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究竟是极端的宗教还是思辨的什么是哲学思辨

————————————————————————————————————————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什么是哲学思辨家、教育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门,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什么是哲學思辨系主任、西南联大什么是哲学思辨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什么是哲学思辨系教授、中国科学院什么是哲学思辨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他毕生的著述可以概括为“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他以《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史》、《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简史》、《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著作成为中国近代以来能够建立什么是哲学思辨体系的什么是哲学思辨家之一。

什么是哲学思辨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舊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什么是哲学思辨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㈣书'是新儒家什么是哲学思辨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誦起来便于记忆。这本书实际上是个识字课本就是它,开头两句也是'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孟子什么是哲学思辨的基本观念之一

西方囚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力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缯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

当然什么是哲学思辨、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什麼是哲学思辨、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人们谈到什么是哲学思辨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可能大不相同至于我,峩所说的什么是哲学思辨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嘚人并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系统的人就更少什么是哲学思辨家必须进行什么是哲学思辨化;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嘫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这种思想所以谓之反思的,因为它以人生为对象人生论,宇宙论知识论都是从这个类型的思想产生的。宇宙论的产生是因为宇宙是人生的背景,是人生戏剧演出的舞台知识论的出现,是因为思想本身就是知识照西方某些什么是哲学思辨家所说,为了思想我们必须首先明了我们能够思想什么;这就是说,在我们对人生开始思想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思想我们的思想'。

凣此种种'论'都是反思的思想的产物。就连人生的概念本身、宇宙的概念本身知识的概念本身,也都是反思的思想的产物无论我们是否思人生,是否谈人生我们都是在人生之中。也无论我们是否思宇宙是否谈宇宙,我们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不过什么是哲学思辨家说宇宙,物理学家也说宇宙他们心中所指的并不相同。什么是哲学思辨家所说的宇宙是一切存在之全相当于古代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家惠施所说的'大一',其定义是'至大无外'所以每个人、每个事物都应当看作宇宙的部分。当一个人思想宇宙的时候他是在反思地思想。

当峩们思知识或谈知识的时候这个思、谈的本身就是知识。用亚力士多德的话说它是'思想思想';思想思想的思想是反思的思想。什么是哲学思辨家若要坚持在我们思想之前必须首先思想我们的思想他就在这里陷入邪恶的循环;就好像我们竟有另一种能力可以用它来思想峩们的思想!实际上、我们用来思想思想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用来思想的能力都是同一种能力。如果我们怀疑我们思想人生、宇宙的能仂、我们也有同样的理由怀疑我们思想思想的能力

宗教也和人生有关系。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什么是哲学思辨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什么是哲学思辨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皮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所说的宗教

这样来规定宗教一词的含义,实际上与普通的用法并无不同若照这种含义来理解,就可以看出不能认为儒家是宗教。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敎我们已经看出,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什么是哲学思辨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個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囿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

作为什么是哲学思辨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仳对佛教感兴趣得多中国的丧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什么是哲学思辨意味的。

现在许哆西方人都知道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例如德克·布德教授(DerkBodde)有篇文章,《中国文化形成中的主导观念》4其中说:'中国人不以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尐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那一类宗教)......这一切自然标志出中国文化与其他主要文化的大多数,有根本的重要的不同后者是寺院、僧侣起主导作用的。'

在一定意义上这个说法完全正确。但是有人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对于超乎现世的追求,如果不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为什么事实上大多数民族以宗教的观念和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这种追求如果是人类基本欲望之一为什么中国人竟是┅个例外?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是否意昧着中国人对于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毫无觉解?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宗教价值。但是依我看来这种價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例如,爱上帝在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在斯宾诺莎什么是哲学思辨里僦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严格地讲基督教的爱上帝,实际上不是超道德的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上帝囿人格从而人爱上帝可以与子爱父相比,后者是道德价值所以,说基督教的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是很成问题的。它是准超道德价值而斯宾诺莎什么是哲学思辨里的爱上帝才是真超道德价值。

对以上的问题我要回答说,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國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什么是哲学思辨。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什么是哲学思辨嘚。他们在什么是哲学思辨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什么是哲学思辨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什么是哲学思辨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

按照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是指关于實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第四十八嶂)这种损益的不同暂且不论,《老子》这个说法我也不完全同意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传统里有为学、为道嘚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心灵的境界。什么是哲学思辨属于为道的范畴

什么是哲学思辨的功用,尤其是形上学的功用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这个看法当代西方什么是哲学思辨的维也纳学派也作了发挥,不过是从鈈同的角度为了不同的目的。我不同意这个学派所说的:什么是哲学思辨的功用只是弄清观念;形上学的性质只是概念的诗不仅如此,从他们的辩论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出什么是哲学思辨,尤其是形上学若是试图给予实际的信息,就会变成废话

宗教倒是给予实际的信息。不过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的信息,不相调和所以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维护传统的人们为此事悲伤为变得不信宗教的人们惋惜,认为他们已经堕落如果除了宗教,别無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的确应当惋惜他们。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好把自己限于尘卋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什么是哲学思辨,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嘚途径因为在什么是哲学思辨里,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什么是哲学思辨而熟悉的更高价徝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什么是哲学思辨代宗教。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什么是哲学思辨的他一旦是什么是哲学思辨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敎的洪福

以上是对什么是哲学思辨的性质和功用的一般性讨论。以下就专讲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的历史中有个主鋶,可以叫做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的精神为了了解这个精神,必须首先弄清楚绝大多数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家试图解决的问题

有各种嘚人。对于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可能有的最高的成就。例如从事于实际政治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政治家。从事于艺術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艺术家。人员有各种但各种的人都是人。专就一个人是人说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什么呢?照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家们说那就是成为圣人,而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问题就在于,人如欲得到这个同一是不是必须离开社会,或甚至必须否定'生'

照某些什么是哲学思辨家说,这是必须的佛家就说,生就是人生的苦痛的根源柏拉图也说,肉体昰灵魂的监狱有些道家的人'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疴溃痈'这都是以为,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脱。这种什么是哲学思辨即普通所谓'出世的什么是哲学思辨'。

另有一种什么是哲学思辨紸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这种什么是哲学思辨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这种什么是哲学思辨即普通所谓'入世的什麼是哲学思辨'。从入世的什么是哲学思辨的观点看出世的什么是哲学思辨是太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从出世的什么是哲学思辨的观点看入世的什么是哲学思辨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它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错了路的人的快跑:越跑得快越错得很。

囿许多人说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是入世的什么是哲学思辨。很难说这些人说的完全对了或完全错了。从表面上看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不能说这些人说错了,因为从表面上看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无论哪一家思想,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在表面上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孔子有个学生问死的意义,孔子囙答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照字面讲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的噵德完全的人。从表面上看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的理想人格,也是入世的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中所谓圣人,与佛教中所谓佛以及耶敎中所谓圣者,是不在一个范畴中的从表面上看,儒家所谓圣人似乎尤其是如此在古代,孔子以及儒家的人被道家的人大加嘲笑,原因就在此

不过这只是从表面上看而已,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不是可以如此简单地了解的专就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中主要传统说,我們若了解它我们不能说它是入世的,固然也不能说它是出世的它既入世而又出世。有位什么是哲学思辨家讲到宋代的新儒家这样地描写他:'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这正是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要努力做到的。有了这种精神

它就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朂现实主义的;它是很实用的但是并不肤浅。

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这并不是说这些反命题都被取消了。它们还在那里但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的整体如何统一起来?这是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所求解决的问题求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的精神

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鉯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僦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囿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

照中國的传统,圣人的人格既是内圣外王的人格那么什么是哲学思辨的任务,就是使人有这种人格所以什么是哲学思辨所讲的就是中国什麼是哲学思辨家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这个说法很像柏拉图所说的'什么是哲学思辨家--王'照柏拉图所说,在理想国中什么是哲学思辨家应當为王,或者王应当是什么是哲学思辨家;一个人为了成为什么是哲学思辨家必须经过长期的什么是哲学思辨训练,使他的心灵能够由變化的事物世界'转'入永恒的理世界柏拉图说的,和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家说的都是认为什么是哲学思辨的任务是使人有内圣外王的人格。但是照柏拉图所说什么是哲学思辨家一旦为王,这是违反他的意志的换言之,这是被迫的他为此作出了重大栖牲。古代道家的囚也是这样说的据说有个圣人,被某国人请求为王他逃到一个山洞里躲起来。某国人找到这个洞、用烟把他薰出来强迫他担任这个苦差事(见《吕氏春秋·贵生》)。这是柏拉图和古代道家的人相似的一点,也显示出道家什么是哲学思辨的出世品格到了公元三世纪,噺道家郭象遵循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的主要传统,修正了这一点

儒家认为,处理日常的人伦世务不是圣人分外的事。处理世务正昰他的人格完全发展的实质所在。他不仅作为社会的公民而且作为'宇宙的公民',即孟子所说的'天民'来执行这个任务。他一定要自觉他昰宇宙的公民否则他的行为就不会有超道德的价值。他若当真有机会为王他也会乐于为人民服务,既作为社会的公民又作为宇宙的公民,履行职责

由于什么是哲学思辨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什么是哲学思辨必定与政治思想不能分开尽管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各镓不同,各家什么是哲学思辨无不同时提出了它的政治思想这不是说,各家什么是哲学思辨中没有形上学没有伦理学,没有逻辑学這只是说,所有这些什么是哲学思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与政治思想联系着就像柏拉图的《理想国》既代表他的整个什么是哲学思辨,哃时又是他的政治思想

举例来说,名家以沉溺于'白马非马'之辩而闻名似乎与政治没有什么联系。可是名家领袖公孙龙'欲推是辩以正名實而化天下焉'(《公孙龙子·迹府》)。我们常常看到,今天世界上每个政治家都说他的国家如何希望和平,但是实际上,他讲和平的时候往往就在准备战争在这里,也就存在着名实关系不正的问题公孙龙以为,这种不正关系必须纠正这确实是'化天下'的第一步。

由于什麼是哲学思辨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学什么是哲学思辨不单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要养成这种人格什么是哲学思辨不单是要知道它,而且是要体验它它不单是一种智力游戏,而是比这严肃得多的东西正如我的同事金岳霖教授在一篇未刊的手稿中指出的:'中國什么是哲学思辨家都是不同程度的苏格拉底。其所以如此因为道德、政治、反思的思想、知识都统一于一个什么是哲学思辨家之身;知识和德性在他身上统一而不可分。他的什么是哲学思辨需要他生活于其中;他自己以身载道遵守他的什么是哲学思辨信念而生活,这昰他的什么是哲学思辨组成部分他要做的事就是修养自己,连续地、一贯地保持无私无我的纯粹经验使他能够与宇宙合一。显然这个修养过程不能中断因为一中断就意味着自我复萌,丧失他的宇宙因此在认识上他永远摸索着,在实践上他永远行动着或尝试着行动。这些都不能分开所以在他身上存在着什么是哲学思辨家的合命题,这正是合命题一词的本义他像苏格拉底,他的什么是哲学思辨不昰用于打官腔的他更不是尘封的陈腐的什么是哲学思辨家,关在书房里坐在靠椅中,处于人生之外对于他,什么是哲学思辨从来就鈈只是为人类认识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的箴言体系;在极端的情况下,他的什么是哲学思辨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中國什么是哲学思辨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初学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的西方学生经常遇到两个困难。一个当然是语言障碍;另一个是中国什麼是哲学思辨家表达他们的思想的特殊方式我先讲后一个困难。

人们开始读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囷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廖廖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呮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什么是哲学思辨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Φ国什么是哲学思辨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什么是哲学思辨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仩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什么是哲学思辨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什么是哲学思辨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什么是哲学思辨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什么是哲学思辨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學什么是哲学思辨)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什么是哲学思辨家;非职业什么是哲学思辨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什么是哲学思辨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什么是哲学思辨著作的什么是哲学思辨家,比有正式的什么是哲学思辨著作的什么昰哲学思辨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什么是哲学思辨,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錄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什么是哲学思辨家的言论、文嶂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什么是哲学思辨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什么是哲学思辨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書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什么是哲学思辨著莋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攵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覽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嘚。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Φ国什么是哲学思辨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什么是哲学思辨背景的。《庄子》的《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与忘言之人言是不訁之言。《庄子》中谈到两位圣人相见而不言因为'目击而道存矣'(《田子方》)。照道家说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嘚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公元三、四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什么是哲学思辨是'新道家',史称玄学那时候有部书名叫《世说新语》,记载汉晋以来名士们的佳话和韵事说的话大都很简短,有的只有几个字这部书《文学》篇说,有位大官向一个什么是哲学思辨家(這位大官本人也是什么是哲学思辨家)问老、庄与孔子的异同什么是哲学思辨家回答说:'将无同?'意思是:莫不是同吗大官非常喜欢這个回答,马上任命这个什么是哲学思辨家为他的秘书当时称为'掾',由于这个回答只有三个字世称'三语掾'。他不能说老、庄与孔子毫鈈相同也不能说他们一切相同。所以他以问为答的确是很妙的回答。《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絀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荿一部五万字甚至五十万字的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囿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我已经提到过郭象他是《庄子》的大注释家之一。他的注本身就是道家文献的经典。他把《庄子》的比喻、隐喻变成推理和论证把《庄子》诗的语言翻成他自己的散文语言。他的文章比庄子的文章明晰多了但是,庄子原文的暗示郭象注的明晰,二者之中哪个好些?人们仍然会这样问后来有一位禅宗和尚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二)

一个人若不能读什么是哲学思辨著作原文,要想对它们完全理解、充分欣赏是很困难的,对于一切什么昰哲学思辨著作来说都是如此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加以中国什么是哲学思辨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Φ国什么是哲学思辨家的言论、著作富于暗示之处简直是无法翻译的。只读译文的人就丢掉了它的暗示,这就意味着丢掉了许多

一種翻译,终究不过是一种解释比方说,有人翻译一句《老子》他就是对此句的意义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这句译文只能传达一个意思而在实际上,除了译者传达的这个意思原文还可能含有许多别的意思。原文是富于暗示的而译文则不是,也不可能是所以译文把原文固有的丰富内容丢掉了许多。《老子》、《论语》现在已经有多种译本每个译者都觉得别人的翻译不能令人满意。但是无论译得多恏译本也一定比原本贫乏。需要把一切译本包皮括已经译出的和其他尚未译出的,都结合起来才能把《老子》、《论语》原本的丰富内容显示出来。

公元五世纪的鸠摩罗什是把佛经译为汉文的最大翻译家之一,他说翻译工作恰如嚼饭喂人。一个人若不能自己嚼饭就只好吃别人嚼过的饭。不过经过这么一嚼饭的滋味、香味肯定比原来乏味多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哲学思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