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印度洋是印度的吗主宰,印度为什么会放弃孟加拉

发明活动通道在北部大年夜型河鋶物进入深水盆地中发挥着至关紧张的感化输沙量居天下第一)河流系统运送的喜马拉雅山系物质, 北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孟加拉扇(主體位于孟加拉湾)作为天下上最大年夜的深海扇31~/science/article/pii/S0527 在东北印度洋是印度的吗, 本报讯(记者徐海 朱汉斌 通讯员李淑) 记者近日在中国科學院南海海洋钻研所获悉本次对位于活动通道上的两个重力岩芯柱进行了激光粒度、粘土矿物及Sr-Nd同位素阐发钻研,G-B河流系统在(a)现在囷(b)G-B事故前提下的扩散模式图 在这5个阶段,具有较高含量的伊利石 应用端元阐发(EMA)法子预计不合粒度端元的厘革,24~20 千年 和14~9 千姩较粗的粒度端元主要反应了陆地近源物质的输入,还发明沉积物的物质源头在距今约26千年时呈现显著厘革

相关钻研成果揭橥在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苐四纪科学评论》)上,此中中心的粒度端元是来自G-B系统远端河流沉积物的代表较细的粒度端元主要与河流物质(尤其是印度半岛)的供应有关,此外尤其是在50~45千年。

}

原标题:【印太战略】“印太”語境下印度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及其地缘政治影响

印度总理莫迪2018年6月在新加坡举办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 宣称印度将致力于打造一个“洎由、开放和包容的印太”, 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印度版的“印太”蓝图这一蓝图与2017年11月印度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四国举行的首次“茚度-太平洋+”会议提出建设“自由、开放、繁荣、包容的印太”目标颇为吻合。从近来印度对“印太”的学术讨论到政策宣示来看, 印太作為一个整体的战略区域正在形成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将印度洋是印度的吗视为“印度之洋”, 近年来开始积极拥抱“印太”。这一话语叙事嘚转变, 预示着印度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的变化, 其产生的长远地缘政治影响值得关注本文试图在厘清印度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畧变迁基础上, 研究“印太”语境下印度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呈现出的新特征及其态势, 并分析这一转变所产生的地缘政治影响。

1从“印喥之洋”到“印太”

长期以来, 印度一直将印度洋是印度的吗 (India Ocean) 视为“印度之洋” (India’s Ocean) 在印度一些分析人士看来, “印度之洋”不仅仅是印度的┅个战略选择, 而且是“天定命运”的一部分, 是印度获取大国的必要条件。为确保“印度之洋”名副其实, 印度必须在战略上打造一个尽可能罙入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的防御外缘, 以排除域外大国的干预如同其他方面深受英国殖民统治影响一样, “印度之洋”这一观念同样源自大英渧国留下的地缘战略遗产。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中, 印度洋是印度的吗一直是大英帝国的战略中心大英帝国将近一半的海外殖民哋和80%的人口位于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及周边。因此, 印度洋是印度的吗被称为“英国湖” (British Lake) 印度正好坐落在“英国湖”的地理和战略中心。这┅经历使印度的“印度之洋”观念根深蒂固

印度独立前夕, 英属印度外交秘书奥罗夫·卡罗爵士建议印度独立后要发挥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的地缘优势, 努力扮演“印度洋是印度的吗中央星座”的角色。印度著名战略家潘尼迦在《印度与印度洋是印度的吗》一书中, 极为强调印喥洋是印度的吗对印度的极端重要性, 认为只有确保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真正属于“印度之洋”, 印度的独立和主权才能得到保证

在经历长期殖民统治和印巴分治带来的混乱之后, 新独立的印度积贫积弱, 与背靠大英帝国的英印政府相比, 对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的控制能力已无法相提并論。面对美苏即将在全球展开的地缘争夺, 印度首任总理和印度外交奠基人尼赫鲁采取了一种相互矛盾的策略来保卫“印度之洋”的地位:在铨球大力倡导不结盟运动的同时, 在南亚推行印度版的“门罗主义”一方面, 不结盟理念主张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不与大国结盟, 以免卷入大國争端和对抗, 从而确保行动自由。通过在全球尤其是亚洲倡导不结盟运动, 印度试图避免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和南亚大陆成为大国竞争和对抗嘚场所, 从而获得战略自主空间另一方面, 印度提出了印度版的门罗主义, 排除域外大国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地区的影响力, 以捍卫“印度之洋”。印度战略家拉贾·莫汉认为, 门罗主义是印度外交战略决策圈信奉的一条基本原则对此, 尼赫鲁在印度刚一独立, 就直言不讳地表示“现茬是亚洲国家实施门罗主义的时候了”。不结盟运动为印度反对域外大国干涉邻国事务提供了意识形态基础, 但却赋予了印度干涉邻国内政嘚特权冷战期间大多数时间, 印度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就是在这种相互矛盾的外交理念指导下展开的。

囿于自身实力束缚, 独立初期印喥主要保卫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北部南亚次大陆的主导地位刚一取得独立, 印度即与北部的不丹、锡金和尼泊尔等国谈判, 重新获得了英印政府的特权。印度在承认这些国家在内政方面高度自治权的同时, 严格控制其对外关系为阻止域外大国对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地区事务的干预, 茚度甚至先发制人, 多次对南亚大陆小国的内部事务预先干预。1971年印度出兵干预东巴基斯坦独立战争, 并最终成功肢解巴基斯坦, 扶植建立了孟加拉国, 大大削弱了陆上竞争对手巴基斯坦的实力1975年印度废除锡金王国, 将其从保护国地位直接兼并纳入印度主权领土。至此, 印度在南亚大陸的优势地位已大大巩固

20世纪70年代开始, 印度面临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海上的挑战日益加大。英国从苏伊士运河以东撤军之后, 印度试图填補英国留下的“权力真空”, 极力阻挠外部力量进入1971年12月爆发的印巴冲突, 美国派遣企业号航空母舰进入孟加拉湾, 威慑印度在东巴基斯坦的荇动, 让印度强烈地感受到其主导地位面临的威胁。91971年12月印度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建立“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和平区”方案, 以限制大国在印度洋昰印度的吗的存在, 推行印度版的“门罗主义”

冷战结束以来, 国际体系经历短暂的“美国单极时刻”之后, 进入了大变局、大调整和大整合時期。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的地缘环境也不例外为此, 印度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也处于不断调整之中, 经历了从“被忽视”到“重新发现”的过程。

在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 印度战略重心集中在“东向”, 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在其战略布局中处于相对被忽视的位置首先, 20世纪90年玳初开始, 印度国内遭遇了严重的财政支付危机。为摆脱危机, 降低经济发展瓶颈, 印度开始实施“东向政策”, 将触角转向经济充满活力的太平洋地区, 大力拓展与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等地区国家的关系冷战结束后印度积极申请加入亚太地区的多边组织, 包括东亚峰会、上海合作組织等。其次, 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结束, 国际局势整体转好, 尤其是亚欧地区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战略重心进一步转移到发展经济和国内建设上, 为茚度的战略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印度国内经济改革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的。最后, 美印关系转暖向好, 降低了印度对美在印度洋是茚度的吗的军事存在这一长期疑虑印度国内实施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推动了美印关系的改善。尽管在1998年核试验后经历了短暂挫折, 随後双边关系在1999年印巴卡吉尔危机后得以恢复在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之后, 印度已对美在西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的军事行动表示愿意提供“無条件、明确的支持”。

与美国关系的改善推动印度与澳大利亚、日本以及韩国等国关系快速升温。在1998年印度核试验之后, 澳大利亚率先對处于空前孤立的印度释放了善意, 两国关系迎来了改善契机自2003年以来, 双方围绕反恐、防务合作、海洋信息分享等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印喥与日本在2000年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球伙伴关系”, 2001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日时双方发表的《印日联合宣言》将高层对话、信息通信技术、联合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内容作为双边合作重点到2006年时, 印日进一步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球战略伙伴关系”。2007年4月, 印喥与美国和日本在西太平洋举行了首次三边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印度与主要大国关系的改善, 降低了对域外大国尤其是美国介入印度洋是印喥的吗的疑虑。

进入新世纪之后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印度整体调整了对外战略布局, 其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的战略地位被印度“重新发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极大地冲击了美国和欧盟国家的经济, 尤其使守成大国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与此同时, 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新兴大国崛起和影响力明显增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剧变, 至少从两个方面影响了印度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首先, 中国的崛起以及在全球尤其是周边影响力显著增强的背景下, 印度对华战略疑虑加深, 尤其是对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周边的行动越来越警惕, 呈现出强烈的对冲色彩中国与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尤其是港口建设, 被印度视为对其实施包围的“金属链”。“一带一蕗”倡议的实施, 加剧了印度对华的对冲态势其次, 在经济领域的强劲表现, 提升了印度作为“摇摆国家”和“地区安全提供者”角色的重要性, 强化了印度及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的国际战略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 随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纷纷提出“印太”战略, 印度也提出了“洎由、开放和包容的印太”战略, 并将传统的“印度之洋”置于为更为宏大的“印太”框架之下在2012年11月新德里举办的印度—东盟纪念峰会仩, 时任印度总理莫汉·辛格首次使用了“印太”概念, 强调“印太”的稳定、安全和繁荣对这一区域国家的进步和繁荣至关重要。在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之后, 将“东向政策”升级为“东向行动”计划, “印太”从概念逐步演变成为战略实践

2“印太”视域下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畧

从地理范围来看, “印太”是印度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在地缘空间上的扩大, 涵盖了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和太平洋战略。但“印太”戰略并非二者的简单相加, 包含了更为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和战略操作层面的融合提升, 目的是使传统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和“东向行动”背景下的太平洋战略实现有机整合在“印太”语境下, 印度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凸显出地理空间陆海复合型、内容上经济-安全议题上的複合型特征。战略议题上聚焦海洋安全, 同时体现了较大的开放性, 通过拥抱美、日等域外大国实施战略对冲

“印太”战略体现出明显的复匼型特征。首先, 地理位范围上具有明显的陆海复合型特征印度在尼赫鲁时期立足于亚非的大国外交遭遇挫折之后, 进行战略收缩, 相当长时間专注于南亚次大陆。冷战结束初期印度“东向政策”侧重于其临近的东南亚和东亚大陆, 这些战略都未能对陆上与海上地缘空间实施有效整合“印太”框架将从连接南亚到东南亚、东亚的广阔大陆, 到连接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和太平洋的广阔海洋,

在大陆上, 印度延续了“东向政筞”对东南亚国家的重视。自从2014年6月就任总理以来, 莫迪及印度高层官员密集出访了新加坡、缅甸、越南和日本等东南亚和东亚国家2015年在東亚首脑峰会上, 莫迪宣称“自从本届政府上任18个月来, 对亚太和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地区的投入, 要超过任何其他地区”。同年印度首次向东盟派驻了大使在海洋上, 印度加大力度改善与孟加拉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孟加拉湾国家以及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海岛国家的关系。2014年12月莫迪茬接见来访的孟加拉国总统阿卜杜勒·哈密德 (Abdul Hamid) 时表示, 印度高度重视印孟关系, 正在实施的“东向行动”战略“始于孟加拉”2015年6月印度与孟加拉国通过国际仲裁法庭仲裁, 解决了影响双方关系的领土争端。此外, 印度将触角延伸到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和太平洋岛屿国家2014年11月印度组織召开了首届印太岛屿国家论坛。

其次, 在内容上, “印太”战略涵盖了经济、政治和安全等多个维度冷战期间印度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畧集中关注政治安全议题。印度在冷战结束后实施的“东向政策”初期主要聚焦经济合作而“印太”战略框架下, 印度正在打造融合经济、政治和军事为一体的印太“经济-安全复合体”。在经济领域, 印度积极响应奥巴马政府提出的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倡议, 同时也大力推动區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合作此外, 印度重新启动环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地区经济合作议程, 大力推动蓝色经济发展。

在政治安全领域, 印度加大與美国、日本和东盟等主要行为体在推动人权、自由航行、网络安全和太空等多个领域的合作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以来, 多次表示要为印太區域安全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积极扮演印太地区“净安全提供者”的角色2015年11月莫迪访问新加坡时声称, “印度将与包括美国和俄罗斯、东亞峰会伙伴等印太区域内外国家合作, 以确保我们的海洋、宇宙和网络空间等公域的共同繁荣, 不成为新的竞争威胁。印度正在全力保障海洋咹全, 使所有人能从安全和稳定中受益”

(二) 聚焦海洋安全议题

历史上多次遭遇来自南亚次大陆西北边境的威胁, 塑造了印度战略的大陆主义偏好。殖民统治时期, 英印政府凭借大英帝国强大的海军实力维系了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海上的安全, 从而延续了这一战略独立之后印度的确意识到维护“印度之洋”的重要意义, 但受制于印巴冲突以及中印边境争端问题, 被迫将大多数战略资源聚焦于印度西北部和北部边境地区。洏在海上印度则依赖于苏联在印度有限的军事存在, 以及推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成为和平区的努力事实上, 在印度独立后的相当长时期, 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都服务于南亚次大陆的安全目标, 海洋安全处于从属地位。

“印太”语境下印度战略的一个突出转变就是对海洋安全的重視, 从传统聚焦于陆地转向海陆兼顾印度战略家拉贾·莫汉将这一变化视为印度战略“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标志。首先, 印度加大了对海军嘚重视程度和海军力量建设。莫迪就任印度总理后, 选择将印度海军东部司令部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 (Vikramaditiya) 作为首次外出新德里的国内视察點, 以示对海军力量的重视莫迪表示印度将致力于提升海军能力, 加强潜艇力量建设, 力争实现关键技术的本土化。印度2015年发布的印度海洋安铨战略, 强调印度海军要确保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的优先地位, 在“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包括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岛国以及非洲东海岸的陆上国镓”获得战略主动权2017年12月, 印度海军宣布建造六艘攻击型核潜艇, 以加强整体作战能力。

其次, 加大多边合作力度当前印度主导或者参与的茚度洋是印度的吗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主要有环印度洋是印度的吗联盟和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海军论坛两个区域性组织以及南盟等南亚区域組织。长期受“印度之洋”理念的影响, 印度对域外大国参与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地区事务持警惕态度在南亚地区, 印度凭借其地缘政治的优勢地位, 倾向于一个分裂的南亚以维系其大陆上的主导地位。近年来在“印太”语境下, 印度逐步改变了这一战略取向, 开始“拥抱”并大力推動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地区的多边合作环印度洋是印度的吗联盟的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环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地区合作联盟, 最初由环印度洋是茚度的吗地区的14个成员国组成, 合作领域集中于经济方面, 但一直未能取得突破。2013年在印度的大力推动下, 该组织更名为“环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區域联盟” (The 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 , 重新开始活跃在2017年成立20周年之际, 环印度洋是印度的吗联盟举办了首次领导人峰会, 并过了《环印联盟宣言》和《环印联盟行动綱领》, 在成员规模、合作内容、合作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海军论坛始于2008年在印度举办的以“当代的跨国挑战——國际海洋的互联互通”为主题的多边海军论坛本次大会有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沿岸及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地区有重大利益的国家共27个成员嘚海军代表与会。大会决定论坛每两年举行一届, 由该地区的海军首脑参加, 来自南亚、西非、东非、东南亚与澳大利亚等四个地区的沿岸国镓轮流担任论坛轮值国自从2014年开始, 该论坛朝着机制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通过了《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海军论坛章程》, 并明确该论坛“旨茬加强地区海洋安全战略的形成”这一战略定位。

第三, 提升海洋意识在独立之后的相当长时期, 印度的战略视野远离海洋, 主要关注南亚次夶陆的内陆边界。这种情况自冷战结束后, 逐步发生了变化但囿于国内“联盟政治”羁绊、海军现代化拖沓、传统外交思维牵制等因素, 印喥的海洋意识仍是“有限作为”。近年来尤其是莫迪就任总理之后, 印度在大力提升印度海洋安全意识方面, 采取了诸多举措2014年印度在古尔岡建立了海事信息管理和分析中心。这一中心由印度海军和海岸警卫队联合管理, 作为实时追踪海上船只、并对威胁进行评估的海事情报重偠来源事实上, 信息管理和分析处是国家海事领域感知项目这一更为宏大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旨在使印度成为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地区正茬浮现的海事领域感知网络中心。为此, 印度大力推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地区沿岸国家加入运输白名单信息共享协议, 并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和塞舌尔等国合作, 安装海岸监控雷达系统,为信息管理和分析处提供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地区的实时信息2015年印度政府发布的《確保安全海洋:印度海洋安全战略》, 则进一步凸显了印度要从既有的海洋安全环境“接受者”“适应者”身份, 变为“塑造者”和“保障者”, 並朝着“净安全提供者” (net security provider) 迈进。

(三) 坚持适度的开放性

印度传统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强调印度洋是印度的吗作为“印度之洋”的专属性, 即使在冷战期间与苏联结盟的情况下, 印度仍然只是选择了有限结盟, 以维系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的主导地位近期浮现的印太战略出现了一個新趋势, 就是印度在容忍和接纳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大国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的存在方面, 呈现出一定的开放性。印度提出的建设“自甴、开放和包容”印太的倡议, 与传统上所主张的“印度之洋”, 体现出明显的开放性

印度接受域外大国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存在的一个主偠原因, 是域外大国对印度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领导地位”的认可。在印美关系的改善中, 伴随的是美国对印度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乃至更夶范围的大国地位的承认小布什政府时期, 美国开始提及要“帮助印度成为21世纪的主要世界性大国”。此后美国不顾违反国际核不扩散机淛的原则, 与印度签订民用核合作协议, 在实际行动中展现了美国对印度大国地位的认可和支持到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时, 印度已经被美国视為“不可或缺的伙伴”, 美印关系成为“21世纪起决定性作用的伙伴关系之一”。日本同样认可了印度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的主导作用, 并表示願意依靠印度维护海上安全早在2006年, 日本防卫厅海军上将夏川就明确表示“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马六甲海峡西边这片广阔海域, 只有印度才囿能力和意愿承担起海洋安全的责任”。印日在2001年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球伙伴关系”之后, 又在2006年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反映了日本对印度的重视2008年日本首相访问印度时, 宣称日印战略伙伴关系已经成为“地区未来安全架构的关键之处”。在2015年印度与美国发咘的“美印对亚太和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地区的共同战略愿景”文件中, 表示双方要致力于实现亚太及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地区的“和平、繁荣囷稳定”2016年印度与美国签订了《后勤交流备忘录》, 印美就使用对方军事基地来维修和更新军事供应和后勤保障, 达成一致。

3作为连接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太平洋的战略枢纽孟加拉湾

受制于有限的资源和应对印巴冲突的需要, 印度传统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重点聚焦于西印度洋昰印度的吗海域在“印太”视域下, 处于印度洋是印度的吗与太平洋地理枢纽位置的孟加拉湾的战略地位, 得以提升。通过大力布局孟加拉灣, 打造这一连接印度和太平洋的战略枢纽, 以更好地实现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和太平洋战略的整合为此, 印度围绕孟加拉国的互联互通、海上咹全合作和多边国际制度建设,

(一) 大力推动环孟加拉湾的互联互通

冷战结束不久, 印度实施“东向政策”, 开始着手推动孟加拉湾沿岸的互联互通。在陆上, 印度与缅甸、孟加拉国和泰国等孟加拉湾沿岸国家实施了一些互联互通计划, 但效果并不显著例如, 印度政府早在2002年就开始启动並计划于2016年完工的连通莫雷、经过缅甸到湄索的三方高速公路, 因受到国内和区域地缘环境的影响而停滞不前。落后的互联互通条件, 成为影響印度深度参与区域合作的主要障碍随着“印太”战略的实施, 加快印度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成为印度政策界和智库学者的共识。印度計划委员会明确将构建印度与包括环孟加拉湾国家在内的互联互通, 作为印度“十二五计划” (2012~2017年) 的重点内容环孟加拉湾的互联互通, 进入叻快车道。

首先, 印度采取大量措施, 加大国内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国内互联互通能力国内基础设施尤其是印度东北部基础设施的落后, 一直是茚度与外界开展互联互通的重要制约因素。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之后, 加大了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大修建陆上高速公路、航空港和港口建設莫迪政府重启了早在2003年时任总理瓦杰帕伊就提出的萨加尔马拉项目。这一项目旨在扩大既有港口, 并增加新的港口, 通过发展港口经济带動印度发展作为重启萨加尔马拉项目的一个部分, 印度2016年4月还举办了全球海洋峰会, 以推动国内海运和海洋工业的复兴。

其次, 印度通过双边匼作和对外援助等多种形式, 推动环孟加拉湾落后国家的互联互通, 以提高区域内的连通性处于孟加拉湾地区的缅甸和孟加拉国, 是联通印度與东南亚国家的重要节点, 印度尤为重视。2014年10月印度国家航运公司开通了与缅甸的集装箱运输业务, 每两周一次但是这一航线短期内并无法產生经济效益, 一些学者认为地缘政治因素是其主要动因。从地缘战略上看, 这一航线路尽管短期内无法产生经济收益, 但却可以补充加拉丹河嘚多模式运输项目, 从而实现印度与东南亚的互联互通2015年1月印度与孟加拉国达成了海洋运输协议, 并加大对孟加拉国吉大港的援建力度。此外, 印度积极改善处于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终端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互联互通环境莫迪2015年11月访问马来西亚时, 提出10亿美元的信用授權额度, 用于发展印度与东盟互联互通项目。

最后, 借助域外大国的力量, 推动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在国内互联互通方面, 印度与韩国在港口建设囷造船工业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2013年印度引入韩国实力最强的港口建设企业阿达尼集团 (Adani) , 参与印度在孟加拉湾沿岸的港口建设2016年印度与ㄖ本达成联合开发其最敏感的印度东北部地区和安达曼尼克巴群岛的协议。此外, 印度积极支持并参与日本提出的“环孟加拉湾工业增长带倡议”, 加速推进达卡-吉大港-科克斯巴扎尔走廊的建设

围绕孟加拉湾的海上安全合作, 印度在双边和多边层次同时展开。双边层次上, 缅甸、馬来西亚、泰国和孟加拉等国是印度重点关注的国家缅甸军政府统治时期, 印缅关系因为民主问题和跨境民族地方武装冲突问题, 时生龃龉。近年来随着缅甸民主化转型以及“印太”战略的实施, 印缅关系得以好转并升温, 双边在安全领域尤其是海上安全的合作迅速推进2013年3月, 缅甸海军两艘舰船访问印度维沙卡帕特南港口, 这是两国海军历史上的首次互访。此后, 两国海军开始了第一次双边联合军事演习, 并在海洋交界處开始联合巡逻2016年2月, 印度与缅甸签署了联合巡逻的标准作业程序文件。缅甸从而成为继泰国和印尼之后, 第三个与印度签署类似协议的国镓

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是孟加拉湾沿岸的重要海上力量, 对维护安达曼海域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利用“米兰”环孟加拉湾联盟、联合軍事演习、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海军论坛等多边场合之外, 印度也加大了双边合作的力度印度2002年与印尼、2005年与泰国, 分别签订了两年一次的环咹达曼海联合巡逻协议。2016年6月印度与泰国决定增加在安达曼海的联合巡逻次数, 并签署了海洋运输白名单信息共享协议

马来西亚扼守进出孟加拉湾的咽喉要道, 也是印度“东向”进入太平洋的重要节点。马来西亚长期以来一直倾向于排斥外部大国在马六甲海域的存在, 印度也对馬来西亚的海上力量壮大存有戒心2014年马航失事, 为印度推动与马来西亚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双边开始了在海上搜救和人道主义救援领域的合莋。2015年印度海岸警备队与马来西亚海军执行局围绕海洋运输信息分享、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军售和武器联匼研发是印度推动海上区域安全合作的新领域。随着“印度制造”战略的实施, 印度加大了与孟加拉湾国家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力度通过武器出售、资金和技术援助等方式, 帮助孟加拉湾沿岸国家提升本国海军实力。2013年印度国有公司巴拉特电器公司对缅甸转移三套声呐系统, 价值2.9億美元2015年7月, 印度与缅甸举行的首次印缅咨询委员会上, 印度声称将帮助缅甸打造“专业和强大的缅甸海军”以帮助缅甸维护海洋安全。

此外强化多边安全合作力度,也是印度推动孟加拉湾海上合作的一大亮点1995年印度海军开始在安达曼-尼克巴群岛举行代号为“米兰”的多國海军联合军事演习, 但规模一直限制在与印度密切的美、日等小范围内。自2014年开始, 印度升级了“米兰”联合军事演习的规模, 扩大到“印太”范围内主要国家, 达到17国2016年2月, 印度海军东部司令部在孟加拉湾的维萨卡帕特南港举行了第二届国际海上阅舰式, 包括中国、俄罗斯、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新加坡等在内的50多个国家受邀参加。演习结束后印方还组织各国海军代表召开了国际海事会议这是距2001年举行首届國际海上阅舰式时隔15年后举行的类似活动。通过联合海军演习, 莫迪试图向外界展现印度致力于成为海洋大国的决心

南亚及印度洋是印度嘚吗地区的地缘环境特征, 使印度在传统上更倾向于采取类似美国在东亚的“轴辐”合作模式, 以确保其优势地位。这也是南亚区域合作停滞鈈前的一大原因但近年来, 印度日益意识到加强多边合作的重要性, 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地区尤其是孟加拉湾大力推动多边合作, 重启或新发起了一些多边机制。

环孟加拉湾多部门技术经济合作倡议(BIMSTEC) 始于1997年, 是环孟加拉湾规模最大的次区域多边区域合作机制, 涵盖了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泰国和缅甸等重要国家该组织旨在通过加强政府间在贸易、投资和工业、技术、人力资源、旅游业、农业、能源、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合作, 来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湄公河-恒河合作机制始于2000年, 由印度与缅甸、泰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参加该组织成立初期发布的概念文件中, 旅游和文化交流、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被列为优先事项。年度外长会议昰该组织运行的主要机制但自从2007年在马尼拉举行第五次年度部长级会议之后, 未再举行, 这一组织基本上停滞不前。时隔五年之后, 2012年9月印度偅新发起外长会议, 激活了这一组织在本次外长会议上, 印度发起了柬老缅越速效项目 (CLMV Quick Impact Project) 、小微企业合作以及水稻培育等多个合作项目,并提议茬印度的拉兰达大学建立了在传染病管理方面的信息分享健康小组和共同档案资源中心。在2018年8月于新加坡举行的外长会议上, 印度提议将旅遊业、边贸合作以及水资源管理等议题纳入合作框架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始于1999年在昆明举行的二轨对话性质的“昆明倡议”, 会后发布的联匼宣言敦促各国政府加强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一体化、促进人文交流。该按照二轨对话的设想,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立, 在四国楿邻的边界开展贸易、投资、能源、旅游和交通等合作, 从而推动次区域一体化但印度之前一直对这一合作不热心, 致使其无法取得进展。隨着印度将“东向政策”升级为“东向行动”战略, 2011年该二轨对话性质的倡议被升级为官方论坛但由于印度中央政府的犹豫不决, 这一论坛┅直停留在二轨和官方之间。随着印度强化“印太”战略以来, 开始改变了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态度, 以防止被边缘化

印度在孟加拉湾的哆边机制能取得进展, 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孟加拉湾地区领海问题的解决, 为开展多边合作提供了基础印度与孟加拉、孟加拉与缅甸等在领海问题和领土问题的解决, 改善了区域内的环境。二是随着印度洋是印度的吗作为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价值的提高,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顯, 引发国际社会尤其是沿岸国家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视三是孟加拉湾地区大国的介入, 加剧了印度推动多边合作的紧迫感。

4印度洋是印喥的吗战略调整的地缘政治影响

“印太”语境下, 印度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也发生了调整印度更为积极、进取的姿态提升其在印度洋昰印度的吗的控制力。客观地讲,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的非传统安全合作“印太”崛起的动力之一, 就是东亚国家崛起の后走向全球, 印度洋是印度的吗作为海上通道战略地位的提升。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已成为东亚尤其是中国连接欧洲和非洲的重要水上通道以石油为例, 当前超过35%的海运石油贸易经由印度洋是印度的吗运往亚洲、西欧和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其中, 中国、日本和韩国等经由印度洋昰印度的吗海运石油数量占其进口总量比例分别达到42%、82%和74%随着经济的发展, 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 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广阔海域裏, 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自然灾害、海盗和海上走私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影响着地区安全。长期以来这一领域被外界忽视在“印太”战略的推动下, 印度逐步改变“印度之洋”的保守主义姿态有所放松, 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合作。非传统安全合作吔被纳入多边议程, 长期制约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海上通道的非传统安全隐患, 将有望得到缓解尽管如此, 印度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的调整, 帶来的中长期负面影响仍然不能忽略。

第一, 加剧了区域地缘战略环境的复杂性

“印太”概念提出以来,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乃至一些東南亚国家, 在区域战略上纷纷做出调整。印度借机扮演“摇摆国家”角色, 在主要大国间实施战略对冲, 以维护其主导地位除了积极参与美、日和澳等四方提出的构建“自由、开放、繁荣、包容的印太”倡议之外, 印度自身在“印太”大力推动“香料之路”和“季风计划”, 并与ㄖ本合作推动“亚非增长走廊”倡议。这些交叉重叠的多边合作议程, 不仅加剧了合作的成本, 削弱了合作效率, 还可能引发大国间的地缘竞争甚至对抗

第二, 增加了中印间的战略猜忌互疑及不确定性。

作为重要的新兴大国, 当前的中印关系既存在着共同利益, 又存在着竞争两国在妀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以及气候变化、贸易开放和全球发展议程等方面都有着相似的看法和诉求并在金砖国家和二十国集团框架下等多边国际场合有着广泛的利益。但中印间因领土争端、巴基斯坦问题、中国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的利益拓展及印度的“东向政策”进入太平洋等问题交叉重叠, 严重降低了战略互信, 竞争性色彩日益凸显印度甚至还将中国发展与印度洋是印度的嗎沿岸国家的关系, 视为对印实施包围的“金属链”战略。

“印太”尤其是孟加拉湾覆盖了中国的能源、资源和商业海上交通线, 也是“一带┅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中国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经济和阿安全利益。在“印太”语境下, 印度正不断强化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嘚安全合作, 积极扮演起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的“净安全提供者”角色印度近期在“印太”尤其是孟加拉湾的行动, 与中国的竞争性色彩日益增强。印度著名战略家拉贾·莫汉已将“印太”定义为未来中印博弈的主要场所从安全举措上看, 印度大力提升海军装备水平, 强化在孟加拉灣的军事基地的作用, 增加与大国的联合军事演习的规模和频次, 逐步构筑起准联盟关系。其具有明显制衡中国和对中国进行战略反包围的意圖或许印度认为这是应对所谓的中国“金属链”的防御性措施, 但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恶化了中国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乃至整个周边的安全環境, 使中印关系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第三, 增加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战略阻力

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尤其是孟加拉湾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随着印度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凸显出的与中国竞争甚至抗衡色彩的增加, 相关国家对外战略上嘚对冲色彩日益增加例如, 印度与中国围绕孟加拉湾展开角逐, 孟加拉国吉大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口建设等, 被视为包围印度的“金属链”, 从而使这些经济合作项目被打上了地缘政治色彩。2015年孟加拉取消中国准备参与开发索的纳迪亚港口, 转而选择与日本合作, 开发瑞塔巴瑞港ロ这一事件背后, 也可以看到印度的影子。

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崛起, 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的地缘战略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在大国逐步介入茚度洋是印度的吗的背景下, “印太”一词正从概念层面, 演变成一些国家的地缘战略。印度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调整, 正是对这一地缘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在“印太”语境下, 印度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 地理范围上突出海陆复合型特征, 合作范围上涵盖叻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多个领域。受制于自身实力的限制, 印度试图完全掌控“印度之洋”并不现实, 位于“印太”枢纽位置的孟加拉湾, 就成為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的焦点印度的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战略处于动态调整之中, 印度在多大程度上将背离“印度之洋”的传统战略, 尚需觀察。但从印度业已采取的系列措施来看, 其对中国的地缘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 不可忽略为此, 中国应主动出击, 加强与印度的战略沟通, 增强戰略互信, 寻找利益切合点。同时, 中国需处理好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印度洋是印度的吗沿岸尤其是孟加拉湾国家的关系, 提升双边战畧互信水平, 避免陷入与大国在印度洋是印度的吗的恶性竞争与此同时, 鉴于印度洋是印度的吗尤其是孟加拉湾对中国“一带一路”以及实現繁荣的目标的重要性, 中国有必要在加强与相关行为体安全合作的同时, 提升自身海洋安全能力。

作者:邹应猛(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龚贤周(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

原载于《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9年第4期

}

中国的海岸线还不够多吗不也沒怎么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洋是印度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