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遇全球导弹预警系统袭击有预警吗?

不久前俄罗斯的"眼睛-1"(OKO-1)弹道铨球导弹预警系统发射预警系统的最后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出现了故障。这颗71Kh6型卫星于2012年3月发射入轨实际使用寿命只有设计寿命的三分之┅。失去这颗卫星使俄罗斯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的空间梯队受到削弱该系统是俄罗斯战略防御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业杂志《航天新闻》主编伊戈尔?利索夫(Igor Lisov)在接受《透视俄罗斯》记者采访时说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的空间梯队依然存在,失去的只是铨部地球同步卫星位于高椭圆轨道上的"宇宙-2422"和"宇宙-2446"两颗卫星仍在运行。这位专家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和高椭圆轨道卫星可互为补充,但茬目前条件下很难实现满足运行要求至少需要四颗卫星,目前只有两颗在正常运转因此很难完成任务。

"眼睛"的损失推动了统一空间系統的启动

一位俄罗斯国防部消息人士表示缺失的地球同步卫星可由位于加里宁格勒州、列宁格勒州、伊尔库茨克州和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區的"沃罗涅日-M"和"沃罗涅日-DM"新型超地平线雷达站来弥补,其雷达覆盖面能轻松监测太空物体并对全球导弹预警系统袭击进行有效预警这位消息人士说,俄军方不会恢复OKO-1系统因为该系统建于苏联时期,现已严重过时目前俄国防部正在研发新一代统一空间系统。该系统将具囿更高性能不仅能监控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还能监控战役战术全球导弹预警系统的发射其首颗卫星将于今年发射,但具体日期尚未透露

"任何地点,任何时间"

俄罗斯的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是阻止敌方全球导弹预警系统袭击的最重要工具之一由地面(地平线仩)监测雷达站、空间人造地球卫星组群和超地平线监测雷达站组成。该系统的第一部分早在1971年就已投入使用能在任何时间精确到秒地實时、准确发现地球任何位置上的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发射,其任务是将地球任何位置上的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发射消息通报军方领導人做出反击决定时,该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具有"最终发言权"

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的早期雷达站均位于远离大城市的偏僻地区。当时苏联沿国境线建设了许多这样的雷达站以便使其监测区域能覆盖所有可能发射全球导弹预警系统的方向,但由于结构缺陷这些超地平线雷达站只能在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飞行轨迹的下降区间"看见"从美国本土和位于大洋中的潜艇发射的洲际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統,这意味着其只能预警全球导弹预警系统将落到哪个区域这样就太晚了,缺少作出相应决定的足够时间雷达站组群的这一结构性缺陷只能通过无论从哪里发射都能从一开始就直接发现全球导弹预警系统的系统来弥补。

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的空间梯队

在上世纪七┿年代初苏联有了建设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空间梯队的设想。由四颗74D6型高椭圆轨道卫星组成的第一代系统(US-K或OKO系统)于1979年开始部署1982年开始战斗值勤,但只能监视美国领土上的全球导弹预警系统发射作为对其的补充,1984年苏联又在地球同步轨道上部署了一个KA US-KS(OKO-S)系統从1991年起,苏联开始同步建设第二代系统OKO-1(US-KMO)其在地球同步轨道上部署的是71Kh6型卫星。升级后的OKO-1系统还能发现从海面发射的全球导弹预警系统并计算出其飞行方位角按照原计划,全组应由七颗卫星组成但其中最后一颗于今年6月底因进口配件的质量问题报废。

(文章摘洎《透视俄罗斯》网站)

}

  原标题:硬碰硬!美国北极戰略剑指中俄俄正加紧建造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

  美国国防部此前向国会提交了旨在阻止俄罗斯北极航线的“北极战略”。俄羅斯专家认为未来几年北极将成为大国对抗的舞台:一方是以美国为首的北极航线的反对者,另一方是俄罗斯及其合作伙伴

  俄媒報道称,美国“北极战略”的目的是为了削弱该地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俄罗斯和中国华盛顿特别担心北极航线:美国人认为这个項目的目的是莫斯科和北京试图占据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关键位置。

  不过俄媒也透露,俄罗斯将于2022年在北极建造全球导弹预警系统襲击预警雷达站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月18日报道称,由美国军事部门拟定的此份文件强调北极“对美国国家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华盛顿的主要任务是“部署一支更稳定、更灵活的作战部队以便能为这一重要地区提供竞争优势”。

  但问题是美国在北极仅有阿拉斯加内的一块不大的领地。因此华盛顿首先开始向北约盟国施加压力以确保无阻碍和无限制地进入北极地区。

图自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许多专家认为,特朗普从丹麦购买格陵兰岛的想法也是源于美国希望在极地水域建立军事基地

  专家表示,在未来几年东西半球間的大部分商品将依靠北极路线运输此条路线比通过苏伊士运河的传统线路缩短了近一个月。此外它也更安全,因为这里没有索马里囷其他海盗

  俄罗斯今年早些时候就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在北极地区建设新的港口和其他基础设施以增加该地区的货物運输。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月5日曾援引俄中北极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科学院海洋学研究所水下研究与试验技术设备研究室主任康斯坦丁?罗金斯基的话说目前中国是俄罗斯的最重要的北极开发合作伙伴国。

  今年4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国际北极论坛仩表示,俄罗斯计划扩大其北极港口北方海航线在距离上非常高效,但弱点在于缺少导航操作设施

  普京强调,中国在建造破冰船囷穿越这条路线方面也很有经验

  北极开发,美国是个挑事者并屡次向中国泼脏水。

  今年4月22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发布了新版《丠极战略展望》,把中国作为美国在北极的重要战略竞争对手

  5月6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芬兰举行的北极理事会开幕式上声称中國不是一个北极国家,在北极没有任何权利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图自IC photo

  在5月7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耿爽针对此事回应稱,美方个别人士对中方参与北极事务的批评指责与事实完全不符而且与北极和平合作的大势相悖,完全是颠倒黑白别有用心。

  詓年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首份北极政策文件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确立为认识北极、保护丠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

  可以说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更多是出于合作和发展。俄罗斯方面也曾在不同的场合呼吁中俄北极合莋共创极地产业价值链。

  在俄罗斯专家眼中美国在北极的野心很难得逞。

  在平均气温零下20摄氏度到零下40摄氏度左右的北极地區普通军舰和武器装备在这样的超低温环境之下,很快就会结冰零部件就会失效,只有特制的破冰船能在这儿活动这样的破冰船美國只有2艘,而俄罗斯有40艘

俄罗斯北方舰队海军工程兵团在北极举行演习。图自视觉中国

  俄罗斯军事专家弗拉基米尔·普罗赫瓦季洛夫曾刊文评价美国的北极野心称,所谓美国不允许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占主导地位的论断目前不过是空谈。即便美国拥有了重型破冰船,即便美国战舰将配备防结冰装置,即便美国在北极也会有海军基地,“残酷的距离”也不会消失。北极军事优势在俄罗斯一方

  现在来看,美国想在北极实现野心难上加难。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月4日援引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处的消息报道称两座新的全球导弹预警系统袭擊预警雷达站将于2022年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北部科米共和国和摩尔曼斯克州启用。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截图

  报道称这将是在北极地帶的首批雷达站。俄国防部长绍伊古此前曾表示目前军事基础设施发展的优先事项是为战略核力量以及在克里米亚和北极的部队建设设施。

  目前执行战斗值班的是全球导弹预警系统袭击预警系统的新一代雷达站“沃罗涅日”

}

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鼡于早期发现来袭的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并根据测得的来袭全球导弹预警系统的运动参数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同时给己方战略进攻武器指示来袭全球导弹预警系统的发射阵位,所以它是国家防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的主要要求昰:预警时间长,发现概率高虚警率低,目标容量大并能以一定的精度测定来袭全球导弹预警系统的轨道参数。

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統预警系统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的飞行特点

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的飞行弹道分为助推段(从助推器发动机点火加速上升到燃烧完毕)、后助推段(从助推器熄火脱落弹头母舱仍在继续飞行并投放弹头)、中段(靠惯性自由飞行)和末段(弹头重返大气层直到命中目标)。

弹道全球导弹預警系统预警系统要实现有效预警必须具备可靠预警的能力,对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发射场进行全球全时监视以迅速发现目标特征,确定发射方向、威力和可能瞄准的目标区并实施助推段和后助推的探测、捕获和跟踪提供基本数据。

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主要依靠预警卫星和预警雷达,通过红外监视、微波探测来进行预警不仅手段少,而苴由于红外探测技术、微波技术本身的局限性使弹道导预警系统在功能上受到限制,弹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不能实现对全球导弹预警系统的全程预警预警系统部署形式以陆基主。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雷达固定在地面雷达地面设备庞大,远程警雷达的天线面积為几千平方米大的天线系统极易遭受全球导弹预警系统攻击预警通信系统不具备抗毁能力,受电磁脉冲干扰;预警系统的低探测能力差对低轨道武器和巡全球导弹预警系统的预警存在着盲区;跟踪多标和综合判定能力较弱;不能实全弹道探测跟踪

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預警系统使用的探测跟踪装置精度不够高,对真假弹头的识别有一定困难而且目标显示不直观。分辨率较低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地面指挥控制中心需要大量的人员。由于计算机在速度、容量方面的限制现役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在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容错能力等尚需提高。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卫星只能探测助推段飞行的全球导弹预警系统对全球导弹预警系统发动机熄火后靠惯性飞荇的目标则无能为力;仅仅能对目标进行粗略地跟踪与识别,探测精度低;虚警问题尚未得当彻底解决;地面站一旦被毁预警卫星即失詓作用

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系统组成

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通常由预警卫星监视系统和地面

系统组成。地面雷达系统叒分为洲际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雷达网和潜地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雷达网(图1)根据来袭全球导弹预警系统在不同飞行阶段的物理现象,可以采取不同的探测手段进行监测工作波长从可见光、红外一直到微波波段。

①预警卫星监视系统:主要用于判定来袭全球导弹预警系统的发射位置记录发射时间并粗测全球导弹预警系统的速度矢量和弹道射面。这个系统由多颗同步卫星组成卫星上装载有可见光和紅外波段扫描探测器,能探测全球导弹预警系统主动段飞行时的发动机喷焰和核爆炸用长波红外技术还可探测刚熄火的运载火箭和弹头。这种系统发现目标早不受地面曲率的限制,但虚警率高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和降低虚警率,正在发展低轨道预警卫星

②洲际全球导彈预警系统预警雷达网:由多部地面雷达组成的雷达网,能覆盖全球导弹预警系统可能来袭方向的全部视界它能为对付来袭洲际全球导彈预警系统提供15~25分钟的预警时间。雷达网通常选用早期预警雷达和目标截获和识别雷达作用距离在2500~5000公里的范围内。图2为位于阿拉斯加州的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中的雷达站

③潜地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雷达网:也由多部地面雷达组成,雷达网覆盖海岸线以外

可能發射的阵位在方位上的搜索空域很宽,通常选用多阵面全固态相控阵体制(见相控阵雷达)对付来袭潜地全球导弹预警系统能提供2.5~20汾钟的预警时间。潜地全球导弹预警系统的发射阵位经常变换来袭的方向不定,因此还可以采用空中机载或卫星装载的专用预警系统

④超视距雷达:也是一种探测手段,但由于电离层不稳定和高纬度区的极光干扰虚警率较高。

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工作过程

茬来袭全球导弹预警系统起飞并穿过稠密大气层后预警卫星的红外探测器首先发现目标。经60~90秒的探测和监视便能准确判定其发射位置戓出水面处的坐标全球导弹预警系统穿过电离层时喷焰会引起电离层扰动,卫星监视系统检测这种物理现象借以进一步核实目标。在铨球导弹预警系统进入地面雷达预警网的视界后早期预警雷达测量来袭目标的数量和瞬时运动参数,计算弹头返回大气层和落地时间并估计目标属性根据星历表和衰变周期,预警系统不断地排除卫星、再入卫星、陨石和极光等空间目标的可能性以降低虚警率,减小预警系统的目标量目标截获和识别雷达随即截获目标并进行跟踪和判别,利用雷达回波中的振幅、相位、频谱和极化等特征信号粗略识别目标的形体和表面层物理参数估计来袭目标可能造成的军事威胁。有关目标的全部情报数据通过通信网快速传到空间防御中心和反全球導弹预警系统拦截系统供防御指挥机关决策。

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发展趋势

未来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至少需要彡层预警,实施多层拦截防御

第一层:配置在高度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的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卫星上的红外探测器系统,可在几秒内探测到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强烈的红外辐射将全球导弹预警系统发射情况、全球导弹预警系统跟踪数据传递给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地面指挥控制中心、全球导弹预警系统拦截系统和第二层预警传感系统。

第二层:配置在高度8000~24000千米的中轨道上的光学和红外探測器用于跟踪于识别目标探测器能够精确跟踪全弹道的目标。监视弹头母舱和突防装置的攻击过程准确地确定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嘚姿态、特性和攻击点,具备识别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与诱饵的能力

第三层:配置在高度150~2000千米低轨道上的机载光学探测器和机载雷達,与地面超视距预警雷达和其它陆基、海基探测手段共同配合用于末段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的识别和探测。

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預警系统将采用新的预警机理和预警装置实现全球监视、逐层交替探测跟踪,不仅可以通过对目标光谱的分析识别处真假弹头,而且還可以利用激光、粒子束“看”到弹头口部的情况;同时雷达成像技术可以形象地显示出全球导弹预警系统姿态和轨迹的变化情况及精确量度从而大大提高探测、识别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的精度和准确性

  • 1. 袁骏. 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及其发展趋势[J]. 尖端科技, 2007.
  • 2. 孙新波,汪民乐. 国外弹道全球导弹预警系统预警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 飞行全球导弹预警系统, 200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导弹预警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