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武庙里武庙供奉的是谁都有谁

唐朝最早立武庙,是唐肃宗李亨基本平定安史之乱后,一要对平叛将士论功行赏,二要对那些安史降将盘踞的藩镇加以笼络,因此才褒扬历代名将武之忠义,以示朝廷对武人的重视,以维持王朝统治。

武庙是“王佐武臣榜”,而非很多人下意识认为的“名将榜”, 根本不是以军事战绩、或者军事才能为优先考虑。

连司马穰苴,这种生平根本没打过仗的军事家,因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故,和一本兵书《司马法》,也成为了“武庙十哲”,居然得以和韩信、白起并列。

所以一切自立为皇帝、为君主的名将,都没有入选武庙,包括西楚霸王项羽在内,否则不是鼓励那些如狼似虎的藩镇效仿么?

冉闵生前已经自称魏国皇帝了,当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入选武庙。此外,冉闵曾是羯赵政权大将,却一朝警醒倒戈奋击,自立为帝,更将其”故主“石虎家族以及超过二十万的羯人部族斩尽杀绝。因此完全不符合历朝推崇的“君臣之义”,以及儒家倡导的“仁义道德”。

他建立的冉魏帝国也仅仅维持三年,就更加不会为之后王朝所推崇的,毕竟没有哪个皇帝,会希望自己的臣子是第二个冉闵,他的事迹也就长时鲜为人知了。

至于冉闵的对手慕容恪之所以能入选唐朝和宋朝武庙,

首先当然是因为他军事才干甚高,生平战绩出色,确系当时名将:

棘城之战,以两千骑奔袭,击溃数十万赵军;密云山之战,慕容恪率七千骑兵伏击,大胜三万赵军;率一万七千骑兵攻灭扶余国,俘虏五万;灭冉魏后,又讨平王午、吕护等军阀,统一河北。接着挥军东进,野战获捷,破敌三万,围城经年,攻灭齐王段龛,平定山东;之后在与东晋的长期拉锯战中获胜,攻取洛阳,并将河南各地纳入版图,令鲜卑燕国步入势力鼎盛期。

而慕容恪和冉闵对决的廉台之战,以数万骑围攻步兵万人,斩首七千,生俘冉闵。虽然初战十战十败,之后靠兵力和骑兵优势方才获胜,似乎略失名将水准,有胜之不武之嫌。

但可对比韩信垓下之战,是以三十万汉军和十万楚军决战,身后还有三十万刘邦军支援,一样被项羽打得中军败退,也是靠两翼夹击、兵力极大优势才反败于胜;之后韩信以六十万大军围攻所剩不到十万、且兵少食尽的楚军残部,尚且被项羽成功突围,亦无损一代兵仙之威名。

是役冉闵展现了不亚于西楚霸王项羽的神勇,单人击斩三百余敌人的表现,和项羽乌江之战的绝唱一样,是中国冷兵器史上仅有的两例。而慕容恪也沿袭了兵仙韩信当年在垓下之战的策略,并创造性发明了“连环马”战术,中军退却后、两翼包抄夹攻将冉闵军全歼。

面对项羽、冉闵这样冷兵器史上千年一出的绝世猛将,作为优秀智将,韩信和慕容恪的表现同样已算得上竭尽所能,无足苛责。

燕太宰、太原桓王:慕容恪

诚然慕容恪野战甚强,攻城战表现相对有所欠缺,攻克广固耗时一年,攻击五百晋军把守的洛阳也耗时一个月。其用兵风格更多是操练精兵的正兵流,这是不及他弟弟慕容垂之处。

毕竟慕容垂在决战中击败了东晋名将桓温和刘牢之,参合坡惨败后率军报复,还能令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望风而逃。因此慕容垂的对手含金量甚高,他晚年对西燕和北魏的谋战手段更已入兵家化境。

但慕容垂麾下的后燕军队,害民扰民的不良记录颇多,同为慕容氏一族的慕容冲的西燕军队更以残暴著称,相反慕容恪麾下的前燕军队,史家用了“军令严明,秋豪不犯”这样的词来形容。

因此,唐宋两朝武庙,在排除了那些自立为帝的胡族君主如慕容垂后,虽然效力于胡族僭伪政权,不被列入正统王朝、但依然能入选的便仅有慕容恪和王猛两人。

王猛不但是政治家,同时又作为统帅,挥军攻灭前凉,在慕容恪死后率秦军六万,潞川之战大破慕容评的三十万大军,一举灭燕,为氐族前秦帝国从关中一隅到席卷中原,统一北方,十分天下有其七,立下殊功,因此名列武庙也实属正常。

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宰相崔浩,曾经对同时代的几位前辈名人有过一番点评:「王猛之经国,苻坚之管仲也;慕容恪之辅少主,慕容暐之霍光也;刘裕之平逆乱,司马德宗之曹操也。」

认为苻坚和王猛的君臣相得,就如齐桓公和管仲一般;慕容恪辅佐少主,忠心不二,就如同霍光辅佐汉昭帝一般;而刘裕虽然击平逆乱,对东晋皇帝司马德宗而言,却也是预备改朝换代的曹操了。

唐、宋两朝官方和史家一致肯定慕容恪,甚至破例将一个胡族政权的亲王放到华夏朝廷的武庙里祭祀,确是因为慕容恪其人的生平操守和人格魅力,在当时五胡政权如出污泥之白莲的缘故。

就连一生矢志抗清毫不妥协,终生不肯剃发的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论史时极其痛恨胡人,连对以汉化典范著称的前秦皇帝苻坚和北魏孝文帝元宏,也大肆抨击其虚伪与沐猴而冠,(虽然他老人家更多是借题发挥,讥刺康熙帝玄烨。)

明末思想家,船山先生:王夫之

但唯独提及慕容恪亦颇为赞赏与肯定,称赞他是五胡部族唯一的君子。

「五胡旋起旋灭,殚中原之民于兵刃,其能有人之心而因以自全者,唯慕容恪乎!」「恻悱之言,自其中发,功成而人免于死,恪可不谓夷中之铮铮者乎!」——王夫之《读通鉴论》

最令人惋惜的,便是慕容恪的祖父辽东公慕容廆和父亲燕王慕容皝,在诸胡乱华、晋室退守江南时,数十年里忠诚华夏正统政权:东晋王朝、对抗叛虏、招抚百姓、牧守一方,堪称恩泽辽左,海外孤忠。

其叔父建威将军慕容翰同为一代名将,亦以不能为国家驱逐羯贼、收复中原为未竟之志,遗憾而终。即使是慕容恪与冉闵的廉台决战,同样是以晋朝辅国将军的身份,打着正统王朝旗号,去讨伐僭越称帝之人。

而其兄长燕王慕容儁攻灭冉魏、入主中原后,却迫不及待叛晋自立为帝,从朝廷屏藩就此自堕为“五胡乱华”的一份子。慕容恪对之愚忠和顺从,因此自然也影响了后世风评。

如慕容儁能秉父、祖之志,忠诚于朝廷正溯,对东晋王朝谨守藩臣之礼,而不贪图帝位虚名的话,那样前燕政权便能得到北方汉人民心,合法性必将大大加强,国祚亦将大大延长,绝不会如历史一般旋起旋灭;而王猛纵有逆天之能,氐秦只能僻处一方,坐等败亡了。

而这样一来,英杰辈出的慕容氏诸兄弟,都将以华夏光复功臣的身份载入史册,青史流芳,又何至于被当做乱华胡虏中的一员,饱受非议和讥评呢?

【慕容自龙骧以来,世豪东夏,其子孙俱英朗雄杰,发在童孺,天之所兴,其谁废之!太原德业迈於狐赵,吴王才器不下管萧。昔舜生诸冯,东夷之人,可以其鲜卑而少之?偿恪而不死,更得明主事之,与吴王垂左提右挈,驱驾才俊,混一之业,指顾而定矣!】——明·张大龄:《晋五胡指掌录》

}

祭祀名将,古已有之。特别是到唐朝,兴起了祭祀历史名将的第一个高潮。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武庙中供奉的62名将。此外,比62名将还要高一个层次的便是十哲。

所谓武庙十哲,指的是唐朝开元十九年,玄宗皇帝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的庙宇,它以周朝开国太师、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为武成王祭典与祭孔子相同。太公尚父庙更名成武成王庙,简称武庙。当时武庙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张良为副祀。包含张良在内的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坐左右: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

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以下是十哲的具体介绍:

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他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

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

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

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

8.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

字药师,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

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

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他早年跟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

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武庙十哲,皆是千年难遇的军事奇才,各个是一代传奇!

}

战神,不是所有大将都可以这么叫的,也不是谁都可以为古代大将冠以“战神”之名的。战神的封号,出自古代皇帝之口,也就是受过皇封,建祠立庙供奉的大将才可称为战神。自黄帝起,到清朝止,被建祠立庙供奉的大将不胜枚举,但在这些被奉为战神的大将中,有四位是顶级的,或可称为战神之神。在这四位中,岳飞、关羽、姜子牙资历都浅,第一位黄帝所尊,供奉了三千年。以下四大顶级战神,按登上神位时间排序。

第四位:岳飞。明神宗时登上战神之位,被练家子供奉至今。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昚为岳飞平反,追封“武昌郡开国公”,谥“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四月,宋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明神宗朱翊钧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颁诏:“咨尔宋忠臣岳飞,精忠贯日,大孝昭天,愤泄靖康之耻,誓靖朔漠之师,原职宋忠文武穆岳鄂王,兹特封尔为‘三界靖魔大帝’。”从此,岳飞正式登上战神之位,与关羽并驾齐驱。清乾隆十五年(1751年)九月十八日,乾隆帝致祭岳飞曰:“惟尔公忠秉性,智勇超伦”,赐金匾“伟烈纯忠”。清朝乾隆年间,因岳飞后人岳钟琪深得乾隆皇帝器重,岳飞地位最高。1914年,改原醇亲王庙(今北京西城)为关岳庙,又称武庙,祀关羽、岳飞,此后,岳飞和关羽并不武圣。

第三位:关羽。北宋徽宗年间至今供奉的战神,被尊为“武圣”。北宋徽宗之前,关羽为武庙配享。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封为“忠惠公“,正式单独立庙,称“关庙”。此后历朝都有加封,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3)被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关羽登上“武圣”之位,“关圣庙”取武庙。清顺治九年(1652)被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光绪五年(1879)封“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关羽的战神地位跃居首位。

第二位:姜子牙。唐朝至明初供奉的战神之首,被唐朝皇帝封为“武圣”,一直供奉了六百年。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封“武成王”,建武成王庙,简称“武庙”,供奉姜子牙及历代神将,以取代蚩尤。唐宋时期,武庙最为盛行,皆以姜子牙为主祭,另有“十哲”及历代良将,唐武庙供奉74将,宋武庙供奉72将。到了元明,姜子牙仍为武庙主神,配享减到十人。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间,朱元璋废武庙,姜子牙移往帝庙祭祀,算是官升一级,退出战神之位。

第一位:蚩尤。黄帝时期至隋朝供奉的战神,一直供奉了三千年。蚩尤是黄帝时期三大部落首领,与黄帝、炎帝齐名,被称为中华三大始祖之一。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后黄帝封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将其形象画在军旗上,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这些事史书均有载,《龙鱼河图》所言:“黄帝制服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秦始皇时,再封蚩尤为兵主,入祠供奉。《史记·封禅书》:“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汉代时,朝廷出兵都要先到蚩尤祠祭拜,直到隋朝仍是如此。到了唐朝,蚩尤祠才被武成王庙取代,蚩尤逐渐退出战神之位,随即被妖魔化,直到现在,才回归史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庙供奉的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