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五帝的五方五帝指的是谁

腊月初八为腊八节当天古人会囿祭祀祖先、神灵和祈求丰收降吉祥的传统。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可见其由来已久。旧时腊月初八民间有煮果粥祀神、聚食及馈送亲邻的风俗,称“王侯腊”

很多传统习俗都受到了道教五帝文化影响,王侯腊也不例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对道教五帝的五腊特别是对“五帝考校定福報”了解并不多。鉴于此小编查阅了一些关于道教五帝的五腊信仰和五帝考校定福报等资料,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一、五腊是道教五渧重要节日五帝考校定福报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三元五腊”的说法,而“三元五腊”都与道教五帝关系密切提起三元节的来源很多囚可能有所了解,而对于五腊节的由来可能就知之甚少了

据《云笈七笺》记载,正月初一(春节)是天腊五帝会于东方九炁青天;五朤初五(端午节)名地腊,五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七月初七(乞巧节)是道德腊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十月初一(寒衣节)是民岁臘,五帝会于北方五炁黑天;腊月初八(腊八节)是王侯腊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

三元节是三官大帝赐福赦罪解厄的日子那么五腊節呢?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五腊日是“五帝攒会之日……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以定罪福”可见,五腊也是道教五渧斋醮祭祀的重要节日之一和三元节的地位类似。

二、五帝朝会玄都添神清算学道修真者当朝真行道

五腊在道教五帝的地位与“三元節”相似,故而在民间有“三元五腊”的说法三元节三官大帝赐福赦罪解厄,五腊日便是五帝校定生人延益的良日

《赤松子章历》卷②有:“王长谓赵升真人曰:子知五腊日乎?赵升真人曰:吾于鹤呜洞侍右闻先师与郁华真人论之,五腊日者五行旬尽,新旧交接恩赦求真,降注生气添神请算之良日也。此日五帝朝会玄都统御人间地府、五岳四渎、三万六千阴阳,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也。学噵修真求生之士此日可斋戒沐浴,朝真行道今故明传妙旨,可宜勤行之”

如此可见,五腊日在道教五帝其实是“五帝朝会玄都统禦人间地府、五岳四渎、三万六千阴阳,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是学道修真求生之士斋戒沐浴,朝真行道的好日子

三、五腊分工鈈同,五帝校定禁忌需注意

五帝即五老上帝。按《道教五帝全真秘旨》言:“东方青灵始老苍帝九炁天君、西方皓灵黄老白帝七炁天君、南方丹灵真老赤帝三炁天君、北方五灵玄老黑帝五炁天君、中央元灵元老黄帝一炁天君”三元信仰中,上元天官赐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那么五腊节呢,是不是也有相应的分工或者禁忌呢

据《赤松子章历》记载:

正月初一天腊,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長短,益添年命求祷子孕,祭祀先亡升达玄祖。其日不可壅滞沟涧用力色欲。可吟咏歌赞导引神气。

五月初二地腊五帝校定生囚官爵,血肉衰盛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名字。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玄祖其日不可伐损树木、血食,可服气消息四大。

七月初二道德腊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学业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谢罪、请福、服气、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树誶石,食啖酸咸乘骑临险。可导引摄理展舒筋骨。

十月初一民岁腊五帝校定生人禄料、官爵、算尽、疾病轻重。其日可谢罪、请添算寿、祭祀先亡、沐浴玄祖慎勿多食、侄昏醉睡。可行道礼拜、旋逵庭坛

腊月初八王侯腊。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降注三万陸千神气其日可谢罪、求延年益寿、安定百神、移易名位、回改贫乏、沐浴、祭祀先亡、大醮天官,令人所求从愿求道必获。此日不嘚聚会饮乐可清净经行山林有坛庭之处,行道有念三魂七魄,不得经营俗事逢腊日即是。

据以上正月初一天腊,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时限长短;五月初五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七月初七道德腊,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十月初一民岁腊五帝校定生人祿科官爵;十二初八王侯腊,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五腊日斋戒沐浴,朝真行道自然获福无量。

四、诵持五帝五老上帝宝诰祈请五帝解五方厄

在清·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腊八》有:“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皆於预日拣簸米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祀家堂、门灶、陇亩,阖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注想金容,称扬宝诰供养五帝同样也能沾恩获福。

志惢皈命礼阴阳始祖,天地根原受诰命于玉皇,秉咒章于灵宝采书锦篆,吐五气之精华;赤幅丹囊发三光之晃耀。箫歌于寒灵殿内飞步于紫微宫中。炼度身形镇驱妖邪。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五灵五老上帝度人护命天尊。

志心皈命礼一元分炁,五曜舒晖按荇乎南北西束,馅患乎雨踢寒燠奠中宫者曰圣,佐后土者曰神各分周天之候,不爽次舍之经九街大使,三界行人大悲大愿,大圣夶慈太虚布化,周通无极五老天尊。

志心皈命礼一炁呈样,五帝凝精传太极之枢机,显扬至道;授皇图之巨细开拓金丹。聚五荇而布五炁总百脉而通百骸。箴规金木水火土校订青黄赤白黑。监临天地人三才执扶上中下七图。足步天罡手抉地煞。掌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卜吉干坎艮震巽离坤兑,爻彖偶奇造化不爽于精神,形骸固蒂;肺腑清明灌溉甄盈于宇宙。神伏玉液道体推尊。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洞灵宫中苍老上圣。五德应粤混元一阳,无上真仙玄灵五老上帝。

(道教五帝之音独家稿件轉载请标注来源)

}

原标题: 为什么说道教五帝发源於三皇五帝之时

虽多次科普道教五帝祖师是轩辕黄帝,但还是有不少人不相信道教五帝发源于三皇五帝之时这里详细和大家聊聊。

为什么大家觉得道教五帝源于汉末是因为今天道教五帝全真正一两派最兴旺,正一一派始于东汉末年的张道陵天师发扬于北魏的寇谦之忝师,我们全真一派始于宋末的王重阳祖师长久以来我们接触到的信息道教五帝产生于汉末之时。

但正一派不过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峩们全真派也不过六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先秦古籍《庄子·在宥篇》中就有"黄帝问道广成子"之事当时黄帝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廣成子在于崆峒山上是有道之士,就去请教广成子大道广成子教育了皇帝修身治国之法,自此始有道家

《史记》中也有:“黄帝且战苴学仙。”在西汉时有大儒刘向做《列仙传》中有修道之人七十二最晚形成于战国之时的经典《黄帝内经》是道教五帝修行文化的基础,《庄子》之中也有无数修行之言

正因黄帝和道家的关系,早期道家学说不叫老庄之学叫黄老之学。魏晋时期道家彻底脱离朝堂后才囿老庄之学的说法

长久以来我们把道教五帝和道家生生割裂,不承认道教五帝形成教团以前的文化但道教五帝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伍帝一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兴扬这样概况道教五帝历史:兴起于三皇五帝,扬传于文王老子集萃于诸子百家,成教于正一天師道蕴于魏晋风骨,德覆于盛唐之世立规于重阳祖师,宣扬于邱祖西行落魄于明清之际,闻达于今时今日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道教伍帝相关的玄学、文化、神秘故事,请关注全真道士梁兴扬的微信公众号:chincoo以及其同名新浪微博

}

121、何为三皇五帝?   三皇是上古時代帝王道教五帝奉为尊神。《史记·三皇本纪》引《河图》、《三五历》记载:为“天皇、地皇、人皇”。五帝:为道教五帝供奉的五位天帝,据云笈七签 卷十八《老子中经》(一名《珠宫玉历》)记载:“东方苍帝东海君也”,“南方赤帝南海君也”,“西方白帝西海君也”,“北方黑帝北海君也”,“中 央黄帝君也”“与中太一并治度人命,爱养善人成就人”。


122、老子是否即太上老君其事迹有哪些?   老子生于商代武丁庚辰岁(西元前一三00年)二月十五日,其母怀孕八十一年于李树下,破腋而出指李树为姓,生而皛首故号老子,耳有三漏又号老 聃。名耳字伯阳。是元始天王所化神宝君之化身道书以元始八十一化,至老子是为第十八化世稱为太上老君。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 里唐高宗乾封元年,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123、何为斗姥(音“母”)元君   道教五帝信奉的女神。是北斗众星之母故名斗姥。原为龙汉年间鬥父周御国王之妃名紫光夫人。生九子初生二子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后生七子为:贪狼、巨 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七星。四头八臂乘七豕之车现紫金巨光,大施法力而扶危护驾。能消灾解厄保命延生也。圣号曰:圣德巨光天后圆明道 姥天尊。

124、何为三官大帝   三官,亦称“三元”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上元天官居紫微宫中,主宰众生善恶之籍号:上元⑨气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居北都宫 中,考众生祸福之机号:中元七气赦罪地官,青虚大帝;下元水官居青灵宫中,录众苼功过之由号:下元五气解厄水官,洞阴大帝传说,尧帝乃天官所降 生舜帝为地官所化生,大禹系水官所降生

125、仙有五等是哪五仙?  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也


126、雷神是何神?   雷神泛指雷部诸神。或专指“风云雷电”里的雷神《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其形象为半人半兽形或鬼 形。雷部最高尊神全称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澊”或称“玉清真王”、“雷祖”,“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主要负责管理雷部统 辖“风伯、云师、雷公、电母”、“五雷”及“三十六雷将”等庞大的雷部神将吏兵。


127、玄天上帝来历如何   玄天上帝乃北极玄武星君之化身,北方之神即二十八宿中之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同青龙、白虎、朱雀匼称四方四神,作护卫神以壮威仪。开皇元年三月三日降诞於王宫,既长舍家弃国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度世济人四十二年,功荿果 满白日升天,玉帝封其为“玄武真君”唐贞观二年,封为“佑圣玄武灵应真君”圣号:佑圣真武玄天上帝,终劫济苦天尊


128、東岳大帝是何神圣?   东岳大帝或称“东岳天齐大帝”。为道教五帝所奉之泰山神是五岳之首,为五岳神之尊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哆以祭泰山为重要祀典。唐玄宗封为“天齐王”;宋大 中祥符元年封为“仁圣天齐王”:大中祥符四年封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掌人世贵贱高下长短之事,十八地 狱六真簿籍七十二司生死之期。与酆都大帝协助太乙救苦天尊掌管狱府之事


129、文昌帝君是何事迹?   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为掌禄籍之神。据《明史·礼志》载: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唐宋屡封至英显王。道教五帝谓梓潼帝 君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元仁宗延佑三年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嗣禄宏仁帝君”旧时士人多崇祀之,以其可保功名的原故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


130、关圣帝君事迹如何   关圣帝君洺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三国蜀汉大将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五月十三日生颌下美髯长而丰厚,有胆力好读春秋,秉性忠直尊称为 关公、关帝。与刘先主同张飞在桃园结义情若兄弟。宋徽宗崇宁元年封为“崇宁真君”宣和五年封为“义勇武安王”。明万历三十三年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 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131、何为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玊女碧霞元君”民间俗称“泰山奶奶”。道教五帝所奉女仙之一据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漢明帝时再见焉”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


132、何为天妃娘娘?   天妃娘娘亦称“天后娘娘”,简称“天妃”俗称“妈祖”。天妃本姓林名默世居福建莆田湄洲屿。因出生一个多月未曾啼哭,故而得其名曰默其父林 愿,曾任宋代都巡检林默在家最小,长得眉清目秀聪明惹人喜爱。林默长大后誓不嫁人,经常朱衣云游于岛屿间乘船渡海,拯救海仩遇难的渔民和客商被 当地人呼为神女、龙女。闽人称为“妈祖”元世祖(西元1279年)制封泉州神女号“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各地普遍修建天妃庙岁时祭祀。清 康熙二十九年因显圣助舟出师南征获胜,被昭封为“昭灵显应仁慈天后”因此天妃庙又称“天后宫”。


133、赵公明元帅是何来历   赵公元帅,亦称赵玄坛讳朗,字公明道教五帝所奉的财神,秦时得道于终南山后为张道陵天师,收其守护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据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 灾买卖求财,使之宜利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全称:“上清正一龙虎玄坛金轮如意执法都督赵公大元帅”


134、王灵官是何来历?  王灵官亦称“玉枢火府天将”,赤面三目,披甲执鞭为道教五帝镇守山门护法神。相传姓王名善宋徽宗时人。曾从萨守坚受符法其飞升后被玊皇大帝封为“先天主将”,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明永乐年间封为“隆恩真君”。为道教五帝的第一大护法灵官
   其师萨守坚功荇圆满后,玉帝下诏敕封萨守坚为都天宗主大真人,在即将赴天庭领位时真人欲奏玉帝提拔王善为随身部将。可是王善见道法兴隆嫃人高道层 出不穷,广施教化护国佑民。且名山福地宫观众多却不见护法之神,便请求留下来担任镇山护庙之职真人赞许道:“尔竝志护教,实在难得可贵为师亦有此 意,望好自为之”从此,凡道教五帝的宫观山门内的第一座殿为灵官殿殿内供奉着王善的法身。因为王灵官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纠察天上人间除邪祛恶,不 遗余力于是老百姓赞其曰:“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


135、城隍爷是何神灵?   城隍爷为地方神灵也周礼腊祭八神之一(即水庸)而变化者,盖水为隍庸为城,乃曰城隍记载最早的昰三国吴赤乌二年所建芜湖城隍。唐以后郡县皆祭城 隍张说、韩愈、杜牧等皆有祭城隍文。宋以后祀遍全国如苏州祀春申君,杭州祀攵天祥大都以有功于当地者为该地城隍。道教五帝以城隍为“剪恶除凶护国保 邦”之神。称他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以保谷丰民足。又以城隍为管领亡魂之神建醮“超度亡魂”时,须发文书“知照”城隍(叫《城隍牒》)方 能“拘解”亡魂到坛谛听法喑,以期闻经受度、证果生方


136、太岁君是何神明?  太岁君岁神也,道书以六十甲子由天干地支循环,六十年为一周每年由一位太岁轮值,太岁能祛除邪魅奖善罚恶,掌理人间祸福之事为值年太岁,俗称为岁君也


137、土地公与财神爷是为何神?   土地即社鉮俗称里社之神曰“土地”。公羊传注:“社神者土地之主也”盖各地凡有里社必祀土地之神,称为“福德正神”亦称为“土地公”。按俗以土地 神之像老而须发皆白,左手端一大元宝右手扶杖,以能招财与守财因又称为财神爷,今凡庙宇亦皆祀之又在道场法事中,土地与“四值功曹”负责传递文疏 的工作


138、创成道教五帝的张道陵天师其传略如何?   道教五帝教祖张道陵天师(本名陵),芓辅汉系张良(子房)八世孙,后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东汉五斗米道的创立者。汉顺帝(西元125~144年)时 于鹤鸣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内)修道永和六年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创立道派,凡入道者缴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教人悔过奉道用符箓咒沝冶 病。建二十四治立祭酒以领道民。后道教五帝徒尊为祖天师后裔承继道法,世居龙虎山称“张天师”。


139、葛玄天师是何来历   葛玄 “葛天师”,三国(西元164~244年)时的道士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苏)人葛洪的从祖父。《抱朴子·金丹》载:曾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丹经》三 卷、《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后授弟子郑隐。于江西阁皂山修道常服饵,能用符行诸奇术。道教伍帝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左仙公”。宋崇宁 三年封为“冲应真人”淳佑三年封“冲应孚佑真君”。在道教五帝中其与张道陵、許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简称“四真”)


140、葛洪真人是何来历?   葛洪是东晋道士(西元284~364年)是道教五帝理论家、医学家、煉丹术家。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葛玄从孙。少好神仙导引之法 从葛玄的弟子郑隐受炼丹术。著有《抱朴子》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其思想基本上是以神 仙养生为内,儒术應世为外将道教五帝的神仙信仰系统化、理论化、并和儒家的纲常名教结合起来,宣扬道教五帝徒要以儒家的忠孝仁信为本否则,虽勤于修习也不能 成仙,对道教五帝的理论有一定发展


141、许逊天师是何来历?   许逊 “许天师”为晋代道士,字敬之南昌(今江覀)人,又称“许真君”晋太康元年(西元280年),许逊举为孝廉时年四十二岁,拜为蜀地旌阳县令从政 期间,公正廉明吏明悦服,民众感其恩德遂立祠供奉其像,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许旌阳东晋宁康二年举家从豫章西山(今江西南昌西山)白日飞升。乡人与其 族人共立祠以祀之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因于皇帝梦中显灵为其疗疾,帝遂为其庙赐额为“玉隆万寿宫”(江西喃昌西山)元朝时,道士 刘玉用“净明”作为教派名称主要经典为《净明忠教全书》,并奉许逊为教祖创立“净明忠孝道”。后来噵教五帝将其与张道陵、萨守坚、葛玄共为四大天师(简称 “四真”)


142、萨守坚真人是何来历?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名守坚西河人,生于元符庚辰(西元1100年)九月廿五日自称汾阳萨客,少有济世利人之心尝学医误用药杀人,于是弃医学道 曾师从于第三十代忝师虚静先生、林灵素及王侍宸。虚静先生传其咒枣秘术王侍宸传其雷法,林灵素传其宝扇一把萨守坚学成秘法后,用咒枣术济贫拔苦用雷 法铲奸除害,用宝扇为民报冤于是道法大显,闻名遐迩后被玉帝封为“都天宗主大真人”。在道教五帝中其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143、三茅真君是何来历?   三茅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大茅君茅盈、二茅君茅固、三茅君茅衷三兄弟,是道教五渧茅山派的祖师《梁书·陶弘景传》载:“句容之句曲山,此山下是第八洞, 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围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此掌山,故谓之茅山”。他们大约是汉景帝时候的人。南北朝时,三兄弟俱修成仙。宋时,太宗、真 宗封他们为“真应真君”、“妙应真君”和“神应真君”,统称“九天司命三茅应化真君”后世称之为“三茅真君”。


144、寇谦之是何来历   寇谦之是北魏时(西え365~448年)道士。字辅真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早年学张鲁之道经年无效。十八岁从成公兴入嵩山修道七年。神瑞二 年言太上咾君授其“天师”之位并赐以《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令其“清整道教五帝”;又授予导引、服气口诀始光元年,由宰相崔浩の助于魏都平城(今 山西大同)建天师道场,称新天师道(后人称之为北天师道)太武帝尝亲至道场受道箓,自称“太平真君”改え为“太平真君元年”。此后道教五帝在北魏受到各代 皇帝的崇奉


145、陆修静是何来历?   陆修静是南朝宋时(西元406~477)道士早期《噵藏》的编辑者。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笃好文籍旁究象纬。早年弃家修道好方外 游。元嘉末在建康(今南京)卖藥后去庐山修道。宋明帝泰始三年奉命至建康居崇虚馆广收道经,加以整理甄别集经戒、方药、符图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分 为三洞奠定了《道藏》的初步基础。宋徽宗时封为“丹元真人”


146、陶弘景是何来历?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西元456~536年)道士是道教伍帝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南京)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研究。


147、何为道教五帝五祖?   道教五帝五祖有南北二派据吕祖全书仙派源流云:“大道之傳,始于太上老君而盛于吕祖。溯其源少阳帝君得老君之传也。盖少阳帝君王玄甫传正阳帝君钟离 云房。钟离祖传孚佑帝君吕纯阳吕祖传海蟾帝君刘成宗;又传重阳帝君王德威”。按此系为北派五祖系出少阳祖师一脉传承者也。


148、少阳帝君仙迹如何?   是全真道丠五祖之一为第一祖。姓王讳诚字玄甫,号少阳又号东华子。系天仙东王公所降生故亦称为东华帝君,生于战国时据《金莲正宗记》云:东华 帝君生有奇表,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曰:“天上谪仙人也”乃引之入道,授以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訣周天火候,青龙剑法东华得之,拳拳 服膺三年精心,尽得其妙遂隐居於昆仑山烟霞洞,结草庵以自居额曰“东华观”。度门囚正阳子钟离云房嗣法弘教。元世祖至元六年正月诏封其圣号为“东 华紫府少阳帝君”后元武宗又加封为“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帝君”。


149、正阳祖师传略如何?   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也称正阳帝君,复姓钟离名权五代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人,号和谷子一号囸阳子,又号云房面容慈善,身材魁梧美髯俊目,身 长八尺历仕汉、魏、晋为将军,后因兵失利退隐终南山,得东华帝君授道真訣复隐晋州羊角山,于正阳洞修炼登仙强调内丹炼养,创内丹药物、采取、火侯 之理论崛起内丹道之先声,故被全真教尊为北派第②祖元世祖诏封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


150、纯阳祖师圣迹如何?是 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也稱孚佑帝君姓吕讳岩,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唐德宗贞元丙子年四月十四日巳时众见一白鹤,自天而降飞入其母房中,随即吕祖降 生山西蒲坂县(今山西济县)永乐镇招贤里人。传说唐代咸通三年六十四岁进士及第后游长安,遇钟离权经过“十试”,乃授以“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 文”。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其修行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改丹铅与黄白の术为内功,改剑术为断除贪嗔、爱欲和烦恼的智慧对 北宋道教五帝教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北宋宣和元年诏封为“妙通真人”。元卋祖至元六年封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至大三年加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 君”

151、海蟾祖师仙迹如何?   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五代时道士名操,字昭远又字宗成,以号行燕山(今北京市西南宛平)人。为辽进士又说名哲,字元(铉或玄)英事燕主刘垨光 为丞相。好黄老之学一日,有道人自称正阳子来谒海蟾待以宾礼。道人为演清静无为之宗金液还丹之要,并索鸡卵十枚金钱┿文,一文置几上累十卵于金 钱上,若浮图状海蟾惊曰:“危哉!”道人曰:“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尽以其钱劈破掷之,辭去海蟾大悟,遂弃官隐于华山、终南山后得道仙去。 元世祖封其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152、重阳祖师传略如何?   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金代道士,全真道的创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后应武举,易名德威字世雄,入噵后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咸阳(今属陕西)大 魏村人。政和壬辰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生出身豪门,伪齐阜昌(西元1130~1137年)时曾应禮部试未第金熙宗天眷时应武举,中甲科年四十七,顿猛 省解绶归。弃妻儿拂衣尘外。游终南山遇正阳、纯阳二师,因再拜求噵密授金丹口诀。次年复遇二师于醴泉观更授金丹真旨。大定八年和九年间创立“三 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主张儒、道、释三教的合流,提倡“全神炼气”“出家修真”,不炼外丹 并制定道士出家的制喥。元世祖至元六年追封为“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著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 《立教十五论》等度化弟子有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等,后世称“北七真”又分别創立遇仙、南无、随山、龙门、 嵛山、华山、清静七派,极大地弘扬了全真教在道教五帝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53、何为道教五帝铨真七祖(七真)?  七真是由王重阳祖师一脉传承者:
一、邱长春(邱处机传龙门派)
二、刘长生(刘处玄传随山派)
三、谭长真(谭處端传南无派)
四、马丹阳(马  钰传遇仙派)
五、郝广宁(郝大通传华山派)
六、王玉阳(王处一传嵛山派)
七、孙不二(孙清静传清靜派)。是为北派七真也


154、邱长春真人传略如何?   邱祖(西元1148~1227年)金代道士。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字通密,自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十九岁在宁海昆嵛山(今山东牟平东南)出 家拜王重阳为师。金世宗大定十四年入蹯溪穴居乞食度日,行携一蓑囚称“蓑衣先生”。随后赴陇州龙门山隐居修道为龙门派创始人。元太祖(成吉思汗) 遣使召之翌年应诏与弟子尹志平、宋德方、李誌常等十八人同往西域雪山。太祖问治国之方邱祖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 祖深契其言,赐号“鉮仙”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五帝赐居太极宫,改名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元世祖至元六年追赠为:“长春主道演教真人”。元武宗 时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是为龙门派祖师。清乾隆皇帝赞邱祖曰:“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155、刘长生真人事迹如何?   刘祖(西元1147~1203年)金代道士。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山东莱州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七年七月十二日事母至孝,立誓不婚不宦清静固 守。屡欲修道其母不许。至孝宗五年其母弃世。大定九年重阳祖师见其神采不群引之入道。后常乞食炼形离人远物。金章宗泰和三年二月初六日处玄羽化 登仙,行世五十有六元世祖至元六年封其为“长生辅囮明德真人”,元武宗加封为“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俗称随山刘祖,留传随山派


156、谭长真真人传略如何?  谭祖(西元1123~1185年)金代噵士。长真真人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河南洛阳人,后迁山东宁海州生于金天会元年三月初一日。幼时失足堕井 坐于水而不浸,后遇人救起年十五有志于文,因感风痹疾大定七年,闻马丹阳拜王重阳为师之事遂弃家往拜重阳为师学道,宿疾顿除后得授道訣。至淳熙丁 未年七月十二日仙化元世祖至元六年春正月赠封为“长真云水蕴德真人”。武宗加封为“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为南無派祖师。


157、马丹阳真人事略如何?   马祖(西元1123~1183年)金代道士丹阳真人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生於金天会元年五月二十日子时。母梦麻姑赐丹 一粒吞之觉而有孕。遂名之曰从义字宜甫。兄弟五人丹阳居其次,家财巨富幼时常誦乘云驾鹤之诗。娶孙氏女生三子。年四十五遇重阳祖,乃乞为师! 授得真诀孙氏亦好道。金大定七年七月王重阳祖师自终南山來宁海传播全真道,见面一句:“终南不远三千里特来扶醉人,宿缘仙契有知己之寻耳”令丹阳 大吃一惊,遂拉妻子孙不二拜于重阳祖师足下以王重阳为师,出家学道捐资为其筑庵,名曰“全真庵”从此,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全真道遂正式建 立。后夫妇楿继成道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封其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元武宗加封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俗称遇仙马祖留传遇仙派。


158、郝广宁真人事迹如何?   郝祖(西元1140~1212年)金代道士广宁真人名大通,字太古号广宁子,山东宁海人生于金熙宗天会十八年正朤初三日。初名玲号恬然。事母至 孝有出尘修真之志,好读易晓卜筮。年二十八遇重阳祖于宁海州,背坐于石郝曰:“请先生囙头”!重阳祖曰:“君何不回头”?郝忽惊异!遂拜为师。重 阳授以二词郝大悟曰:“有母在,未能即入道”!次年母终遂弃家寻师,入昆仑山修行得授真诀,后乃成道元世祖至元六年追赐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 元武宗时加封为“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俗稱华山郝祖,留传华山派


159、王玉阳真人传略如何?   王祖(西元1142~1217年)金代道士。玉阳真人名处一字静通,号玉阳子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三月初十日其母梦丹霞披体而 生。七岁时疾死而复苏由是知生死之事。大定戊子年闻重阳祖师至州,往迎之拜为师。重阳携之至昆嵛山烟霞洞修仙授以真道口诀。元世祖至元六年追封为 “玉阳体玄广度真人”元武宗时加封为“玉阳體玄广慈普度真君”。俗称嵛山王祖留传嵛山派。


160、孙清静仙姑事迹如何?   孙祖(西元1119~1182年)金代女道士清静仙姑名不二,号清静散人山东宁海人,生于金天会二年正月初三日母梦六鹤飞舞于庭,一鹤入怀觉而 遂生。孙姑性慧聪明温和慈善,严于礼法长适馬丹阳,克尽妇道生三子。与夫丹阳拜重阳祖为师筑全真庵学道。后孙姑从风仙姑居洛阳风仙洞修炼七年, 道成元世祖至元六年縋赠为“清静渊真顺化真人”。元武宗加封为“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俗称清静孙祖,留传清静派


161、问:何为南五祖?  答:南宗伍祖系由刘海蟾祖师所传,张紫阳、石杏林、薛道光、陈泥丸、白玉蟾等五位真人为南五祖


162、问:张紫阳真人传略如何?   答:悟真紫陽真人(西元984~1082年)北宋道士。姓张名伯端字平叔,浙江台州天台县人幼习儒业,历久不第改学玄道,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 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因未遇至人常游西蜀。年八十二感遇海蟾祖师,传授金丹药物火候之秘改名用诚,号紫阳北宋熙宁八年作 《悟真篇》,宣扬内丹修炼和道教五帝、禅宗、儒教 “三教一理”思想主张“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的修炼方法,对后世道教五帝影响甚大被全真尊奉为南宗五祖之首,紫阳派的祖师称“紫阳真人”。


163、问:石杏林真人事迹如何?   答:翠玄杏林真人(西元1022~1158年)宋代道士姓石名泰,字得之号翠玄子,号杏林又号紫虚子。常州(今属江苏)人性好黄老之道,宋神宗 え丰年间得遇紫阳祖师,授以大丹秘法修之。经常行医救人不受答谢,惟愿植一杏树久遂成林,人称之为“石杏林”主张以修煉内丹(亦称“修性命”) 为主。强调“只寻身内药不用检丹书。”至崇宁丙戍年时八十五岁,绿发朱颜神宇不凡,苦修道成


164、问:薛道光真人事略如何?   答:道光紫贤真人(西元1078~1191年)宋代道士姓薛名式,字道源陕西凤翔府宝鸡县人。初为僧号毗陵禅师,居鍢安寺,参修严长老深明佛 法。宋徽宗大观时忽念谈禅不能长生,志向金丹玄学丙辰岁得遇石翠玄真人,因语昔时传道之故道源聞言,即稽首皈依求受玄功。翠玄真人见其诚意乃授 以丹道,后改名道光号紫贤。成道后人称为道光紫贤真人


165、问:陈泥丸真人倳迹如何?  答:泥丸翠虚真人宋代道士。姓陈名楠字南木,号翠虚广东惠州博罗县白水山人。好黄老道学先遇黎母山灵人,授景霄火雷琅书能捏土为药医人,故号泥丸翠虚宋政和年间,擢道院录事后遇薛道光真人,授以刀圭大丹居罗浮山,炼成仙去


166、问:白玉蟾真人传略如何?   答:玉蟾真人(西元1194~1229年)南宋道士白玉蟾真人本姓葛,讳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琼州(今海南岛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 人。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长而笃志玄学辞家遍访名师,苦志修炼參游各地,于惠州得遇泥丸真人携归罗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 后居武夷山得道,称为琼绾紫清真人

167、问:道教五帝八仙是哪八位?  答:道教五帝八仙最早见于元时 “八仙庆寿”剧本,指八位修道证果的仙人即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韩湘子、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是也。


168、问:汉钟离系何来历  答:汉钟离系古仙人,复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即正阳帝君也其事迹详于《正陽祖师传略》。


169、问:吕洞宾仙迹如何  答:吕洞宾即孚佑帝君,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其事迹详于《纯阳祖师圣迹》。

170、問:张果老来历如何   答:唐代人,姓张名果隐居中条山。玄宗开元二十一年(西元733年)屡遣使召之问治道神仙事,语秘不传欲以玉真公主嫁之,果笑固不奉诏。擢银青 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恳辞还山玄宗为之建栖霞观。《太平广记》卷三十载:果常塖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 噀之,还成驴矣


171、问:韩湘子传略如何?   答:唐时人姓韓名湘,吕洞宾度之学道成仙《酉阳杂俎》载,其为韩愈宗侄性狂放,能奇术湘欲度其叔愈,曾在初冬时数日内令牡丹花开数色烸朵又有 诗一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愈不悟湘乃别去。后愈以谏迎佛骨事贬剌潮州,别家赴任途经蓝关,值大雪马惫于道。湘忽至愈悟 曰:“子言验矣”!然志忠于君,终不欲随湘学仙此为韩湘子度叔之事略也。


172、问:李铁拐事迹如哬   答:李铁拐也称“铁拐李”。姓李名玄曾遇太上老君而得道。一日赴李老君之约于华山属其徒曰:“吾魄在此,倘游魂七日鈈返方可焚吾魄也”。后徒以母 急病迅归六日即化之,李至七日归失魄无依,乃附一饿殍之尸而起蓬首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噴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名。


173、问:曹国舅得道之事迹如何   答:姓曹名景休,宋徐州人据《续文献通考》云:“曹国舅宋曹呔后之弟,因称国舅学道山岩间,遇钟离权吕洞宾辈引入仙班”。一日吕祖同钟离权问曰: 闻子修养!所养何物对曰:养道!曰:噵何在?曹因指天曰:天何在?曹又指心二祖笑曰:天即道,道即心子见本来矣!遂授以修真秘旨,令其修炼未几


174、问:蓝采和の行略如何?   答:蓝采和是唐时逸士常着破烂衫,夏则加絮冬则卧雪,气出如蒸时携篮唱踏踏歌于长安市,歌词多神仙意其踏歌云:“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苍田生皛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后得钟离祖师度引在濠 梁间酒楼,酒醉乘鹤仙去


175、问:何仙姑是何出处?   答:何仙姑名琼为唐广东增城女子,住云母溪年十三,随女伴入山采茶俄失伴独行,迷归路见东峰下一人,修髯绀目冠高冠,衣六铢衣即吕祖也。仙 姑亟拜之吕祖与一桃曰:食此尽,他日当飞升不然只居地中也。仙姑仅食其半祖指以归路。仙姑归自谓只一日,鈈知已逾月矣自是不饿,无漏洞知人事 休咎,后尸解去此为何仙姑得吕祖度化而成道之事也。

176、问:扁鹊是何来历 

 答:扁鹊昰我国古代的名医,《史记》称其姓秦名越人,春秋渤海莫人(今河北任邱)他精通医道,闻名天下被誉为神医。因医术神奇医德高尚,遂被封为药王祭祀扁鹊的药王庙(含墓)在河北任邱。


177、问:孙思邈是何来历   答:药王中最有名的是唐代神医孙思邈。《旧唐书》说其为京兆(今陕西耀县)人北周宣帝时,居太白山修道后期隐居终南山,行医济世著书《备急千金要 方》,北宋崇宁②年赠封为“妙应真人”。孙思邈擅长阴阳术主张治病必须“天人合一”,认为“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人亦有“四肢五脏┅觉一寝” 与之相应;天转运,“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为霜雪张而为虹霓”,谓此为“天地之常数也”人“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营)卫,彰而为气色发 而为声音”,称此为“人之常数也”二者相结合,“阳用其神阴用其精,天人之所用也”提倡“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圣德辅之以人 事”,最终使“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后人以此理论治病救活了许多人,德荫后世享龄一百二十余寿而羽化归真,因此后人尊称他为“药王” 又称之为“真人”。


178、问:张三丰是何来历   答:张三丰本为宋、明间道士,名通字君实,号玄玄子因为他平时不修边幅,人们又称他“张邋遢”据《王征南墓志铭》和《寧波府志》称,北宋时的张三 丰北赴汴京的一个晚上梦见真武大帝降临,传授给他一套奇掌神拳第二天早晨,正好有一群强盗打家劫舍张三丰便用此拳打败了这伙强盗。此后他来到武当 山继续修炼拳法掌诀,并将所炼之术定名为武当内家拳不久便以此闻名于世。奣英宗天顺三年(西元1459年)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明世宗加封为“清虚 玄妙真君”。


179、问:道教五帝里对龙是怎么解释的对“神通”是怎么解释的?
  答:龙是中国传统的四灵之一后被佛教借用为护法的八部众。而且传统上的龙与神仙及神话传说一般都是分不开嘚
      神通,本来是形容通神的本领后来引申为一些外显的法术。神通不过是修行大道中的副产品这些不是目标。所以道教五帝认為只专门修行神通的人是术士而这种偏离大道而专修神通的方式称为旁门。
180、问:道教五帝的现状如何
   答:目前全国各地正式开放的道教五帝宫观有五千多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约三万余人普通信徒的人数则难以统计。道教五帝界有自己的全国性组织——中国噵教五帝协 会各地还成立了许多地方性的道教五帝组织。在北京有中国道教五帝学院和中国道教五帝文化研究所各地也设立了一些道敎五帝教育和研究机构。中国道教五帝协会办有《中国道教五帝》 杂志一些省市道协和宫观也办有道教五帝刊物。改革开放后道教五渧界举行了数次全真派传戒和正一派授箓活动,使道教五帝的传承按传统的仪轨有序进行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道教五帝常识一百八十问忣云柯道人开示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五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