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真是个人不能贪得无厌厌的民族,饭都快吃不上了,还总惦记吞并领土?

小炒注:“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會惊人的相似。”——马克吐温

上篇:《不进则退的改革如何从变革的角度看待沙俄的得失成败?

关于苏联绝大部分国人对它都有兩个误解。

将苏联与沙俄、现代俄罗斯割裂开来认为它是历史的独特存在,是横空出世的这大错特错,苏联也是俄国历史的延续苏聯的极权体制、大清洗、五年计划、社会结构等等,都是沙俄历史的变种

还认为苏联的强大,主要是因为采用了社会主义体制这也是鈈对的,至少避重就轻了一方面,苏联能在某些方面特别强大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俄国已西化两百多年,从19世纪开始沙俄嘚GDP和工业产值就长期居于世界前五。所谓沙俄的落后贫穷只是相对于欧美这些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而言,它的实力轻松吊打奥斯曼、清朝、波兰等传统强国

另一方面,俄国的西化是专制国家自上而下的改革国家力量长期居主导地位,苏联标榜的社会主义体制是沙俄国镓主义传统的激进演化

苏联存续70年,它的发展轨迹依然遵循着俄国的内在发展逻辑接下里,小编就从历史延续的角度撇开宣传因素,带你再认识一下这个帝国

一、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庞大、精密而全面的哲学体系,是一门科学它的理论基础源于18卋纪启蒙运动、古典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德国哲学。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实践性的哲学,希望改变这个不平等和苦难的世界这僦有了一点宗教的味道。

所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常常使用救星和神圣的词汇来勾勒社会主义梦想,承诺人和历史的合力将结束人类的剥削囷苦难极富有煽动性。

“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所以对于在现实中找不到国家出路的知识分子而訁,它的科学性与实践性是很有吸引力的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马克思主义在沙俄广泛传播

整个体系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義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推广到人类社会中就是经济基础是最重要的,所以马克思主义政党无一不重视经济发展辩证法强调事物是在“矛盾-解决矛盾-新矛盾”中迎来质变的,推广到人类社会中这个矛盾就是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和革命是解决方法人类就是在这种矛盾与斗爭中实现历史的进步。

“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

这个理论唯一一个不大合逻辑的是,它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标誌着这种历史进程的结束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将使得人类进入自由与平等的新天地。

这个逻辑漏洞以及历史发展的打脸,才使得马克思主义在西方逐渐失去市场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叶,到了20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远远不同于当时。日益扩大的殖民主义和全球經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阶级令人吃惊的保守与顺从使得马克思主义亟需调整。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基础是工人阶级的庞大而俄国昰一个农民国家,工人阶级微弱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马列主义的历史背景。

在全球化上列宁提出殖民地人民是天然的革命盟友,所以列宁重视东方;在工人阶级微弱上列宁将资产阶级阵营的贫苦农民列为革命力量,并提出必须要有先锋党来领导工人阶级的鬥争;在俄国的专制传统上剔除了马克思主义中的民主成分。

最终凭借辩证法的精妙演绎,认为社会主义将出现在俄国这个资本主义“最薄弱的链条”而不是欧美这样的资本主义强国。

列宁不仅以激进的方式改造了马克思主义还加入了本土的民粹主义。

列宁是在民粹主义的环境中长大的他的哥哥就是民粹主义分子,但列宁反对民粹主义的乌托邦却对民粹主义者的个人英雄主义和意志坚定深有同感,这就是苏共革命暴力的思想渊源

可以这么说,如同道家是儒家的反面存在一样马列主义也是资本主义的反面存在。反对资本主义必然回到马列主义。

在接下来苏俄的历史演变中俄国的历史传统随处可见,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早已面目全非

二、十月革命,送上來的权力

在俄国两百多年的西化过程中两极分化十分严重,这源于经济领域的大发展与社会领域的长期停滞导致工业化始终改变不了農业国的本质,从而提供了激进主义的土壤这是俄国的独特性。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和农民对这个旧政权失望透顶,这种深恶痛绝不亚于近代中国对清朝的绝望。

尼古拉二世退位及二月革命后俄国成立了多党制的临时政府,但这个自由而民主的政权十分无能无仂改变国家的经济下滑和秩序崩溃。

士兵呼吁退出一战农民渴望得到自有土地,工人要求拥有工厂管理权以反抗过度剥削但临时政府對这些要求熟视无睹,依然坚持一战

临时政府表现拙劣,布尔什维克宣扬的无产阶级专政和平均地权太有诱惑力这给了激进的布尔什維克登上舞台的机会,否则列宁很可能将是1917年的一个脚注而已。

大众充满了沮丧爆发了“七月事件”:工人和士兵大暴动。当苏维埃領导人去安抚群众时有人对他们吼道:

“夺权,你们这些狗娘养的权力已经给你们送上来了。”

当列宁所在的布尔什维克认为社会主義革命的时机已到时苏维埃内部认为他完全脱离了社会现实。苏维埃根本没有做好夺权的心理准备

当时的苏维埃,内部主要有三派:噭进的布尔什维克、温和的孟什维克、民粹派的社会革命党前两者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第三者是代表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后来,孟什維克被排挤高层移居海外;社会革命党分裂,一部分转战地下一部分加入布尔什维克。

十月革命与中国血与火的解放战争完全不同,它更像是武昌起义一夜之间起义成功。

与苏联官方所宣扬的爆发激烈斗争不同冬宫并未发生武装冲突。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也就昰阿芙乐尔巡洋舰发射的炮弹,实际上是空弹头起义者占领办公大楼和公用设施,与其说是武装夺取还不如说是驱赶。

旧政权不废吹咴之力就瓦解新政权顺利得不像话。所以并不是马列主义选择了俄国,而是俄国选择了马列主义

三、内忧外患的如期上演

在官方宣傳里,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它们联合起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仿佛社会主义就是原罪

这种内忧外患,在俄国历史上屡次发生过此次没有什么独特性。不过是权力之争和领土之争的周期性上演而已与社会主义本身无关。它是俄国的地缘和历史造成的而且也没有什么联合绞杀。

列宁一开始所做的本质是是重建俄国的专制体制。

1918年1月他直接解散杜马囷立宪会议,打击上层者以启用革命者担任政府官员复活政治警察机构“契卡”。

从而建立了布尔什维克暴力独裁的行政机构这套专淛体制,与沙皇的最大不同就是由革命者组成的现代官僚机构,取代贵族成为行政管理人员。

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其本质是沙俄国有化传统的深化

为了供应城市,将土地国有化强制征粮。这是沙俄农奴制经济的尾巴那时沙俄也是奉行土地国有制,对农民嘚剥削一向很重

再将国家资源全部国有化,私营企业几乎销声匿迹这是为了满足内外战争的物质需求,与社会 主义制度本身无关 俄國的经济本就已崩溃,为应对激增的战争支出必须采取极端的国营政策,才能快速弥补财政 这种手段,在中国封建王朝也屡试不爽

茬这里,必须说明国有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很多马克思主义政党搬出马克思语录:生产资料的全国性集中,将成为自由平等的生产者嘚联合体所构成的全国性基础却选择性忽视马克思“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句最重要的话

马克思對公有制的定义,就是让自然人拥有生产资料人人有份。这就是社会化这就是公有制,而不是政府所有制将公有制等同于国有化,昰典型的偷换概念

列宁为苏联的专制主义打下了基础,当斯大林完成农业集体化时专制制度得以真正确立。

全面国有化、集体农庄、集权专制 辅之以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新的 三位一体 取代旧式三位一体:农奴制、农村公社、集权专制和东正教信仰,构成了苏联 的專制体系

专制制度借尸还魂, 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 在俄国完美复活。

苏联初期的内部分裂有两个:内战和民族独立内战是政党的权仂之争,民族独立是历史原因都与社会主义无关。

在沙俄的杜马议会中主要有三派:保守主义者、自由民主者和社会主义者。社会主義者又分成温和派和激进派列宁的布尔什维克是激进派。

布尔什维克顺利夺权后解散议会,恢复独裁这些反政府势力自然不服:辛辛苦苦几十年,被别人摘了桃子便联合起来企图推翻现有政权。这就是“白卫运动”

所以, “白卫运动 ” 与其他国家内战的性质一样本质是权力之争,与意识形态无关 如果是自由民主者夺权,俄国一样也会爆发内战

红色部分是 苏俄,蓝色部分是白军

红军控制着交通干线和俄国的心脏地带红军在人数、装备和纪律上都占据上风,“白卫军”各自为战、也没有统一领导到1920年底,内战基本结束

这場内战,不是宣传上的什么以弱胜强的军事胜利而是一场很正常的平叛。

关于民族独立在《战斗民族养成记——血染的风采》中就提箌过,俄国在扩张过程中征服了太多民族很多民族有着自己的独立文化和语言,俄国本土文化相比它们并不一定占优因此,一旦中央政府丧失权威内部分裂很容易发生。

20世纪初俄国共有200多个民族、140多种种语言俄罗斯人占全 国人口不到一半。

年芬兰、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外高加索、中亚地区,纷纷独立沙俄解体。这些国家都是18世纪后才征服的独立倾向一直较强,特别是芬兰与波兰

到了1922年苏聯成立时,出于军事合作和经济抱团取暖有些独立国家又自愿回归了。这时就已经埋下了下一次分裂(苏联解体)的种子在民族自决基础上,加盟共和国是出 于政治目的才联合在 一起的加入后各国依然保留较强的政治独立性。国家向心力本就不足

没有文化统一的纽帶 ,一旦苏联衰落分裂将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历史因素就是苏联解体的内在依据

也可以看出,苏联的庞大疆域是继承了沙俄的领土,而不是开疆拓土导致的新增所谓社会主义优越性吸引各国加入,是不成立的

3、半真半假的外国干涉

始于1918年的干涉行动共涉及14个国家。主要是英美日其他国家只是象征性地部队。

日本图谋占领远东、英美等协约国看重的是俄国的港口尽管他们有时支持“白卫运动”,但一直避免与苏维埃发生直接冲突

而且,由于一战刚结束这些军队十分厌战,压根不想干涉法国海军在黑海就发生了兵变,美国夶兵迫切希望回国英国在野党十分反对出兵干涉。

因此必须看到,外国的干涉绝对不是苏联官方所宣传的帝国主义狼子野心、一心企图扼杀新生共产主义政权的行动。

一战时俄国就被德国打得落花流水。此时俄国衰退得更厉害,而英美日发展快速相比战前,差距更大也就是说,列强若真想推翻苏俄政权布尔什维克几无招架之力。

内忧外患平息后苏俄奄奄一息。1921年出现了可怕的饥荒棉花產量只有1914年的5%,钢铁产量只有1914年的2%惨不忍睹!

国家经济已经崩溃了,这就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差鈈多。

与战时共产主义截然相反的新经济政策从1921年延续到1928年,是一次“国退民进”国家退缩到上游战略行业,开放下游行业给民间給予农民对土地的支配权,力图国家经济的快速恢复当然,政治上还是保留绝对的控制权。

新经济政策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到1928年,苏联的农业和工业产能基本恢复至战前水平GDP位居世界第五。不靠集权体制宽松环境也能实现经济大发展,国有化不是唯一办法甚臸不是最优办法。

但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快引发了苏俄高层的路线之争:延续新经济政策,还是重回国家社会主义战略

三、激进的斯大林体制,旧制度归来

在官方宣传里很多人都认为苏俄没有建设社会主义可参考的蓝图,完全是凭借着革命者的首创精神的意志坚定才创造出奇迹。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也没有参考对象,它们创造的奇迹更能反映出西方人士的进取精神

苏联的国家社会主义战略,并非没有参照它是沙俄国家资本主义传统的极端表现。

与列宁寄希望于西方国家发生无产阶级革命不哃斯大林认为“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极大了迎合了当时人们希望国家复兴、盼望强人出现的普遍心态

这是因为苏联面临著险象重生的国际环境。西边的德国及东边的日本都在擦拭盔甲、磨砺宝剑英法美的国力更在苏联之上。外敌入侵成为一个现实的巨大威胁

内部,苏联刚成立不久民族独立依然记忆犹新,国家百废待兴如何避免加盟共和国的再次分裂,成为一个更显迫切的问题

外敵入侵、内部分裂,两把达摩克里斯之剑这就是斯大林国家主义与独裁统治的历史依据。而这与意识形态无关是俄国的地缘和历史演變所决定的。

“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50或100年 必须在十年内赶上这个差距。 我们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否则我们会被摧毁。”——斯大林

斯大林以血腥方式夺取独裁权力后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国进民退”的全面国有化其本质在于,以牺牲民间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换取國家重工业和军事力量的大发展,重走沙俄老路

1、五年计划不是创新,是沙俄政策的延续

五年计划的根本目的在于快速实现富国强兵的笁业化政策层面以优先发展军事重工业和深入发展集体农庄为核心。

苏联的国情与沙俄类似:雄踞全球第五的GDP掩盖不了农民占绝对优勢的农业国本质。新经济政策能解决民贫的问题但它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来快速支持大规模的工业化。而工业化最需突破的瓶颈就是夶量的资金。

钱从哪里来呢自然想到了人口庞大、家里有点余粮的底层人士。政府首先打倒新经济政策孕育而成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乡村富农将他们的财产收归国有;然后,以集体化生产取代个体种植

通过集体化,以强制征粮和低价收购在农民身上快速获取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工人也没讨到好处半军事化的工作状态、以及生产力提升过程中持续压低工资,工人也在为国家贡献源源不断的财富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与沙俄时期加重农奴剥削、以商税弥补财政开支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军队,没有本质区别

1933年,希特勒掌权日本侵占遠东,军事需求更显迫切斯大林接连推出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第三个五年计划,直到1941年德国入侵为止

从国家角度讲,五年计划毫无疑问昰成功的近90%的资金投向重工业,工业产值跃升至世界第二工业产量占世界比重从1913年。

}

世界少年文学名著百部 东周列国誌 [中国]冯梦龙/原著 东周列国志 ·1· 目 录 导读 1 幽王烽火戏诸侯………………………………………003 2 郑庄公掘地见母………………………………………009 3 石大夫借刀除逆………………………………………016 4 公子寿代兄赴难………………………………………021 5 管夷吾囚车拜相………………………………………026 6 宋闵公积辱成仇………………………………………035 7 将军盟坛雪耻…………………………………………038 8 齐桓公宠奸成患………………………………………041 9 卫懿公好鹤亡国………………………………………047 10 晋献公假道伐虢………………………………………050 11 贤大夫身价五羊………………………………………057 12 晋重耳出亡列国………………………………………065 13 晋文公王城平乱………………………………………077 14 晋楚城濮大交兵………………………………………087 15 急中智商贾退敌………………………………………092 16 养繇基桥头较射………………………………………097 17 众义士巧计存孤………………………………………103 18 老祁奚荐贤无讳………………………………………115 19 晏平仲不辱使命………………………………………120 20 晏婴二桃杀三士………………………………………127 21 田穰苴以法治军………………………………………132 22 伍员白发过昭关………………………………………136 东周列国志 ·2· 23 伍子胥掘墓鞭尸………………………………………149 24 孙武子演阵斬姬………………………………………156 25 越勾践卧薪尝胆………………………………………160 26 怪将才逐功取祸………………………………………172 27 遭暗算孙膑蒙冤………………………………………178 28 受惩罚庞涓丧命………………………………………194 29 倡合纵六国拜相………………………………………205 30 施暗助苏秦树敌………………………………………213 31 莫小看鸡鸣狗盗………………………………………221 32 勿慢待弹铗怪人………………………………………227 33 蔺相如完璧归赵………………………………………235 34 渑池之会………………………………………………241 35 负荆请罪………………………………………………245 36 蒙冤人死里逃生………………………………………249 37 复仇者痛辱魏使………………………………………257 38 信陵群窃符求赵………………………………………265 39 图穷匕首见……………………………………………272 40 秦始皇统一天下………………………………………279 东周列国志 导读 东周列国的故事流传很早,大约在宋、元时期的话本中 便出现了在民间传说中,更多有叙述到叻明朝,文学家冯 梦龙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参改正史,改编成了现在的《东周 列国志》由于冯氏能在复杂纷纭的列国史中抓住主线,突出 主要的历史人物生动记叙了东周列国所发生的有教益的故事, 因此《东周列国志》自问世就一直倍受喜爱本书中的故事即 是从此書中选出的精彩部分。 这一部小说能栩栩如生地展现那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 众多人物把他们写得具体形象,各有特色的确不易。無论 是描写英明的君主还是昏庸的君主,大智大勇的贤臣还是 奸相佞臣,以至游侠刺客写得都很好。又如幽王为图褒姒一 笑举烽吙戏诸侯,演成的国破身亡的悲剧;如鲍叔牙推荐贤 臣管仲齐桓公终成霸主;如百里奚认妻,他妻子那动人的悲 歌;如老烛武单身去说垺秦国退兵其外交的机智;如董狐坚 持按事实写臣子的弑乱,宁死不屈;如程婴牺牲自己、保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不能贪得无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