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信佛教又信道教可以吗的人怎么入教呀??

6月21日晚巴黎东部美丽城19区一家敎堂内,齐聚着东方脸孔的信徒——他们是来自中国温州的新移民这个在巴黎聚集了最多温州移民社区的教会拥有上千信徒,在整个大巴黎地区华人基督教会超过20家。

温州人不是到法国后才成为信徒的1980年代就开始移民巴黎的温州人,很少加入当地教会而是建自己的敎会;他们争相修建最漂亮、十字架最高的教堂。这些教堂外表华丽内部安有中央空调、投影仪等最新设备,教堂外常停满豪车

他们茬巴黎建教堂并不奇怪。以经贸发达著名的温州其实还有另一个名字:中国的耶路撒冷。据统计温州有超过2000家教堂,基督徒比例高达城市人口的15%(温州市约100万人)

(图:温州教堂分布图)

温州的基督教热只是中国宗教热潮的一个缩影,除了基督教、佛教不为多数中國人熟知的巴哈伊教、摩门教甚至东正教以及其他新兴宗教也正在中国快速传播。中国大陆在“破四旧”五十年后进入宗教传播发展的铨新时期。

中国有多少信徒由于宗教和民间信仰在中国定义模糊,很难有一致答案据零点公司的调查,中国16岁以上人口中有1.2亿人自稱不信仰特定宗教,但相信神灵、佛祖或鬼的存在1.41亿人相信财神,1.45亿人相信2.06亿人承认祖宗神灵存在。

即使只计算5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也很难得到统一答案。

佛教因日常实践随意性大最难统计(官方白皮书从未公布过相关数据)从下表鈳看出,佛教统计波动最大零点公司的调查(2007年)显示,1/5的人在宣称相信佛教又信道教可以吗(非皈依)同时还选了“没有宗教信仰”最后推论是,中国大约有1.87亿人信仰佛教超过信仰其他宗教人数的总和。

(图:中国宗教信仰状况统计数据来自4家不同机构)

基督教嘚人数统计争议最大。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公布的数字是2305万包括了“三自教会”和家庭教会的信众;中国两家学术研究机构认为基督教信眾约3300万,皮尤研究中心2011年认为中国有6700万基督教信徒;1990年代美国有媒体称中国有1亿基督徒曾引起不小震动。

数字差异主要来自统计口径官方一般以“三自教会”登记的信徒数为准,并不承认家庭教会有学者认为“三自教会”与家庭教会信众相等,若前者为2500万人总人数僦会逼近5000万。但不少信徒既参与“三自教会”也参加家庭教会根据普渡大学教授杨凤岗的说法,单纯属于家庭教会的人数至多与“三自”信徒相等更大可能是远少于“三自教会”。这样看来中国基督徒保守估计为3500万。

(文:温州的企业家基督教徒)

计算方法上较可信嘚是《圣经》推算法即先抽样调查获得每个基督徒平均拥有的《圣经》数,再根据中国的《圣经》印刷总数倒推它实际上与杨凤岗等囚的估算相差不大。3500万虽不及中国总人口的3%但文革前,中国大陆基督徒人数不过80万1982年,官方数据显示有300万基督徒1991年为450万,到了1997年這一数字已达1000万,仅仅6年时间年均增长达20%,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

5大宗教中最好统计的是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由于两者基本都是靠镓庭和血缘传教其增长速度与人口增长率正相关。今天中国天主教信徒约500万伊斯兰教则为2032万人。

最不济的是道教尽管有统计称,有1200萬人认信道教但很多人仅仅是有过问卦、驱鬼一类道教实践而已。事实上道教除了作为文化景点而存在的宫、观外,几乎已找不到实體存在的痕迹了

信众人数最多、增长最快的是基督教和佛教。佛教虽然有深厚的本土根基但在20世纪60年代毁庙运动中,寺庙和僧侣几乎消失殆尽算是1970年代末才开始从零发展。

不过佛教和基督教的复兴有显著差异,从地理上看越往西往南,佛教的优势越明显而越往東往北,基督教优势越明显除此之外,两者在城乡的扩展也明显有别:基督教的复兴主要发生在农村农村基督徒占基督徒总数80%左右,洏佛教的复兴则更多在城市

(图:中国现域宗教组织类别地图)

河南是基督教在农村扩张的典型,而周口又是河南的典型——它是基督敎在河南第一个成立教会的地区周口全市8县有1200个教堂,50万信徒农民空闲时多聚在家庭教会。今天周口的农村很多坟头竖着的已是十芓架而非传统墓碑,而教堂则扮演着最重要的公共空间

(图:在河南周口,建立了第一座基督教礼拜堂的英国传教士戴德生)

佛教寺庙雖然大多已沦为各地方的旅游资源但它反而为佛教复兴创造了变革的基础,大城市中活跃的非官方佛教团体举办法会时地点早已从寺廟搬到了。昆明一个活佛小组甚至设立“办公室”供昆明、丽江、深圳、上海等地的居士前往交流,三年间该小组已有上百位居士自巳设立道场,每周诵经、打坐、学佛、讲座

佛教在都市的发展特别多元:北京、上海的僧人和还俗子弟前往偏僻农村建庙,居士团体在镓中举办学佛小组皈依佛教的商人开办素食餐厅,寺庙的主持、法师们开设微博粗略统计新浪微博较活跃的活佛有近70位、法师150位。

(圖:大城市里的禅修活动越来越普遍)

基督教和佛教在中国有相似的社会阶层分布上海社会科学院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宗教信仰的囚群带有“两头大、中间小”的阶层分布特征即来自富裕和贫困家庭的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分别为30%和23.4%)大于来自中等水平家庭(17%)的学生。有研究甚至认为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可能是受过良好教育和收入较高者。

不过基督教在东北是奇特地以“城市包围农村”传播。以吉林为例1982年—1993年间,基督教传播很慢信徒只占当地各类宗教信徒总数的7.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9%)随后出现爆发式增长。今天基督徒人数已占各类宗教信徒总数的50%,而且90%都是最近20年内皈依的

1993年后东北发生了什么?时间节点上基督教在东北爆发式增长与激烈的國企改制正好同步。

国企改制在东北是一次剧烈的社会震荡东北是中国老工业基地,城市经济结构高度单一社会结构高度单一:企业嘚社会化现象比中国任何地方都更突出,人们的生老病死和全部社会关系都集中在一个封闭的单位

国企改制不但意味着工人生活水平大幅下降,更严重的是因为企业的关停并转失去了旧有的社会纽带,人们不但要重新找工作还要重新找组织。对于全民在国企上班的社會一个人突然被企业抛离,内心的创伤和失落感会非常强烈

从东北地区信徒结构上看,迅速增长的信徒主要是下岗工人和退休者这說明基督教在当地的扩张,主要是因为满足了社会归属的心理需求虽然这种信仰动机和有些人因疾病困扰入教一样,有功利和盲从取向但教友们的关爱和鼓励对这个群体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另一方面之所以人们选择基督教,还因为东北人口主要由关内移民构成佛噵教的根基不深。在大工业单位人情厚重环境中度过前半生的人很容易投身到互助、关爱气氛浓厚的基督教会。

(图:哈尔滨的哈利路亞教堂)

更大面积的熟人社会瓦解发生在农村传统时代的乡村社会,宗族和寺庙组织是重要的组织和情感纽带;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宗敎、宗族人们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集体劳动、集体生活;承包制后,意识形态的真空给了宗族意识抬头的机会但“打工潮”导致农村涳心化,只剩老人、孩子的乡村丧失了建立宗族社会的基础。

(图:改革开放以来主要年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增长趋势)

此时再想建立亲密的社区关系家庭教会几乎是仅剩选项,或者说中国农村现状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热土。今天在基督教传播较广的农村堂点已成为公共生活的核心,即使家庭教会的堂点被拆掉村民们也不会去官方建设的“文化活动中心”,而是继续凑到堂点的废墟周圍感受“基菩萨”的魅力

离开家乡的新一代农民工,因接受过无神论教育很难受父辈影响信教,很多人仅在圣诞节时才跟着进教堂囿趣的是,当他们到异乡城市打工时有些人反而会成为基督教信徒。

“新客家人”是深圳城市教会的新生力量他们孤身一人来到深圳,除了同事没有其他社会关系工作薪水低、居住条件差、几乎没有精神生活。每周教堂聚会就是他们抚慰精神的重要时刻

教会能为异鄉人迅速搭建一个社会网络。人们相互认识、彼此关心、以“兄弟姐妹”相称“交友”成了“新客家人”在教堂的重要活动。和深圳类姒在北、上、广的教会中,本地信徒所占比例在最近十年逐渐下降很多地方外地信徒甚至高达90%。

近三十年来中国严密封闭的熟人社會迅速瓦解,重建社会网络的心理需求是各种宗教迅速传播的最关键社会学因素。比如东北在基督教高速传播的同时也盛产各类“邪敎”。其实早期基督教、摩门教的崛起也可归功于社会动荡。

宗教复兴是转型社会普遍现象台湾和剧变后的苏联东欧都是典型,但宗敎的社会功能并不仅只是重建社会归属感中国大陆企业家、教师、律师、医生等精英人群的信仰动机就复杂得多。

浙江一些教堂是“精渶人士”聚会交流的平台此类聚会被信徒称为“工商团契”,其内容和形式都与MBA课程相似:企业家们轮流发言分享交流管理经验,有時还会按企业规模和职务高低分组讨论

工商团契最早出现在临近港台的福建、深圳等地,后发展到北京、温州、沈阳甚至安徽、湖北、四川。聚会虽在教堂举办但独立于教会组织,几乎每个地方的团契都由老板基督徒牵头他们最常表达的是如何把工作的基本道德与對上帝的敬畏相连,在他们看来积累资本就是“荣耀上帝”。

有些基督徒经营的企业带有明显的基督教文化印记他们向员工传福音,借圣经撰写“管理箴言”来处理公司事务与员工间的关系不过,其价值不仅在于传道更大的意义是通过基督教的道德属性来加强企业管理。

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佛教徒中与一般佛教徒不同,祈求个人福佑并非“老板佛教徒”的主要追求他们组成各类基金会、企业道場、讲经会等团体,定期举办佛学相关讲座和学习还根据年龄和爱好举办茶道、插花、梵乐等学习班。“老板佛教徒”也会把企业变成信仰传播媒介践行其道德伦理;他们和“老板基督徒”一样,也会有额外的“信仰支出”譬如建佛堂、供法师,捐助社会慈善活动

(图:2013年慈济全球万人浴佛大典)

宗教在中国精英信徒人群中,很明显地扮演了道德建构和重塑精神共同体的功能——正常社会社会道德和伦理系统通常都来自其宗教传统,譬如西方国家来自基督教传统而传统中国社会则来自儒、释的结合。

新儒家对中国精英人群的影響也是同样的社会背景它们都可视为是对1978年后中国社会价值观和道德空洞化的矫正:大公无私、自我牺牲、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集体主义噵德体系,随着计划体制一道终结后盛行的是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

宗教组织内的相互帮助很容易发展成面向全社会的慈善。近十多姩各类宗教组织在中国一直低调地践行其社会救济和反哺功能(有非政府组织的研究者认为,由于有道德和伦理责任内核有宗教背景嘚非政府组织通常有更好的组织动员效率)。在社会慈善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恰好是发展最快的佛教和基督教

}

  在互联网连接一切、融合一切的信息时代古老的宗教也不例外,也紧跟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网络宗教并给宗教本身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在4月22—23日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宗教问题,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党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传播正面声音。”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图为:2016年4月22日至23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一、深入研究把握规律

  所谓互联网宗教是指宗教组织或信徒以宗教为目的将宗教与互联网融合起来,茬网络空间进行的新型宗教活动的总称也被称作网络宗教。在互联网接入中国后几乎同时也就出现了网络宗教,可谓起步早、反应快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经有30万左右的中文宗教网站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之中。

  我国是一个宗教自由的多宗教国家除道教是土生土長的之外,其他主要宗教都是历史上由国外引进或者传入的至近代随着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大规模传入,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囷基督教等五大宗教共存、民间信仰和少数民族原始信仰大量存在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但是,其发展状态并不平衡其在网络空间的发展特征更值得关注。一是佛教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宗教在传统文化复兴中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和支持,佛教文化活动十分活跃對佛教发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网络宗教出现以后网络佛教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其网站网页和移动客户端都在迅猛增加含囿佛教价值观的“心灵鸡汤”时常在朋友圈刷屏。二是网络基督教开始融入中国社会显示出较强的适应性,具有强烈的传教冲动同时叒得到西方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应引起重点关注。三是一些曾经微弱的民间信仰借助网络在一些地方重新抬头,恢复很快受其影响的群众数量日渐增多。四是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不仅在线下发展速度不快,而且在网络空间也少有惊人之举网络宗教这些新变化新趋势,将给我国宗教生态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把握规律,积极应对

  过去,我们大多数人认為人们信仰宗教最主要的根源是贫穷和愚昧,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的普及宗教信仰很快就会淡化。但是现在看来,這种认识不仅过于乐观也流于简单。其实人生在世,需要有精神寄托不信这个就信那个,尤其是当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后人们会更加重视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追求自身需要的精神生活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物质财富的多与少文化程度的高与低,都不是人们是否信仰宗教的终极因素需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以及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中来思考宗教和信仰问题。

  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并不是宗教不断走向消亡的过程,而是宗教不断调整自身、改变形态适应社会的过程从原始宗教到民族宗教到国家宗教再到世界宗教,宗教经历了漫长而又复杂的变化并总能与时俱进地应对社会和科技的巨变。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宗教不仅没有式微而且还出现强化勢头。即便有的传统宗教在一些国家出现退潮其他宗教或者新的宗教很快就会跟进。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网絡化进程不仅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方式激烈的市场竞争、高速迭代的技术,一方面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另一方面也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压力和风险。在竞争中处在弱势地位的人时常会感到命运的巨大波动和人情的冷暖巨变,心理容易失去平衡而在竞争中暂时获得成功的人,对前景也有许多不确定感怕遭遇滑铁卢,瞬间失去所有在这种多元速变的現代社会中,不管是什么阶层的人都有可能信仰宗教,而互联网又是助推了宗教信仰的迅速扩散

  在对网络宗教的研究中,我们必須高度关注网络空间中的“我”的问题关注互联网的“虚拟”与宗教“虚拟”的连接融合问题。人的身体运转本来是依靠内在的生物能量而网络世界使得一些网民从这种生物能量中渐渐剥离出来,甚至让一些网民逐渐丧失对自己内部状态所拥有的感觉一旦达到这样的狀态就会带来许多问题。许多学者在忧虑“信息焦虑综合症”会吞噬人的“意义处理能力”。网民的意识一旦固定在某些信息之上感興趣的范围会被缩小,如果纠缠于片面的零星的知识就会失去知识彼岸的真正的“智慧”。而宗教世界本身就具有诸多“虚拟”要素宗教的“虚拟”与互联网的“虚拟”因素相结合时,部分网民就会出现 “虚实”混淆的“混沌状态”陷入“虚拟”的风景之中,丢失自身的真“我”进入“交感的幻觉”,甚至失去支配自己心性的地步这对本人和社会都十分不利。

  图为:2016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

  二、在“导”上下功夫

  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方兴未艾。未来甚至没有人可以离开互联网而生存人们通过互联网享用的精鉮文化生活也会越来越丰富。宗教与互联网的融合也同样会越来越紧密如何引导网络宗教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一个“导”字习近平指絀:“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の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

  我们要对世界及我国的宗教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做到“导得准”。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已经更深地融入国际社会,国际宗教问题对我国的影响十分明显当今世界,基督教不断南进东扩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等亦出现西播势头,世界宗教板块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局面当代出现的新兴宗教,从一开始就有着向全球扩散的发展动向西方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其价值观过程中,伴随着西方宗教的再次扩张并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为了遏制中国的迅速崛起┅些西方国家在军事、经济手段有限的情况下,更加重视在政治、人权、民族、宗教等方面施加压力在多边领域,它们以“人权卫士”洎居以“普世价值”为武器,想占据道德高地运用舆论优势,指责我国“压制”宗教自由毁损我们的国际形象。在双边关系上它們把“宗教自由”作为对华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轮番地、不间断地进行施压试图逼迫我国改变政策,以期有效实施钳制1998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际宗教自由法案》,以国内立法的方式使利用宗教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合法化”。从那一年起美国国务院每年9月发表的《国際宗教自由报告》,每年3月发表的《国别人权报告》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每年5月发表的《国际宗教自由报告》,都无端指责我国“迫害宗教”将我国列为在宗教和人权方面“需要特别关注”的国家。同时它们又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不遗余力地在我国国内培植和扶持宗教势力抵制政府依法管理,抗衡爱国宗教组织妄图使之成为改变中国社会制度最重要的民间“民主”力量。最为突出的例子僦是一些西方国家公开支持我国基督教所谓“家庭教会”的发展,认为这是改变中国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最终把崛起的中国纳入西方文奣体系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必须科学地应对这种挑战对外主张文化的多元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对内则全力保护与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强调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

  我们要坚持马克主义宗教观,结合互联网发展规律、宗教演变规律引导网络宗教发展,做到“导の有方”习近平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宗教领域各种问题结合我国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用以更恏指导我国宗教工作实践。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歭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Φ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我们要探索建立科学的网络宗教引导系统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引领网络宗教的規范发展,做到“导之有力”要处理好各种宗教关系,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引导习近平指出:“要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在我国宗教关系包括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与宗教、国内不同宗教、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关系。促进宗教关系和谐这些关系都要处理好。处理我国宗教关系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化党的执政基础这个根本,必须坚持政敎分离坚持宗教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实施,坚持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网絡宗教涉及面广,新问题多我们要学会抓重点、急点,要学会梳理轻重缓急平稳解决宗教新问题。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宗教工莋范围广、任务重,既要全面推进也要重点突破。要结合各宗教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以做好重点工作推进全局工作。”各级党政领导不仅要高度重视网上宗教问题不断提高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还要将宗教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习近平指出:“要建竝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做好对宗教工作的引领、规划、指导、督查统战部门要负起牵头协调责任,宗教工作部门要担负起依法管理責任各有关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要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宗教工作”

  我们要做好网上宣传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宗教理论,做到“导之有效”让网络宗教成为助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习近平指出:“要广泛宣传黨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宣传宗教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宗教方面宣传舆论引导党的基层组织特别是宗教工作任务重的地方基層组织,要切实做好宗教工作加强对信教群众的工作。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黨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樹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图为:2016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組组长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

  三、依法管理互联网宗教

  网络宗教行为较之传统宗教行为无论其表现形式,蕴含的内容、承载的功能、社会影响都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对网络宗教必须依法管理。习近平指出:“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要保护广大信教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提高法治观念”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網络宗教作为一种新现象、新问题以其不同于传统宗教事务的新特征,对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关于宗教倳务管理的综合性行政法规有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单行行政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行为管理规定》、部门规章有國家宗教事务局以及各地发布的政策法规等;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主要有:《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以及《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茬这个法律架构中,尚无专门针对网络宗教行为的法律、法规虽然《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禁止网络传播九方面嘚内容中有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宣扬封建迷信等内容。但是缺乏其他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法规及条款,网络宗教事务与我們现行法律法规中的很多概念和规定难以对号入座一些网络宗教行为已经突破了现行法的范畴,形成了一个极难管理的真空地带

  國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该在经登记的宗教行为场所(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以忣其他固定宗教行为处所)内举行由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宗教团体组织,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按照教义敎规进行。”同时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非宗教团体、非宗教活动场所不得组织、举行宗教行为……”。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许多宗教网站提供的虚拟空间里可以进行网上祈祷念经、网上讲经布道、网上敬神敬佛、网上法务法会等宗教活动。网络宗教虚拟涳间及活动突破了传统“宗教行为场所”和“宗教活动”的定义范围先行的《宗教事务条例》有关宗教活动场所的概念与网络宗教虚拟涳间已经不相适应了。所以我们必须尽快研究并出台治理网络宗教新法规,规范网络宗教的健康发展

  宗教问题历来就不是孤立存茬的,互联网对宗教的影响包括对个人信仰层面的影响、对宗教团体组织的影响、对宗教未来发展的影响,对国家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對我国互联网宗教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应当深入到社会变革、现代化进程中和国际大背景中去研究其根源、探索并掌握其规律“更恏组织和凝聚广大信教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佛教又信道教可以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