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车辆指挥手势视频可以在路上指挥交通吗

当前位置:
护航“深马” 交警在路上——市交警局2017深圳国际马拉松赛安保期间好人好事
   2017深圳国际马拉松赛于12月17日8时至14时在我市市民中心南广场和深南大道罗湖、福田、南山双向路段及有关路段举办,约有30000人参加了赛事,交通保障压力大。为确保比赛的安全顺利进行和比赛期间市区道路的交通安全、有序、畅通,最大限度减少对全市交通和广大市民日常出行生活的影响,市交警局各相关单位提前准备、全力以赴、主动作为,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落实警力部署、交通管控、车证审验及各项保障措施,出动警力1000余名,重点对深南大道、沙河西路、望海路等赛道实施滚动封闭、分段解封的措施,同时加强市内道路交通状况的发布和引导,在确保赛事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将赛事对道路交通影响降至最低。
  披星戴月&整装上岗&
& 此次马拉松赛事设置了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及6公里跑3个比赛项目,参赛人数共3万余人。赛道继续沿用深南大道、沙河西路、望海路等滨海路线,由于赛道跨度大,占用中轴线深南大道切断了南北的通行,给交通疏导工作带来极大的考验。市交警局对此次交通保障工作高度重视,徐炜局长亲自组织召开工作协调部署会,并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赛事期间,吴以环、徐文海副市长在市民中心现场指挥部坐镇指挥并慰问执勤民警,市交警局徐炜局长在市交警局21楼指挥中心对赛事交通安保工作进行指挥调度,崔炳华副局长参加市民中心现场指挥部,陈显东、冯新毅副局长、林伟明处长率领交警跑步团参加马拉松比赛,王亚飞处长参加前沿指挥。
  12月17日凌晨,当整个城市还在睡梦中时,市交警局指挥、综合、车管、交通、科技处,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华、机训大队等各相关单位1000多名民警、辅警就已经到岗到位开展工作。所有参战民警在寒冷天气下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坚守岗位做好保障,并为突发疾病需要救治的运动员开辟绿色应急通道,圆满完成各项交通保障工作任务,充分展现了深圳交警的良好形象,得到各级领导、广大市民和运动员的一致肯定。
  在“深马”交通安保工作中,市交警局各相关大队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如福田大队吴锦荣大队长,胡泉胜、曾小明、林航、纪辉兴副大队长率警力于凌晨5点准时到岗到位,王政政委、纪检专干梁建生同志在指挥中心调度指挥,圆满完成深圳马拉松交通安保工作任务。南山大队黄海东大队长、邹志勇副大队长、刘忠强副大队长分别在总指挥部、大队指挥室、路面一线进行指挥调度,统一协调;陈亿辉副大队长更是在42公里的马拉松赛道上进行全程关注,总结经验。领导模范带头,全体参战警力全力以赴,圆满完成了赛事交通安全保障任务,为参赛选手和市民提供了优质的交通服务,展示了深圳交警优秀的执勤形象。
  坚守岗位 认真执勤
  在执勤过程中,市交警局全体参战警力坚守岗位、听从指挥、认真执勤,以标准的指挥手势,娴熟的专业技能,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警容风貌,圆满完成了各项“深马”赛事交通保障工作任务,确保了赛程周边交通安全有序,未发生严重拥堵及重大交通事故。
  福田大队全力做好“深马”的交通安保工作。16日深夜,路政员开始在沿线各点位摆放保障设施。17日当天,福田大队共派出民警93人,辅警264人,拖车8辆,与其他单位支援警力于凌晨5点准时到岗到位,全体参战民警、辅警连续奋战,无私奉献,加班加点,毫无怨言。
  南山大队负责南山区赛段共有近15公里,经过路口10个,涉及周边重点路口28个,并且肩负着半程马拉松终点赛区的交通管控。为了做好交通保障工作,南山大队周密部署,不仅科学布警,还积极协调主办方投入护栏1300 个,反光锥桶500个,警戒带50卷,大大增强保障力量。
  热情服务&全力保障
  在安保期间,各执勤警力不仅全力做好交通保障,还积极为参赛选手及市民群众做好事。
  福田大队林航副大队长与叶伟国副中队长在执勤时,遇到一名迷路的外国参赛运动员,林航副大队长马上指示先找几件雨衣给运动员保暖,并且让运动员到自己的警车上休息,同时通过各方打听,联系组委会的相关人员来把运动员接走。在执勤期间,福田大队接到警情称一名产妇需要紧急送医,中心区中队铁骑叶飞接到任务后,一路引导,以最快速度将产妇安全到达福田人民医院(仅用时两分钟)。中心区中队铁骑郑瑞秋和梁鑫在保障期间,帮助一名坏车司机将车推到不影响交通的地方后,帮助司机换好备用车胎。上步中队民警黄雀恩和队员彭辉、傅继亮、温伟城积极疏导交通,引领120救护车用最短的时间将一名意外倒地受伤的马拉松参赛选手送至市二医院救治。
  12月17日9时31分,有运动员受伤需要紧急送医,南山大队铁骑队员黄华文接到指令后,快速、安全地将受伤运动员送往南山医院急诊治疗。参加“深马”保障应急任务的铁骑队员石云才分别于9时50分和10时45分将两名受伤运动员分别送到南山医院和蛇口人民医院进行急诊治疗。
  交警跑团 扬我警威
  为深入贯彻市局党委“文化强警”的总体部署,增强民警开展体育锻炼的意识,活跃警营文化生活,除千余警力服务“深马”交通安全交通保障外,市交警局还组织了 “深圳交警跑步团”参加 2017年深圳国际马拉松,这也是市交警局第四次组织跑团参加深圳马拉松。由市交警局领导带队,身着统一“深圳交警”运动T恤的交警健儿奔跑在赛道上,成为本次“深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展示了深圳交警蓬勃向上的正能量。
  “深马”落幕,光荣与梦想永存,奔跑与奋进不止。沿途美丽的风景,一个个伫立在赛道旁的坚毅身影,一张张温暖热情的笑脸,都将化作我们继续奔跑向前的动力。深圳交警一直在路上。
部、省级公安网站
省级交警网站
本市政府网站
Copyright @
st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 &&网站标识码:武汉用智慧交通服务民生 让市民多在网上跑少在路上堵
武汉市公安交管局指挥中心可实时监控全市道路交通状况,进行指挥调度。 本报记者 郑明桥摄
不久前,湖北省武汉市长江二桥与和平大道上桥路口出现异常拥堵情况。从收到报警信号到发布督办指令、再到处置疏通交通仅用了15分钟。武汉市公安交管局政委张毅对《经济日报》记者说,在汽车保有量达到230万辆的大武汉,能如此快速地处置一起交通事故,得益于武汉交管出行服务平台和智慧交通管理系统。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武汉市交管部门深度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大数据,向科技要警力,向创新要服务,努力从传统习惯和依赖人力的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积极推动以科技信息化为支撑的管理、服务深度创新变革。智慧交管的运行惠及百姓更便捷出行,提升了交通管理效率和人性化服务水平。
张毅介绍,由于故障点位能够在地图上被精确定位,指挥中心民警就可以很快使用政务管理系统,调度距故障点最近的民警马上到场处置。几分钟后,大队民警骑摩托车赶到,迅速处置事故并撤除现场,整个过程仅需用时10多分钟。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张毅说,传统的处警模式,往往要等到工作人员从不断滚动切换的监控视频中发现堵塞,或是由接到的堵塞报警数量集中开始关注,并通过电台向区交通大队指挥室了解情况。大队了解清楚再层层反馈到指挥中心处置,最少也要10多分钟的延时。10分钟时间,足以让一个车流量大的路口排出数百米的长队。而将交管集成指挥系统融合互联网+平台,就能做到真正“零延时”调度属地交通大队出警,使交通指挥调度效率倍增,真正实现了快速处警。
数据统计,武汉现有驾驶员356万人,机动车已超过230万辆,电动自行车实有已逾110万辆,每天近3000万人次出行。全市万余处工地开工建设,主城区路网负荷度0.75,已达到国际公认的临界值。
为破解行车难、停车难问题,武汉交警创新互联网+智慧交通诱导系统建设模式,让数据融合、智慧应用、服务无限,不断提高群众的关注度、参与度。通过整合互联网用户位置信息等公共数据,公交、出租车GPS信息等行业数据,车流量、视频图像、事故、违法等交管部门数据,建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并通过网络、手机APP、路面LED诱导屏等多渠道,对实时路况进行发布,建立并完善了停车、行车诱导服务。
武汉车主王筱君最头疼的是开车出行,城市处于大建设时期,交通管制措施多、记不住,常常是一大早出门仍然迟到。最近几个月,她好像找到了“秘密武器”,每天出门前都要习惯性地掏出手机,看看地图上平时走的路是否畅通。如果常规线路显示为黄色甚至红色,地图会自动为其规划另一条线路。如果开车过程中新线路又有了拥堵,手机会语音提醒她及时绕行。有了它的帮助,路好走多了。
武汉市公安交管局科技处负责人介绍,该部门通过多种网络平台实现“智慧交通”,包括政务网站、官方微博、微信、“手机版”易站通、“武汉交警”版高德地图等,及时向市民发布重大交通事故或公告,例如拥堵预报、交通管制、限行尾号、新路线开通和调价、道路封闭施工等信息,让“围城”中的武汉市民避堵出行有了更多助手。
青山区的贾女士不久前参加驾考的科目二考试,本以为可以凭关系监考松一点,可她进入考场后才发现,考试道路四处安装了摄像头,整个考试过程在“阳光下”进行。由于准备不充分,贾女士考试未过关。事后,她的亲戚对她说:“驾考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就多一个马路杀手。再说,现在驾考全程透明公开,谁作假就会敲掉谁的饭碗。”贾女士被说的低下了头,回去便重新抓紧时间训练,终于靠自己真本事通过考试。
武汉市车管所所长郭锐介绍说,武汉每年有60多万人申请驾考,如果不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将会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重大隐患。
为此,车管所充分运用“互联网+”理念,通过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对全市所有驾考中心实施无缝隙覆盖,对监考民警和参考学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管控,对考试作弊者实行连带追责,包括参考者、所在驾校和当值监考警员。这些阳光措施,倒逼驾校提高教学质量,引导驾培行业逐步走向规范。
由于坚持监管、服务并重,便民服务举措不断创新,市民对车管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通过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新阵地,武汉交管部门把交管业务、便民服务项目最大限度从窗口搬到网上。通过网上车管所、车联网平台、自助处理机、手机客户端等渠道,开设37项业务在线办理,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补领换证、违法处理、驾考预约、车检预约等业务,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缴罚难、驾考难、事故处理难等问题。数据显示,各互联网渠道日均办理各类业务达50余万起;共受理交通违法查询1.5亿次,线上渠道处理交通违法占比近六成。目前,各手机APP注册用户已达320万人,日均点击量30万次,办理各类业务万余起。
从2015年年初起,武汉市交管局联合保险、邮政、卫生和通信等部门推行一站式服务,拉近了交管部门与社会各界的距离,抢占创新服务民生的制高点。一连串亲民服务的推出,受到市民和网友的点赞。
市民冯女士在香港工作,所持驾照系在武汉领取的。2015年7月,冯女士的驾照到了换证期,而她因公务回不来。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致电武汉市车管所,车管所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网上受理,仅一天时间就帮冯女士办好了换证手续,并将新换的驾驶证快递至香港。收到新证,冯女士特意打来致谢电话。
市民孙敬伟在内蒙古包头工作,车籍是武汉。前些日子他得知可以异地网上换证,马上就在外地上网提交了申请。3天后,他便收到了快递公司送来的新证。“这种网上服务,真真切切方便了广大车主,帮我们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孙敬伟说。
武汉市车管所警官朱自武介绍,为了最大限度地给市民提供便捷服务,该所与110家邮政网点开展17项车驾管代办业务,对73家4S店授权代办新车注册登记,与16个交通大队委托办理17项业务。同时,还开展错时服务、延时服务和上门服务。
今年6月1日,武汉遭遇强降雨,多处路段积水,导致拥堵情况集中出现。民警立刻利用平台逐一检查全市拥堵路段。借助大数据平台及时排除险情,当日122报警台的报堵警情并未出现“井喷”。
目前,武汉交警已与高德等多家公司合作,汇集交管及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互联网等多方交通数据,整合数据资源,搭建了武汉智能交通“大数据”中心,开发“武汉交通分析平台”,在维度和深度上不断创新挖掘、分析和应用方法,做到数据互联、系统互通、结果共享,服务实战。
武汉市公安局副局长、交通管理局局长李顺年说,用智慧交通服务民生,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真心实意、最大限度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为市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让群众多走网路少走马路,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项车驾管业务,出行在路上能够避拥堵、心不堵。(经济日报记者 郑明桥)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5被浏览2,578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省会大整交
我们一直在路上……
今年新春伊始,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党委按照上级部署并结合本地实际,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城市大整交行动。行动开展以来,省会交警全警动员,合力施为,大上科技设施,助力公安交管业务提升;强化非机动车、行人管控,助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治理停车难行车难,真正让交通畅通福祉百姓。
整交行动,靓化了省会交通秩序,促进了市民文明素质提高,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的肯定和支持。
今日,就请您随着小编的镜头,来见证一下省会交警一日工作的点点滴滴……
6:30,迎着晨曦,民警奔赴各自岗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6:41,安静而又繁杂的中山路,帅气逼人的机动大队骑警在市区内巡逻▼
7:06,地点:中山路平安大街交口,民警正在忙碌地指挥疏导。▼
7:50,地点:热闹繁华的民族路,民警正在接受群众咨询、疏导违停车辆▼
8:40,文明交通志愿者在路口劝导行人、非机动车遵守交通规则▼
9:55,交通协管员劝阻非机动车逆行▼
10:39 小编路过裕华路维明大街交口,看到一名非常敬业的文明交通志愿者▼
11:42,几乎每个路口都有如此感人一幕:扶老携幼安全通过马路▼
12:59,巡逻归来的机动大队骑警疲惫不堪,就这样席地而眠▼
13:50,地点:裕华路友谊大街交口,依然坚守在岗位的民警▼
14:58,地点:裕华路友谊大街交口, 民警依然在专注指挥交通▼
16:01,市公安局抽调各分局的增援力量在协助维持交通秩序▼
17:26,蓝色免费停车泊位上,有序停放的机动车▼
18:44,路边整齐排列的非机动车▼
19:00,天色渐晚,但那一抹荧光绿还在道路中央闪烁。守护您的安全,省会交警一直在路上▼
全面倡导“守法出行,安全出行,文明出行、绿色出行”新理念,省会交警始终与您一路同行!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资 讯】: -
【行 业】: -
【商 务】: - 建设市场 -
让每个人都安全在路上 交通安全专家告诉你的“秘诀”
  全世界第一辆汽车问世至今已过去了100多年的时间,汽车对于人类所作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然而我们无法忽视的是,全世界已有4000多万人的生命被交通事故夺去,全球每天有3000多人死于交通事故,10万人受伤。马路上的“超级杀手”给无数个幸福而美满的家庭带来灭顶灾难,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联合国将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定为了世界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纪念日,以此来缅怀逝者、关怀生者。昨天,11月17号是第九个世界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纪念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每个人都安全在路上”。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邀请到长期从事驾驶培训研究工作的交通安全专家范立,对交通事故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类、剖析,并且给出了最实用的道路安全建议。希望大家能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学会如何安全的开车、乘车,保护自己和他人,真正让每个人都做到“安全在路上”。
  酒驾--绝不能碰的高压线
  案例一:日
喜剧演员牛振华因车祸死亡
当天,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驾驶一辆奔驰牌小轿车,在北京西直门外大街由西向东行驶时,车头与一辆解放牌大货车的尾部相撞。小客车严重损坏,牛振华当场死于车内。他的血液显示,其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205毫克,警方认为牛振华系酒后驾车。
  专家点评:
  从事多年的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我见到太多的惨剧。在中国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是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这起车祸发生前牛振华跟几个好朋友聚餐,盛情难却喝了不少,才酿成悲剧!我认为从根本上来讲,这是当事人法律意识淡漠,不懂法、不守法,才造成了这样的悲剧!这样的例子在名人中尤其常见,有了名气就飘飘然,不管你是谁,在交通法则前一律平等。不守法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死亡!
  案例二:英年早逝的藏族小伙
  大家可能还记得九十年代的电视屏幕上有一位多才多艺的藏族小伙子--洛桑。他凭借系列节目“洛桑学艺”一炮走红,为广大观众所熟知。但遗憾的是,这位年轻的笑星过早地陨落。号晚上演出结束,洛桑与几个朋友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驾车回家途中由于车速过快,一头撞入停在路中正在修理的大卡车之中,因伤势太重,不幸罹难。去世时年仅27岁。收视率很高的节目“洛桑学艺”也从此终止。
  专家点评:
  大家听听,这又是一起朋友劝酒惹的祸。中国有这样一种酒桌文化,好像不喝酒就伤感情,宁可伤身体也不伤感情。但大家想想,要是连身体、甚至生命都没有了的话,还谈什么感情!
再次奉劝大家,明知你开车还劝你喝酒的都不是真朋友、真哥们,真的车毁人亡才后悔莫及!千万远离这样的损友、远离酒驾!无数用生命换来的例子告诫大家,酒后驾驶绝对是一条不能碰的高压线!
  安全带――高速上的救命稻草
  案例:香消玉殒的“香妃”刘丹
  时间退回到号清晨6点,广深高速公路上十分寂静,一辆黑色本田小轿车从广州方向驶往深圳。
  这辆汽上共坐有3人,车后排坐的就是 “香妃”扮演者、青年演员刘丹。也许是连日奔波劳累,“香妃”在车后座打起了盹。
  清晨,高速公路车辆稀少,黑色本田车放胆在中间车道超速行驶,驾驶员突然看见前方路中间有一个状似黑色音箱的障碍物,他往左紧急打方向盘。由于车速过快,他尚未将方向盘复位,车辆尾部已猛烈碰撞左侧护栏,汽车失控如陀螺般打转滑行,车头、车尾一下又一下地撞击护栏。车前排安全气袋即时弹出,驾驶员和男同伴身体得以保护,等他们相继回过神来庆幸大难不死时,再转头一看,这才发现“香妃”不见了!
  原来,坐在车后座的刘丹睡着后没系安全带,汽车碰撞所产生的巨大离心力将其由车後玻璃窗抛出车外,头部著地,重重地摔在高速公路上。 早晨7点左右,回天乏术,“香妃”终告不治,离开人世,终年24岁。
  专家点评:
  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惋惜的例子。青年演员刘丹,年仅二十四岁,最好的年纪,就因为车祸走了。
这个案例当中驾驶员首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超速驾驶。我们要提醒各位驾驶员,不管路况有多好、车辆多不多,遵守高速限速规定是铁的纪律。人在麻痹大意下是最容易犯错的。
  第二就是关于安全带,在高速上安全带可以说是生命的保障。后座的刘丹就是因为没有系安全带在撞击中飞出了车外,头部严重受伤,最终导致死亡。我们设想,如果当天驾驶员没有超速,如果车上的乘客都系上了安全带。这样的事件就不会发生。
  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时,安全带真的会变成一根救命稻草!在这里还要特别提醒大家,现在有一种误区,认为有了安全气囊就不需要系安全带了,这是完全错误的,安全气囊展开时对人的撞击强度很大,根据设计原理如果不系安全带撞击可能给人带来生命危险!前面案例中,跟刘丹同车前排的两人因为安全气囊的保护生还只是侥幸而已,但幸运不会次次都光临!
  指挥倒车 隐形的杀手
  人们一般印象中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路上,车辆行进过程中,殊不知有的事故就会发生在一些意想不到、看似安全的地点和时间。
  今年六月份,有浙江奉化网友发帖称:"昨晚在奉化阳光茗都小区,女的在倒车入库,老公在指挥,女的由于是新驾驶员,不小心将老公夹在车与墙之间,当场死亡。女的由于头伸出车外,也夹在车与墙之间,死亡。留下两个年幼小孩,可怜!"
  获知此消息的记者赶到了发生事故的地点,车门外的地上还残留着血迹和鲜红的纸巾。发生事故的车辆是一辆全黑雷克萨斯SUV,售价在50万元以上。车库的宽度不过3米,长度则在5米左右。遇难夫妻都姓林,妻子刚于上月中旬才拿到驾照。
  类似指挥倒车发生惨剧的案例在四川、河南等地都发生过,而且指挥倒车的人往往都是驾驶员的亲人、好友,无意中造成了对亲友的伤害,事故发生,让人痛心不已。
  专家点评:
   如何指挥倒车,确切的说指挥倒车的人站在哪里是一门学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指挥位置,指挥倒车的人必须站在车的侧面,最好站在驾驶员一侧的车尾的侧面。决不能站在车的后面,决不能站在倒车的路线内。
  夜间或是视线不良的环境指挥倒车时,要用口令指挥,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宏亮。
  倒车时需要注意的盲区:
  1、后风挡以下部分:这个区域在倒车时是完全看不见的;有倒车雷达:一些较矮或特殊物体倒车雷达也不能保证完全判断正确,有倒车影像的车就好多了,但是也只是参考。
  2、近车侧面的区域:贴近车两侧的区域是看不到的,而且打方向的时候,前轮的轨迹是弧线,车动起来后可能会碰到刚才你觉得不会碰到的东西。大家听说过轮差这个词吧,说的就是这个(现在部分车型都在外后视镜上加装摄像头,但是只是少数)。
  3、车头的两个角:倒车的时候车头也必须照顾到,因为倒车的时候如果打了方向,车头划过的区域要比车身占用的面积大多了,所以倒车时也不能缺少对车头的观察,特别是路过的行人。
  道路交通安全专家告诉你的“秘诀”
  每年约有130万人在世界各地的道路上死亡,并有2000万至5000万人遭受非致命的伤害;儿童、行人、骑自行车的人以及老年人是最脆弱的道路使用者。在中国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人群伤害致死的第一位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3年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中出现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
   这些伤害真的是无法避免的吗?从2011年起,联合国启动了一个“道路安全行动十年”计划,时间从2011年起至2020年止,目标是拯救全球500万人的生命。此项计划主要侧重于重大风险,包括:超速、酒后驾驶、使用移动设备分散注意力(打手机、看短信)、不系安全带、不戴头盔以及不使用儿童约束系统(儿童专用坐椅)。如果能在实践中规避这些风险,就能够大大的减少因交通事故伤亡的数字。
结合这项计划,交通安全专家范立给大家介绍了一些避免交通事故伤害最实用的办法。
办法一 限速:在城市地区,最佳限速是不超过每小时50公里,在行人和骑车者集中的地方,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30公里以下。
  办法二 严禁酒驾:目前有89个国家制定了有关酒后驾驶的完备法律,将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规定为50mg/100ml或更低;目前我国对饮酒驾车的规定是血液酒精含20mg/100ml以上。不过专家范立认为,驾驶员就应该做到开车的时候滴酒不沾!不要相信什么“喝一杯啤酒达不到酒驾标准”的说法。
  办法三 佩戴高质量摩托头盔:《2013年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指出,行人、自行车与摩托车驾驶者等“弱势道路使用者”占死亡总数的50%。头盔能够将死亡风险降低40%,将严重伤害风险降低70%多。佩戴头盔额重要性可想而知。
  办法四 开车、坐车的人都要系牢安全带:研究发现,系安全带可以使正面相撞的死亡率降低57%,侧撞降低44%,翻车降低80%。
  办法五 行人原则在交通事故中,行人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但在交通事故中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受害者都是行人。所以更加应该小心,遵守行人原则。 行人过街时要遵循“左看、右看、再左看”原则;碰到有车,尤其是大车右转弯时,要至少离前轮1米远,否则可能会造成在不被前车轮碰到的前提下,被后轮碾压。
敬告:转载本文时请注明出处为“中国公路网”,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中国公路网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chinahighway.com
 今日信息概览
上周网友最关注公路新闻
上周网友最关注行业热点
中 路 公 告
[ 服务热线 (010) ] [ 在线服务QQ:6673744(大聪头)、(Dior甜心)、(左岸)、(沁雨) ]
京ICP备号-3 中国公路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安车辆指挥手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