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妇女救助盟军第一飞行员飞行员的并相爱的电影

原标题:【装备】“让盟军飞行员胆寒的德军丧病高炮”128毫米口径射高2万米堪比导弹“400发就废掉美军29架轰炸机”

二战时期的德国拥有着当时全世界为之羡慕的军工科研能力,在强大的工业和科技研发为基础的加持下,当时诞生出了不少惊世之作,在那个还没有防空导弹的时代,高射炮成为了唯一能防御来袭轰炸机的唯一手段

为了能有效的遏制盟军轰炸机的空袭,德国为此造出了个钢铁巨兽一样的大口径高射炮,口径之大达到了128MM,甚至还出现了双联装火力加强的版本,其在研发方面也运用到了当时的一些最先进的技术,诸如液压缓冲系统和滑动门式炮闩

全长9.13米,重达12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巨无霸,由于过于巨大,它一般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使用,工字型的底座使其能够在战斗的时候进行全方位的扫射,所使用的炮弹为高爆弹和穿甲弹,操作这么一门大炮需要13个人,一半的人数都是用来搬运炮弹

大口径也带来了超高的射高,这种大口径高射炮的射高甚至可以达到20900米,对于当时飞行高度在10000多米的盟军轰炸机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在1944年汉堡防空塔的一次防空作战中,400发炮弹就直接废掉了美军29架轰炸机

要知道后世美军得意的U-2高空高速侦察机的飞行高度也就是2万多米,而一门高射炮的射高堪比防空导弹

虽然它体型巨大笨重,操作不方便,造价高昂,但这些问题都没有影响到它成为二战时期防空武器巅峰之作的地位

关注我们,欢迎转发评论!

}

任务下载:Q群群共享 注意不要让掉下来的侦察机砸爆油桶就行。因为之前心灵控制器被入侵者砸了所以AI又在原地造了一个,然后因为判定问题直接过关了23333总之控制器还是爆了

}

江山百姓救护5名美军飞行员

在70年前江山市档案馆馆藏的档案里,共有其中的3架飞机和7名飞行员相关档案记录,分别是3号机、5号机和14号机。3号机附落于遂昌县柘岱口乡的北洋村山上,据遂昌县档案记载:“此山与江山县二十七都乡仅数里之隔”。3号机的2名飞行员分别降落在江山双溪口乡东积尾村、张村乡左坑口村大见坑自然村(现为龙头店村),另3人降落在遂昌县境内。5号机和14号机均从江山上空飞过,飞行员开台跳伞,两架机均坠落于江西省境内,其中5号机的3名飞行员降落长台镇贺陈村、清湖镇湖前村(现属贺村镇),机上其他7人降落在江西玉山,广丰等地。

现藏于江山市档案馆的B25轰炸机残片

现藏于江山市档案馆的1942年飞行员降落地示意图

    降落在张村乡左坑口村大见坑自然村(现为龙头店村)的机组人员是3号机领航员、中尉

2010年8月的一天,我与朋友驱车来到江山市张村乡田青篷小南坑口自然村。小南坑口村在江山与遂昌的交界处,距离江山城30多公里,康庄工程的水泥路能一直通到村里,但是山高弯多,从江山城开车到这里要一个多小时。几幢黄泥屋,一弯山溪水,这是一个山清水秀、宁静祥和的小山村,总共只有十来户人家。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追寻一段珍贵的历史。近七年前,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村子的村民曾救助过一位美国飞行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损失惨重,第二天,美国对日本法西斯宣战。太平洋战争开战以来,盟国在太平洋上一败再败。美军为提升低落的士气,开始实施一项对日本土进行空袭的报复计划。经过经心策划,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942年4月18日,詹姆斯·杜立特尔率领16架B-25B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突袭日本本上,分别在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投下大量炸弹。轰炸结束后,轰炸机直飞计划中的隆落机场——衢州飞机场。

由于杜立特轰炸队提前起飞,衢州飞机场没有收到提前开放机场接机的通知,加上飞机油料和天气等原因,16架飞机没有一架能在衢州机场降落,大部分在浙江、江西、安徽交界地迫降、跳伞,还有一架飞机飞到苏联海参葳附近的苏军飞机场降落。落在中国的75名机组人员中,大部分人得到中国军民的救助,安全返回美国。其中,前后有数批,包括杜立特在内的共51名机组成员,被集中到在衢州的第十三航空总站,再从这儿转移到重庆、桂林后回国。另一名机组成员降落时牺牲,被安葬在衢州。这就是著名的杜立特“轰炸东京”行动。参加杜立特“轰炸东京”行动的美国飞行员因此获得无尚荣誉,被美国民众称为第一批英雄。是他们勇敢行动鼓舞了盟国军民的斗志,给深受日本侵略蹂躏的中国人带来了反攻的希望。但这些美国飞行员念念不忘的是,在他们跳伞、迫降后中国百姓不顾自己的安全危全力救助他们,帮助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后方。

小南坑口村民救助过的就是杜立特轰炸机队的3号机美国飞行员。在1942年4月18日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3号机与其他所有轰炸机队的飞机一样迷航了。更糟糕的是,这时飞机的油料已将耗尽。3号机机组五名成员只好决定弃机跳伞。他们跳伞时,飞机正好位于江山和遂昌交界处上空,从北向南飞行。他们按照低职务先、高职务后顺序跳伞。有四位3号机的机组成员跳伞落地后得到了当地村民的救助,辗转送到了位于衢州汪村的第十三航空总站。他们的飞机最后坠毁于遂昌柘岱口乡北洋村横路顶山坞中。在后机舱的3号机机械师兼炮手利兰·法克特(Leland.D.Faktor)下士却不知什么原因没有跳离飞机,虽然机长格雷下达过弃机跳伞命令。遂昌北洋村村民现法克特时,他已死在坠毁的飞机内。后来,法克特的遗体被运到衢州安葬。

    我收集了机长罗伯特·格雷1942年5月2日在重庆写的行动报告,还有江山、遂昌的文史资料,以及村民的回忆,这些是零碎而又相关的历史碎片。如果把这些碎片拼在一起,就象玩一组拼图,就可能拼出当时这些美国飞行员在跳伞后发生的大概情形:

3号机的投弹手阿登·琼斯(Aden.E.Jones)中十跳伞落在遂吕西畈乡岩村大东山上,村民刘芳桥发现他,带他—下山,把他送到乡里。领航员查尔斯·奥扎克(Charles.J.Ozuk)中尉跳伞落地时小腿上受了伤。在以后的几天里,他在山上爬行着寻找下山的路。后来,江山大见坑村民朱财在山上发现了他,带他下山。保长廖诗元将奥扎克带回小南坑口村的家中调养。几天后廖诗元带人将查尔斯·奥扎克抬出山,送到江山长台镇。直到4月24日奥扎克才被送到衢州第十三航空总站。副驾驶雅各布·曼奇(Jacob.E.Manch)中尉落在江山东

积尾村,东积尾村民在山上发现这位美国飞行员,村民毛继富将他背回家中。第二天,村民把他送到邻村的遂昌柘岱口北洋村。机长罗伯特·格雷(Robert.M.Gray)中尉跳伞落在遂昌的一座山顶,19日,坑西村民黄雄忠在遂昌柘岱口坑西村小严山上发现格雷。留他在坑西住了一晚上。20日晚上阿登·琼斯中士与他汇合了。21日格雷和琼斯乘坐轿在的时候到达焦滩码头。在那里待了一夜,等待曼奇赶上来。22日16:30曼奇被村民送到到焦滩码头。他们一起上了一艘小船沿乌溪江驶向衢州。经过一整天的航行,23日晚上他们三人到达衢州。

1992年3月,在杜立特尔轰炸东京50周年之际,有五位帮助过杜立特尔队员的中国老人应缴访问了美国。遂昌县西畈乡的刘芳桥也在其中。在五位老人访美时,美国人认为是刘芳桥救助了查尔斯·奥扎克。这与我所掌握的资料所还原的情况不同。杜立特尔队员跳伞时并不知道自所落的具体地点,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言语不通,又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当事人的记忆已模糊,所以要弄清当年谁救了哪个飞行员本来是十分困难的事。我是以发现飞行员地点到飞机坠毁地点的距离远近,和美国飞行员跳伞顺序,来推测是哪一位飞行员跳伞降落在该地点。而且奥扎克这个机组中唯一一位跳伞受伤的成员。在1990年,杜立特尔的私人代表穆恩带领美国考察队到中国进行旧地重访时,曾到过遂昌,但没到过江山。美国考察队掌握的情况是不全面的,所以他们认为刘芳桥救助了查尔斯·奥扎克。好在查尔斯·奥扎克还活着,而且,我已与查尔斯·奥扎克先先生取得了通信联系。我希望通过这次寻访,得到更多的有关小南坑口村民救助美国飞行员的细节。然后将我收集到的情况写信告诉奥扎克先生,让他来认定他是不是在江山小南坑口获救的。

另外,在江山市档案馆保存着好多当年江山民众救助美国飞行员的原始档案。其中有一张江山县营救友机降落飞行员出力人员事实清册。上面记录着长台镇第七保保长廖诗元、第六保保长廖荣根曾营救过美国飞行员。还有一张民国三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在田青蓬写的收条,上面写着:“今领到,长台镇公所代发由田青蓬至长台扛送美籍飞行员轿资国币叁拾元正此据,扛轿夫陈明高、周柏日”。廖荣根、陈明高、周柏日又是谁?他们现在还活着吗?带着这些想法和问题,我们踏上了寻访之旅。

    我们一路行,一路问。离小南坑口村越来越近。说起抗日时期附近有人救过美国飞行员的事,周围村庄好多老人都能讲出一段段故事,都说是小南坑口的廖诗元救了这们美国飞行员。

小南坑口村村民83岁的廖万富当年只有十几岁,他说他当年还亲眼见过这个美国飞行员。在那年4月的一天晚上,他们听到了飞机飞过的声音,后来听到了一声巨响。第二天、或第三天,大见坑村民朱财和在村东面5、6里大见坑尾一个叫樵夫底的地方发现了一位外国人。朱财和发现这个外国人已受伤,他抢走了这位外国人的外衣和物品跑走了(事后朱财和听说这是一个美国飞行员,因为害怕受到政府的惩罚而潜逃到福建崇安)。后来这个村子的保长廖诗元知道了这个事,带领村民用竹躺椅把这个外国人抬到自己的家中。廖万富在廖诗元的家中看见这外国人,这个外国人身上穿着一身蓝灰色的连体衣,没有穿皮衣,衣服和裤子被划破。他长着红棕色的头发,手上脚上没有一块好皮,是被山上的刺划破的。左小腿受伤尤为严重,皮肉破裂,流出好多血,能从伤口看到骨头。廖诗元给他吃玉米和土豆做成的饭。当时山民也没有什么好食物,连米饭也没有,自己吃什么,就给他吃什么。这位外国人一开始不肯吃,廖诗元吃给他看,他才肯吃这种食物。

    我拿出3号机组五位成员在黄蜂号航空母舰上的合影给廖万富看,廖万富很快就指着照片上的奥扎克说,这就是他见到的当年村民所救下的外国人。

小南坑口的廖明法、廖德法是廖诗元的儿子,现在还往在廖诗元当年的土房子中。他们当年只有六、七岁和三、四岁。虽然他们当年亲眼见到过这个美国飞行员,但他们毕竟太小,对当时的情况主要来自他们父亲廖诗元的讲述。廖诗元1907年生,属羊,1999年去世。有四兄弟,都住在同一幢房子里,每个兄弟一间。廖诗元让人把这个外国人抬到自己家中。廖诗元的妻子周兰花(1918年生,属马,已去世)为这外国人清洗伤口,廖诗元等村民采来草药,给这个飞行员敷上,为他治伤。周兰花为他清洗染血的裤子。廖诗元把自己的粗洋布裤子给这个外国人穿。由于这外国人身材比保长高大,这裤子对他来说太小了。由于双方语言不通,无法正常交流,也不知道他是什么国家的人。廖诗元给这位外国人单独做吃的,还给他吃鸡蛋,这鸡蛋在当时来说是高级营养品。白天廖诗元就让这个外国人躺在堂前的竹躺椅上晒太阳,当阳光随着时间移动时,村民们又帮助他移动竹躺椅,让他总能晒到太阳,晚上让这个外国人单独睡在廖诗青房间内。就这样,这位外国人在这位保长家往了三至四天。这位外国人为了感谢廖诗元,从裤袋中拿出仅有的两个纪念章分别送给廖诗元和廖诗清。后来,廖诗元知道这位外国人是美国飞行员,参加轰炸东京,迷航跳伞落到村东面的山上。县政府派了一位江山中学懂英语的女教师到小南坑口村接这位飞行员到衢州,同来的还有三位长台镇台所的保丁,其中一位大家叫他邱班长,他们来时都穿黄军装,没有枪。廖诗元组织人员用竹杆和竹躺椅扎成一个轿子。细心的周兰花还在躺椅上铺上床单,用被单搭成了桥子顶,为这位美国飞行员遮阳。廖诗元与村民们把这位美国飞行员抬着送往长台镇。翻山越岭,山路难行,他们从小南坑口到长台镇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半路上,一行人在下许村吃中饭。他们把这个美国飞行员送到长台镇公所后,再由镇公所用人力车把他送到到县城。

    小南坑口村的廖赖法是廖诗清的儿子,他说他手中也一个纪念章,也是这个美国飞行员送给廖诗清的。美国飞行员还送给廖诗清一个鹅蛋大小的指南针,是白色的,后来这个指南针被镇公所拿走了。

田青篷村75岁廖水龙是廖荣根的儿子。他说廖荣根1905年生,属蛇的,1967年去世。廖荣根当年曾在田青篷村当保长。廖诗元把那个美国飞行员从家中抬下来,路过田青篷,来到廖荣根家。廖荣根的妻子周水仙I做了一些点心给大家吃。大家吃了点心后,廖荣根与廖诗元一起把这个美国飞行员抬到长台镇公所。周柏善(日)是廖水龙的外公,小梅口人。陈明高可能是龙头殿村或是达头村人。这两个村子与小梅口很近,是同一保的。

    田青篷村的村民廖江财(75岁)说,当年他7岁,他也见过这个美国人,他的手脚被山上的刺划破了。煮鸡蛋给他吃,他不吃,后来村民把鸡蛋剥开,掰一小块给旁边的小孩子吃一口,他才敢吃。这个美国人头大,腰身壮,大家以前都没有见过美国人,真是稀奇的事。   

    通过这些村民的讲述,美国飞行员跳伞受伤后在小南坑村获救的情景十分鲜明地呈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在廖明法家中,廖明法和廖赖法小心地拿出他们珍藏多年的两枚纪念章给我们看。他们解开一层层包裹,拿出来的是个小小的铜币。经过仔细辨认,原来这两枚是1美分的硬币,分别发行于1909年和1937年。上面印着美国总统林肯的头像。山民不知道这是美分硬币,他们一直把这当作纪念章珍藏。我们把这两枚硬币拿在手中,辨认、拍照、传看。廖明法和廖赖法的眼睛始终盯着这两枚硬币,好像生怕有什么闪失。我们把这硬币还给他们,他们又很快把硬币仔细收藏起来。与硬币包在一起的是他们能收集到的一些杜立特尔行动及其队员与中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资料。看着他们对这硬币珍惜的神情,我想,他们收藏的不是一美分硬币,而是廖诗元等村民救助杜立特尔队员的实物证明,是他们父辈参与同盟国作战的纪念。在他们心中这永远是纪念章。

    廖明法说,1992年遂昌湖岱口的刘芳桥被邀请到美国访问后,廖诗元曾几次写信到中国和美国的有关方面,希望能与他当年所救的美国飞行员取得联系。但是没有成功。最后他们说:“我们就要下山脱贫了,我们的房子住过美国人,能不能不拆?保留下来作个纪念。”他非常希望那个美国飞行员能回来看看当年的老房子。

回到家中,我马上给奥扎克先生写信。把我这次采访到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他。告诉他村民是在什么地方发现这个美国—㈠亍员的,村民怎样把他抬·卜山,给他洗伤口,给他吃饭,让他单独睡在一个小房间中,几天后又用竹子造的躺椅抬他出山。同时寄给他一些有关照片:有廖诗元的照片,房子外景和内景,竹躺椅的照片,1美分硬币的照片,廖明法一家的合影。我希望奥扎克能通过这些确认当年廖诗元救助的就是他。最后我告诉奥扎克廖诗元到去世前一直努力在联系这个被他救的美国飞行员。

    我8月中旬把信寄出,过了两个月都没有回音。10月9日,在杜立特尔协会的网站上,我看到奥扎克先生去世的消息。又一位英雄走了。同时,我为没有得到奥扎克亲自的证明而惋惜。作为对奥扎克先生的纪念,我在杜立特尔协会的网站上写了一个贴子,发布我采访到的情况。

    几天后,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奥扎克先生女儿苏姗娜的电子邮件。苏姗娜在这一封电子邮件说,奥扎克先生已经收到我给他的信。他确认廖诗元救的美国飞行员就是他。他身体虚弱无法写信,就让他的女儿给我回信。苏姗娜说她的回信于9月7日寄出,我没有收到,可能是寄丢了。她又给我发了这封信的副本。

苏姗娜给我的回信写得十分真挚,信中详细地介绍了奥扎克先生的家庭,及他的6个孩子。她说:“我父亲让我回复你的来信并且感谢你以及所有还记得他的人,也很感谢你寄来照片。我父亲他确定他就是当时廖先生和村里人所帮助的那个人。这些照片使我父亲回忆起许多往事,他让我转达他对廖先生儿子们以及家人的谢意。我父亲看到你寄来的照片非常高兴,能有机会记住村里人们的善良仁慈,好善乐施。我们的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很少跟我们分享他的经历。这些照片让我们意识到父亲曾经历过什么,也让我们了解到在那些日子里是谁给予了他同情和关心。我们,他的孩子们,难以回报你们的大恩大德。”

    苏姗娜说:“我父亲对廖先生赞不绝口,并怀着感恩之心愉悦之情记住他曾得到的帮助。你的来信激起我父亲许多美好的回忆,他很感动有人记住他。他将你们牢记于心,多次提醒我给你们写回信。他永远不会忘记的他曾得到的慷慨帮助。

    我父亲认为不忘恩很重要,作为一个女儿,我赞同他的观点。我想说,我父亲教会了他的孩子们慷慨的重要性和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父亲所接受到的慷慨帮助别人的教育已经传承到他的孩子们身上。事实上,我们把所学到的传给我们的孩子。”

收到了这封回信,我很兴奋。我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廖明法。经过努力,我不光证明是廖诗元救助奥扎克。还重新连接起中美这两个家庭的友谊。没想到我的信和照片,能让奥扎克先生在最后的日子里重温当年的美好回忆和友谊。奥扎克先生和廖诗元曾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能为他们做这些,我感到由衷欣慰。现在两个当事人都已逝去,他们的功绩与友谊在他们的后代心中传承,就如那两枚一美分的纪念章一样,永久珍藏。

附:查尔斯·奥扎克女儿苏珊·奥扎克的回信

    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自己。我的名字是苏珊·奥扎克,是查尔斯·奥扎克的女儿。我父亲他已经收到了你关于回忆1942年4月那天的信和照片。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收到你提及的2010年4月15日的那封信。

我父亲想让我转达的是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廖先生的慷慨和热情好客。跟我的兄弟姐妹谈及此事,我们都想感谢廖先生一家,如若没有廖先生以及其他人的帮助,我们将没有机会出生。我父亲有6个孩子,4个女孩,2个男孩,依次在1949至1955年出生。我父亲与我母亲于1948年结婚,一起生活了58年直到2006年我母亲去世。这一切得以发生多亏廖先生在我父亲急需帮助的那个晚上帮助了他。

我(生于1950)和我的小弟约翰(生于1955年)都住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我的小妹玛莎(生于1952年)与她的丈夫生活在芝加哥以北30英里处的利伯蒂维尔镇,伊利诺伊州。他们有一个26岁的女儿,住在阿拉巴马州。我大姐,乔治安娜(生于1949年)与她的丈夫、女儿住在明尼苏达州。我的双胞胎妹妹邦妮住在圣安东尼奥,离我父亲很近。我的弟弟史蒂大(生于1954)与他的妻子、儿子生活在芝加哥以西30英里处的圣查尔斯镇,伊利诺伊州。

我父亲让我回复你的来信并且感谢你以及所有还记得他的人,也很感谢你寄来照片。我父亲他确定他就是当时廖先生和村里人所帮助的那个人。这些照片使我父亲回忆起许多往事,他让我转达他对廖先生儿子们以及家人的谢意。我父亲看到你寄来的照片非常高兴,能有机会记住村里人们的善良仁慈,好善乐施。我们的父亲是一个说话温和的人,很少跟我们分享他的经历。这些照片让我们意识到父亲曾经历过什么,也让我们了解到在那些日子里是谁给予了他同情和关心。我们,他的孩子们,难以回报你们的大恩大德。

    我父亲对井廖先生赞不绝口,并怀着感恩之心愉悦之情记住他曾得到的帮助。你的来信激起我父亲许多美好的回忆,他很感动有人记住他。他将你们牢记于心,多次提醒我给你们写回信。他永远不会忘记的他曾得到的慷慨帮助。

    我父亲认为不忘恩很重要,作为一个女儿,我赞同他的观点。我想说,我父亲教会了他的孩子们慷慨的重要性和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父亲所接受到的慷慨帮助别人的教育已经传承到他的孩子们身上。事实上,我们把所学到的传给我们的孩子。

    我父亲曾经是空军领航员,传达指示给飞机上的飞行员是他的责任。他的飞机名叫“威士忌皮特”,这是以鲍勃·格雷的马的名字命名的。鲍勃·格雷曾是我父亲飞机上的一名飞行员。人们到处寻找这些飞机的残骸,父亲很自豪拥有一块飞机残骸,这残骸来自很久以前在中国坠毁那架飞机机身后部的一部分。

    我父亲现在生活在圣安东尼奥的一家养老院,他太虚弱了,不宜长途旅行,但仍要感谢廖先生儿子的邀请。我父亲不太可能登门拜访,他现在94岁了,早已不是1942年接受廖先生帮助的26岁年轻小伙子,但是,他很高兴能够与你和廖先生的家人通信。

    为了给廖先生的儿子们和家人留点纪念,我随信附入了B-25飞机的金属仿制品,B-25飞机是多年前轰炸东京的飞机。我父亲也让我寄些照片给你。我寄给你一张包括我父母亲在内合照,这样你们就可以对受你们恩惠的这个家庭有所了解。我父亲让我别寄他的照片,我想,也许这样,你们脑海中关于他的印象将始终是1942年受到帮助的那个空军士兵。

    民国26年(1937)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飞机狂轰滥炸象山,给象山人民造成巨大损失。8月15日晨5时,日机18架,经象山、宁波、绍兴袭扰杭州,被击6架。笕桥空军航空队队长高志航臂部中弹,仍坚持战斗直致敌机逸去,始率队返航。

民国28年(1939)6月22日(阴历五月初六),日机轰炸象山县城,弹落凌晨行街,死顾荣生妻1人,伤7人,毁民房10余间;并炸监狱,因犯趁机越狱。敌机旋袭墙头,投弹2枚,1枚落果育小学校门,周开乾、欧世康等6有遇难。8月6日,日海军陆战队在石浦铜瓦门强行登陆,遭驻石浦两浙盐务税警分区区长吴国柱所率税警抵抗,。日机3架轮番轰炸火炉头一带,投烯烧弹1枚,炸死刘文艺1人,伤2人,毁民房50余间。

民国29年(1940)4月16日,日机15架在石浦投弹73枚,毁民房200余间,死陈官方等3人,伤1人。是月18日,日机24架,3次轰炸石浦,投弹127枚,毁民房180余间,死8人,伤3人。6月10日,日机轰炸墙头、丹城,死3人,伤7人,毁民房20余间。9月19日,日机两架轰炸东门岛,毁民房19间,死邱大金等2人,财产损失价值120余万元。10月9日,日机4架轮番轰炸石浦万福街、碗行街、当店弄一带,死史小乃等21人,伤陈长贵1人,毁民房1700余间。是月16日上午7时,日机两架再次轰炸东门岛,投弹4枚,,内燃烧弹1枚,伤渔2人,毁民房25间。

民国30年(1941)4月16日上午8时,日机轰炸石浦,投弹73枚,内燃烧弹2枚,炸死陈桂芳等5人,伤李世卿等6人,毁民房313间。是月17日上午7时,日机5架分6批再次窜入石浦上空,投弹83枚,炸死林成能等8人,伤朱许民等17人。全镇房屋被毁187间,墙损壁拆顶破无数。9月17日至19日,日机轰炸石浦水门头、西门外小娘坑、城隍庙一带,掩护日军从昌国、延昌登陆,炸死陈官云等8人,炸毁民房500余间。10月3日,日机轰炸南庄,炸死黄志宽娘等1人,伤张世爹1人,毁民房10余间。

    民国33年(1944),丹城、石浦、延昌、靖南乡等地遭敌机轰炸7次,毁监狱7单,民房1341间,公物、民间财产损失81227。5万元,政府支出医疗费3万元,埋葬费1万元。石浦、东门、丹城、爵溪、溪品5乡镇全部陷敌,忠义、延昌、金星与靖南二乡、靖南三乡等局部沦陷。

    民国34年(1945)3月16日,1架日机在象山、宁海两县界山廿四炮附毁,机上8名日军焚烧。

    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等国对日宣战。民国34年(1945),侵华日寇已面临败退,侵略象山的日军顽据石浦一隅,凭借石浦港之利垂死挣扎,遭到盟军(美国)飞机有力轰炸,日寇损失惨重。

3月17日,美机在石浦铜瓦门以东炸毁日舰1艘,敌死伤40余人。20日,美机在石浦铜瓦门海面炸沉日护航舰1艘、商船2艘。日护航舰起飞两架战斗机,1架被击毁。29日,美机1架在石浦港外淡水门上空追炸日小型舰艇一艘,毙敌军4名。4月1日下午,美机在檀头山和东门岛之间洋面追炸日一艘小型运输舰,该舰逃至檀头山狗头浅滩时被炸,敌兵均舍舰登岸,逃入民房。美机在爵溪以东大目洋炸沉日舰1艘。2日中午,日“华中矿业公司”“兴亚丸”运输轮经三门口外考屿洋面白玉湾时,被美机炸沉,死3人,伤10余人,其中日第一海军施设部海军大尉佐来成幸等5人泅立逸登横屿,被象山苏本善部击毙3名,生浮2名。是日,日轮“水丸”号由宁波驶向双屿港附近,被美机炸伤,炸毙石浦副警备队长篁园、华中矿业公司翻译王文宪、宁波保安队副官马明初,另有敌数十人或死或伤。3日,美机在石浦附近海面炸毁日寇由茅洋开往石浦的小轮1艘,日海军大尉佐木治樟等10余人被炸死。驻岳井伪十师三十九团三营营长俞雪明与敌海军大尉同物往石浦,在遇机轰炸时,高悬中国国旗,才免于一死。4日,美机在檀头山附近海面炸沉日舰1艘。

    5月25日,日寇在茅洋举行矿业所“闭山”典礼,邀伪首参加,旋将所有物件分装于汔艇运往石浦,前两艘汽艇在石浦洋面被美机炸沉。5月27日,泊于石浦铜瓦门外洋面上日汽艇1艘,被1架美机机枪扫中,日军死2人,伤1人,余泅水逃生。

6月7日,两艘日军舰驶至大目洋洋面时,突遭3架美机轰炸,1艘炸沉,1艘逃入象山港,适有宁海砂奇乡薜岙村渔船返航,见落水日军,渔民各持船篙追击,多被溺死。8日,美机有在石浦外坦头洋面炸沉日舰1艘,200余名官兵全部溺毙于海中。6月15日,美机在石浦附近海央炸沉日舰1艘。20日,美机两架在石浦大金山上口侦察,日寇用步枪射击,美机即投弹一枚,炸毁玉皇寺日寇厨房2间,炸死伙夫2名,旋飞至石浦海面,向停泊日舰投弹2枚,未中。

    6月30日,3架美机在象山大目炸沉自温州驶往上海日舰2艘。时值鱼汛,渔船纷集,落水之敌纷纷泅水攀附渔船企图逃命。爵溪渔民视此为杀敌良机,将日军击落海中,200余名日军,除7名攀住一艘船舵浮至爵溪被伪军救起外,余均葬身鱼腹。

第五节  救助美国飞行员

民国30年(1941)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942年3月底,“大黄蜂”号航空母舰驶近日本,4月17日,被日侦察船发现。杜利特上校提前执行“东京上空30秒行动”,轰炸机起飞点比原计划点远200海里。轰炸后途中,飞机燃料耗尽,同时又与原定降落的浙江衢州机场失去联系,盟军飞行员被迫弃机跳伞。除1架尽苏联外,其余15架分别坠落在中国浙江、江西、安徽3省。其中3架飞机分别坠落在象山境内的檀头山大王宫村外海中、南田岛大沙村虎脚头沙滩与爵溪牛轭礁附近海面。3地均属沦陷区,当地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救护。除1架坠落在爵溪的飞行员5人中2人在海上溺死,3人救起后被日伪军发一俘走外,其余10人,均被当地村民救起,从海上冒险护送至三门县国统区,安全返回美国。

日晚,檀头山大王宫村(时属三门县南田区文山乡)村民麻良水家正在打麻将,忽然听得飞机声时,麻良水妻赵小宝走出屋外张望,看见1架飞机飞得很低,从面前掠过,随后传来巨响。1小时后,村外狗吠,并有手电筒闪亮。村人以为是土匪或是日军进村,纷纷上山躲藏,。丈夫麻良水一家逃到附近后山门头山,过了一二小时,不见动静,赵小宝父亲先回村探望。一会儿赵父跑回说在村岩头发现几个高鼻子外国人。一家人回家后四上寻找,未发现,后听到自家猪圈里声响,才发现4人头朝里屁股朝外,钻在一个角落里。4人均身穿皮衣,头戴长耳朵帽,浑身海水。由于语言不通,他们只好相互用手势比划。麻良水和赵小宝把他们叫进屋里。赵小宝找出父亲和丈夫的衣让他们换上,又生火让他们烤衣服。请私塾先生俞茂金与之沟通。俞不懂英语,便在地上画一面日本国旗,再画一面中国国旗。这些外国人一看到中国国旗便点点头,与大家握手,以指着日本的国旗,愤怒地挥挥拳头。然后,他们拿出一张地图,指着美国位置,比划着说来自美国,麻家方知是盟军驾驶员。麻良水、赵小宝热情招待。第二天黎明,4名飞行员用手势向麻良水一家人比划,说还有一个伙伴变降落在檀头山海边。麻良水、赵小宝就与4名飞行员于大门头岩头帝找到,赵小宝为他包扎伤口,早饭后,麻良水把飞行员带到甲长俞友桂家。5名美机飞行拿出地图,指着四川重庆、浙江三门和渔山,示意他们要去这几个地方。大家认为渔山已被日军占领,不能去,重庆那么远,去不了,只有三门,离檀头山较近,还是送到那里为妥。时石浦已沦陷,有日寇常来檀头山骚扰。为防意外,下午就将5个飞行员藏在大王宫“打打洞”里。傍晚,借来张网船,让5名飞行员穿上烘干的皮衣,外罩当地农民衣服,脸涂些草灰,戴上帽子,作简单化妆,麻良水、林阿方等人把他们带到一个叫“里坑”的海湾边上船出海。临别时,美国飞行员送给赵小宝2只指南针、1只手挂表和1支钢笔。小船沿着岛礁岸边暗暗行驶,在南田韭菜湾地方上岸,找到了三门县自卫队陈容部队。麻良水又和自卫队一起边夜把飞行员送到三门县县城海游镇,第二日又送到临海。其他人连夜返回,到村时天还未放亮。

    麻良水、赵小宝等营救的5名习行员是:华挨脱、魏力姆司、赛洛、斯密史、赛司洛。

    21日,国民政府航空兵委员会奉蒋介石嘉奖金国币5200元,传赏三门县自卫队第二大队陈容部队,美驻中、印、缅派遣军总司令史迪威将军变向三门县县长发致谢电。

民国31年(1942)4月18日晚,南田岛上空有一架飞机从南边飞来,盘旋一圈,突然直线下降,坠落在大沙村虎脚头沙滩上。时天下毛毛细雨,村民许尚友、许尚、孔宪灯等立即奔赴现场。5名飞行员中有两个重伤,两个轻伤。他们一见村里来人,立即拉住许尚友他们,示意请求助。保长许尚春闻讯赶到,他一边指挥村民给飞行员送饭,更换衣服,给伤员换药,一边叫来王小富、梅老王、蒋阿和等甲长,4人共同商量如何营救这5名飞行员。时日军驻石浦,距南田大沙很近,如不及时赶在第二天天亮前送出,一旦走漏风声,不仅5名飞行员生命难保,且殃及全村。于是4人商定,全桩4甲每甲派人抬一个伤员。第二天凌晨,各甲村民均一早把伤员抬至小百丈江庙前。然后由许尚春、郑才夫等驾船从小百丈内河通后龙头出海送至三门县。20日中午到达三门县海游镇。三门县县长陈戒正在临海开会,闻讯后即与恩泽医院医士深夜回县治疗伤员,并于21晨又转送到临海恩泽医院由陈慎言医师治疗。

飞行员送走两天后,石浦日军得知消息,立即到大沙村挨护搜查,拷问村民。村导们统一口径,异口同声说美国人都被潮水卷走,从未上岸。后后日军在村民郑士明家搜到美机降落伞,马上把他带到庙里用“飞鹅吊”拷问。郑士明咬定牙关,坚决不吐实情,结果被打的死去活来,后因伤势过重而亡。大沙村村民营救5名飞行员是:劳逊、麦克罗、克雷文、特维纳、赛曲尔。

民国31年(1942)4月18日,一架飞机坠落在爵溪牛门礁(距爵溪海岸约1公里)附近海面。机上5名飞行员,2名溺亡,3名漂游。其中1名在近黄昏时漂到爵溪沙头沙龙尾巴,时村民叶阿桂撑着舢板从罗其湾载灰薯回家,靠岸时发现了这个飞行员。叶阿桂用玻璃方灯照明,领飞行员回家,为避开日伪耳目,他先带到葛龙法家小草屋内躲藏到第二天天亮。时村民闻讯围观,又把飞行员转移到隔路叶阿桂家隐藏。叶家煮鸡蛋招待,又给他穿上中式长袍换装。飞行员画出美国国徽,又用英文书写了两张纸,才知道他是美国飞行员,为保证飞行员安全,又让鱼贩此处士丁带飞行员到爵溪南门躲藏。

另一名飞行员漂到爵溪灰窑沙头,守在一飞行员尸体边,被灰窑岭头岗哨上伪军发现,把他带到了城内,时还有一活着飞行员变找到。村民把这3人送到乡长杨世淼家里,时爵溪驻有日伪军,伪军报告日军,日军将美方飞行员押解至茅洋日军驻地。爵溪乡民眼睁睁地看着盟军飞行员被日寇押走,无可奈何。乡长杨世淼冒着风险派遣夏阿水、周根土将漂到灰窑沙头和周家湾海涂上两具美国飞行员尸首运至北门沙头棺殓埋葬,并立木牌作标志,着人看管。爵溪乡民举动惹恼日伪,乡长杨世淼被日军拳打脚踢,百般凌辱,家产被洗劫一空,以致卖田卖地。渔民夏阿水遭日军诬陷为盗窃,被逮捕关押,不得不用鱼鲞和银洋去赎释,付出重大代价。周根圭夫妻在埋葬飞行员尸体时,保存遗物保险带扣。

    抗战胜利后,于民国35年(1946)3月上旬,美驻华陆军死亡调查处失踪人员搜查组到爵溪调查“东京上空30秒行动”坠机死亡2名飞行员遗体。10日下午6时,美搜查组包朗、魏达、徐东海等,由象山县警察局警官陪同,雇员挖掘2具尸骨,并经美国检查组确认系美国飞行员后,带回美国。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盟军第一飞行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