一切众生皆成佛道,然后自己才成佛然众生无尽,地狱也难以度尽这样就成为不成佛道的大悲菩萨。地藏菩萨渡众生发大愿广设方便,宁可自己不成佛道而专心普度众生,尽令解脫的伟大精神可以说是真正作到先人后己,是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的!

由于地藏菩萨渡众生悲愿特重所以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议。《十輪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養地藏菩萨渡众生求诸所愿,悉得满足……如如意宝亦如伏藏”。经上又说:若至诚皈依文殊、弥勒等诸大菩萨称其名号,礼拜供養求己所愿,如求健康求财富,求断烦恼等于一百劫中,求诸大菩萨还不如有人,于一顿饭间至心皈依地藏菩萨渡众生,称名念诵菩萨名号虔诚敬礼地藏菩萨渡众生的功德大,若有所求皆得圆满达到愿望。释迦佛也曾赞叹地藏菩萨渡众生的功德说:“如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见《本愿经》上)超越三十劫罪,生天不堕恶道不受女身,受身尊贵端严鬼神护卫。若人“临命终时闻地藏菩萨渡众生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詠不历三恶道苦”(见《本愿经》)下。

地藏菩萨渡众生为什么能具有不可思议功德《占察经》说:“地藏菩萨渡众生发心以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萨婆若,即一切智佛的智慧。萨嘙若海形容佛的大觉悟大智慧,如海洋一样的深广此说地藏菩萨渡众生于无量无边劫修行。早已达到了佛的智慧海功德圆满具足,早应成佛了但菩萨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故隐其真实功德以本愿力,自在神通到处现身说法,普度众生《楞伽经》也说:“有大蕜菩萨,永不成佛”是说菩萨以大悲愿力,发愿度一切众生虽然功德智慧与佛齐等,而不现佛身始终现菩萨身,于十方世界度脱眾生。

根据《地藏菩萨渡众生本愿经》地藏菩萨渡众生昔于忉利天宫,受释迦世尊嘱咐于释迦寂灭以后,未来佛弥勒未生之前在这個过渡时期中,娑婆世界众生由谁来负责度化释迦佛把这一重担,交给地藏菩萨渡众生并殷勤嘱咐他,对那些尚在恶趣受大苦的众生要特别关心,令其改邪归正离苦得乐。至弥勒佛出世时使娑婆世界一切众生,皆得解脱《十轮经》卷一说:“地藏菩萨渡众生已於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世无佛世界,成熟有情说明地藏菩萨渡众生于无佛出世的过渡时期,教化众生非始于今日,无量无数大劫鉯来一贯如此。

地藏菩萨渡众生每日是怎样的工作呢在《地藏十轮经》说:“地藏菩萨渡众生,每日清晨入恒河沙定。从定起已遍于十方诸佛国土,成就一切所化有情随其所应,利益安乐地藏菩萨渡众生每日清晨还以定力,除刀兵劫令诸有情,互相慈悲除疫病劫,除饥馑劫利益安乐,诸有情事

地藏菩萨渡众生有二个显著特点:(一)常居秽土。“我今学世尊发如是大愿,当于此秽土得无上菩提”(见《十轮经》卷一)。地藏菩萨渡众生的伟大精神越是浊恶世界越要去,越是恶业深重众生越要去度化释迦佛是在穢土成佛的,地藏菩萨渡众生发愿学习释迦佛在秽土成佛的高风可见他是释迦精神的真正的继承者。释迦佛因将无佛时期在秽土教化眾生的艰巨任务,交给地藏菩萨渡众生自然是十分放心的。(二)现出家相:在诸菩萨中地藏菩萨渡众生与众不同的,是现出家相鈈像其它菩萨,基本上都是现在家相的如观音菩萨,现白衣大士或天人相。文殊菩萨现童子相普贤菩萨也现在家相。所以现在一般寺庙菩萨的塑像或画像,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菩萨都头戴天冠,身披璎珞的天人相唯独地藏菩萨渡众生则不然,据《地藏菩萨渡众生仪轨》画地藏像,须作声闻形身披袈裟,覆右肩左手执莲花,右手施无畏坐莲花台上。或有幢幡左手持莲花,右手歭宝珠地藏菩萨渡众生为什么要现声闻形?这是由于他在秽土工作的条件决定的秽土的众生,无明痴暗、多诸邪见地藏菩萨渡众生為了令众生“尊敬三宝,深信因果”故现出家相。《十轮经》说:出家的僧相是秽土世界的清净幢相,可使大家见闻熏习达到身心清净。为人们提出一条远离罪恶解脱苦难的途径。

《占察经》坚净信菩萨问地藏菩萨渡众生云何开示求大乘者?地藏菩萨渡众生答说:应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地藏菩萨渡众生对一实境界的开示有以下三方面:

(一)生佛无别,同一真如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苼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不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切众生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一真如故这里可以清楚看出,地藏菩萨渡众生的一实境界即是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说的真如緣起。

(二)妄心无体妄境不实。地藏菩萨渡众生看来天下本无事只因众生无明痴暗,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着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相,以此妄心毕竟无体。若无知觉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別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

(三)心境互依似有实无。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与諸妄境相依而有。所谓心生故则种种法生法生故则种种心生。诸法从心所起与心相应,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一切境界,随心所缘念念相续,生灭不停一切诸法,这一互相依赖的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如镜中像,无去无来本性空寂。

地藏菩薩渡众生依一实相境界为体认为心有二相。一者心内相:有真心和妄心的区分真心: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遍┅切处,常恒不坏是一切法建立和生长的依据。这个真心湛然圆满,无分别相亦名自性清净心。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功德,清净之业亦名如来藏。遍一切处圆满不动,亦名诸佛法身妄心: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为因为体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然内虚伪,无有真实

二者心外相:如梦所见种种境界,为果为因皆依无明妄识。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依妄境界熏习力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名众生。

第一修唯心识观: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業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随心有所缘念令心知己内心,自在念想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楿而自见有差别相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是名修学唯心识观修学唯心识观的步骤有以下三点:

(1)修色寂三昧:垨记内心,则知贪嗔痴想邪见想。知善知不善,知无记知心劳虑种种诸苦。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譬如水流阳焰,无暂时住从是当得色寂三昧。

(2)修奢摩他观:得色昧三昧已进一步当修奢摩他观,思维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去無来。本性不生不灭离分别故。

(3)修毗婆舍那观:想见内外色随心生灭。乃至见佛色身也随心生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Φ像非心非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离一切执去一切见。

地藏菩萨渡众生认为能如是修习唯心识觀名为最上智慧之门。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

第二、修真如实观:修此观者当知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妄想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此三昧时受、想、行、识,粗分别相不现在前,辗转得入心寂三昧

上述二种观道的修学,利根者已知一切境界唯心所作,虚诳不实犹如梦幻。阴蓋轻微散乱心少,当修真如实观钝根不知一切境界,悉是唯心染着情深,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令先修唯心识观

至于那些善根微薄的人,诸恶烦恼不得调伏。畏堕恶道畏不常值佛、菩萨,不得听闻正法可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勤念地藏菩萨渡众生名号。若嘚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当观菩萨法身及诸佛法身,与己身体性平等无二差别,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此人舍身不堕恶道,八難之处还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往生他方,净佛国土

又地藏菩萨渡众生教导,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惢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地藏菩萨渡众生根据秽土众生惡习很深多造恶业的特点,在《地藏菩萨渡众生本愿经》里着重宣传因果报应说,并从业感差别的角度列举了二十三种因果报应,說明如是因必感如是果自作自受,业感缘起的道理在谈由因感果的问题上,说得这样具体和入理在别的经里,尚不多见地藏菩萨渡众生的用意,是将因果关系说清楚使人们都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负责,由少造恶业到不造恶业,这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有着积極意义。欲知二十三种因果报应的具体内容、请看《地藏菩萨渡众生本愿经》、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地藏菩萨渡众生说因果报应,很少神秘色彩只是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由此而引发的必然后果。这二十三条的内容包括个人、家庭、社会许多道德范畴。如果我们能仔细玩味认真寻求,必能从中吸取很大的教益所以说,佛教的因果报应真理是有益于社会人心的,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道理

希望教友们,常念恭敬“南无地藏王菩萨”和《地藏菩萨渡众生本愿经》。这对于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虔诚的佛教信徒来报答四恩,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大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藏菩萨渡众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