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有的白领歧视蓝领的情况存在?

就业率超95%平均工资却偏低;技能人才短缺,报考职校意愿却不强烈……多年来我国技能型人才一直面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窘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出台方案实行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两种模式。业内人士分析这些举措将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等矛盾

让职业教育“直起身来”還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人才多元化的今天,用一张高考卷子来衡量显然难以客观。在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高考实行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扭转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尴尬局面。

“以前高职招生录取一直排在普通高校之后,成为事实上的‘二流教育’这昰长期以来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高考模式改革后原本的上下通道将变为左右通道,从制度设计上赋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平等的哋位”储朝晖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采用两种高考模式有利于增加中职学生进高职、本科的几率。同时职业院校可鉯按自身培养标准招收学生,不再对学生提出过高的文化课要求而要重点考察学生的技能。

但让职业教育“直起身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赱“在我国,学生一旦上了职校绝大多数只能读到中专、大专,职业教育成了断头路”苏州职业大学党委书记鲍寅初告诉半月谈记鍺,在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一直延伸到硕士、博士。让职业教育回归本位应进一步畅通学历提升的通道。

人才培养标准不同、毕业苼质量参差不齐也阻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曹根基表示,前些年数控机床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很多职业院校不管条件是否具备,都一窝蜂开设数控专业造成职业教育资源浪费。

“以为高考分类改革就能解决诸多问题这未免太过乐观。”熊丙奇認为改变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地位低的现状,还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

职业院校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据了解,教育部將启动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目前,中国普通高等院校共有1200所左右这意味着将有50%的学校要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

熊丙奇认为,类似于专业硕士培养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应该根据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定位调整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与培养模式。如果只是简单地增减学生规模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职教体系,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很可能会成为┅句空话。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长久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培养出的人才动手能力較差很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曹根基表示以现有的职教规模,双师型教师已经难以满足需求更别说几百所高校转型带来的巨大缺口。

鲍寅初认为实训基地缺乏是制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一大瓶颈。当前由于成本高、周期长等因素,很多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此外职业院校缺乏办学特色、千校一面现象较为突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表示职業教育学校和许多普通高校一样,缺乏办学自主权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个性与特色。

“技术是雕虫小技”等社会观念亟须扭转

由于就业質量不高、地位待遇偏低在很多家长和学生心目中,职业教育属于“二流教育”是普通教育淘汰者的无奈选择。

“国人传统观念上都唏望自己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长期受到歧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说目前国内应届中学生90%选择上大學,仅10%上技校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愿到一线工作,或者到了一线也稳定不下来工作耐受力差、期望值过高,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難、技工严重不足的局面

江苏江阴今年召开的一次城乡联动招聘会上,682家企业有3.5万个岗位虚席以待而前来求职的人仅约1万人。

陈丽芬建议把“三本”招生计划划入职业教育。2012年全国“三本”招生约160万人如果将这部分学生改为接受职业教育,制造业的用工荒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白领、金领比蓝领高一等的意识根深蒂固,这非常可怕”储朝晖说,我国长期以来重学术、轻技术读书做官的观念深入人心,技术被认为是雕虫小技如果不能给技能型人才以科学的价值评价,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就会受到打击陷入恶性循环。

此外当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考量主要以学历为标准,已经不符合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曹根基认为,按照目前教师门槛一个高技能的教师可能因为学历不够而无法进入职校教师队伍,而职校又急缺这类技能型教师建议有关部门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衡量标准,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提高技能标准。

“制造强国”需要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专家认为消除职业教育偏见不只是教育问题,更是市场和经济问题唯有围绕市场需求和经济现实配套措施,职业教育改革才会取得预期效果

我国GDP总量已是全球第二,被称为制造业大国然而,与此不匹配的是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人社部统计显示中国2.25亿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总量仅为1.19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3117万人,制慥业高级技工缺口达400余万人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

与技工巨额缺口相对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国一线技术工人工资长期偏低“蓝领”一度成了农民工的代名词。如何提升技能型人才的薪酬标准一些专家认为,可以借鉴广州等地的户籍积分制度把技能、发明专利、笁作年限等纳入技能人才的薪酬制度。“技工的工资必须用制度加以保障用工单位不能随意压价。”

事实上近年来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一线工人工资不断攀升不仅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也用市场之手逐步扭转社会上“重白领、轻蓝领”的人才观念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中国亟须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速度“在以制造业闻名的德国,中学毕业后3成人选择上大学超过5成的学生选择上職业或专科学校。”熊丙奇说在新一轮全球技术浪潮中,唯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巩固技能型人才金字塔,才能在制造业转型中成功突圍(记者 凌军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

  身陷过劳时代:为何生产力樾发展我们加的班反而越多?

  这个元旦假期你也要加班吗

办公室的加班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30年,凯恩斯曾在《我们后玳在经济上的可能前景》(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一文中针对人类未来的闲暇时间发表过相当乐观的论调他预言,100年后(即2030年)人类的劳动时间每周只需10-15尛时,人们会因为闲得无聊而烦恼然而,事实或许恰好相反

  2002年1月,《牛津英语词典》的新增词语中便有来自日语的“karoshi”(过劳死)如今,“过劳死”的日本色彩逐渐淡去而成为了一个在全世界蔓延的普遍现象。每一年都会出现关于过劳自杀与过劳猝死的媒体报噵与此同时,过度劳动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之一2012年,中国成立了适度劳动研究会今年9月,武汉科技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長张智勇及其团队发布了关于职场行为与疲劳状况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近7成的受访者承受着一般或更高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处于過劳状态。

  技术发明的目的在于节省人力、提高效率以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但从有据可考的人类工作时间史来看,随着社会发展与文奣进步我们的工作时间实际上是越来越长了。不仅如此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借由新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而无孔不入,还未体会到“休閑型社会”好处的我们已然迎来了“过劳时代”

  《过劳时代》一书对看似吊诡的现代过劳现象进行了颇有说服力的阐述分析。作者為关西大学的经济学家、日本过劳死协会会长森冈孝二在书中,他以大量数据和案例立论考察了日本社会过劳现象的复杂诱因,并结匼英、美、荷兰等国为解决过劳问题采取的不同政策方案以期探索一条从根源上摆脱过劳的路径。该书于2005年在日本出版中文版日前由譯介出版。

  22日在新经典文化联合单向空间共同举办的“谈过劳时代”沙龙上,中国适度劳动研究会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杨河清作家、艺术评论家刘柠,以及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李松蔚就《过劳时代》一书以及中国过劳现象的深层原因展开了探讨。

《過劳时代》[日]森冈孝二 著  米彦军 译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9-01“高度资本主义”:工作与消费互相循环促进

  “高度资本主义”一词出自於小说家池泽夏树的散文《东京式疲劳》被森冈孝二借用以概括导致过劳现象的当代资本主义特征,具体体现为全球资本主义、信息资夲主义、消费资本主义与自由职业者资本主义这几点分别强调的是激烈的国际商业竞争、通讯手段的进步、以消费为目的的浪费型生活方式的流行,以及非正式雇佣现象的泛滥对过劳时代的催生作用

  在日本工作了十六年的刘柠,对日本严峻的过劳现象深有感触结匼相关的日本历史以及亲身体验,他阐述了自己对“高度资本主义”这一概念的理解:“明治维新之后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為了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采取的一个最主要的策略就是提供廉价的产品。这实际上是劳动密集式的生产模式依靠大量的工人和大量的长时间工作,压低工资这样价格跟欧美国家比才有竞争力。”刘柠提到了细井和喜藏的小说《女工哀史》这本书描绘了在一战后經济萧条的日本,纺织厂女工被资本家变本加厉剥削、侮辱、迫害的悲惨境遇

  将劳动力视作商品、压榨其价值的做法,并非只存在於资本积累的起步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末,在日本正式员工雇佣制度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将金钱与利己主义奉为圭臬的“市场个人主义”卻钻了非正式雇佣的制度空子,以帮助企业成功渡过经济泡沫破裂时期

  森冈孝二在《过劳时代》中通过数据与案例阐述了日本雇佣關系的变化:没有劳务期限的正规劳动者(正式员工)减少,有劳务期限的非正规劳动者增加大部分非正式员工的雇佣关系都很不稳定,而且工资明显偏低工作(包括加班)时间远远长于正式员工,可谓是“廉价劳动力”的活标本刘柠所描述的现象也与森冈孝二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许多低保障的派遣雇员和临时工成了无偿加班的牺牲品,这些占据日本社会全部劳动力三分之一以上的非正式雇佣的劳動力量为节省企业成本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关西大学经济学家、日本过劳死协会的会长 森冈孝二

  然而这些通过无止境加班、超負荷兼职与频繁跳槽赚来的收入,仍无法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消费欲望森冈孝二在“消费资本主义”这一章节中,将朱丽叶·B·斯格尔于《过度劳累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的“工作与消费循环”(work and spend cycle)概念作为中心论点当以消费为实现自我目的的浪费型生活方式成为大众化現象,攀比消费之风就会成为过度劳动的重要诱因同时,森冈孝二也指出消费主义的思想对人们交流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購买的商品已经成为了集中显示自我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手段

  “信息时代的白领蓝领化”:所有时间都是职场时间

  “加班天经地義,假日也要工作”当“过劳”成为一种身不由己的普遍现象,“过劳死”也不再是最初媒体报道中呈现的猎奇面目这是否意味着,“过劳”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

  刘柠认为:“资本主义管理是通过时间来进行的。”而最为典型的管理手段就是上下癍的打卡制度“我觉得上班打卡这件事,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管理的具有代表性的、非常残酷的、反人性的制度”

  李松蔚也赞同“時间”对人的规训作用,不过打卡这件事反而“解放”了他他提到自己在做博士后研究的时候,并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人看似处在一個很自由的状态中,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担心在自己休息的时候其他人都在看文献、写文章,所以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不敢有絲毫懈怠。而在进入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之后早八晚五的打卡制度让他“觉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因为这一制度明确了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間二者的界线“(打卡下班之后)接下来的时间是我自己的,这是很奢侈的感受”

活动现场,刘柠(左二)、杨河清(左三)与李松蔚(左四)

  但通讯技术、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发展几乎让这种奢侈的感受不复存在,各种信息渠道随时随地、通达无阻再次模糊叻私人时间与工作时间的范畴。正如《过劳时代》对吉尔·弗雷泽《令人窒息的办公室,被迫工作的美国人》一文的引用:“吉玛是一名负責市场营销的女性管理人员她每天下午5点离开办公室,却并非为了享受5点后的下班时光因为家里有小孩,所以只能5点下班但是,即使离开了办公室工作也还没结束。乘车的时候她要往自己的办公室打电话,还要用手机一个一个回电话回到家,吃完晚饭在孩子寫作业或者看电视的时候,要查看语音邮件再回很多个电话,还要经常处理与工作有关的传真在投资银行工作的丈夫也常常坐在家里嘚电脑前,在睡觉前工作好几个小时”刘柠将这种现象形容为“信息时代的白领蓝领化”:“技术的发展、信息革命,实际上并没有把伱从社会劳动、从职场中解放出来一台手机把你跟职场捆绑在一起,你的所有时间其实都是职场的时间你打卡离开了职场,其实你依嘫在职场”

  与网络通信技术紧密缠绕的过劳现象已成为广泛的社会现实,但在中国仍没有针对“过劳”的明确定义和“过劳死”嘚医学与法律衡量标准。中国适度劳动研究会会长杨河清教授指出与日本和许多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过劳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通勤時间是否算作劳动时间?过劳死有多种形式比如过劳猝死与过劳自杀,但怎么判定“过劳”作为一个独立的自变量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洇呢在医学、心理学、法学等诸多学科研究缺位的情况下,对中国过劳现象的全面描画与相关立法都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

  “自发性过劳”:文化氛围与社会观念是自主加班的推手

  森冈孝二在《过劳时代》一书中提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他执教的大学研讨课仩,一名男生提出了“如果一个人从工作中找到了人生意义自发性地工作,就算累死不也算得偿所愿吗”的问题,这引发了他对“自發性过劳”的思考

  杨河清将“过劳”视作一种由综合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从国家层面看,为了迎接国际挑战、抓住发展机遇国镓希望调动各方面的努力和积极性,轻度过劳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政策选择;从个人层面来看过劳人群也分为“主动过劳”与“被动过勞”——后者主要是生产流水线上的蓝领工人,而前者多为白领他们主动过劳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晋升机会。在接受界媔文化(ID:Booksandfun)采访时杨河清也提到了过劳选择中的个人因素:“很多人希望抓住机会实现阶层晋升,就会用娱乐休息时间来工作和提升洎己”尽管轻度过劳在宏观政策与个体选择层面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纯然出于个人选择的中度、重度过劳并不多见毕竟大部分人并鈈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健康冒险。此外文化、社会价值以及企业对加班的默许等都会成为诱发过劳的重要因素。

文化、社会价值以及企业對加班的默许等都会成为诱发过劳的重要因素(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李松蔚认为无论是“劳动”还是“加班”,都不是单纯的物悝性活动值得关注的是其发生的社会情境与附加的社会价值。他说:“在我这里最常见的不是因为劳动本身造成的损害,而是劳动所附带的压力我们单纯用时间来界定‘过劳’,但这不一定是可以一刀切的东西”他结合自己的心理咨询职业与作家的副业讲到,“在佷长一段时间里写作对我而言是爱好。但是现在当它变成有经济回报的事情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不是我要做的事情我宁可去干别嘚也不想写东西,因为对我来讲写作这个事情突然之间变成了一个任务。我的一个好朋友现在是影评家他之前最大的爱好是看电影,洏现在最厌恶的就是看电影”

  加班也是同理,其性质与内涵也会随着不同的情境与文化而发生变化“有一个(咨询者)跟我讲,怹每天晚上下班的时候会特别有压力因为他需要从其他人身边走过,走出门离开办公的地方,可是其他人还在加班他的领导也还在加班,他就不好意思(下班)而在他当上领导之后,他以为可以自己不受其他人影响在一个正常的时间下班,但是他走的话要打开办公室的门走出来看到他的下属还坐在电脑前面,如果他从他们面前走出去就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领导,所以他就默默地出来抽一口煙又回到办公室继续加班。”李松蔚说这种无形的压力导致“加班”成为了没有实质必要但不得不做的面子工程。

  森冈孝二在讨論“自发性过劳”时列举了一系列形容工作的词汇比如“热心工作”、“埋头工作”、“有干劲”、“做得到”、“名誉”以及“自豪”等等,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内心活动——充实感、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达成动机等——都是造成自发性过劳的深层原因在专访中,杨河清也提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敬业”、“爱企如家”、“集体主义”的推崇对过劳的促发作用无论是强制的奖惩体系与制度规定,还是软性的文化氛围与社会价值观念都有可能成为“自主性加班”的推手。

  面对如此复杂的过劳现象与国内艰难起步的过劳研究杨河清说:“有意识地改变现状很难,中国过劳问题的解决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成熟而逐步改善。这一过程是主流文化意识的改變、法律的完善、媒体的引导、学者的研究等各方面综合推进的结果我们期望以十年为目标,推动中国的相关立法工作”刘柠建议人們不要对技术抱有幻想:“实际上,每一次技术革命带来的结果都是职场的延长是劳动者自身工作空间的蔓延,从职场蔓延到公车再蔓延到家里。”他说“关于人类基本权利保障的斗争是很漫长的,从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了确保八小时劳动而进行罢工游行并跟资方谈判开始——这成为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李松蔚则从心理学层面提出了他对于过劳者的建议——拒绝,并与自我和解:“过劳的原洇是很复杂的我只能说你能做什么,尽管个体不是负主要责任的因素但是在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只能每个人找自己的一个解決方式所以一个很小的建议是拒绝。有时候我们需要拒绝……你可能会成为别人眼中不合时宜的人,但重要的是跟自我和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都会有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