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生活遇到的困难困难 想找个对自己赞助的人

本类最新08-2808-2808-2808-2808-28&
(美文,情感美文欣赏) - 常阅读,多交友!转:187份爱,陪伴187个成长!&--为187个玉树贫困学生找长久资助人!
187份爱,陪伴187个成长!&&
&&&&&&&&&&&&&&&&——为187个玉树贫困学生找长久资助人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您能看到这些文字。接下来,我想和您分享一个梦想:
一个美丽的梦想:建一个美好的心灵家园——
&定点支援一所特别的学校——
&陪伴187个玉树学生长大——
&要做的:陪伴187个玉树学生长大!
为三江源头第一县,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一所特别的学校——青海省曲麻莱县秋智乡寄宿制小学的187名学生,寻找长久资助人。
不是简单的金钱支援,而是陪伴!用我们持久的爱和关注,一直陪他们长大,陪他们走出茫茫高原,陪他们走进象牙塔。
定点支援一所特别的学校
&这是一所在青藏高原之上特殊的学校
加入一个美好的心灵家园
家里的每一名成员,都是你的亲人和朋友。
帮您和督促您完成“陪伴成长计划”。
和您一起分享实现梦想的幸福和快乐。
&★接下来我们将一一为您解答:
&&&1、这是一所十分特别的学校!怎么特别?
&&&2、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计划!怎么可行?
&&&3、这是一个美丽长久的梦想!怎么美好?
&&&4、这是一次改变人生的决定!怎么行动?
&1、这是一所十分特别的学校!怎么特别?
&这的确是一所非常特别的学校。首先,它的特别在于它所在位置:
您可能从2010年玉树地震的时候,才知道青海玉树。玉树州曲麻莱县还有更深远的意义:这里是三江源头第一县,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全部发源于此。都说饮水思源,我们母亲河的源头就在这儿。这里还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年均气温-3.3℃,最低气温-40℃,气候之恶劣,孩子们求学之艰苦可想而知。
&2005年起,山东建筑大学成立了“保护黄河源协会”,立志为黄河源头的教育和生态保护尽一点绵薄之力,并确立了一个梦想:利用三年的时间,在黄河源头建立全国第一所以大学生名义修建的希望小学。从此,一群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大学生志愿者开始奔走,拉赞助、沿黄河募捐……
2008年8月,奥运会前夕,在济南爱心企业家刘长燕的资助下,加上在志愿者募捐的现金,全国第一所以大学生名义修建的希望小学——聚成长燕●大学生思源希望小学挂牌成立。后来,学校与曲麻莱县秋智乡寄宿制小学合并。志愿者每年都会给学校寄送爱心书籍、衣物,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还曾接学生们来山东看了全运会。为了纪念志愿者作出的努力,曲麻莱县秋智乡寄宿制小学,还被老师称为“大学生希望小学”。
&2、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想法!怎么可行?
&&我从2005年开始号召成立保护黄河源协会,六年间去过七次青藏高原,志愿者曾一度到达上千人。六年
间,据不完全统计,资助青藏高原贫困学生已有200人,运送财物也有近百万。最初去玉树时:
& 我们亲眼目睹了,零下十几度孩子们趴在校园里靠阳光取暖;
& 我们亲身体会了,住在没玻璃的学生宿舍里是怎样寒风彻骨。
&&这几年随着国家“两基教育”的普及和公益组织的关心和帮助,青藏高原之上已经矗立起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费用也全部由国家承担。现在,大学生思源希望小学的学生人数,已经由以前的80人,增长到187人。这是国家和社会公益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们见证了变化,却也发现了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
&(1)硬件条件上去了,可是软件设施还无力达到。学校只能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吃住,生活条件还是十分艰苦,比如吃饭,学生们每天的伙食大都是奶渣和稀粥。
&(2)由于地处偏远,家庭条件贫困,学生家长仍然不愿孩子上学。学习氛围并不浓厚,很多学生上完小学五年级就会辍学。
& 我们在志愿工作中,也反思到了很多不足——
我们一直在忙碌着,渴望能给孩子带去更多的物资,改善生活。却一直疲于增加资助孩子的人数,筹集更多的物资满足他们的温饱,却没有做到持续追踪,没有真正从一点一滴做起,一个一个有针对性的帮助这些孩子树立学习兴趣,从教育条件和生活上全面帮助他们,从而真正带领他们,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我想这也是很多志愿者心里的困惑,于是,在志愿工作中,我们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行动真得有价值吗?于是越做越困惑,渐渐的动力就不如以前足了。
&3、这是一个美丽长久的梦想!怎么美好?
&一句话:建设一个美好的心灵家园,支援一个定点学校,陪伴187玉树学生成长!
&我想很多人,都有成为志愿者的梦想,也或有过志愿的经历,但是没有坚持,为什么呢?我是这样理解的:
& &一是,没有方便可信的资助渠道。
二是,在资助的过程中,由于反馈不足,您没有看到资助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您慢慢的开始怀疑自己行动的价值。
&三是,没有人和您一起分享和交流这份奉献爱心的快乐,所以您体会不到其中的快乐。
& 而我们想做的是:
我们共同建设一个爱心交流平台、一个和美的心灵家园,家园里的人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的资助一个孩子,并陪伴他的成长。家里的每一名成员,都是你的亲人和朋友。会帮助您解决一些困难、督促你完成您陪伴成长的计划,并及时向您反馈您的劳动成果。在家园里,您会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亲人和朋友,和您一起分享完成这个梦想的幸福和快乐。
如果坚持下去,我们能看到什么呢?从我们一点一点尽其所能帮助自己陪伴成长的孩子开始,进而尽其所能的帮助学校和老师,更好的教育孩子。我想:
&一年之后,我们就能看到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成绩发生很大的变化。
三年之后,我们就能发现这所学校的教育成果。
五年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所学校里走出的学生会成为高原地区学生的佼佼者,进而我们帮助他们走进高等学府,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4、这是一次改变人生的决定!怎么行动?
我发起保护黄河源活动六年,六年间,去了黄河源头七次。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七次到了黄河源头。六年间,在志愿的道路上,我认识了很多朋友,结识了很多生死与共的兄弟姐妹。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爱。我发现收获的,远比付出的要多的多。我越来越体会到一句话,“付出爱的过程,才是最美丽的。”我的人生因此美好起来!其实,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行动,踏踏实实的一点点的付出,享受这份付出爱的美好,才是志愿者最美丽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亲,如果你也曾想成为一名志愿者,请现在开始你的行动吧!
&&&&&&&&&&&&&&&&&&(备注:我曾经在6月份,写过一个163份爱心的计划,当时学校有163个孩子,但是由于上网和交通不方便,孩子资料一直没能全部统计出来,很多行动规章没有思考好,所以一直没有行动,十分抱歉。现在的187名学生资料,是新学期初,山东建筑大学的志愿者亲自到学校采集的,保证真实性。活动也姗姗来迟,还望见谅。)
相信,这一定是一次改变你人生的决定!
& & 那我们该如何实现梦想呢?
请看文章二:《我们该如何实现梦想?》我们会一一向您解答所有的问题。
我的更多文章:
( 09:19:37)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杭州85岁退休教师深夜拾荒资助困难学生 感动网友_社会新闻_大众网
新闻>社会新闻' />
  原标题:退休老教师深夜里拾荒助学,孩子们亲切称他“蝙蝠侠”
  新华社杭州8月22日电 题:退休老教师深夜里拾荒助学,孩子们亲切称他“蝙蝠侠”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余靖静 许舜达
  浙江杭州一位85岁的退休教师,最近被发现长年资助贫困学生,尤其令人感动的是,最近几年来,老人坚持晚上去拾荒,所得都用来资助学生。邻居家的孩子们因此亲切地喊他“蝙蝠侠”。
  老人资助寒门学子
  这位老人名叫王绅森。16日下午,他找到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办公室,拿出了5000元,提出要资助省内一位大学新生。
  老人要资助的孩子,毕业于常山第一中学,今年以566分的成绩考上浙江一所大学。“只要她愿意继续深造,我会一直资助她念完研究生。”老人说。
  “每天都会有好心人来捐款,但是这位老人,衣着俭朴,鞋子上还打着好几处补丁。他用拾荒的钱资助困难学生,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该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小何告诉记者。
  事实上,这位身形佝偻的老人在年轻时曾是部队军官,1978年10月,他退伍转业到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每年入学的新生都听过他的国防教育课。在工作中,遇到生活困难的学生,他都自掏腰包,及时帮助。
  1993年,老人退休,但他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去资助困难学生。
  2012年,老人开始拾荒。他在媒体上看到常山女孩徐玲玲为大学学费发愁,暑期还在到处打工的消息后,就想办法联系到学生本人,帮她解决燃眉之急。从2012年到2016年,他共资助18000多元,帮助她顺利毕业。
  如今已成为一名英语教师的徐玲玲告诉记者,2015年1月,她趁着寒假到杭州看望老人,请老人不用再打钱给她,说自己在学校食堂里帮忙,勤工俭学的收入足够自己生活开销。老人却叮嘱她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用担心钱的事情,他会帮到底。
  “我现在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要把老人对自己的好,一模一样地用到自己的学生身上。”徐玲玲说。
  老人深夜出去拾荒感动网友
  18日,记者来到老人位于杭州刀茅巷的家中。小院里堆满了整理好的塑料瓶、纸箱子。老人正在对捡来的废品进行分类。“院子堆满了,我再送到废品收购站。”
  老人是从2012年起开始拾荒的。每天晚上11点多,他都会戴上手套、带上钩子、推着三轮车,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
  周边的饭店、旅馆、小超市都是老人回收废品的“重点”。有时,他一晚可以捡满两车,但有时,捡了一晚上的垃圾还卖不到10元。老人说,空瓶子要装满6、7只编织袋,才能卖10元。
  为何晚上拾荒呢?老人说,“白天拾废品的人多,他们比我更需要,我就不和他们抢了。”
  一开始,老人的老伴、子女都反对,想尽办法阻拦他晚上出去捡废品。老人说,“他们拦不住我的,我17岁参军,当了30多年的人民子弟兵,在部队里我学到的就是要爱国、爱人民。如果在家里待着却不能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我心里难受。”
  他的举动,感动了不少身边的人。得知他捡废品是为了资助贫困学生,附近的饭店、小超市主动把废品送给老人;附近收废品的人,收别人的纸箱,价格4毛钱一斤,对老人的纸箱,5毛钱一斤。
  孩子们喊他“蝙蝠侠”
  久而久之,附近的邻居们都知道这里住了一个做善事的老头,还有小朋友喊他是“蝙蝠侠”――像“蝙蝠侠”一样昼伏夜出,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身边的人们要扬善。
  老人渐渐也得到了家人们的理解,老伴王秀云心疼老人,有时也帮着一起捡垃圾:“我们并不是因为生活困难去捡废品,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学生。”
  2014年10月的一天晚上,老人捡垃圾时拾到一部手机。他通过手机里的电话号码联系到了失主。失主登门时,表示一定要出钱表示感谢。老人执意不收,失主就拿出1000元,委托老人转交给贫困学生。
  老人掏出一个小本子,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载了来自其他人的赞助,最末行写着:“共205人,计2155元”。老人告诉记者,他把这些钱都分文不差地交到贫困学生手中。
  老人的腰板曾经很挺直,这几年,老人的背驼了。“但我心情舒畅,我老头子人是老了,但心还是热的。”
  老人拾荒助学的故事在网上获得众多网友点赞。网友“永远幸福”说,“善良永远不过时!我没有看到佝偻的身影,我看到的是伟岸的身影!”
  网友“随缘”说:“希望爱可以在老人帮助的学生身上延续下去。”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刘春暖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京雄铁路即原京霸铁路改线,起自北京大兴李营,经廊坊至雄安东站,正线全长100.6公里,力争2019年与新机场同步建成运营。
08-22 15-08人民网
这里吃不好住不好,我想回国,带我回家!”8月22日上午,柬埔寨暹粒地方移民局一间小房间里,一群人向窗外大声叫喊着。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特派记者正好目击了这一幕。
08-23 08-08华西都市报
8月20日至21日,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机构和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在新疆温泉县呼斯塔遗址考察并举行现场座谈会。新华社记者李贺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李伯谦教授(右一)在呼斯塔建筑遗址中仔细查看历...
08-22 09-08新华网
8月18日,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发生黑熊咬伤游客事件。21日晚,延庆区旅游委官网公布了此次事件的初步调查处理结果。
08-22 09-08央视网
驻阿富汗美军当地时间21日晚9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迈尔堡发表名为“南亚和阿富汗战略”的重要讲话,详细阐述了美国下一步在该地区的战略目标和手段,要求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在内的区内国家配合美国行动,尽全力应对这一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美军...
08-22 19-08国际在线
今年以来,全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呈现出结构优化、增势平稳、动能转换、质量提升的发展态势。从经济总量看,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46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
08-22 19-08内蒙古新闻网
Copyright (C)
&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恭喜您获得 元
用微信扫一扫,即可领取红包
让朋友也来参与
您需要完成以下验证才可提交当前位置:&>&&>&&>&&>&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做客中国网谈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和成果
马文华副主任在中国网访谈现场
摄影:中国网 王锐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网。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访谈,世界对话”。
  “教育”这两个字在任何国家都被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上,因为它关系到的是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于贫困学生,我国在这方面下了大力气,力求让所有的寒门学子都能够享有均等受教育的机会。今天我们来关注教育,关注国家的资助体系。
  为您介绍今天坐在我右手边的嘉宾,她是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女士。
  马主任,欢迎您作客中国访谈。这个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体系是怎样发展过来的,它现在通过这样一个发展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呢?( 09:52:08)
  [马文华]:大家都知道,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不断的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初步在高等教育阶段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职业教育阶段,也设立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国家助学金等等。
  这些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高校生源的不断加大,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增多,现行资助政策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有相当数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得到有效资助,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为了使所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圆上大学的梦,所以我们在今年经过研究和国家批准,建立了新的资助政策体系,主要是加大了资助的力度。( 10:01:40)
  [马文华]:每年各种资助将达到500亿,这样一个庞大数字,要资助200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500亿主要是形成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多形式来体现的。中等职业教育也将形成国家助学金、学生的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体现资助体系。
  刚才说了,500亿的助学投入,体现了党和政府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同时这500亿也和两个因素有密切的相关。一是体现我们的政府财政能力。大家都知道,近年来我们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增长,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在这里我也举个例子,2003年国税是2万亿,2006是4万亿,国力的增强使政府有能力拿出钱来,用于资助家里经济困难的学生。所以没有国力的增强我们拿出这些多的钱来也是不可能的。
  第二是教育有需求。从国家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来看,现在高等教育的是22%,全日制的在校生是1700万多人。这个数字是98年的5倍。应该说已经是世界上第一位,进入了世界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按照高校中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大约占20%的贫困生来算,有400多万的学生需要资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90%是来自农村,有1600万名学生需要资助。所以党和政府来资助2000万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减轻家庭的负担,也使得加强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没有顾虑的,顺利的进入中等职业和大学教育。( 10:05:16)
  [马文华]:这就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生活困难群众的关心,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样的宗旨,有利地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和持续的发展。( 10:14:56)
  [中国网]: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也是这个体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现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有怎样的规模和什么样的经验?( 10:16:15)
  [马文华]:大家都能够看到,今年新的资助政策的体系中,国家助学贷款仍然是主要的内容。说起国家助学贷款,这个历史应该说有近10年的历程了,我们亲历了从它的开始,到开展,到不断的完善,发展到今天。
  这些大家都知道,我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是不断的加大,依靠以往的措施很难涵盖所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06年我们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酝酿和思考,当时怎么利用金融手段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
  当时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共同研究起草了《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上报国务院批准实行。从99年的6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复了3个部门起草的文件,决定在北京、上海等八个城市先期进行试点。2000年在全国推开,当时我们提出的是需要有担保人,那么经过实践以后,学生很难找到担保人。所以找不到担保人,银行也没有办法放贷。从2000年到2003年,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改进,就是信用担保,不用再找担保人了。2000年到2003年,扩大了四个国有银行来开展这个工作。( 10:16:29)
  [马文华]:到2003年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放贷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在一些省,基本出现了停贷的状况,根据这种状况,几个部门在一起又研究,在政策上又进行大的改动。比如原来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那么他在学校期间,包括他的还贷期间之前所产生的利息,由国家财政和个人各分担一半。04年我们就改革了,在学校期间的利息,全部由国家来承担,毕业以后的利息由学生来承担。
  同时,04年6月份又改革了,原来是毕业以后四年还清,后来改成了六年,就放宽了还贷期,这样缓解了学生的一些就业以后没有理想的工作或者收入比较低的还贷压力。
  后来我们又加大了国家承担的风险补偿金,直接给银行。同时,我们还搞了一些奖励措施,比如风险补偿金由国家财政给了银行,那么银行如果和学校顺利的使学生还贷了,这个风险补偿金还可以返还到学校来,奖励学校。通过这个措施,使得我们出现了很大的转机。( 10:19:07)
  [马文华]:我有几个数字可以给你介绍一下。我们从99年到07年6月份,全国已经累计审批贷款的学生是317万多人,将近318万人,累计审批合同金额是278亿。其中2004年6月份新政策以来,全国审批贷款学生231万人,新增审批合同是208亿。
  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一是从开展助学贷款到06年是278亿,其实从2004年6月份以后,就占了208亿。那么就知道在2004年之前其实才几十个亿。所以2004年6月以后,我们这些政策比较得力、措施也比较好,所以使得助学贷款工作比较理想。
  应该说,04年6月至07年6月期间审批贷款学生的人数是99年到04年6月份5年总和的2.7倍,它的审批金额是前五年总和的将近3倍。其中,全国高校的在校生中,获得学生贷款的总数占学生总数的平均是达到10.82%。当然我们的政策目标是20%,加上其他的资助措施,应该说目前在我们教育部所属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在地方一些高校可能还差一些,但是它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变。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中助学贷款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内容,这个有很多层意思在里面。一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完善和总结,它不断地顺利地走过来了,应该说是一条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完成学业的主渠道,所以我们还会继续坚持下去,把这个做好,然后扶植其他方面,能够保证在校生2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都能得到资助。( 10:30:15)
  [中国网]:听到您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是在一路的摸索、一路的总结经验,也在一路的改革和不断的完善。我注意到,这次的国家资助体系里面涵盖了民办高校,民办高校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是不是和普通高校是一样的?( 10:31:48)
  [马文华]:我们新的资助政策体系这次把民办学校明确地涵盖进来了,这对于广大的民办学校和民办学生是一个大好的消息。但是由于我们的民办学校也是在逐渐的完善和建立中,所以我们在民办学校涵盖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条件。这个条件不是苛刻的,也不是额外加的,它是更进一步体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而设立的。
  因为民办学校收费比较高,所以我们要求民办高校要拿出一定比例来,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些不光对民办高校有要求,其实我们对公办学校早就有要求了。因为过去民办高校没有纳入资助体系,所以我们没有明确提出来,这次如果作为一个条件,它其实是跟公办学校同等条件,只不过是明确了。
  另外,还有它的教学质量、它的师资配备等等各方面。我们教育部有一个高等教育评估规则、条件,它要符合那些条件,国家才能给他拿钱资助。
  民办普通高校国家奖助学金的管理办法由各省制定,各地在制定具体办法时,要考虑学校是否规范办学、教育教学质量、录取分数、学费标准、就业情况等因素。( 10:32:14)
  [中国网]:国家资助体系当中,大家很关心的是资助金额,这个金额是怎样考虑的?还有一些民间资助力量,它在这个体系当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10:33:29)
  [马文华]:这次资助力度,总体上各种奖项加起来是500亿。具体是怎么考虑的呢?其中,国家的奖学金应该是国家级别最高奖项,它是奖励高校当中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这里它就不分家庭经济困难与否,只要你品学兼优,特别突出的,就可以享受,这个面要占到我们在校生0.3%的比例。它的概念就是大概有5万名学生可以享受到这个奖项。
  其中还有一个就是设立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我们就是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中品学兼优的,只要你符合又是家庭经济困难,又是品学兼优,就可以获得这个奖项。这个奖项占到资助面的3%,大概是50多万名学生能够享受到。( 10:34:07)
  [马文华]:另外就是国家助学金,按在校生20%的比例,每个学生的平均2000块钱来设计的。这个设计费了很大的功夫,别看这个数字摆在这儿看起来很简单,因为我们前前后后财政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历时将近1年的时间,反复地测算,反复地调研,多次的沟通,最后才确定出来。
  另外这些奖助学金的设立,还根据中、东、西部地区,不同的发展状况来制定不同的比例。比如西部地区,考虑到它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它欠发达,那么国家就拿大头,按8:2的比例来配备。国家拿8,它的地区拿2。中部地区是6:4,东部地区我们分省来确定,根据它的经济发展的状况。
  所以整个来说,资助力度体现了国家拿大头,比重是非常大的,另外这样也体现了对西部地区的倾斜。( 10:35:01)
  [中国网]:其实国家在把这部分钱希望用在最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那怎么样选择这些贫困学生的家庭,怎么样来考核呢?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考核的标准会不会有变化?( 10:35:57)
  [马文华]:界定什么样的学生属于家庭经济困难也是费了一番脑筋。因为各个学校,特别是教育部所属的一些学校,在这方面摸索了多年,总结了一整套的方法,应该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从我们这次资助政策体系,从国家层面上出了一个指导建议。首先我们都注意了,就是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同时会收到一份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你要如实填写家庭状况、经济状况来源,每个学生都会有。然后你填完以后,拿到当地的民政部门去盖章,它就是反映你的家庭的状况,它作为一个佐证拿到学校来。学校根据你的调查表,同时我们还吸收了一部分学校来评议,那就是老师、辅导员、院系、包括学生代表,根据你这个学生衣、食、住、行都能看出来,这个家庭状况怎么样,来有一个初步的评议,确定你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两种可能,一种是你弄虚作假,除了你要退回以外还要在其他方面受到惩罚。反过来还有一个方面,如果本人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不说,我们的学校也会经过观察了解到,如果你确实家庭经济困难,尽管你没有提出申请,我们也会帮助你。( 10:38:04)
  [中国网]:这个难度很大,由谁去发现呢?( 10:42:44)
  [马文华]:其实这个想象起来很难,做起来不难。老师和指导员天天跟学生在一起,而且学校的领导经常去食堂看,他就能注意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经济好的学生在吃饭的时候不一样的,他就能注意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买两个馒头,甚至买一个素菜。如果天天如此,你说他不困难吗,他没必要装啊。但是反过来如果这个学生拿到经济补助然后去大吃大喝,同学们也看的清楚。因为上学以后大家基本上24小时在一起,所以很容易就能够了解到。
  另外我们还要搞一些随访,比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们利用暑假的时候组织一些学生志愿者到他的家乡去调研,看看当地的经济状况怎么样。所以学校应该说有更多更细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从目前的执行的情况看,应该说比较好。没有接到这种反映,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得到资助,也没有家庭不困难冒领的。( 10:42:56)
  [中国网]: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这个界定的标准,审核的标准有没有变化?( 10:44:57)
  [马文华]:那是肯定有的。这个标准是给了地方和学校很大的自主权。根据学校所在地的消费状况和居民的消费水平,尤其是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来初步确定经济困难的标准。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包括中部地区的学生到西部地区上学,根据当地的物价指标来确定你需不需要资助。( 10:45:44)
  [中国网]:2007您的教育部就是对直属的6所示范院校实行了免住宿费、免学费,这样的政策是不是吸引这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来投身教育事业。( 10:46:52)
  [马文华]:应该说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所属的6所高效实行免费教育,这样一个重大政策实际上就是要进一步的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职业。我们觉得培养大批的优秀教师,其实就是提倡教育加办学,把我们的教育更好,也是鼓励更多的优秀的青年终身从事教育工作。( 10:47:11)
  [中国网]:还有一个就是国家奖励的助学金,他不是一个平均分配的,有一个特点就是倾向农、林、水、利,是不是引导这些学生到方面发展,有怎样的考虑?( 10:49:29)
  [马文华]:一是让学生学这些国家急需的,容易不被重视的专业。我们鼓励这些学生为了国家的发展,去学习这些专业。同时我们还有一些政策,除了向他们倾斜以外,还有以奖代偿的政策。你毕业以后到国家需要的西部地区和艰苦边缘地区工作三年以上,我们就把你在学期间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全部免除。所以这样一个政策应该说很有吸引力的。( 10:50:09)
  [中国网]:这种力度以后会不是越来越大?( 10:51:09)
  [马文华]:目前来看应该是比较大的。大到什么程度要看将来的结构怎么调整,以及国家的需要情况来看。( 10:51:25)
  [中国网]:贫困生这方面,我们在一直在给他们各式各样的政策,我们给他输血。另一方面我们要培养他们造血的功能。在这一方面国家的资助体系有哪些方面的体现呢?( 11:00:15)
  [马文华]:在这方面我们觉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他们一些资助,同时更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你看我们资助体系当中,首先国家助学贷款,它就体现了其实你是用明年的钱来办今天的事,而且给了你一定的责任和压力,就是你借了钱将来是要还的,这就要学生一定要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作用,你才能够有能力来偿还这个贷款。
  其实在这里面,就既给他输血,也给他提供一个机会,然后培养他的这种意识和观念。包括我们的勤工助学活动,我们学校里勤工助学的岗位,实际上就是让你感觉到,你要付出一定的劳动才能获得一定的报酬。我们所有的学生,新生入学以后第一课都是在进行诚信教育,包括一些感恩教育。
  我们现在的学生,生活在新时代的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在这方面的意识,家长都愿意把最好的资源,家中最好的条件都给孩子,独资子女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他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可能更偏重自我。我们进入大学以后,这方面学校考虑到了,思想品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观念教育,包括心理咨询,学校为了搞这个资助工作还专门成立了心理咨询小组,来给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做心理咨询。
  有的学生很自卑,有的学生认为我贫困学校就得管我,什么样的想法都有。我们进行这些人进行这种教育,一个要自立自强,你不能躺在国家身上,更不能依赖。再一个,就是要奋发图强,在学校国家帮了你、社会帮了你,你应该好好的学习。更好的报效国家,更好地帮助别人。事实上也是,我们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曾经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以后,只要他有了能力,就更好的回报社会。我们这样的事情也很多,各个学校都有,所以我们就感觉到,我们的资助体系应该是更多的体现了这一点。( 11:15:36)
  [中国网]:然后培养学生造血的功能。在今年实行了新的政策,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11:17:25)
  [马文华]:那是今年8月1号我们财政部、教育部正式启动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其实是我们国家助学贷款的一个有利补充。结合实际情况,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的到了学校以后开始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不是进校就能申请到,它有一个过程。从他接到录取通知书,到能够享受到国家助学贷款这样一个过程当中,那么他怎么办。这样也涉及到一大批的学生,所以根据有的省在尝试搞生源地贷款,经过他们的尝试,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有利的补充。
  所以今年我们下发了一个文件,首先在五个省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从现在的状况来看,截止到9月10日,这五个试点省,已经有3万人享受到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一共达到5个亿。所以情况非常可观,也非常可喜。实际也为我们的助学贷款,它是一个有利的补充和探索的途径。
  如果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将来不久的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大力的推广,更有效的补充我们国家的资助贷款,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收取录取通知书以后就不为学费发愁。他就能够在你的家中解决费用问题。
  另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有一个好处,家长都是连带的责任人。一个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如果还贷有困难,家里还可以帮你,所以它应该是一个很有利的补充。而且我们对它的前景也比较看好。( 11:30:42)
  [中国网]:现在看来情况怎么样?( 11:32:47)
  [马文华]:现在看来很好。这五个试点省已经放贷了3万人约5个亿贷款。所以这些学生不用筹措路费、学费。原来没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时候,有的学校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因为一些原因拿不到国家助学贷款,就出现欠费,欠费怎么办?我们学校开通了绿色通道,如果家里经济特别困难,实在拿不出钱来,就先拿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学校一看合适,首先办入学手续,进来再说。所以充分体现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关爱。有的学校甚至于,你拿了录取通知书,有的学校都把绿色通道开到家门了,这不是普遍的问题。因为一般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拿路费还是有办法的。所以只要拿路费到学校来就能解决。生源地贷款就把你的学费问题都有效的解决了。( 11:32:56)
  [中国网]:解决了很多学生的后顾之忧。以前有的学生就是,知道助学贷款政策,必须得报到之后享受。那我怎么进入这个门槛呢,现在就能有效的解决了。( 11:34:31)
  [马文华]:对。( 11:35:02)
  [中国网]:我们看一下网友的问题:在9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受捐助的学生可以自愿地选择是否与捐助人取得联系,提出这一点,教育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11:35:12)
  [马文华]:这个问题多数都是涉及到了民间的捐助。有些是民间团体,有些是个人对学生捐助的。在这方面,我们是非常欢迎民间对大学生进行捐助。首先我们觉得,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政府的责任,这次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没有一个民间团体或者一个人有如此这么重的投入。这个是任何人比不了的,所以只有政府能做。
  首先帮助他们是政府的责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社会力量的义举。所以在这里我们给予充分的肯定,我们也热诚地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圆上大学的梦。所以这一点,社会资助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它很重要,因为它体现了社会的爱心,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营造良好的氛围非常重要,我们希望这种赞助越来越多。
  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学生有一种感恩之心,所谓知恩图报,人家救助你了,你当然要有一份感恩的心。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都应该有这样的准则。大家常常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种感人的故事也特别多。所以我们希望受助的学生能够本着这样的宗旨,或是一个指导,来回报社会,回报热心帮助我们的人。当然回报的形式很多,有的可以直接一对一的对帮助你的人回报,也可以用你的学到的学识和成果来报效社会、报效祖国,这都是一种回报。所以教育部的态度也很明确,一是欢迎各界,欢迎大家来捐助,同时我们希望学生知道知恩图报。( 11:35:35)
  [中国网]:希望学生不要有心理压力,但是希望他们知恩图报。
  我们来看下一位网友的提问,他说: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全面免除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同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寄宿制生活的补贴,也是我们所说的“两免一补”。现在这个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果?哪些地区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请马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关于“两免一补”。( 11:36:46)
  [马文华]:“两免一补”看来现在社会上比较关注。原来有个朋友就问我,他说什么叫“两免一补”。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的小孩在上学啊,老师问他什么是两免一补,所以他要问。我觉得这个宣传比较好。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工作落到了实处,所以大家都关注。
  大家都知道,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在了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杂费,同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以及对寄宿生给生活补助,就是刚才说得“两免一补”,这个是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我们到农村去的时候,就听到农民在这方面讲,我的小孩上学不用交钱了,这是他们最直观的一种表白,就能够感受到两免一补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11:37:12)
  [马文华]:应该说,从2001年开始,我们进行两免一补的试点。2006年,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实施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部免除了这些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将近5200多万名学生的学杂费,为373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07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扩大到全国范围,将惠及1.48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免除学杂费一项来看,农村西部地区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块,初中生180元,咱们看140块好象不太多,但是对于一个西部地区的农村家庭来说,它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小学生平均一年就减负210块,初中减负230块;如果你既享受教科书,又享受到了生活补助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小学生平均年负减到510块,初中生达到了620块。所以有的农民就说“种田不纳税、上学不交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我们觉得非常形象、非常贴切的,反映广大农民对我们的政策的赞扬。( 11:38:15)
  [中国网]:切实让他们感受到了好处,让他们减轻了负担。我们来看下一位网友的提问,请问马主任,在助学方面其他国家有什么好的经验是我们可以值得借鉴的,他们怎么样解决贫困生的问题?( 11:50:03)
  [马文华]:现在在世界上,相当一部分的国家都有这种资助措施。据我们了解,像美国、加拿大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都有学生上学可以申请贷款,他们的贷款是直接从银行申请,跟学校好象没有关系。就像我们申请房贷、车贷一样。日本是从十年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二十五年之久,毕业以后放宽年限,当然根据各方面发展来看,像美国也是多达十几年。我们这次的贷款试点还有一个放宽放贷期待,最长是14年,从申请贷款到还完,这是最长的贷款期限。
  当然,像印度一些人口大国来说,经济应该说跟我们属于水平不相上下。他们在资助困难学生方面也有助学贷款,当然他们贷款的比例因为没有我们这么多的学生,所以可能贷款的比例也达不到这么高。
  但是总而言之,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它都不同层次地,或是不同水平的有这些。所以我们也从网上,包括从一些出访,与国外的一些交流,我们也在互相借鉴。包括从96年开始酝酿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其实也是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来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怎么样利用金融手段开展国家助学贷款。
  今后,我们还会在这方面密切地关注和加强交流,取它之长,来弥补我们的不足。( 11:50:24)
  [中国网]:我们来看最后一位网友的提问。这位网友说,马主任您好,您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任副主任,我想知道在您工作过程当中,有哪些人和事让您非常难忘?( 11:51:59)
  [马文华]:我到协调资助管理中心工作时间不长,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的时间我过的非常充实,应该说让我难忘的事情和人也非常多。怎么说呢?首先,我做这项工作就深切地体会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各位领导对我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高度重视、高度关注和关心,我们的胡锦涛总书记、我们的温家宝总理、我们的陈至立国务委员以及其他的领导,都对这项工作给予了极度的关注。包括这项资助政策的出台,我们的财政部、教育部的领导更不用说了,部长们亲自召开办公会,拿到国务院讨论。我们的陈至立国务委员亲自测算,一笔一笔地算,我们非常感动。我们同时也非常感慨,觉得现在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们真是幸福。虽然他们的家庭经济困难,但是有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关心和关注,他们真的不用发愁了,我们还特别羡慕他们,难得有这样的好时候。( 11:52:15)
  [马文华]:我们也觉得这一代国务院的领导们,我们特别感动。国家这么大的事都要操心,甚至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包括我们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牵动着他们的心。像今年6月份,我们又到甘肃省会宁县,大家可能都了解一些,这是国家级的贫困县,而他们又是一个状元县,每年高考升学率非常高,总理亲自批示、至立委员亲自批示,一定要给他们关注和关心。所以我们和财政部、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各级领导,几次到会宁调查了解,亲自跟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到他们家里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关心和温暖,亲自送到他们身上。
  所以这一点我非常难忘。我们的贫困学生在那样家境困难情况下刻苦读书、努力学习,他们考到580、590、600多分的都不是一两个人,我们也非常感动。他们生活艰苦到就是大饼子熬土豆,我到现在是历历在目,终身难忘。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在城里的孩子们,我觉得有机会都应该到那里看一看,同样在蓝天下,这些孩子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够那样刻苦努力的学习,而且充满了乐观,而且他们家长的朴实、实在,我什么都可以不要,我也得把孩子供出来,只要他肯学习、能学习,我非常感动、非常受教育。
  所以我每到一个地方,就觉得受一次教育,感受到我们做这个工作,用老百姓的话说是一项积德行善的工作,用我们的工作来讲是承上启下,我们上把中央、国务院的温暖传达到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身上,其实我们做这项工作也是很幸运的,成为一分子。我跟我的同行讲,教育系统这么多人,只有我们极少部分人做这项工作,你说是不是很幸运。( 11:53:26)
  [中国网]:您也很感恩。( 11:55:02)
  [马文华]:真的很感恩。将来我们回顾人生历程,这一段是最精彩的、最充实的。包括到学校,我们所有做资助工作的同事,没有节假日、寒暑假,他们都在做非常具体的、非常复杂的、非常烦琐的手续。给一个学生申请贷款,从开始申请表,到复核,到登记他的整个简历,然后再和银行沟通、输入,然后银行审批下来再发放下来到每个学生的身上,然后到最后的跟踪追贷,还不要说其他,奖学金的评审,贫困家庭学生界定,包括勤俭助学岗位的分配、劳务分配等一系列工作,这些老师、同事们真的很辛苦。所以我每次见他们,第一句话就是非常谢谢你们,我们把中央政策、国家关怀送到你们那儿,但具体的工作要你们落实,所以非常不容易,非常不简单。( 11:55:13)
  [马文华]:很多同志一人兼好几份工作,因为我们人少,不可能有大批人做工作,有好多是勤工俭学学生来做。真正专职做得没有几个人,但是他们要把整个资助政策体系,所有的工作一项一项布置下去,一项一项落实,你说要多大的精力。八小时根本做不完,所以他们没有八小时的概念。如果专门针对这个话题,我有很多要说。
  但是要真正做好也不容易,需要有一份爱心。你光机械地把好政策传达下去,这里面没有责任心、没有爱心也做不好。所以我跟我的同事说,我们团结在一起,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一颗爱心,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当我们不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们也感觉到问心无愧。看到这些孩子得到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学到了本事,他们到祖国各个岗位上报效国家的时候,那个时候真的不亚于老师桃李满天下的感觉,所以我也特别喜欢这项工作,也愿意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和大家共同努力,继续把这项工作做好。( 11:56:04)
  [中国网]:刚才您讲到您到管理中心的时间不是很长,您的感动来自于党中央、来自于同事,来自贫困学生给您的感动,给您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谢谢马主任今天作客中国访谈,在这里我们希望国家的资助体系能够不断完善,不断壮大,让所有学生的求学道路变得更加平坦、更加顺畅,谢谢马主任,再会!( 11:56:53)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生会拉赞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