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西游论心――看禅宗创始人怎样解释西游记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采纳数:0 获赞数:0 LV1

张新华是个论文,这不是译者也不是一医生。他自己把论文当作一个医生来收钱。

出家佛弟子,具足戒比丘。

《西游记》是作者杜撰的神话小说,又不是佛教经典,并不能指导信众的学佛修行实践,还用禅宗解释吗?解释与你的修行有什么重大意义?

}

简介:本文档为《西游论心doc》,可适用于人文社科领域,主题内容包含一、石猴出世作者:狮山居士   来源:佳宜驿站   时间:::  点击:   西游记是一部好书古来多有评论享有非常崇高的声誉。古今中外研究西游记者大符等。

一、石猴出世作者:狮山居士   来源:佳宜驿站   时间:::  点击:   西游记是一部好书古来多有评论享有非常崇高的声誉。古今中外研究西游记者大有人在但大多是在世俗层次上的很少有人从宗教的角度深入研究它。然而西游记的写作宗旨它的主题思想本来就是描述佛法的理论和实践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得西游记这部书的价值无限升高无法估量这就更值得我们好研究了。      有一个成语叫“心猿意马”是说心好动一点也不安分就象猴子一样你看孙猴子多好动一刻也不得安宁。我们的心也是这样从来也没有安静过。吴承恩把它应用到西游记里用猴子来象征心运用艺术的手法生动的故事情节把猴子的出世修行炼魔成道写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吴承恩可真是够伟大了。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这个标题有点巧妙一般的人是看不懂的。什么灵根啊源流啊还有心性大道之类的真是莫明其妙。我们知道吴承恩并不只是为写故事而写故事他的故事里是有深刻涵义的。灵是指心灵根是指根本灵根就是心的根本就是本来的心。源就是本源源头流就是从源头流出的万物。佛教认为: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为万物之源。因此这个标题暗含有“心”的出生的意义。而这一回是写石猴出世的。由此可知吴承恩写石猴出世实际上就是写心的生起。    现在我们来看看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吧。   石猴是出生在一个称为“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的花果山上。在这里十洲和三岛都是指空间这个空间是无穷大的。十州是十方的意思东南西北加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共八方再加上方和下方就是十方三岛指三维即上下左右前后。祖脉是源头来龙也是源头。那麽十洲三岛的源头是什么?也就是说宇宙的来源是什么?佛教认为宇宙的源头在心里宇宙的生灭是随着心的生灭而生灭的。花果山有点类似圣经的伊甸园一个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地方。石猴的出生地就是在宇宙的源头心地里。在心地里有个快乐的地方就是花果山。这里有一块仙石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象征周天度二十四节气。这块仙石也是时空的代表周天是空间二十四节气是时间。石猴就是从这块仙石里爆裂出来的。它出世了来到这个有空间又有时间的地方了这里充满着快乐其实这个娑婆世界虽然有快乐但也有痛苦。快乐是短渐的而痛苦才是永恒的。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这是众所周知的哲学观点。因此有对就有错有是就有非整个世界处于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中。石猴就是在这样一个二元世界里出世了。然而吴承恩的意思绝对不止这些他要描述的也不仅只是二元世界里的事物。按照佛教的观点我们这个对立统一的世界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因此叫做娑婆世界要想解脱就只有舍去对这个世界的执求回复到心念未生时的一元世界里即所谓的返本归根。石猴未生时并没有西游之记作为宇宙的源头里是一片清静的那里不会有苦乐是非之类的矛盾存在。一元世界就是万事万物的原本状态在这里万物各归其根处于圆融的祥和之中。    禅宗是中国特有的佛教宗派它的参修特点就是究心明心见性成佛提出自性本净无染无杂能见此性自成佛果。禅宗要探究的就是石猴未生前阴阳(矛盾)未分时的心这个心无形无相但是一切心念没有它就生不起来。这个心就叫本心一切都从这里生起这就是石猴要从宇宙的源头出世的原由了。     姑且不论修佛参禅者为求解脱彻底否定二元世界舍弃一切欲念复归到本来状态后的那种超脱的没有烦恼和痛苦的快乐是何等的崇高和尊贵。就是我们人间的凡夫俗子如果能够知道自己原本就有一个清净的心也就能够给自己所处的环境增添了许多快乐与祥和减少许多烦恼与纷争。其实清净心人人本有不从外来。只是人出生后在有选择地接受了社会的一些思想观点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后就开始用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并把具有这种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人”看成了真正的自己才忘失了自己的本来清净心。    人世间的事业与成就是由自己的人生观造就的而人生的痛苦和烦恼也是由自己的人生观造就的。如果认识到自己的清净心是圆满的而世界观和人生观并非自己的全部是具有片面性的由清净心生长出来的那麽我们就能正确认识自己了就再也不会把一切身外之物痛苦和烦恼,看得那麽重要了。二、猴王觉醒作者:狮山居士   来源:佳宜驿站   时间:::  点击:   石猴出世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竟然惊动了玉皇大帝。后因服食水食金光渐息。心之初生还只是一心其它的心都还没有生起一无杂念。因此这个心还是光明的洁净的可与日月争辉。玉皇大帝是天神之首代表至善。但就是最善良的心也都不能跟毫无杂念的心相比那可不是仅凭善恶两字所能衡量的。善恶是二元的有善就有恶恶是一种坏的杂念而善又是一种好的杂念。石猴刚出世时没有杂念只是纯一的心所以心光可照天地。后来要吃要喝的心理产生了各种欲念随着生起心念复杂了后天意识代替了先天自然的纯净的心心光随之潜息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石猴与一群猴子寻找水的源头找到水帘洞来就在水帘洞定居下来了。水帘洞乃是水的源头在人体中水的源头在肾。按易经的说法心属火肾属水。心主神肾主气气聚则成形。因此水帘洞暗指人的身体。心为阳神肾为阴气神恋气气迎神神气相依从而构成了人的身心。于是由阴阳二元对立统一的世界也就形成了。石猴来到水帘洞自立为王可以理解为主宰人的身心的心王这就成了美猴王。书中有个偈子说得好表达了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心意:“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谁知道自己谁能真正明白自己?原本的自己到底是怎么个样子?我想世人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历代人人皆属此”是什么意思?人人都是猴子吗?不是。肉体是不是自己?显然不是否则尸体就应当是人了。吴承恩正是要表达这个意思指出人人都是“美猴王”心。这个心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内观不识却能通过物质的渠道认识外在一切有形的事物。这个心才是每个人的真正自己。所以天地所生的众生实际上只是这个心它是日月之精日月代表阴阳阴阳如果没有它就不能运行要完成大道要靠它道家修炼的金丹实际上也是指它。正是这个东西可以称王也可以成圣。这个心在西游记里就由石猴变成了美猴王了。佛教认为人有四万八千烦恼心水帘洞里也有四万八千小猴心王就是美猴王。   不管是石猴还是美猴王都是这颗心虽然名称不同但所指只是一种东西。石猴是独立的自在的而美猴王却不能独立不能自在了它已有了许多权利也有了许多负累。虽然如此体性不变。这正是佛教里面所说的“人人本俱的如来佛性”。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们人人本来的心是一样的是洁净的是光明的而只有这颗心才是永恒的现在的思想意识一切的烦恼杂念并不是自己本来就有的只是随缘生起的经常变化的因而把它放下那么我们就获得了独立自在了。释迦牟尼当时也就是觉悟出这么个道理来就成了佛(圣者)了。   吴承恩的这首偈子很象禅宗的直指人心的方法一下子把人引向人的最根本处发人深省。美猴王此时已是太多心了从它生发出来的就有四万八千个此外还有外来的魔心。心与魔交朋结友玩得不也乐乎。然而好景不长美猴王想到了死亡禁不住烦恼起来。   吴承恩在这里重点提出死亡因为作为一个人来说这是个“终极关怀”的问题。按照佛教的说法人的一生始终为“八苦”所困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八种烦恼。生苦我们体验不到老苦则很容易想象了俗语说“人不可老蕃薯不可臭”个中三昧不难理解病苦死苦人只有面临时才能有深切体会。爱别离所谓生离死别多凄凉怨憎会不想见的人偏要见面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也是一种苦求不得所求不能得到令人惋惜。而五蕴炽盛之苦更是时刻纠缠着每一个人。五蕴指色受想行识。色是身体受是感受想是思想行是行为识是认识。这五种苦是每时每刻都有的。八苦中以死为最。美猴王想到了死无法摆脱因而悲从中来。于是它决定要修行以期摆脱这些烦恼。   美猴王觉醒了。置身于二元世界中一切问题都会产生正象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苦乐循环永无休止。只有摆脱这个世界才能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要摆脱这个二元世界是不是要离开这个世界呢?当然不是。佛教没有象其它宗教那样认为死后才能上天堂。释迦牟尼以他的亲身经历证实了每一个人都可以象他那样就在这个二元世界里获得超脱的境界。他在菩提树下悟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唯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皆得现前。”吴承恩在西游记里运用故事的形式把这种超脱的境界暗示出来了。美猴王要解脱只须离开它的四万八千小猴(烦恼心)就能获得自在。而美猴王它现在是知道了于是它决定离开它们去找回自己。三、悟空明心作者:狮山居士   来源:佳宜驿站   时间:::  点击:   美猴王拜见菩提祖师,且事之为师从而得悟本来。   菩提祖师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就是心山心洞。灵台方寸是心斜月加三星也构成一个心字。心山心洞里居住的是菩提心所谓“事心为师”正是禅宗的修行方法。菩提心就是圆觉清净心也就是我们的本来无污染的心。   石猴出世时原本没有污染到成了美猴王幻心多了再交上一些妖魔鬼怪为友早就忘失了自己的本心。只因恐惧死亡才离开水帘洞找到灵台方寸山来。古人认为水是生命现象的来源肾是水的源头因而自古以来肾一直被看成生命的源头。在西游记里水帘洞是肾的象征。美猴王离开水帘洞也就是超越了生命现象的世界经过千辛万苦度过了四重大海才上了岸。真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超越了生命现象的世界这是一种禅定状态进入了这种禅定原先的一切都成了梦幻泡影心灵也就清净了解脱了因而它看到了生命的本质。此时容不得它不觉悟。因此菩提祖师为它安名为“孙悟空”。孙小子象征赤子悟空觉悟空性。佛教认为心性本空本空之性才是真性这跟儒家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是有差别的。善恶之道是世间道为人处世讲究以善为本。但世间的本原不是善当然也不是恶。善恶是相对究其实性原本也是不存在的。我们如果如实地看问题则不能说老虎凶恶牛羊良善只就立足于我们自己的利益观点出发才会认为老虎凶恶牛羊良善。人对善恶标准的评判哪个不是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而佛教是要破除一切矛盾对立的两面消除一切固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枷锁从而达到对事物直接的如实的认知。这就必须扫除一切思想杂念清空一切污染有如赤子之心纯真得一尘不染。这种空灵的“心理状态”才是我们的本空之真性。美猴王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本真认识到自己本来就不是美猴王甚至不是石猴这些都只是假相而已。真正的自己是不可名状的空性。因而美猴王又变成了孙悟空。它超越了生命现象的世界却看到了生命的本质因而得到了性命(姓名)欢然踊跃对菩提前作礼启谢。   第二回“彻悟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原神”就是描述悟空觉悟真理究心而至于明心的过程。说起来道理很简单但真要明心可也不是那么容易。书中借菩提祖师的口说出了开悟见性的艰难:“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这里的“道”“金丹”“至人”都是指本性真心。道不从外来妙诀要由心悟空口说白话钻进故纸堆里都是于事无补的。可叹当今世间诸多僧众大多都是遍阅三藏经典讲经说法头头是道最后只好依赖一声“阿弥陀佛”以了终生哀哉!悟空在心山心洞里修习菩提心用了七年时间这只是个象征。开悟只是刹那间的事。易经里有一卦叫做“复”中有“七日来复”复就是复归七日是重卦的一个循环。因此七年是取复卦复归的意思。美猴王觉悟了空性反本归根复归本来终于成了孙悟空。于是它要从哪里来再回到哪里去了。书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吧。’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叫我往哪里去?’祖师道:‘你从哪里来便到哪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挫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叫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这段对话很重要告诉我们要自立而不是依赖他人。悟空知道自己来自水帘洞反本归根就要回到水帘洞。它不能也不可能出卖师父菩提祖师就是自己的本性真心本来就是一体的如果出卖自己的本心就等于把自己与自心分离了那不是又落入迷途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真的是万劫不得翻身了。因此它说是自家会的。它并没有说慌确实是它自己本来具有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经常告诫弟子的就是“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悟此心直了成佛。”离开自立向外追求只会迷失方向永远也找不到真理。至此悟空就彻底觉悟了菩提妙理了。它驾起筋斗云径回东胜。筋斗云是翻腾的以前不识自心不知道心会翻腾得这么快一下就是十万八千里。从我们的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十万八千里啊!它只一翻就可到达了。现在它知道了此岸与彼岸它只要一翻转就到了多奇妙!因而心里的喜乐是无法形容的。   悟空已经识心明心开悟见性了。但并不是诸事了毕还有诸多无始以来的习性仍须排除才能够功德圆满。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即是此意。正是: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了生脱死作者:狮山居士   来源:佳宜驿站   时间:::  点击:   禅宗讲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心是佛。因此佛不是神秘的他是觉悟了的人是现实的。并不是成佛以后具无比神通能够为所欲为能够掌管天下这都是无知之徒朔造出来的把戏是一种迷信。然而佛已经不必烦恼皆因他已见自性对于相上的事情已是不执不求。释迦牟尼说过:有求皆苦无求乃乐。见性之人定然无求因而无苦。求生则有死苦求富则有贫苦无求则无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等苦。   美猴王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获得了自我的觉醒。因此它开始要做一些工作也就是把以前因有所求执而迷失的心找回来恢复原本的状态。   吴承恩在这里运用了一些易经的知识来说明心的复归。为了说明问题先须简单介绍一下周易的基本原理。易有两仪即阴仪()和阳仪(-)阴阳两仪的互相交感构成世间的事物。阴阳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处于一种相互依赖相互消长的状态之中。这里涉及到四个卦相即乾坤坎离。乾由三个阳爻(-)组成象征天为阳坤由三个阴爻()组成象征地为阴离由内一阴外两阳三爻组成象征火为阴中之阳坎由内一阳外两阴三爻组成象征水为阳中之阴。可以看出乾坤两卦的中爻互相交换则变成坎离两卦。先天八卦方位是乾居正南而坤居正北后天八卦则是离居正南而坎居正北。要返后天为先天就要消除后天意识就要将坎离两卦的中爻再次交换从而变回乾坤两卦。      美猴王是后天之心心属火乃是离卦。先天之心是乾纯由阳爻组成走失了中爻后变为离先天之心就变成了美猴王。要取回走失的一阳爻须向正北方的坎卦索取。正北方有个“诚为三界坎源山滋养五行水脏洞”坎源山即是坎卦水脏洞指肾脏肾属水也是坎卦。这里有个混世魔王被悟空“照顶门一下砍为两段”坎卦的中间砍断后就变成了坤卦了。而悟空取回了一阳爻{被混世魔王夺走的小猴}离卦就变成了乾卦后天意识就消除了美猴王重新变回了纯阳之体。易曰:“乾元亨利贞。”元是原始原本之意亨是顺利的意思利是指美好贞是洁净纯洁的意思这就是乾的四德。悟空反本归根恢复乾元之心体就俱足这四德了。接着又从水府取回如意金箍棒。水府也是肾脏坎卦中间一阳爻就是金箍棒。至此悟空锻就纯阳之体已没有一丝阴性物质的污染了。所谓独阳不生孤阴不长不生就是了生无生就不会有死生死去来真是一场梦幻啊。既然不生又不灭就理所当然地到地府消除死籍――连同其它的四万八千小猴一概从地府除名。使正北方的坎卦变回坤卦。坤是纯阴之体代表物质这也是万物离开心意识后的本来状态――涅磐。   惠能大师听五祖弘忍大师讲解《金刚经》于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种清净自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于圣不增在凡不减人人俱足。人人都有一颗先天纯阳之心只因沉迷物欲心里塞满了各种事物才使得自己的清净自性被埋没了变成阴中之阳的离卦。物质为阴精神为阳离卦的意思就是依附于物质的精神多可惜啊!   人生在世免不了会有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烦恼即使是贵如天子富比石崇一样免不了生老病死诸苦。等到了黄河死心已晚矣!倒不如看开一点开阔自己的心胸不要让世间事牵动自己的心就会少了许多烦恼。如果我们能够参究自心反省自身知道自己本来就是这样的不必向别人学习什么免得邯郸学步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不必向别人比较上下只须努力促使自己的人格向圆满之处进步自然会有一天取得自己应得的成就。   人对世间事物能够按照自然规律去圆满它比如不会要求一株小草长得跟松树一样高大雄伟也不会抹杀小草的存在价值。人真的是不会蠢的!但对于自己和他人就会有非常高的期望值乃至于完全脱离了客观规律这又表现得相当愚蠢了。   当今世间能够自我圆满的人实在太少了。多数人是把他们的心思放在身外的金钱和地位上面乃至不该是自己的东西也强行占有到头来失去了自己的本性失去了自我精神空虚灵魂堕落可叹啊!   悟空收回了本来属于自己一部分的心也就去除污染心灵空明心性洁净恢复了乾元之体。乾为天心与天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万物运行要靠它。心与天同样清朗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为悟空成就佛果典定了扎实的基础。所谓“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是说一个人见性明心了悟世情就好象智慧之花开了必将结成菩提硕果佛果。五、超凡入圣作者:狮山居士   来源:佳宜驿站   时间:::  点击: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都是本性真心的事情肉身是不可能做到的。一个人要吃要拉就必然要睡觉要工作。许多人把超凡入圣的人理解为能知过去未来能够千变万化出幽入冥那是把肉身看成真人而形成的错误认识。悟空是本性真心元本不生不灭元本清净自在所以不须修正也不会污染。我们如果能够体认到这个心也就自然地超凡入圣了。悟空现在需要的是如何管好自己的意识突破阴阳的极限天这可真要花一番苦功从它的大闹天宫就可以看出要摆脱天地自然的限制是多么不容易。由于它是不生不灭的本性真心因而不受生死才能战胜十万天兵超越天界而跳出了阴阳之外。书中有一《七律》这样写道:“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心猿意马心是猿猴意是马。悟空被封为弼马温真的管得很勤谨把马养得白白胖胖驯驯服服的了再也不会乱跑。其实悟空就是弼马温弼马温就是悟空心和意本来相通只是相状不同而已。所以说官封弼马是知音。悟空管马是指管好自己的意识而不让它追境逐物。心意安定了自然进入圣境超凡入圣成了齐天大圣。俗语说“心比天高”大圣是进入圣域的心高与天齐所以说大圣齐天非假论。因此当它的意识不再漂泊时它才终于知道了自己本来就不必受天地约束阴阳限制的本来就是一个自在解脱的圣人(心)。万相是世间万事万物真则是指心只有心才是真本万物都是现象。万物归根就只是一心而已。心与如来也是同体而异名没有什么区别的只要契证则归一体住如来宝所。  悟空大闹天宫实则是要摆脱阴阳约束。阴的约束已在地府消除阳的约束自然要在天宫消除了。因而它抗拒十万天兵蹬倒八卦炉终于得见如来归服在如来脚下。如来是心心是如来两者并无区别。悟空在菩提祖师处觉悟自心本空之理如今面见如来得悟本觉妙心菩提心是因本觉妙心是果两者只是一体之两面而已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我们的本性真心。如来佛祖把悟空压在五行山下是指悟空得到了如来大定。没有这种定心容易再度受染难以出尘入凡。只求自度可以不须要如来大定而要度人必先自定。有了这种定就能在五行中来去自如了。只是这种定在五行中才有用五行外就再也用不着了。人的意识可以分为八类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六识分别掌管色声香味触法其中意识的功能主要是逻辑思维阿赖耶则把前六识所获取的材料转变为种子含藏起来等待时机成熟开花结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这个阿赖耶的作用。末那识恒常把阿赖耶强执之为“我”因而当阿赖耶的种子变现为果实时末那识就会把这整个过程执之为我和我所有。这就是我们常把社会功能误认为是自己的作为的原由了。悟空要管好意识主要是管好前六识离开逻辑思维纯客观地不含主观意识地观照世间万物。主观意识消除阿赖耶不能含藏种子末那识的俱生我执也就无从执起。于是八识清净阿赖耶转变为大圆镜智末那识因无可执而变为平等性智意识消除了自我成见转变为妙观察智其它五识不再追境着物因而随缘成就事业变为成所作智。转八识为四智人就能从自我意识的围困中脱离出来真正的面向社会客观地正视宇宙人生。我们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个道理转八识为四智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过去就会有无限感慨了。人是多么蠢阿简直是无知阿。百般愁思千般苦痛竟然都是前六识胡作非为造成的也是由前六识自己承受的根本就与自己(本性真心)无关多么傻!悟空进入圣境成了齐天大圣又养好了自己的白马转八识成四智大智慧成就了。此时真正是心安神宁了。齐天大圣府里设有两个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神司即是心安神宁之意。心神安宁百无忧思应当是知足知乐了。但是悟空并没有成佛它要走的路依然还远着呢!佛教把生命现象分为四圣六凡即: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这就是十法界。悟空没有听闻佛法所以不是声闻未曾发大誓愿不能算是菩萨。它是自觉自证因而它是缘觉。缘觉是四圣之一因思考因缘懂得缘起性空的道理而觉悟自性如果不把觉悟出来的道理运用来教化众生就不是佛。释迦牟尼悟道时曾因世人难以度化而想到入灭(弃世)但又不忍心就这样离去所以把佛法简化为世人可以理解的三乘教法。如果他当时离世了他也不是佛。其实每个人都一样自己懂得一些道理后总是要和世人交流的不可能把道理带进棺材。悟空此时的状态就是释迦牟尼悟道时的心境。因而再入凡尘重做世人度化众生就成了悟空不可推卸的责任成为菩萨行菩萨道。 六、西禅东传作者:狮山居士   来源:佳宜驿站   时间:::  点击: 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源自西土(古印度)。于公元年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建立禅宗倡导“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行方法。禅这个耀眼的字眼就发出了灿烂的光芒照亮了中国人的心。禅从上层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阶层逐步走向普通百姓家从宗教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特有的一个佛教宗派并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禅的文化是跟中国的古代文化紧密相连的。西游记作为一部弘扬佛法的书运用故事的形式也作了一个很好的交代。西方如来佛祖运用他智慧的眼光观察到我们这个世界“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派了观世音菩萨到东土寻找取经人。正是达摩祖师来华弘传禅法的象征。观世音观世间音声悟道能观世人音声而寻声救苦是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大菩萨。在中国是早已深入人心最得人尊敬和崇拜的。他从西土到东土从极乐到娑婆正是他的大悲精神的体现。途中收服四个“魔头”使他们皈依佛法。一个是灵霄殿下的卷廉大将法号悟净一个是天河里的天蓬元帅法号悟能一个是西海龙王之子后变白龙马度唐僧西游还有一个就是悟空了。这四个都不是肉眼凡胎的人但又是人人本来具有的东西。悟净是指本性所谓性本净就是觉悟本来清净的自性悟能是指本能能知自己的作为都是出自本能就是悟能白龙马是指本意马是意往西天求真是顾本顾本之意就是本意悟空是本心明白自心本空知道自心是幻就是悟空知空知幻者就是本心。观世音菩萨到东土弘扬佛法度化有缘并没有带来什么法宝只是揭示人的本心本性本能本意而已。唐僧是如来帐下的金禅子因不肯听闻佛法被贬到东土大唐降生要他历经苦难证成佛果。听闻佛法是小乘小乘人难证佛果。金禅子修大乘禅法就不能在西方安享寂灭之乐。因此回到人间重做世人和光同尘济世利生才是作为一个禅者的大乘菩萨精神。观音菩萨在大唐显像指示唐僧西行之路是观音法门在中国传播之意 唐太宗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选唐僧作坛主。唐僧在台上讲了一会经即被观音呵责:“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玄奘闻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来对菩萨起手道:“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菩萨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教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于是在空中显出救苦原身指示西方之路。菩萨与唐僧的这番对话说明了什么呢?小乘教法只度自身这个唐僧已懂。他已经明白了自心本空他的心就是悟空。可这只是自己的觉悟却无法度人因而在人世间只能浑俗和光度不了他人。这时在观音的启示下知道有大乘教法心中大喜。大乘教法是行菩萨道上求佛果下化众生唐僧回到世间是带着这个宗旨来的。超亡者升天是给人予乐度难人脱苦是拔人之苦这正是大乘菩萨的慈悲精神。无量寿身是阿尼陀佛无来无去是如来佛祖都是我们的本性真心。唐僧在观音菩萨的言下大悟因而立志西行这正是典型的禅法。观音菩萨在空中显出救苦原身是让唐僧明白觉悟之人应当要在空性之中示显慈悲精神济世利生。       说达摩祖师是观音菩萨并不违背佛旨。达摩来中国后首传心印给神光六传至惠能大师禅就成为佛教中最为直截了当的顿悟法门参禅悟道者不计其数。达摩祖师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可谓大夷! 唐僧是悟空归依佛法后生起来的成佛之念是个肉眼凡胎的正常僧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念所生一念善就成为好人一念恶则成为歹徒一念佛就会上求佛果下化终生。唐僧在观音菩萨的启示下得悟禅法就立志西行上求佛果下化众生善心大发善根启动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乘菩萨。他已知道了西行之路也知道了获取最后的成功必须找回自己的本心本意本能本性才能真正的舍弃自己的凡心俗意。       此时唐僧自己作为一个僧人皈依了观音菩萨懂得了西行法门佛法僧三宝具足正是整个佛教的代表。任何人如果不具备这三个条件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僧人。目前的出家人一概称为僧人那只是社会对出家人的尊称而已究其实有多少真的僧人呢?相反在家人如果能够皈依自性三宝找到了西行之路虽然不能称为僧人但也比现在的某些“僧人”了不起。七、初遇魔障作者:狮山居士   来源:佳宜驿站   时间:::  点击:   唐僧本来就是悟空生起的一种心念的产物。悟空大闹天宫时被如来佛祖定在五行山下一定就是“五百年”至今还没有出定。定中皈依了观音菩萨立志保唐僧西天取经。唐僧是金禅子代表禅法禅宗。悟空保唐僧就是立志弘扬禅法。要弘扬禅法就必须出定要出定就要有一种心念这种心念就是唐僧的出世西行证果整个过程。   唐僧得唐太宗封号称为“唐三藏”。三藏指经律论。经藏是释迦牟尼四十九年讲经说法的纪录律藏是释迦牟尼约束弟子的行为规范论藏是历代祖师的著述。三藏经典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其一生也难遍阅。唐僧的心经过出世称王悟道成圣得定的几个阶段已经是是非分明了。因此三藏经典四万八千法门,都只是他的心中事而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万法都是心内事心内无事那就是佛的境界了。唐僧西行只为“取经”取得真经唐僧就不叫唐三藏而是旃檀功德佛了。   唐僧西行来到法云寺时寺中众僧议论取经之事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涯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缄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众僧不解其意。是啊对于唐僧来说这些岂能不知一切都在他的心中啊。世俗之人只顾目前取乐得过且过不懂人生不明真理怎能免却得了畏难情绪。而他必须降服这一切才能到得了西天。而且他知道自己一定能够做到。所谓“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他既然已经开悟成佛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由于唐僧急于赶路早早起来未到四更天就上路了结果误中陷井被寅将军拿住吃了他两个随从。赶路就是修行急则生躁修行人急则容易着魔。幸亏西方太白金星拯救指示前程使得唐僧得免于难。   唐僧的两个随从是俗人心过不了两界山到不了西天。这两个人如果存在则免不了唐僧的牵挂之心所以要让老虎吃掉。老虎在东方寅位所以叫寅将军。寅属木在人体指肝。肝藏魂心藏灵灵魂本是一体因而要去掉牵挂之心还是要用心才行。人最难征服的就是牵挂明知既成现实的东西也没有几个人能正确面对。因此官场失意而愤世嫉俗者有之事业不成而一蹶不振的也非常普遍。唐僧的牵挂之心去除了西方大道也就显现了。西方太白金星正是这样出现的。引导悟空上天的是这个太白金星引导唐僧走上西方之路的也是这个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在西方他的出现就意味着西方大白而金星就是光明。   唐僧要上西天取经原是悟空之意念。但意念总是凡尘中的东西因此如果他没有找回自己原本的心也就是让在定中的悟空出定则难到西天。太白金星告诉他前面自有神徒相助就是直指唐僧的心点明他即将见到自己的本心孙悟空。   当今的许多修行人虽然很认真修练很刻苦念佛到底有几个能够知道西方之路?还不是到老虚度。其实西方之路就在脚下就在目前反过来说哪一条路不是西天之路?只因欲念生起才会在途中欲念无生当下就是西天了。   修禅的人没有不注重禅定的。悟空见到如来后也是得了定同时也觉悟了佛法直至皈依观音生起保唐僧西天取经的意念。意念生起后意念就起了主宰的作用。悟空是空意念是有虽然没有悟空就没有唐僧而且唐僧的一切思想行为都必须依靠悟空这个本心才能完成但有了唐僧之后唐僧反而见不着悟空了。其实想要修禅的心是悟空而想修禅的念头才是唐僧。唐僧虽然不识悟空但悟空何曾有一刻离开唐僧呢?世人天天想这想那干这干那又何曾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呢都是自己的念头带累了自己的本心啊。如果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明白念头原本没有是自己生成的是无住的不能永恒存在的我们还会执着于它吗?我们的心不住于念立刻就会获得解脱即使生起万千念头我们也处之泰然照样心安理得烦恼又从何生起呢?因此本心本空的这种自性并不会改变它依然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则一切喜怒哀乐情绪就会一扫而空了。情绪一空本心现发自然明心了。因此唐僧的两个随从一去他就可以见到悟空。见到悟空就是找回来自己的本心。“有了”本心才能斩妖除魔才能成佛这正是太白金星的启示。八、心猿归正作者:狮山居士   来源:佳宜驿站   时间:::  点击:唐僧来到两界山下听到悟空在叫师父吓了一跳。待问清原由方才爬到山顶揭下“嗡吗呢吧咪哄”六字大明咒放悟空出来。两界山原名五行山是悟空大闹天宫时如来佛为降服悟空用五指化成的大山悟空就在这座山下压了五百年。悟空这时要保唐僧西天取经归依佛门就要粉碎五行山。五行粉碎当然是超越凡界了。悟空是本心本来无所谓超越不超越的可唐僧是俗念是悟空要在世间成佛的寄托物要保他上西天成佛使佛法能够在世间流传。要促使俗念转变为正念使凡念转变成圣心就必须让唐僧明白他的心中本来就清静没有什么阴阳五行压在心头的五行只是一种假相而已。一旦明白这个道理五行山就粉碎了唐僧就由凡界进入圣境。因此五行山就是两界山。这座山粉碎凡圣区别就可以消除。悟空对唐僧拜了四拜口称“师父我出来也!”归依了唐僧。唐僧是僧三藏是法西天取经是要成佛。悟空是心此时归依了佛法僧乃是真心归依。我们学佛修禅要真心归依三宝而不是形式上的归依。形式上的归依是没有用的要用真心归依。真心是本空之心没有杂念之心真的归依是悟空之后悟空之前的归依只能算是借假修真还不是真归依。唐僧给悟空取了个混名叫“行者”从此悟空又叫孙行者。修行人都叫行者但真行者是本心是这个不在阴阳五行之内的本来清净的真心。没有明心的人虽自称行者也非真行者。唐僧见到了悟空就是明心知道了心相本空的道理。因此唐僧直到此时才算是真的开始了修行。悟空有降龙服虎之能它从龙宫取回了金箍棒这时它又打死了老虎用虎皮做了自己的衣服。老虎在东方寅位属木震卦指肝。肝藏魂指灵魂悟空是本心灵魂是本心的外在形象所以虎皮就做了悟空的衣服了。悟空是真心无染无杂本自洁净无须修正。自心是佛此外无别佛。唐僧见到悟空明白了自身即是佛满心欢喜无忧无虑放怀西行。禅门中人最重视明心。参修的方法就是究心明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然而什么是自心?如何把握这个心?也就是说怎样明心?自古以来都没有确定的语言可以说清楚这个问题。自心本空自性本净这样的话谁都会说但真要明白并不是一件易事。参心也就是参我我到底是什么我到底是谁我到底是永恒的还是刹那生灭的?如果说我是永恒的则身心都不是我那我是谁?如果说我是刹那生灭的则我是变幻莫测的我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或者本来就没有我那么现在我们所称之为我的东西明明白白地存在着这又如何解析?佛教有个“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清净。”是说人生宇宙的一切现象都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也没有一个“我”因此不必执着。没有执着我们就可以进入清净的妙乐中。悟空就是知空也就是知道无常无我的道理。空不是没有千万不要堕入一切都没有的顽空中。有和没有都不是空一切可以用逻辑思考的都不是真空。参心参我实际上就是参空。心我空是同体而异名的其实就是一种真实是人生宇宙的一种客观只是这种客观只是当下的自性离开人的认识范畴的自然存在。我们无法用思想去认识它只能自己体悟自己的存在。因此除了参究到底在无路之中翻然悔悟才知道自己错了才能明白个中道理。比如在无我之中还有什么?是没有吗?谁在没有?是谁无我?可见还有一个不能名状的实在一切空却了却有一个不能空去的东西。这个就是真空之妙有它非空非有却能觉能照。那么这个是不是我?应当说可以把它称之为我无我之我去除我执我相之后的真我。这个“我”无形无相看不见模不着但我们的一切思想行为都是从它而生。这个真我用求索的方法是找不到它的因为在求索之时就是它进入了求索的途中由它生起的求索的念头代替了它从而指挥我们的思想行动。这时候已经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的念头反过来主宰我的一切了。一切的因缘果报所谓的命运实际上就是这个念头造成的又强加于我们自己去承当。这可真是太冤枉了!不过我还是我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拜佛的是我念佛的是我睡觉的是我吃饭的是我世人只看到了形象我却知道只是我并不是我的身体并不是我的形象。因此我虽然天天在吃饭其实没有吃进一点东西。时时在思想却一直无动于衷。只有我所生发出来的东西才会变化我不仅没有生而且也没有灭。生灭的这种现象只对现象界发生作用我不是一种现象是不生不灭的。这个我就是本心在西游记里就是悟空。唐僧此时见到悟空明白了三法印见到了本心明白了无我之真我所谓一理通百理融是我非我的一切问题也就解决了。唐僧的明心跟猴王的明心其实是一回事。吴承恩把心法分开来写先写心后写法先写理后写事无非是希望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人我之间什么才是真本什么是假相如何明白自己找回真我。真的是“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啊! 九、六贼无踪作者:狮山居士   来源:佳宜驿站   时间:::  点击:  唐僧得到悟空见到了本心也就明白了宗旨。因而对于身心内外的各种现象也就明白了。首先对于人的身心危害最深最重的就是六贼。因此,接下来就是要剪除六贼。  贼是要偷自己的东西的要偷自己的心的东西就是最大的贼。能够偷自己的心的按佛教的说法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六贼。它恒常地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偷走人心产生与之相应的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使人忘失自己以至于变成不是自己的自己。   唐僧次日走到路上遇上六个剪径大王唬得那三藏魂飞魄散跌下马来不能言语。行者胆量原大哪容分说走上前来叉手当胸对那六个人施礼道:“列位有什么缘故阻我贫僧的去路?”那人道:“我等是剪径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大名久播量你不知。早早地放下东西放你过去若道半个‘不’字叫你粉身碎骨。”行者道:“我也是祖传的大王积年的山主却不曾闻得列位有甚大名。”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说与你听。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做舌尝思一个唤做意见欲一个唤做身本忧。”悟空笑道:“原来是六个毛贼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于是把这六个毛贼一个个尽皆打死。   这六个剪径大王就是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意所立的六种东西: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东西当我们执着于它的时候就会产生喜怒爱思欲忧六种情绪。六贼本由心生却不认识悟空这个主人公反而要劫持悟空。悟空本来就是这六种情绪的大王它们却对面不认识。所以被悟空尽皆打死。   其实细细想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是时时地一刻不停地被喜怒爱思欲忧这六种情绪所困扰自觉或不自觉地沉浸其中。我们没有想过要驱除它也不知道如何驱除它。我们的心就这样的被这些情绪牵动着被动地适应着一点法子也没有!我们变得非常无奈经常地抱怨命运埋怨天地不公。我们从没想过这些都是我们由于没有“自知之明”造成的。所谓自知之明就是明见自心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只是因为无知或不肯或不愿自究自省才会糊里糊涂地在幻想中过着日子。  悟空是本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真正的自己。它是清净的是“心明眼亮”的。唐僧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自然能够时时观照自心。当六贼入侵时喜怒爱思欲忧生起时自然就会被本心的空性扫除得一干二净。因此悟空对这六个毛贼是毫不留情的,所以一个个尽皆“打死”。  我们不要以为一个个尽皆打死了就没有了喜怒爱思欲忧。如果是这样那就进入顽空死寂的误境而不是悟境那是麻木不仁不是一个思想崇高的人更不是佛菩萨。一个真正觉悟的人一定会有一付热心肠。他会把喜怒爱思欲忧当成自己的良朋益友但绝对不会陷进去不会让这些东西转动自己的心。自古以来的得道高僧哪一个不是投入到社会中为民办好事济世利生?释迦牟尼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又哪里是一付麻木不仁之相?  贼要偷东西是因有东西可以偷如果没有东西可偷又怎么会有贼?可是我们经常都会把外面的东西长久的放在心里把本来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己有,这又怎么怪得偷心的贼越来越猖狂?心中的东西多了思想杂念就多了各种意识观念也就产生了。这些东西会反过来掌管自己的心指挥自己的心使我们变成各种思想观念的奴才去为它们服务乃至终生。于是到老一场空从来就没有做过主人。有如葛朗台一样生为钱死为钱就不知道自己是人。如果心中无所执贼就会变成良民色声香味触法就会各归其根眼耳鼻舌身意就变成我们的智慧。  本心本空六贼不可能从悟空那里偷到东西只有唐僧从无始以来的习染未除尘情未尽才会引来六贼。然而唐僧毕竟已经觉悟在空性光明的照应下自然不会受害。  有许多文章或书籍在讨论防六贼除六贼的时候认为要做到眼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触物意不思法真是大错特错误人不浅。这不是白痴吗连白痴还不如!六祖菩萨在坛经里说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这就说得很清楚了。除六贼就是要在六贼中离开六贼在六贼中无六贼。六贼只是假相本性无住六贼根本就奈何不了我。识破真相六贼其实不是贼它不可能在我们的心中住留它只是个幻影我们何必执着呢?不执六贼自亡何须费了许多工夫?所以唐僧得到悟空后很容易就“打死”了六贼。十、唐僧定心作者:狮山居士   来源:佳宜驿站   时间:::  点击:  唐僧悟空六贼无踪。六贼不能染心心中自有一片空明,这往往会让唐僧误认为是真境。这种空明自然是一种很好的感受往往会叫人流连忘返。我们可不要上当心中空明虽然是一种好现象但不是我们的目的千万不要给蒙蔽住啊。从某种意义上说空明的现象依然是由于六贼的习染造成的。悟空打死六贼自然会连同“空明”一起给予扫除。这就使得唐僧“不高兴”了。一个刚刚启悟的人往往不能很好的保任自心经常会反反复复的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所谓“一朝入草去便把头拽来”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牧牛”。   行者打死了六个毛贼为唐僧的西行扫除了障碍。可一种障碍去除了新的障碍又产生了。唐僧怪怨悟空打死了六贼手段太残忍做不得和尚:“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气乃是七情之一真空之中绝对不会有七情六欲七情生起真心自然隐退。  唐僧认为只要把六贼赶走就行不必斩尽杀绝。实际上就是俗念未除贪图享乐。这就是情与理的矛盾。理上没有六贼情中却又绵绵不绝与六贼难舍难分。尤其是悟空之后空明的境界的出现更是叫唐僧流连忘返这势必成为唐僧继续西行的又一重障碍。心中有了障碍这个心就不是“空”于是作为本空之真心的悟空只好让位与“空明”自己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来到东洋大海的龙宫向龙王叨杯茶喝。龙宫就是水府暗指肾脏乃是情欲的发源地。人的本性真心总是暗藏在这里。你看这个“情”字就暗藏一个“心”在里头。  有了障碍就必须克服才能继续前进。但悟空已走如何降服魔障?唐僧此时无限伤心前途茫茫如何是好?好不容易才见到自心只因一点怨气一点贪心就又不见了这猴子就是受不得气的啊。他想起了观音菩萨慈悲心显发。观音菩萨是慈悲心人在苦难之中如果诚心忆念观音菩萨就会显发慈悲心――这是一种大慈悲三昧定境是心住于慈悲的境地时发出的。慈悲心力量很大能度人也能度己。悟空走了唐僧心里自然一片迷茫当然就会想起观音菩萨了。唐僧得悟大乘法门是观音菩萨的启示也就是慈悲心的启示。我们提倡颂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就是培养我们的慈悲心当我们真的生起了慈悲心时一切困难都能克服。  这时唐僧遇到一个年高老母给了唐僧两件法宝一件棉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并对三藏说:“东方不远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赶上他叫他还来跟你你却将此衣帽与他穿戴。他若不听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  唐僧虽然明心但他的觉悟心还没有真正定下来时常都会恍惚须要长期的历练才能最后纯熟和巩固因此须要定心真言。我们没有觉悟自性的人只要持续不断的颂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也能定心甚至能开悟见性。已明心的人颂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能定心。“南无观世音菩萨”就是定心真言它能够使我们的心逐渐清净乃至觉悟本空之真性见到自己的本心。  悟空是心定心就是把这个“悟空”安定下来。思想杂念七情六欲都会破坏这种安定。悟空本来就是定的无须安定它。它的“不定”都是我们的妄心我们的思想杂念覆盖了它才使我们无法见到它啊。由于无始以来的习染唐僧不能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安好自己的心。我们参禅修佛的人未悟之前都是在盲修瞎炼。佛有四万八千法门门门都能度人但如果我们尚未开悟则不管修哪个法都只能算是前行不能说是真修。悟后起修才是真的修行。因此唐僧明心之后依然要经过许多艰难曲折斩妖除魔才能成佛并不是一悟就万事大吉一了百了的。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也只是到了佛地而已领悟了人生宇宙的真理明白了是非真假但要把这种心真正安定下来还是须要做一番工夫才行。  观音菩萨传“定心真言”给唐僧实则是唐僧运用慈悲心来保任自己的本性真心。唐僧的慈悲心生起悟空又恢复了。慈悲心人人本有只是不会运用而已。它是由观照自心觉悟众生平等以及人人本俱如来佛性而从自性生起的智慧心。因此我们如果觉悟了明心见性了我们自然就会生起普度众生的大慈悲心。观自在菩萨并不单指观音菩萨只要能够观照自心觉悟空性从而生起大慈悲心的人都是观自在菩萨。因此我们在读“心经”时应当打破一切框框真正从自心去领悟才能懂得心经的真义。十一、意马从善作者:狮山居士   来源:佳宜驿站   时间:::  点击:   唐僧和悟空师徒来到蛇盘山鹰愁涧涧中钻出一条龙来把唐僧的白马吃了。这条龙乃是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犯了死罪是观音菩萨亲见玉帝讨来做唐僧的脚力的。唐僧肉眼凡胎又怎能识破真机。倒是悟空会寻根究本降不住龙子时便取出金箍棒把那个土地爷打了出来向它兴师问罪。土地只好老实交待说出了前因后果。于是悟空着金头揭谛请了观音菩萨来才收服了三太子把它变成白龙马度唐僧西行。   金头揭谛是到彼岸的意思金头就是头放金光佛的头上是放金光的揭谛是去的意思。因此为了度过鹰愁涧就由金头揭谛请来观

}

《西游论心》 作者:张新发 前言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这是大众认同的,这个观点没有错。其实也是这样,整部《西游记》,都写的是神话故事。但是我要说,《西游记》不仅仅是神话小说,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下去,就会发现《西游记》所蕴含的意义,就不只是塑造几个人物,用一些神奇的故事情节把他们联系起来,给人们茶余饭后谈古论今时提供一点聊天的话题那么简单了。在那些离奇古怪的故事情节里面,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三大主流佛、道、儒的思想精粹。广博的知识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禅、易、医、巫等,理论都非常精深。 首先,《西游记》是一部佛学著作。本来,佛学著作包括了经、律、论,《西游记》不是经,也不是律,更不是论,是一部小说,不能算是佛学著作的。但《西游记》里有一个唐三藏,三藏就是经、律、论。唐僧西天取经,是依经律论而行的,所取之经也是佛教的三藏经典。佛教讲心,所谓"即心即佛",就是佛教经律论中的主体内容,修心则是修行实践中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因此《西游记》里面就有一个孙悟空。孙悟空是源流、是灵根、是心性、是大道,这在《西游记》的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里,就暗示了出来了。一部西游,就是写孙

揣着家传不被主流医学认可的保健医术,我进了家模特公司给数十位嫩模做贴身保健医。给嫩模们做保健是个要命差事,稍不留神,很容易鼻血狂飚。好在家传医术独到,我目前,尚能勉强挺住……

听雷:我在091诡案组的十年

【火爆完本】10年来天涯社区、凤凰网最轰动的绝密档案!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向我们讲述年未曾公开的世界级诡秘大事件:昆仑为什么会出现昆虫人杀人事件?水下长安又是什么人所建?蓬莱仙岛为什么会有生物兵器……

【蜻蜓FM出品】他强迫她喝下堕胎药时,她一夜白头,心死如灰。但是,当得知她死亡的消息时,远在战场的他却吐血倒地,状若疯狂,孤身一人杀进敌营,斩敌数万,那一刻,他才知道,爱得越深,恨得越疼。柳梅殊,早已经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演播:尚越

【火爆完结共311集】白暮云恋上了林洛黛的身,不惜与她赌上一场婚姻。十年前的车祸真相揭露,她彷徨失措,他却发现自己更想要的,是她的心……   演播:小新

激励了无数青年的《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文革末期到改革开放初期西北农村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作者路遥以史诗的视角赋予众多平凡人不平凡的精神,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相信总有一点触动你。

先复制下面的信息,再安装【百度阅读】
即可免费收听该音频了呦

该专辑需下载百度阅读购买收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禅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