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阿弥陀佛和如来或者如来造型的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阿弥陀佛一般是站着的,手里拿一朵莲花,而释迦牟尼一般都是坐着的,手里打了个手势,反正拿莲花的一定就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是此娑婆世界现在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手势主要为说法印(一向前、一向下),阿弥陀佛主要为手托莲花。

没有如来佛祖 这个名字。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琉璃佛等等,或啊阿弥陀如来 释迦牟尼如来,药师琉璃如来。 最接近的 我佛如来,而不会是我如来佛。

阿弥陀佛的坐像 一般结阿弥陀印,或是捧莲花和与愿印。释迦牟尼佛 一般结定印 或是降魔印 或是无畏印 和与愿印,吉祥印,持钵。药师佛 一般是持塔,或是药罐 吉祥印,或是拿药草。 阿閦如来 是手持金刚杵和降魔印,每尊佛的手印都会有差别,一般都是看手印与持物来区别。

}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由于应化不同,各有别号,或取因言“弥勒佛”,或取果言“阿弥陀佛”,或取性言“毗卢遮那佛”,取相言“卢舍那佛”,取行言“释迦牟尼佛”,取愿言“阿閦佛”、药师佛,佛佛各异。然而诸佛具足一切智慧、德行,无有差别,诚所谓“佛佛道同”,故有十种尊号,为诸佛的通号,称为“如来十号”或“十种通号”。
  “十号”的意义列举如下:
  一、如来:指佛陀乘如实之道而来,即谓“如来”;也可译为“如去”,即乘真如之道而去达佛果涅槃。“如”是指佛陀的法身,遍满虚空,充塞法界,如如不动;“来”是指佛陀的应化身,此“身”为救度众生“应化”而来。“如”是静态的,“来”是动态的,成佛以后本是动静不分、法应不二的,如《金刚经》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因此,“如来”是说佛陀在如如不动的法身中,因悲悯救度众生,应化而来,故曰“如来”。
  二、应供:佛陀三只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经过累劫的修行、度众,证断三惑,超越二死,积聚福德因缘,达到“三觉圆满,万德具足”的究竟佛果,堪受人天供养,故名“应供”。正如一个人把毕生岁月奉献给国家社会,一旦功成身退,理应受到国家的退休金安养天年一样。
  三、正遍知:又作正等觉者,即佛陀能正觉一切法,有别于凡夫的不觉与外道的错觉;佛陀能遍觉一切众,有别于二乘的自觉与菩萨的“虽正知而不遍”。由于佛陀的智慧能正遍了知一切法,故名“正遍知”。
  四、明行足:即三明、五行悉皆圆满具足。三明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五行为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证得三明则“慧具足”,修持五行为“福具足”,佛陀福慧双运,故号“明行足”。
  五、善逝:即妙往的意思。佛陀乃证悟无上菩提的觉者,已经超越生死对待。佛陀“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佛陀妙出世间,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于涅槃妙境,不再退没于生死之海,故名“善逝”。
  六、世间解:佛陀具足彻悟宇宙真相的智慧,包括认识诸法总相是空的“一切智”、认识诸法别相是缘生而有的“道种智”,以及认识空有不二、性相一如的“一切种智”。由于佛陀能彻底了知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实相,故名“世间解”。
  七、无上士:佛陀的智慧、禅定、戒行等一切智德圆满,福慧具足,于人中无有过者,所以有谓:诸法中,涅槃无上;诸果中,正觉无上;一切众生中,佛陀至高无上,故号“无上士”。
  八、调御丈夫:佛陀大慈大智,能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的心性,使往涅槃正道,正如驯马师善于调御马性,故名“调御丈夫”。
  九、天人师:佛陀为人、天的导师,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何者是善,何者是不善。众生果能依教奉行,不舍道法,即能解脱烦恼,故号“天人师”。
  十、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
  具备以上十种名号者,即名“世尊”。世尊,含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尊贵、吉祥等六义,又称有德、有名声等,为世间最尊贵的人。
  佛陀三觉圆满,万德具足,为世间、出世间一切凡圣所共尊,因此世人用种种的异名来称扬佛陀的巍巍功德。除了上述十号以外,诸如:世雄、世英、世眼、法王、佛日、能仁、大导师、大圣人、大沙门、大医王、两足尊、人雄、师子等,都是世人对佛陀的尊称。从这些名号中,也可以进一步认识佛陀的崇高伟大。佛弟子在称念佛名时,则应欣羡佛陀的断德,仰慕佛陀的智德,乃至“是心念佛,是心作佛”,以报答佛陀的恩德,这才是我们称扬佛陀名号的积极意义。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如来,是从法身本性上讲。

所以阿弥陀佛,也是阿弥陀如来。

也是阿弥陀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号具足。

所以释迦牟尼佛,也是释迦牟尼如来。

也是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号具足。

如来佛,在我们大众来讲,一般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

早年跟随密宗正规传承 上师 活佛 修行学习密宗秘法 禅定 等等 体悟很多 愿意分享心得 实践经验。

是如来层次的佛 成佛了就有十种名号 如来

所谓如来十种名号分别是1.如来、2.应供、3.正遍知、4.明行足、5.善逝、6.世间解、7.无上士、8.调御丈夫、9.天人师、10.佛、世尊

  1.如来 音译为多陀阿伽佗、怛佗蘖多、怛萨阿竭,义译是如来,也可译为如去。所谓如来,是指“如实而来的人”或“由真如而来的人”的意思。从真如法界而来,悟到真如,所过的是那种如实的教化的生活,是如实去修行的人;也就是完全依循真理而来,依循真理而去,与真理完全冥合无间的人,“如来”一词和佛陀是同义语。

  2.应供 音译主阿罗汉,简称罗汉。指“应该被供养的人”或“有资格接受的”的意思。这个意思是说阿罗汉是断尽一切烦恼,具有超越人格的人。所以这样的人也具有感化、善导世人的优越德性。

阿罗汉又称为福田,这是指阿罗汉就是一个可以使人们得到幸福收获的良田;所以阿罗汉又称为无上福田。像这样的阿罗汉,是可以救渡世人,使他们幸福的,佛当然也是这样的阿罗汉。

  3.正遍知 音译为三藐三佛陀,也写作正遍知,意译又作正等觉者。“完全正确的觉者”的意思。有时也在这词汇上加上“无上”(阿耨多罗)来形容。佛的觉悟与声闻缘觉的觉悟不同,是最圆满、最正确的。为了和声闻缘觉有所区别,所以称为正遍知。

  4.明行足 是指具足明(智慧)与行(体验)的人。佛陀在理论的智慧面及体验的实践面都非常卓越而且圆满,所以又称为明行足。佛教理论在合理性、伦理性、宗教方面是完备的,而且这些理论就是信仰实践的基础理论。圆满的理论与实践二者表里一体,这些理论与实践二者兼而有之,都能具足的就是佛,所以佛陀又称为明行足。

  5.善逝 音译为修伽陀,意译为好去.就是如实的去彼岸、或者是不再沉沦于生死海之人的意思。因为他能够实行善净圣道,因为他能够到不死涅槃的善妙处所,因为他能正确完成波罗蜜到菩提座下成正觉,因为他能在适当的场合只说适当的话,所以称他为善逝。

  6.世间解 是彻底理解世间世事的人。世间分为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世间就是相对于出世间而言。出世间就是开悟的世界,相对于这个出世间的世间,就是指三界六道的迷惑世界而言。佛完全了解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的心情、性格与根机等,因而能相应的做适当的说法,并且使一切众后趋向理想,而化导救度之。也就是说佛完全了解世间苦、集、灭、道的循环真理,他就据此来从事他的教化活动。

  7.无上士 就是至高无上的人。佛是一切有情中境界最高的人。在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里,没有人能够与佛比肩,所以佛又称为无上士。

  8.调御丈夫 就是能够“御丈夫的御者”意思。佛可以训练那些具足佛性的所有人。佛视对方情况的需要,时柔、时刚、或刚柔并用,不论任何人,佛都可以调御他,导引他信仰与修行证果,所以称为调御丈夫。

  9.天人师 是诸神与众人的老师,也就是三界大导师的意思.事实上不只是诸神与众生而已,佛陀是教化救渡三界六道一切众生之导师的意思。

  10.佛 就是觉者的意思,就是指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

世尊 音译为婆伽婆、婆伽梵,古代意译为“尊祐”,是“具有瑞德的人”的意思。由于有此瑞德,所以能得到世间的尊敬,而成为世间最尊贵的人。

1、“如来佛”的提法本来就不正确,因为如来和佛是同义词,连接在一起称呼是重复的。

2、佛的名称有11种,其意思都一样,只是不同的称谓而已,如《佛说十号经》云: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3、如来佛在《西游记》中特指释迦牟尼佛。从化身的角度来说,阿弥陀佛不是释迦牟尼佛,他们分别是西方极乐世界、东方娑婆世界的教主。从法身的角度来说,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的法身都是毗卢遮那如来。

4、阿弥陀佛当然是佛,也是如来。阿弥陀佛也有很多不同的称呼,指的都是同一尊佛。如:阿弥多佛、阿弭跢佛、阿弭亸佛、甘露王如来、无量佛、无量寿佛、阿弥多廋、无量光佛、阿弥多婆、阿弥亸皤、阿弥陀婆、无量清净佛、月巴墨佛、无极尊。

如来只是一个对本质法身的通称,凡能回归本质境界变化无量者,皆名为如来。而佛,只是另一个通称。都不是特指。人人都能成佛。

如来和佛都是一个意思,只是称谓上的区别而已,都表示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人

就好比我们每天吃的盐,俗名“盐”(佛),从化学的角度称之为“氯化钠”(如来)

只是影视作品让我们误以为如来佛就是一尊佛而已

而为什么还有阿弥陀佛,释迦摩尼佛等名称上的区别呢,其实是为了度化众生方便而已

所以阿弥陀佛是如来,也是佛,你也可称之为阿弥陀如来

如来佛是佛祖,阿弥陀佛是西方三圣之一,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而来的,他和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三位站在一起很多画像都有,阿弥陀佛在中间。观音菩萨在左边。大势至菩萨在右边。称为西方三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弥陀佛和如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