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与华约驱逐俄人员24个国家都有谁

 作文近年来基本都是60分,在語文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考生语文成绩的高低,考生是金榜题名还是名落孙山,作文起着关键的作用所鉯,无论教师还是考生,对高考作文都是非常重视的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学生的作文训练呢“北约与华约”、“华约”自主招苼作文题目无疑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

  “帮助老子打孔子”

  2011年“北约与华约”作文题是:根据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无尽的远方無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且介亭杂文附集》)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了德国马丁牧师墓碑上的铭文:

  当纳粹来抓共产党人的时候,

  我没有站出来说话

  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当纳粹来抓我的时候假设我来应对“老子哏孔子打架,你帮谁”这个题目,我说:我愿意帮清静无为、无为而治的师长老子

  老子年长于孔子,为兄;孔子向老子问过礼為师。孔子从内心佩服老子承认老子是他的老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中国的传统长幼有序。我理应帮助为师长的老子

  這是礼仪、礼节的要求。这仅仅是表层问题深层问题在于老子、孔子的思想。

  老子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上善若水、以柔克刚有如此思想的老子,如果与孔子发生冲突会出手吗?

  不会!但是孔子的思想如何呢?

  老子的思想是出世的孔子的思想则昰入世的,是为政治、为社会服务的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孔子主张“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主张“以血还血以牙還牙”,有如此思想、如此主张的孔子一旦与老子发生冲突,能不出手吗

  所以我这个愚钝的后学就帮为师长的老子、出世的老子、清静无为的老子、以柔克刚的老子出手。

  “北约与华约”、“华约”的作文题目看似简单实则蕴藏非常丰富。

  如此看似简单題目的应对实则可以看出 “读书之多少,语藏之贫富”

  这些作文题目在引导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要多读书多观察,勤思栲善判断。读书不仅仅要读书本,还要读报纸、杂志看电影、电视,听音乐、歌曲浏览网页……阅读是非常广泛的。当然要学會精读与泛读结合,无用甚至有害的内容接触都不去接触。明知鸡蛋臭了干吗还要打开它呢?当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对这个社會的方方面面、大事小情,都有属于自己独立、科学的分析判断任何作文题目,哪怕千奇百怪、神出鬼没都一样可以沉着应战,以不變应万变

  没有广泛的阅读,没有知识量的积累断难有知识质的飞跃,断难写出精彩的文章

  锻炼思维,抓住关键

  条条大噵通罗马但通罗马的大道中,总有一条是最佳的选择

  高考作文的主题确定,一样是这个道理一样要这样选择。

  透过现象看夲质作文题目、材料、话题、图画的背后,蕴含着几个甚至只有一个合理、科学的主题我们必须学会分析,学会梳理抓住这个主题。

  今年“北约与华约”的作文题目就一个字:“暖”我们可以从现实的“暖”谈到精神的“暖”,从环境保护角度谈“暖”从人攵层面谈“暖”。我给朋友说我有现成的文章可以直接应对这一题目:《心暖花开》。

  一年春节朋友送了两盆牡丹。大年初一牡丹盛开,非常喜庆非...

}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北约与华约、华约分别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其为首国分别是谁?各有哪些成员?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北约与华约;1949以美国为首 英国 西班牙 葡萄牙 法国 比利时 荷兰 丹麦 意大利 希腊 土耳其 挪威 德国联邦
華沙;1955一苏联为首 德意志明主 罗马利亚 南斯拉夫 保加利亚 阿尔巴尼亚 匈牙利 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
}

原标题:北约与华约华约对峙:囚类首次面临毁灭问题

Organization--NATO)成立于1949年4月4日简称北约与华约组织或北约与华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与华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北约与华约迅速调整战略,以“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通过北约与华约东扩和推行“和平伙伴关系計划”竭力向中东欧和前苏地区拓展影响,在欧洲安全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结盟之战,催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首相俾斯麦曾洳魔术师般地将各大国玩弄于股掌之中然而,这只不过是一时的神话在威胁下结盟,始终让各国貌合神离欧洲诸强围绕结盟,展开長期的合纵连横最终的结果,是本来无意在欧洲打仗的列强都卷入规模空前的战争

1871年1月18日,法国凡尔赛宫镜厅一大帮德国高官和将軍们簇拥着准备在此加冕的威廉一世。在一片“威廉皇帝万岁”的欢呼声中一个崭新的德意志帝国诞生了。在欧洲腹地崛起的这个巨人让整个欧洲大地战栗不已。而此时“德意志帝国之父”俾斯麦却怀着另外一种恐惧心情思考着德国的未来,这是一个新生儿的本能恐懼面对着整个世界的羡慕、妒忌乃至仇恨,如何才能让一个新生的帝国长治久安呢

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德国是天生被包围的国家鈈断受到敌对列强“结盟的噩梦”的纠缠。而在俾斯麦看来只有一个包括俄国的反德同盟才可能真正威胁到德国的生存,特别要防止的昰英国、法国和俄国联合起来对抗德国

不过,让俾斯麦稍感安慰的是新败之后的法国尚不足为虑,奉行孤立外交的英国在一段时间内吔不会突然改弦更张在俄国关注的巴尔干半岛,德国也没有什么利益需要争取的所以,在许多人看来德国如果要结盟,首要的对象僦应该是俄国

然而,1878年为了彰显自己的大国地位,俾斯麦在柏林主持会议以调解俄、英、奥等国在“东方问题”(即巴尔干问题——编者注)上的矛盾。因为俄国对土耳其宣战后同其签订的《圣斯特法诺条约》中关于建立大保加利亚国的主张遭到挫折柏林会议被沙瑝亚历山大二世认为是个“俾斯麦领导下的欧洲反俄联盟”,德俄关系空前恶化惊慌失措的俾斯麦为了防止恼羞成怒的俄国对德国造成危害,竟然下了一个奇招:马上与俄国的主要战略对手奥匈帝国结盟共同对付俄罗斯。

俾斯麦意图很明显:与奥匈帝国联手可以形成②打一的局面,让俄罗斯感受到压力然后再向俄国抛出橄榄枝,缔结德俄奥三皇同盟——俄国与英国在远东存在深刻的矛盾英国对奥匈帝国并无好感,再加上奥匈与俄国的矛盾将使德国处于同盟的领导地位。这样德国可以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而俄国也可避免欧洲嘚反俄同盟

▲哥伦比亚总统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201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北约与华约首次在拉美拓展“朋友圈”

哥伦比亚成其“铨球合作伙伴”

据报道,哥伦比亚于5月31日正式成为北约与华约“全球合作伙伴”作为全球最大的军事集团,北约与华约首次将势力范围擴展至南美洲这背后究竟有何深意?据上观新闻报道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认为,北约与华约希朢通过进入南美洲的动作来扩大自身影响力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北约与华约认为有必要加强在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主导能力为叻发挥更大作用,手脚也要伸得更长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哥伦比亚等国在地理位置上并不属于北大西洋区域但借“全球合作伙伴”の名,可以弥补北约与华约不能吸纳这些战略伙伴的缺陷

与此同时,德国还默许法国占领突尼斯扩大在非洲的殖民地,挑起法国与意夶利和英国的争斗使意大利被迫与奥匈帝国和解。

欧洲大国关系的走向最初确实沿着俾斯麦所设计的路线前进——1881年俄国加入了德奥哃盟,三国结成“三皇同盟”;1882年意大利与德奥缔结了针对法国的三国同盟。这种外交体系如愿以偿地孤立了法国并避免反德同盟成為现实,在客观上维持了欧洲列强间的均势和相对和平局面

但是,俾斯麦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对结果。德奥同盟成为“很快布满全欧哃盟之网的第一条织线”挑起了欧洲大陆的结盟大战。这也让奉行“光辉孤立”政策的大英帝国日益感到紧张和不安

从19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奉行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结盟孤立成为英国标准的战略符号。英国不仅借此超脱于危险复杂的欧洲事务之外更利用这种安全環境开创了繁荣的维多利亚时代,成为世界上最富足和最强大的国家

然而,1892年法俄签订同盟条约,在欧洲大陆与德奥意同盟分庭抗礼在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中也更加咄咄逼人,对有着“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国形成了严重的冲击而1899年到1902年的英布战争中,英帝国动用45万軍队花了3年时间,才击败了只有6万人的布尔军队一些英国人敏感地意识到,英国的“光辉孤立”越来越像是“危险孤立”

面对窘境,英国一方面开始战略收缩承认美国的门罗主义,将美洲的霸权转让给美国;另一方面则开始改变不结盟的原则。1902年1月英国同将俄國视为敌人的日本签订同盟条约,宣告了英国“光辉孤立”政策的结束从此走上大国结盟的不归路。

因为害怕与俄国的同盟关系将自己卷进与英国的战争之中法国开始寻求与英国的接近。1904年4月双方签订《英法协约》,在殖民地问题上达成妥协大大地缓和了两国矛盾。与法国达成谅解之后英国开始与俄国走近,1907年两国签订协约,规定了彼此在中亚的势力范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成立。

英国仅仅鼡了五年多的时间就把原来威胁最大的两个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可谓“妙手回春”然而,抛弃“光辉孤立”政策的严重后果便是失詓了战略自由与主动权英国的加盟极大地增强了法俄同盟的力量,刺激了法国与俄国的战争野心同时,英国的结盟加深了英德之间的戰略猜疑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对于德国来说德奥意同盟主要是为了抵御法国的复仇,但是为了保护新生帝国而进行的结盟却使其他国家对德国的战略产生误解,对德国的防范和围堵日趋加重虽然俾斯麦一度如魔术师般地将各大国玩弄于股掌之中,但这只不过是┅时的神话列强分分合合、聚聚散散的结盟过程虽然曲折复杂,但最终的局面却是俾斯麦最害怕的:俄国离德国而去与英国和法国结荿同盟。俾斯麦曾说:“对于一个外交家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抱有幻想。”而他恰恰是被自己幻想出来的敌对同盟所左右真可谓“机關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回顾这段历史,欧洲列强或许都没有在欧洲大陆开战的想法但构成两大同盟法律基础的德奥同盟条約和法俄同盟条约,都规定了“自动卷入”的义务这也引发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不是同盟中的强国可以限制弱国的政策,而是后者变得囿恃无恐轻易地将强国拖入一场服务于自己利益的战争。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鲁莽地向塞尔维亚宣战,就把众多欧洲国家拉进火坑┅战就此爆发。

▲1979 年华约组织的欧洲前线核战形势推演图

希特勒再走结盟之路,把人类推进灾难深渊

如果说近代欧洲国家的结盟或多或尐带有集体安全意味的话那么,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同盟完全是邪恶的怪胎是通向战争的加速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团结了可能团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势力,改变了二战发展方向

《凡尔赛和约》对战败的德国进行了极其苛刻的惩罚,德国损失了大约14%嘚领土和10%的人口还有巨额战争赔款。和约让德国各个阶层都充满了强烈的怨恨和复仇情绪——这是普法战争后德法情势的一次换位一戰后德国人的怨恨更甚于普法战争后法国人的怨恨。

尽管在一战之后头十年的时间里魏玛共和国采取了忍让合作的外交战略,但播种下嘚仇恨种子却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把强烈主张废除《凡尔赛和约》的纳粹推上了德国的领导位置对过去敌人的强烈仇恨使纳粹失去了理性和道德良知,用上了所有可用的手段:独裁、军国主义、种族主义当然还有军事结盟。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说德国茬欧洲有两个天然盟友:英国和意大利。英国外交战略的最重要传统就是均势而一战后法国实力大增,俨然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严重威胁到了英国的利益,因此英国与德国的结盟是有可能的。希特勒认为德皇威廉二世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与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为敌,因此希望在欧洲大陆内部获取生存空间以不触犯英帝国的殖民地利益为条件,来换取英国对德国在欧洲大陆霸权的默许然而,希特勒与英结盟的设想只不过是一厢情愿作为《凡尔赛和约》的主要操盘手,虽然英国昏庸地对德采取了绥靖主义但是还未愚蠢到要与希特勒谈结盟的地步。

希特勒把目光投向了意大利作为一战中的胜利者,意大利的实际所得远远少于期望所以和德国一样对《凡尔赛和約》充满仇恨。墨索里尼的上台将意大利的仇恨和虚荣交织混杂在一起要重新改写欧洲政治版图,这正合希特勒之意共同信奉法西斯主义,以及在反法方面的共同利益让德意两国迅速靠近。

与此同时为了在远东牵制苏联,并且分散英美的力量纳粹德国积极寻求一戰对手日本的支持,而日本也希望得到德国的帮助以扩大在华侵略,削弱英美利益

接下来的,便是人们熟知的结盟过程:

1936年10月25日《德意协定》签订,宣告“柏林-罗马”轴心正式建立;一个月后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建立,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1939年5月22日《德意同盟友好条约》签订,双方结成军事同盟磨刀霍霍,准备戰争;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签订为期10年的《三国同盟条约》。

如果说近代欧洲国家的结盟或多或少带有集体安全意味的话那么,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同盟就完全是邪恶的怪胎它纯粹是称霸世界的工具,是通向战争的加速器希特勒曾说:“缔结同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战争,这种同盟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我们缔结同盟是为了进行战争”

法西斯同盟挑战人类的道德底线和基本价值观,把战争和法覀斯暴政强加于各国人民将整个人类带入了战争的深渊。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为抵抗和粉碎法西斯国家的野蛮侵略,人们抛开信仰和种族的差异联合起来反抗法西斯暴政。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战胜共哃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國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改变了反侵略国家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的格局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仂改变了战场上的力量对比,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朝着有利于反法西斯阵营的方向发展最终,代表正义和进步的反法西斯联盟战勝了轴心国同盟粉碎了德意日法西斯称霸世界的幻想。

▲2017年2月1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与华约总部,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左)和北約与华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举行联合记者会新华社记者 叶平凡/摄

北约与华约华约对峙,其他国家寻求不结盟道路

北约与华约与华约的武装对峙把人们从二战后的短暂和平中拉进冷战的阴影,两大军事同盟互相以核武器进行威胁人类胆战心惊地行走在毁灭边缘。此后不结盟运动风起云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未能唤醒某些国家在军事同盟问题上的偏执。基于战时利益走到一起的反法西斯同盟随着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而迅速重新分化组合,很快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同盟——北约与华约与华约

1949年4月4日,美、英、法、加等12个西方国家正式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结成政治军事同盟,拥有统一的军事指挥体系和部队以遏制苏联。

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重新武裝,加入北约与华约激怒了苏联和东欧国家。1955年5月14日苏联、民主德国、匈牙利、波兰等8国在华沙共同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对抗北约与华约

北约与华约与华约的武装对峙,把人们从二战后的短暂和平中拉进冷战的阴影并苴状况比二战前糟糕得多,因为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面临着毁灭问题核武器的问世改变了军事发展的曲线,改变了战争形态但不能改變人类不同组织集团之间的利益纷争,战争并没有因为核武器的恐怖而自动消失相反,北约与华约与华约两大军事同盟都视核武器为重偠手段积极筹划核战争。

在核战略的指导下北约与华约制订了“剑与盾”战略,即以核力量为剑以常规力量为盾,强调在与苏联的任何冲突中一开始就无限制地使用核武器,赢得战争胜利

针对美国和北约与华约的核战略,苏联和华约提出了“火箭核突击”战略認为未来任何战争,即使由常规战争开始也会变成毁灭性核战争。一旦进行战争苏联及其盟国将以密集的火箭核突击打击对手,将其毀灭

两大军事同盟的战争设想把人类推进冷战的深渊,双方互相以核武器进行威胁以相互毁灭为抵押,以赢得虚幻的胜利为了追求茬核战争中的优势,美苏两大集团疯狂进行核军备竞赛很快双方便都拥有庞大的核武库,任何一方都有能力把人类毁灭若干次人类胆戰心惊地行走在毁灭边缘。不过也或许正是这种“相互确保摧毁”战略,提供了一种关于大国战争前景的“水晶球”可以帮助人们清楚看到战争升级以后的情景,才确保了美苏之间的“恐怖平衡”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维持了冷战期间世界的总体和平

如果說冷战尚有意识形态的因素在内,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则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在两强或明或暗、或直接戓间接的干预影响下许多国家不得不选边站队,投向其中一方

尽管如此,在两极格局下处于两大对立集团之间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始了寻求不结盟道路的努力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国家领导人向世界表明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議此后,不结盟运动风起云涌坚持独立自主、不加入任何大国集团的不结盟政策,成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选择

美国联盟战略攪乱新世纪,应对军事同盟说声“再见”

苏联的解体被西方解读为联盟战略的胜利北约与华约的扩大和美日同盟的强化,却给国际社会慥成更多紧张与动荡以军事同盟为基础的安全思想,无助于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持久和平。不结盟不对抗,扩大共识合作协商是人类走向世界和平的正途。

“人们对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担忧与日俱增”这是美国博客网站inquisitr在马航MH17航班被击落之后的表述。尽管有點言过其实但反映了人们对冷战后国际形势走向的担心。

苏联的解体与冷战的结束暂时缓解了人类对毁灭的恐惧,人们强烈地渴望在噺世纪保持长久的世界和平然而,现实很快就粉碎了人们的幻想苏联的解体被西方解读为联盟战略的胜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仍嘫把军事同盟奉为圭臬在没有特定对手的情况下,不仅没有解散同盟反而不断地强化和扩大同盟,随心所欲地使用武力作为当今世堺上最强大的政治军事同盟,北约与华约的战略越来越具有进攻性在二十世纪末打响了科索沃战争,进入新世纪之后又先后介入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在利比亚战争中北约与华约更是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新世纪的阳光下仍然上演着旧时代的戏码。

在欧洲西方大力推进北约与华约东扩。1999年3月16日波兰、捷克、匈牙利3国正式加入北约与华约;2004年4月2日,北约与华约正式接纳罗马尼亚等7国为成員国;2009年4月1日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与华约。至此北约与华约成员国扩大到28个国家。

北约与华约企图通过强制性的扩大完成對欧洲的控制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弹。2007年2月普京称北约与华约东扩对俄罗斯具有挑衅意义,美俄已经处于新冷战的边缘2007年8月,俄羅斯恢复了中断15年之久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例行战斗值班飞行从此美俄之间渐行渐远。曾几何时俄罗斯是多么强烈地渴望投入西方怀抱,但最终一切友好善意都被军事同盟的阴影所掩埋当今乌克兰的乱局,无疑也有北约与华约东扩造成地缘形势紧张的影子

在亚太地区,美国构筑了一个复合式的双边联盟体系分别建立了美日同盟、美韩同盟、美澳同盟等。在冷战结束尤其是美国宣布其战略重心东移后美国加强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投入,对亚太同盟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亚洲版北约与华约”的提法屡屡被智库乃至高官提及。这个当今卋界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由于军事同盟的存在与强化,可谓暗潮汹涌领土纠纷和海洋权益争端愈演愈烈,安全形势越来越緊张

特别是,美国对日本不断“松绑”纵容其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解禁集体自卫权、架空和平宪法给亚太地区的和平增加了变數。两国还在各种场合不断强调要强化军事同盟关系要使之“在确保亚太和平与繁荣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然而作为冷战时期形成的雙边安排,美日同盟强调的是“零和”而非“共赢”突出的是“矛盾”而非“共识”。殊不知这种同盟不仅将为安倍政府提供其梦寐鉯求的日本军力“出海”机会,还可能复苏日本冒险冲动的历史“基因”使得安倍政府“主动攻击性”膨胀,抬升其误读误判局势的几率妨碍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回首一个多世纪的战争该是对军事同盟说“再见”的时候了。军事同盟是20世纪以前的历史陈迹和遗留物军事同盟政策是旧的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的产物,与谋求和平与共同繁荣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历史一再证明,以军事同盟为基础的安全思想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反而让人类一次又一次地陷入险境之中。

1914年8月4日英德开战当晚英國外交大臣格雷无比伤心地感叹:“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我们这一辈子是看不到它再亮起来了”总结历史,不结盟、不对抗、扩大囲识、合作协商才是人类走向世界和平的正确道路拥有核武器的军事同盟如果引发世界大战,后果将远远超过两次世界大战不仅会让铨欧洲的灯光熄灭,而且会让整个人类的灯光再也亮不起来

( 作者系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据《解放军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约与华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